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古代娱乐圈大佬 > 第34章 漫画&搬家

第34章 漫画&搬家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雅俗》二月份破两万的销量显然鼓舞到了晋江文学城杂志社的众人, 让他们有了更多的信心去相信作为《雅俗》创始人秦门为他们所办的这个杂志规划的走向和目标。

    几人在社长赵成的主持下连续三天开会。

    他们首先是深刻分析了一下为什么第一期第二期都在宣传,第二期却卖得比第一期好了一倍的原因,在得出是因为第二期的趣味性和白话程度比第一期高的结论后, 便又继续绞尽脑汁开始思考怎么让《雅俗》的趣味性变得更强——

    “《乱世倾城》的反响极好, 艺人部反映说有食客找到他们询问《乱世倾城》接下来的故事发展,或许我们可以增加《乱世倾城》所占的篇幅?或者到书库再找一篇故事放进《雅俗》的连载栏?”

    大徒弟赵成作为其中与晋江文学城艺人部的说书人接触最多的人,率先发言。

    “诗词栏就恰恰相反,感觉没什么水花,路上也听不到有人谈起诗词,或许可以选一些辞藻华丽的诗词放在这一栏, 然后找怡红院的姐儿们以此作为唱词编曲唱一唱?其他与山水有关的诗词则可以放到旅游志那个栏目?”负责诗词栏的编辑提议道。

    “旅游志接下来选择的地点定在龙阳城,此乃圣人发迹之地, 某打算请阴阳先生安贫道人写一则文赋说一说龙阳城的风水之盛, 贵专栏若有提到圣人之威或龙阳之景之诗词, 皆可转交于我栏,吾必用之。”旅游栏的编辑在沉思一番后同意了诗词栏编辑的提议,二人接下来就开始窃窃私语探讨起两个栏目的合作事宜。

    负责美食和时尚专栏的两个编辑作为所有专栏里唯二需要联系商人并为杂志社赚取前期费用(广告费)的编辑,则开始拟定广告商的名单和价格, 用毛笔在纸上写写画画,颇为烦恼。

    “是否可再在月下书斋设个意见箱?若有读者对《雅俗》有何建议,也可投到那里由我等定期去拿, 我愿毛遂自荐审议其中文章。”新来的实习编辑跃跃欲试。

    秦门坐在屋子里看着这热火朝天的一幕, 仿佛回到了以前坐在会议室和整个造型团队一起开会的时候——

    合作、创新、不断反思和探索,

    这才是一个做传媒做娱乐的团队应该有的样子!

    也只有身后有这样的团队在,他才有底气把那些他在现代所学的一切都搬过来,把他在现代一直想要做的事情、想要做的梦给重新延续到这个全然不同的时代。

    他把手上之前整理的有关往杂志中添加漫画栏、养生健康专栏、产品广告、设计独特封面等他觉得可以往《雅致》里添加和改进的各种现代常见套路全部分享给了大徒弟,然后便悄然离开了屋子, 把这个空间交给这群正在探索杂志制作的成员们——

    就让这些这个时代真正的“土著”们自我发挥,做一本属于这个时代的杂志吧,而他自己也该开始折腾当初和签约的说书人们承诺的上课培训,以及签约作者定期文会的事情了。

    ……

    ……

    《雅俗》在此之后销量开始逐月攀升。

    在经历了半年、也就是整整六期之后,编辑们找到了杂志制作的关键,终于把销量稳定到了七万册——

    事实上这个销量已经超过了秦门之前私底下预估的都城能够卖出的最高数了,但此时已经被秦门画的大饼养得不知道什么叫知足的《雅俗》杂志社编辑们显然对于这个数据还不满意。

    一帮人觉得都城销量上涨缓慢了,就转而撺掇着秦门,希望他能和在越山以及龙阳都有铺子的月下书斋商量一下,把《雅俗》往那两个地方也卖一卖——早日达成当初他们和秦门一起发下的宏愿。

    秦门虽然也有这个野心和计划,但考虑到这个时代不像现代那样通讯便利,并且一帮人对这两个地方也不熟悉,就算真的把《雅俗》往那里卖,到底该印多少册?《雅俗》里的那些商家广告是不是该换一换?当地百姓会不会对某些词或者某些做法有忌讳?

    所有人对此一问三不知。

    这显然还没到能够把地域性杂志发展到全国性杂志的好时候。

    但这并不意味着《雅俗》除了销量之外其余地方就没有一丁点让他觉得高兴的地方了。

    秦门觉得最值得他喜悦的就是在这半年里,《雅俗》居然真的搞出了一个漫画专栏!

    漫画耶!

