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回稻花镇
林耀国拿起一沓红封, 里边都是工人的工资,上边写著名字和应发多少工资,一盒盒点心就放在他的左手边。
盒子是张记定做的, 专门用于送年礼, 逢年过节定做的盒子都不一样, 拿出去送礼更加合适。小年过后那几天,张记的年礼礼盒爆火, 苏安安他们几个加班忙到晚上九点, 不是天气太冷还要继续加班。
穿着黑棉袄的中年男人叫冬生,来之前他们私底下讨论过, 江城的建筑队什么样他们都知道,没有点儿关系进不去,更不要说他们是被招进去的。
进去了大家都担心过一段时间,怕被骗,想想身无分文没什么可骗的。他们散工是没有安全帽的,进入了林耀国的建筑队,安全帽工具一应俱全,而且林耀国和李上进两个工头对他们很好,没有任何瞧不起他们这群泥腿子的想法,一天两天是装的, 一个月两个月再说是装的冬生自己都不相信。
冬生站在最前边, 缩着手听大家讲话,他清楚地看到李上进手上冻的裂痕,他想起那天在外边找活干的时候,看到林耀国和李上进扛着麻袋做力工, 李上进的手那是在外边做力工冻的伤。
当时他心里一咯噔, 发不出工资, 原来的两个工头也和他们一样在打工,怎么看都像是被骗了。他也都习惯了,大不了今年过年不回家,多干个几天把钱赚回来。
没过多久又听到工头说要发工资,还会给他们发放过年礼,冬生不敢相信之前还见两个工头自己扛麻袋,他都对发工资不抱任何希望了,怎么还会有过年礼。
发工资的地点定在张记,他们是万万没想到,大家还都在背后议论过是不是假的年礼,整个江城就没见过这么大方的工头,他们不仅有年礼还是张记的点心。
原想着点心只会是盒子外表包装一样,内里肯定大有不同,现在再看,他们全部都想错了,两个工头真的很大方。
“大家都缓的差不多了,下边我念到名字的上我跟前领工资和年礼。” 林耀国清了清嗓子,大声对大家讲话。
李上进站到了年礼面前,林耀国发工资他发年礼,苏安安站在林耀国的旁边,安静看两个人发工资。
苏安安其实想要站在火炉旁边,两个人足够了,她靠着炉子暖和一些,但是她看到有两个工人围绕着炉子,她前进一步工人后退一步,担心把人吓跑了。
“拿到钱之后别先高兴,打开数清楚多少钱。年礼里边装的是张记卖的最好的八种点心,每种点心都是六个。今年格外的冷,点心存放的时间能长些,也别太长了,尽量在一个月之内吃完。” 林耀国一边发工资一边叮嘱。
当时他问过张秀芬,保质期会有多久,很多工人都不识字,盒子上的保质期对他们来讲没有用处,需要他再提醒一遍。
盒子上写的半个月,最多存放半个月味道就会变质,但是今年冬天格外的冷,保质期相对也往后延长了,和大冬天存放东西时间长是一个道理。
担心大家不舍得吃,放了一年又一年,味道变质发毛那是白白的亏损。
冬生数完钱,激动地说:“工头儿,谢谢,过完年咱就来,有什么活您就尽管吩咐。”
他点完钱一分也不少,而且盒子沉甸甸的,拿在手里是十足十的分量,八种口味每样六块,一共四十八块点心,看店铺内的装修,字他虽然不认识,可数字他认得,上边的标得价格有个两毛钱的点心。
啥点心都要两毛钱,冬生看看自己手上的盒子,再看看空空如也的柜台,他觉得这份礼盒是他小一半工资了,这么好的工头去哪里找,说什么明年都要来继续干。
换做其他的建筑队,就按照今年突如其来的寒冬,那些工头别说按时发工资了,能一直推到明年,发工资也会扣扣搜搜想办法哭穷,年礼更是不可能的事情,还是张记的点心。
不说别的,就冲着按时发工资,冲着两个工头自己去扛麻袋也要拿钱给他们发工资,这份情谊只要林耀国不说辞了他,他绝对不会主动说辞职的,他要一直跟着两位工头干下去。
其他人也都和冬生一样纷纷表态,只要林耀国还需要他们,随时都会在。
发完工资,林耀国注意到有几个没有打开红封,提醒道:“冷空气不会持续太久的,过完年就好了,大家都数清楚,有什么不对的现在就能来找我,等到回家再看再跑来又冷一次,今年咱们大家都提前回去过个好年。”
