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苏茗雪从库架的一个麻布袋中取出了一块还带着泥斑的土豆, 土黄的皮面上已隐隐有了些发芽的趋势。
她举着土豆在祁源面前晃了晃,“就是这东西,你知道吗?曾近有一个流落在寸草不生的荒岛的男人, 就靠着几块土豆生存了五百多天。”
祁源是第一次听说这等奇事, 这看着和红薯差不多的东西竟能有这么大的作用。
北疆的三月,虽是仍春寒料峭, 但已不再是隆冬之时冻手冻脚的难捱。
苏茗雪作一身轻便的农家女打扮, 在城北的耕田里给佃农们演示如何耕种土豆,土豆虽然看着和红薯类似, 但它是外来种,在大虞并未普及,极少有人知道它的好。
杨之行此前购入的也不算很多, 但土豆最大的优势就是,一颗种薯就能种植出成片的土豆。
苏茗雪已经提前雇了一批女工把土豆切块催芽,如今便可以直接开始入土播种。
佃农的农耕经验比苏茗雪更为丰富, 只肖看一遍就知道这东西如何播种。
除了部分田垄用来种植土豆, 苏茗雪还选了一批小麦种和菜种来种植,虽是有了三丘井,但北疆的土地还是不及南方的潮润,当不了湿田, 无法种植水稻, 但能够制成精米精面的小麦也比那糙口的高粱要美味许多。
广袤的耕地之上, 无数的佃农们弯着腰劳作, 谁能想到, 他们面朝的松软土壤, 在不久之前还只是一片贫瘠的荒地。
城北耕地的耕作在井然有序地进行, 苏茗雪也没有忘记城南的农户们, 之前王伯那批拿了她云贝粉的农户已是上门来询问过春耕的事宜,毕竟他们答应过这批作物长成了要分一些出来,给苏茗雪作为她提供粉肥的答谢。
之前他们种的一季高粱,只够一家人一年勉强糊口,看到城北耕地上完全没有出现高粱种的影子,城南农户们也都果断地放弃了种高粱,选择种下苏茗雪给的粮种。
陶青州去年冬天种出的蔬菜不仅让他填饱了肚子,还卖出了一些,小赚了一笔,今年苏茗雪本想直接给他分一些粮种,却硬是被他塞了一袋子铜钱。
最让苏茗雪惊讶的是,另有两拨人向雪玉商行求购春耕菜种,一拨是丹砂郡租了耕田的富商们。
苏茗雪原本以为丹砂郡的富商们会对雪玉商行以一己之力抬高了整个丹砂郡劳力的价格而怀恨在心,没想到脱离了杜家掌控的商会组织竟是意外的好相处,当然这也多亏了杨之行这段时间的上下打点。
苏茗雪近来发现雪玉商行常常有商户上门,只要杨之行在,那商户们一待就是一整天,多是向他讨教从商经验的,走时免不了要从铺子里买些什么回去,她之前让杨之行进的那些贵重玩意儿逐渐从货架上消失。
有的商户竟还带着自己未出阁的女儿来雪玉商行,以讨教为由让自家闺女在杨之行面前混个脸熟。
雪玉商行的杨大掌柜,一表人才,俊逸非凡,谈吐得宜,从商手腕圆滑老道,最关键的是还未婚娶,可说是目前丹砂郡最抢手的黄金单身汉。
苏茗雪看着杨之行第十六次礼貌又不失尴尬地拒绝了一个商户家女儿外出同游的邀请,遗憾地摇了摇头。
她转头对正在噼里啪啦拨弄算盘珠子的吟霜道,“吟霜,你看看,这个姑娘那长相可叫一个水灵,兄长他都拒绝了,你就没点儿危机感么?”
吟霜已经习惯了苏茗雪时不时拿她和杨之行打趣,早已不会再因为她一句逗弄就面红耳赤,她不动声色地继续算着近来商行的账目,眼神都没朝杨之行那边飘一下。
“姐姐,你难道不知道杨公子为什么拒绝别的姑娘吗?我有危机感有什么用,杨公子喜欢的又不是我。”
苏茗雪撇了撇嘴,自己这妹子够清醒,但她还是不放弃地怂恿吟霜,“我和他注定有缘无分,你既然喜欢他,也可以主动出击啊,”
苏茗雪伸手握了一下拳,“只要先把他拿下,就不用担心他身边再出现什么莺莺燕燕了。”
吟霜的眼睛终于从算盘和账本上抬起了一下,给了苏茗雪一个无奈的眼神,“姐啊,你知道我和你的杨大掌柜最近有多忙吗?那么多的货物进出买卖都是我们两个人在计算盘点,哪儿有空折腾这些儿女情长的事儿。”
得,杨之行和吟霜这俩人都是事业型的,苏茗雪不甘心地道,“搞事业是很好,但谈恋爱也很香啊!”
