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古代架空 > 女配她三辈子孤寡 > 第36章 亡夫诈尸第八天

第36章 亡夫诈尸第八天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姬长恒在皇觉寺后山养病的消息肯定是不能透出去的, 而去往锦绣镇包括收拾那一边的上下肯定也需要速度,而且不能有大动静。

    因为从一队和七队暗卫查探回来的结果中可以推出一个猜想,那就是这群人上头在京都恐怕有个保护伞, 虽然并不能百分百确定, 也不能知道这个保护伞到底有多大的能量。

    但凡事肯定是要做周全的准备,而且前头说了锦绣镇往外的路虽然方便但却很单一, 要想进去肯定会惊动镇上的人。

    于是皇觉寺后山这条地下通道就成了最佳方案,从地下通道过去,反过来守住往外的山道, 然后一网打尽。

    综上所述, 现在大家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搬。

    俗话说得好,兵贵在神速。

    所以姬长恒拉住周明妍之后就是一连串的命令传下去,知道自己的身体不可能撑到之后事情的决策, 于是就将自己要做的事情告诉周明妍。

    这种时候,周明妍作为他的代理人, 接触他这一脉的心腹就再合适不过了。

    周明妍自然不会反对, 另外姬长恒这一方的关系人脉, 除了他自己亲口对她说, 谁来说都不可能那么全面。

    于是接下来的时间,姬长恒说, 周明妍则落笔,两人将这事儿的处理方式以及可能出现的意外罗列了一整排, 仔细排查了两遍, 没有疑问之后, 接下来就看带队实施人的本事了。

    姬长恒在喝完药之后闭上眼睛安睡了, 周明妍则安静坐着旁边,点着灯一边等人, 一边思索,单纯的,就这件事情上,她能做些什么。

    前头她和姬长恒说了不少想要做的事情,但大部分都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便是最近的去往西北也要明年开了春之后再行动,而其他诸如改良农具,寻找和培育良种,改进纺织冶炼设备,还有水力磨坊这些,都需要时间。

    现在马上找工匠研究,他们两个提供思路,也不是简简单单说成就能成的,等到能看到成效,少则一年半载,多则十年五载。

    那除此之外呢?除了提供思路提高生产力之外,他们能直接做些什么?

    周明妍想到这次锦绣庄的事情,想到大周运营的不知具体情况的保善堂。

    这个时代贫富差距巨大,大部分贫苦百姓一年到头温饱尚且不能够,更别说攒一二两银子了。

    而有钱的达官贵人们平日喝的最普通的茶,二两银子都不止。

    一家保善堂尽可能地收拢一地的老弱病残,运营一年的银钱不会超过五百两。

    五百两对于京都贵人们来说是多少?

    一个镯子?一根发簪?一块玉佩?或者一把顺眼的扇子?

    周明妍很容易想到第一世的奢侈品。

    奢侈品好吗?当然是好的。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讲都是一流的技艺水平,但是这些东西溢价严重吗?

    作为曾经的豪门千金,周明妍太知道这里的水分了。

    但是这些夸张的,甚至偏向于虚假的东西,为什么大行其道,都在追捧,而没有任何人制止那些富人攀比购买?

    究其根本就是它有存在的必要。

    奢侈品从产出到最后售卖,每一个环节的价值都非常高昂,带出来的各种收益也同样非常可观,而这些可观的收益同时代表着极其高昂的税收。

    奢侈品正是郭嘉均衡贫富的重要手段。

    常听人说,购买奢侈品要量力而行,这不是说你没钱就不配享受奢侈品,你当然可以攒很久的钱去弄个奢侈品炫耀一把。

    但有必要吗?

    富人买奢侈品是上财富税,穷人攒钱买奢侈品上什么税?智商税吗?

