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 (4)
收到请回答……”
频道中依旧没有回应,沙暴中的无线电通信条件太糟糕。
唐跃只能指望老猫还保持清醒,可以收到自己的呼叫,他只需要接近到足够近的距离,近到无线电信号可以突破环境的干扰。
如果老猫已经不省人事,那就更麻烦了……这种能见度下唐跃不可能找到一个已经昏迷的人,他低头连自己的脚都看不见。
“老猫——!”唐跃的两腿机械地交替摆动,他的双腿正在逐渐失去知觉,酸疼的劲已经过去了,只剩下麻木。
唐跃听说在地球上的极地,对那些极地科考队们而言,在暴风雪中走失就等同于死亡,火星上的沙暴比地球南极的暴风雪还要可怕,零下八十摄氏度和每秒四十米的风速已经突破了地球气候的极限,而老猫失踪在了这片茫茫的漆黑风沙中。
天知道他能不能找到老猫,但唐跃不想放弃。
只要他还没放弃,那就尚存一线希望。
“老猫——!老猫——!”唐跃的声音嘶哑,他的喉咙干得发烧,发出来的声音跟锯木头一样,“听到请回答!”
真是末日。
世界上最后一个男人在风暴中的荒原上踽踽独行,喊到喉咙干哑,频道中无人回复,如果这个宇宙真有末日,那一定就是这样的了,有那么一瞬间唐跃觉得自己要死在这里了。
不知道走了多久,唐跃忽然被拉住了。
他一愣,回过头来,才发现身上的安全绳绷直了,这条绳子的长度已经到底了……唐跃吃了一惊,安全绳的长度有差不多两百米,但鹰号飞船距离昆仑站只有一百多米的距离,唐跃离开昆仑站走出了两百米,到现在都没碰上鹰号飞船。
毫无疑问,他偏离了正确的方向,错过了登陆器。
在沙暴里就算你与登陆器只以几十厘米的微小差距擦肩而过,你都有可能看不到对方。
唐跃只能无奈地转身,循着绳子返回昆仑站。
然后再重来一次。
他可能要这样反复来回很多次,直到找到老猫为止。
“老猫……该死的老猫,你要是能听到我你就回个话啊!别他妈折腾我了行不行……我要累死了……真的要累死了……”
唐跃脚下突然一绊,他一只脚陷入了一个沙坑中,顿时失去平衡,摔了个狗吃屎。
这一跤摔得唐跃半天没缓过来,他趴在沙地上,连爬起来的力气都使不出来了。
“老猫……老猫你能听到吗?”唐跃的脸贴在面罩玻璃上,低声呼叫,“老猫?老猫?老猫……”
唐跃慢慢地往前爬行,在风暴中行动,压低身体四足并用比直立行走要轻松不少,重心放低了,迎风面积也减小了,唐跃一点一点地往前爬,他希望自己没有爬错方向,刚刚那一跤摔得他头昏眼花,预定好的方向也不知道丢到什么地方去了。
人果然是一种缺乏方向感的生物,只要蒙上眼睛转上两圈,就完全分不清楚东南西北了。
唐跃摸索着往前爬了十几米,终于连爬行的力气也耗尽了。
他趴在沙地上,四肢百骸都酸软无力,大脑发出的行动指令被肌肉拒绝执行,四周都是呼啸尖锐的风声,唐跃挣扎着抬起手,抹掉手腕屏幕上的泥土,温度计显示此刻的空气温度是零下八十二摄氏度,唐跃瞄了一眼那个数字,然后不动了。
他趴在明光铠里,觉得自己趴在了一具棺材里。
我大概是要挂在这里了。
唐跃心里默默地想。
火星上温度极低,且气候干燥,不适宜微生物生存,唐跃死后尸体大概能自然风干,变成一具木乃伊长久地保存下来。
想想自己的尸体或许还能留个百八十年,就像古代那些肉身成佛的得道高僧,唐跃决定摆个更有意义的姿势,表达一下自己此刻内心的情绪。
他对着老天竖起了中指。
------------
第四日(9) 平地上的珠峰
当唐跃再次醒过来的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刚刚昏了过去,而且不知道昏迷了多长时间。唐跃试着动了动,发现自己被抱住了——有人抱住了他的头盔。
这时唐跃才发觉自己的姿势也变了,之前他是趴在沙地上,但现在他正仰面朝天地躺着。
“醒了?”
唐跃一愣,连忙抬起头来,透过明光铠的面罩,他看到自己头顶上有一个硕大的球形头颅,那个浑圆的大头正低头看着自己——当然不是外星人,而是老猫宇航服的头盔。
老猫让唐跃半躺在自己的腿上,抱住明光铠的头盔,正低头看着他。
“老猫?”唐跃看清了对方宇航服玻璃面罩中的那张猫脸,惊喜,“你还没挂?”
“挂你大爷,我要是再迟到两个小时,挂的就不是我,而是你了。”老猫探身指了指明光铠的手腕。
唐跃躺在老猫的腿上,抬起左手,拂去手腕显示器屏幕上的灰尘。
生命维持系统的电量已经下降了一大半,明光铠正在示警,一个橙黄色的小感叹号标志在闪烁。
氧气瓶中的气压也大幅降低了,主氧气瓶中还剩下不到0.5个大气压的氧气,已经逼近报警的红线了,明光铠生命维持系统中的主氧气瓶可以贮存5兆帕左右的氧气,这么多氧气足够唐跃在舱外活动八个小时。
唐跃今天忙了一整天,明光铠中的氧气都快耗尽了。
按照设计,明光铠主氧气瓶中的气压一旦下降至0.4个大气压,那么生命维持系统就没法再正常地输送氧气了,这个时候明光铠就会自动接入备用氧气瓶,备用气瓶是应急用的,只贮存了1.2千克的氧气,使用时间不超过四十分钟。
老猫说的没错,它如果再晚来一个小时,明光铠中的氧气和电量就会全部耗尽,唐跃要么冻死要么窒息而死。
唐跃用手指戳了戳显示器屏幕,叹了口气。
“EVA就是EVA啊,果然没电才是正常剧情。”
“没电才是正常剧情?”老猫不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我说的是这个。”唐跃指了指自己的胸口,“EVA系统,除了是Extravehicular Activity系统的缩写之外,还是某种巨型超级人形兵器的名字,那东西一旦没电就会暴走。”
明光铠舱外宇航服的正式名称是EVA系统,全称是Extravehicular Activity系统,也就是舱外活动系统,但光看简称它像是什么逼格极高的秘密武器。
老猫把他扶了起来,唐跃坐起来,“我昏迷了多长时间?”
“现在的时间是晚上十一点二十分,你可能昏迷了一个小时左右,我找到你的时候你正趴在地上。”老猫回答,“风速开始降低了。”
虽然说风速降低了,但唐跃是看不出什么区别来,四周仍然是一片漆黑,唯一能看得清楚的是老猫的脸,这是因为它头盔里的灯把老猫的脸照亮了。
“现在的风速是每秒三十八米。”老猫说,“不过你为什么跑出来了?我跟你说过待在昆仑站里不要乱动。”
“我等了一个多小时。”唐跃回答,“你一直都没回来……然后我收回安全绳的时候,发现绳子松脱了,所以就出来找你了,可你为什么不在绳子上?你解开了安全绳?”
