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古代架空 > 下嫁帝王家 > 第49章 、凯旋

第49章 、凯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先前刘镇出身并不比寻常士卒高, 身上又无寸功,庐陵公桓奕虽觉此人骁勇,却也并不敢就轻易对他委以重任。是以刘镇出征之时, 只挂了参军的职,领了个百夫长的衔,手底下有百十来号人。

    初次与“妖贼”对阵之时,孙将军的侄子孙仲乃是前锋精锐,但敌方竟趁他远行疲惫, 正扎营休息时偷袭, 被打个措手不及,许多将士甚至连盔甲都来不及再穿上, 已被箭矢射穿。

    这支三千余人的前锋被两万余的叛军尽数包抄,死伤无数, 就连孙仲都战死于乱军之中。而主将战死之后,残兵再无心应战,四处流窜。

    原本以为所谓的“妖贼”只是一群乌合之众,等朝廷大军一到,势必如煮沸汤沃薄雪, 轻而易举将之摧毁。孙仲年少得志,因此轻敌, 一时放松戒备,以致身死溃败。

    初战告捷, 叛军声势大振。孙仲的尸身也被绳索拴住, 拖行马后,甚至被切掉耳朵, 泼上狗血和屎尿以娱众。

    这般行径传至宜城军中, 上下为之愤慨。孙将军气怒不已, 不顾劝阻,立时发兵报复,却又连中两次埋伏。数次败绩,军中上下皆士气萎靡不振,甚至提起“妖贼”的残暴,尽皆变色,还未上阵,便已胆寒。

    刘镇身为参军,起初并无机会直接与叛军对阵。这日领着手下百十号兄弟运送辎重往前线,恰逢着小股残军仓惶溃逃。而敌方数千人胜仗之后正在前头村庄里大肆劫掠。

    且听闻孙仲的头颅被斩下,做成了一只酒碗,吊在敌将马背上,耀武扬威。

    孙仲是个粗疏之人,并没有如李承勉那样的文官心思深沉,也不似旁的将官爱论资排辈,拿鼻孔看人,总与底下士卒打成一片,颇得下士喜爱。

    刘镇初到军中,孙将军为他接风,曾与孙仲有过数面之缘,一起喝过几回酒。可昔日一起喝酒的弟兄,转瞬间被残杀,头颅做成酒卮,刘镇一听,怒从心起。

    因此对四处逃窜的游兵散勇道:“孙将军三万大军就在后方四五里外,尽歼数千妖贼易如反掌。此时正是良机,建功立业在此一举,否则等大军到来,咱们连口肉汤都喝不上啦!”

    军中哪个士卒不想立功呢?功绩在身,便意味着重赏厚禄,甚至封官拜爵,光宗耀祖。虽然贪功冒进是大忌,但向来富贵险中求,何况大军在后,又有何惧?

    刘镇其人骁勇,又足智多谋,因此旁人尽皆信任他,以为跟着他,必然胜算更高些。如此竟叫他收拢近千逃窜出来的残兵,排兵布阵,重整旗鼓,押着这批辎重,继续往那村落中进发。

    才靠近村落外,便被敌方察觉踪迹,因此尽数蜂拥而来。残兵见势不妙,又押着辎重回返,不多时再溃逃成一片。

    数次交战,朝廷军屡屡败绩,望风而逃。叛军也不意外,因见辎重丰厚,顾不得再追击残兵,纷纷跳下马来抢东西。

    战场上抢到的战利品许多都落入将士们自己的腰包,“妖贼”军尤其贪利,每攻下城池,必洗劫一空。

    抢得正热火朝天之时,两侧矮坡上突然射下无数羽箭,杀了个猝不及防。敌军忙弃了辎重,纷纷上马迎敌,仓惶间便见对方一员猛将舞着一杆三丈余长的大槊,气势凛冽,英姿勃发,纵马疾驰而来,气吞万里如虎。

    其人如一柄出鞘的尖刀,锋锐势不可挡,所过之处,但被他手上几十斤重的长槊扫中,皆如疾风摧劲草,倒伏一片。

    他战意狠厉,所向披靡,所率将士见刘镇如此勇武过人,精神皆为之振奋,呐喊着紧随而上。

    交战激烈,正酣斗之时,后方有人大喊:“孙将军大军到啦!”