    说白了奢侈品是调控贫富,是外表装点的非常光彩夺目的劫富济贫,你没钱还凑上去……

    扯远了,周明妍拉回乱飞的思绪,摸着下巴另外找了纸开始琢磨第一世常见的奢侈品种类,有哪些是她现在可以搞出来的。

    看看她能用奢侈品,从那群有钱没处花的达官贵人手里掏多少出来。

    劫富济贫,也算给所有掏钱买东西的人做功德了。

    夜半时分,小一先回来了,此时整个院子里都收拾的差不多了,就等搬了。

    一刻钟后,一个年轻男子带着两个随从被放进了小院,一路来到姬长恒的房间,然后就看到正在等着他的周明妍以及躺在床上安睡的姬长恒。

    男子一双眼瞬间就红了,半天前他收到那支刻着字的竹笛时,还以为是有人故意来戳顾家的伤疤,而此时此刻看到虽然一脸病容,但安稳躺在床上呼吸可闻的姬长恒,他差点哇的一声哭出来。

    “明妍见过顾家大兄。”周明妍看到来人站起身,微微弯腰朝着对方行了一礼。

    “不敢,不敢,顾越见过三姑娘。”被称作顾家大兄的年轻男子名叫顾越,现年二十五岁,从四品大理寺少卿,在整个京都都是赫赫有名的青年才俊。

    当然他还有一个更显赫的身份,那就是当朝顾皇后的娘家侄儿,也是姬长恒唯一的表兄。

    为什么说唯一呢?

    因为顾家就剩下一这一根独苗,整个皇后娘家也就顾越夫妻两人。

    至于其他人都死在十多年的一场大瘟疫里。

    顾家是医学世家,从前朝开始就发家了,后来慧眼识英雄跟上了大周的开国皇帝,一家子给姬家当军医当家庭医生,建国后得封济民侯。

    太宗的时候曾因为靖王出生腿疾的事情一大波太医获罪,当时的济民侯父子,子侄四人皆被贬斥罢官。

    等到太宗怒火息了之后就有些后悔了,顾家毕竟是开国功臣,那时候朝中本来就因为削藩人心惶惶,顾家被一撸到底虽然没有坐牢流放啥的,但开国功臣被搞成这样也实在是让人太心寒了。

    于是转头太宗就纳了顾家的嫡女进宫为妃,顾家的家主没有了世袭罔替的侯爵位,多了一个可降爵承袭三代的沐恩侯。

    太宗的做法,说实话就挺恶心人的,祖辈拼命攒的开国爵位,换成一个靠裙带的不值钱荫封爵位,完了还叫你沐浴皇恩,锤子的沐恩侯!

    但是没有办法,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太宗当初是跟着太×祖打天下的,并不是一个好惹的君王,顾家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但从那之后顾家学医虽还是会学,但却不再以考进太医院为目标,族人们也被太宗这一手整怕了,趁着如今顾家还有体面,纷纷四散了出去,落脚到其他都城开药铺当大夫。

    毕竟有个京都的侯府主支当靠山,在哪里不能过得滋润,又何必挤在京都。

    就这样京都顾家就只剩下了沐恩侯一支,其他族人全都离开了京都,之后除非婚丧大事,不然不再来往。

    等到了高宗登上太子位,一来是为了拉拢施恩旧臣,二来也是要恶心兄长靖王。

    顾家因靖王获罪丢了世袭罔替的爵位,那他就和顾家是好伙伴,他们同仇敌忾啊!

    于是高宗的嫡长子出生后,他就到当时还在位的太宗手里请了赐婚的圣旨,他要和顾家联姻!

