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赌个盛世
皇上病情突然恶化, 让江凌措手不及。
他还是高估了太子。
实在没想到,喂到嘴边的饭,太子都能打翻了碗。
这么多年, 太子瞧着表现还不算太糟。
现在看来, 可能主要是袁相的功劳。
也不知道袁相是如何手把手教太子的。
忠心是够忠心了, 可教出一个废物来。
将来如何执掌朝纲?
也不怪诚亲王野心难止, 蠢蠢欲动。
他只得耐着性子,仔细询问了太子当日的情形。
毕竟他在宫外如臂指使,行动自如,可在宫里却是鞭长莫及。
对宫里发生的事,心中虽有些揣测, 可没凭没据,也不好宣诸于口。
婉婕妤的荣宠全是皇上给的。
皇上一走,皇后娘娘能善待她么?说不定一杯毒酒就了结了她。
按常理, 这世界上最不希望皇上出事的人,便该是婉婕妤。
不然,皇上自己病后就该头一个怀疑她, 怎么可能还留她在身边伺候?
婉婕妤到底有什么理由要替诚亲王卖命?主动谋害皇上?
这件事实在蹊跷。
他得先派人去秦凤路好好查一查这位婉婕妤的来历。
他心中谋划已定, 就听太子口无遮拦, 道:“婉婕妤, 定然是诚亲王的人!”
江凌不想理会, 只劝他好好宽慰皇后娘娘, 安心侍疾。
太子便面露不满之色, 嫌他面对困局,没有良策, 道:“若是袁相还在,这件事早就办妥了。你身为宰相, 本该替孤冲锋陷阵,如今却只会缩头躲在后面,皇太孙的事,也硬让孤去跟父皇说!”
江凌此时已经对太子没有半点指望。
听他这样指责埋怨,也并不放在心上。
袁相真在,必然能看破此事。
立了皇太孙,固然能断了诚亲王的后路,何尝又不是在断太子自己的后路?
皇家这滩浑水,他之所以搅合进来,说到底也是为了锦鱼为了孩子们,也是为了这些年他治下接触到的黎民百姓,还有皇上的知遇之恩。
这江山若是落入诚亲王这样狠毒的人手中,包括他们一家在内,天下百姓又有谁会有好日子过?
他不是看不出王青云真正的意图,但是相比太子,若是能借由华照,王青云垂帘听政,反倒是对这天下最好的选择。
不说的别的,王青云也好,王家父子也好,都有两样极难得的品格:大气与正气。
因此皇太孙这件事,并不能由自己或是王家提出来,必须让太子“自己”想出来,去跟皇上提。
否则就算太子看不明白,皇上也会看明白王家的意图。
皇上如今的情形,他也不能保证会不会一时糊涂,索性废了太子,改立诚亲王,以免江山落入外戚之手。
可皇上听到这事后,却突然病重,昏迷不醒。
实在是诡异得很。
若是此时皇上倒下,谁会因此得利呢?
其实是太子。他可以名正言顺登基。
文官这边,袁相虽倒,可有他和王尚书在。
武将那头,兵部牢牢掌在景阳侯手中。
诚亲王除非能拥兵造反,否则绝无承继江山的可能。
可是太子还在想皇太孙呢,他既没这能力,也没这胆量。
那么是诚亲王?
太子挪用海防银子的事,袁家和福建知府做得很周密。他若不是有景阳侯的帮手,也不可能这么快就查出实情来。他找了个信得过的御史假意要举报太子,只是为了逼太子到绝路,早点让华照当上皇太孙。
诚亲王此时应该还不知道这件事。否则他最该希望皇上健康,好利用这事废掉太子。自己名正言顺上位。
若是他不知道这事,那么……这次确实有可能是他下的手。因为他也看明白了,一旦华照当上皇太孙,就等于在向天下昭告,皇上绝不属意他承继大统。就是真起兵成功,江山也坐不稳当。
而他敢下手,只可能有一个前提。
那就是他已经作好兵变的准备。敬国公府已经倒向了他。
如果这样,情势已经万分危急。
必须立刻采取行动。
他当下也不跟太子辩驳,认了无能,对太子道:“如今休朝,殿下不如带着太子妃与照殿下日日在皇上寝宫尽力侍疾。”半句不提婉婕妤的事。
太子不耐烦道:“父皇昏迷不醒,如何侍疾?”
