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龙伏山大战》&安城事了……
《龙伏山大战》的剧情还在继续。
在第一幕专门讲述安城的百姓在这一任知府手底下过得有多惨、多么盼望上天能来个人救一救他们之后, 整部剧进入中场休息阶段。
后台的幕后工作人员重新把整个舞台遮住,让观众难以看见,然后猫着身子钻到里面去把整个场景布置全改了。
他们把该拿下来的拿下来, 把该放上去的放上去, 各种小道具藏在后面,秦门只恨条件简陋,他没办法搞个威压什么的,不然到时候演员一登场用飞的,一定会让所有观众一辈子都记得这一幕!
而如今,他也只能让演员自学前空翻后空翻什么的来应付一下了。
至于戏台前, 一直盯着这出戏没眨过眼的观众们也总算有了时间可以松快松快,解决一下自己的生理需求顺便花钱买点吃的准备继续看。
在秦门设定的第一集 里, 作为主角一方的朝廷和冯大将军没什么戏份, 大部分的剧情都放在不遗余力介绍反派有多坏和反派有多厉害上, 毕竟——
只有在前期让观众知道这群反派很坏,大家才会期待主角冲上去将他们一网打尽,认为他们罪该万死;
只有在前期铺垫这群反派实力很强,后面主角与反派对打的时候大家才会提心吊胆, 最后打赢的时候才会让观众觉得主角实力超群难以匹敌。
第一幕是讲知府无恶不作,第二幕对象换成了知府大人家的表少爷,其实也就是之后在安城称王的前朝小世子, 此时他还不知道自己的身份, 整日在安城遛猫逗狗, 想出各种残忍的惩罚招数折磨着安城无辜的百姓。
今天他看到一个过路的人长得和他好像,就划破了这人的脸;
明天他因为逗猫被猫挠了一下,于是就下令全城的人都必须杀死家里的猫,谁让他看到有一只猫, 他就把人扔到蛇窟里;
后天因为他上街时,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太大没有及时跪拜,他干脆弄了一壶滚烫的开水浇到了老婆婆的头上!
至于为什么知府的府邸会有个蛇窟、逛街的大少爷为何随身携带一壶滚烫的开水等着浇人,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沉浸在剧情里的安城百姓们已经被这一对叔侄的做法给气疯了——
怎么可以有这么恶心的人呢?!
他们明明没有做错任何事情,为什么就要作弄欺负他们?!
就是这么恶心的人统治了他们那么久吗?!
为什么朝廷的大军还不来?!
快来人啊!
快来人杀了这些人!
仇恨值拉到这一刻,显然已经足够了,第三幕,大魔王前任知府躺在病床上,拉着小魔王侄子说了他的身世,告诉他他的使命是复辟前朝,并给了他五个锦囊,让他在必要的时候拆开用。
侄子这才知道自己原来是前朝皇室后裔,目空一切的他立刻就活络了起来,前脚他叔叔咽气,后脚,他就派人把安城的粮食、壮丁、壮丁美丽的女儿、年轻的老婆以及生养他的父母全部都抓了起来,用妻儿老小威胁着安城所有百姓,逼着他们和自己一起造反。第一集的最后,朝廷得到了线报,终于得知了安城叛乱的事情,朝堂之上,冯大将军主动站出来请命,要出兵平叛。
圣人率领众臣祭天祭祖,得到祖宗托梦,在给了冯大将军一个“不可伤及安城百姓”的要求得到大将军的认可后,他终于下旨,出兵至安城。第一集结束。
在下面观众“骗人这就结束了?”、“下面呢?下面去哪里了?”难以置信的目光下,所有演员下场,舞台的右边,一群拿着各色乐器的乐师自行搬了椅子排排坐好,左边,晋江文学城第一歌手许威上台,献唱了自己在看完《龙伏山之战》整个表演排练之后有感而生所写下的《姜国的胜利》。
一开始,是清唱。
低沉的声音浅显的歌词,唱着人们的苦难,唱着生活的艰辛。
然后,二胡和横笛进入,中间用平淡的音调唱着曲中人的努力,唱着对上苍的祷告。
