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 (5)
    隔间,空间比卫生间大不了多少,睡袋用尼龙带子垂直地绑在舱壁上,隔间门口可以用帘子拉上。
    联合空间站内无时无刻都充满了轰轰作响的噪音,仿佛隔壁就是建筑工地,麦冬带着耳塞都没法隔绝,她只能在自己的卧室周围绑满泡沫塑料,围得严严实实,然后把头塞进睡袋里。
    麦冬试着闭上眼睛,半晌之后,又睁开了眼睛。
    她实在是睡不着了。
    她太饿了。
    从未有过这样一个瞬间,麦冬觉得自己和死亡如此接近,她怔怔地望着对面舱壁上的绳子和贴纸,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的结局,如果不出意外,她就会这样寂静无声地孤独死去,在一个无人可以触及的角落,慢慢化成灰烬与枯骨。
    这是令人绝望的压抑,仿佛被关在笼子里沉入深水,宇宙中没有人能听见你的呼救。
    一个小小的柴犬毛绒玩偶飘进女孩的视野,麦冬抽出手来,把那只小玩具给抓住了。
    她捏着那只贱兮兮的狗头,把它揉来揉去,无声地笑起来。
    “你要是一条真正的小狗就好啦……”
    麦冬轻声说。
    “那样我就能吃掉你了。”
    刺眼的阳光从卧室的门帘缝隙里透进来,那道白亮的光柱映在居住舱深色的内衬上移动,麦冬知道太阳又升了起来。
    联合空间站内其实没有什么昼夜之分,空间站的运行周期是一个小时二十分钟,也就是说它不到一个半钟头就能绕火星一圈,待在站内的人就能看到太阳上升落下一次,一个地球日二十四小时,联合空间站上可以看到十六次日出和日落。
    所以麦冬睡眠依靠的是时间规划,她给自己定了个闹钟,到了规定的时间就去睡觉,闹钟响了就爬起来工作……实际上麦冬没多少工作可以做,她的本职是个植物学专家,在空间站一座小小的实验舱里种着一些土豆,番茄和莴苣,用以研究微重力条件下食用植物的生长情况。
    麦冬从睡袋里钻出来,轻轻推了舱壁一把,后退着飘出卧室,然后穿过层层舱室的舱门,就像是在隧道里穿行。
    联合空间站分明是个幽闭狭窄的场所,但麦冬一个人在时仍然会觉得空旷。
    麦冬的固定路线,起床后先去实验舱里看看那些培养皿中的种子,然后在各个功能舱内转一圈,检查一下空间站各个模块的功能。
    联合空间站类似于地球上的ISS,是组合式桁架结构,空间站中最庞大的部分是一条一百五十米长的金属桁架,所有的舱室和太阳能电池板都是依附在这个架子上的。联合空间站一共有七个主要舱室,麦冬会在这些功能舱内转悠,确保它们不出什么问题。
    这些舱室的作用各异,搭载着各种各样的精密科研设备,但它们如今都被关闭了,麦冬一个人用不上磁谱仪也用不上X射线分析机,所有耗电的玩意都被关掉了,以降低能源消耗。
    在整座联合空间站溜达完一圈,最后麦冬再返回核心舱,在那里尝试联系昆仑站。
    在昆仑站失去联系的这段时间里,麦冬是真的吓坏了,她每隔一段时间就呼叫一次唐跃,甚至都忘了去找吃的。
    麦冬看了一眼时间,地球历公元2052年8月16日凌晨3:16。
    今天是鹰号飞船发射的日子。
    女孩蜷缩在核心舱里,悬浮在舱内慢慢地旋转,周身都是密密麻麻的仪表和按钮,晶体号核心舱是这个时候唯一还能保持完整功能的舱室,因为空间站的系统电脑在这里,通信系统也在这里。
    透过舷窗,麦冬能看到外头宏伟的火星表面,这颗巨大的棕红色星球几乎占满了她所有的视野,略带弧形的地平线把全宇宙都分成两半,一边是漆黑的夜空,另一边是棕黄色的土地,太阳正在逐渐升起,连带着照亮了火星地表那层薄薄的大气,像是一枚璀璨的钻石环。
    “这里是联合空间站,第四百六十次呼叫昆仑站,唐跃先生,猫先生……收到请回答……”
    通信频道中没有回应,看来沙暴还没有减弱。
    几个小时之前的那一次通信,老猫告诉她底下的昆仑站遭遇了沙尘暴,恶劣的天气干扰了通信,他们正在努力解决,同时还安慰她说鹰号飞船已经准备就绪,随时都能发射,让自己安心等着补给。
    也不知道他们解决了没有。
    麦冬把下巴抵在膝盖上,黑色的短发在失重下缓缓飘舞,各种零碎的小东西在她四周漂浮。
    “这里是联合空间站,第四百六十一次呼叫昆仑站,唐跃先生,猫先生,收到请回答……”
    “这里是联合空间站,第四百六十二次呼叫昆仑站……”
    麦冬一遍又一遍机械地呼叫,联合空间站像是一座孤岛上的小小广播站,四面都是无边无际无人烟的茫茫大洋,但它仍然在孜孜不倦地向外发送信息,以期有什么人能收到这些无线电波。
    想想就觉得孤独。
    这大概是宇宙中最后一座广播站了,麦冬心想如果补给运送计划失败了,那么她就把联合空间站的无线电系统设定成最大功率,等自己死后,就让它向全宇宙播放久石让的钢琴曲《Summer》。
    这是她最喜欢的曲子。
    联合空间站不知道还能在轨道上运行多少年,它只要还在轨道上,那么就让它一直播放下去,让这首温暖而欢快的曲子变成火星乃至整个宇宙的背景音乐。
    火星上的唐跃先生和猫先生如果打开收音机,说不定还能收到这首来自太空上的音乐,或许这能让他们的生活不那么无聊。
    真好。
    麦冬笑了起来。
    ------------
    第五日(2)赛跑的蜗牛
    今天是唐跃被困在火星上的第五天。
    他今天没时间去管地球有没有出现,按照计划,鹰号飞船将在接下来的十二个小时中发射升空,老猫让他去休息,毕竟唐跃已经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但这货在居住舱内趴了半个小时又出来了。
    “你不回去休息么?”老猫正在调整昆仑站中的电脑,屁股后头还拖着老长的充电线。
    “我已经休息够了。”
    “你不怕猝死了?”
    “等鹰号飞船发射成功了再猝死。”唐跃穿着一条裤衩子,身上裹着保温毯,“那样我死得其所。”
    此刻的时间是地球历2052年8月16日凌晨4:55。
    室外风速每秒三十九米。
    唐跃站在舷窗边上,打开盖子掀开,眯起眼睛往外瞄了一眼,皱了皱眉,沙暴肆虐,夜黑风高。
    一夜过去,风速不降反升,从每秒三十五米又升高到了三十九米,果然天有不测风云,天气这东西完全无法预测,随时都有可能变化。沙尘暴是鹰号飞船需要闯过的第一关,如果风速降不下来,那么登陆器就没法安全升空,后面的入轨,交会以及对接更无从谈起。
    “如果你不睡觉,那么就过来帮我干活。”老猫离开了座位,指了指工作台前的这张椅子,“坐在这里。”
    唐跃站在边上端着一杯水,正在咕叽咕叽地啃面包,愣了一下。
    “我能帮上什么忙?”
