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古代娱乐圈大佬 > 第36章 陈盛&父子情&抓人……

第36章 陈盛&父子情&抓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这一年, 来到都城准备参加科举省试的外乡举子都觉得自己在都城过得意外的轻松。

    而这一切与一家叫做晋江文学城的铺子密切相关。

    这实在是都城的物价太高,而姜朝的穷书生太多了的缘故。

    往年他们这群书生来都城参加一回科举,家里都不得不砸锅卖铁东拼西凑才能将路上的盘缠凑齐, 他们到了都城面对只得仰望的房租费和客栈费——

    要么就只能出城到外面的村子里住, 要么就只能找荒山野寺借宿,一边在都城四下里找可以干的活给自己赚点干粮,一边省吃俭用就为了凑返乡的盘缠(他们来时只带够了到都城的钱),就这样忙忙碌碌浑浑噩噩地过着,一直撑到科举放榜结束的那天才算是解脱。

    他们干看着那些都城美食却只敢咽一咽口水啃自己手里的饼,他们艳羡地望着那些三五成群在都城各处高谈阔论大笑游玩的士子同窗却只能埋首对着自己的钱囊发愁回去的路费。

    因此对于大部分外乡的举子来讲, 到都城参加一次科举省试,是一件又费钱又费力的受罪的苦事。

    但今年, 本以为会如同往年一样来都城吃苦受罪的外乡举子们在来到都城之后发现, 今年的都城与往年全然不同!

    而这一切都与晋江文学城这家新冒出来的铺子有关!

    外乡结伴而来的举子们刚到都城, 就被他们提前一步抵达的其他同乡给拉着到月下书斋买了本《雅俗——致游子》特刊。

    “何必花这个冤枉钱买本书?里面难道有科举秘籍么?还是别买了,我得省着点钱交房租,李兄啊,你还是快带我去找房子住下吧, 不然怕是要没地方住了!”

    陈盛拉着同乡做势就要往书斋外走。

    陈盛是从龙阳到都城来参加科举第二场省试的举子,但这并非他第一次参加省试了,在此之前, 他曾两度来到都城考试, 加上这次, 已经是第三次了。

    神奇的是,他对于自己之前参加的两次科举考试究竟考了什么题目而他又写了什么答案半点印象都没有,倒是对都城那比龙阳高出了不知多少的的物价印象颇深。

    他倒是想早早地就到都城来,好在都城物价还没涨的时候先到客栈要间房, 让自己过得不至于如此拮据,但奈何,他却是龙阳人。

    龙阳是姜朝皇族的出生地,与此同时也是个偏远的小城,距离都城路途遥远,并且道路也很难走。

    想要从龙阳到都城,先要走一段山路,然后要到码头坐船沿着晋江行驶,上岸后还要再赶一段路,哪怕陈盛在天气刚回暖、晋江源头冰雪消融、水势上涨到刚上涨可以开船的时候赶上了最早的那班船,等他抵达都城也已经七月份了。

    可进入了七月,都城的物价就比过年时要翻上两倍!

    原本都城作为天子脚下,物价就是一般的小城赶不上的,再这样翻两倍,对于屡试不第的陈盛而言,每一次赶考,他否备受煎熬,怀揣着家中父母和父老乡亲攒下来给他的钱到都城,看着那物价,心头就涌起一股无力之感,只觉自己就是长在全家人身上的“蛀虫”。

    所以今年,吸取教训的他早早地就寄信给自己上一次科举考试认识的越山士子李兄,越山距离都城只有半个月的脚程,李兄必定早早就能抵达都城。陈盛就是寄希望于让他早点到然后帮自己以一个较低的价格租间房——

    所以为什么不带他去租房子而要带他来这个书斋买什么《雅俗》?!

    他的钱都是父老乡亲七拼八凑为他凑来的!每一笔都要花在刀尖上!

    难道买了这本杂志他就能租到便宜的房子为自己省下不少盘缠吗?!