江凌淡淡笑了笑,道:“殿下不是想照殿下做皇太孙么?这时,自然要太子妃带着照殿下去好好侍疾。皇上哪时醒了,头一个见着的是照殿下,那这事也就成了八分了。”
太子这才勉强点了点头,又问:“婉婕妤的事,就这样不管了吗?”
江凌忙道:“既然由太子妃去侍疾,不如就让太子妃顺便查查婉婕妤的事。”
太子哼了一声,有些不屑,道:“她不过是银样蜡枪头,交给她,还不如交给柯侧妃!”
江凌道:“柯侧妃虽好,可在立皇太孙这事上,未必肯尽心。”
太子想了想,柯侧妃自己也有儿子。如果不是照儿最得父皇喜欢,又占了嫡出的名分,他倒是愿意让柯秀英的儿子当这个皇太孙呢。
现在还是先立了皇太孙要紧。
不行以后再换就是。
他当下才点了头,放江凌走了。
回到东宫,便交待了王青云。
王青云自然是做出一副孝顺贤良的模样,一口答应,立刻就带着华照去了。
到了皇上寝宫元英殿,却是皇后娘娘在主持大局,诚亲王妃带着孩子已经在了。
她不敢露出半点锋芒,小心翼翼请过安,皇后娘娘就面露不耐烦,说这里不需要她,让她回东宫去。
她忙带着华照下跪道:“本朝以仁孝治天下。父皇慈爱,若是传出去,妾身为太子妃,父皇病重不肯侍疾,岂不叫天下人耻笑皇家?耻笑娘娘?还请母后允我跟照儿在偏殿侯着,以便随时传唤。”
皇后娘娘想了一阵,便同意了。反正没有她的传唤,太子妃也进不了正殿。在哪里呆着都是一样的。
可皇后娘娘不知道的是,王青云在宫里早就密密的织了一张网。
她人虽在偏殿里,大殿里的情形却是一清二楚。
皇上仍是没醒。
太医们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
皇亲国戚王公大臣都纷纷上书要进宫探病,都叫皇后娘娘以皇上要静养为由回了。
能进元英殿的,只有诚亲王一家。
就是太子来了,也只能进去略站一会儿,就出来了。
皇后娘娘的倾向实在过于明显。
可是宫外的人,对宫中情势却一无所知。
王青云表面平静,内心却判断,诚亲王要动手了。
她得立刻想法子送信给江凌和王家。
江凌这时早已经回到家中。
他洗漱换衣后,便带锦鱼进了卧室,并命所有人都退下。
锦鱼难得见他如此紧张,忙拉着他两人坐在罗汉床上。
他们如今的房子比原来大上三四倍,更妙的是,这里烧的是地暖,整间屋子,温暖如春,却半点不呛人。
不过两人还是从前的习惯。
一到冬天就关闭书房,在卧室里放置桌几,书架。
屋子前后用落地罩做了隔断。
外面靠窗放了一只红木螺钿罗汉床。
床前搁了一长等长有丈余的花梨几。
几上面放着蓝锦暖窠,里面搁着珐琅彩的热水茶壶。
锦鱼从茶盘里,挑了两只粉彩花神马蹄杯,替江凌倒了一杯毛尖茶,自己也倒了一杯。
这些年她生活无忧,可不等于说她不知道回京之后,日子仍会如过去八年。
可越是事情重大,越是不能有着急。忙中易出错。
粉彩杯中冒出淡淡的白色水气。
江凌接在手里,略有些烫手,便慢慢吹了吹,整个人瞬间便静了下来。
他也不说话,脑子里把事情慢慢地过了一遍,已经有了几分把握,慢慢地品了半杯茶,才把事情跟她说了。
锦鱼听完,想了想道:“这件事实在是蹊跷。若说当时婉婕妤给皇上的药里掺些曼陀罗花粉,让皇上睡着,以免皇上立刻就答应了太子的请求,倒也说得过去。可是这药效不过一两个时辰,皇上总会醒的,她又怎么能瞒得过太医,做到让皇上一直昏迷不醒?这样的大事,她难道敢自己作主?”
江凌抬眸看向窗口。
室内点了烛,红黄的光晕一团一团的。
步步锦窗棂上,一格格,是暗黑的天空。
仔细听,有呼呼的风声吹动着窗棂,哒哒作响。
起风了。
他点了点头,道:“你料得不错,动手的是婉婕妤,也是皇后娘娘。”
锦鱼只觉得外面打了个天雷。
太子是不太成才,可是……皇后娘娘也不至于偏心到这个地步吧?