吟霜不屑地瞥了她一眼,“谈恋爱能有数钱香吗?”
说着,她又伸出双手,把苏茗雪的脑袋轻掰向铺子大门的方向,道,“你还是多关注关注你的祁镖头吧,你这都主动出击多久了,怎么半分进展也无?你瞧瞧这些个进出商行的莺莺燕燕,有几个不朝你的祁镖头抛媚眼的?”
苏茗雪看向站在门边的祁源,那个被杨之行拒绝了的商户女儿出门前佯做被门槛绊了一跤,扶了下祁源的手臂,朝他垂首娇羞一笑。
祁源礼节性地对那姑娘微一颔首。
苏茗雪攥了攥手指,拳头硬了。
“祁镖头,别站门口了,进来坐会儿喝杯茶。”
苏茗雪面上堆着笑,朝祁源招呼道,小狼狗太招人,还是别站在门口惹眼的好。
除了丹砂郡的商户们,这另一波求购春耕菜种的是定远军。
前几日,几名做寻常百姓打扮的定远军兵士来了商行,客客气气地向苏茗雪点明了家门,又客客气气地表示军中想求购一批粮种。
苏茗雪好奇地多问了几句,这才知道玄青郡有不少荒废的耕田都被定远军的驻军开垦了一番,趁着无战事的时候一部分驻军正在忙着屯田。
这走向让苏茗雪始料未及,原书中的定远军是缺什么就去抢什么,从未有过什么屯田的举动,不过如此一来,定远军当是能够不缺粮了,很多后期血流成河的剧情应该就能避免。
这件事苏茗雪乐见其成,从库里调出了许多粮种给那些个兵士,还只意思意思地收了他们一些钱两。
又是让吟霜数落了一番,埋怨她总是过于慷慨。
吟霜拨算盘拨得手指头都痛了,她向苏茗雪抱怨着,“姐姐,你说我们要是能雇人帮忙盘点货物就好了,可惜这丹砂郡识字认账的人太少,多是些做苦力的。”
提到这个苏茗雪也很头痛,她雇了这么多劳工,竟没有一个识字的,和他们签订工契的时候,各个都是按手印,连个会写自己名字的人都没有。
若是有人能识字,杨之行也能省了不少事,不用次次都亲自带商队出去进货,哪有谁家商行的大掌柜事事都亲力亲为的,太苦命了点。
一个城市想要有一个良性的发展,文化教育可是重中之重。
苏茗雪决定去找她在丹砂郡唯一认识的文化人来共同解决这个难题。
修缮一新的丹砂郡府衙内,郡守朱有节在翻着他这四年多来任职期间的郡志,年年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还免不了要记些这家男丁一去不回无人缴税,那家冬日饥寒交迫一家四口无一生还这种惨况。
所幸从去年入冬开始,郡志上添了些能看得过去的内容。
城北城郊开凿三丘井,利郡城百姓用水,利灌溉农田。
昆良雪山现黑石炭,燃火经久不熄,利冬日供暖。
城北荒地施以良肥,播粮种万亩。
……
朱有节看着郡志后头的内容,捻着唇上的小胡子,满脸餍足,自己这政绩也算是能有个漂亮的收尾,雪玉商行每逢佳节送来的银钱节礼也不少,即使自己以后不当官了,也能回家乡过过衣食无忧的小日子,美得很。
就在他做着衣锦还乡的美梦时,衙役来报,杨掌柜和苏小姐来访,当然还有那总是和苏小姐形影不离的“祁镖头”。
自从正月十五那日督军吕严与苏茗雪街上巧遇之后,朱有节就知晓了苏小姐是安平侯家千金的这个身份,也知她就是定远军未来的少主夫人,对她那是越发的恭敬客气。
只是这苏小姐无事不登门,朱有节打起了十分的精神,叫上何师爷去会这几尊大佛。
“哎哟哎哟!杨掌柜,苏小姐,你们怎么回回来都是大包小包的,这叫本官怎么好意思呢!”