    唐跃走过来把水杯放在桌子上,嘴里叼着面包,然后在椅子上坐下。
    “系统电脑正在程序自检和测试,你帮我看着点,如果出了问题及时通知我,然后盯着风速……”老猫转身从墙上摘下那套舱内服,拉开拉链钻了进去,悉悉索索的。
    老猫忽然沉寂了几秒钟。
    “唐跃你帮我看一下,为什么宇航服的拉链拉不上了?”
    唐跃扭头看了一眼。
    “因为你的充电线没拔啊。”
    老猫:……
    它充电充得太忘我了。
    ·
    ·
    ·
    唐跃弯腰探身帮老猫把充电线给拔了,拉上拉链,然后把头盔给它套上,“你这是要出去?去干什么?”
    “去鹰号飞船,发射前最后一次例行检查。”老猫扣上头盔,确认气密性不出问题,接着把安全绳锁在自己的宇航服上,“我需要把登陆器的系统全部打开,让它处在随时可发射的待命状态。”
    唐跃点了点头,“什么时候能回来?”
    “最多一个半小时。”
    “如果你一个半小时没回来,那我就收回安全绳。”唐跃说,“注意安全。”
    老猫点点头,拖着安全绳打开了气闸室的舱门,唐跃回到工作台前,电脑屏幕上闪动着绿色的数字和图形,几条不同颜色的正弦波在一张图表中缓缓移动,密密麻麻的参数随之变动,不知道这运行的是什么软件,也不知道是在干什么,反正唐跃是看不明白,为了保护眼睛,他选择扭头看着风速仪。
    液晶屏幕上的数字是38.89m/s。
    38.89米。
    老猫划下的发射安全线是30米。
    九米。
    只要风速再下降九米,他们就能发射鹰号飞船。
    风速降低是一切行动的前提,这个是人力无法影响的条件因素,只能看老天是否赏脸了……唐跃坐在椅子上,长久地盯着风速仪的显示结果,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风速仪上的数字偶尔跳动一下,唐跃的心脏也跟着猛跳。
    他的心底很不安很紧张,这个数字的每一个微小变动都能牵动唐跃的神经,即使是小数点后两位的一个数字变化,风速降低了0.01米都能让唐跃惊喜。
    降下来啊!降下来啊!唐跃握着拳头,在心中默念,求求你赶紧降下来!降下来了我给你立碑!把你供起来!
    他知道自己的祈祷根本不可能影响火星上的气候,但当人们走投无路时,总会寄希望于玄学。
    38.24米。
    再降!加把劲,再往下降一点!唐跃在心中无声地怒吼,他口干舌燥,手中握着水杯,却忘了喝水。
    38.17米。
    还差一丁点!还差一丁点!再往下降一点儿你就能突破三十八米的大关了!唐跃狠狠地握拳,面目狰狞,不知道是在给风速仪鼓劲还是在给风速鼓劲。
    38.02米。
    降!降!降降降降降降降降!
    唐跃几乎都要呐喊出声了,他看到了希望,鹰号飞船能发射!麦冬还有救!风速正在逐渐降低!尽管降幅很小,但至少它还是在下降的,只要风速在下降那么就还有希望,按照这个趋势,风速肯定能降到每秒三十米以下!
    他再也坐不住了,起身扶着桌子,盯着风速仪显示屏上的那个猩红色数字。
    你能行!
    你能行!再往下降一点!唐跃握拳怒吼,你能行!他像是在旁观一只蜗牛赛跑,尽管这只蜗牛跑得慢,但只要它一直跑下去,那么就一定能到终点。
    38.01米。
    38.00米。
    成了!成了!唐跃振奋,风速即将突破三十八米大关!
    数字再次跳动。
    41.25米。
    降……唐跃呆住了,他喊不出来了,身上所有的力气都被瞬间抽空,唐跃无力地坐倒在椅子上,心中空荡荡的,风速又在瞬间涨回来了,现在看来之前的那些略微下跌根本就不是风速降低的前兆,而是风力变化的正常波动,它从每秒三十九米降到三十八米,又升高到四十一米,只在这个速度区间之内上下浮动,根本就没有要降下来的意思。
    接下来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风速仪的测量结果开始连续变化。
    42.33米。
    42.74米。
    42.89米。
    43.12米。
    43.58米。
    风速以极快的速度一路飙升,势不可挡,快到唐跃根本来不及反应,一连串连续的重击将唐跃心中那仅剩的一丁点希望击得粉碎,唐跃整个大脑都在发懵,他甚至都想钻进风速仪里,用全身的力气爬上这个该死的数字,使出吃奶的力气把它上涨的速度给压下来。
    风速最后停留在了令人绝望的每秒44.28米。
    44.28。
    完了。
    唐跃坐在椅子上,他想说点什么,但喉咙干得发不出任何声音。
    ------------
    第五日(3)一百万个唐跃的意义
    一个小时后,老猫狼狈不堪地回来了。
    “见鬼,这该死的天气,风怎么还越来越大了?”老猫灰头土脸,关上气闸室的舱门,骂骂咧咧地解开腰上的安全绳,“唐跃……你怎么了?”
    “自闭了。”
    唐跃瘫坐在椅子上,捂着面孔,生无可恋。
    老猫摘下舱内服的头盔,放在桌子上,然后拉开拉链,轻巧地从宇航服中跳出来,“现在的风速是多少?”
    “每秒……四十三米。”
    老猫扭头瞄了一眼风速仪的显示屏,四个刺眼的红色数字。
    43.59。
    老猫皱了皱眉,每秒钟四十三米的风速,情况不容乐观。
    它又看了一眼时间,现在的时间是早上六点半,按理来说这个时候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但窗外仍旧一片漆黑,很显然火星上这点可怜的阳光没能穿透昆仑站头顶上十几公里厚的沙尘。鹰号飞船的系统电脑已经全部启动,自检已经完成,自动对接的程序已经设定完毕,随时都能发射——只要风速降到安全线以下。
    “我们还有希望么?”唐跃问。
    “只要天气情况能好转,就还有希望。”老猫回答。
    “在这个风速下,鹰号飞船还能发射么?”唐跃问。
    他指望着万一要是风速真的降不下来,那么就强行发射登陆器好了,至少鹰号飞船的设计极限是每秒五十米,四十多米的风速应该不会有太大威胁。
    “能,但是不安全。”老猫说,“就算风暴不会让鹰号飞船发射失败,但是仍然会干扰登陆器的正常入轨,导致最后的交会失败。”
    唐跃怔怔地看着桌上的杯子,心中突然升起一种冲动来,他想把这只水杯狠狠地砸掉。
    如果最后的交会对接失败,那么发射升空根本就没有意义。
    他起身站在舷窗前,朝着鹰号飞船的方向往外望出去,唐跃知道那艘飞船就伫立在一百米外,已经满载了救援物资。
    这情况真让人心焦,唐跃忽然就能理解了那些在海难中救灾的人,你能收到幸存者的求救信号,你知道他们都还活着,但由于这该死的风暴和大浪,载着物资和医生的直升机就是无法起飞。
    你一边希望天气好转,一边眼睁睁地看着救援时机悄悄溜走,幸存者们的生命也一个接一个地消逝。
    “你说过我们的机会只有十分之一。”唐跃转过身来,靠着舱壁慢慢滑坐在地板上,低声说,“那么我们失败的概率就是十分之九。”
    “没错。”
    “这算不算是希望渺茫?”