老猫点点头。
“绳子当时缠在了舷梯上动弹不得,所以我就解开了锁扣。”
“但你走了一个多小时都没回来。”唐跃问,“为什么会花这么长的时间?来回各半个小时?”
“我走了不止一个来回,因为我也险些迷失方向。”老猫回答,“我错过了昆仑站,往前走了十几米,才意识到情况不对,等我转身回来找到昆仑站时又发现你不在那里,所以我又循着绳子来找你了……好在你身上绑着安全绳,否则我还真有可能找不到你。”
唐跃松了口气。
老猫没事。
一切都是虚惊一场,说起来在最后一次运送补给的过程中,最危险的反倒不是老猫,而是唐跃……唐跃昏迷在了沙暴中,明光铠的生命维持系统差不多耗尽了能源,如果老猫没有找到他,那么唐跃就会在昏迷当中冻死。
他算是在不知不觉中与死神擦肩而过,在鬼门关里转了一圈,被老猫给拽了回来。
明光铠开始报警了,唐跃瞄了一眼终端显示屏,主氧气瓶气压已经下降到了红线以下,备用气瓶与明光铠接通。
明光铠舱外服内部的气压一般维持在40个千帕左右,也就是0.4个大气压,这个压力主要由氧气瓶提供,备用气瓶一旦启用,四十分钟的倒计时就开始了。
“走吧走吧,我们该回去了,你还剩下四十分钟的氧气。”
老猫拉着唐跃,循着安全绳艰难地往回爬。
老猫爬在前头,唐跃跟在它的身后,两人都串在一条绳子上,一前一后像是在登珠峰。
昏迷了一个多小时,唐跃好歹恢复了一部分体力,“最后一个箱子你已经送到了么?”
“送到了。”老猫回答,“所有的补给都已经牢牢地绑在了鹰号飞船的货舱内,全部安置妥当了,就等发射升空。”
“不用再多检查一下么?”
“能做的我们都已经做了。”
唐跃稍稍宽了宽心,他们终于把这一步搞定了,这趟四百公里的快递终于装箱了,这大概是有史以来最艰难的一次快递了……如果不是这该死的沙暴,事态根本就不会变得如此麻烦,果真是天有不测风云。
“什么时候发射?”
“明天昼间一共有六个比较合适的发射窗口,我原定的发射时间是上午八点半……但现在这计划可以完全作废了。”老猫摇了摇头,“在目前这情况下,提前计划根本就没什么意义,我们得观察风速,风速什么时候降低了什么时候发射。”
“每秒五十米?”
“每秒五十米是设计极限。”老猫说,“当然风速是越低越好,最好能低到每秒三十米以下……三十米以下就有比较大的把握了,如果风速能降到这个地步,我们或许可以恢复与联合空间站的通信。”
唐跃点了点头。
“赶紧恢复吧,天上那个小丫头现在恐怕已经急哭了。”
------------
第四日(10)一人当一亿人
唐跃和老猫爬回昆仑站,关上气闸室外舱门的那一刻,唐跃才算是重回了人间……他榨干身上最后的一丁点力气,锁上舱门,接着一头栽倒在了地板上。
老猫把他拖回主站大厅里,然后卸下明光铠的生命维持系统,把唐跃从舱外服里拽了出来。
唐跃瘫倒在地板上,往水槽的方向爬了两步,不动了。
老猫连身上的舱内服都来不及脱,它三步并作两步走向水槽,用玻璃杯接了一满杯纯净水,转身回来把唐跃扶起来,“喝下去。”
唐跃睁开眼睛,虚弱地笑了笑,“这么奢侈?不定量了么?”
“别说话。”老猫把水杯递给唐跃,“喝下去。”
唐跃仰头把杯中的水一饮而尽,一股沁人心脾的清凉流过干得冒烟的喉咙,经过食道直入胃部,唐跃顿时觉得舒服了不少,他难得这么奢侈一回,老猫也难得大方一回,唐跃靠着桌子坐在地板上,细细地喘息,脸色有些苍白。
“感觉如何?”老猫蹲在他面前。
“胃里不太舒服,有点想吐。”唐跃捂着肚子。
“你有点脱水,但不能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淡水,否则有水中毒的风险。”老猫起身,又去水槽边上接了一杯水来,放在唐跃手边的地板上,“你先好好休息,如果口渴,就喝这杯水……但不要喝得太急。”
“喝得太急会水中毒么?”
“不会。”老猫摇摇头,“但你有可能会呛到。”
它转身从墙上找到电源线的插头,给自己插上了,“滴——”地一声绿光亮了,老猫开始充电。
它今天也忙了一整天,冒着每秒四十米的沙暴来回五次运送补给,换个人来命都丢了,但老猫就是老猫,居然奇迹般地生还了,它不仅生还了,还顺带把唐跃也救了回来。
老猫也很疲惫了——唐跃一直都以为机器人是不会累的,但老猫就是一台会喊累的机器人,它不仅会累,还会累得气喘吁吁,唐跃很清楚老猫那毛茸茸的外表下其实是铜皮铁骨,行动运转靠的是电力和马达,而非肌肉和骨骼,难道说电动机也会累么?
老猫感觉到温暖的电流缓缓输入自己的蓄电池,它闭上眼睛,舒畅地长叹了一口气。
唐跃好奇地探头探脑,“我其实一直都想知道……对你来说,那个插插头的孔究竟是什么部位?是……是菊……”
老猫随手抄起手边的塑料盘子拍在了唐跃的脸上,把他后面的污言秽语全部堵了回去。
老猫拖着长长的电缆,在昆仑站大厅里来回踱步。
物资已经全部运送到位了,接下来就是关键的关键。
发射。
成败在此一举。
“风速能降低到每秒三十米么?”唐跃问。
“不知道。”老猫摇了摇头,它扫了一眼电脑显示屏,风速仪显示此刻外界风速是每秒三十五米,比之前四十米的风速已经降低了不少,但每秒三十五米的风速也相当于十二级的台风,对于一艘即将升空的飞船而言,这么大的侧风可能就意味着姿态失控。
鹰号飞船在设计上能扛得住每秒五十米的超级暴风,但这是它的极限,唐跃不敢拿登陆器的性能极限来赌运气,他只有这么一艘宝贝飞船,宝贝飞船上还满载着宝贝补给,要是砸了就什么都没了,尽管背水一战孤注一掷很有电影男主角的英雄气概,但唐跃已经认清了自己就是个炮灰路人甲,主角作死不要紧,但路人作死就是真的死路一条。
老猫说比较理想的情况是每秒三十米,他们不指望这场风暴明天就能停下来,说实话火星上的天气没个准,一场沙暴可能三五天就过去了,也有可能肆虐几个月,当年的功勋探测器机遇号就是死在沙尘暴里。
想当年机遇号那是什么人物,命格无比硬,硬得坚不可摧,设计寿命只有九十个火星日,但它前前后后顽强地活了五千多天,超期服役六十倍,让老猫都心服口服,说机遇号是机器人界的江湖传说,张三丰那样的英雄前辈。
但张三丰也倒在了火星无边无际的沙暴中,在长达几个月的漫漫黑夜当中,机遇号耗尽了最后一丝电量,化作荒原上的一座丰碑。
唐跃不知道这场风暴什么时候能过去,如果明天的风速能降低到每秒三十米,那么这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射环境,老猫就有很大把握让鹰号飞船成功入轨,与联合空间站交会对接。
“如果明天的风速降不下来。”老猫转过身来,看着唐跃,“你还准备接着发射么?”