朱有节装作十分为难地上前推拒着杨之行和苏茗雪带来的礼盒,若是杨之行单独前来,他还好意思收下这些礼,但这安平侯之女亲自来送礼,他这小胆子还是不太敢收这贿赂的。
杨之行笑道,“这里头有今春最新的一批春茶,我们商行都是些不懂茶的粗人,朱大人若是不要,那就只能暴殄天物了。”
一听到最新的春茶,朱有节这手就有些推不出去了。
苏茗雪也在一旁笑着劝道,“是啊朱大人,您要是不收,我们可就把这茶拿回去泡水浇花了。”
朱有节攥紧了礼盒的绑带,“别别别!那我还是勉为其难地收下吧!”
两厢寒暄过,朱有节问起了正事,“不知杨掌柜和苏小姐此次前来所为何事?”
杨之行道,“我们这次来是想与朱大人商量在丹砂郡开私塾的事。”
“私塾?”
朱有节有点疑惑,雪玉商行都是一群生意人,怎么突然对教书育人感兴趣了。
杨之行:“正是,我们商行最近想招一些能识字写算的人手,但这偌大的丹砂郡竟找不出几人来,才知丹砂郡没有私塾。”
说到这,朱有节这老脸也有些挂不住了,这本是他这个郡守应该关心的事,居然轮到一个商户上门来提醒,可这也怪不得他,在今年之前,丹砂郡可是个连温饱都保证不了的北疆荒城,谁会想到读书这档子事。
朱有节也不推脱,直言道,“这是我这个郡守的失职,只是开办私塾要花不少银子,丹砂郡本就没几个教书先生,还都被那些个富商养在家中教习自己子嗣,穷人家的孩子又花不起钱读书,能早早地帮家里干活就是万幸,没谁指望他们还能考取功名,只怕这私塾办了也是白办。”
一直未发一言的苏茗雪忍不住开口,“怎么会白办呢?读书习字又不一定就是为了考取功名,多一项技能就多一个傍身的本事,你看我们商行雇的那些个劳工,一个个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只能在工契上按手印,我们要是心黑一些在工契上对手脚减了工钱,他们都没处说理去。”
朱有节沉吟道,“苏小姐这说得也是。”
苏茗雪趁热打铁道,“朱大人您爱民如子,您若是让那些孩子有机会习字,他们长大了也能走出这丹砂郡去寻个无需做苦力的活计,定会感激您一辈子的。”
朱有节心动了。
苏茗雪不给他太多思虑的机会,继续道,“再说,朱大人您才高八斗,这私塾若是办起来,您时不时地还能去授个课,那这丹砂郡私塾出来的人便都是您的学生,您可就是个桃李满天下的大善人!”
朱有节本就有任期满后回乡教书的打算,苏茗雪这么一说,彻底戳动了他心底的那一根心弦,当即拍板道,“好!在丹砂郡开办私塾这事,本官定会负责到底!”
他身旁一直没插上话的何师爷直摇头,自家大人又被这苏小姐轻易地收买了。
送走了苏茗雪他们几个,朱有节还眯着小眼沉浸在自己即将“桃李满天下”的一腔热忱之中。
何师爷吩咐人给他把雪玉商行刚送来的新茶泡上,适时地给他泼了壶冷水,“大人,您这大包大揽地就把开办私塾的事给应下了,您可算过这私塾办起来得花多少银子么?”
朱有节的思绪从美好的遐想中抽离出来,忙问道,“要多少银子?”
何师爷掰着手指头,“这私塾场地得有吧,买房租房都要钱,桌椅得有吧,书本得有吧,笔墨纸砚得有吧,教书先生得聘请吧……”
朱有节听他说得有些头痛,他扶了扶额,“刚才杨掌柜和苏小姐他们没说自己要出钱吧?”
何师爷老实地摇了摇头,“没说,只有大人您说要负责到底。”
朱有节这才意识到自己应下了个什么麻烦事,但为时已晚,这礼也收了,话也说了,他只能朝何师爷无能狂怒,“你怎么就不拦着点我呢?!”
