第142章 故意示弱
太子是被抬回东宫的。
同来的还有太医院院正徐太医等几个太医。
其实太子还没抬回来, 王青云就接到了消息,虽然不知道细节,但最要紧的事情, 她知道, 她爹替她办妥了。
她心里高兴得就差命人放礼炮了, 可脸上还得装作十分沉痛, 表现得像一个心里只有丈夫的无知妇人,拉着太医院的徐医正哭哭啼啼问情况。
徐医正也不知道情况。
当时他们在太医院,来叫他的太监说是袁相晕倒了。
结果他带着太医院几个治中风的高手赶到时,见两张春凳上分别躺着一个人。
其中一个竟然是太子。
他自然是先救太子,再救袁相。
至于为什么两人都晕倒了, 他哪里敢问?
按完太子脉息,发现不过是气亏体虚、肝阳上亢、痰迷心窍,并不严重, 只要静养片刻就能苏醒。若是再扎上几针,其实立刻就能醒转。可是皇上却问也没问,一脸厌恶, 让赶紧抬回东宫再治。
因此只得先抬了回来。
王青云想了想, 作出一副小心谨慎的模样, 道:“既如此, 殿下万金之躯, 能不扎针便不扎针, 何苦叫殿下玉体受损?”
徐太医的手, 本来正准备去摸银针,听到这话, 不动声色地放下了,连中药都没开, 便带着太医院一干人等退下了。
王青云想了想,命人去准备了些汤水饮食,便亲自坐在床边椅上,守着太子,命人去通知柯秀英袁云书。
柯秀英袁云书都是侧妃。
柯秀英花巧百出,极力争宠,而袁云书却正好相反。
她进宫以来,仍是副书呆子的脾气,成天只会诗词歌赋。
太子对她毫无兴趣,不过看在袁相的面上,对她亦是不薄。
袁云书生了个女儿,如今五岁,被她养得也是只会之乎者也,别的都不知道。
可她派去的人还没出殿门口,柯秀英就带着手下太监宫女,四五个人,大呼小叫地闯了进来。
她也不跟柯秀英计较,故意示弱,拿手绢擦着眼角,道:“妹妹来了?快去瞧瞧吧。太医倒是说了不打紧的。你也别太着急了。”
柯秀英满脸通红,怒叱道:“太医呢?我要亲自问问太医?”
王青云愁眉苦脸道:“妹妹要问,赶紧派人去追,他们才退下,想来没有走远。”
柯秀英跺跺脚,果然命人去追,自己却直往太子床边扑去。
王青云坐在椅上冷眼看着,见柯秀英扑在床上,哭得声嘶力竭,好像太子不是晕过去,而是已经没命了一般。
她嘴角有难掩的笑意。
锦鱼说得果然没错。她这个太子妃,名正言顺,不出错,就无大事。
就是太子没了,她的日子也照样逍遥得很。
柯秀英可就不一样了。太子若真有个三长两短,柯秀英就是她砧板上的肉,想怎么剁就怎么剁。
这时袁云书也到了,她神色慌张,进门就问:“出什么事了?说是殿下晕倒了,叫人抬回来的?”
她在宫中两耳不闻窗外事,消息闭塞,竟还不知道袁相也出了事,只问太子。
王青云忙指了指床上,请她坐下,道:“听说袁相也动了怒,你快派人回家打听打听,看看要不要紧。”
袁云书哪里坐得住,脸色惨白,在殿内转来转去,竟不知道该先去看太子,还是先打发人回家。
王青云便替她作了主,吩咐她身边的大太监立刻出宫,去袁家看看情况。
那太监转身奔出。
这时,却猛地听见太子怒吼一声:“王青云,你还不赶紧派人把你爹叫来,孤倒要问问你们王家打的什么算盘!”
原来太子被柯秀英又推又哭,竟是醒了。
醒来第一件事,便是暴跳如雷,要找王家人算账。
王青云自然是装傻,拿手绢抹着眼睛道:“殿下醒了!殿下醒了就好。可想吃点什么?喝点儿什么?”