    而且画风还和秦门记忆中的现代考试中“看图写话”里面的画很相似的那种!让秦门觉得特别亲切(和恐惧)!

    画漫画的人,出乎秦门意料的,居然是他的大徒弟赵成——你小子看着长得这么干干净净还有洁癖没想到还有艺术家的天赋?!

    联想到现代艺术家那糟糕的脾气和邋里邋遢的造型,再看看自家大徒弟那洁癖患者投胎转世和如同老妈子一般的好脾气……简直是颠覆好么!

    这是大徒弟赵成在第一次捧着自己画的画来找秦门的时候,秦门内心真实无比的想法。

    “其实,我是看了师父您的画拿来学的。”大徒弟说到这里,为了自己的偷学还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我的画?

    我有画过画吗?

    我自己怎么不知道?

    秦门一连三问,脸上带出疑惑的表情。

    大徒弟提示他道:“是我整理师父您的床铺时找到的,师父把画画在一张红色的大纸上,上面是个穿着书生装的小人儿。”

    秦门再三回忆,终于记起来自己到底在什么时候画过这种颇现代画风的画了——

    这不就是那张他为了宣传《少年包三天》时候仿照现代画出来的海报嘛?

    结果因为那个画不符合这个时代人(方长)的审美,被用“丑,难看,不知所云”喷了一通,于是被那时候不服气的他揉成团不知道塞在哪里去了……

    没想到居然被他大徒弟给挖出来了!

    更没想到这个不被方氏菜馆里的人所看好的画,居然能入他大徒弟的眼!

    还有没想到的是自家徒弟根据他的画还改了个更加贴近这个时代人们审美的画风!

    秦门接过大徒弟的那个用细毛笔画的小漫画仔细看着……然后就抬头试探性地叫出了个名字:

    “丰大神?”

    “师父您说什么?”大徒弟迷茫道。

    “……不,没什么,是我想太多。”他居然会怀疑自己已经相处了快两年的徒弟是穿越而来的历史名人……他的脑子大概是坏掉了_(:з」∠)_

    欣赏完画风,秦门又仔细看了看大徒弟画的画内容——

    大概是因为不擅长画头发,赵成的漫画主角是五个没有头发的小和尚。

    五个小和尚有高有矮、有胖有瘦,黑色的线条勾勒出几个孩子可爱的模样。这个漫画主要讲述的是他们五人在一间破败的寺庙中与师父修行并闹出各种笑话的故事。

    考虑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秦门觉得里面那个寺庙原型估计就是那个被他们租来当做文会场地的珈蓝寺(那里确实破败),五个小和尚原型估计就是他五个徒弟了,至于里面那个只有腿和鞋子从来没露脸的估计就是他了。

    整个故事看来轻松诙谐,并没什么所谓主线故事,更像是一个个段子的集合。

    故事里每个小段子的开头都是“这天,师父叫我们去化缘/打扫寺庙/做斋饭/打坐/抄经书/背经书……”

    然后就直接画这其中小和尚们因不同人设做出的不同事情。

    大多数都是画二师兄在整人、三师兄想尽办法偷吃、四师弟一直被欺负和五师弟各种划水摸鱼,在看多了现代漫画的秦门看来,这个故事有点像《猫和老鼠》和《父与子》的综合混搭版,故事并没有前两部作品表达的那么好,但也依旧让人看了忍不住会心一笑,秦门预感这部漫画若是放到《雅俗》上连载,会掀起有一阵狂潮!

    片刻思考过后就开始催自家大徒弟把它加到《雅俗》的下一期——

    这一次,秦门总算是预料正确了!

    ……虽然事情的发展和他想的完全不一样_(:з」∠)_

    《雅俗》是在第六期开始连载这个由他大徒弟赵成所创作的漫画《五个小和尚》。

    原本按照秦门的设想,《五个小和尚》应该是先在他们的老读者群体中小火一把,然后通过读者的口碑和亲朋好友推荐逐步逐步火遍都城。

    结果没想到那一期《雅俗》上架才三天,《五个小和尚》就火得不要不要的——

    因为突然间冒出来一个都城绘画界的大牛、同时也是朝廷的一位御史大人,亲自下场疯狂diss他家大徒弟画的《五个小和尚》!

    =口=!

    这个时代的画家们对画的意境有一种极致的追求,他们喜欢把要表达的意思隐含在画的很深处,并且他们并不愿意画人,也更愿意“托物言志”,对画面布局也十分讲究——这位绘画界大牛就是其中翘楚。

    而赵成作为没有接触过绘画、一开始就被秦门“带歪了审美”的新手画家,他所创作的《五个小和尚》,直接把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全部用字写在了画里面!在大牛看来这是在破坏一张画的美感!