何师爷摊了摊手,“大人,您应得太快,我来不及拦啊。”
朱有节瘫软在他新采购的太师椅上,懊悔不已。
一旁的侍从泡好了新茶,立时给他奉了一杯。
朱有节闻着新茶那清新怡人的香气,登时把开办私塾的烦恼抛到一边,贪婪地半掩着杯盖嗅着茶香,“容我先品几杯好茶,多大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朱有节灌了几壶新茶下肚,精神了一晚上,他拉着何师爷商量了一宿,终于想出了一个不用自己全权出资就把私塾办起来的主意。
第二天他便召集了丹砂郡商会的所有商户们上府衙来一聚,当然也包括了雪玉商行。
商户们齐聚一堂,互相猜测着朱有节此邀的目的,杨之行和苏茗雪隐约猜出了朱有节的打算。
见人都来齐了,何师爷拍了拍掌,招呼道,“大家伙都静一静,今日我们大人召大家来此是有关乎丹砂郡的百年大计要与各位相商。”
商户们听了这话都议论纷纷,不知这何师爷说的百年大计与他们有何干系。
主坐上的朱有节起了身,清了清嗓子,对着众人说道,“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我们丹砂郡有头有脸的人物,如今我们丹砂郡无论是农耕还是商贸都在一切向好,蒸蒸日上,这都离不开各位的努力。”
在座的商户知道这些大部分都是雪玉商行的功劳,纷纷表示不敢居功。
朱有节接着道,“只是在这万事欣欣向荣之时,本官觉得我们丹砂郡也是时候该有个私塾了。”
不待众人对他的提议有什么意见,朱有节继续道,“本官知道各位家中都有自己的教书先生,子嗣都不需要读私塾,但你们家中总有些仆役小厮的,若是丹砂郡多些识字的百姓,对各位也是有益,今日就由本官牵这个头,为丹砂郡筹建私塾出一分薄力。”
说完,何师爷就从身后的桌案上拿了一个贴着红纸的大箱子,上头写着“桃李箱”三个大字。
朱有节深谙舍不得孩子套不得狼的道理,他从身边的钱匣中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几锭银子,郑重其事地放进了“桃李箱”中。
他转头对众商户道,“今日这筹建私塾的捐赠活动全凭自愿,各位若是不想出钱,出一份力也是好的嘛,谁家有教书先生的,给他安排个几日空闲时候上私塾来给学生们讲讲课。”
朱有节又手边拿了个簿子,“本官将为愿意为丹砂郡第一座私塾捐献的义商们立一座丰碑,就叫‘桃李芳华碑’,让各位对丹砂郡培育学子的伟绩流芳百世!”
朱有节的这一番操作让苏茗雪险些笑出了声,他能在这百姓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丹砂郡当了四年多郡守,不被人诟病,还有不少人称道,果然还是有些本事的。
募捐这一招实在是用得漂亮,要钱要得师出有名,即使苏茗雪原本不想为这事出钱,如今也不得不出钱了。
苏茗雪朝杨之行望了一眼,这半年来养成的默契让杨之行立时知晓了她的意图。
他从座位上起身,对着朱有节鞠了一躬,道,“朱大人心系百姓,宅心仁厚,是我等学习仰望的楷模,如今朱大人为丹砂郡建私塾做此谋划,我等又岂有不支持的道理,我雪玉商行也愿为之出一份薄力。”
说完他变从袖袋中掏出了一张银票放入了“桃李箱”中。
朱有节和杨之行这一唱一和地说尽了漂亮话,杨之行这一张银票分量十足,雪玉商行现今在丹砂郡可是人人都想攀附的一棵大树。
那些商户们最近都忙着和雪玉商行打好交道,更何况朱有节在任期间从未为难过他们商户,再见雪玉商行的大掌柜如此慷慨,他们也不便推脱,不想让雪玉商行的杨大掌柜瞧不起自己,便纷纷表示愿意为建私塾出钱出力。
商户们在桃李箱前排着队募捐,何师爷乐呵呵地在簿子上记下他们的名字和捐赠的钱两,有些没带现银的便先记在簿上,日后补上。
朱有节出了点小钱就解决了筹建私塾这个大难题,他坐在太师椅上悠悠地品着香茶,为自己的政绩簿子上又能添上一笔而欣喜。
作者有话说:
靠这几块土豆生存了五百多天。
来自《火星救援》的故事
感谢在2022-06-08 21:49:09~2022-06-09 21:27:2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媛媛凡心大动 1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