    “陈兄真乃神人也!”大兄弟你猜对啦!这本书就有那么神!

    他这位提前了两个月抵达都城的朋友李兄露出了一个夸张的表情,在陈盛将信将疑之下,硬是拉着他返回把那本《雅俗——致游子》给买了回来,然后就带着陈盛出了门往对面的酒楼去吃饭,一边等着上菜一边让陈盛趁着这点时间好好看一看这本都城特有的杂志。

    陈盛不以为然地翻开这本杂志,结果才看到第一个名为“百草堂”的专栏他就挪不开眼了!

    盖因为那个叫“百草堂”的专栏里,写这篇文章的人通过描绘一个外乡到都城生病了的举子到同仁堂就诊,用问答的形式记录下了外乡举子到都城普遍会生的病症与解决方法。

    为什么一路上都好好的,到了都城就浑身乏力四肢酸痛脸色泛白口中发干?

    为什么脸上会长一个又一个又红又丑的小疙瘩?

    为什么明明是盛夏日,他在屋子里待着却觉得那么的冷?

    脚上脚气重有什么偏方可以治吗?

    夏日如果中暑又该怎么办?

    这些问题……这些问题陈盛在前两次到都城参加科举时都遇到了!

    陈盛一直以为会遇到这些是因为自己身体差,从龙阳一路赶到都城路上太累了才会有这些病症,直到看了这本特刊他才知道,原来这些都是病!

    并且这些病都有得治!

    再一看那位同仁堂大夫的回答,发现想要把这些病治好甚至都不需要看大夫,有些病甚至只要多出门走走路晒晒太阳就能好!

    而在这些问答的最后,那位同仁堂的大夫还特意叮嘱了外乡来的举子在考场上可以带哪些东西来预防一些突发疾病。

    这一下,陈盛再也不抱怨自己这本特刊买得不值了——不过二十文钱,就能够解决困扰了他好几次科举考试遇到的问题!值不值?你说值不值?!

    谁不想健健康康地进考场也健健康康地出来?

    花二十文钱买个健康……这简直是太值了!

    而《雅俗》的这一份专门为外乡人所作的特刊当然并不止这一个专栏让陈盛看得眼睛发直,百草堂介绍了各种小病的自我治疗方法,之后的美食专栏则为外乡举子们推荐了不少都城的美食——

    里面排名第一的美食是方氏菜馆的“节节高”。但这道菜据说因为食材难得要等九月里才有,所以今年还没有人尝过,推荐这道菜的人明显是个爱吃之人,他先用不少笔墨讲述了一番这道菜的来历,然后就开始描绘他第一次吃到那道菜时的感受:

    “余举箸夹笋,放入口中、入喉中、入腹中,忽而忘情,顿觉恍如仙境,三元及第之感不外如是……”

    简而言之,就算没科举没中,尝过这道菜也就算没白来一次都城!

    看得陈盛口中生津,食欲大增,恨不能立刻尝一尝那奇妙的笋滋味。

    《雅俗》特刊的美食栏也十分照顾他们这群外乡考生的口味,里面的佳肴酸甜苦辣咸个中滋味都有,便宜的昂贵的也不分价格全都倾力推荐,还颇为贴心的为各地来的考生罗列了各种家乡菜做得最入味的酒楼——

    陈盛顿时发现,他现在所在的这家酒楼就是以擅长做北方菜著称的,而龙阳就在都城的北面……让他顿时对自己刚才还责怪李兄一事感到由衷的羞愧。

    这本杂志简直就像是一本专门给像他这样的外乡士子写的书一样,从衣食住行各方面指点着他们省钱的小诀窍,告诉他们哪一家店物美价廉,什么时候的东西会打折,到了都城可以去哪些不用花钱就能欣赏到美景和都城特色的地方……

    等他将整本《雅俗——致游子》看完了,他立刻起身,对着把自己带到这里来的李兄深深作揖,面露惭色:

    “我愚昧无知,李兄事事都为我着想,我却恶语相向、怀疑李兄的用心,还请兄长宽恕小弟。”

    对面的李兄连忙将陈盛扶起,笑着摇头表示并不介意,然后翻到《雅俗》特刊的最后一页,用手指着道:“你我兄弟,何须如此!等吃完饭,为兄便带你去那晋江文学城登记,只要身份核实,便可以直接去寄宿人家寄宿了!”

