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古代架空 > 摄政王宠妻日常 > 第 38 章节

第 38 章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疑纪初苓腿上带伤,让杨轲去帮纪初苓查看一下。

    没饱还又被安排了事的杨轲忍不住低声嘟囔了一阵,终还是在小侯爷一记催促的眼神中长叹口气,转头出了屋子。

    钟景就在一旁,将杨轲的那些嘟囔都给听进去了。他一掰开来琢磨,顿时有些明白,刚刚他究竟觉得哪儿怪了。

    爷丢碗的力道半点不像个重伤之人。

    杨轲来时,纪初苓仍在同小狗逗玩。

    杨轲冲小黄狗假意一吓唬,小狗撒腿就跑远了。

    “杨大夫?”纪初苓见来人是杨轲,站起身。

    杨轲看见了她起身的动作,视线落在她脚上。

    一边的脚是虚点的,应当是有问题。

    “纪二姑娘脚伤了吧。”杨轲示意她坐下,询问可否替她治疗。

    纪初苓只是觉得脚有些疼,应该是之前追谢远琮时,跳下来崴了一下的缘故。

    她点了点头。

    结果杨轲一看,竟都红肿起来了。

    杨轲见她自己都很惊讶,实在是对她的后知后觉服气了。自己崴到了也不注意,不尽早消下去有得她受。

    要是寻常小姑娘早就坐那掉泪子了。

    纪初苓听着杨大夫数落,不好意思地笑笑,一时无话,便转而问起谢远琮的情况。

    杨大夫之前出来时没有细说。

    杨轲仔细处理着她脚踝红肿,心想演戏演全套,小侯爷的情况自然也要往重了说的。但多少得兼顾一下他的妙手,总之再重的伤到他手里也能化险为夷。

    纪初苓听着他绘声绘色,那般惊险,不由后怕,默不作声。

    按当时她所听到的,谢远琮同卫公公在岭县缠斗,是因为要保护她。

    如此一来,纪初苓难免有些负疚之感。

    可再一想,她又不自觉地微微鼓了嘴。

    真要说起来,那也是因为谢远琮,所以她才会被卫公公给盯上的……

    谢小侯爷是一个终日在危险之中踏足的男人,纪初苓起初便知。

    但她曾想,所求一个不惧拼上性命,也愿去护她安好的一人。

    他不也正是。

    55.下黎郡

    钟景心很累。

    他白白担心了爷一整夜。

    爷原来并非什么重伤, 只是一些皮肉外伤。虽然伤口多了些, 看起来吓人了些,但以爷的身子骨来说,不算是什么大不了的状况。

    什么内府筋骨,都只是说来骗骗纪二姑娘的。

    骗人家小姑娘也就罢了,却连他也顺带给骗了。

    钟景此时立在屋内, 看自家小侯爷的目色十分复杂。爷这样的人,竟会使如此手段来哄骗人家小姑娘。

    不知该夸爷高明还是该默默替爷不耻一下。

    爷以前可不是这种人。

    果然女子是毒吧。

    钟景正想着,默默见屋门被打开, 杨大夫走了进来。

    谢远琮听到杨轲说纪初苓崴了脚时, 脸色就是一黑。

    她怎伤了还一直不吭声, 如此迷糊, 都不知疼的么?

    钟景听了在旁道:“大概是纪二姑娘担心爷,所以顾不上自己。”

    谢远琮一眼睨去,钟景这家伙如今竟也学会怪里怪气地说话了。

    杨轲说完他已给纪初苓上了药,没什么事了,就又匆匆跑出去继续吃他的。

    这时钟景听见外头动静, 出去招了人来问,听后回到谢远琮身边回禀。

    说是今晚之事已经将人惊动了,因为纪二姑娘的失踪,岭县县令正带了县衙的人在城中搜寻。

    钟景言道, 得将纪二姑娘尽快送回去了。

    心道:爷你总不能一直霸着人不放。

    谢远琮心想确实该送纪初苓先回去了。不然就她二姨父那一家, 真得将动静闹大了。

    钟景见谢远琮有动身意向,忙上前阻止道:“爷, 您伤重不合适。小的必将纪二姑娘安然送回。”