当面检查好安心,大家赚的都是辛苦钱,等到回家万一真有什么差错工人再不好意思找过来,他也回家过年了,再等到明年,这就是一笔糊涂账了,过年工人怕是都过不好年了。
现在检查清楚都放心。
剩下那几个没打开检查的工人,听了林耀国的话没再矫情,从红包里拿出钱点清楚,和他们想的一样,一分都没少。
工资到手,年礼也都已经拿到,大家都不再耽误工头过年。
“工头儿,我们就先回去了,今年托您的福,回家的礼有了,还能早几天回家过年。” 冬生收好红封,抱着年礼走到林耀国面前,和他们说过年好。
林耀国走过去打开门,“大家路上都注意安全,天气冷都早些回家过年,大家都过年好呀。”
“过年好呀,回家过个快乐年。” 苏安安也走过去对大家说过年好。
对于冬生他们这些工人来说,今年是最特殊的一年,工资顺利拿到手,还有年礼,早早回家过年,拿了工资年礼就往家里赶。
站在门口看着工人走后,林耀国和李上进扫了扫屋子里的地,他们俩大男人把屋里的活儿包圆了,苏安安就坐在炉子面前烤火。
发完工资了却心事,第二天早上苏安安几个人封好屋子带上东西回家过年。
再次坐在火车上,氛围比上次来更加热闹,火车过道也更加拥挤。
买这六张火车票林耀国加了钱才买到坐票,对于稻花镇的距离,不需要卧铺,一直站着又太累,七八个小时的坐票正好。
加钱走关系这次六个人还是坐在同一张桌子前,过道上站满了人,林耀国站在前边开路大家才挤进来。
“等到再攒攒钱,咱们也买辆车,这样以后回家过年就不用再挤来挤去的。” 张秀芬坐在角落喘着气讲话。
本来上火车前她胳膊凉飕飕的,挤了一个过道她浑身发热,额头上都有汗珠出现,回家过年的人真的太多了,至少是来时候的两倍。
不是林耀国走在前边走出路,钱有恒一直帮她搬行李,她自己怎么都无法挤进来的。
下次过年她真的不想要再挤来挤去的,一大群人也不方便,本来在火车上她就难受,回家过年大家拿的东西都多,鸡鸭也在火车上,混合起来的味道难闻,格外刺鼻。
今年还是林耀国加钱才买到坐票,明年她可不认为运气还是很好,加钱就能买坐票。
明年张记按照现在的势头发展下去,过的节日会更多,攒下来买小汽车的钱不是问题,六个人就买辆大点儿的车,以后出门或者回镇上都方便,也不用再争抢什么。
李上进挨着过道,人多,他一直照顾着林母,坐下的时候没有再坐到张秀芬旁边,听到张秀芬说要买车,来了兴致,“姐,你要买车的话我可得先开开,我还没摸过车。”
现在的李上进和刚走出稻花镇时完全不一样,那时候胆怯和张秀芬的关系也比较疏远,经过几个月的相处,大家真的成为了一家人,不再是看着像一家人,是彼此相互为对方着想的一家人。
张秀芬提起买车他也不会再客气什么,现在他还攒不下来钱,建筑队工程不结束根本没有钱,买得起小轿车的只有张秀芬一个。
“好,没问题。” 张秀芬坐正身子,“到时候你们都去考个驾照,以后咱们回来也方便。”
李上进越想越开心,恨不能明天就去拿下驾照。
天气冷,六个人买的票是上午的坐票,到达镇上的时候是下午四点,距离天黑还有一个小时。
“马上就回家了。” 李上进提着行李,左右活动活动脖子。
在火车上真的快把他憋屈坏了,他位置旁边站了一个大爷,他挤出去半边位置给大爷斜斜依靠,一直站着太难受了,这也导致他脖子僵硬。
火车站距离镇上的张记不远,天寒地冻,他们只告诉了苏大苏二回来的时间,没让他们来火车站接,十来分钟就能走到。
苏大苏二想要来接,苏安安严辞拒绝了他们,真要来接那不得一家人都来,这时候出来就是受罪。
林耀国李上进钱有恒三个男人搬着行李,苏安安张秀芬林母三个女人在后边慢慢走。
李上进走的最快,他是几个人当中心情最激动的那个,再次踏上稻花镇的路,他有种衣锦还乡的雀跃。
当初他在真丧一无所有,在建筑队山卖力,后来认识了林哥和嫂子,再后来他有了个姐姐,姐姐对他很好,他有了真正的家人。他们一起去江城打拼,从无到现在,哪怕现在钱财上还是无,他拥有了比金钱更多的东西,再多的钱也都换不来。