    “告诉我,你是怎么到这里来的?”老猫问。
    唐跃一愣,没明白这个问题是什么意思。
    老猫凑近一步,看着唐跃的眼睛,它的个子很矮,比坐在地板上的唐跃高不了多少。
    “本次火星任务中,最后和你一同参加选拔的候选人一共有多少个?”老猫问。
    “加上我……一共十个。”
    “那么你就是那十分之一。”老猫指了指头顶,“那个丫头也是十分之一,你知道我是多少分之一么?”
    唐跃摇摇头。
    “我是同批一万台机器人当中唯一审核通过的那一个。”老猫说,“我是万分之一。”
    唐跃:……你说这个是想告诉我,你比我牛逼一千倍?
    ·
    ·
    ·
    “我是想告诉你,地球都没了,但我们还活着,你,我和那个丫头是仅有的六十五亿分之三,如果把分母扩大到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那么你甚至可能是上千亿分之一。”老猫淡淡地说,“连千亿分之一的事都让你碰上了,你又何必畏惧什么十分之一?”
    老猫回到工作台前,电脑屏幕上展开了一副矩形的火星地图,接着一条淡蓝色的正弦波出现在地图上。
    这条正弦波就是联合空间站的轨迹,准确地来说,是空间站星下点的运动轨迹,所谓星下点,是航天器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由于航天器的运行轨道与赤道有一定夹角,并非完全平行,所以在摊开的地图上看,空间站的投影点是在上下往复运动,运行轨迹就是一条有规律的正弦波。
    老猫之前与联合空间站取得联系时,重新对空间站进行了精确定位,现在空间站的运行轨道就储存在昆仑站系统电脑中,同样也储存在鹰号飞船的电脑中,这个轨道可以非常精确,几乎毫厘不差。
    老猫在尽其所能地降低误差,由于天气原因,鹰号飞船发射之后很可能会就此失去联系,昆仑站无法对其进行导引,所以变轨和交会只能靠登陆器自己的电脑,这个难度就好比是一千米外打台球一杆进洞……在完全没人管的情况下,鹰号飞船自主对接成功的可能性只有百分之五。
    更确切的数字是4.837%。
    老猫之前告诉唐跃说成功的概率有二十分之一,其实还稍微抬高了这个可能性,而有效载荷舱的上面级火箭RD-0172推进剂只能支撑两次变轨,那么成功对接的总概率就是9.44%。
    不到十分之一。
    “现在的风速是多少?”老猫噼里啪啦地敲击着键盘,眼睛盯着电脑屏幕。
    “每秒四十三米。”
    老猫点了点头,不再说话,两只猫爪子在键盘上跳动如飞,它正在一分一毫地修正登陆器的飞行程序,把原本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的参数再次精确到小数点后五位,原本精确到小数点后五位的参数再次精确到小数点后十位。
    昆仑站中只剩下老猫敲键盘的声音,唐跃不敢打搅它。
    “现在的风速是多少?”
    “每秒钟四十二米。”
    老猫面沉如水,它发挥出一个机器人应有的严谨和缜密,一遍又一遍地优化鹰号飞船的发射程序,屏幕上的复杂参数和函数图像倒影在那双透亮的猫瞳中,老猫正在做着最后的努力,它在与那个9.44%的概率艰难对抗。
    精确上百个参数,或许能把这个概率提高到9.441%。
    把成功率只提高0.001%,但这仍然是有意义的。
    毕竟唐跃能从地球消失中活下来的概率是0.0000000001%,千亿分之一的概率在常人看来或许没有丝毫意义,与零无异,但它却是唐跃生命的全部意义。
    那么0.001%,就是一百万个唐跃的意义。
    ------------
    第五日(4)最大的向死而生
    钟表在一秒一秒地跳动,时间在压抑的沉默中缓缓流逝。
    唐跃在昆仑站主厅内转来转去,偶尔紧贴着舱壁站一会儿,接着又转来转去,像是一头长期被关在笼子里表现出刻板行为的狗熊,他不安地揉捏着自己的双手关节,内心的焦虑表露无遗。
    “风速?”
    “每秒四十三米。”唐跃看了一眼风速仪。
    老猫点点头,它看上去比唐跃要冷静沉着,面无表情地盯着电脑屏幕,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因为机器人的面部表情本就不丰富。
    “降低初始相位角……再降低相位角!入轨精度还有压榨的空间……还有压榨的空间!”老猫咬着牙,它在电脑上一遍又一遍地测试鹰号飞船入轨的每一步,“风速?”
    “每秒四十三米。”
    “纯惯导累计误差超过七米,靠不住,根本靠不住……风速?”
    “每秒四十三米。”
    它已经不知道问了多少遍风速,老猫终究还是暴露出了自己的焦虑和紧张,尽管脸上没有表露出来,但它也在担心这该死的天气,下意识地一遍又一遍询问风速。
    昆仑站中的这一人一猫已经拼尽了全力,但奈何他们的力量实在是太微弱,站在唐跃老猫对面的是浩大磅礴的宇宙。
    现实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残酷的东西,它不是故事不是童话,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不会有某个救世主从天而降,不会有某个隐世高手突然出现力挽狂澜,更不会有什么已经写好的完美结局,多少吨的推进剂就能把登陆器推入多高的轨道,多一米都不可能。
    老猫敲下键盘上的回车键,再次模拟鹰号飞船的入轨过程。
    “上升段风速每秒四十三米,初轨测量……调相等待……失败。”
    “上升段风速每秒四十三米,进入初始轨道,调整相位角,开始转移轨道……失败。”
    “上升段风速每秒四十三米,进入初始轨道,调整相位角,开始转移轨道,进入停泊轨道……失败!”
    “失败!”
    “失败!”
    老猫已经记不清自己失败了多少次,它手中有一支台球杆,它要在一千米外把一枚台球打进洞中,而且还是在蒙上眼睛置身风暴中的情况下,失败才是正常情况。
    物理学中有混沌理论,这种理论表明一个影响因素过多的复杂整体是无法精确预测结果的,比如说天气,蝴蝶效应就是其中一个非常有名的概念,“一只蝴蝶在南美扇动翅膀,两周后就有可能在北美引起一场龙卷风”,初始条件的微小偏差,经过系统的放大,就有可能导致结果的巨大差异。
    所以没有人能把这颗台球一杆进洞,这张球桌上的影响因素实在太多,从球杆到台球到风速到球桌的光滑程度,差之毫厘,就失之千里。
    但老猫仍然在坚持寻找成功的那一线希望,它不惜对抗混沌理论,对抗物理定律,对抗计算结果,它坚持相信在浩如烟海的繁杂参数中,一定存在一组,能成功抵消所有的误差,让鹰号飞船与联合空间站完美地成功对接。
    对于一台因逻辑而生的机器人而言,对抗数学和物理,大概是最无畏的莫大勇气,最悲壮的向死而生。
    ·
    ·
    ·
    “这里是联合空间站,第七百一十二次呼叫昆仑站,唐跃先生,猫先生,收到请回答……”
    麦冬轻声呼叫昆仑站。
    通信频道中没有回应,空间站上发出的无线电波很可能没有穿过底下的沙暴,昆仑站根本就接收不到。
    晶体号核心舱内充满了各种机械噪音,女孩穿着蓝色的工作服,戴着耳机,悬浮在空中,靠着一根耳机线与舱壁连接,太阳升起之后空间站内的温度升高了,所以麦冬略微降低了保温系统的功率。
    “这里是联合空间站,第七百一十三次呼叫昆仑站,唐跃先生,猫先生,听到请回答。”
    “这里是联合空间站,第七百一十四次呼叫昆仑站,唐跃先生,猫先生,听到请回答……”
    麦冬伸手扭动旋钮,把音量稍稍调大。
    “这里是昆仑站!这里是昆仑站……麦冬?麦冬……你能听到吗?”
