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下巴被人捏着的那一瞬间,阮觅就把眼睛给闭上了。
学着乌龟把头伸进龟壳里虽说不明智,但能拖一时是一时。
闭着眼的时候,听到的声音就更清楚了。
“把眼睛打开。”
对面女子声音傲慢,还带着点循循善诱,似压抑着不耐烦的情绪正在哄人。
大概等到她耐心彻底告罄时,就会采取非常规手段也说不定。
阮觅打算做缩头乌龟做到底,突然却感觉有人凑得很近,能感觉到对方身上独特的熏香与说话时湿热的吐息。
顿时,她觉得自己的牙龈更疼了。
“你是要我去把刚才的小孩儿捉回来?”女声有些低沉。
话音未落,阮觅就非常识时务地睁开眼。她还没来得及适应光线,就被直逼过来的一双眼惊得倒吸一口凉气,硬生生在嗓子眼儿里岔开,猛地爆发出惊天的咳嗽。
“咳咳咳——”
阮觅借着咳嗽蹲在地上,也避开了段般若的靠近。
而段般若因为阮觅这番动作,眼底一片沉郁。
阮珍珍在一旁看着,不甘地咬咬下唇,插话道:“妹妹你是故意放走那个孩子的吧?难不成在你眼里,檀姑娘这样心地善良的一个人,会与一小孩儿计较?你这样巴巴儿地赶过来救人,不知情的,还以为檀姑娘是要做什么不好的事情呢。”
又是准备给人上眼药。
阮觅听得却心中一动,阮珍珍有时候还是有点用处的。
等段般若因为这些话对她产生恶感,对她不感兴趣之后,她再狗腿道歉。虽说道歉并不一定有用,但这已经是阮觅能想出来的将风险降低到最小的办法了。
以这位梓宁大公主的身份,当时想救下小孩儿,来硬的她肯定硬不过对方。唯一的办法就是尽量吸引对方的注意力。现在小孩儿是暂时安全了,就得解决自己惹上身的麻烦了……
至于被梓宁大公主厌恶,这倒没什么,毕竟你想做一件事情,就不可能是没有风险的。
仅仅是一会儿的功夫,阮觅心里就转了一圈。
而段般若站在那儿,不耐烦地掀起眼皮睨了阮珍珍一眼,让阮珍珍刚想说的话瞬间吞进了肚子里。不过很快,段般若又像是注意到了什么,那张略有些阴沉的脸上挂起一点笑,“你认得她?”
这话是对阮珍珍说的。
阮珍珍无法揣摩面前这人到底是想干什么,但犹豫一会儿后,见她神情越来越不耐烦,连忙道:“这是借住在我家中的远方亲戚,叫做阮觅。”
用的还是以前那套说辞。
阮觅……
段般若念了一遍这个名字,好像将人在唇齿之间嚼了一遍。阮觅听得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木着脸搓了搓手臂。
忽地,段般若弯下腰,再次掐住阮觅的下巴让她抬起头来。
并且那张脸越靠越近。
阮觅:……
还来?
