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三年科举,一年模拟》……
说曲艺杂坛, 秦门当然只是吐槽一下,不过很显然听的人并没有觉得是吐槽,相反, 还很认真——
“曲艺杂坛?”小五听了自家师父那句话, 低头细品,然后忽的拍手。
“这名字取得好!咱们接下来进城表演,徒儿还在犹豫该叫什么呢,曲艺杂坛甚是贴切!”
秦门一听脸色都变了,只觉得自己这是搬了块石头砸自己的脚!
什么叫接下来的进城表演?
他们接下来不是应该快马加鞭赶回都城吗?
你小子还给你师父准备节目了是吧?
当经纪人当上瘾了是吧?
是吧?
还真是。
小五还真就是打算接下来让他们一行人一边回都城一边在路过的城里表演节目赚点路费!
秦门一脸懵。
当初之所以把他和许威拉出去搞个配乐说书,实际上是因为缺钱缺路费, 可安城一行结束后他们的路费已经完全足够了啊,不快马加鞭赶回都城, 这么慢悠悠的还要沿路搞巡演是个什么鬼?!
结果人家小五理直气壮。
是, 没错, 如果单人单骑快马加鞭,从安城到都城只需要五天就能到了!
可是他们不是一个人,他们是一个大部队啊师父!
那么多人一起走,怎么可能短时间内就到达?
中间万一有人生病病倒呢?要不要找大夫要不要停下来给他养病?就算不等人家痊愈, 那也得找人找地方安置病人啊!
万一他们干粮不够了要补给呢?沿路路过城镇不补难道等粮食不够了进破庙里拜菩萨吗?
既然注定要到了一座城就停一停,那为什么不干脆趁着这个休息时间让大家伙儿动一动?
“师父您当然是不缺钱,可当初咱们定下来的艺人契约是分成的, 演员只有接的活多才能赚得多, 您不能挡着其他人赚钱的路呐!”
小五每说一句话, 秦门整个人就觉得自己缩了一下,等小五把理由全讲完了,秦门连连点头表示“怕了你了”,灰溜溜地走了, 连大剧院的事情都没讲。
而另一边,得到师父首肯的小五则浪了起来,又一次发挥自己身为经纪人“压榨手底下艺人”的本事,十分热情地给自己新招来的这群艺人们排了个演出表,确保他们在回都城的这一路上都不会“寂寞”!
就拿老二和老三来说,小五给自己这两个师兄安排的就是每到一座城至少要表演一个节目,节目形式不拘,随便他们演小品还是相声,总之就是节目时长要撑满两盏茶的时间,还规定了到都城前必须排出起码两个新节目。
光是这两个条件就已经折腾得他两个师兄死去活来绞尽脑汁见了师弟掉头就走了,更不要说没有得到优待的其他新招来的演员们了——
被吹得天上有地下无除了朝廷就数他们家最好的晋江文学城的待遇他们是没体会到,但晋江文学城特有的加班赶工一个人当两个人用的文化这群新人倒是提前体验到了!
回都城的脚程确实要比刚从晋江离开的时候要快,很多时候经过一座城,小五就安排大家住两个晚上。
头一天刚进城,大家找个客栈入住,小五直接找上当地最大的酒楼谈生意,生意谈好了,当天晚上就拉了演员到酒楼中间空出来的场地上演。
这么短的时间当然不能演话剧了,基本就是小品相声魔术杂技歌唱随便挑两三个,小五还有模有样让闲着没事儿干的公关们画好几多张海报,打出“晋江文学城——曲艺杂坛”、“曲艺杂坛——深受姜国百姓热捧的节目”的名号,听着仿佛很厉害的样子,唬住了酒楼里不少的食客,让他们觉得自己能够在这时候看到这么一场表演那是三生有幸啊……
以至于他们即使听到了一首唱得十分之难听的歌曲的时候,明明很想双手伸出来捂住自己可怜的耳朵,在把手伸出来之后,第一时间反应过来改成了鼓掌==
第二天上午看酒楼老板的出价决定要不要加演一场,下午就是难得的自由活动时间,该玩的玩,该找灵感的找灵感,该采买的采买,在客栈再睡一晚后,第三天清晨就离开这座城往下一座城赶。
就这样赶了半个多月的路,一行人风尘仆仆,总算是全手全脚没病没灾地回到了都城。
而此时距离当初他们一行人离开都城已经过去了一年半了,还剩一个月,就又要到新年了。
……
……
来城门口迎接一行人回家的是小四。
之前在越山的时候,为了在分社建立第一个旅行社,秦门把原本应该回晋江的小四留在了越山,专门负责训练导游和开发越山当地的旅游资源。
小四也许不像小五那样冲得出去,但他一直是一个对待别人细心又贴心的暖男型人物,当初秦门召开文会的时候就发现了,其他徒弟拉人就是传单一发,说个两句就去拉其他人了,唯有小四遇见每个人都要耐心解释,等文会开了人来了还不忘记要好好照顾,单纯指望着这孩子赚钱是没可能了,但却适合干像到有这种服务性质的行业。
而小四也确实干得不错,在接过越山那个摊子之后上上下下的景点跑了一圈又一圈,联合当地的知府、大商人,果真把旅游线路给搞出来了,截止到今天,越山的晋江旅行社开了有一年零四个月,导游人数超过百人,带过的旅行团数百个,接纳游客数上万人——
对于一个刚开始摸索的行业来讲,这个成绩已经是很亮眼了,它证明了在古代开发旅游业这条路是切实可行的、有商机并且可以继续做下去的!
