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穿越重生 > 穿到古代搞基建 > 第55章 开荒 ◇

第55章 开荒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鼓励百姓建设两广◎

    不多时, 朝中诸位大臣齐聚一堂。

    顾淮南是常来议事的,萧瑾并不介意他同李廷芳的关系,每每议事都会叫上他。可韩攸却是头一次来, 他环顾了一眼四周, 发现众人坐得也极为讲究且微妙。

    户部尚书冯慨之还是一如既往地随张丞相而坐;兵部尚书王从武离冯大人远远的,他身边是一向不怎么说话的礼部尚书韩仲文。吏部尚书姜明同工部那位徐庶坐在一块儿。萧瑾还未开口他们便头抵着头,小声交流着。

    刑部尚书卢扬闷不吭声, 没挨谁的边,自成一派。

    一屋子算下来也没多少人, 但分的门派但是一目了然,泾渭分明。

    韩攸入乡随俗,坐在顾淮南身边。

    顾淮南抬头冲着他笑了笑, 他们俩身份最低,坐得最远。

    萧瑾见人都来了, 咳了一下,叫那两个窃窃私语的回了神,这才说起了正经事:

    “想必诸位大人都已经听说了,前头襄阳城的那些降兵被派去了两广一带屯田。这些士兵如今早已经抵达两广了, 单若只叫他们去开荒, 肯定是不够的。所以朕打算召集无地百姓前往两广开荒, 众卿意下如何?”

    王从武是无条件支持萧瑾的,可他觉得这件事情没必要仔细商量:“您直接下一道圣旨, 将一地方百姓圈起来, 征过去开荒就是了, 为国办事, 他们岂敢不从?”

    萧瑾对他这耿直的个性也真是无奈:“真这样, 这昏君的名头就跑不了了, 还是让他们自愿才好。”

    姜明第一个皱起了眉:“那地方谁会自愿去?送死。两广多瘴气,去了就是送死,圣上您又不是不知道?”

    萧瑾就知道这又是个刺头。讨人嫌的,就他话最多了。

    萧瑾虽然懒得搭理,但是这种事还是得解释清楚的:“瘴气乃是因为两广湿热且林木多,一旦砍伐掉部分林木,这些瘴气自然也就散了。姜大人若是连这个道理都不懂的话,还是趁早回去多读读书吧,毕竟读书明智。”

    姜明被嘲讽了两句,那份反对的心思不仅没有下去,反而愈演愈烈了:“话虽如此,但是瘴气致命的事儿民间人尽皆知。圣上您说服得了微臣,未必能说服天下所有百姓。”

    “朕几时说过,要让天下百姓都去两广开荒了?既然都是去开荒,必然是招那些连日子都过不下去的人。他们之所以会过去,都是为了生计,只要有一口饭吃,便是再毒的地方他们也愿意去。但若家中有恒产,莫说那地方有瘴气了,就算是鱼米之乡他们也轻易不会背井离乡。”

    萧瑾觉得自己说得够明白了,是姜明这家伙没有搞清楚这次招募的对象:“朕说得够明白了吧,姜大人懂了?”

    姜明神色难堪,无话可说。

    徐庶不忍姜明如此,帮着说了一句话:“圣上,姜大人也只是关心江山社稷。”

    萧瑾见他还敢开口,自己先阴阳怪气上了:“朕又没骂他,怎么徐大人就这么护上了?”

    他见两人坐在一块儿,明白了:“原来徐大人跟姜大人关系如此要好啊,怪不得为人处事也多有相似,怕是都按着对方模子学的吧。学得可真像啊,朝中官员合该向二位看齐,要是百官都像您二位一样的一心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江山社稷便不用愁了,是吧?”

    姜明跟徐庶被挤兑得恨不得找一条地缝钻进去。

    真是作孽,他们方才为什么要开口说话呢?要是闭上嘴,哪有这么多的事儿。

    韩攸第一次见到了萧瑾的战斗力。

    他也听说过齐国皇帝的作为,这位齐皇也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不过跟眼下这位刚登基不满一年的萧瑾比起来,齐皇那头倒是显得常规多了。

    姜明跟徐庶闭了嘴,剩下的人心也都齐了。

    萧瑾这才开始跟他们商议起了开荒一事。他想着既然是开荒,那么肯定是要有政策扶持的。

    萧瑾决定五年不收税,这个提议提出来之后就遭到了反对,而且是众人一致反对。商量了半日最后定下来——开荒土地归开荒人所有,前三年不收税,第四年开始便照常收税。

    即便如此,张崇明还是有些不满意。不过转念一想,若是真遇上的战事要收粮,到时候收不收全在朝廷一念之间。朝廷真一张圣旨下去,还怕收不到粮吗?

    张崇明对两广开荒是全力支持的,萧瑾是将开垦两广土地作为夏国发展的一大助力,张崇明则简单纯粹多了,他只想把两广当成夏国的新粮仓。如今天下还不太平,保不齐什么时候又起战事,多一个粮仓,对夏国不是坏事儿。

    不过说归说,萧瑾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就这么吆喝别人去建设两广,肯定不会有多少人应和,但若是强行征集百姓南迁,又会引起民心动乱。

    如今最好的法子,其实是利诱。

    “冯爱卿,你手底下的能人最多,这些日子在坊间引导舆论,多说说两广的好话,捡好处说。”

    冯慨之眨了眨眼,有些懵:“比如……”

    萧瑾思来想去,不得不下血本:“若是前往开荒,朝廷会提供农具,至于住处,也会有人替他们建好。虽说只是遮风避雨的棚子,但也好过无家可归。以后若是他们赚了钱,自个儿还能再建新的”

    这是萧瑾所能做的最大的让步了,要是再多,朝廷也负担不起。光这一项开支,就得让朝廷大出血,今年一年都得紧的花。

    冯慨之却觉还得不太够。若是那些百姓租种地主的田,地主也会提供这些,那这些优势根本算不了什么,他侧了侧头:“还有呢?”