她尴尬得要命,偏偏一张脸还是面无表情,镇定得不得了一样。
段般若目光在她脸上转了一个圈,所过之处,阮觅都觉得皮肤火辣辣的。
段般若打量珍品似的,看了好一会儿才收回那过于放肆的目光,靠近阮觅耳边,轻轻笑道:“你如今这模样,可真讨人喜欢。”
阮觅心中抖了抖,面上赶紧扯起嘴角,露出招牌的僵硬微笑膈应对方,“您喜欢就好。”
岂料段般若一错不错地盯着阮觅,好像完全没有受到这皮笑肉不笑表情的影响。甚至捏着阮觅下巴的那只手,还慢慢往上,落在了阮觅颊边。
阮觅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一边僵笑着一边不动声色往后退了几步。
得了,摊上大事了。
她心里瞬间闪过许多念头,要说后悔肯定是有一点的,毕竟她一直以来都是主张少惹麻烦。但要说这后悔的情绪有多强烈,那倒其实也没多少。只不过是人面临困境时自然而然会露出来的后悔罢了。
现在只能想想怎么样才能让这个麻烦降到最低。
硬着来肯定不行,阮觅还是很明白自己有几斤几两的。面对阮奉先的时候她能借着段意英扯大旗,因为阮奉先说什么也不敢去找顺郡王府的麻烦。可面前这位是皇帝最疼爱的梓宁大公主,这时候把别人搬出来无异于是给旁人找麻烦……
脑子里灵光一闪,阮觅垂眸,很快演起戏来。
“我姐夫可是平谦侯府世子,你要是敢动我,我姐姐与姐夫肯定不会放过你的。”
听刚才阮珍珍称呼这位梓宁大公主为檀姑娘,就可以猜出来这群人里大部分人都不知晓梓宁大公主的身份。很大的可能是这位公主故意隐瞒。
而阮觅也算是第一回 见到这位公主,理应是不清楚她的身份的。搬出平谦侯世子张善不过是随口一说罢了,顺带透露出她在鳞京也是有人撑腰的这样一个信息。
至于靠张善震住段般若?这种事情阮觅想都不曾想过。
不过,听闻平谦侯府与皇室关系向来一般,早在平谦侯府还处于鼎盛时期,先帝就致力于削减平谦侯府的势力。以至于到现在,平谦侯府势力弱是弱了,但对皇室的恭谨可没多多少,甚至说不定私下里还怨气横生。
段般若的手僵在半空中,本来有些阴沉沉的眸子,在听到阮觅这样色厉内荏的话反倒是软和了一些。牵动嘴角笑了笑,“张善?”
逗猫一样的,随口问一句。
阮觅心里哽了一下,装作什么都没听懂。继续点头,“对,这就是我姐夫!”
但说完这句话后,段般若竟然一直没有接话,她已经把刀收回刀鞘,此时单手搭在镶满宝石的柄手上,指尖有一搭没一搭地点在一颗碧玺上。
像是在静静看着阮觅表演的观众。
阮觅丝毫不怯,照常演着,反正也没有认戳穿她。
那几个跟着过来的贵女站在一旁,不清楚情况也不敢冒然出声,只眼神时不时在阮觅与段般若之间打转。
王氏女顶着压力走到段般若身边,视死如归道:“……时间差不多了,来接您的人也快到了,不如……回去吧?”
这位公主离经叛道不是一天两天了,平日里怎么样当然和她没有关系。但是这回是她陪着出来的,等会儿还要去皇宫面见圣上,这时候出事说不准责任就全在她身上了。于是王氏女一思量,咬着牙出来阻止。
段般若不以为意地点点头,目光还是没有从阮觅脸上移开,好像这是什么对于她来说无比珍贵的东西,而且下一秒就会消失不见。于是那目光里充满了贪婪、火热,但同时又是克制着的。
她指尖在碧玺上敲出清脆的“哒”的一声响,沉郁眉间也露出点浅笑。
“我还会来找你的。”
说完这话,她深深看了阮觅一眼,便转身离去。其余贵女连忙跟上去,仅有阮珍珍满脸不甘地站在原地,走得也慢了一拍。
阮觅瞬间恢复面无表情,冷冷看了阮珍珍一眼,那眼神是前所未有的冷然。
阮珍珍指尖颤了颤,飞快低下头跟上前面的人群。
待人彻底走后,阮觅叹了口气,揉了揉额角觉得有些头疼。不过很快就将这件事放在脑后了,毕竟虱子多了不怕痒,再烦恼这些事也不会瞬间就被解决,为什么不开心一点?
她向来很想得开,眯着眼睛朝自己的马车走去。
一只脚刚踏上马车,就与匆忙赶过来的柳十令打了个照面。
阮觅看了看他,又看了看他牵着的小孩儿,竟有一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感觉。
自然,得来全不费工夫是句虚话,这代价还是有点麻烦的。
她很自然地打了个招呼,“你幼弟?”
