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古代架空 > 世子妃她永不认输 > 第46章 大婚

第46章 大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囍鼓第一声响, 正在卯时。

    天空还是混沌一片,太阳尚在地坪之下蛰伏,只在东边开了一道浅浅的豁口, 白芒柔柔探出一点,晕开深浅不一的夜幕。

    朦胧月影挂在东边, 早起的雀鸟在婉转啼鸣。

    池府上下张灯结彩,银叶金花妆点在光秃的树梢,红灯笼和彩绸在檐下挽起红海彤云,连婢子侍从都换上鲜艳喜气的衣裳, 井然有序穿梭在池府游廊。

    几日前池家还在担心收下王妃聘礼此举有钻圣上空子之嫌, 惹来圣怒。但也不知定北王妃是如何说服,圣上非但没有降罪, 反而给池府赐下许多添妆之物, 其中深意昭然若揭。

    燕都里看热闹的世家权贵这才纷纷回过神来, 知道池三小姐这次是嫁定了。

    闺房之中, 暖香袭人, 名贵的暖帐香从掐丝珐琅香炉里袅袅升起。

    池虞已经在大月几人的服侍下换上了大红喜服, 这身喜服连同凤冠都是定北王妃与聘礼一道送来的,仿佛早已备下多时。

    随礼而来的老嬷嬷还担心池虞会心有芥蒂, 特意解释过喜服是王妃亲自监改的, 凤冠是世子及冠后就开始着人准备的。

    这身喜服是由极为稀少、一年仅有几匹的云州特供锦缎,再以技法独特的金银铂丝织造,上有龙凤、鸳鸯、石榴、百花等吉祥图样,更独特的是在肘部位置有两个定北王府的暗纹图徽, 合体程度仿佛就是为她量体而裁, 可见用心。

    再说那凤冠更是华贵不凡,若不是极为克制不能越过皇家而去, 怕是还能更加华丽。

    凤冠主体是用髹漆细竹丝编制,缀满珠翠,两端是一对衔垂扇流苏的金丝翠凤鸟,冠顶缠绕二十八朵宝石花,沿着冠围更是镶着百颗圆润如一的宝石珍珠。①

    光这一顶凤冠怕都能抵过许多人家半数的嫁妆,如何不让人惊艳。

    “这几日市井都在疯传小姐是被蒙了心,上赶着要嫁人,如今这行头一出,还有谁能说定北王府看轻小姐的!”半月捧起同样缀满宝石的腰带,咋舌:“看这织法,燕都里的绣楼织娘加起来都比不过,定然是从云州掌技的织娘手中出来的,王妃也是费心了。”

    大月一边让她仔细顾看,别弄坏了,一边转头跟着宽慰池虞,“小姐你别听半月乱嚼,燕都里不知道多少人羡慕小姐呢!”

    大月此言,有失偏颇。

    池虞这些日子虽没有去留心,但是这池府本就是跟个四面漏风的篓子一样,只言片语那是源源不断飞进她耳中。

    可怜她的、看好戏的、冷嘲热讽的皆有。

    竟无人看好她的这桩婚事。

    也是,在世人看来,成婚的大日子里作为重要的男主人却不会出现,多半是对桩婚事不满。

    由此可见,硬嫁进定北王府,高兴的怕只有牵红线的定北王妃。

    说不定,那不愿意回都的世子早在边陲有了心头宠,怜之爱之。世子妃千里赴夫,最后多半是一场笑话。

    所以今日她大婚,天没亮,燕都城内半数以上的府邸已经掌灯亮堂起来。

    蒙蒙的白光在晨雾之中散开,都让人误以为天转眼就要亮了。

    即便是忍着天冷和困乏,他们都要起来看这一场滑天下之大稽的好戏。

    戏台上唯一的主角,池虞却还在悠哉为自己带上翠珠耳坠,弯起笑眼说道:“无妨,坊间传闻说来倒去也就那几样,他们看好与不看好与我有何干系,左右我又不是嫁给他们。”

    大月点头,笑道:“是,那是他们都不知道昨日试仪的时候世子全程都跟着,就好像特意走一遍今日小姐要行的路、要做的事,大小事物更是一一过问,世子对这婚事比人想象都要上心的多呢!”