太子也是她亲生的啊?!
不过,她看了看江凌沉静的脸,她绝对相信江凌的判断。
皇后娘娘为什么会这样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现在该怎么办?
江凌伸出手来,轻轻握住她的,慢慢地摩挲着,道:“你跟孩子,收拾收拾到绿柳庄去住一阵子。”
绿柳庄如今已经俨然是一座数千人的大城。
什么都有。
走投无路的人,只要去到那里,总能有吃有喝。
赵妈妈把这座庄子打理得尤如一个独立王国。
就像当年人人都管三福庄叫洛阳庄,如今绿柳庄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孟尝庄。
只有他们自己还是习惯叫绿柳庄。
江凌的声音虽是冷静,可锦鱼却觉得寒风透骨,不由瑟缩了一下。
事情危险到这个地步了么?
她想了想,轻轻地摇了摇头:“把孩子们送走就是,我留下,帮你。”
江凌的眼中流露出浓浓的情意,有晶光闪过。
现在京里比战场还危险万倍。
他俯下头,轻轻在她的唇上印下一吻,自嘲地一笑:“你会分我的心。若是他们捉了你去……我就不战而降,立刻为他们所用了。”
锦鱼眼中也涌起莹莹的水光,半天想了想:“我看还得带上宁哥儿,最好……”她想到此处顿了顿,看向他:“京中卫戍主要靠禁军与守备军。禁军由敬国公节制。皇上只信得过他。守备军如今在宜春侯手中,想来是可靠的。可若是诚亲王以柳镇之子为要挟,敬国公怕是……”
江凌想了想,蹙起眉头:“现在这种时候,谁也不能轻信。不管是柳家还是宜春侯府。”
锦鱼忙点了点头:“明日,我去一趟敬国公府,争取带柳镇之子一起去绿柳庄。”
江凌决然摇头:“不行。柳镇之子的事,交给我。”
他说完,便起身走到门口,让圆儿悄悄去叫豆绿,不许声张。
一时豆绿带着一身的寒气来了,江凌便交待她明儿去景阳侯府,偷偷通知景阳侯,让宁哥儿后日出城打猎,乔装之后,暗中前往绿柳庄。
豆绿一脸紧张,却没问为什么,只点了点头。
第二天一早,江凌早早就出了门。
锦鱼起床就放出风去,说东东有些发热,又偷偷用些红色花粉在东东的背上大腿上点了些印子,大张旗鼓让找马太医来瞧。
等马太医走后,她便关闭了内院,将人都打发到了前院,说东东出痘了。
闹得全家不宁。又派豆绿去通知景阳侯府,说过年怕是不能回去了。让那边也别派人过来,省得病气过了人。
内院只留下三个蓝衣婢女还有三个孩子的奶嬷嬷,派了圆儿满儿守着内院的门口。
自己和三个孩子却都换了衣裳。
她穿的是蓝牌婢女的衣裳。
孩子们也都换成下人的服色。
再用黄色花粉把自己跟孩子们的脸手都染得黄黄的,这才由雷二嫂子领着出了门。
门上有人问这是要去哪里。
雷二嫂子大声道:“夫人说三少爷病了,趁着过年,放她们带着孩子回孟尝庄看看亲人去。”
一时上了马车,锦鱼心里十分忐忑,忍不住掀开翠色的窗帘朝外看去。
天气晴明,时近年关,就见大街上人来人往,个个都穿得厚厚的,脸上带着笑,大包小包地往家搬东西。
一派盛世繁荣国泰民安的景象。
哪里看得到半点危险的影子。
她都几乎要疑心江凌是紧张过度了。
可在大事上,江凌还未错断过。
浙哥儿半懂不懂,见她一直往外看,便问:“娘,我们为什么要逃跑?”
锦鱼不由失笑,想了想道:“不是逃跑,是娘跟你爹打了个赌。”
西西靠过来,睁着大眼睛,忽闪忽闪地:“打赌?赌多少银子?”
锦鱼“噗嗤”笑出声来,抓住她狠亲了一口,西西倒不嫌弃她,搂住她的脖子嘻嘻地笑着。
“打赌我们能不能混出城门口。”
西西道:“难怪娘给我们穿这样难看的衣服。是为了让爹爹的人找不到我们吗?”