当初詹五爷给的消息上说,柳十令家在汴州,有幼弟与幼妹。所以阮觅先入为主,以为他的家人都在汴州,心中并不认为这个刚才差点被划破脸的小孩是柳十令的弟弟。这样问,不过是没话找话而已。
没想到柳十令沉默点头。
那孩子还真是他弟弟。
他看着比上回见到的时候憔悴多了。
眼下青黑,身上袍子也不像当初那般打理得一丝不苟,反而多出许多未干的墨渍,就连手指间,都是还没来得及擦干净的墨痕。
他抿着嘴角,眉宇间是遮掩不住的疲惫。
一阵沉默后,低低道了声,“多谢。”
好像实在是说不出什么,只能疲倦而局促地用这两个字表达自己的感谢。
一看就是最近经历了什么事情,阮觅思忖片刻,终究还是没有趁机强行刷好感,而是随口问道:“你上回还没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
没有听到这些天一直被问的话,柳十令原本紧绷的身体放松下来,同时又有些错愕。
他动了动嘴,不太习惯地将自己的名字念了出来。
阮觅装模作样,跟着念了一遍,“柳十令?”
名字就像开关似的,她一念那三个字,柳十令立马就抬起眼看着她。
微微下垂的眼尾,与眼下一圈青黑之色,温和又倦怠,沉静中透着一丝茫然,很是乖顺地看着阮觅,像是被突然召唤,不明所以然。
这是与他沉默外表全然不符的温和。
阮觅觉得有点萌,咳了咳,一脸正经道:“我姓阮,单名一个觅字,随便你怎么称呼我。那我以后,就叫你柳公子?”
柳公子这三个字从面前女子口中念出来,总让柳十令有些不自在。但他实在疲惫得很,分不出心神再耗在这里了,便摸了摸身边幼弟的头,低声让他道谢。
柳十敦刚来鳞京不久就遇上了这样惊魂的事情,不免有些草木皆兵。他眼眶现在还是红的,但听到柳十令的话,还是很乖巧地朝阮觅作揖行礼。
“谢谢阮姑娘救我,以后我肯定会报恩的。”
和他兄长一样,不管是动作还是语言上都规矩得很,显然以前被教得很好。
阮觅也不拂小孩子的兴,很郑重地点头,像是相信他以后一定会有大作为。
柳十敦脸上露出点小小的笑,虽然很快就消失了,但也可以看出来以前大概性子也是很开朗的。
等柳十敦道完谢,柳十令也快支撑不住了。他牵着幼弟的手,垂着眼没有同阮觅对视,“阮姑娘的恩情,在下没齿不忘。十敦说的,也是我的意思。日后但凡有事,阮姑娘若用得上,尽可来找我。”
说完这句话他再次朝着阮觅郑重行礼,然后就牵着柳十敦走了。脚步有些凌乱,好像有什么急事。
阮觅眨眨眼,这句话,算是承诺吧?
不管柳十令是不是男主之一,只要他以后有些作为,阮觅都能靠着今日的恩情得到一些便利。
不过……
想到刚才柳十令狼狈疲倦的模样,阮觅还是觉得有大问题。
————
再说柳十令,牵着柳十敦走出去一段距离后,突然踉跄一下,差点栽倒在地。
柳十敦连忙担心地扶着他,“休息一下吧。”
柳十令抵住唇咳得狼狈,却没有像柳十敦说的那样停下来休息。
只是等呼吸平稳一些后再次往前走,“回家吧。”
家中等待他的是永远不断的哭声,呜呜咽咽的,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柳十令在门前顿了顿,还是沉默着牵了柳十敦进去,然后对着里面落泪的妇人道:“母亲。”
几日前,柳十令母亲温氏突然带着儿女入京,同时带来了一个噩耗。他的父亲不幸去世,而家中财产全被他父亲的兄弟吞没了。温氏是没见过风雨的女子,成亲前在家中娇养,成婚后被柳十令的父亲护得好好的,一日之间失去了顶梁柱顿时慌得什么都忘了。
她只记得现在能依靠的只有远在鳞京的儿子,于是在家产被侵吞后,连反抗都不曾反抗,慌忙带了点盘缠,就磕磕绊绊带着两个孩子上鳞京了。
好在汴州与鳞京离得不远,十日左右的功夫她就顺利到了鳞京见到了柳十令。
留给柳十令的时间很少,他不得不从丧父之痛中抽身而出,为这个家撑起一切。就像温氏期待的那样,成为她期待中的,那个什么事情都能去解决,什么时候都可以依靠的人。
他牵着柳十敦在门口问候母亲,温氏听到声音转过头来,还是没有停止哭泣。
让她哭的事情有很多,有时候是想到自己年纪轻轻便没了丈夫,悲从中来眼泪就哗啦啦地掉。有时候是想到本该属于自己的那些家产被夺了,气得眼泪又落下来。也有时候,是看着这破败简陋的小院,看着面前不甚丰盛的饭食,觉得自己的境遇一落千丈,又抽抽噎噎起来。
总而言之,温氏来鳞京后的每一日都在哭。
看天哭,看花哭,看人也哭。
柳十令习以为常地走进去,拧了帕子递过去。他是个不怎么喜欢说话的人,向来做的比说的多。但每当这时候,温氏便会一边接过帕子擦眼泪,一边哀怨道:“你莫不是嫌弃我没用?不能替你守住那些东西还来鳞京做你的累赘,不然怎么话都不肯同我说?”
