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龙伏山大战》都城首播……
在老斑鸠和大太监的双重监督指导之下, 原本在秦门手里只算得上粗糙的节目和话剧就像是一块长得其貌不扬的玉石得到了匠人细心和充满想象力的雕刻一样,在一月之内蜕变成了一座精美到令整个都城都能为之赞叹的“城市象征性建筑”。
除夕当天清晨,整条西街就已经在侍卫们的把守下静街了, 除了拥有大剧院门票的那几位大商人还能够举着自己的门票在当天下午从家里走出来直达大剧院外, 西街所有人在这一天都被告知必须牢牢待在自己家里,不得离开家,否则后果自负——
虽然圣人表达了自己想要与民同乐的心情,也很不想在这种重要节日里影响百姓的生活,但是朝臣和太子都坚持要这么做。
对于一个封建王朝来讲,没有什么比皇帝的性命更重要的了。
所幸除夕本就是合家欢的时候, 绝大多数都城的百姓早在半个月前就已经置办了年货,本就没有要出门的打算, 西街又是条不算热闹的商业街, 人本身就少, 圣人和文武百官驾临大剧院,对这条街的百姓来说并没有造成什么圣人以为的大困扰。
大剧院在最后造得并没有秦门想象中的那么大,一个剧院满打满算能容纳六百个观众,而为了能让每个观众在大剧院观众席上待得尽量舒适, 工匠们最后在大剧院安排的座位是五百个。
圣人带着他的皇后、两位公主、端王一家人坐在距离舞台最近的第一排,太子被留在了皇宫一个人孤零零过除夕。
后排,一位位官员带着他的夫人和长子入席。
每一家人手里都有一张晋江大剧院派发的节目单, 节目单是秦门提议搞出来的产物。
当所有的观众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的时候, 许多现代化的产物就可以使用了, 比如写着今晚所有节目和演员名单的节目单,又比如那被秦门硬是找了绣娘绣在幕布上的“观众观看节目前的须知”。
“观众须知……”
“请在节目过程中保持安静……”
“如果您觉得节目好看,请在演员谢幕时不要吝啬您的掌声,鼓掌是对演员最大的赞扬……”
“轮回所在您的左右两侧, 男左女右,请不要走错,否则会被看守的保镖以不体面的姿势赶出去……”
等所有人全部到场后,又过了一盏茶的时间,舞台上的众人猜测这些官老爷们都应该已经阅读完了全部的“观众须知”后,由舞台上方传出一下鼓声,散开在台下各处的员工把那些用来把整个大剧院照得灯火通明的灯笼全部熄灭,只留下在轮回所:(厕所)的那两盏。
昏暗的屋子里,因为夜明珠的存在而明亮的舞台顿时牢牢抓住了所有观众的目光。
隔着木板的舞台下面,秦门正在对他精心挑选的一男一女两位主持人做最后的动员,然后深吸一口气,点点头,示意他们踏上那块木板,然后让在一旁的工作人员拉动了机关——
舞台之上,两名主持人保持着亲切得体的微笑,自下而上出现在舞台的中央,向所有观众挥手致意。
舞台之下,眼看着这一幕发生的众人爆发了一阵如潮的掌声,几个开国老将军还保留着年轻时的痞气,冲着台上两个年轻的主持人吹口哨,让整个剧院气氛更加热烈了。
训练有素的两位主持人有条不紊进行了他们的报幕工作,第一个节目的表演者和道具师们在他们的身后布置好了场景,姜国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春节联欢晚会就在这种上下配合开始了。
……
……
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的大部分节目还是沿用的秦门在安城捣鼓的那些,赞美姜国通过科举制度平等选用人才的相声、赞美朝廷免税为百姓谋福祉的小品、歌颂姜国山水之美的舞蹈、讴歌姜国百姓幸福生活的流行歌曲……
以及一些纯粹用于逗乐的杂技表演和老斑鸠硬是托关系塞进来的传统戏剧选段。
虽然中途也有出现过一丢丢的小演出事故,但这些无伤大雅,全都被训练有素的演员们自动化解了,台下的观众可一点也没看出刚才演员是真的不小心摔了一跤之类的,所以整个演出进行得十分之顺利,也让在场所有人十分满意。
老斑鸠很满意,这是他自姜国开国以来头一次给圣人表演,这是他年少时就有的梦想,如今梦想成真,他激动得恨不得把整坛子酒喝进肚子里上台耍醉拳。
圣人很满意,秦门捣鼓的联欢晚会从各个方面夸奖了他这么多年来为百姓所作的功绩,让他觉得自己这些年付出的努力、做出的牺牲、包括没能把国号改成“齐天”什么的都是有意义的,你看百姓不是一个个都很感激他么?
当皇帝能当成这样,他觉得自己比起前朝那群怂货好多了!