    《雅俗——致游子》的最后两页印的都是各类通知,里面有关于在都城召开各地老乡会的通知(陈盛在里面找到了龙阳的老乡会,特地折了个角,预备到时间去参加)、关于晋江文学城出版社召开外乡士子文会的通知,还有就是一则可以解决陈盛如今最头疼的住房问题的通知。

    通知上说,晋江文学城杂志社的编辑们在编写这一本特刊时打听到了外乡士子们到都城最难办的就是无房可住,为此,晋江文学城呼吁城中有余房的人家都将自己的空房整理好,以都城正常的市价收留外乡士子。

    家中有空房并愿意出租者皆可到晋江文学城杂志社登记,并列明对租客的要求,所有购买本杂志的外乡士子只要携带自己买的杂志、身份凭证,即可到文学城内寻找是否有合适的住房。

    这让外乡士子们喜出望外!

    以前他们来到都城,想要租都城百姓的一间小居室就必须掏钱找门路,这才会有人愿意替他们介绍房东,才能在都城租到一间房安置下来。

    而如今晋江文学城这条通知一出来,所有原本就有打算招外乡士子当租户的房东们就都会到那里登记,他们这些举子也不用再花一大笔“介绍费”,可以直接以较低的价格住到都城里,这如何不让他们欣喜?

    李兄这时又说:“为兄在接到贤弟的信后,在看到《雅俗》的当天就为你我在那文学城里做了登记,我如今便住在城东一位王大商人的家中,租金比往年要便宜三成!”

    “……你虽然因为材料缺失没能登记成功,但登记时有位都城的同窗,一听你的名字就表示愿意让你住他家!还愿分文不取!只等你到那文学城核实身份,我便带你去见那同窗!”

    陈盛一听,立时就对那位未曾见面的同窗心生感激。与李兄饱餐一顿后,二人便到了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的晋江文学城。

    一进文学城,李兄熟门熟路地就带着陈盛到特别设立的登记处开始登记身份,陈盛一边把自己应该准备的各种证明都拿出来,一边回答着负责登记的那位编辑的问题——

    “姓名?”

    “陈盛……”

    还没等他把盛字的尾音说完,一旁广告登记口的一个穿白衣服书生模样的郎君突然间拉住他的手腕,一脸兴奋和焦急。

    他问:“你叫陈盛?”

    陈盛点点头。

    “那个幼年家中经商,但十几岁时家道中落,如今正用功苦读期望高中状元的陈盛?”

    陈盛莫名其妙,接着点头。

    结果他头一点,那白衣郎君更加兴奋了,拉起了他的手腕然后转头扯了扯前面另一个郎君的袖子,大声道:

    “哥!我找到了!”

    “你看!这就是我儿砸!”

    =口=!!!

    儿砸?!

    我怎么不记得我还有这么个年轻的爹?!

    还是这是什么都城方言?