有了自己能够做一辈子事业的小四整个人精气神儿和当初离开都城的时候都不一样了,说话都比之前要响亮,不再是以前那个五个徒弟里说话最少说话声音最轻也最没有存在感的小四了。
小四是两个月前返回都城的,越山那边天气冷的比都城要快,见那边旅行社的生意变少了,算着日子自家师父也该回都城了,小四就提前回来了,于是就顺便肩负起了代表公司全体员工向领导(秦门)汇报这一年半工作进展的任务。
小四说话有些颠倒,没什么逻辑和顺序,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偶尔说着说着发现自己忘记了某件事,就会又掉过头把那件事像打补丁一样再翻过来说一遍。
小四说,都城这一年半里,他们总部做的事情是很多哒!
首先就是出版社那里,科举的书在都城热卖了!
还记得当初靠着太子牵线让秦门认识的那位曾经参与过科举出题的礼部退休老大人吗?
秦门在临走前用花言巧语将这位老大人从无所事事的养老生活当中骗了出来,鼓动他老人家出几套类似《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教辅资料,人家礼部老大人人老心不老,撸起袖子上手干了,还在秦门出发前的最后一天跑来给他看了第一稿——
然后就被打回了。
盖因为老大人写的这个东西实在让人看不懂,拗口还各种理论。
秦门告诉他,重点不是理论!
理论的东西人家要看直接买四书五经就行了,咱们这本书出出来就是来告诉举子们考试考什么,拿到题目之后要怎么审题,顺便拿前些年的考题给考生们看看,讲讲阅卷是怎么阅的……总之和您最近的最新研究成果之孔子的大弟子究竟是谁没有半文钱的关系!
老大人拿着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吹胡子瞪眼,拂袖而去,等秦门走了俩月了,第二稿改了出来,直接找出版社如今当家的编辑审核。
晋江文学城出版社的当家编辑是元老级人物,每天要审核的稿件数量都是三位数的,一看老大人改的这个书,就来了劲儿。
虽然一直以来他审核的都是话本,但毕竟也是有读书底子在的,一看他明明四书五经学了一半都能够看懂,就知道这是个好东西,当即拍板说下个月就印出来上架卖,还要当做主打书。
老大人心满意足地回去了,这本书因为之前秦门的科普,被他取名为《三年科举,一年模拟》,里面记载的就是三年内科举考试的试题及试题解析,以及一份老大人自己闲来无事出的模拟题,一经推出,广受好评!
要知道这年头除了四书五经这种教材,还没有专门教学子答题技巧的书呢!
学子们想要学怎么答题、想要知道科举考试历年试题的答案,这些都得靠家里的关系或者仰赖自己的先生能手指头缝里漏一点给他们——
不然你以为为啥那么多学子挤破头也想要上鸿儒书院?
明明教材都是那几本,为啥非要名师辅导?
不就指着人家和考官有那么一个指甲盖的关系说不定到时候可以透题,又有不少解答科举题目的经验可以分享给你吗?
可是当《三年科举,一年模拟》这本书出来之后,广大考生一下子就疯了!
天底下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书!
这天底下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人!
一群学子捧着这本教辅书泪眼汪汪。
这书讲的比他们的先生讲的都要好,一针见血,更不要说写书的还是曾经出过考题的老大人了!这个身份拿出来可比那些教书的先生要高好几个级别!