说着说着,不等柳十令回答,她自己就自问自答,哭得更悲切了。
“我是没用了些,但好歹生你养你了一场,你就是这样待你母亲的?你学的那些东西都到狗肚子里去了?你不说话?你怎么还不说话?是不是不把我放在眼里?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当初我就死在路上,好过现在来受你的白眼。”
柳十令身体僵住,他还在汴州的时候,谁都知晓他不爱说话的性子。但来了鳞京不过两年,母亲便好像把这些都忘了。他动了动嘴,有些局促,尽量忽视那些话里伤人的地方,生硬劝慰道:“儿子并没有这样想,母亲莫要哭了。”
然后温氏眼泪止了些,柳十令往往再努力劝几句,温氏便会重新笑起来,甚至温和抚摸他的头,“令儿啊,你父亲如今不在了,我同你弟弟妹妹只能靠你了。你一定要争气,万万不要让我们失望啊。”
这是每天都要上演的戏码,但到现在,柳十令还是无法适应这种日复一日的劝慰。
在温氏面前,他不得不说比以前更多的话。平日里,他的话却更少了。
原先柳十令一人的时候,是在书院里用膳。现在温氏来了,便在院子里开了火。温氏说柳十令在书院用膳,还不如回到家中,这样还能省下些银子,柳十令便沉默应了,从此之后没在书院用膳。
以前在家中,温氏从来没有下过厨。她让柳十令回来用饭,却每回都是对着买回来的鸡鸭鱼肉发呆,像是分不清什么是什么的样子。
刚开始的时候柳十令怔愣片刻,不过很快就反应过来这是母亲出去买的食材。他没说什么,在弟弟妹妹不安的目光中安抚地笑笑,然后生疏地拿起了刀,做了顿不生不熟的饭。
温氏吃得恹恹的,言语间有些责怪他浪费了这些好东西,柳十令没有反驳,只是认错:“母亲说得是。”
每当柳十令这样认错的时候,温氏便眉眼都快活了几分,好像柳十令的顺从让这个向来都只能顺从着别人的女子有了成就感。
又说了会儿话,温氏陡然问到了别的。
“家中银钱又快要不够了。敦儿长得快,得做几身衣裳,玉儿也得做几身。你是做哥哥的人,不要亏待了弟弟妹妹。”她笑得天真烂漫,好似之前那些苦难被忘了个一干二净。
柳十令怔了怔,拿出这几日彻夜抄书换来的银钱交给温氏,低声道:“母亲说的是。”
这让温氏神情更加快活。
在温氏计划着那这些银钱买什么的时候,柳十令理了理自己的东西,然后就出门去书院了。
南山书院下午的课是一位古先生,学识是有的,但讲法向来同他的名字一样古板,并不得书院学子喜爱。这位古先生爱拿着书三短一长地念,摇头晃脑,一道激动之处便奋力拍桌,把不少因为他念书声音睡着的学子惊得坐直了身。
而古先生看到那些学子恍然醒来的样子,每回都要大动肝火,将人骂个狗血淋头。从相貌人品学识家世通通骂个遍,所以上过他的课的学子,没谁喜欢他的。
柳十令是少数几个未曾被他恶语相向的人。这位古先生,最喜欢做的事情便是骂完那些贪睡的学子,还要将柳十令拎出来夸一遍。
“不是老夫说,你们这些人呐,天资比不上十令,连勤奋也比不上。我看日后金榜,你们还是少抱希望得好,省的落了个伤心。你们这几十人中,数来数去,也就是一个柳十令罢了。”
一夸一骂,柳十令在书院内的人缘就更加不好了。
索性他是个不爱与人相交的,独来独往,两年下来也从未出过什么事情。
但昨晚彻夜抄书,今日回去后尚未来得及小憩,就被柳十敦哭着喊了出去。此时听着古先生怪异且催眠的念书声调,绕是柳十令这样自制力极强的人,都不免感觉到了浓厚困意。
眼皮越来越沉,柳十令抿着嘴角,正向站起来醒醒神,却见古先生气势汹汹走过来,一手将柳十令桌案上摆着的那些书打了出去。
“你莫不是以为我没瞧见?想哄骗于我?”古先生指着柳十令,一脸厌恶,“本以为你是个上进的,没想到啊,这些年还是我看走了眼!听多了旁人夸奖,还真把自己当什么人物了?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还敢在我的课上睡觉,谁给你的胆子?!”