    果然矮坡树林后旌旗招展,马匹穿梭,似有乌云压境之势。叛军因此震怖,再不敢恋战,纷纷溃逃。

    刘镇却紧追不舍,孤身一人纵马追出二里地外,一槊将那马背上挂着头骨酒卮之人掼倒于马下,剖心沥肝,而后才取了那头骨,慢悠悠返了回来。

    这一仗赢得十分精彩,临阵利用敌军的贪婪,以辎重为饵,诱敌深入再伏击厮杀,最后清点,刘镇麾下不过重伤十余人,却斩获敌军五六百,余数尽皆仓惶溃逃。

    只是等孙将军的“大军”笑嘻嘻扛着旗帜从树林后钻出来,众人皆是变了脸色。

    长民这才笑道,孙将军的大军尚且远在五十里外的宛城,方才树林后不过是他领着二三十人扛着旌旗,打马来回奔跑疾驰,令人以为大军转瞬来援罢了。

    惊诧之下,众人不得不赞叹刘镇非但勇武骁悍无人能匹,又胆识过人,善于谋略。自此之后,许多将士不由对他既钦佩,又敬服,刘镇也渐渐在军中竖立起自己的威信,赢得许多人爱戴。

    而他作战,每每身先士卒,所向披靡,令人闻风丧胆,不论是低阶的将领还是寻常的士卒,都愿意追随于他征战。

    又因刘镇在此战中,手刃残杀孙仲之人,将他的颅骨取回,孙将军十分感念刘镇,从此对他极为倚重,亲自手书为刘镇表功,请封他为骁骑将军。

    战事并不如庐陵公起初预计的那样顺利,肆虐东南一带的“妖贼”并非寻常乌合之众,其首领卢湛原是不得志的豪族子弟,精善兵法,又打着推翻门阀苛政,均分田地的口号,颇得人心,拥护者甚众,在当地渐成气候,实力不容小觑。

    若非其行事过于残暴,又贪婪无度,就连刘镇都觉得此子有大义,深知民间疾苦。

    这卢湛也算一号人物,只不过世间总是既生瑜,又何生亮,势如破竹之时,偏偏遇着刘镇横空出世,自此便节节败退,两月之后更被逼得败走南山,与几百残兵剩勇乘坐大船出海远遁,战事这才算告一段落,班师回朝,论功行赏。

    刘镇无疑是此次平叛中横空出世的黑马,引得京中士庶竞相追捧。天子在乐游苑亲自宴请了一众最出色的将士,据说曾拉着刘镇的手,亲自为他斟酒。

    而京中有门阀为拉拢他,曾赠他千金裘,五花马,并两个国色天姿的美人。

    消息传到宜城之时,徐氏起初的喜色又淡了几分,与臧宓抱怨道:“若庐陵公当初不横插一脚,令刘镇与你离绝,阿娘如今也不担忧什么。当初想着有桓家弹压着他,谅刘镇也不敢违逆他的意思,转头还回来娶你。可如今瞧着……”

    徐氏说着,又紧皱着眉头,重重叹息一声。

    她不说臧宓也明白,刘镇如锥在囊中,脱颖而出,只怕庐陵公如今待他早不似当初,笼络他还来不及,又如何会再违逆他的意志,来插手他的婚事。

    可臧宓自觉对刘镇了解颇深,晓得他是个重情重义的人,断断不会因为一朝有了权势就目空一切,鼻孔朝天。因此只对徐氏笑言道:“娘何必杞人忧天。刘镇不是得势就忘形的小人。”