    “唐跃先生?”麦冬听出来这是唐跃的声音,她惊喜地按住耳机,上前把音量调到最大,唐跃的声音在噪音中含糊不清。
    “麦冬……麦冬你能听到吗……这里是昆仑站……”
    “我能收到!”麦冬回复,“唐跃先生,你那边情况怎么样?猫先生怎么样?”
    “老猫正在努力调整鹰号飞船,而我正在狂风中与你联络!这里风有点大……”
    唐跃扶着通信天线,高声大喊,试图压过嘈杂的噪音,他觉得自己像是个在台风当中坚守报道第一线的央视记者,又像是个在洪水中抱着电线杆苦苦支撑的灾民。
    “麦冬同志!我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那就是鹰号飞船已经准备就绪了!随时……都能发射升空!你的补给马上就要到货了!你的补给马上就要到货了!”
    “我知道,猫先生已经跟我说过了。”
    “那……我就再跟你……强调一遍!”唐跃大喊,声音在频道中时断时续,“你一定要……充满信心地固守待援!党和人民是不会放弃你的!不会放弃……卧槽!”
    麦冬一愣,耳机中咔哒一声,联络中断了。
    “唐跃先生?唐悦先生你怎么了?”
    麦冬惊慌起来,她不知道底下究竟发生了什么,唐跃突然就中断了联系。
    昆仑站。
    老猫敲击着键盘,分心扭头往外瞥了一眼,看到唐跃慢慢地爬了起来,后者刚刚没站稳倒了下去,连人带着天线滚出去老远,好在有安全绳拉着,否则不知道能不能找得回来。
    唐跃气喘吁吁地支起天线,把松脱的数据线插口重新插上,开始调整天线的角度,但这下怎么调都找不回原来的信号了,频道中只有无穷无尽的电流杂音。
    昆仑站能不能联络上空间站全凭运气,毕竟头顶上的沙暴是运动的,状况稍好时无线电波或许能突破干扰,但沙暴的活动一加剧就会导致联络中断。
    唐跃焦急地调整天线的旋钮,但冻得僵硬的手套一直在打滑,怎么转都调不到他想要的角度,该死……他还有话没说完呢,怎么就突然中断了?
    唐跃套着厚重的明光铠,蹒跚地绕着天线转圈,被暴风吹得东倒西歪,老猫望着他,那背影笨拙得像是一头伸爪子够香蕉的狗熊。
    想想真叫人辛酸,世事为什么就这么艰难呢?
    你看他在风暴中飘摇得一株脆弱的杂草,却倔强地挺立在那里,怎么都不肯倒下。
    ------------
    第五日(5)火星联合空间站
    唐跃最终也没能再次恢复联络,他咬着牙坚持站在门外调整天线,老猫怎么喊都不肯回去,最后老猫不得不亲自出来把他给拖了回去。
    唐跃还想挣扎两下,他觉得这信号可以抢救。
    但老猫直接就拔了电缆,它说再这么下去,需要抢救的就不是信号,而是他唐跃了。
    老猫坐在工作台前,上下左右都被电脑屏幕围得密不透风。
    它眼前的屏幕上旋转着联合空间站的三维建模,老猫聚精会神,脸色凝重。
    它的目光扫过空间站的每一个细节,脸上的胡须微微颤动,眼神闪动,不知道在想什么。
    火星联合空间站是组合式结构,从2020年到2052年,人类花了几十年时间,投入了数千亿美金的巨资,一个舱段一个舱段地打入轨道,最终像拼积木一样在火星近地轨道上把空间站拼起来。
    由于火星的距离过于遥远,所以联合空间站的建造难度远比ISS大得多,奔向火星的航天器每二十六个月才有一个发射窗口期,因此联合空间站的建造周期漫长得令人发指,即使每一个窗口期都不浪费,地球人砸锅卖铁玩命地发射货运飞船,要把空间站的七个主要舱段打进火星轨道,也需要整整十四年时间。
    但最终的成果是伟大而辉煌的,自阿波罗计划之后,人类文明又往外迈了一大步,联合空间站是人类目前在深空当中建立的最庞大最复杂的永久驻留航天器,它是距离地球最遥远的一块人类领地,是人类文明皇冠上最璀璨的那颗明珠。
    联合空间站一共有七个主要舱段,其中晶体号核心舱与枢纽号节点舱是最早发射升空的部分,晶体号舱是一只长圆柱体,而枢纽舱则是一个短粗的圆柱体,后者的外壁上有四个舱室接驳口,负责联通各个舱段。
    按照惯例,这部分由美帝研制而成。
    美帝:我卖了航母才造出来的!现在USN没航母可以用了!国会!打钱!
    这两个舱段首尾相连,在火星近地轨道上对接成一座简易的小空间站,就像当年的天空实验室与礼炮号。
    这是联合空间站的雏形。
    接下来就是晨曦号实验舱,这个舱段对接在核心舱的另一头,它带有一个对接口,让空间站增长了一截。
    晨曦号实验舱是空间站中最小最便宜的一座舱室。
    按照惯例,这种东西一般都是毛子造的。
    毛子:技术!我们提供了技术!再次强调一遍,我们提供了技术!
    第三批升空的是发现号与希望号实验舱,这两个舱段对接在枢纽舱两侧,它们也分别带有一个对接口。
    第四批发射的是和谐号服务舱,它对接在枢纽舱最后一个接驳口上,让联合空间站变成了一个十字形。寂静号多功能舱则对接在和谐舱的末端,寂静舱是猎户座飞船的专用码头,它带有两个接口,猎户座一号与二号飞船平时就停泊在这里。
    完整的联合空间站到此就基本成型了,除了宇航员的活动舱段,它还包括一个一百五十多米长的巨大桁架,八座庞大的太阳能电池板阵列,以及一套昂贵的超级机械臂。
    按照惯例,这机械臂是加拿大制造的。
    论大小和复杂程度,火星联合空间站比不上地球上的ISS,但它的花费是后者的十几倍。
    老猫摩挲着下巴,仔细审视着空间站的结构。
    联合空间站一共有五个对接口,其中一个已经被猎户座二号飞船占用,还剩下四个可用,这四个对接口分别都朝向不同的方向,任意一个都能为鹰号飞船提供对接和靠泊。
    “到时候鹰号飞船会在哪儿对接?”唐跃问。
    “正常情况,鹰号飞船的对接口是这个。”老猫用爪子指了指晨曦舱,“晨曦号舱的对接口,晨曦舱直接连在核心舱上,所以这个对接口距离核心舱最近,但现在没法预估,天晓得登陆器会从哪个方向来。”
    “我记得……空间站可以为登陆器提供远程导引和修正。”
    “可以是可以,我从来没说过不行。”老猫点点头,“但这个是纯手动操作的,步骤非常复杂,麦冬小姐压根就不会……应该说除了老王他们几个,全世界其实也没几个人会。”
    “以前的火星任务当中,也有过发射无人登陆器与无人空间站对接的情况。”唐跃问,“当时是怎么解决的?”