    萧瑾:“……”

    还有?这不是为难他吗,他只能想到这么多了。

    萧瑾问:“这些,还不够吗?”

    张崇明一叹:“若只有这些,最后招的还是些不愿意去的。”

    萧瑾挠了挠脸颊。

    顾淮南这时却开了口:“听闻两广湿热,那稻谷定能一年两熟了?”

    萧瑾眼睛一亮:“岂止?!若算上稻麦轮作的话,一年可以三熟!”

    冯慨之也忍不住心动了,这要真难一年三熟的话,那肯定有人愿意去的。

    粮食可是保命的东西,一年三熟还吃不饱吗?不仅不会吃不饱,还绰绰有余呢。

    不过边上卢扬又问:“两广地带多丘陵,恐怕难以耕种。”

    “那倒未必。”韩攸开了口。

    卢扬诧异地看了一眼这位新科状元,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韩攸谦逊道:“不敢不敢,下官也只是道听途说。两广多山多水,山区可造梯田,河岸可建淤田,靠海则是沙田,湖上可做架田。凡此四种农书上皆有,只需稍稍费心,便能将两广一带变成第二个粮仓。且此地多丘陵,适宜种茶,除了开垦良田,兴建茶园亦是个不错的选择。”

    冯慨之被他说的一愣一愣的。

    没想到啊,这老狐狸肚子里面多少还是有些货的。

    萧瑾抚掌,对啊,他怎么就没想到呢。

    种茶的经济效益甚至还要更高一些,不过这个后面再说,眼下最要紧的还是粮食。

    众人集思广益,可比萧瑾一个人在那苦思冥想有用多了。

    半天功夫,这章程就基本敲定下来了。

    临近中午,萧瑾高高兴兴地放了其他人离开,独留下徐庶。

    徐庶正等着他又要责怪什么,没想到萧瑾却道:“徐大人回去之后,替朕去城外转一转,问问柳大人那水车做的怎么样?”

    徐庶拳头一紧。

    这哪里是问柳承智,分明是在给他施压!

    萧瑾接连叹气:“柳大人可是下了军令状,说一定会带领小徐大人等,在十日内完成水车改造。时间紧的很,徐大人觉得他们能完成不?若完成不了的话,朕可是要罚的。”

    徐庶皮笑肉不笑:“您放心,以柳大人的聪明才智,多半不会让您失望。”

    “那就好。”萧瑾长舒一口气,“有徐大人这句话,朕也就放心了。”

    徐庶被恶心的不轻,等回来工部还是半点胃口都没有,赶紧叫了马车准备去城外看看。

    他们徐家几时变得这么倒霉,如今已经彻底被人捏住了,真是不爽!

    工部为着水车日夜不眠的时候,朝野内外就忽然刮起了一阵两广开荒的风。

    有人说,两广一带能够一年三熟,只要去那儿待上一年,就能收获三年的粮食。

    有人说,两广那边山水极好,山上河滩都可以种田,比之扬州益州也差不了多少了。

    还有人说,朝廷这回准备招人前去,两广开荒农具都已经准备齐全了,连遮风避雨地住所都给他们准备妥当。只要人去了那儿,便是衣食无忧了。

    更有人道,两广现在地广人稀,去了那儿之后不仅能发家致富,更能亲手建设两广地区。以后他们开垦的土地就是自己的田,他们建设的家园变成自己的家园。

    这些消息都传的有鼻子有眼的,仿佛人人都去过两广,人人都在那儿种过地。

    传来传去,最后不少人都信了。尤其是那些佃户,本就流离失所,如今忽然听说有这么一块宝地,又都燃起了希望。在这呆着也是蹉跎岁月,还不如咬牙过去,给自己拼个前程。

    引导舆论这件事情,冯慨之还从来没有失过手。

    想去两广的人越来越多,萧瑾见渲染得差不多了,也正在此时下传圣旨,号召民间无地百姓前往两广进行开荒。

    才不过两三日,各地已经收集了十六万主动过来报名的百姓。大多都是家里一贫如洗的,若非如此,他们也不会如此焦急地寻求吃饱饭的法子。

    可不管怎么说,人总归是齐了的。

    这人一妥当,朝廷的钱财就得准备好。

    萧瑾正心疼的那些如流水一样花走的钱,这是天上能下一场“钱雨”就好了,他现在宁愿被钱砸死。

    好不容易靠着卖茶叶,攒了一些钱,如今又得花出去了,哪个皇帝像他这样憋屈啊,国库空虚,归根究底还是之前被人贪的太多了。

    那些都是他的钱啊。

    还没心疼多久呢,就听说张崇明忽然捧着钱袋子过来捐钱了,人已到殿门外外。

    萧瑾又惊又喜,张崇明这个老抠门竟然这么大方了?他不会是做梦吧。

    萧瑾狠狠地掐了一下。

    八宝委屈巴巴:“圣上,疼。”

    “疼就对了!”

    原来真的不是在做梦。萧瑾嘴脸一咧,亲切地迎了上去:“张丞相怎么忽然想起捐钱了?”

    张崇明心道,你这么小心眼,我若不把贪的钱还回来,早晚也会被你找别的由头拿回去的。

    那还不如直接给,反而来得光明正大些。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