    并且他还画人!一画就是好几个!更不要说什么画面布局和精彩的留白,通通没有!

    “这不是一幅画!”

    “某绝不承认此人为一画师!”大牛气得胡子乱飞。

    什么“本官生平从未见过如此粗俗不堪的画作”、“某羞于与此人同席”、“庸俗、愚昧、毫无美感”、“画界败类”,他几乎把自己能想到的各种难听的话都骂了一遍,更是连续七天写了七篇赋变着花样来骂《五个小和尚》和他的创作者以及刊登者。

    自己骂完不知足,还召开文会给所有人看!

    看完还不知足,还特地投到了《雅俗》设置在月下书斋的意见箱里,指名道姓要秦关之好好看看!

    秦关之,也就是秦门,很认真的看了,但没什么感觉——因为他看不太懂!

    尤其是里面用的那些个典故和诗句他是半点没看出来是啥意思_(:з」∠)_

    他都这样,更不要说文化水平比他还低了一个档次的大徒弟赵成了。

    《雅俗》本就面向百姓层面,对于御史所说的“此乃书画界之耻”的评价,杂志社所有人都没当回事。但显然,外面平静了好几个月的都城百姓的八卦之火已经被这位御史给点燃了。

    御史哎!那么大的官!

    书画界的中流砥柱啊!一听就知道很厉害!

    那个《五个小和尚》究竟画了什么,怎么人家御史大人发那么大火?

    好好奇,我也去买一本《雅俗》来看看。

    看完之后,果然评价两极分化。

    有的人觉得御史大人说的很对,《五个小和尚》画得真丑,没有美感,不堪入目,可也有人觉得画得挺好呀,他们看着就觉得好好笑,看了一遍又一遍,而且特别喜欢里面那个总爱作弄人的二师兄和一心只想偷懒的五师弟。

    两方人马立刻陷入了嘴炮之战,就此事发表者自己的观点。

    那段时间几乎都城所有的读书人都下场了,他们或写赋或写诗或作各种带支持或讽刺意味的画作,来支持自己那一方。没有一个读书人例外,就仿佛读书人出门和人家不说两句自己对《五个小和尚》的看法都不好意思一样!

    这一吵,吵了好几个月都没吵出来结果,但一帮人反而越吵越起劲,俨然有过完年接着吵的趋势。

    而这件事最后获益的,当然是连载了《五个小和尚》这部漫画的《雅俗》了——

    《雅俗》就是靠着这部漫画的连载,突破了四万大关,销量瞬间飙升到七万册!

    并且直到这一年过年停刊一个月的时候,销量依旧居高不下,话题热度放在现代那依旧是微博热搜前十,可见反响之大。

    ……

    过完年,《雅俗》坚持不懈继续连载《五个小和尚》,并且通过招商打广告等手段邀请来了一位同仁堂的华大夫,接着新开了一档介绍生活中药材的各种用处的栏目,取名为“百草堂”。

    不同于之前充满争议的漫画栏,“百草堂”这一栏目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各界好评,华大夫在那期《雅俗》中介绍的枸杞泡水喝这一简单的养身知识更是导致这整整一个月,你不论去都城哪户人家做客喝到的都是枸杞茶这一让人哭笑不得的现象。

    而“百草堂”这个秦门并未参与的完全属于杂志社原创的栏目,更让秦门觉得自己已经到了可以对杂志社放手的时间了。

    “以后杂志社除了账本之外,其他我都不会再过问,如果你有拿捏不准的事情需要我替你把关,你再来找我。”

    他这么对自己的大徒弟说,并且真的就对《雅俗》不再多问了。

    《雅俗》步入正轨,依靠一个季度比一个季度高的广告费和销量分成已经完全能够自给自足并反哺晋江文学城的其他部门。

    秦门动用这笔去年赚来的钱,在新的一年刚出正月后就迫不及待宣布了搬家——

    他们终于要从这个狭小的廉租房内搬出来了!

    新家的地点是比较偏僻的西市,因为那里的租金比较便宜。

    秦门在那里租了一个店铺,并打通了店铺后面的院子。

    前店后院,最是完美。

    “晋江文学城”也终于不再是一块不起眼小木牌,而成了一个用烫金毛笔字做好的牌匾,高高挂在店铺之上,气势磅礴。

    店铺内被秦门用帘子分成了三个部分。

    一块区域由艺人部使用,艺人们,目前也就是说书人,他们的酬劳和签约解约等事情都在此办理,各大酒楼和府邸想要找说书人也同样在这里联系;

    一块区域是属于大徒弟负责的杂志社的,接受签约作者投稿、接受读者建议、发布下一次文会举办消息,以及购买广告位等事情就放在这里进行;