    谢远琮顿时一噎。

    什么叫自己搬了个石头往自己脚上砸。

    真的是自作孽不可活。

    他还能如何?谢远琮最终没好气地叮嘱钟景送人回去,不可有半点闪失。

    钟景乐滋滋地就领命出去了。

    谢远琮将这小子的幸灾乐祸看在眼里,默默在心里给他划拨了几桩接下来的任务。

    钟景还当自己掩藏得极好,全然不知接下来有的是麻烦让他受。

    他一出来,就赶忙殷勤地去请纪二姑娘。

    钟景心里打着小算盘,琢磨着讨好纪二姑娘兴许比爷还要重要,毕竟以后他可是要去寻少夫人的庇罩的。

    纪初苓听说了二姨父带人在找她,怕他们担心也想着尽快回去。

    听钟景说这就立刻送她回去后,纪初苓也松了一口气。

    毕竟刚刚谢远琮他……若现在让她回屋,她才更紧张不知当如何面对呢。

    钟景很快招人拉了辆马车来。

    快要到时,纪初苓想了想便把披风解下丢了。上头沾了斑斑血迹,怕是要吓到二姨父二姨母。

    她突然失踪,二姨母二姨父果然急得要命,大半夜都没顾上整理自己,到处想办法找人。

    见她被送回,立马就跑上来拥紧了她。

    盛勇见二姑娘好好的出现了,心也总算放下了。晚间他正守着,却忽然觉察到异动,最后追了一个身影出去。等反应过来,才知自己是被调开了。

    所有人见到纪初苓后,都询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令她好生为难。谢远琮的这些事,她又不好多说道的。

    而且卫公公就死在二姨父的管治范围内,这种事情,他们当然是知道的越少越好。

    不过回来前她也问过钟景,他说那些不该有的血迹倒是都已处理干净了。

    最后好在是钟景及时出面解了围。

    也不知道谢远琮他们备了一套怎样的说辞,圆得不令人怀疑。果然私谈之后,二姨父就让衙役退回,不再插手过问了。

    只是对于她被牵扯进镇槐门案子里二姨父还心存担忧,问了她许多回,确定她当真没受欺负,这才安心。

    盛勇回来后则是一脸黑灰的模样,但其余之事也绝口不提了。

    纪初苓原本还担心,怕今夜之事难以解释,没想谢远琮早就已经考虑到了,替她把尾巴都收拾妥当,免了她受累。

    钟景把人安然送到,并将后续之事安排妥当后便立即赶回了农舍。

    此时天际已开始泛白了。

    谢远琮实则已极伤累,纪初苓一离开,他便如同抽去了支撑的那鼓力气,歇下小憩了一会。

    然而没过多久,他便在休憩中隐约听闻到屋外传来小声商议的动静。

    他立刻睁眼坐起:“钟景。你回来了?”

    钟景一听,立刻推门而入,之前那点玩笑的心思也全都收起来了。

    他简单回禀了送回纪二姑娘的事后,便上前将手中一封密信递给了谢远琮。

    “爷,那里快马加鞭送回来的密报。小的刚收到,不敢留滞一刻。”

    谢远琮接过,看向密信封口上的火红漆印,眉头猛然跳了一跳,几下拆开。

    几眼扫视过后,神色变得极为凝重。

    这密信是他的人从边境递过来的,说是不久之前蛮夷鞑罗突然集军,兴兵攻打我国。

    短短五日内就已破了一郡,如今正在筹备打算攻打下黎郡。

    鞑罗此番攻打得猝不及防,眼下下黎郡情势危机,落了下风抵挡艰难。

    若下黎郡再被破,边境就如同失了一片屏障,这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事情。

    尤其对他们镇安侯府来说,断不可让蛮夷如此这般的猖狂,称心如意。

    “战报多久会到宫里?”谢远琮捏着手中信问。

    因他早就特意指派了人手,紧盯边关动静,所以他手上这封信,会比送达宫内的战报要早上一些。

    当是国内最早的消息。

    钟景闻言回道:“一到两日。”