    大周实行晨婚。

    日月交替之时,乃是阴阳融合之际。

    所以一对新婚夫妇便应顺应这天时,于月落日升的时候拜堂成婚。

    世家大族于婚事上的重视谨慎,也体现对整套婚仪的精确把控,什么时辰做什么事,一件都不能行错,往往都由手持囍鼓的喜婆掐着点来提醒。

    所以试仪是大婚必不可缺的一环,婚前必然会有小姐的贴身婢女走婚仪。

    可是,谁能想到世子之尊也甘愿去做这样的事,唯一的解释就只能是因为他不能亲自迎亲,所以就想用另一种方法参与这场婚事。

    池虞听见大月打趣,顿时温澜潮生,注视着铜镜里的自己都有些羞怯。

    镜面倒映出一张昳丽浓颜,黛眉如画、双瞳剪水,平日里不施粉黛的脸在今日都细细上了粉,精心妆点,然这厚粉也盖不住她飞红的羞意。

    “他又不在,这么上心做什么?”

    池虞移开视线,低头在八宝笼匣里用染着丹蔻的指尖拨动着饰品,宛若是认真专注地给自己挑选接下来要用以固定凤冠的钗子。

    大月捧来一个红绸垫着的托盘,忍笑提醒道:“小姐,钗子都在这里呢!”

    她还犹觉刚刚那话没说尽兴又补充道:“世子那是在给小姐探路,怕路长事多。”

    “这也没几步路,这么难嫁我还不是嫁了。”

    “小姐现在一点也不知羞,一口一个嫁字。”新月扒在门外朝着里面笑道,没等大月转身对她说教,她就一吐舌头快语道:“老夫人来看小姐啦!”

    “祖母来了?”池虞连忙起身。

    “我的乖乖儿要嫁人了,祖母当然要来。”池老夫人满脸笑意在老嬷嬷的搀扶之下缓步进来。

    池虞立于铜鹤高烛台下,蚕丝百仙罩透出的柔光映在她脸上,妆容恰好描绘出她精致的眉眼,光艳照人。

    池老夫人打量她片刻,见处处妥当,无一错漏,又想着白驹过隙,一晃眼那只会抱腿哭鼻子的小女童都要出嫁了。心下更是感慨万千,眼睛都微微润湿,轻轻招手道:“阿虞来,我们坐下说,这一天你还有得累了,省省力气。”

    池虞乖顺地让婢女搬着凳子坐在老夫人身边,听着长辈教诲,时间过得飞快。

    喜婆适时在门外催了一声,“小姐要准备出门上轿啦!”

    池老夫人才慌忙指挥道:“快!凤冠带上,带上!”

    池虞却不慌不忙安慰,“祖母莫慌,都准备好了的。”

    大月捧来凤冠,半月和新月带着簪饰,三人齐力在囍婆第二声催促下完成了最后的准备。

    扶着大月的手,池虞在上轿前于薄雾之中回头望去,池府的檐角都被红色染上了一层喜色。

    “出发吧。”池尚书对着她神色复杂,挥了挥手,“出嫁后,切莫任性,去通州……千万小心。”

    喜婆掐着时辰拿出精致的黄金囍鼓,伸出手在红皮鼓面上一敲。

    咚——

    悠长重鼓声在茫茫的晨雾中传开,一支百来人的骑队立于涛海一样的野草中分作两列,两面巨大的牛皮战鼓上头一回绑上了格格不入的红色绸带。

    一位年轻的将军身着黑甲 ,坚冷威仪,黑底红纹的旌旗在他的头顶猎猎作响。

    站于左右战鼓之下是两位同样身着黑甲的精瘦男子,他们声音洪亮震响原野:

    “易正乾坤,夫妇为人伦之始;

    诗歌周召,婚姻乃王化之源。”