不过她并没凑上前,端茶送碗,只是远远地干站着。
太子果然爆怒,一扬手,把柯秀英手里的茶碗给掀翻了。
柯秀英“啊”地尖叫一声,甩着手碗,哭兮兮地。
这茶也不烫,她不过是没想到太子连她也牵怒罢了,故意作出一副吃痛的模样,惹太子怜惜。
可惜这番做作完全白费了。
太子一脑门子都是王家的事。
“来人,宣王尚书进宫!”
太子手下的太监抢着急赶着去了。
王青云只哭道:“殿下,可是我父亲做了什么事,惹恼了殿下?”
太子拍床爆喝:“哼,你……你个蠢妇!居然连你父亲在外做什么都不知道!他……他今日居然与诚亲王联手,硬将江凌推上了相位!”
袁云书在旁边“哎呀”叫了一声,十分惶恐。
王青云故作大惊失色状,合掌道:“阿弥陀佛!赶紧……去叫人,连青山也一起叫了来。”她手下的太监忙应声而出。
袁相之所以死不告老,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袁家后继无人。
他一走,全家都完了。
王家可不一样。这样事,多难得啊,她得让青山跟着历练历练。
王家父子没多久就赶来了,太子立刻令关上殿门,只留王家人在内,破口大骂了王尚书一刻钟。
王尚书与王青山只匍匐在地,不住求饶。
王青云也跟着下跪求情。
太子骂得唇干舌燥,可王家人除了磕头认错,也说不出一二三来。
到最后,太子也骂累了,才拍床道:“你们惹的祸,你们去收拾。务必让父皇收回成命。”
王尚书这才颤微微道:“今日之事,确实是老臣糊涂,做错了。不如臣现在回去,就上书请辞?”
太子一下愣住。
王家到底是他的岳家。
他对王尚书一向不如对袁相那样信任,倒有几个原因。
一开始是因为觉得王青云太过能干,他怕日后他登基,外戚做大架空了自己。
后来发现,王青云也不过如此,竟连娘家人都笼络不住,不由十分失望。
王尚书是个老狐狸,在皇上跟前,天天只说自己是纯臣,虽不至于给他使坏,可也绝不会像袁相那般处处护着。
而这两年他与诚亲王恶斗,用钱之处太多。
本想王家钟家都是金子打的,只要伸手就有,哪里知道这两家竟是不肯鼎力相助。两家合在一处,还不如柯家给他的钱多。
袁相说,这两家怕是还在观望。
这倒也不稀奇。
他们这样的人家,为了江山家族,连亲儿子都说扔就扔,何况一个出嫁的女儿。
要怪就怪王青云没本事,笼络不住父亲和兄弟。反而傻乎乎地去笼络什么卫锦鱼。还把江凌吹天上去。
但不信任是一回事,到底王家还是他的岳家。比不了袁家,比别家还是可靠的。
如果王尚书要请辞,他哪里找一个能信任的户部尚书去?
他已经丢了个相位,难不成还要再丢掉一部尚书?!
他就是再傻,也知道这使不得。
当下气得又砸了一茶碗,怒道:“孤让你们想法子让父皇收回成命!你辞职顶什么用?!”
王尚书趴在地上,嘴角忍不住向上一个劲地翘,只得把头埋得极深,道:“老臣无能老臣无能。今日老臣的本意,其实并不是要推江凌为相,只是想提醒皇上,殿下让江凌做一个枢密院副使已经是抬举了。总不能让他为相吧……谁知……谁知……皇上竟然真有此意!老臣是实在没想到啊!”
“是呀,殿下,江凌还不满三十,我父亲在户部尚书任上已经多年,他自己还想为相呢。怎么可能真推江凌为相!可是父皇一言九鼎,谁有本事让他改变心意呢?!我父亲是想帮殿下的,只是帮了倒忙,还请殿下原谅他吧。”王青云忙帮腔道。
太子不由觉得也有道理。若是王家想拉下袁相,为什么不自己上呢,却让个外人得了便宜。王青云就是跟卫锦鱼再怎么要好,也不可能好过自己的父兄吧?