    谢远琮指尖点了点信纸。

    最快一日么。

    “立刻动身回京。”他道。

    钟景领命下去准备。

    谢远琮倚靠着闭了闭眼——

    这消息太突然了些,不过好在此处的事情已了。否则受上拖延,再赶回京去,也许就会来不及。

    前世战报传回京中,因战况紧急,京中又无得力武将敢担此重任,康和帝急火,只得寄希望于镇安侯府。

    一日之内连下了三道旨意,相请相逼。

    父亲的身子早已无法再重上战场,而那时候他却恰不在京,被此前各类琐事牵绊在京外,全然不知此事。

    即便当下就知道,他也赶不回来。虽此后他也疑过,如此关头,他却恰好被外调出京,兴许其间大概率并非巧合,然而却一直只是心中猜想而已。

    而他不在,镇安侯府内就只有阿姐。

    大夏国安泰许久了,乍起战事,一时把康和帝给吓坏了神。武将待用时方恨无。

    所以即便他知道镇安侯已无法再上战场,但一想到曾经那个令蛮夷闻风散胆,且战无不胜的战神大将军。

    他最终还是别无他选的把希望寄托在侯府身上。

    如此局势,以爹那样的状况与血气,若令他知晓,必将勉为其难。

    所以就在第三道圣旨下时,阿姐不得已接过,瞒下阿爹,连夜赶赴军营整顿,披甲领将士出征。

    也就是自那回之后,便天人永隔。

    这回,依然是相同的状况,却绝不会再是相同的结局。

    谢远琮一把将密信拽紧在手心。

    于是就在纪初苓回了宅子补觉之时,谢远琮的马车已出岭县,往望京疾驶而去。

    而比马车更早的,则是脚裹暗信一路飞进文大学士府上的飞鸽。

    文凛这日惯常早起,刚伸了个懒腰,便见谢远琮的飞鸽落在他的窗前,急吼吼地催他。

    文凛一怔,取下了信看。

    没过多久,收拾妥当的文凛便急匆匆出了文府,最后停在了镇安侯府门前。

    他虽本能的想要退瑟,但一想到信上所述,最终仍是强行壮起他那怂胆子,上前敲开了镇安侯府的大门。

    谢远琮的马车经过了一日地奋马疾驰,于申时驶入了京城。

    就在当晚,子时时分,一封加急战报被连夜送进了宫内。

    已安置的康和帝听闻边境战乱,顿时披衣而起,察看战报。

    看完之后,他坐于椅上,手甚至有些颤。

    大夏国经过了太久的平和盛世,而此刻边关却这么毫无征兆地起了战事。

    康和帝能不惊心,能不自乱么。

    他都才收到战报,那鞑罗蛮贼都攻破他一郡了!

    康和帝在殿内左右踱步不停,心神不宁。

    他不停思索究竟该派谁领军前去,将那蛮贼给驱出去。可他这么多年来因心忧忌惮,重文轻武,平常时候尚不觉得,此刻一算,挑来选去竟无一可用武将人才。

    而且如今的大夏国他原本就没提拔出几个象样的武官出来。

    所谓能将之才,他算来核去,也只落在镇安侯的头上。

    但可惜镇安侯当年一战伤及筋骨肺腑,他的身子已经无力支持他再上战场了。

    这件事整个大夏国几乎没几人知道。

    因为镇安侯当年作战骁勇,余威犹在,光是报出名头,都还是能让敌军闻风散胆,夹股而逃。

    所以只要大夏国还有一个镇安侯在,蛮夷就会有所忌惮。

    也正是因为此原因,镇安侯的真实状况才不能够被泄漏。

    如此也就一直被隐瞒下来了。

    皇帝几番思来覆去皆不得法,于是当即就下旨召了一批要臣进宫。

    这批要臣多为文官,大晚上被召集进宫,皆是不明所以。

    都还在联想之前朝堂肃整之事,亦怀疑是否被涉及了哪方争斗中。

    结果没想到皇帝的深夜召集,竟是为了边关战事!