唐跃一怔。
“你要想清楚,鹰号飞船只有一艘,你没有试错的机会。”老猫接着说,“这是一场赌博,要么生,要么死。”
唐跃感觉到了压力,莫大的压力……这是一场赌局,但能影响这场赌局胜负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唐跃把鹰号飞船,那满舱的补给以及麦冬的命押上了赌桌,而他对面是火星上反复无常的天气,是每秒三十多米的沙暴,是鹰号飞船的状态,甚至还有当初地球上设计登陆器的工程师们。
每一条都关乎生死。
麦冬的补给已经耗尽了,她一天都没法多等,鹰号飞船明天必须发射,但最见鬼的是老猫和唐跃都不知道天气是否能改善。
如果风速降不下来呢?
还要继续发射么?
如果发射失败了呢?不仅麦冬的命没了,连鹰号飞船和上面的物资也跟着一起报销了。
唐跃狠狠地揪着自己的头发,他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麦冬的处境逼着他尽快让登陆器升空,另一方面贸然发射飞船又有可能导致失败,不发亦死,发错亦死。
“那姑娘唯一的生机,就是我们必须在一个合适的时机,合适的状态下,把一艘合适的飞船发了上去。”老猫说,“每个方面都不能出错,天时地利人和,必须完美配合。”
“这有可能么?”唐跃喃喃地问。
“不可能,但也有可能。”老猫靠在桌子上,悠悠地说,“在人类过去的这一百年里,每一次航天任务都是这样的组合……我们把最合适的人装进最合适的飞船里,然后在最合适的时机最合适的状态下发射升空,哪怕只是一次普通的ISS货运任务,也都像钟表一样精密。”
唐跃愣愣,下意识地说:“真伟大。”
“你明白了么?我们一直都是这么过来的,在不可能当中寻找那仅有的一线可能,有时候几个月几年的漫长等待,只是为了一个长达二十分钟的窗口期。”老猫蹲下来拍了拍唐跃的脸,“不要低估了人类的韧劲啊小子,你现在的处境再艰难,能比得上当年的阿波罗13号么?”
“但……我们只有两个人。”唐跃犹豫了两秒钟,“当年阿波罗13号可是有一个国家的专家在背后支援他们。”
“两个人怎么了?”老猫龇牙,它戳了戳唐跃的胸口,“你可以把你当一个人算,但你要把我当一亿个人来看!休息好了没有?休息好了就给我动起来动起来!今天晚上不睡觉了……我们要去找到那个埋藏在不可能中的最后希望!”
------------
第四日(11) 天线爸爸与天线儿子
老猫坐在椅子上,开始尝试与联合空间站取得联络。
通常情况下,昆仑站通过Ka,L或者C波段的无线电波与联合空间站进行联系,其中Ku频段是一种处于12至18G赫兹之间的微波,是一种非常成熟的信号传输波段,数十年前家家户户都安装在房顶的小锅电视天线就是Ka波段。
这个频道的通信网速很快,相当于500MHZ的宽带,麦冬和唐跃平时视频联系的信号就是走这个波段。
另外L和C波段为备用,L波段的频率在1至2GHZ之间,是一种毫米波,而C波段的频率则在4至8GHZ之间,相比于更先进的Ka波段,这两个频段投入使用的时间更长,资历更老,也更成熟,所以作为备份。
联合空间站的运行周期是一小时二十分钟,也就是说,联合空间站每隔一个小时二十分钟就绕火星一圈,从昆仑站的头顶上掠过一次。
这一个多小时的运行周期当中,有一半的时间联合空间站是在地平线以下的,也就是在火星的另一面,这种情况下昆仑站无法与联合空间站直接进行通信,毕竟无线电波不会拐弯,更无法穿透整个火星,所以此时同步轨道中继卫星就派上用场了。
三颗信号中继卫星均匀地分布在距离火星地表一万七千公里高度的同步轨道上,除了极地,这三颗卫星的信号可以覆盖几乎整个火星表面,当联合空间站身处火星另一面时,昆仑站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在中继卫星的手中转车,然后送往目的地。
老猫带着耳机,正在呼叫联合空间站。
它面前的桌子上摆着电脑屏幕,屏幕上用绿色的数字显示着风速。
此刻昆仑站外正狂风呼啸,火星的大气结构与地球有很大差别,地球大气层底部的对流层只有七八公里的高度,其上就是平流层,所以剧烈的大气活动基本上都被限制在了平流层以下。
而火星大气没有平流层这玩意,它的对流层无人限制,所以想爬多高爬多高,火星上的对流层高度甚至能突破令人发指的六十公里。
所以火星地表上的大气活动极度活跃,风暴常常能把沙尘卷上几十公里的高空,就像是一层盖在地表上的厚棉被,人类的通信设备在这种极端天气面前都得抓瞎。
“怎么样?”唐跃问,“能联系上么?”
老猫摘下耳机,递给唐跃。
唐跃戴上耳机,他听到了忽而高忽而低的尖锐滋滋声,像是某个老巫婆在高声尖叫,非常刺耳。
“这是什么声音?”
“噪音。”老猫说,“大气风沙中的噪音。”
“我还以为是麦冬在唱歌呢。”
“我试过了所有能使用的波段,但没一个管用,无论是Ka波段,L波段还是C波段全部都阵亡了……天气还是太恶劣了。”老猫摇了摇头,“我们头顶上干扰太强烈了,沙尘积蓄了大量的电荷,现在我们上空几公里十几公里的地方肯定是个闪电风暴。”
唐跃把耳机还给老猫,“没有其他手段了么?”
“自然环境的电磁干扰是一种无差别的压制和阻塞,什么变频跳频都不管用,除非你的功率足够大,大到能让自己的信号烧穿这该死的风暴。”老猫摇了摇头。
“那我们能不能加大功率?”
“已经最大了。”老猫耸耸肩,“除了加大功率,缩短距离其实也行,如果你能让昆仑站的位置升高六十公里,或者让联合空间站降低六十公里的高度,那样我还能再努力一把。”
让昆仑站的位置升高六十公里是不可能的,这个连神仙都办不到。
让联合空间站降低六十公里的高度,目前老猫唐跃也做不到,让空间站这么大的玩意进行变轨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如果出现差错,空间站有可能会误入大气层,导致异常减速,最后坠毁。
“L波段和C波段彻底阵亡了。”老猫摇头,“这个频道里只有女鬼的啸叫,Ka频道不知道能不能抢救一下。”
“怎么抢救?”