    早期的火星任务当中,有不少技术验证的部分,为了安全起见,当时的飞船以及空间站中都处于无人状态。
    “怎么解决的?”老猫说,“我解决的呗,是我在空间站上提供远程导引和操控啊,反正机器人也不是人,缺胳膊断腿不算工伤,死了还不用发抚恤金,有一句话你听说过没有?叫作‘每一次成功的无人对接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无闻的机器人’。”
    唐跃捂脸叹气。
    现在的时间是上午十点一刻,风速每秒四十二米。
    一人一猫坐在昆仑站里焦急地等待风速下降,唐跃坐在椅子上,老猫坐在他的身边,他们望着舷窗外漆黑的风暴,没人知道这沙暴还要持续多长时间。
    昆仑站中只有呼啸的风声,电脑屏幕上的数字和图像无声地滑过,头顶上的灯光偶尔闪烁一下。
    这一刻唐跃又莫名地想起了海绵宝宝。
    海绵宝宝分明是一部光线明亮气氛欢乐的儿童动画,但他想象着海绵宝宝独自一人坐在海底,仰望着头顶上不知多深的漆黑海水,却觉得凄凉又可怖。
    仔细想想这部动画,海绵是永生不死的,而派大星章鱼哥这些朋友终将会离去,最后只会剩下海绵宝宝一个人在幽深的海底,住在那个大菠萝里,来来回回地独自游荡,一个人永远抓着它的水母,嘿嘿嘿嘿地笑,逐渐变得癫狂。
    唐跃有点吃惊,他意识到自己想得太歪了……一只发疯的海绵宝宝?
    真疯狂。
    如果说他是海绵宝宝,那么麦冬又是谁呢?
    那只穿着太空服带着头盔的松鼠珊迪吗?
    ------------
    第五日(6)鹰号飞船,走你
    上午十一点半,就在唐跃和老猫如坐针毡的时候,转机终于出现了。
    首先是风速仪检测到风暴的能量正在减弱,紧接着风速就开始降低了,每秒四十三米的风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路下跌,风速仪显示屏上的数字每隔两秒钟就跳动一次。
    43.13米。
    43.02米。
    42.77米。
    42.54米。
    42.35米。
    42.07米。
    41.86米。
    41.42米。
    41.21米。
    40.69米。
    40.25米。
    39.44米。
    风速以极快的速度突破了四十米的大关,系统电脑开始示警了,在它看来如果风速按照这个趋势下降,那么在接下来的十几分钟内就能进入安全线以下,这很有可能是一个合适的发射窗口。至于唐跃和老猫早就跳了起来,这俩不用等电脑提醒,风速仪上的数字第一次变动就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老猫拉过来一张椅子,在工作台前头坐下,激活电脑,就这一个小小的空档,风速已经从每秒38.12米下降至每秒37.91米。
    紧接着又从每秒37.91米下跌至37.22米。
    “唐跃,把那边的数据线插上,红色插红色,白色插白色,不要搞错了。”老猫沉声说,它眼前的电脑屏幕骤然亮起。
    “收到收到收到!”唐跃神经紧绷,他手忙脚乱地把乱糟糟的线缆理清楚,又瞄了一眼风速仪,数字已经下降至每秒36.08米。
    唐跃喜出望外,老天开眼了?
    老猫麻利地敲下回车键,屏幕上的进度条在几秒钟内到底了,登陆器的系统电脑连接成功,电脑屏幕上弹出对话框,显示“Welcome to Eagle Lander”,它开始进入鹰号飞船的发射程序。
    “老猫,这是怎么回事?”唐跃问,“风速怎么就突然降低了?莫非是老天听到了我的祈祷么?”
    “这跟老天没什么关系,跟你的祈祷更没什么关系,是我们可能已经进入了风暴的低压区。”老猫回答,“你知道台风么?”
    唐跃点点头。
    “台风的风速可能超过每秒钟几十米,但它的最中心风眼处风速为零,无风无浪,这是因为风眼处只有上升气流,这种现象是物理和数学规律所决定的,所以太阳系内所有的风暴都一个样。”老猫的语速很快,但它的手中动作更快,“我们头顶上的这个风暴应该是个巨大气旋,它一直在火星地表上缓慢移动,我们可能已经进入了它中心的低压区,所以风速正在急剧降低。”
    风速下降至每秒35.11米。
    “这么说,风速有可能下降至安全线以下?”
    老猫点点头,“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气旋中央的低压区面积很小,但风暴移动的速度很快,我们不知道这风速还能持续多久,可能只有几分钟,但我们要抓住这几分钟的机会,一旦离开低压区,风速又会重新升高。”
    风速下降至每秒34.07米。
    昆仑站的系统电脑很快就给出了风速下降的预测曲线,那条绿色的折线蜿蜒着逐渐下降,并在五分钟后触及到一条红线——每秒三十米的安全线。虽然这种预测只有个微不足道的参考意义,但唐跃仍然万分惊喜。
    “登陆器发射程序已启动。”电脑里传出来轻柔的女声,老猫争分夺秒,它最后一次对登陆器的系统电脑进行检查,这是发射之前的必须步骤。
    “系统电脑正常!”老猫低吼。
    “导航系统正常!”
    “发动机状态正常!”
    “推进剂状态正常!”
    “发射前自检完毕,上升级锁定解开,发动机准备就绪。”电脑提示,“登陆器状态良好,可以发射。”
    风速下降至每秒33.79米。
    “十!”老猫和唐跃盯着风速仪的屏幕,一起倒计时。
    “九!”
    “八!”
    风速下降至每秒33.45米。
    “七!”
    “六!”
    风速下降至每秒32.17米。
    “五!”
    “四!”
    风速下降至每秒31.88米。
    “三!”
    “二!”
    风速下降至每秒30.97米。
    再降!再降!唐跃低声怒吼,额头上青筋暴起,他身上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浸透了,汗流浃背,唐跃这辈子也没如此紧张过,那个猩红色的四位数字只要再变一次,就可以抵达安全线,就差临门一脚,他们就可以发射鹰号飞船了。老猫站在他的身边,一双猫眼瞪得老大,脸上的胡须微微颤抖,它的爪子悬在键盘上方,就等那个数字最后再变一次。
    一人一猫都几乎把脸贴上了风速仪,黑色的液晶屏倒映出两张狰狞的面孔,看样子如果风速不能成功降至安全线,那么这俩货肯定会把风速仪生吞活剥了。
    倒计时已经数到了二,但风速却不再下降了,老猫的爪子迟迟地没法拍下去。
    30.97。
    30.97。
    30.97。
    还是30.97。
    妈的……你给我降下来啊!唐跃愤怒地一巴掌拍在了风速仪屏幕上,想他小时候对付那些不听话的老电视机也是这么干的,不听话,就往死里拍!显示器晃了晃,往后倒了下去,哐当一声,不知道是不是唐跃这一巴掌奏效了,倒下去的一瞬间,数字跳动。
    29.98。
    “一!”唐跃和老猫同时大吼,后者的爪子狠狠地拍在键盘上,“走你——!”