室内学子纷纷看好戏似的看过去。
昔日那可是被古先生捧在手心里的柳十令啊,没想到也有这样一天。
“古先生可真狠,以前不是宝贝疙瘩吗?怎的如今说骂就骂,还骂得这般狠?”
“你是真不懂还是装不懂?你想想前几日咱们书院小考,柳十令那排名,可都掉到丙等里面去了。这几日上课也都没有精神。要是我是古先生,那我也瞧不上他啊。”
“原来如此。”
窃窃私语,犹如交织起来的丝线,将这小块地方密密麻麻缝起来,让人喘不过气。
柳十令神色如常,只是满身的倦色越来越重,像是化不开的墨一层一层盖在他身上。
“冥顽不灵!既然如此,日后我的课,你就不用来上了!给我滚到外边去!”
窗外的鸟都被古先生高亢的声音惊得展翅逃命。
课后,古先生板着脸看都不看柳十令一眼,显然是想让他继续难堪。柳十令却没有一直站在外面等他的所谓的“赦免”,见他走了,便沉默进去学堂内。只是进去的时候,被几个故意挤过来的人撞了一肩膀。
他们好像才看到柳十令,惊讶道:“哎呦这谁啊?不是咱们柳大才子吗?怎么刚才没在学堂里听课?”
“张兄你可看清楚,哪儿还有什么柳大才子?哈哈哈哈咱们这儿可没有考丙等的大才子啊。”
“说的也是,要是我是你啊,早就不好意思再在书院里待下去了。”
柳十令拍了拍肩膀上因为撞击而凌乱的衣服,表情还是一如既往的冷清。听到那几个同窗的最后一句话,本来没想开口的人顿一下,慢慢道:“可你已经在书院待了多年。”
说完后,他还是一样的寡言少语,进去了学堂里。只留下那几个故意过来看笑话的人满头雾水。
“他刚才跟我们说话了?”
“他说你在书院已经待了许多年了!”
“张兄,他在骂你!”
才反应过来的张姓学子登时涨红了脸,手里扇子也不摇了,转身想进去找柳十令算账。身边人拦住他,“张兄冷静冷静,何必这样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咱们自有妙计啊。”
张姓学子想到什么,再次摇起扇子,点头微笑,“说的也是。”
过了没多久,有个眼生的学子过来喊柳十令,说书院院长找他有些事情。
对于书院内学识极好的几个学子来说,院长并不是很难见到的人。柳十令清楚自己这几日是什么样的,院长找他,想聊的大概也是这件事。
他没有怀疑,朝那学子说的地方走去,但等了许久都没有见到院长。在这儿吹了一会儿风正好让脑子清醒不少,于是柳十令打算回去上课。
但是刚走到学堂门口,便发现许多人鄙夷且惊讶地看着他。
“没想到他看着清高,暗地里还会做这种事情。”
“有些人啊,知人知面不知心,还是远着些比较好。”
“算了算了,他都回来了,咱们小声些,免得被他听到。”
柳十令眼中闪过茫然,但他一向稳得住,走了进去。
张兴一见到他,晃了晃刚刚从柳十令书桌里找出来的钱袋,“人证物证俱在,你可还有什么要说的?柳兄啊,不是我说,你要是有什么困难的地方,直接同我说不就行了?何必做种偷鸡摸狗的事情?有碍你的名声啊。”
像是很为柳十令着想一样,可开口就坐实了柳十令盗窃的事实。
柳十令没管他,径直在位置上坐了下来。
身边议论声纷纷,不管他平日里为人如何,一旦有人站出来讨伐他,旁的人便都站起来,义愤填膺,好像他真的犯了什么十恶不赦的大罪一般。
千夫所指,不外如是。
在这种骂声议论声中,柳十令拿起书看了会儿。古先生那节课罚他站在外面,还不准带书,不过他也听到一些内容,现在看书正好能够复习一下。
没有人想到柳十令竟然能在这种坏境下看得进去书,所有人连刚刚还在说话的嘴巴都顿住了,学堂内也诡异地寂静了几秒。
柳十令记忆力很好,理解能力也很好,不消一会儿便看完了书。
这时候他才像是想起了张兴等人,慢慢将书合上,脸上表情依旧没什么变化,但态度很诚恳。
“你不回去温书?”