“只有一线希望。”老猫扭过头来,“Ka波段的信号抗干扰能力比较强,但它的波束很窄,指向性很强,打个比方来说,如果说C波段的信号是向四面八方扩散的广播,那么Ka波段就是一束手电筒的光,Ka频段的信号发射器必须精准地指向你的方向,你才能接收到信号。”
老猫的解释很通俗,唐跃虽然不是通信专业出身,也能听得明白。
“现在Ka频段上的信号无法接通,可能是因为我们没能让发射机和接收天线指向正确的方向。”老猫指了指头顶,“毕竟外头现在一片漆黑,还有这么大的风,架在车库那边的通信天线肯定已经被吹翻了,我们完全没法精确定位空间站的位置,也没法对它进行跟踪。”
“所以呢?”唐跃点点头。
“所以如果我们能手动调整天线的指向,找到空间站的准确方向,就有可能恢复通信。”
“手动调整就行了是么?我去!”唐跃说着就要去穿明光铠。
“等等。”
老猫拉住他,弯腰从柜子里拉出来一只铝合金箱子,它打开箱子,揭开缓冲泡沫,取出一只折叠的三脚架和一口锅,在唐跃面前展开组装起来,“这是很老的东西了,没有电动机和伺服系统,纯手动,在这里放了很多年,不过靠得住,在火星任务的初期,那些人就是靠这东西与天上的飞船取得联系,我原本都以为用不上它了。”
唐跃这才认出来这是一只简单的抛物面天线,三脚架支起来之后有一人高,支架顶上用万向轴架着一面锅形天线。
“你刚刚才从风暴里捡回一条命来,又往外跑,不要命了么?车库那么老远,你去了还能回得来么?”老猫把天线推给唐跃,“那边的天线我们不管了,等沙暴停了我们再去修复,现在先用这个天线应急……你就把它立在昆仑站门口,不要走远了,然后听我的指挥,我们再试一次。”
唐跃上下打量面前这其貌不扬的小玩意,它看上去就像是乡下老家用的电视锅,抛物面天线才不过几十厘米的半径。
“就这么一个小玩意?”唐跃有些怀疑,“它的天线还没你的脸大呢,发射功率能够么?”
“它的主要作用是接收信号,这只是个儿子。”老猫说,“至于它的爸爸……在你头顶上四百公里的地方,那玩意直径比两个你还要高,开机之后功率大得能烤熟兔子。”
------------
第四日(12) 修电视的两种方法
老猫帮唐跃更换了明光铠生命维持系统中的氧气瓶和电池,然后帮他把舱外服套上,唐跃活动了一下手脚,深吸了一口气,扛起地板上的天线。
天线很轻,空心铝合金的三脚架,唐跃一只手就能提起来,像是个立式话筒。
“放在昆仑站的门口就行。”老猫站在唐跃的面前,踮起脚尖来捧住后者的面罩,再次强调,“不要走远,然后待在原地听我的指挥。”
唐跃点点头,表示明白。
“Good Luck!”
老猫拍拍他的肩膀,唐跃扛着天线,拖着黑色的电缆,咔嚓咔嚓地走向气闸室的舱门,看背影仿佛是一头扛着树棍的狗熊。
在鹰号飞船发射之前,他们必须要与联合空间站取得联系,要让麦冬做好准备,尽管登陆器有能力自动对接,但在这种恶劣天气下发射难保不会出什么问题,所以所有人都得做好应变的准备。
昆仑站原本的Ka波段通信天线是架在车库边上的,那是一座能自动转向跟踪目标的信号接收天线,它能保证无线电波的照射方向紧随着空间站或者中继卫星移动,但这场突如其来的沙暴把一切都打乱了,不用想老猫也知道天线肯定被吹翻了,只是之前他们忙着运送补给,腾不出时间精力来管它。
现在去修复天线是不现实的,唐跃好不容易才从外头捡回一条命来,再出去就是送死。
所以老猫干脆找了一个替代品来。
一个纯手动的老古董。
老猫坐回工作台前,戴上耳机,把键盘和鼠标拉过来,一边检测通信频道的信号强度与风速变化,他一只爪子不断地调整信号波段,另一只爪子按着耳机,聚精会神地侧耳倾听,就像是夜深人静时在灯下监听电台的地下工作者。
老猫希望能在漫无边际的白噪声中找到什么有意义的信号,但很可惜,除了尖啸还是尖啸,听上去外头的风暴中仿佛有群魔乱舞,千万女鬼齐声哭嚎。
“老猫,我就位了。”唐跃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收到。”老猫迅速回复,“听着唐跃,你现在把天线立在气闸室的门前,然后把天线的电缆插头捡起来。”
“插头?插头在哪儿?插头……找到了!见鬼,门口的风好大啊,这插头在到处乱飞,我得把它抓住……卧槽我弯不下腰来啊,等等等等啊,我要先弯个腰把它抓住,是个USB接口。”
“没错,是个USB接口,这是天线的数据线,你现在往你的左边看……在气闸舱舱门左边的舱壁上,有一个数据接口,亮着灯。”
“我看到了数据接口,就在我的手边上,但是这里已经插了一条数据线诶。”唐跃说,“我不知道这条电线通往什么地方……”
“那条电缆是昆仑站原通信天线的数据线,你现在可以把那条线给拔了,插上你自己的这一条。”老猫指示,“插上之后,看看天线上的指示灯有没有亮。”
片刻之后,唐跃回复:“亮了。”
与此同时,老猫眼前的屏幕上显示“已连接新硬件”,这说明天线成功接入了昆仑站的电脑。
“现在你把抛物面天线转向东南方,慢慢转,速度不要太快。”老猫下达指令,一边仔细检测通信系统的信号,“这个时候,联合空间站就应该在那个方向。”
唐跃背靠着气闸室的舱门,他用安全绳把自己锁在了舱门上,他双手握着天线的支架,开始缓慢地转动,尽管老猫无法精确定位联合空间站的位置,但后者毕竟是个在轨道上进行周期运转的航天器,它沿着固定的轨迹绕火星飞行,只要知道空间站的轨道参数,老猫很容易就能推算出空间站在任意时刻的方位。
“有信号了吗?”
“没有。”老猫盯着屏幕,“继续转动。”
“有信号了吗?”