    ……

    ……

    当外乡的学子都在为了今年在都城的日子因为晋江文学城变得好过了的同时,晋江文学城里,秦门和自己手底下的众人召开了又一次大会,也在为了这一批外乡来的学子带来的滚滚财源感到激动。

    《雅俗——致游子》特刊的销量累计已经打破了《雅俗》杂志期刊销量的最高纪录,到如今,这本特刊已经卖出去了十万册,并且月下书斋的老板表示他们还打算在加印五万册——

    如今不过是七月份,接下来还会陆陆续续有不少外地士子抵达都城,《雅俗》这本堪称《外乡士子都城居住指南》的特刊显然还可以再赚一波销量。

    “虽然在我们推出《雅俗——致游子》特刊之后没过两个月,墨香阁和其他几家同行也纷纷推出了为外乡士子准备的特刊,但我们的特刊时花了几个月精心制作的,他们的却不过是急匆匆上赶着来‘吃肉’的,这一对比,高下立见。”

    之前因为被墨香阁挖去了精心培养的签约作者而对墨香阁心生怨念的杂志社社长赵成说到这里,露出了一个很不社长的笑容。

    “据说有几个外乡士子来买了墨香阁推出的《墨香》特刊,按照那本特刊的指点买东西租房子,只一月就把身上的盘缠给花光了,再一回头看买了我们杂志的士子一个个过得惬意又享受,气得他们连科举考试资格都不要了,冲到墨香阁门口搬来个火盆就把《墨香》特刊往里面丢,烧得只剩下灰了……呵,再让他们偷我们的东西!活该!”

    几个编辑也笑得幸灾乐祸,看着特别的反派。

    此时,作为众人之中最冷静的秦门不得不冒出来给众人冷静冷静头脑。

    “特刊既然卖得好,就趁着这段时间再做个小册子赠刊吧,篇幅不用太多,纸张也不需要裁太大,印刷的钱我们可以自己出,小册子里具体要写些什么内容,就由你们定,等省试的时候叫几个小童专门到贡院门口发给来往士子,让他们把《雅俗》一起带回家乡去……”

    “诸君谨记,我等的目标是趁着今年举国士子都来到都城,把《雅俗》杂志的名气和口碑打出去,争取明年的今天,《雅俗》不仅仅是都城最受欢迎的杂志,还会是整个姜国最受欢迎的杂志!”

    鸡血一打,杂志社的骨干们立刻就抛下了那股大仇得报的快感,埋首投身到新的奋斗目标上去了。

    解决了杂志社的事情,秦门转头看向了负责艺人部的小五。

    就在年初,小五向他提交了要在明年带说书先生到姜国各地巡回说书的计划,计划书写得白话又具备可实施性,很有秦门的风采。

    作为秦门年纪最小的徒弟、也是对外界了解最少的徒弟,小五对于秦门的很多想法和做法都能够很快的理解并举一反三,秦门觉得这孩子若是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他都可以在这个时代改姓“马”了。

    小五表示,他已经联系了几个大商人,以“在故事里穿插广告”为条件,让他们愿意在车队里再塞一车人和他们一起到其他省城去。

    “我已经开始考察和筛选手底下的说书先生们了,去掉身体不好不便离乡的、不愿离乡的以及讲故事水平还不够的,大约还有五个说书先生可以加入这次的巡回活动……”

    “随行的账房、护卫、仆役、大夫也都联系好了,一部分是我们与同行商人共用,一部分是艺人的家眷们充当,只有账房和护卫需要我们出钱。”

    账房是掌管钱财记录的,不能用与队伍里有任何关系的人,必须要上面直接任命才放心,护卫作为安全保障也是一样。

    秦门点点头,表示理解。

    “巡回的前三站已经和王商敲定了,但是在故事方面还须再斟酌……也不知那些地方的人都爱听什么故事……若是能有当地的人为我们提前把关就好了……”

    小五在暗示该尽快招点外乡签约作者进来了。

    地域文化差异在任何世界都是存在的,而如果处理不慎就会导致整个团队在当地遭到抵制。

    比如有些地方不吃牛肉,如果说书先生所说的男主角到了酒楼大喊一声:“小二,切两斤牛肉!”你看那地方的人还愿不愿意听你的故事?