张兴瞬间脸都狰狞了,花了好大功夫才恢复平静,扯出一点虚伪的笑。
“柳兄可不要顾左右而言他,咱们要说的是你偷我银两的事情,你若不同我道歉,我可要告到院长那儿去了啊!”
柳十令此刻确实是狼狈的,眼下青黑,面色苍白,但他神情又是镇定的。
他环顾一圈,发现所有人都在打量着自己。就算不是所有人都怀疑他偷了张兴的银两,却依旧无一人愿意站出来为他说话。
看过一圈后,柳十令神情还是没有变。
他看着张兴,实话实说。
“先生曾估量过,下回乡试,书院中同年考中的人中必然有我一个。举人之身便可授官,任学正教谕,或外放为吏。张兄钱袋中,银两约是五两。那请问张兄,前途与这区区五两银钱,你做何选择?”
平日里连话都不怎么说的人,这会儿居然说了这么多。不仅如此,用着那样淡然的神情说出必然中举这样的话,也没谁觉得突兀。
毕竟这是柳十令啊……
高居榜首近两年的柳十令。
顿时,议论的声音又大了。
区区五两银子,与日后前途比起里确实不值得一提。为了这样的小利舍弃日后光明前途,是个傻子都做不出来,更不要说一向清高的柳十令了。
这会儿不管张兴怎么说,都没人再理他了。张兴见状,扯出自己好友,大声叫喊:“他亲眼看见柳十令偷我钱了!”
那些学子又转过头来看戏。
岂料柳十令看了眼张兴那位好友,像是才想到这是谁一般,然后又搬出刚才的说辞。
“我学习好。”
像是无奈之下认真的敷衍。
说完这句话他就不再说了,拿出书来看。
张兴拳头紧了又紧,竟然发现自己毫无办法。不仅如此,还被一众人当成猴儿看了,只得带着人灰溜溜回到自己座位。
授课的先生姗姗来迟,见学堂内喧哗,拿着戒尺重重敲了一下,才让众人安静下来。
柳十令看着书,心思却不在书上。他眉眼清俊得像是从来不会染上脏污的琉璃,但在日复一日的灰沉中,终究是难免蒙上灰沉。
最后,先生带着书离开,柳十令恍然才发觉今日下午的课已经全部上完了。
学堂内,三三两两的人凑在一块。有说等会儿要一起去书局买书的,也有说哪地开了家酒楼,滋味不错的。
柳十令垂着眼从他们身旁经过,像是完全没有察觉到他经过时众人刻意的停顿。
中秋过后天气猛地变了,夜间寒气一日胜过一日。
温氏又催着柳十令多抄些书换钱,说这几日降温,要给柳十敦与柳玉儿做几身厚衣服。
柳十令依旧什么都没说把银子给了过去。
那日下着雨,离温氏说做厚衣服已经过去好几天了。柳十令出门时天气正好,便没有带伞,回去时却猛然落下一阵大雨,将他淋了个透。
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将衣服换下来,便见温氏慌乱跑过来揪着他的衣服哭道:“玉儿发热了,怎么喊都醒不过来。”
发热向来是幼儿难迈过去的一道槛,而柳玉儿今年不过五岁,一旦发起热来疏忽不得。柳十令当即连衣服都不换,转头去了妹妹房中。
他摸了摸额头,很烫。
从此地赶去最近的医馆少说也要一刻钟的时间,若是喊大夫过来一去一回便要两刻钟。
现在外面的雨渐渐小了,若是拿厚衣服裹着玉儿去医馆,还能快些见到大夫。
柳十令很冷静,看了看柳玉儿身上穿的单薄衣服,便问:“前几日为玉儿做的厚衣裳呢?”