    最后一块是秦门今年新成立的一个部门,取名为“出版社”。

    很明显,出版社里面聚集的就是晋江文学城的签约作者,以及晋江文学城的书库。出版社目前还没什么功能,主要也就是配合给杂志社和签约艺人们供稿以及组织签约作者们召开文会,探讨启发一下故事写作的新思路。

    不过秦门已经决定自己今年的重头戏就要放在自己新开的这家出版社上面了。

    艺人部被秦门交给了他的二徒弟和终于过了变声期的五徒弟,主要是二徒弟出面,五徒弟在背后操控出主意。

    一开始艺人部其实秦门是想要交给大徒弟的,但大徒弟显然在与这些艺人的沟通方面不是很擅长,于是秦门又想把这个很有潜力的部门交给二徒弟——鉴于这两个徒弟是所有徒弟中年纪最大的,已经要考虑结婚的事情了。

    但谁都没想到,最终能够适应并掌握艺人部的会是年纪最小的五徒弟。

    等秦门发现的时候,说书先生们显然都已经对年纪小小的小五言听计从了,他们愿意接受他给大家提的各种意见了,就连秦门之前计划的平日里召集说书人开讨论会的事情也是他一力促成并主持实施的。

    既如此,秦门当然没有再把人家已经做上手的事业抢过来的想法,只担心小五年纪小,对外出面谈生意会被人小瞧,就让二徒弟去充当门面,只等小五年纪再大一些就把艺人部交给他。

    艺人部和杂志社都步入正轨,只剩下出版社仿佛是一个辅助部门。

    但这只是去年的情况,到了今年,一切都不一样了。

    今年上半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黄家的黄四娘要出嫁了,黄四娘即将在三月嫁给越山岳家的三郎。

    而随着黄四娘的嫁妆一起过去的还有晋江文学城出版社出版的、封面特地标注“晋江文学城出版社”字样的、以在两个月前完结的故事《重返少年时》为蓝本创作的同名话本。

    等到黄四娘举办婚礼的那天,话本《重返少年时》就会在越山和都城的月下书斋同时上架发售。

    其中以都城为主要销售地,越山则为辅。

    虽然《重返少年时》这个故事在去年已经由晋江的说书先生到酒楼说过了,但听有声读物和看文字版的小说感觉难道会一样吗?

    而且难道所有人都追完了《重返少年时》的每一场说书,一集都没漏下吗?

    从概率上来讲,应该是漏掉故事段落的人比听完完整版故事的人更多才对——

    所以这群人必定就会成为《重返少年时》的潜在买家!

    至于越山……

    就让这本书帮他们文学城探个路吧。

    新的一年就从《重返少年时》出版开始忙碌了起来。

    《重返少年时》这一次完全如同秦门所想的那样销量喜人,连一点意外都没有。

    印的两万本话本一月内就全部卖完,到了第二个月,秦门特地又重新换了个封皮交给月下书斋,再次印刷了一个版本,印了三万册……结果又卖到脱销。

    于是秦门换了个封面,还往里面让赵成画了个插图,打着精装版的名义让月下书斋又印刷了两万本……还是脱销了_(:з」∠)_

    前前后后卖了十一万册,才总算结束。

    月下书斋的老板被这个销量给惊呆了,怎么也想不到会有十一万人喜欢看这个故事,直呼就算是那些科举必备的四书五经,若非科举年也绝对卖不出这个数。

    秦门则露出奸商的微笑。

    他知道,其实十一万的读者这个数字是有水分的。

    这里面怕是有不少喜欢《重返少年时》又有收集癖的读者每次出新版本都要买一本,这才搞出了个十一万的销量——没错,其中代表就是端王府的王爷和他家的小世子。

    《重返少年时》打了个好头,接下来,秦门又从杂志社那里拉了一波新招来的编辑和他一起筛选整个书城,将其中并不太好演绎和不太好放在大庭广众之下当做说书题材的故事都挑出来,选择里面几本并且加上已经被拿来当说书故事给说完的那些故事(除了秦门偷来的那三个)作为接下来的出版物。

    做排版、约插画、设计封面、联系作者在后面写后记、改稿、审稿、找其他知名作者为他写前面的话,联合艺人部和杂志社加大广告宣传……

    秦门带着一批新人忙得连日子都忘了,等到新年计划中定的最后一本话本故事出版了,秦门才发现,一年又过完了,新的一年又要来了。

    这一年,秦门十五岁,在这个朝代终于脱离了小孩子的范围,是个别人眼中的成年男人了。

    这一年,又恰逢科举年,各地考生齐聚都城,为整个都城增色不少。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