    小五正是想到了这一点,对于到底要选择怎样的故事进行巡回说书还顾虑重重。

    秦门觉得小五想的方向没问题,沉吟片刻后决定——

    “既如此,那就把我们上月讨论的有关外乡人成为签约作者的待遇条款和处理方法尽快修改,整理成一则通知,放到《雅俗》八月期刊和准备发给士子们的赠刊里吧。”

    外乡士子中也有不少生活拮据却无一技之长的人,早在四月起,秦门就一直在《雅俗》上刊登招签约作者的广告,就是为了吸引这批人到来。

    本以为这则广告能招来不少外乡签约作者的他在出版社里连续待了一个月,中途还特地主持了两场外乡士子文会,却愕然发现最终真的愿意与他们晋江签约的人寥寥无几。

    “虽然待遇很好,但我等的家乡距离都城要两个月的路程,条款里所写的要签约作者每月交稿这一点根本无法达成……除非我等留在这都城里……”

    “可要我们舍弃家人只为在这都城赚钱,这笔钱赚来又有什么意义?”

    秦门这才意识到自己想当然了,这不是现代通讯便利的网络时代,交稿速度不可能那么快,按照晋江文学城现如今的签约作者条款,他根本无法招到外乡的士子来充当签约作者。

    于是,就在上月,秦门召开了紧急会议,参考现代网站的签约形式,在会议上提出将签约分为签人约和签作品约——

    对于能够满足每月字数供稿并及时交稿的,就签作者约,对于无法及时交稿路途遥远条件不便的,则让他们在把稿子写好之后找人送到晋江来,只要送来了就默认签了作品约,晋江再按照签作品约的分成将稿费寄送给作者。

    方案当然还有很多操作的漏洞和需要往里面填充的其他信息,秦门便把这些都交给他下面三大部门的众人去商量讨论,从稿费具体分成到寄送方式,一讨论就是一个月的时间,直到前两天才总算拟出了一个大致方案。

    秦门本想再等一段时间,再三斟酌之后再发出去,但显然如今的局势和身后步步紧逼的竞争对手留给他们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既如此,先把规定公布一下也可以……反正回过头觉得不对还可以再改_(:з」∠)_

    ……

    ……

    邀请陈盛到家里小住的白衣郎君叫白敬,另一个被白敬拉住的是他的哥哥白孝,二人是都城米商家的少爷,为人热善好施,据说经常参加晋江文学城举办的外乡士子文会,并接济文会上拮据的外乡士子。

    因此,虽然他二人文采一般,也不参加科举考试,却在外乡士子之中的名声十分之好。

    这样好的人与家境贫寒为人又不起眼的陈盛可谓云泥之别,这也让陈盛在一开始得知这二人身份的时候言谈举止都忍不住束手束脚。

    但这样别扭的感觉没过几天就消失了,因为那个当初一照面就叫他“儿砸”的白敬是个太太太太体贴的郎君了!

    他从没有因为陈盛家境不好身世坎坷就对他露出同情或者鄙夷的神情,陈盛虽然读书不好,但却是个心中有书生傲气的人,他曾想过如果这位白家二少爷主动提出要赠与他盘缠他应该怎么委婉的回绝、又该怎么把租金给对方,但白二少就像是早就知道他心中所想一般——

    他主动提出要付租金,白二少拿出算盘按照都城三四月较低的租房价格把房租算好,一文钱不少的收了;

    他不说自己手中拮据的事情,白二少也不多问,只是领着他到那晋江文学城看了那则招签约作者的公告,告诉他这里是个赚钱的好地方,只要用白话文写一写家乡的风土人情投稿给杂志社,只要被《雅俗》用了就可以拿到稿费;

    他为表谢意请白家两兄弟酒楼一聚,白家兄弟都很给面子的来了吃了,并送了他价格能够负担得起的笔墨纸砚;

    不仅如此,白敬在发现他一直在房内看着那本《雅俗——致游子》特刊后,更是直接拉着他说要带他在这两个月把这上面所写的美食都尝一遍、好玩的地方都去一遍!