“没有。”
唐跃抬起头,望向东南方向的天空,老猫说联合空间站现在就在那个位置,但唐跃什么都看不见,眼前一片漆黑。
“把天线的角度再往上稍微调整一下,大概五度到十度的样子。”
“五度到十度……”唐跃一边调整天线的方向,一边嘟嘟囔囔,“我忽然觉得我像是在修电视。”
“修电视?”老猫皱眉。
“我小时候乡下老家的电视机就是这样的,在没有网络和数字电视的时候,电视就是连着一根天线,那种天线看上去像是个晾衣架,用竹篙架在高处,我们都叫它电视架。”唐跃悠悠地说,“那真是非常非常古老的玩意了,就算是在我老家那么偏僻的小村子里,电视架都差不多已经绝迹了。”
“那是八木天线。”老猫说。
“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反正我们都叫它电视架,电视架是个很坑爹的玩意,信号经常出问题,所以电视节目经常模糊不清。”唐跃接着说,“碰到电视播放不清的问题,我们一般就两招,一个就是拍,死命地拍,拍电视,拍到它清楚为止。”
“另一个就是出门转电视架,一个人留在房间里盯着电视机,其他人出来调整电视架的方向,一般电视架都用很长的竹篙支了起来,所以我们就在底下转竹篙,而且一边转竹篙一边向房间里面喊‘清楚没有啊?’,如果里面的人回答说‘不清楚’,那我们就继续转,直到里面的人喊‘清楚了’,我们才停下来,然后赶紧跑回去接着看电视。”
老猫点了点头。
“确实有点像。”
唐跃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回忆起这些,有些画面就是突然蹦进脑子里了,原本模糊的记忆在某个瞬间骤然变得清晰起来,在火星狂暴漆黑的风沙中,他竟然能想起很多年前的某个暑假下午,树上的蝉叫得闷热又嘈杂,自己捏着冰棍坐在老家房间里,桌上的彩电放着老电视剧《还珠格格》和《少年包青天》。
想着想着唐跃甚至还能哼几句主题曲,比如说还珠格格的“海可枯石可烂天可崩地可裂,我们手牵着手牵着手牵着手”,还有少年包青天的“头上一片青天,心中一个信念,不是年少无知,而是不惧挑战”什么的。
“停!”老猫忽然大吼。
唐跃不动了。
耳机中的白噪声猛地低了下去,如女鬼嚎叫般的电流杂音也陡然消失了,一个柔弱颤抖,带着哭腔的微弱声音从黑暗寂静中浮现了出来。
“这里是联合空间站,第四百五十一次呼叫昆仑,收到请回答……这里是联合空间站,唐跃先生,猫先生,你们能听到我么……唐跃先生?猫先生?”
老猫松了口气。
终于联系上了。
它按住耳机,“麦冬小姐,这里是昆仑站,我是老猫!你能听到我说话么?”
------------
第四日(13) 海绵宝宝坐在海底
“猫先生?猫先生猫先生猫先生是你吗?我能听到!我听到了我听到了!”麦冬的语气中迸发出巨大的惊喜,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猫先生你们还好么?唐跃先生呢?”
“昆仑站一切正常。”老猫回答,“唐跃也安然无恙。”
“吓死我了……真的吓死我了,你们突然就失去了联络,怎么呼叫都没有回应,底下究竟出了什么事?”
“沙尘暴。”老猫说,“天气干扰了通信,好在没造成什么损失,我们已经解决了问题。”
麦冬松了口气。
“麦冬小姐,你那边的情况如何?”老猫问,“你手上还有多少生存物资?够用多少天?”
“最后一块压缩饼干已经在十五分钟之前被我吃掉了,我本来想留到明天吃的,但是……我实在是太饿了,饿得睡不着觉,空间站上现在没有任何可以吃的东西了。”女孩低声说,像是做了什么错事,“我……我还尝试着啃了一下居住舱内的保暖内衬……后来发现根本就咬不烂……”
麦冬的声音越来越小,老猫哭笑不得。
敢情这姑娘是个吃货,饿急了连空间站都啃。
唐跃背靠着气闸室的舱门,坐在地上,他把明光铠头灯的亮度调到最大,但仍然只能照亮身前一米的范围,唐跃觉得自己像是身处在暗无天日的海底,地球上能和目前这环境相似的只有深海了,只要深度超过两百米,所有的光线都会被海水吸收,再往下就是伸手不见五指。
唐跃心想如果地球上有个潜水员坐在太平洋的洋底,头顶上是一千多米深的漆黑海水,那么这境况和他还真是差不多的……都一样危险,一样黑暗,一样孤立无援。
但是怎么可能会有人坐在那么深的海底呢?人类有能力登上火星,但至今没有谁能孤身潜入那么深的海底,亿万吨的海水会把任何生物压成肉饼……除了海绵宝宝。
唐跃愣了愣。
他想着如果海绵宝宝坐在海底,孤独地抬头仰望海面,会是在等什么人吗?
“唐跃!”耳机中传出老猫的呼叫,“调整一下天线,信号接收方向再往东边微调!”
唐跃费力地起身,他真是一个干粗活的命,说起来都是泪啊,老猫坐在昆仑站里陪小姑娘聊天,而自己套着明光铠站在外头吹风,一边吹风一边想着海绵宝宝。想他小时候在老家里看电视时也是这样,留在房间里盯着电视机的永远是别人,他总是出来转竹篙。
通信天线就伫立在他的脚边,绿色的指示灯有规律地一下一下闪烁,唐跃轻轻地转动三脚架,把天线的方向进行细微的调整。
“怎么样?清楚么?”
“再往东边转向大概两度左右……等等,往回微调,速度再慢一点,你转得太过头了!”
“站着说话不腰疼!你试试在每秒三四十米的沙暴中进行毫米级的操作啊!”唐跃毫不客气地反击,“我能扶稳这玩意已经很不容易了!我墙都不扶,就扶这玩意!”
“一度半!圆周角只要调整一度半就行了……”老猫作为指挥者,显然不会搭理唐跃的诉苦,它的目的就是保持联络畅通,并以此来提出要求,别说每秒三十四米,就算是每秒三四百米的风速,该是一毫米就是一毫米。
“一度半是什么鬼?”唐跃很抓狂,这只老猫越来越不说人话了。
“一度半就是一又二分之一度,半度是三十个角分!”
“我知道它是三十个角分!但我得告诉你我的手不是测角仪!我没法给你精确到分这种单位!”唐跃大喊。
“那你能精确到什么程度?”
“我能精确到‘大概’,‘差不多’以及‘看上去像’这种程度。”唐跃回答。
“那你就把天线往东调大概,差不多以及看上去像是32分15秒的角度!”