    时间仿佛停顿了一秒,紧接着微微的震动顺着地面传到他们脚下,随即整个大地都震动起来,唐跃和老猫扭头,透过舷窗,远处的黑暗中突然爆起一团明亮的白色光芒,仿佛有人在水下点燃了一枚燃烧弹,这光芒如此明亮又炽烈,它像剑一样刺破了黑暗,就算是沙暴都无法消弭阻挡。
    紧接着轰隆的巨响传了过来,声音比光要慢一步,它压过了昆仑站内的一切声音,四面八方都是轰然的巨响,仿佛有亿万人在同时擂鼓!唐跃愣愣地睁大了眼睛,他遥望着那团光芒如太阳一样缓缓升起。唐跃可以想象鹰号飞船的发动机喷吐出几层楼高的熊熊烈焰,释放出几十上百吨的庞大推力,这是人类所掌握的最强大的伟力,它怒吼着背负着山峦,顽强地挣脱了火星的引力,四周的一切在这种力量面前都显得渺小。
    鹰号飞船,成功发射!
    ------------
    第五日(7)小鹰快跑
    老猫盯着电脑,在屏幕上鹰号飞船只是一个没有形状的质点,它沿着预设好的轨迹逐渐上升,两台猛禽3C火箭发动机能把登陆器的上升段加速至火星的环绕速度,也就是大概每秒3.5公里,这个速度比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要低一半,所以在火星上发射飞船比地球上更简单。
    目前地表风速基本上维持在每秒三十米左右,鹰号飞船与昆仑站能保持相对稳定的联系,更高处的地方风速可能会更大,但高处的空气更稀薄,所以越往上升,环境条件越好,沙暴对登陆器的影响就越小。
    老猫神色凝重,丝毫不敢大意。
    鹰号飞船升空只是漫漫长征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千万难关需要闯过。
    即使发射成功了,他们仍然只有9.44%的对接成功率,这不到十分之一的可能性,就是麦冬的全部生机。
    那个小小的光标以每秒一次的频率闪烁,在屏幕上一个像素点一个像素点地移动,它代表着鹰号飞船,每秒钟登陆器都会呼叫一次昆仑站,昆仑站随即作出应答,以此来进行定位,到目前为止,登陆器仍然在垂直上升。
    电脑屏幕上登陆器的前方用虚线标出了运行轨迹,这条虚线是老猫预定的飞行路线,虚线很快就会从垂直上升转成倾斜的弧线,这意味着鹰号飞船用不了多久就会改变姿态。
    无论是地球还是火星上,航天器尽管都是垂直发射,但它们在升空之后很快就会转为倾斜方向,这个时间节点一般是六十秒左右,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尽快进入轨道。老猫坐在椅子上,爪子里握着一支笔,不安地转来转去。
    光标缓慢地移动,一下一下地闪烁,看上去是在龟爬。
    但在实际当中,鹰号飞船的速度已经提高到了三倍的高超音速,两台强劲的猛禽3C发动机能为登陆器提供17.5m/s2的加速度,并在两百秒后把它送入停泊轨道。
    这个阶段老猫只能坐在底下看着,在心底祈祷不要出什么问题……一个几十吨重的大金属疙瘩以每秒上千米的高速横冲直撞,出了问题神都救不了,老猫只希望那两台发动机足够听话,鹰号飞船的系统电脑不抽风。
    只要一切都按照它的计划来,那么就还有希望。
    十分之一的概率,对它老猫来说,足够了。
    电脑屏幕左下角的计时器一分一秒地跳动,登陆器已经发射了50秒钟,此刻的登陆器正在他们头顶上二十多公里的高空。
    还有十秒钟,鹰号飞船就会开始改变俯仰角度,从垂直升空变成倾斜飞行。
    老猫握紧了手中的笔。
    每秒十八米的加速度不算是什么很难承受的过载,还不到两个G,战斗机从航母上弹射的过载都超过三个G,这点加速度对于航天器而言只是小儿科,但老猫仍然不由自主地担忧……毕竟这艘飞船实在是太要紧了,容不得半点马虎。
    唐跃靠在舷窗边上,他已经看不到登陆器发动机的火光了,猛禽3C火箭启动的那一瞬间光芒四射,但随着登陆器逐渐离地,发动机的火光就逐渐消弭在了漆黑的风暴中。
    不知为什么,唐跃的心中空落落的,仿佛是刚刚与一位老朋友告别了,而他连这个老朋友的最后一面都没见到……等到风暴消停了,他再次到鹰号飞船那边去时,想必只能看到一座烧得漆黑的下降级。
    他手中唯一一艘有能力离开火星的飞船也走了,从今往后唐跃就彻底被困死在了这个星球上。
    尽管唐跃从来也没想过要乘坐鹰号飞船离开这里,但这个事实仍然让他有点恐慌。
    这大概是一种后路断绝的感觉。
    唐跃转身走到老猫身边,在椅子上坐下来。
    “这孩子还好么?”
    老猫慢慢地点头,“到目前为止,小家伙一路平安……它基本上离开了火星的大气层,沙暴已经彻底无法影响它了。”
    老猫伸出爪子戳了戳屏幕右上角的一个小绿点,那个绿点正在有规律地闪烁。
    “这是鹰号飞船正在报平安,它每秒钟都会主动联系昆仑站一次,把它的速度,高度,姿态以及其他状态报告给我,然后由昆仑站来提供修正。”老猫说,“它正在改变姿态。”
    唐跃的目光落在电脑屏幕上,鹰号飞船的小小光标开始沿着虚线路径转弯。
    屏幕另一侧显示的俯仰角以及攻角数据急剧变化。
    “很好……很好……慢慢来,稳住,稳住……”老猫念念叨叨的,目不转睛,它看着鹰号飞船的中轴与虚线渐渐重合,然后拍掌振奋,“漂亮!”
    猛禽3C发动机的工作时间过去了三分之一,登陆器的速度已经提高到了每秒钟一千两百米,老猫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会和鹰号飞船失去联系,它希望尽可能地把登陆器给稳住。
    “我们的快递车已经成功转向了!真是个听话的好孩子!”老猫说,“接下来它会直奔停泊轨道!”
    鹰号飞船的停泊轨道是一条近地点150公里,远地点350公里的椭圆轨道,它会先进入这条轨道,再寻找时机进行变轨,与联合空间站进行交会。
    风速仪突然示警了。
    唐跃和老猫都吃了一惊。
    风速又开始重新上升,在几秒钟之内就回升至每秒钟三十五米,系统电脑同样给出了预测结果,一条醒目的红线像凶猛的眼镜蛇那样迅速抬头,十分钟后就会重新突破四十米的大关。
    现在看来风速降低的这个空档果然仅有几分钟的时间,气旋的低压区已经过去了,昆仑站重新进入了风暴肆虐的区域。
    “该死!”老猫瞥了一眼风速仪上的数字,又看了一眼监控系统上鹰号飞船的速度,这两个数字都在急剧增长。
    它没想到风速回升得这么快。
    老猫同时盯着风速仪和鹰号飞船的状态,它很焦急但它做不了什么,天气是不可抗力,鹰号飞船的速度也是催不上去的。如果风速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鹰号飞船发出的信号很快就会遭到干扰,他们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老猫只希望这一刻能尽量推迟。
    “快跑啊小子……快跑啊……”老猫盯着屏幕上的登陆器,“再跑得快一点!”