这场春节联欢晚会简直就是在无声地告诉他:你干的很好,你还可以接着这样干下去!
他也觉得自己还可以接着这样干下去!
礼部很满意,科举的事情一直以来都是他们部门的重要工作,为了防止作弊、防止泄题,奔波劳碌,有一个单独的相声节目专门用民间举子的口吻表达了对他们的谢意,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
户部很满意,对于管国家钱袋子的他们来讲,每一次把国库里的钱花出去、每一次减免赋税他们的心里其实都在嘀咕:这真的有用吗?对百姓来讲这真的好吗?这笔钱真的会用到百姓身上吗?
而联欢晚会上的节目显然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他们舒了口气。
其他各部都在节目之中见到了对自己部门工作的称赞,这些称赞比起节目本身更让他们觉得这一次演出看得有价值。
并没有被点名的兵部一点也不气愤,因为他们知道接下来大年初一到初七上演的《龙伏山大战》就是他们兵部的独角戏!
比起和其他部门在联欢会上争个你死我活,明显在后面几场演出里面当主角更令他们满意。
而对于官员的妻子和孩子来讲,节目本身的娱乐性就很高,相声和小品的笑点很足,杂技和歌舞美轮美奂,歌曲也朗朗上口(都城百姓因为早年受到过秦门的摧残,对现代流行音乐接受度比较高),看得更开心了。
就连忙活了一个月多的秦门和晋江大剧院众人也很开心——
因为在表演结束后,圣人就如同秦门看的电视剧里那样,在雷鸣的掌声结束后大笑着说了句:
“好!赏!”
于是那个一直看秦门和晋江大剧院不惯的大太监就端着一盘子的金元宝出现在了大家的面前,那金元宝的颜色啊,闪瞎了在场所有人的眼!只觉得自己这段时间在精神和肉体上受到的所有痛苦全都能被抚平了!
而之后连续七天的《龙伏山大战》就更让人满意了。
身为政治动物的官员和圣人瞬间就发现了这一出剧目所代表的的政治含义——将朝廷与天庭捆绑在一起,打上“伟光正”的标签,然后把前朝残余势力打上“触犯天条天理不容遭雷劈”的烙印什么的——
这简直是个再好不过的宣传朝廷正义的利器啊!
润物细无声地在百姓心目中刷了一波好感度不说,还能把前朝余孽踩在脚下死命地踩踩踩!
这个东西要大大的推广!
务必要把前朝黑出翔!把他们堂堂姜国夸出一朵花!把前朝余孽钉死在耻辱柱上让他们就算活在这个国家的角角落落也只能隐姓埋名(朝廷对前朝有不少婴儿散落各地一事心知肚明)!
当然,这只是隐含意思,真正的官方辞令是:
“此戏甚好,朕愿与天下百姓同赏,关之以为然否?”
秦关之,在史官的见证下,在史书的记载中回答道:“此亦吾所愿矣。”
于是等到整个新年结束,秦门拿着圣人的口谕敲开了自从《龙伏山大战》演出结束后就不愿意再出门的老斑鸠和双喜班的房门,花言巧语说服了这位固执的“国家队队长”“忍辱负重”、“为了朝廷和圣人的愿景”放下自己的身段,为广大劳动人民重新登上大剧院的舞台。
杂志《雅俗》、官方报纸《齐天周报》甚至是旅行社从正月十六开始就在整个都城进行着铺天盖地的宣传——
“话剧《龙伏山大战》,被圣人称为‘人间至宝’的剧目,将在正月廿二在晋江大剧院上演!购票请至大剧院门口售票处……”——《雅俗》
“除夕夜至正月初七,文武百官陪同圣人来到晋江大剧院观看了大剧院新推出的春节联欢晚会,现场气氛良好,表演结束,掌声轰鸣,圣人赞曰:‘……’,随行的官员某某更是现场赋诗一首,云:‘……’,晋江大剧院负责人暗示,大剧院和《龙伏山大战》都将会在不久之后面向大众开放……”——《齐天周报》
“安城一月游!晋江旅行社开辟新路线!带你去看龙伏山大战的战场遗迹和前朝欲孽的葬身地!名额仅限五十人!先到先得!”——晋江旅行社
由大徒弟赵成联合他的徒弟(是的他收了几个漫画天赋颇高的弟子,秦门成了他们的师公)闭关五天所绘制的《龙伏山大战》宣传海报被张贴在都城的每一家与晋江文学城有合作的商铺门口。
摒弃了传统的单纯黑白线条和红色纸张的画师们用各种颜色的墨水给画好的人物上色,红发面目狰狞的妖魔与悲天悯人的天帝各站一方,面前是两个相对立一身黑衣和一身白衣的小人持剑对立,运用飞白手法的毛笔字在画面的上方写着“龙伏山大战”五个大字。
画面的冲击性和画师想要表达的对整个故事正义与邪恶较量的倾向性较当初在安城的海报有过之而无不及。
宣传海报一被贴在酒楼的门口,就吸引了不少的围观群众聚拢在酒楼门口,老板和店小二才招呼了几个客人,回过头海报就被偷走了!