    可话虽如此,臧宓心底也有几分忐忑。当初刘镇连出征在即都不愿再见她,显然为和离的事深恨她。他从未亲口应承过她,征战归来,会再娶她。

    如此挨过旬日,到五月底的时候,诸位有功将士总算自京中受封赏归来。城中百姓万人空巷,都拥到城门口去迎接,而宜城一众大小官吏也在城外五里凉亭焚香祝祷,犒赏劳军。

    这其中有两人尤其尴尬,一位自然是郡守李承勉,因着当初刘镇闯入郡守府将李沅娘捉走,令他大失颜面,衔恨于心;

    而另一位自然是臧宓的父亲臧憬,他女儿被强嫁于刘镇,当初因愤恨嫌弃刘镇的身份,对刘镇从无半分好颜色。偏偏两家一离婚,刘镇便如潜龙入海,再不可与从前同日而语。

    臧憬官位不显,站在众官中间,微缩着肩膀,心中既期翼,又忐忑。秦宝儿是曾说过,刘镇与庐陵公桓奕曾有约在先,建功立业,改换门庭之后可以再求娶臧宓。但如今他要什么样的美人没有?还肯不肯认这门亲?臧憬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更何况,旁人不清楚,他心里却是心知肚明。当初他亲手将臧宓送去李承勉的房间,里头发生过什么……臧憬不敢想,也不敢问。从前刘镇微贱,自然不嫌弃阿宓。可如今他今非昔比,只怕被乱花迷了眼,又如何能不计较当初那事呢?

    他如此患得患失,有好事者却偏要火上浇油,故意来问他:“臧功曹,你家女儿当初因何要与刘镇和离?若当初再忍耐一时穷困,如今您也是刘将军的岳翁,衙中哪个不高看您一眼?”

    “依我之见,刘将军的造化还在后头。听闻天子曾拉着他的手,亲自给他斟酒。庐陵公和豫宁侯也争相结交于他,司隶校尉陈实大人也对他赞赏有嘉,夸他仁者且有勇!啧啧,大丈夫当如是……”

    听旁人戚戚议论着刘镇如今的春风得意,李承勉面色黑沉。原本五月他便该升迁,但板上钉钉的事情,却因庐陵公过问,这升迁之事再无下文。中书舍人再来信,声色俱厉地告诫他,当约束好家人,端谨言行。

    但久在官场厮混,在看到高头骏马上英武非凡如战神降临的刘镇,李承勉立时便收敛起所有情绪,换上一张如沐春风的和蔼面孔,迈着沉稳的八字步,朝队伍前方走去。

    而此时臧宓正坐在含光门附近一间茶楼内。听闻凯旋将士会打马游街,行经于此,秦宝儿一早便预定了二楼临窗的位置,拉着臧宓一道来观瞻刘镇意气风发的英姿。

    二人闲坐将近一个时辰,含光门外忽起了一阵骚动。臧宓垂目向下一瞧,见许多人热烈欢呼着朝一个方向涌去。

    而人群的尽头,旌旗蔽日,剑戟林立,气势森严的黑甲军长驱直入,为首三人之一,正是刘镇。

    两月不见,他稍微黑了些,但面颊上的胡须剃得干干净净,从前总是凌乱粗疏的头发束得整整齐齐,脊背挺直地坐在马背上,显得既骁悍又英武,更比从前多了几分沉稳从容的威势。

    臧宓一看到他,心头便忍不住砰砰急速跳起来,连握着茶杯的手都有些轻微的颤抖,面颊上也止不住生出浅浅的红晕来。

    恰刘镇扬目扫视,一眼便在纷乱的人群中看到她。目光交错的瞬间,他并未即刻转开视线。

    臧宓不自觉就忘了二人已然和离,瞧他在看她,便挽起唇角,冲他露出一个笑来。

    作者有话说:

    求收藏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