太子这时怒气也发得差不多了,又怕王家真的骂急了,明天就上书请辞,当下挥了挥手,让他们起身。
王家三人这才起身。
太子又吩咐他们坐下。
王家三人这才又战战兢兢一起坐下。
王青云便坐在太子身边不远,掏出手绢,捂着脸,差点儿就笑出声来。她爹这故意示弱装傻的戏演得不错。
令江凌为相。
这个想法她其实早就有。
只是怎么办,一直没个着落。
这回皇上病重,急诏回京的只有两家人。
一家敬国公。
一家江凌锦鱼。
她心里就有了谋算,便找机会跟她爹见了一面,跟他说了自己的打算。
她爹掌管户部多年,若能接任相位,本来自然是再好没有。
可是这样做有两大难关。
一是她爹换下太子最信任的袁相,太子定然更加疑心她是想牝鸡司晨。
二来,这个位置诚亲王早就虎视眈眈,极可能趁机推出顾尚书。
皇上信任敬国公,而敬国公与顾尚书是儿女亲家。
到时候他们费力把袁相拉下,冒着得罪太子的风险,却万一被顾尚书捷足先登,岂不赔了夫人又折兵?
虽然江凌掌枢密院也很好。
可是到底不如让他直接为相。
当时她跟她爹说,首选为相,次选为枢密院使。
她爹听了,跟她说,枢密院使还有可能,宰相是异想天开。
可万没想到,这么快就办成了。
不过她可不敢居功。
她只不过是看明白了,皇上若是想让江凌任枢密院使,回京就任命了,何必一直拖着。
因为现任的枢密院使,年前就告老了,皇上说暂时留任,待有了人选再作打算。
因此毫无阻力。
那么诏江凌回来不是任枢密院使,那还有什么位置要紧到这个地步?
皇上倒下之后,需要八百里加急,急诏回京?!
回京之后,又迟迟不能任命,那自然是有阻力,那便是相位。
所以才让他爹一试。
果然成了。
现在太子无能狂怒,又能怎么样?
骂完了,还不是得继续靠他们王家?
她心思微动,想到让华照为皇太孙的事,想了片刻,还是忍下了。这事,还得跟江凌商议一下再作打算。
因此她便给王青山使了个眼色。
王青山进来后,便没开过口。
他多少有些才子脾气,从来没瞧得起过太子。刚才又一直被骂,此时脸色难免难看。
他接收到王青云的眼色,只得强忍怒气道:“不知道袁家现在情形如何?可有派人去打听过?”
太子这才猛地回过神来。
也是。
现在就算皇上收回成命,若是袁相真的中了风,那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当下忙问可有去袁家打听的太监,回来没有。
那太监是袁云书身边的大太监,早回来了,听得太子叫,忙过来回报,他战战兢兢地进来,趴在地上,声音都在颤抖:“回……回殿下,袁相……没了。”
这一声,可真是霹雳一般,把整个大殿都要震塌了。
太子猛地站起身来。
他一直坐在床沿上,床前有半尺高的踏脚板。
此时他脚步虚浮,一脚踩空,“砰”地一声,摔倒在地上。
王青云呆了一呆,才大呼小叫,让人去扶他。
自己仍是只出声不出力。
自有太监上前把太子扶起,只见太子鼻下鲜血直流,整个人都好像傻了一样。
王青云倒有几分同情他。
要说太子自小跟着袁相的时间,比跟着皇上与皇后娘娘的时间都多。袁相对他,如师如父,他对袁相的感情,比对皇上都深。
她想了想,上前道:“还不快扶殿下上床躺着。宣太医。”
太子失魂落魄地,半天问:“袁相……袁相……我要去袁府!”