再到最后,大鼓、中鼓、唢呐齐上阵,整首歌进入高/潮,唱着姜国治下的欢乐,唱着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绝不允许有人破坏的决心。
歌曲循环两遍,第一遍台下的观众还在纠结要不要捂耳朵,毕竟这位歌手他们太熟了,据说是姜国最好的歌手,但这个歌曲唱得他们的小心脏真的受不了。
可这首歌好像不太一样。
不知是因为歌曲和故事本身太贴切了,还是歌词真的唱出了大家的心声,一群人嘟哝着“这个歌还不错”之类的话,默默听着他唱。
等到当循环到第二遍的时候,舞台前两排的百姓先控制不住,放声跟着许威唱了出来(这些是托),其他观众一看到有人带头,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跟着唱了出来,他们徘徊在菜市口,一直唱到演员谢幕,道具组把舞台上的东西清场,这才走人。
……
《龙伏山之战》的第一集 给整部剧都开了个好头。
这也实在是饰演前任知府和知府的侄子的两位演员演得太特么遭人恨了,那一桩桩一件件的,把全城百姓的仇恨值都拉了上来。
还保有理智的百姓觉得,虽然知府和知府家的表少爷没对他做过这些事情,但难保他们没对其他人做过啊,不然那秦关之一个外乡人,如何能凭空捏造出这样的事情来?
已经被“气氛调节组”的人引导得失去理智的百姓直接就把自己那些年遭遇的种种不幸的屎盆子全扣到这两个前朝余孽的头上——
“当年我家的旺财(狗)突然死了,必定是那叔侄俩杀的!”
“那些年我家粮食藏了那么深都被偷了好几回,一定是那对叔侄派人做的!”
“我们家……必定是那对叔侄……”
怎么办,越想越气!第二集什么时候上演啊?!
抱着“我一定要活着看到这两个败类死”的高昂情绪,安城大半城的百姓一集不落的看完了晋江文学城《龙伏山之战》的演出,剩下的一小半则是错过了第一集 ,被他的亲朋好友硬拉着去看了后面的九集。
作为一个网络同人小说家,秦门深谙读者、尤其是追文读者的情绪,知道喂玻璃渣要喂得少但要刻骨铭心,发糖要发得持久果断的深刻道理,除了第一集 连续一集都在往观众嘴里硬塞玻璃渣,让他们痛哭流涕一晚上、叫骂一晚上之外,接下来的剧情走的都是标准的爽文路线。
大致剧情其实和封神榜也差不多——
一开始,反派占据有利地形有利位置,在路上设置重重障碍,主角一行动足脑筋在反派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杀到了城门口。
反派猝不及防,打开了个锦囊,第一个和第二个锦囊里,一个是军师,一个是隐居在山林之中的在前朝很厉害的某位大将军的大弟子,军师出计谋,大将军的大弟子率领乌合之众强势登场,对上朝廷的大军。
冯大将军何许人也?
冯大将军的谋士又是何许人也?
双方相对,除了一开始朝廷的军队有一丢丢军心不稳之外,之后把对方这个临时组合打得落花流水!
反派不死心,又打开第三个锦囊——到这里,剧情进入到了玄幻阶段。
第三个锦囊里是一道符,据说是曾经帮助过前朝皇帝夺得江山的妖怪之一给的,只要烧掉就能召唤它,于是人家二话不说烧掉了,妖怪释放了瘟疫,让朝廷的士兵们全员倒下。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另一个妖怪从山林里冒出来了,主动冲过去和对方那个妖怪打,把人家按在地上摩擦,让人家解了瘟疫——
原来当年姜国的皇帝在还没当皇帝的时候是个猎户,曾经救过一只狮子!而这只狮子其实是个受伤的大妖怪!
也别管为什么姜国的土地上会有一只狮子,而身为猎户的姜国皇帝为啥就放过了这只猎物,总之故事就这么写的。
狮子报恩解决了妖怪,反派打开后面的锦囊,分别召唤出神仙一和神仙二,结果没想到因为神仙的介入,这一场大战闹出来的动静惊动了玉皇大帝所在的天庭!