“上进,你跑那么快累不累。” 苏安安扶着林母慢慢地走,忍不住提醒李上进一句。
大冬天摔一跤可不是闹着玩的,骨头脆弱,跌一跤的疼痛是夏天的两倍还不止,怎么下了火车李上进就好像被观音收走了紧箍咒。
李上进满脸笑容头也不回继续朝前走,“嫂子放心吧,我怎么可能有事儿。”
他身上背着林母的行李,怀里抱着的大包袱他也没感觉有多少重量,再大的重量也压不住他现在的喜悦。
镇上的张记还在营业,李上进窜进屋子的时候苏大手中的面团都来不及放下,惊呼一声:“上进,你们可回来了。”
李上进刚想和苏大讲话,手上糊着面团的苏大就朝外走,边走边喊:“苏二,爹娘,安安他们回来了。”
苏大嫂搬着凳子过来,对着李上进歉意一笑,“上进,先把包袱放下歇歇,这冻的。”
给李上进倒了杯茶,她把围裙摘下,也朝外走去迎接苏安安几个。
苏父一早也跟着苏母来张记等着,苏爷爷也想过来,出于天气考虑,苏父最终拒绝了苏爷爷的想法,只能保证早些让苏安安他们回家。
“大哥二哥,爹娘,我们回来啦。” 苏安安扑过去抱住从屋里出来的几个人。
苏母抱着苏安安,酸着眼眶,“安安,你瘦了,真的瘦了。”
衣服穿的像熊一样厚重,苏安安都觉得她两只胳膊快环不住了,隔着厚厚的衣服,人根本看不出来胖瘦,只有爹娘才会觉得她瘦了。
“别再外边多耽误时间,进屋再说进屋再说。” 苏大嫂走过来扶住林母的另一边。
林母走在最后边,张秀芬和苏大嫂一人扶着一侧。
苏父揉揉眼眶,“对对对,看看女婿他们搬那么重的东西,先把东西放下来再讲话。”
进到屋里,苏大苏二也都不做点心了,打算把现有的点心卖出去之后关门过年。
苏爷爷还在家里等着,在张记喝了杯热茶之后几个人都跟着回去了,只留下苏大苏二两个人看店。
苏爷爷拉着几个人在屋里说话,苏大嫂在厨房做饭,林母和张秀芬想要进来帮忙,全部被拒绝了。
“嫂子,大娘,等到明天你们再帮忙,明晚上咱们吃年夜饭,你们不帮忙我都不愿意呢。” 苏大嫂推着两个人出了厨房,今晚大家商量好的,简单做点儿饭,明晚就要吃年夜饭,连续吃油腻的食物消化不好。
自从搬到镇上住,苏大嫂天天脸上的笑容就没下去过,整个家里过的最舒心的就是她。
赚的钱也比之前多,偶尔还能给娘家拿些点心,家里吃的饭更好了,孩子脸上都是肉肉的,回到村子里谁不客客气气地和她打招呼,每次回去都能听到很多羡慕的声音,谁不夸她一句眼光好,别说做几顿饭了,天天能过上这样的日子,一天十顿饭她都愿意做。
苏爷爷苏父苏母轮流问几个人在江城的情况,等到了五点,苏大苏二也关店回来,并且带着没有卖完的点心一起回来。
这些点心大家就过年吃,店铺卫生他们也都做好了,柜台空荡,门口也挂上了暂停营业的牌子。
晚上男同志睡两间屋子,女同志睡两间屋子,房东钱有恒单独住一间,不过分配到最后李上进和钱有恒继续当室友。
等到醒来苏安安几个人回家的消息在镇上传开,最先找来的是蔡大姐一家。
“安安,秀芬,我可终于见到你们了。” 蔡大姐拎着两盒子礼物来到钱有恒家里。
她知道苏家人租的钱有恒的房子,过年这几天也都会留在这里,他们整条街道在昨天都开始关门,等到初六再开始营业。
都是统一商量过的,可以提前关门,但是没有过完年提前开门的道理。
苏安安戴着苏母准备的帽子走到门口,打开门看到了蔡大姐一家。
“大姐,我也终于见到你们了,小爱军怎么样。” 苏安安低下头摸摸蔡爱军的帽子,他裹得更严实,脖子上还围着一条毛线织成的围巾,只露出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
蔡爱军抱住苏安安的大腿,仰起小脸,眼睛眯成一条缝,“安安姐姐,我过年考试考了全班第一名,老师给我发了奖状还有一个小熊文具盒。”
“是吗?” 苏安安牵起蔡爱军的手往屋里走,“我就知道你很厉害。”
“安安姐姐,我以后会和你一样厉害对不对。”
“你会比姐姐还要厉害,知道吗?”