    他们一起到方氏菜馆品尝了一下那与科举士子必吃的“节节高”齐名的“士子宴”(节节高用的笋只有省试殿试期间才有),一道道寓意吉祥又精致的菜肴吃得陈盛只觉自己要把舌头都给咬掉了;

    他们共同到那家据说是晋江人开的酒楼听说书先生说了一席最著名并据说为了考生们专门写的《贫民科举路》,故事里,主人公家道中落、励志读书,从一届农家子通过自身努力最终考上了状元并娶到了自己心仪的姑娘,如此鼓舞人心的故事让原本对省试还忐忑不安的陈盛也忍不住对接下来的科举之路产生了信心;

    他们还一起去参加晋江文学城出版社为外乡士子举办的文会、老乡会等,白敬在文会上有许多认识的朋友,他也一点不忌讳地对大家介绍自己是他的朋友,在文会上更不曾冷落他。

    直到遇到白敬,陈盛才知道原来这世上真的有人能让他一遇到就觉得如沐春风,对他从身到心事无巨细地照顾着……

    还真的就跟他亲爹似的_(:з」∠)_

    陈盛就在白敬以及他之前的好友李兄的引导帮助下,轻松适应了这个新都城的生活,靠着在晋江文学城的不断投稿,仅一个月就赚够了返乡的路费,并预备着用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把家里向父老乡亲借的钱也一并赚回来还上。

    他已经打算好了,如果这一次科举再考不上,他就不再考了,直接回家乡,当一个晋江文学城的签约作者(作品约),写一写龙阳的风土人情、特色小吃、传说故事,也足够他养活自己和父母了,说不定过两年还能凑够钱娶一房媳妇儿呢。

    他也不怕说出去丢脸——

    他们那里可不像都城这般对给说书先生写故事的供稿人看低,才从战乱中恢复过来,一切秩序堪堪建立,对于龙阳的百姓来讲,所有凭自己的本事能赚到钱的工作都是好的,不论是说书先生还是写故事的供稿人,都是值得他们高看一眼的。

    陈盛越想觉得自己的想法越好,他偷偷透露给白敬,也得到了好爹,呸,好兄弟白敬的支持。

    好兄弟更表示他其实在晋江文学城里有点关系,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带他去签一份保证契约。

    “保证契约就是你签字保证自己写的稿子一律都投给晋江文学城,不会再投给其他的同行,那么晋江文学城就承诺你会优先使用你的投稿,并且只要你一年的投稿满规定字数就每年给你发酬劳。”

    这是晋江为了留住外乡的作者所提供的最优契约,是只有“大神级”外乡供稿人才有的待遇,白敬能为他争取这等待遇,在见识过墨香阁烧书事件、对除了晋江文学城以外的其他杂志社都没有了兴趣的陈盛自然是喜不自胜。

    第二天,他就跟着白敬到了晋江文学城,并径直走到了后院。

    陈盛一直以为晋江的铺子人已经很多了,却不想后院的人更加多,他在这里见到了不少文会上的熟面孔,也见到许多他曾听过说书的说书先生,穿着统一黑色衣袍的青年人在他们之中穿梭,一切显得有条不紊又充满着人气,这一幕摆在陈盛的面前,就让他更想要加入这个地方了。

    可就在陈盛要签保证契约的那一刻,后院紧闭的大门突然间被撞开,一群穿着官府衣袍头戴高帽的官兵冲了进来,打乱了这一切。

    打头的是个眼睛瞪得特别大看着特别凶的男人,他一抬手、一抱拳,吓尿了后院不少的文弱书生。

    “敢问,秦关之何在?”

    人群之中最为镇定的那一个站出来道:“某就是,敢问官爷找小子有何贵干?”

    大眼睛道:“奉圣上旨意,秦关之涉嫌谋反、谋逆、妖言惑众,即刻起打入天牢,听候发落!”

    此言一出,全场寂静。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