温氏没想到他会问这个,顿时哭声都停住了,支支吾吾的。
柳十令这才抽空看她一眼,发现温氏今日穿的是一件银丝盘花嫣红衣,衣领上镶嵌着细细小小精致的粉珠。蝴蝶盘扣的款式是他从来没见过的,想来许是近几日鳞京刚时兴起来的花样。
沉默移开眼,又看到焦急等在一旁的柳十敦,他也穿着单薄的夏衣,是来鳞京时顺手带过来的那几身衣服中的一件,袖口的地方已经有些破损了。
屋外风带着雨打进来,他还时不时打个抖,显然觉得冷了。
柳十令早年便去了别地的书院进学,这几年才定居于鳞京。故而自小不怎么同他这位喜欢伤春悲秋的母亲接触,就算与父亲接触得也不多。
一时之间,就算是一贯不喜欢想太多的他也微微皱起了眉。
“家中还有多少银钱?”他问温氏。
温氏不敢看他,只扯了扯自己新做的衣裳,“……没、没有了。你给的银钱本就不多,每日一大家子人吃吃喝喝开销不少,怎么还能留得住银子?”
她越说越觉得自己有理,再次哀怨哭起来,“难不成你还以为我自己花了?那么点银钱,我每日都是精打细算……”
柳十令没有听她哭诉完便站起身,看了眼外面的雨,径直从她身旁走过,低声对柳十敦交待道:“莫要出去,要是有什么人敲门,先问清楚是谁,不是我便不要开门。”
“我知道了。”柳十敦忍着不哭出声。
柳十令顿了下,轻轻揉了下他的头,然后找出自己仅有的几件厚衣服将柳玉儿严严实实包裹起来。
屋外雨声渐歇,柳十令抱起柳玉儿出了门。
单薄瘦弱的身影渐渐消失在昏黄光色里。
走了约莫一刻钟,终于来到最近的医馆。
柳十令抱着人走进去,声音带着微微的喘,即使这种时候,他也很冷静。
“小师傅,武大夫今日可在馆里?”
以前抓药的时候,柳十令在这家医馆认得一位武姓的大夫,颇有悬壶济世的仁慈。故而一进来,柳十令便问武大夫在不在。
跑腿的伙计是新来的,想了许久,才摇摇头,“武大夫出去诊脉了,你还有别的事吗?”
说着,他还好奇地瞅了瞅柳十令抱着的人。
“这是舍妹,今日发了热,不知可否先让大夫来看看?银钱我两日后就能补上。”
即使一身狼狈,柳十令看着也与寻常人有些不一样。说这句话的时候也让人不由得信服。要是别的人说赊账,伙计可能嗤之以鼻,但在柳十令面前他就有些犹豫了,想了想正要说话,楼梯处突然走下来一人。
正是张兴。
他今日心情郁闷,来自家医馆支些银子正准备去喝酒,下楼时看见柳十令,也听到了他方才说的话,不禁升起一股掌握他人命运的成就感。
张兴慢悠悠走下去,声调提得很高,“柳大才子,又见面了啊。”
柳十令看着从楼梯处走下来的人,点了点头,好像今日两人没有发生任何龃龉。
张兴见他丝毫不将自己放在眼里,心头的火不由得烧得更旺了。停在四阶台阶处没有下去,这个高度正适合他俯视柳十令。
“想要赊账?不如跪下来求我?不然,就算你今日跑遍整个鳞京,也没有医馆敢为你那命贱的妹妹治病!”
作者有话说:
抱歉我来晚了!!!
呜呜给大家发小红包~感谢在2021-09-08 11:54:07~2021-09-09 23:24:2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茶小言70瓶;兰渊10瓶;想要一百晋江币的交易8瓶;慕安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