    咚——

    “鸣凤锵锵,卜其昌于五世;

    夭桃灼灼,歌好合于百年。”②

    池虞在礼官的清亮舒缓的唱礼声中,手持团扇遮面被簇拥着往定北王府的礼台而去。

    一路香风摇曳,彩花如雨。

    在夹道的宾客一声声恭喜之中,还能听见几句不和谐的奚落传来,不轻不重,但也没遮没拦。

    “嘻嘻,一个人成婚,这也是大周独一份的殊荣。”

    “要我说,别去了通州转身就被送了回来,到时候可难看。”

    “王府大婚铺陈得如此豪奢,面子给得倒是大,那又有什么用呢,夫君不疼人,连婚都不愿意回来成……”

    池虞脚步没停,团扇遮挡之下只露出一双明亮的眼睛,与柳眉一同勾勒出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步伐缓缓将这些话语都抛之脑后,只留下一个矜贵窈窕的背影和能晃晕人眼的奢华贵气。

    玉珠铃叮,鼓乐靡靡。

    定北王妃衣香鬓影坐于五步玉阶高台的正座之上,与池虞远远对上,便露出欢喜之色,她是真的喜欢这个儿媳,燕都贵女之中能像她这般豁达坚毅的寥若晨星,更何况这还是头一个让她儿子能主动送回一对大雁的。

    喜娘引着池虞上前,步上高台,让她落落大方的姿态一览无遗。

    任谁都能看出,她心中并无委屈。

    这便让周围冷言暗讽的声音弱下去了不少。

    “一拜天地!——”

    拖长的腔调,显得格外肃然,池虞朝着东方缓缓蹲礼弯腰,满头的珠玉叮铃脆响,天边的红日也悄然探出晨光,东方渐染。

    咚——

    战鼓闷雷沉沉,悠远荡响。

    “二拜高堂!——”

    霍惊弦缓缓跪下,他的面前是一无字的衣冠冢,历经风霜屹立不倒,一如他傲骨如刃,长立不屈。

    此刻他却弯下了腰,脸色沉静又专注,一丝不苟行了这一拜。

    咚——

    池虞从锦布垫上起身,左转的同时目光掠过定北王妃脸上流露而出的那一抹遗憾和惆怅。

    这一场大婚,缺少了两个男人。

    一为定北王,二为定北王世子。

    婆媳二人便一同在这高台之上,共饮这秋风玉露,尝这心酸离合。

    池虞转了身,却没有依照约定的方式,对着原定的方位站定,而是继续转,直至自己面朝向北方。

    玉阶之下,围观宾客齐刷刷愣住,又不知道是谁开始挪开,渐渐她朝着的方向竟就空出了一片。

    司仪愕然看着她,飞快瞟了一眼也一无所知的王妃,不知道怎么一路都循规蹈矩的世子妃忽然临时跳出了他们的安排。

    池虞却在团扇之后的微微勾起唇角,她眺目远方,仿佛能跨过这万水千山。

    即便她并不知晓,在千里之外的霍惊弦在鼓声之中起身长立,利落转身面朝向南方。

    两人隔着山川、隔着大河,隔着繁华与苍凉,遥遥相对。

    唯有旭阳和晨月在天上看着,两人同时在这悠远庄重的唱和声中,缓缓弯下了腰,对拜了一礼。

    “夫妻对拜!——”

    初升的太阳将万丈光芒洒满在大地,同时照亮他们的半身,一阴一阳镯子在他们的手腕上,于晨辉之中光流转动。

    咚——咚——咚——

    鼓声传响,悠长绵远。

    “礼毕!——”

    “全军出发!——”

    被分于两地的婚礼,最终也以不同的姿态收尾。

    建昭十七年,秋。

    定北王世子率两万人以‘扰我大周边境、掠我族为人畜,罪大恶极、孰不可忍。‘为由,直捣白狄驻区,歼敌一万、俘虏千人,荡平浮野原。

    翌日,定北王世子妃自燕都出发,随军前往通州。

    ——上卷完——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