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亡夫诈尸第八天
姬长恒在皇觉寺后山养病的消息肯定是不能透出去的, 而去往锦绣镇包括收拾那一边的上下肯定也需要速度,而且不能有大动静。
因为从一队和七队暗卫查探回来的结果中可以推出一个猜想,那就是这群人上头在京都恐怕有个保护伞, 虽然并不能百分百确定, 也不能知道这个保护伞到底有多大的能量。
但凡事肯定是要做周全的准备,而且前头说了锦绣镇往外的路虽然方便但却很单一, 要想进去肯定会惊动镇上的人。
于是皇觉寺后山这条地下通道就成了最佳方案,从地下通道过去,反过来守住往外的山道, 然后一网打尽。
综上所述, 现在大家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搬。
俗话说得好,兵贵在神速。
所以姬长恒拉住周明妍之后就是一连串的命令传下去,知道自己的身体不可能撑到之后事情的决策, 于是就将自己要做的事情告诉周明妍。
这种时候,周明妍作为他的代理人, 接触他这一脉的心腹就再合适不过了。
周明妍自然不会反对, 另外姬长恒这一方的关系人脉, 除了他自己亲口对她说, 谁来说都不可能那么全面。
于是接下来的时间,姬长恒说, 周明妍则落笔,两人将这事儿的处理方式以及可能出现的意外罗列了一整排, 仔细排查了两遍, 没有疑问之后, 接下来就看带队实施人的本事了。
姬长恒在喝完药之后闭上眼睛安睡了, 周明妍则安静坐着旁边,点着灯一边等人, 一边思索,单纯的,就这件事情上,她能做些什么。
前头她和姬长恒说了不少想要做的事情,但大部分都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便是最近的去往西北也要明年开了春之后再行动,而其他诸如改良农具,寻找和培育良种,改进纺织冶炼设备,还有水力磨坊这些,都需要时间。
现在马上找工匠研究,他们两个提供思路,也不是简简单单说成就能成的,等到能看到成效,少则一年半载,多则十年五载。
那除此之外呢?除了提供思路提高生产力之外,他们能直接做些什么?
周明妍想到这次锦绣庄的事情,想到大周运营的不知具体情况的保善堂。
这个时代贫富差距巨大,大部分贫苦百姓一年到头温饱尚且不能够,更别说攒一二两银子了。
而有钱的达官贵人们平日喝的最普通的茶,二两银子都不止。
一家保善堂尽可能地收拢一地的老弱病残,运营一年的银钱不会超过五百两。
五百两对于京都贵人们来说是多少?
一个镯子?一根发簪?一块玉佩?或者一把顺眼的扇子?
周明妍很容易想到第一世的奢侈品。
奢侈品好吗?当然是好的。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讲都是一流的技艺水平,但是这些东西溢价严重吗?
作为曾经的豪门千金,周明妍太知道这里的水分了。
但是这些夸张的,甚至偏向于虚假的东西,为什么大行其道,都在追捧,而没有任何人制止那些富人攀比购买?
究其根本就是它有存在的必要。
奢侈品从产出到最后售卖,每一个环节的价值都非常高昂,带出来的各种收益也同样非常可观,而这些可观的收益同时代表着极其高昂的税收。
奢侈品正是郭嘉均衡贫富的重要手段。
常听人说,购买奢侈品要量力而行,这不是说你没钱就不配享受奢侈品,你当然可以攒很久的钱去弄个奢侈品炫耀一把。
但有必要吗?
富人买奢侈品是上财富税,穷人攒钱买奢侈品上什么税?智商税吗?
说白了奢侈品是调控贫富,是外表装点的非常光彩夺目的劫富济贫,你没钱还凑上去……
扯远了,周明妍拉回乱飞的思绪,摸着下巴另外找了纸开始琢磨第一世常见的奢侈品种类,有哪些是她现在可以搞出来的。
看看她能用奢侈品,从那群有钱没处花的达官贵人手里掏多少出来。
劫富济贫,也算给所有掏钱买东西的人做功德了。
夜半时分,小一先回来了,此时整个院子里都收拾的差不多了,就等搬了。
一刻钟后,一个年轻男子带着两个随从被放进了小院,一路来到姬长恒的房间,然后就看到正在等着他的周明妍以及躺在床上安睡的姬长恒。
男子一双眼瞬间就红了,半天前他收到那支刻着字的竹笛时,还以为是有人故意来戳顾家的伤疤,而此时此刻看到虽然一脸病容,但安稳躺在床上呼吸可闻的姬长恒,他差点哇的一声哭出来。
“明妍见过顾家大兄。”周明妍看到来人站起身,微微弯腰朝着对方行了一礼。
“不敢,不敢,顾越见过三姑娘。”被称作顾家大兄的年轻男子名叫顾越,现年二十五岁,从四品大理寺少卿,在整个京都都是赫赫有名的青年才俊。
当然他还有一个更显赫的身份,那就是当朝顾皇后的娘家侄儿,也是姬长恒唯一的表兄。
为什么说唯一呢?
因为顾家就剩下一这一根独苗,整个皇后娘家也就顾越夫妻两人。
至于其他人都死在十多年的一场大瘟疫里。
顾家是医学世家,从前朝开始就发家了,后来慧眼识英雄跟上了大周的开国皇帝,一家子给姬家当军医当家庭医生,建国后得封济民侯。
太宗的时候曾因为靖王出生腿疾的事情一大波太医获罪,当时的济民侯父子,子侄四人皆被贬斥罢官。
等到太宗怒火息了之后就有些后悔了,顾家毕竟是开国功臣,那时候朝中本来就因为削藩人心惶惶,顾家被一撸到底虽然没有坐牢流放啥的,但开国功臣被搞成这样也实在是让人太心寒了。
于是转头太宗就纳了顾家的嫡女进宫为妃,顾家的家主没有了世袭罔替的侯爵位,多了一个可降爵承袭三代的沐恩侯。
太宗的做法,说实话就挺恶心人的,祖辈拼命攒的开国爵位,换成一个靠裙带的不值钱荫封爵位,完了还叫你沐浴皇恩,锤子的沐恩侯!