    唐跃紧紧地抓住它的肩膀。
    老猫与鹰号飞船都是在与时间赛跑,风速仪上那条凶猛的眼镜蛇已经追了上来,说起来风暴影响的其实是地面上的昆仑站,但唐跃和老猫都在不约而同地催促鹰号飞船快跑……仿佛那条蛇会追上来一口吞下鹰号飞船。
    一人一猫像神经病似的在昆仑站里一边跳脚一边大喊:
    “跑啊!快跑!跑得再快一点!”
    “小鹰快跑!快跑!快……”
    下一秒唐跃和老猫的喊声都戛然而止,电脑屏幕上跳出弹窗,醒目的猩红字眼:
    “WARNING:NO SIGNAL!”
    信号中断了。
    ------------
    第五日(8)乡愁是一艘小小的飞船
    唐跃穿着明光铠,打开气闸室的舱门,顶着狂风把天线立在地面上。
    “天线展开完毕。”唐跃沉声汇报。
    “开始检索信号。”老猫的声音紧接着响起来,它坐在工作台前,眼前所有的电脑屏幕都亮着,此刻的昆仑站俨然是一座监控中心,这里的系统电脑是最新款的惠普工作站,火星任务特供版,功能强大,是处理数据的一把好手。
    鹰号飞船在发射一分钟后失去了联络,这显然是天气的原因,昆仑站处于风暴低压区时无线电波还能勉强突破干扰,但当携带着巨量电荷的沙尘重新覆盖科考站时,鹰号飞船的通信功率就不足以压制环境噪音了。
    登陆器的垂直起飞段已经结束,垂直升空能以最快的速度突破大气最稠密的对流层,这个高度大概是二十公里左右,超过这个高度之后,鹰号飞船就会开始改变方向。
    老猫强制自己保持镇定,但这种时候任谁都会紧张不安。
    在航天发射任务当中,失联是最让人惊惧的事,几千万公里的遥远距离,电磁波以光速也要跑好几分钟,身在空旷浩渺无边际的漆黑深空当中,如果你自己不主动发出信号,那么根本就没人能找到你,那条看不见摸不着,无比脆弱的通讯信道,就是飞船与地面之间唯一的风筝线,所以有时候失去联络,就相当于彻底失踪。
    通信频道中漫长的沉默就像死了一样,在人类过去近百年的航天史中,这样的沉默出现过很多次,每一个守在通信系统前的人都心弦紧绷,但不是每一次沉默过后都会是“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昆仑站仍然在检索信号。
    唐跃充当了天线的人肉伺服机构,他缓慢地调整着天线方向。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登陆器发射之后的第二个分钟马上就要过去了,根据昆仑站系统的预测,如果不出差错,这个时候登陆器的速度已经提高到了每秒两千米,相当于六倍的高超音速,同时高度也应该到了一百三十公里。
    但见鬼的是老猫压根就联系不上登陆器。
    没有昆仑站在底下看着,天知道鹰号飞船那只熊孩子会干出什么事来。
    万一鹰号飞船的电脑抽个风,觉得按照预设的轨道升空太无聊,不能体现出自己强健的动力,所以决定来个三百六十度转体三周半……
    后果不堪设想。
    信号……信号……信号!老猫咬着牙,该死,给我来点信号啊!电脑上的实时测量数据还是一分钟之前的,这几个参数已经有一分钟没有得到更新了。
    “老猫,有消息没有?”唐跃问。
    “没有。”
    唐跃叹了口气,“果然孩子都是这样啊,养大了就离开了家门,到了父母去不了的远方,很长时间都不回一个信来。”
    老猫一怔,听唐跃这语气,搞得他好像养过孩子似的,声音中还带着莫名的淡淡惆怅。
    “比如说我。”
    老猫愣了愣,这才意识到唐跃是在说他自己。
    “我当时望着鹰号飞船发射升空,它就给我这样一种感觉……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它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它的背影渐行渐远。”唐跃开始魔改龙应台的句子,“我站在昆仑站的门前,看着它逐渐消失在大气层的顶端,而且,它用背影默默地告诉我:不必追。”
    “追?你追得上吗?”老猫摇摇头,“有本事你追一个给我瞧瞧。”
    自从得知地球消失之后,唐跃这货越来越有忧郁的诗人气质了,没事蹦几句摸不着头脑的句子,搞得老猫很担心这人哪天想不开也去卧个轨什么的。
    “老猫,你在火星上待了这么多年,也没回过地球,你就没有过思乡情绪吗?”唐跃接着问,“比如说像余光中的《乡愁》那样……长大后,乡愁是一艘小小的飞船,我在这头,地球在那头……”
    “思乡情绪?我思念个啥?思念工厂里的流水线吗?”
    有时候老猫还是很佩服唐跃的。
    尽管看上去唐跃有那么一点忧伤的气质,实际上他并非那种真正感情细腻敏感的人,真正的诗人大概会在地球消失的那一刻就选择自尽,为亿万生灵殉葬,更行为艺术一点的可能会在昆仑站内灌满纯氧,然后放一把大火仰头高声大喊:“我乃万王之王!盖世功业,敢叫天公折服!”
    但唐跃丝毫没有这种想法,他该吃吃该睡睡,更不会高吼着雪莱的诗句去见马克思,这货的神经大条远超老猫的想象,老猫看了一眼风速仪,现在外头的风速是每秒钟三十八米,放在地球上这种风速连房顶都能给你掀飞了。
    但唐跃却在跟它叨叨什么孩子长大就不回来了和余光中的乡愁。
    你说这究竟是情感细腻呢?
    还是脑子有毛病?
    登陆器发射后第一百五十秒。
    老猫仍旧联络不上鹰号飞船。
    按照正常的发射程序,登陆器会在发射两百秒后进入停泊轨道,同时抛弃第一级火箭,这是入轨的第一步,从发射升空到交会对接,鹰号飞船需要走过三个步骤,其中第一步就是进入停泊轨道。
    停泊轨道的近地点为150公里,远地点为350公里,是一个稍扁的椭圆。
    鹰号飞船会在停泊轨道上运行,等待合适的时机,等到时机来临,它会在运行至远地点时进行第一次加速,脱离停泊轨道,进入呈抛物线的转移轨道。
    所以能否成功进入停泊轨道至关重要,如果达不到预定的轨道高度,那么后面的飞行程序都得重新再设计,如果情况再糟糕一点,轨道高度过低,登陆器甚至有可能重新坠入大气层烧毁。
    老猫看着计时器。
    登陆器发射后一百六十秒,距离地面高度二百二十公里。
    距离一级火箭燃尽脱离还有四十秒时间。
    “把天线方向往东边转!三十度左右!”老猫大喊。
    “正在调整!”唐跃缓缓转动天线,“那小子情况怎么样了?”