    当听见鞑罗兴兵,这群人神色压根就没比皇帝好上多少。

    个个面容戚慌,不仅乱了神,还乱了套。一群光嘴皮子溜得人当场吵得殿中喧喧嚷嚷。

    全无主张,媲如闹市。

    气得皇帝举起手边茶盏就砸了一个。

    56.自请命

    这群大多数闹哄哄不得主意的要臣们, 见圣上动怒, 皆是心惊,先齐刷刷跪下求息怒要紧。

    此时不知是谁壮着胆子开口进言。

    说鞑罗眼下不过只是在边关叫嚣,此等蛮族扰境,本就不足为惧。当务之急,是即刻派遣将领前往, 镇定人心,守下郡城。

    再将蛮族从被攻破的郡城中赶出去,彰显大夏国的威仪。

    至于带军者谁?

    自然是镇安侯了!

    镇安侯声名赫赫, 有领军之大才, 此番由他带兵破敌, 再合适不过了。

    一群乱了神的官员被提醒, 才想起这么个人来。

    对啊,还有镇安侯呢!

    这个平日里几乎连面都不露的镇国大将军,他不去谁去啊。

    以前侯府没落时,这个镇国大将军就没被放在眼里。而如今,却是因为谢远琮的缘故, 这镇安侯不得不被众臣放在了眼中。

    不管是因他以前赫赫战绩还是因为眼下的京中形势,此意一经提出,众臣皆齐声附议。

    镇安侯如今也年事已高,又多年安居京中, 再让他领兵, 赢了也就赢了。若是此战输了,他们总算有机会往侯府与谢远琮头上踩上一脚了。

    “皇上, 边关战急,为何却不见镇安侯?”

    “是啊皇上,当年死在侯爷手中的鞑罗将领,可是数都数不清啊。”

    “蛮族被打得元气大伤,全是镇国大将军的功劳。”

    “鞑罗小国大概是忘了曾经被打得痛哭求饶的记忆了。”

    众臣你一句我一句,意见空前的统一,却吵得皇帝甚为心烦。

    若镇安侯能战,他还在忧心什么?

    不过皇帝也因为众臣之言,多琢磨了几分。镇安侯虽说无法作战了,但一直仍在军营中校练兵士,想来领兵之能总还是有的。

    既然朝中无人,迫不得已也只能他去。有威名镇着,总好过那些连战场都没上过的愣头青。

    皇帝正暗中拿捏主意,忽然内侍通传,说是谢大人来了。

    殿内集体静了下来。

    康和帝顿时灵台一明。他怎么把镇安侯这儿子给忘了,赶紧让传人进来。

    谢远琮入内后,先向皇帝行了一礼,后视线随意在众臣身上扫视了一圈。

    除了以往的忌惮厌恶外,更多了暗喜与等看好戏的。

    康和帝赶紧喊着爱卿招呼了人起来。

    因谢远琮是以文试入途,模样斯文矜贵,又一身气质文雅,书卷气多过刀枪气。

    是以他一时没想起来,谢远琮还是镇安侯之子,从小也是在军营中摸爬过的。

    谢远琮立身垂首,开门见山。

    “皇上,臣听闻下黎郡军情险急。蛮族胆敢侵我山河,此事但凡我大夏国子民都绝不能容忍。微臣特来请命前往,愿替皇上分忧。”

    康和帝一愣,旋即今夜首次露出了喜色。

    镇安侯是不能打了,可他还有个儿子啊!上阵父子兵,有这两人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