唐跃:……
联合空间站在近地轨道上以每秒3.5公里的速度飞行,位置无时无刻都在变化,所以天线方向也得跟着变。唐跃就是一台人肉电动机和定向仪,他每隔一段时间就得调整天线的方向,以免信号在沙暴中遭到干扰而衰减。
老猫正在向麦冬交代明天发射时的所有注意事项,它必须抓紧时间,目前的通信仅仅只是勉强维持,很不稳定,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中断。
“听着,麦冬小姐,在鹰号飞船与联合空间站交会的末段,也就是最后一百米的逼近段,鹰号飞船与空间站的对接结构会进行精确定位与相对位姿评估,这个过程是全自动的,但它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决定了对接是否能成功,空间站上使用圆拟合法进行精确定位……”
“嗯嗯嗯嗯嗯。”
“CRDS在交会时会捕捉目标飞行器的特征,鹰号飞船上有一个目标标志器,这个标志器是六个LED灯,它在接近空间站会自主发光,但是你要注意,自主发光式的标志器容易受到环境杂光的影响和干扰,特别是强烈的阳光,所以注意要避免阳光的直射。”
“嗯嗯嗯嗯嗯。”
“鹰号飞船的对接口在机身背部,它是一种异体同构周边式的对接机构,也就是说,鹰号飞船的对接口和空间站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正一个反,两者的对接锁是防逆传动设计,只有计算机发布锁定指令之后,对接机构才会锁死,对接成功后你要确保锁死以及气密性不出问题……”
“嗯嗯嗯嗯嗯。”
“整个交会过程,从远距离导引,近距离导引,再到逼近,靠拢和对接阶段,全部都要由空间站自行完成,本来在远距离导引阶段,我们在地表上可以提供引导,但现在看这天气是不可能了,空间站上的微波雷达本来是用于近距离引导的,但你现在必须得让它来进行全程引导……”
“嗯嗯嗯嗯嗯。”
老猫的语速很快,它把自己能想到的一切都告诉了麦冬。
“交会对接期间必须保持鹰号飞船和空间站的双向链路畅通。”
“嗯嗯嗯嗯嗯。”
“鹰号飞船接收到空间站的反馈信号,会根据距离来启动火箭发动机,逐渐减速,最后对接时的速度最高不能超过每秒五米。”
“嗯嗯嗯嗯嗯。”
老猫沉默了几秒钟,“麦冬小姐,你全程都在嗯嗯嗯嗯嗯,我所说的这些你都听明白了吗?”
女孩一脸无辜和茫然。
“完全听不明白。”
老猫扶额。
“那你为什么要一直嗯?”
“那……那我总得说点什么?”
老猫闷哼一声捂住胸口,它觉得自己受到了内伤,电动机都心肌梗塞了。
------------
第四日(14)辅导作业的家长很自闭
唐跃筋疲力尽地带着天线返回了昆仑站,他拔了数据线,摇摇晃晃地钻进气闸室,这个时候时间已经到了凌晨一点半。
风速丝毫没有降低的迹象,唐跃有些担忧,他不知道天亮之后天气状况是否会转好——好吧,就这能见度,天亮不亮太阳升起不升起已经没什么区别了。
沙暴中天昏地暗,昼夜不分,唐跃只能根据钟表来判断时间。
唐跃收起了天线,这表明老猫与联合空间站之间的联系已经结束了,他们不能把通信天线留在室外,无人照看的情况下天线肯定会被风暴掀翻卷走,但唐跃也没法整晚地待在室外守着天线……他也是要休息的,唐跃可不想猝死。
联络一共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直到联合空间站划过他们的头顶,落在地平线以下,老猫才结束通话,全程都是老猫这个话痨在唠叨,唐跃连个打招呼的机会都没有,他之前还遐想过联络重新接通时的场景,那必然要像好莱坞电影一样,小姑娘在危机中惊慌失措,男主角站在电台前,按着耳机冷静沉稳,用充满磁性的男中音安慰她说“没事,不怕,有我在。”
结果唐跃站在昆仑站外头扶了一个多钟头的天线,他果然是个路人甲。
唐跃踏进大厅,看见老猫瘫坐在椅子上,两眼望天,脸色灰暗,生无可恋。
“怎么了?”
那张猫脸很灰败,“我自闭了。”
老猫与麦冬通了一个多小时的话,它的本意是把明天发射时需要注意的重要事项都交代一遍,让麦冬好有个准备。
它预想中的通话应该是这样的:
老猫:注意事项第一条,必须保证联合空间站对接机构的微波雷达工作正常!
麦冬:收到!
老猫:注意事项第二条,目标飞行器与跟踪飞行器之间的相对速度必须限制在每秒五米以内!
麦冬:明白!
老猫:注意事项第三条,注意检查手动对接系统的工作状态,如果自动对接系统出现问题,你必须启用手动操纵系统。
麦冬:是!
老猫:你还有其他问题吗?
麦冬立正站好:没有!我已经全部明白了!
简单高效,干脆利落,充满了科学工作者和军人般的严谨与精密,这才是正常的画风。
但是很遗憾,事实是这样的:
老猫:注意事项第一条,必须保证联合空间站对接机构的微波雷达工作正常!
麦冬点头:嗯嗯嗯嗯嗯。
老猫:注意事项第二条,目标飞行器与跟踪飞行器之间的相对速度必须限制在每秒五米以内!
麦冬接着点头:嗯嗯嗯嗯嗯。
老猫:注意事项第三条,注意检查手动对接系统的工作状态,如果自动对接系统出现问题,你必须启用手动操纵系统。
麦冬继续点头:嗯嗯嗯嗯嗯。
老猫:你还有其他问题吗?
麦冬摇摇头:没有。
老猫:你都明白了吗?
麦冬无辜地眨了眨眼睛:完全不明白。
老猫:你……你完全不明白你嗯什么嗯啊?
麦冬:我……我不嗯嗯嗯嗯嗯的话,难道说不不不不不吗?那样是不是太不礼貌了?
老猫心肌梗塞。
它有种年轻父母辅导自家孩子写作业的感觉,老猫总算是知道为什么有些家长能为了这种事气出心脏病来,因为你拿这些熊孩子完全没办法,你自以为自己讲得深入浅出足够清楚,就算是头猪坐在这里都该听明白了,但这些小东西只会满脸无辜地望着你,然后一问三不知。
什么叫油盐不进?
这就叫油盐不进。
所以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只有两种结局,要么孩子自闭,要么家长自闭。
老猫深感前途渺茫一片黑暗,它带着两个拖油瓶在火星上生存,一个是干活时只能精确到大概,差不多以及看上去像的二货裸奔男唐跃,另一个是只会睁着无辜的大眼睛点头说嗯嗯嗯的菜鸟小姑娘麦冬……麦冬在空间站上也就罢了,唐跃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一台在昆仑站里裸奔的造粪机吗?为火星贫瘠的土地生产有机肥?
鲁滨逊孤岛漂流几十年好歹还有个得力助手星期五呢,你要是丢给他唐跃这样一个大累赘,说不定鲁滨逊故事开篇海难的时候就淹死了。
妈的,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
唐跃把天线靠墙放好,然后卸下明光铠背后的生命维持系统。
“所有的问题都交代清楚了么?”
老猫点点头。
“麦冬那边怎么说?”唐跃从明光铠里钻出来,然后把舱外服挂在墙上,“她做好准备了么?”
“她说嗯嗯嗯嗯嗯。”老猫喃喃,“我觉得是做好准备了。”
“好极了!”唐跃拍着巴掌,非常高兴,这个二货完全沉浸在了大功即将告成的兴奋当中,“物资补给准备就绪,鹰号飞船准备就绪,联合空间站准备就绪,就等明天的发射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天亮之后的风速一旦降低至每秒三十米,我们就发射鹰号飞船!把物资和补给送上空间站!”
唐跃喜滋滋地搓着双手,在大厅里转来转去,丝毫看不出来这是个已经累得半死的人。
老猫瞄了一眼风速仪。
现在的室外风速是每秒三十五米,比最高峰时的每秒四十四米已经降低了九米,这说明大气活动的能量正在逐渐减弱,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说不定天亮之后风速真能降到每秒三十米左右……老猫自闭的心中又萌发出了些许希望,尽管唐跃和麦冬都很傻,一个大傻逼和一个小傻瓜,但傻人向来有傻福,说不准这俩菜鸟踩了狗屎运得上天眷顾,鹰号飞船能安然无恙地升空对接,把补给送到空间站上呢?