但是没有办法,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太宗当初是跟着太×祖打天下的,并不是一个好惹的君王,顾家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但从那之后顾家学医虽还是会学,但却不再以考进太医院为目标,族人们也被太宗这一手整怕了,趁着如今顾家还有体面,纷纷四散了出去,落脚到其他都城开药铺当大夫。
毕竟有个京都的侯府主支当靠山,在哪里不能过得滋润,又何必挤在京都。
就这样京都顾家就只剩下了沐恩侯一支,其他族人全都离开了京都,之后除非婚丧大事,不然不再来往。
等到了高宗登上太子位,一来是为了拉拢施恩旧臣,二来也是要恶心兄长靖王。
顾家因靖王获罪丢了世袭罔替的爵位,那他就和顾家是好伙伴,他们同仇敌忾啊!
于是高宗的嫡长子出生后,他就到当时还在位的太宗手里请了赐婚的圣旨,他要和顾家联姻!
太宗晚年开始念及旧人,也知道靖王虽然不能继承皇位,但是靖王世子这个皇长孙确实势大,而他并没有要越过儿子将皇位传给皇孙的意思,所以小儿子要拉拢旧臣他默认了。
这就是今上和顾皇后婚事的由来。
之后就说道姬长恒出生后一直要死不活的样子,皇帝夫妇迫于靖王府和朝堂的压力不得不扩充后宫。
谁知后宫几个妃子肚子大起来了,皇太子居然好转了,虽然一个三岁小儿便是这次好了,也不保证一定能长大,但不得不说这事儿给前朝不少重臣头上泼了一盆冷水。
皇帝和皇后的感情深厚众所周知,对这个嫡长子的看重爱护更是有目共睹,只要皇太子没有意外,未来皇位永远轮不到他以外的孩子,可不让之前做着美梦的大臣们心里哇凉哇凉的嘛。
但总算他们陛下生猛,当初纳进后宫的妃子数量虽不多却也都有了孩子,不管对于女儿还是自家都是好处大大的,而且以后的事情谁也说不准,希望还是要有的。
当然高宗的早逝,也未必没有让他们产生一些,扶幼主摄政权倾天下的心思。
总之不管是明面上的心思还是暗地里的野望,都让他们对于顾家有些不待见。
于是十多年前发生瘟疫的时候,便有大臣提议请当时的承恩公,顾皇后的父兄前往主持,国之重臣,皇太子的外家,祖上是杏林世家,buff叠满,舍顾家其谁?!
当时的瘟疫因为下头人隐瞒确实闹得很大,也被靖王以此为借口,谣传今上德不配位,所以天降大疫。
这种传言对于封建王朝的伤害确实很大,当时的承恩公也是当堂就接下了话头,不用皇帝女婿为难,他作为医者本就责无旁贷!
更别说这还会被用来攻击皇帝女婿,这可是直接会影响到女儿和外孙的。
顾家人是有那个狠劲儿在的,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于是全家一起上阵,除了刚十岁的顾越,全家一起前往治理疫病。
顾家因着本身是杏林世家,交好的也多是同道中人,所以当时顾皇后的母亲和嫂子们都是懂药理的。
顾家女眷自然知道疫区非常危险,很可能有去无回,但她们有这个本事能帮上忙,自然不会让家里的爷们自个儿走,而且多一个人便能早一刻扑灭疫情的蔓延,也能多一些生的希望。
顾家女眷同样来自医者家族,悬壶济世是每一个医者的追求,京都和周边自愿跟着去治理疫情的大夫都不是少数,更别说她们了。
后来瘟疫是治好了,顾家确实救了很多人,还有外地顾家分家运送来的药材和来帮忙的人也非常多,顾家的声望被推到了新的高度,但去救治瘟疫的顾家五口人却无一生还。
至今那块地方,还有百姓为顾家一家子建立的功勋庙宇,一直以来都是香火鼎盛。
皇帝皇后和皇太子的声望也随着顾家一起被推到了新的高度。
特别是姬长恒的皇太子之位,自此之后可以说再无人再能撼动。
这也是为什么靖王府不搞皇帝,却千辛万苦也要搞掉姬长恒的原因。
这么一个集各种大义的皇太子立在哪里,你想抢皇位?你倒是试试啊!
也是从那时开始,皇帝进了后宫除了皇后宫里再不会去别的嫔妃处,满朝文武大臣也不敢再在这上面放一个屁。
而且那几年出生的四个皇子两个公主全都健康长大了,连着皇太子皇帝已经有了五个皇子,怎么也谈不上子嗣稀少,于是大臣们是一点借口都找不到了。
一直到两年前皇太子死在西北战场,朝中大臣和后宫嫔妃皇子才开始支棱起来,但也没有一个敢去皇后处挑衅的,反而积极争取表现,力图讨好皇后。
毕竟能得皇后夸一句,那可比什么都重要。
这要是能让皇后喜欢,记到名下,那么皇太子之位就妥当了。
皇子嫔妃们想的挺好,但是皇后压根不见他们,于是只好各自钻研。
其他皇子各种表现,五皇子则用自己的婚事做了一笔好买卖。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