有了这本书在,学子们又听书铺的掌柜说,晋江文学城以后每次科举考试后都会出一本新的,还是请曾经出过题的退休老大人写!
一群人越听越激动。
这样一来,他们哪里还需要低三下四求神拜佛?
因为科举在姜朝的新变化,即除了第一轮考试之外接下来两轮都不直接考察书本知识了,以至于很多时候,没有门路的学子们除了破罐子破摔之外,少不了寻访各种名师指点,但很多时候“名师”也都只是花架子,但他们却不得不为了那一星半点可能的诀窍求爷爷告奶奶,而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
只要买了这一本书,就可以省下不少求人指点要给的“束脩”,而他们能得到的回报比之前还会更大!学到的东西更多!
这么好的一本书,只要是个读书人,谁会不买?
“《三年科举,一年模拟》这本书第一批印了三万册,不到两天就被抢完了!各大书铺的掌柜当时都挤在咱们晋江文学城的出版社门口,手里捧着钱催着快点加印让他们领回去,好多人都堵在他们店门口等着买呢!”
说起当时的盛况,小四脸上都是自豪的神情,得意到不行。
而另一边,只能听听书有多畅销的其他四个徒弟脸上就带出惋惜的神情了——
因为晋江文学城没有自己的书籍销售渠道,一直以来他们都是和这些书铺合作,每次有要出版的书就印好拉到书铺那里去卖,那会儿他们有求于人,为了谈合作权,秦门和几个徒弟付出了不少汗水。
话本再好卖,也比不上正经书给人的姿态要高,这些书铺的掌柜往年对他们的态度都带着一种“要不是看着这些话本赚钱我才不进”的轻蔑感,几个徒弟看在眼里,却也只能视而不见。
如今因为一本教辅书,这群掌柜的因为进货进的少被那群没买到书的读书人堵着门口叫骂,以至于他们不得不向晋江文学城低头,光是想想,都觉得这个场面必定十分过瘾。
所以实在是太可惜了!
没能看见那群书铺掌柜捧着钱求他们快点把书印出来,他们好拿回去卖的表情!
更不要说,因为《三年科举,一年模拟》给晋江文学城在学子心目中刷了个好感度,连带着晋江出的其他话本也都借着这股东风卖出了不少,让从诞生开始就一直落在报社和杂志社下面的出版社出了好大一次风头,并且趁机又出了本《我当考生那些年贰》!
……对,就是科举年出的那本风靡姜国所有举子的《我当考生那些年》……的续集。
这次找的是通过上一届科举考试新出炉的状元、榜眼和探花郎,这三人别看在当年名气很大,进了朝廷也就是个“实习生”的待遇,被圣人塞到几个部里当跑腿的,工资不高,但都城的花费却大,以至于出版社的编辑刚找上门,人家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半个月书就写好了。
“因为有上一本的基础在,三个月前这本书就印出去卖了,《雅俗》和《齐天周报》还替这本书打了广告,现在卖得可火了!不少从外地来的商人为了早点买到这本书,夜里都到咱们文学城门口打地铺呢!”
小四接下来又说了很多出版社的事情,总而言之,出版社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靠着出教辅资料,好生火了一把,总算是把晋江文学城出版社的名头给闯出去了,不再是其他几个部门的附庸了。
作为出版社名义上的社长,秦门听到这里当然也很高兴,但很显然小四说话的话题已经越来越偏了,本来还说要给他汇报这一年半晋江文学城的发展状况,如今一个劲儿地讲出版社的事情,话题都歪到出版社最近又出了哪些新的话本、签了哪些名气很大的作者了,但这些不是重点,他在耐心听完又一个点之后,打断了小四对出版社细致的描述,问起了另外几个部门的事情。
比如艺人部?
比如报社?
再比如杂志社?
这三个地方怎么样了?
小四到这里,露出一个略复杂的表情,然后告诉自家师父,艺人部和报社倒维持着正常运转。
因为冯大将军在安城打了胜仗,两边正在拿这个做文章,一个拿冯大将军当故事主人公,在酒楼大讲特讲冯大将军大战前朝余孽的故事,一个则特地在报纸上开辟一个版面,连续两期都在讲冯大将军的生平和安城的事情。
如今安城之战可是都城的热门话题啊!
而另一个热门话题则是他们晋江文学城的杂志《雅俗》。
《雅俗》正在进行一场文学革命。
文学革命?!
这么牛掰的吗!
秦门=口=,忙细问了一番,然后就得出了结论——
简单而言,这是一个种马文VS女尊文的故事。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