老猫叹了口气,在桌上摊开纸笔。
“你在干什么?”唐跃好奇地凑过来。
“我要最后确认一次发射和对接的完整程序。”老猫在纸面上写写画画,“确保整个过程不出任何纰漏。”
唐跃拉过来一张椅子,在老猫身边坐下,凑过头来看。
“还有什么地方可能会出现纰漏吗?”
老猫顿了顿,接着叹了口气。
“情况恐怕……没有你想的那么乐观。”
------------
第四日(15)冰冷的物理与数学
老猫在白纸上画了一个圆,“这个是火星,半径三千三百八十九公里,大概是地球的一半,赤道长度是两万一千三百三十公里,也是地球的一半。”
唐跃点点头。
老猫接着在这个圆上点了一个小点,“这里是我们昆仑站和鹰号飞船的位置,位于火星的北半球,在伊希地撞击坑平原中(Isidis Planitia),具体的位置是东经87度,北纬12度54分,靠近赤道,我们的东北边就是乌托邦大平原(Utopia Planitia)。”
“鹰号飞船将在这个位置发射。”老猫用笔尖点了点纸面。
唐跃看着老猫在纸上再画了一个大圆,把第一个圆套了进去,“这是联合空间站的运行轨道,近地点380公里,远地点480公里,是一个近似于圆形的椭圆轨道,它的运转周期是一个小时二十分钟,也就是说,联合空间站每隔一个多小时从我们头顶上掠过一次。”
唐跃点头。
老猫又在大圆边上的空白处画了一枚小火箭,“这个是鹰号飞船,发射升空的将是它的上升级……”
老猫把火箭的上半部分框了起来,“上升段有两级火箭,第一级是两台SpaceX的猛禽3C发动机,它们的工作时间只有两百秒,也就是三分钟多钟,在这三分钟内,发动机必须要把有效载荷舱推入轨道。”
老猫从火星上画了一条弧线,慢慢延伸出来,表示成升空的鹰号飞船,然后开始绕着火星飞行。
“如果鹰号飞船能成功发射,那么在进入轨道之后,猛禽3C发动机和主燃料箱都会被抛掉,有效载荷舱开始绕火星飞行。”老猫接着说,“我原定的计划是快速对接方案,选定合适的发射窗口,让登陆器在合适的时机发射,与联合空间站尽快取得同步……负责调整轨道的是上升段的二级火箭,一台俄制RD-0172发动机,很成熟的毛子货。”
唐跃很放心,老猫经验丰富,制定计划还是非常稳妥的。
“但这个计划现在已经作废了。”老猫耸肩。
“因为天气?”
老猫皱着眉头,“没错,因为这个麻烦的天气,我们不能再根据空间站的位置来选择发射时机,而要根据风速的变化来决定是否发射,什么时候风速降下来了就什么时候发射……但这样会带来另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风速的变化是随机的,我们不知道这该死的风暴什么时候能减弱,所以我们完全无法在发射前预设鹰号飞船与空间站的交会轨迹,登陆器升空时空间站可能在我们的头顶上,也有可能在火星的另一面。”老猫说,“因此我们只能采用慢对接的方式,先把登陆器打上去,然后让它长时间驻留在轨道上,走一步看一步。”
“你的意思是先把鹰号飞船打进轨道,再根据情况来慢慢调整呗?”唐跃语气很轻松,他欢快地转椅子,“这算什么大问题?飞船都进轨道了,最艰难的那一关已经过了,大不了多绕火星飞两圈,反正绕一圈也就一两个钟头,宁肯慢一点,也要稳妥一点,慢慢地进行机动变轨。”
老猫沉默了半晌,它盯着桌上的纸笔,“问题就出在这里。”
唐跃一怔。
“机动变轨是要消耗推进剂的。”老猫低声说。
“我知道。”
老猫抬起头来,那张猫脸被灯光照亮,看上去毫无表情。
“但是我们的推进剂可能不够。”
·
·
·
老猫和唐跃凑在一起,老猫下笔如飞,正在飞快地计算,满纸都是密密麻麻的复杂数字和公式,唐跃尽管看不明白,但也紧张地站在边上等结果,他知道这些冰冷数字的背后可能关乎生死。
“根据空气动力学,飞行器在低轨运行时所受到的空气阻力为D=1/2Cρv∧2,C是阻力系数,ρ为大气密度,S是有效迎风面积……”
“那么大气阻力只引起沿轨道切线方向的负加速度,方程为f=-1/2mCSρv∧2,由摄动方程可得dr/dt=2vfr∧2/μ……利用泰勒级数展开……”
“假设初始运行轨道半径为R1,交会对接时,将轨道半径降至R2,其中R1大于R2,对应的大气密度为ρ1与ρ2,交会对接完成之后,再利用霍曼转移将轨道提高到……δ=√(μ/r)(1-√(2r/R1+R2)+√(u/r)[(1-√2r/R1+R2)-1]……”
老猫的计算速度越来越快,各种希腊字母和高阶方程堆了一层又一层,这些方程和算式它其实在脑子里已经过了上百遍,写出来只是为了给唐跃看。
“草稿纸。”老猫头都不抬。
唐跃手中端着一叠白纸,立马把草稿纸递过去。
“草稿纸!”
唐跃递纸。
“草稿纸草稿纸草稿纸草稿纸草稿纸!”