苏安安说的话并不是在哄小孩子开心,之前没有教蔡爱军的时候她就很喜欢他,蔡爱军见谁都大大方方的,什么样的场面都不露怯,只是很调皮。
不过现在看来,调皮很少了,他相当聪明,学习成绩从全班倒数第一变成了正数第一,聪明也非常努力。
蔡大姐放下东西,“安安,提前给你们拜个年,这些你们可要都收下。”
东西是她置办年货的时候买好的,和大年初一初二走亲戚回娘家的东西一同买的。
苏安安对他们家的情值得她送礼物来,甚至是更多。
蔡爱军这几个月在学校的变化她都看在眼里,苏安安要去上大学的时候,她还担心过一阵子,担心蔡爱军没了约束又恢复成之前的脱缰野马,怎么都不想学,作业也不想写。
偷偷观察了一段时间,蔡爱军放学乖乖坐在那里写作业,坐姿端正,再也不会像从前那样手和脚共同出现在桌子上的壮举。
这次蔡爱军更是拿下了全班的第一名,有了孩子后过年串亲戚话题怎么都逃不开孩子的分数。
往年回到家在那群妯娌面前,你一言他一语的蔡大姐烦都烦死了,每年过年就是炫耀成绩,考的再差都有她儿子蔡爱军垫底,多差的成绩只要不是倒数第一都能够炫耀。
看到蔡爱军的变化,也就能看到苏安安在背后的付出,没有她的努力纠正哪里会有现在的第一名。
蔡大姐看的清楚,对于给苏安安过年的感谢十分厚重,两个枣红盒子里装的礼物比她拿回家的还要贵重。
苏安安问出来蔡大姐明天就要和家里回村子过年,她找了借口溜到屋子内找到之前剩下的红封,给蔡爱军包了一个红包。
大年初一没办法给蔡爱军红包,她决定提前给她发红包。
苏安安站在门口,蔡大姐两口子背对着她,蔡爱军是正对的。
她悄悄招手让蔡爱军出来,她给蔡爱军红包没打算让其他人知道。
过年式红包她都知道,给出去的红包一定是要经历过大人之间一番推辞才能收下,两方都是真心的,苏安安真心要给,不希望蔡大姐推脱。
苏安安领着蔡爱军到厨房,“这是姐姐给你的红包,你拿好了,塞在口袋里。”
“谢谢姐姐,安安姐姐最好了。” 蔡爱军小朋友惊喜收下红包,宝贝似的放在贴身口袋里。
说到底蔡爱军只是一个小孩子,收到红包脸上的惊喜藏不住,围巾挡住了他的嘴巴,看不出围巾下边露着的牙齿,蔡大姐却能从蔡爱军的小眼睛中找出欢喜的痕迹。
一家三口叙了会儿就离开了,大过年的都很忙,忙着串亲戚,他们也不好一直打扰苏安安。
今年过年不仅仅是苏安安他们团团圆圆的,林耀国手底下的工人也都是回家过了个好年。
冬生在领到工资之后,回自己住的地方扛上包袱上火车。
他买的是站票,站票最便宜,他不是江城人,一共要在火车上站十五个小时,越过一个省才能到他的家乡。
往年他都是大年初一才回去的,回去的路上被人群挤在角落中,筋疲力尽。
现在是完全不一样,他双手死死护着怀中的蛇皮袋,里边装的是建筑队发的年礼,他打开看过,包装纸都比他之前带回家的糖好,这次拿回家儿子肯定高兴。
他在外边拼命干活,最对不起的就是家里的媳妇儿两个孩子,爹娘早就没了,家里就剩下媳妇儿一个人拉扯俩孩子,每次过年回去他都会买很多东西。
一年到头他攒下钱带点儿江城特产,也不敢多带,剩下的就在老家镇上买,价格便宜。
冬生一路蹲在车厢角落,晚上头一点一点的也不敢睡觉,身上带着钱不敢闭眼,火车上乱糟糟的,一年的辛苦钱全在身上,闭个眼被摸走了他会没脸回去。
下了火车,冬生蹲的腿都麻了,原地缓了会儿后,他拖着腿到镇上还开着的店铺买送给媳妇儿孩子的东西。
这家店他是过年的常客,过年谁关门这家店都不会关门。
装了满满一蛇皮袋,冬生扛着就赶回家,路上的寒风丝毫没有绊住他的脚步,反而让他越走越快。
到家里,冬生迫不及待拆开张记的点心盒子,“狗蛋猫蛋,你们快尝尝,这是江城带来的点心,可多人要了。”
“你又乱花钱,在江城买多贵,不买能省下来不少钱的。” 皮肤黑黑的中年妇女责怪道。
冬生拿起一块点心递到妻子手边,“你也尝尝,不花钱,这是我们工头给的年礼。”
中年妇女蹙眉:“真的?工头这么好?”
“真的,你快尝尝。”
如此的画面在各地上演,工人拿着点心回家之后,心里只剩下一个念头,那就是来年继续去跟着林耀国干。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