    “不知道情况如何……”老猫回答,“你最好祈祷它能成功入轨,否则你家这孩子多半就得死在外头了!”
    登陆器发射后一百七十秒,距离地面高度二百五十公里。
    距离一级火箭脱离还剩下三十秒。
    ------------
    第五日(9)我被德国鬼子抓了
    距离一级火箭脱离还有三十秒。
    三十秒后,鹰号飞船的两台猛禽3C发动机就会耗尽推进剂,然后与上面级的有效载荷舱脱离,接下来的登陆器将进入无动力滑行阶段,一旦进入无动力滑行的阶段,那么鹰号飞船将完全按照惯性飞行,就像是一颗丢出去的石头,昆仑站发出的指令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了。
    你朝着一颗正在自由落体的石头大喊“飞起来!飞起来!”,那颗石头再想挣扎,也是有心无力。
    电脑屏幕上的计时器一秒一秒地跳动。
    屏幕右上角的小绿灯已经变成了红色,它有很长时间没有闪烁了,这代表着昆仑站长久都没有接收到信号,上一次鹰号飞船汇报自己的情况还是在两分钟之前,这就好比自家孩子应征入伍踏上了战场,唐跃和老猫这俩做父母的守在家里,一个月没收到家书就会心急如焚。
    鹰号飞船发射后一百八十秒。
    距离一级火箭脱离还剩下二十秒。
    如果不出意外,此刻的登陆器应该在距离火星表面二百八十公里的高度上,以每秒三千米的速度飞行。
    老猫注视着屏幕上的预测轨迹,那条虚线还有最后一小段。
    虚线的末端就是轨道注入点。
    鹰号飞船的停泊轨道注入点是在远地点处,这是整条轨道中距离地面最高的位置,高度为350公里,两台猛禽3C火箭会以稍低于环绕速度的速度把有效载荷舱送入远地点,紧接着第一级火箭脱离,登陆器变成一块无动力的铁疙瘩,这块铁疙瘩将从最高点的350公里坠落至近地点的150公里,就像自由落体那样,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
    然后从150公里高的近地点又回到远地点,像是过山车,动能重新转换成重力势能。
    这就是登陆器的停泊轨道,画出来就是一个大椭圆。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吧!”老猫耳机中传来唐跃的喊叫,几分钟时间,这个二货的思维已经从龙应台余光中跳到了高尔基的《海燕》。
    “我知道你很焦虑。”老猫说,“但你在紧张时请正常一些。”
    “我在用前人的智慧结晶来抚慰我激动的心,这怎么就不正常了?”
    “那么请你默念净心神咒。”
    “净心神咒?净心神咒……太上台星,应变无停!驱邪缚魅,保命护身!智慧明净,心神安宁!三魂永久,魄无丧倾!”唐跃张口就来,一字一句地念咒,莫名地有气势,这货支着天线套着明光铠在风暴中大吼,像是什么魔教大反派,“急急如律令!”
    老猫默默地扶额,它不知道唐跃真会背这咒,否则它就会改口让他念《金刚经》。
    “小鹰子还没消息吗?”
    “没有。”老猫摇摇头,“你为什么像个老妈子一样啰嗦?你要对登陆器有信心……做父母的难道不应该信任自己的子女么?你要相信,鹰号飞船是个听话的乖女儿。”
    “乖女儿?”唐跃一怔,“不不不不,小鹰子显然是个儿子。”
    “为什么一定要是儿子?”老猫问。
    “当然得是儿子啊!”唐跃说,“如果是个女儿,那谁还舍得让她出去啊?你见过谁家让女儿上战场的么?”
    老猫一边随口与唐跃闲扯,一边紧盯着屏幕。
    按照常理,这个时候的鹰号飞船是不会出什么问题的,在老猫眼中,发射升空时最大的难题就是风暴,但他们运气很好,刚好碰上了气旋低压区,风速降低至每秒三十米以下,这个程度的风速不会对登陆器造成什么影响。
    而当鹰号飞船与昆仑站失去联络时,前者已经上升到了二十公里的高空,在火星上二十公里的高处与真空几乎无异,大气极其稀薄,压根就没什么活动。
    也就是说,这是一次基本上完美的发射,外部环境影响微乎其微。
    距离一级火箭脱离还剩下十秒钟。
    电脑已经开始倒计时了。
    屏幕右上角的绿灯突然闪了一下,老猫眼神一凝,瞳孔一缩,高声大吼:“闭嘴唐跃!别他妈闲扯了,把天线往回调整一度!正仰角上调十五度!”
    “收到!”
    昆仑站忽然捕捉到了一丝若有若无的信号,老猫非常敏锐地察觉到了,它让唐跃把天线的方向往回微调。
    信号的强度陡然增大了,电脑屏幕上那条紧贴着X轴的折线在某个区间内突然波动起来,像是某个垂死病人回光返照的心电图,数据传输速度从每秒几个B突增至几个KB,这个网速虽然聊天视频什么的够呛,但汇报一下参数是足够了。
    “唐跃稳住!”老猫大喝。
    数据传输速度正在上下浮动,低的时候每秒只有几个字节,高的时候上千个字节,比地球上最古老的拨号上网时代的网速还要缓慢,但老猫又紧张又兴奋。
    昆仑站与鹰号飞船再次建立起了一条脆弱的通讯信道,这是一条两百多公里长的脆弱风筝线,在每秒四十米的沙暴中飘摇。
    电脑计时器的倒计时仍然在继续。
    还有五秒钟一级火箭就会脱离。
    还有零秒钟一级火箭就会脱离!
    老猫一愣。
    零?为什么五后面直接就跳到了零?四三二一呢?
    老猫还没反应过来,屏幕上就骤然弹出了警告,一个巨大的红色感叹号开始疯狂地闪烁——预设飞行轨迹与鹰号飞船的实际参数不匹配!
    老猫看到了登陆器发回来的数据。
    一级火箭已脱离。
    高度二百八十五公里。
    二百八十五公里?老猫瞪大了眼睛,一级火箭都已经抛弃了,登陆器的高度怎么可能只有二百八十公里?
    按照预设的飞行程序,一级火箭脱离的时候,鹰号飞船的高度应该是三百五十公里才对!
    电脑检测出了鹰号飞船汇报的实际参数与预设轨道完全不匹配,所以中断了倒计时,并开始报警。
    这就好比艰苦卓绝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终于结束了,官方给你家发来通知,跟你们说战役已经结束了,你家的孩子应该已经胜利凯旋,成功撤离了战场,踏上了返乡的列车,你们就在家里等儿子吧。
    就当你们磨刀霍霍向猪羊,高高兴兴地准备迎接儿子荣归故里时,儿子写的信送到了,他跟你们说:“亲爱的爸爸妈妈,我被德国鬼子抓了,马上就要被枪毙了。”
    我擦嘞……说好的成功撤离战场呢?说好的踏上返乡列车呢?
    老猫这个做老爹的一脸懵逼。
    ------------
    第五日(10)不成功则成仁
    老猫很快就搞清楚了是怎么回事,鹰号飞船上的某个传感器出了问题,它给了登陆器电脑一个错误的信号,让电脑误以为自己已经达到了预定的轨道,所以提前关闭并抛弃了第一级火箭,这比预定的关闭时间早了二十秒钟。
    也就是说,鹰号飞船在发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