天庭和玉皇大帝表示,姜国皇帝是他们选出来的天选之人!你们这两个地仙违背天条是想要怎样?
说完,直接派了二郎神和弼马温猴子精下凡,把两个地仙按在地上一顿摩擦,逼得他们撤了法术,紧接着,就在反派不死心打算设祭坛以万民之血召唤地狱的魔鬼来助阵的时候,雷公电母上场,对着那个作死的孩子就是一顿敲。
于是天上一个雷,在观众的叫好声中劈死了这位从第一集 坚挺到第十集的反派。
最后一幕,这部剧结束在所有安城百姓站在街边夹道欢迎朝廷军队这一刻,结束在台下观众轰鸣般的掌声里。
所有演员站在台上谢幕,所有人最后合唱一曲《姜国的胜利》,全剧终。
观众这才从只有几十个人的舞台中发现,原来里面有不少的演员一个人扮演了五六个角色!其中以秦门的二徒弟和三徒弟为最,两个人加在一起饰演的角色不分大小有十六个!
明明整部剧的角色加起来有百来个,但真正用到的演员只有五十几个,这一事实多么令人瞠目结舌。
《龙伏山大战》收官完美,其中“独创”的在人物角色对话时穿插音乐渲染气氛的手法也广受观众好评,用特殊的道具模拟场景的做法更让观众适应良好,十集的长度亦是如此。
台上大结局才结束,台下,观众们已经开始问什么时候演第二轮了——被之前接连一个月的联欢会给惯的,他们认定了晋江文学城的演出一定还会再演第二遍。
可令他们没想到的是,《龙伏山大战》刚结束,晋江文学城就把菜市口搭建的这个舞台给拆了!
问他们这是发生了什么事,人家说,他们在安城停留的时间够久了,要回都城去了!
不过虽然他们回都城了,但晋江文学城已经在安城开了分社了,定期会有联欢会的表演的,请大家不要担心。
那既然未来还有表演,为啥那么急着就把戏台子给拆了?
完全可以把戏台留下来,他们帮着看着,等要演了直接上来演嘛!
回答这个问题的是“安城人民的女婿”小五。
小五在前两天请了终于空下来的师父秦门到了金大娘家里,带着大包小包他攒下来的家当向金家提亲了!
这速度之快,惊呆了一直认为谈恋爱不谈个三年五载就不应该结婚的自家师父秦门!
可他又能怎么办呢?
天要下雨,徒弟要讨老婆,他难道还能拦着么?
只能配合着。
金大娘虽然不舍得女儿嫁到都城去,但她承认这安城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像小五那么好的男孩子,也点头答应了,两人现在是未婚夫妻的关系,只等小五在都城准备好婚礼的所有东西,就派队伍到安城接新娘子。
作为“安城人民的女婿”,小五难得在“岳丈家”露出一副苦恼又哭笑不得的表情:
“不是我们不想一直把舞台搭在这里……是知府大人要用菜市口这块地方了。”
知府大人用菜市口?
用菜市口来干什么?
就在秦门一行人离开安城的同时,一直在做基建工作的安城新任知府终于结束了第一阶段的任务,开始处理龙伏山叛乱的事情,并宣布了朝廷批示的结果——
因犯首已遭天谴,被弃尸荒野,朝廷不予做更多处理。
对事情真相(安城知府迷惑百姓的事情)有所了解、助纣为虐的从犯,斩立决。
至于其他因为不知情而当了反贼、对抗朝廷的犯人,若有其他作奸犯科罪行,按照其他作奸犯科罪行处罚量刑,若无,虽有罪,但朝廷不予追究,责令当地知府教育指正。
无数个曾经祸害过安城和安城百姓的猖狂的坏人被推到了菜市口断头台上,无数个罪有应得的人人头落地,围观的百姓一阵欢呼,怀着对朝廷的感激,步入新的生活。
而此时,秦门则联合着账房和众徒弟计算着他们此行在安城的得失。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