    太宗晚年开始念及旧人,也知道靖王虽然不能继承皇位,但是靖王世子这个皇长孙确实势大,而他并没有要越过儿子将皇位传给皇孙的意思,所以小儿子要拉拢旧臣他默认了。

    这就是今上和顾皇后婚事的由来。

    之后就说道姬长恒出生后一直要死不活的样子,皇帝夫妇迫于靖王府和朝堂的压力不得不扩充后宫。

    谁知后宫几个妃子肚子大起来了,皇太子居然好转了,虽然一个三岁小儿便是这次好了,也不保证一定能长大,但不得不说这事儿给前朝不少重臣头上泼了一盆冷水。

    皇帝和皇后的感情深厚众所周知,对这个嫡长子的看重爱护更是有目共睹,只要皇太子没有意外,未来皇位永远轮不到他以外的孩子,可不让之前做着美梦的大臣们心里哇凉哇凉的嘛。

    但总算他们陛下生猛,当初纳进后宫的妃子数量虽不多却也都有了孩子,不管对于女儿还是自家都是好处大大的,而且以后的事情谁也说不准,希望还是要有的。

    当然高宗的早逝,也未必没有让他们产生一些,扶幼主摄政权倾天下的心思。

    总之不管是明面上的心思还是暗地里的野望,都让他们对于顾家有些不待见。

    于是十多年前发生瘟疫的时候,便有大臣提议请当时的承恩公,顾皇后的父兄前往主持,国之重臣,皇太子的外家,祖上是杏林世家,buff叠满,舍顾家其谁?!

    当时的瘟疫因为下头人隐瞒确实闹得很大,也被靖王以此为借口,谣传今上德不配位,所以天降大疫。

    这种传言对于封建王朝的伤害确实很大,当时的承恩公也是当堂就接下了话头,不用皇帝女婿为难,他作为医者本就责无旁贷!

    更别说这还会被用来攻击皇帝女婿,这可是直接会影响到女儿和外孙的。

    顾家人是有那个狠劲儿在的,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于是全家一起上阵,除了刚十岁的顾越,全家一起前往治理疫病。

    顾家因着本身是杏林世家,交好的也多是同道中人,所以当时顾皇后的母亲和嫂子们都是懂药理的。

    顾家女眷自然知道疫区非常危险,很可能有去无回,但她们有这个本事能帮上忙,自然不会让家里的爷们自个儿走,而且多一个人便能早一刻扑灭疫情的蔓延,也能多一些生的希望。

    顾家女眷同样来自医者家族,悬壶济世是每一个医者的追求,京都和周边自愿跟着去治理疫情的大夫都不是少数,更别说她们了。

    后来瘟疫是治好了,顾家确实救了很多人,还有外地顾家分家运送来的药材和来帮忙的人也非常多,顾家的声望被推到了新的高度,但去救治瘟疫的顾家五口人却无一生还。

    至今那块地方,还有百姓为顾家一家子建立的功勋庙宇,一直以来都是香火鼎盛。

    皇帝皇后和皇太子的声望也随着顾家一起被推到了新的高度。

    特别是姬长恒的皇太子之位,自此之后可以说再无人再能撼动。

    这也是为什么靖王府不搞皇帝,却千辛万苦也要搞掉姬长恒的原因。

    这么一个集各种大义的皇太子立在哪里,你想抢皇位?你倒是试试啊!

    也是从那时开始,皇帝进了后宫除了皇后宫里再不会去别的嫔妃处,满朝文武大臣也不敢再在这上面放一个屁。

    而且那几年出生的四个皇子两个公主全都健康长大了,连着皇太子皇帝已经有了五个皇子,怎么也谈不上子嗣稀少,于是大臣们是一点借口都找不到了。

    一直到两年前皇太子死在西北战场,朝中大臣和后宫嫔妃皇子才开始支棱起来,但也没有一个敢去皇后处挑衅的,反而积极争取表现,力图讨好皇后。

    毕竟能得皇后夸一句,那可比什么都重要。

    这要是能让皇后喜欢,记到名下,那么皇太子之位就妥当了。

    皇子嫔妃们想的挺好,但是皇后压根不见他们,于是只好各自钻研。

    其他皇子各种表现,五皇子则用自己的婚事做了一笔好买卖。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