老板&店小二:“……”
没办法,又只能再问人家大剧院再要一张,感觉丢了面子的酒楼老板在大剧院还见到了不少同样遭遇了小偷苦哈哈的同行,等又重新把海报贴上之后,这一次他们吸取教训,不得不派个人特地在那里看着保护好这张格外让人喜欢的海报了。
而这种多渠道展开宣传的结果就是大剧院《龙伏山大战》的票一票难求,有价无市。
售票处提前三天开始卖票,这里工作人员才把头从窗口伸出来,那里观望的人群就自发在外面排起了长队。
《龙伏山大战》在秦门的设想下成了一个周播剧,简单而言,这七天都播第一集 ,每天下午播一回,晚上播一回,周末还要留一天给演员们休息放松准备第二集。
不是他们不想要直接连续一口气把《龙伏山大战》演完,只是大剧院一场次只能容纳下五百人,如果他们只让这五百人看完了整部剧,这部剧的话题度和圣人想要达到的效果就完不成了,所以相比较而言,这种一周播一集并且不断重复播的做法是他们目前能想到的能够一箭多雕的最好方案。
但即使剧目重播六天,也依旧无法完全满足都城百姓对这部剧的需求。
六千个观众看完了第一集 的《龙伏山大战》,他们成为了这部剧最好的“自来水”,向没有看过这部剧的众人大声夸奖着这部剧第一集有多么多么的好看,坐在大剧院里有多么多么的舒服。
令秦门没想到的是,第一个引起都城百姓强烈兴趣的居然不是《龙伏山大战》第一集 的剧情——
而是他之前让人绣在幕布上的观众须知!
大家似乎并不那么关心第一集 《龙伏山大战》讲的什么,他们更在意……万一有一天我进大剧院了,要注意哪些事情?要怎么坐?怎么站?渴了怎么办?饿了怎么办?内急怎么办?
秦门:“……”你们票都还不一定抢得到的好嘛?!
最后他只能安慰自己,这大概就跟游客到了景区第一时间不是去买票不是去了解这个景区的文化和自然美景而是去找厕所是同一个道理吧_(:з」∠)_
不过这并不影响秦门用套路来吊都城百姓的胃口。
作为《龙伏山大战》的编剧,秦门在对这部剧进行改编的时候给每一集都留了足够的伏笔吊足了在场所有观众的胃口——
比如在安城表演的时候,每一集的结尾都是冯大将军(男主角)打败了前朝余孽,前朝余孽跟灰太狼似的说一句:“冯贼你休要嚣张,这事儿没完!”
但到了都城,一切不一样了,每一集的结尾变成了冯大将军好不容易解决了一个反派之后,前朝余孽那里又整出了个幺蛾子。
总之就是每一次退场,观众都心里七上八下地在想“完蛋了反派搞了个大的幺蛾子我们的主角要出事了!”。
……然而由于每一集的票都要重新买,没有联票这种东西,所以在场的所有人并不是都有机会能看到下一集,于是不少的观众都不得不带着这个担忧眼巴巴在场外熬着、看着、等着,等进场观看的观众们告诉他们主角有没有解决之前那个幺蛾子,并且被告知……
“这一集里那个反派又搞出了个新的更厉害的幺蛾子!好担心冯大将军搞不定啊嘤嘤嘤~”
上一场等到心焦的观众:“……”
好不容易等到了结局结果没想到又等来了下一个开头于是不得不继续心焦一个星期的观众:“QAQ”
所以等到整个《龙伏山大战》的剧大结局播完之后,整个都城几乎没有一个人是全场看完了表演心满意足的,更多的观众以及没有机会到现场看剧的都城百姓抱着极大的不甘心和怨念:
“真的好想看完整场的《龙伏山大战》啊啊啊啊!”
“我漏掉了一集!我就漏掉了一集!天呐冯大将军到底是怎么解决那个反派的啊求告知!”
“大家都说很好看,好不容易凑够了钱居然没得看!就不能再播一遍吗?!”
“……”
于是就在整个都城对《龙伏山大战》呼吁达到最高处的时候,曾经在秦门一行人从晋江返回都城的路上使用的那个简易露天舞台又一次出现在了都城的西街空地上。
在万众期待之下,秦门宣布——
《龙伏山大战》,将会在这个露天的舞台再演一遍!
消息一出,一时间,整个都城都传出了欢呼的声音,长时间的饥饿营销终于达到了让晋江大剧院一炮而红的目的。
当《龙伏山大战》再一次在都城的露天舞台播出的时候,整个都城真正做到了“万人空巷”。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