写满了计算过程的稿纸很快就堆满了桌面,老猫的手速最后快到唐跃都看不清了,那双猫眼死死地盯着纸面,从火星到风暴到鹰号飞船到联合空间站所有的参数在老猫脑中构成算式,它的电脑正在以每秒亿万次的速度进行计算,模拟登陆器发射后的轨迹,然后通过手中的笔输出到纸面上。
唐跃站在边上,心情忐忑,像是个正在等待高考成绩的学生。
他在心底祈祷能有个好结果,但唐跃自己也清楚物理和数学是这个世界上最坚不可摧的东西,只要初始参数给定了,那么结果就定死了,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其计算过程有多曲折,无论你算多少遍。
就在他手中的白纸还剩下最后三张时,老猫停笔了,唰唰的落笔声停了下来,漫长得如行云瀑布般的庞大算式像快刀斩麻般骤然终结,最后只在草稿纸的末端留下一个简洁冰冷的数字。
老猫把纸竖起来给唐跃看。
2.15547。
“两次。”老猫缓缓说,“假设鹰号飞船升空时,联合空间站在火星的另一面,那么RD-0172发动机的推进剂最多只够登陆器变轨两次。”
唐跃的大脑僵住了,一时还没反应过来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也就是说,鹰号飞船与联合空间站最多只能尝试交会两次,如果两次都失败了,那么登陆器就会失去所有动力,再也无法与空间站对接。”老猫把最后的难题给唐跃点明了,它扭过头来看着唐跃的眼睛,那双猫瞳眼神慑人。
“而外头的沙暴让我们根本无法与空间站保持联络,也没法监控鹰号飞船的实时状态,更没法对登陆器和麦冬进行导引……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
第四日(16)人不能战胜宇宙
唐跃脸色僵硬苍白,冷汗顺着脸颊滑落下来。
鹰号飞船有效载荷舱的RD-0172发动机是个小火箭,用于发射阶段的安全逃逸,或者指令舱的机动变轨,它的推力和工作时间都相当有限。
在正常的情况下,RD-0172火箭的推进剂肯定是够用的,因为登陆器再次升空入轨本就是个精密细致的工作,需要选择合适的发射窗口,需要地球控制中心,昆仑站,联合空间站以及登陆器多方密切配合,需要地球控制中心精心制定计划和预案,昆仑站和空间站提供远程导引,以及登陆器上宇航员的调整和操控。
以往的火星任务中,登陆器与空间站交会对接都是采用快对接方案,登陆器入轨之后绕行火星一周就会进入交会程序,从头到尾耗费时间都不会超过两个小时,非常简洁轻松,所以有效载荷舱的RD-0172的推进剂根本就用不完,次次都有冗余。
这给了唐跃一个很大的错觉。
让他以为交会对接是个非常轻松的工作。
“你什么时候有了‘随随便便就能对接成功’这样的错觉?”老猫问,“以往那么多次成功对接,是因为你们背后有地球,昆仑站,联合空间站以及登陆器的完美协作,有一大群人在帮你们盯着,你看看现在我们还剩下什么?”
地球是没了。
昆仑站由于恶劣的天气的影响,也无法提供可靠的远程定位和导引。
联合空间站上只有麦冬一个人,她不是队长老王那样经验丰富的职业宇航员,让她一个人来负责整个交会对接程序实在是赶鸭子上架。
最后是鹰号飞船……明天发射的鹰号飞船是艘纯粹的货船,上面一个人都没有,只有压缩饼干和三明治,你不能指望三明治配合你的工作。
唐跃慢慢地坐下来,他想明白了老猫的意思,他浑身上下的力气一丝丝地被抽走,皮肤一点点地变得冰凉。
亏他还以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老猫一点破,唐跃才意识到这个计划满身都是漏洞和破绽,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问题,根本不堪一击。
他们要在无人监控和引导的情况下,在铺天盖地的沙暴中发射一艘无人货运飞船,然后让这艘无人飞船自己找到空间站,完成交会和对接,而且只允许失败一次。
这就好比你把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八岁孩子丢在北京地铁站,然后给他一张地图,让他一个人找到上海去,最后还拍拍他的肩膀,跟他说“你只能走错一次哦”。
“靠,你……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唐跃喃喃。
“我们之前哪里有时间说这个?”老猫回答,“这几天我们休息过么?”
唐跃有些失神,希望太渺茫了,实在是太渺茫了。
缺乏昆仑站和联合空间站的遥控与导引,鹰号飞船根本不可能成功变轨,交会对接是一件非常细致的工作,登陆器和联合空间站运行时都是以每秒三公里的高速飞行,但它们对接时相对速度不能超过每秒五米。
这就好比两架以十倍音速飞行的飞机,它们需要在飞行中逐渐靠近,近到两架飞机的驾驶员可以互相握手。
稍有差池,就是机毁人亡。
“鹰号飞船能自动对接成功的概率有多大?”唐跃问。
老猫思索半晌,“除非鹰号飞船的电脑能完美地控制住登陆器,精确地执行每一个步骤,一个小数点都不出错,它才有可能对接成功……但这是理想状态,只靠鹰号飞船自己的导航,总会出现一点小偏差。”
“因为客观条件不可能达到理想状态,外部环境的影响会让误差逐渐积累,比如重力,风速,以及发动机的工作状态什么的,所以登陆器才需要外部的指令来对它进行修正。”老猫接着说,“这种外来指令可以是昆仑站的引导,可以是空间站的引导,也可以是登陆器上乘员自己的调整。”
“如果没有外部修正,鹰号飞船几乎不可能成功对接?”唐跃问。
“希望非常渺茫。”
“可能性!”唐跃咬着牙说,“我要知道概率!对接成功的概率能有多大?”
“不超过二十分之一。”
“RD-0172发动机的推进剂只够用两次?”
老猫点点头,“如果第一次交会失败,那么剩下的推进剂就只够用一次了,如果第二次再失败,那么鹰号飞船就会变成漂浮在轨道上的太空垃圾。”
唐跃没辙了,只能尝试两次,那么成功的总概率最高就是十分之一。
他突然觉得非常疲惫,累得一句话都不想说。
老猫口中吐出的每一个数字都是它精确计算出来的,数学果然是一种美而残酷的东西,它是宇宙规则与逻辑的表现,无可撼动,无论你有多大的力量,你也无法强行改变一个计算结果小数点后哪怕一百万位的某个数字。
十分之一就是十分之一。
这个概率是一份不可更改的死刑判决书,它不是由人下达的,而是这个世界的意志。
人不可能跟宇宙对抗,火星的半径是三千三百八十九公里,你不可能把它变成四千公里,火星上的重力加速度是0.38个G,你不可能把它变成0.4个G,所有的参数和规则早在创世之初就已经被牢牢地焊死了。
所以它们做出的判决也无可撼动。
老猫也不说话,一人一猫坐在昏暗的灯光下,昆仑站中只剩下OGS系统发出的嗡嗡声。
“那么我们的希望在什么地方?”唐跃睁着眼睛,目光无神,“你不是说我们要去找到那个埋藏在不可能中的最后希望么?这个希望在哪儿?它在什么地方?”
老猫戳了戳他的胸口。
“在这里。”
唐跃一愣。
“火星是死的,鹰号飞船是死的,物理和数学规律都是死的。”老猫说,“但你是活的,你是这个星球上唯一的活人,如果连你都死了,那么最后的希望也就破灭了。”
唐跃怔怔地看着它。
老猫的脸色很平静。
“你觉得人能战胜宇宙么?”老猫忽然问,“我认为人不可能战胜宇宙,但能战胜自己。”
唐跃呆住了,他的脸色抽动起来,紧接着声音都开始颤抖。
“你……你的意思……还有救?”
------------
第五日(1)宇宙中最后的广播站
麦冬觉得自己快要死了。
她在过去的十个小时内强迫自己睡了六次,这是她第七次被饿醒,最近两天时间麦冬只吃了两块三明治,三块压缩饼干以及两杯水,这些东西只是一个成年人一顿午餐的饭量,但麦冬不得不把它们分成六份。
她的最后一块压缩饼干已经在六个小时之前吃完了。
麦冬找遍了联合空间站的所有舱室,打开了每一个柜子,把所有看上去疑似能吃的东西都咬了一口——她毕竟是个广州姑娘,但联合空间站中的物资已经匮乏到连广东人都能饿死。
女孩缩在睡袋里,睁着眼睛直直地望着头顶上的舱壁,脸色苍白,虚弱得像是一株芦苇杆。
麦冬的卧室是一个狭小的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