王青云想了想,也没拦他,忙让人准备,待太医给太子看过,便带着哭得声嘶力竭的袁云书,跟在太子车驾后,去袁家不提。
本来江凌的任命,就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他离京多年,年纪又轻,还不是正经科举出身。
袁相这一亡故,有人嫌京城的水还不够浑,开始传言,说袁相是被江凌逼死的。
这明明是欲加之罪,可是不过几日,全京城都知道了。
这日早朝,仍是太子主持。
便有御史在大殿之上,逼问江凌:“袁相劳苦功高,配享太庙!如今遭此横祸,皆因你这竖子蛊惑圣心!你何德何能?竟敢鸠占鹊巢!还不赶紧请辞,向天下人谢罪!”
江凌看时,就见这御史长得额头狭窄,唇厚如肠,有些眼熟,他向来记性好。隔了这许多年,还是一下就想起来。
这正是当时弹劾许夫人的那个御史。
不是顾家就是诚亲王的人。
搞掉他,不用说,是想推顾尚书为相。
他环视四周一眼,紫朱一片,大殿内光线虽不够明亮,仍能看清,众人都一脸看热闹的表情,只有王尚书与景阳侯等几人眼露担心。
他当下垂头丧气,表现得十分沉痛,道:“袁公劳苦功高,配享太庙!本相深以为然,自当亲自奏明皇上,给袁公加谥号,进太庙!”
太子当然不可能不同意,当下点头。
他虽看不惯江凌,可是与诚亲王与顾家相比,江凌已经是他目前最好的选择了。
现在袁相没了,他能靠谁?
江凌见太子点头,便转身看向那御史,道:“袁公不过是正常病故,何来横祸之说?你身为御史,不知道言必有所本,本必有所据么?太医院徐院正可在?”
徐院正忙出列。
那御史梗着脖子,义正辞严,道:“正常病故?他本活得好好的,你一回京,他就活活被你气死了!徐院正,你多年来受了多少袁相的恩惠,如今你难道敢替江凌这个竖子,撒下弥天大谎,蒙骗天下之人,堵住悠悠众口不成?”
他骂得痛快,江凌也不理他。
一时徐院正从怀中掏出两本蓝皮册子,双手捧给江凌。
江凌接过,自己也不看,递给太子身边司礼太监,道:“请公公念一念,袁公过去两年的病情医案!”
众人见状不由都暗暗倒抽一口凉气。
看来江凌早有准备。
不然这徐院正也不可能天天揣着袁相的医案上朝。
可他竟然从未提过。
明明这几天,四处都在传他的骂名,他却一直按兵不动,想来就是等的这一刻。
年纪轻轻,竟是这般沉得住气。
皇上果然宝刀未老,有识人之能。
那公公便尖声细气地念了起来。
从两年前开始,袁公便是百病缠身,每两三日,便要请太医。最初是风寒,后来是咳喘,再后来是头风,消渴,最后是中风。
光是今年,便已经小中风三次。
竟是一直不为人知。
越念,朝堂之中众官的头便压得越低。
袁公哪里是被气死的,分明是被活生生累死的。
若是中风之后,不隐瞒病情,回家荣养,哪里会暴毙?
太子一边听一边早哭成了泪人,他一哭,朝堂里也是哭声一片,江凌这才叫停,道:“若是本相早日进京,或许还能救袁公一命,可惜啊可惜!”
没人能反驳。
要怪先要怪袁相自己隐瞒病情,不肯告老。细究起来,甚至有欺君之罪。
那御史见状不妙,便道:“这事却是怪徐医正!有这样的病案,却替袁相隐瞒得一丝不露!”
江凌喝了一声:“你身为御史,弹举百僚本是职责所在。但你不查其事,虚听人言,就敢在这金殿之上污蔑圣上!圣上登基近三十载,政通人和,英明圣武,你怎么敢红口白牙说圣上叫人蛊惑?此大不敬之罪,该当如何?”
诚亲王与顾尚书敢攻,他就敢反击。
他若是今日不借机收拾了这个御史,斩断诚亲王顾尚书一指,镇一镇文武百官,那他还有什么本事当这个宰相?!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