锦鱼一本正经地点了点头。
锦鱼怕三个孩子在一处,太过扎眼,所以给东东喂了些安神的药,交给了蓝牌婢女的头头叫万娘的,坐在了别的车上。
便又交待了两个孩子一遍,一会儿如果在城门口有人盘问,要怎么应答。
尤其是名字,她图省事,只管他们叫大宝二宝三宝。
浙哥儿便问:“那赌注是什么?”
锦鱼摸了摸儿子的小脸,想了想,笑道:“盛世。”
如果江凌赢了,接下来应该有几十年的盛世。
若是输了,诚亲王这样的人当道,那便是乱世。
“盛世?”
浙哥儿蹙着眉毛,百思不得其解,怎么能拿盛世当赌注。
等到了城门口,果然盘查得极严。
听说他们是江相府的下人,盘问得格外仔细。
盘查锦鱼这辆车的兵士长了一把络腮胡子。
他们在车上,那兵士在车下,狐疑地看了他们好几眼,指着浙哥儿和西西问是不是她的孩子。
锦鱼不敢说话,低眉垂眼点了点头。
浙哥儿也跟着点了点头,心虚地不敢正眼看兵士。
西西却唯恐天下不乱,爬到车门口,张着大眼,故意往那兵士跟前凑,眼睫毛都要戳在人家的胡子上了,一副你怎么认不出我来的模样,还主动道:“我叫二宝。”
锦鱼一颗心都提到嗓子眼里。就怕西西为了帮她爹赢,说出什么不该说的话来。
她一直没跟孩子们说实话,既怕吓着他们,也怕童言无忌,走露了风声。
可谁知歪打正着,那兵士见这小姑娘一点不怕自己,倒去了疑心,心道大户人家的婢女果然都与众不同,多看了锦鱼两眼,挥了挥手,放行了。
车子出了城门,锦鱼回头看去,就见士兵们对进城的人也盘查得十分严格。
不由暗暗叹了一口气。看来真的是谁都不能相信。
便是大姐夫宜春侯没有投向诚亲王,也保不齐他手下的军官里有诚亲王的人。表面上不在城门拦下他们,只要传出消息,叫人追来,抓了他们去,威胁江凌,也不无可能。幸亏她们今天是乔装出城。
西西却坐在马车上,不开心地蹬着小腿,十分郁闷,哼道:“真笨,我都凑得这么近了,还认不出来。爹爹这下可要输了。”
浙哥儿瞪她一眼:“我想要娘赢。你懂什么叫盛世吗?”
西西摇头。
浙哥儿得意地晃着小脑袋,道:“尧天舜日,唐虞之治,就是说天下老百姓个个都能吃得饱饭穿得暖衣,日子过得太太平平。”
西西问:“现在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吗?”
两个孩子又你一言我一语地辩了起来。
锦鱼脸上带着笑,心里却是沉甸甸的。
她现在能做的,就是保护好自己与三个孩子,让江凌彻底没有后顾之忧。
出了城,万嫂子便把东东抱回了锦鱼的车上。
也许是起得太早,也许是刚才大家的情绪都太过紧张,没一会儿,母子四人就都倒在车里,睡得香甜无比。
迷迷糊糊中,锦鱼好像看见了诚亲王。
红色甲胄的禁军沿着宫墙,手中的火把,像无数蠕动的会发光的蚂蚁。
她不知为何,赤着脚,急得四处奔跑呼号,想要找到江凌,可宫里太大了,她跑得要断气,都没找到江凌。
正急得要哭,却觉得好像什么东西要爆炸一样,激烈地晃动起来。接着就听得有刀剑铿锵之声。
她突然就看见了江凌。
高高的宫阶之上,诚亲王与柳镇带兵闯宫,江凌护在皇上身前。
柳镇弯弓搭箭,一只血色的羽箭嗖地一声,朝江凌飞去。
锦鱼拼尽全身的力气,嗓子却好似哑了一样,半天才勉强挣扎着,喊出两个字:“不要!”
猛地从梦中醒来,眼中看见的是青布的马车蓬顶,额角冰凉。
外面有人在呼喝,有什么东西砰砰相撞,发出刺耳的声音,像是拿着铁钳刮着锅底一般。
她惊悚万分。
难道诚亲王的人追上来了?!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