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晋江文学城&成长
过程虽然有不少瑕疵, 但晋江文学城是确确实实在都城,尤其是在都城的说书圈立足了。
也许刚开始的时候,那几个说书人也只是因为薛杨被灌醉时透露的消息感到好奇, 将信将疑来到的这个叫晋江文学城的地方探探路, 但当那两个自称是“秦关之徒弟”的少年人真的把写有《少年包三天》、《错姻缘》和《西游记》开头的小册子摆在桌面上时,所有在场的说书人都疯了!
居然是真的!
居然真的有这样一个地方载满了各种神鬼莫测的故事!
而且这个地方还真的在卖故事!
哪怕那两个少年已经强调了这三本故事在都城的说书权都已经被买走了,也阻挡不住大家对这个名字很诡异的地方的热情!
既然这个地方曾经出过那么火的三个故事,那第四个、第五个故事也一定会火!
所以只要他们能够得到这个故事,他们就是下一个逍遥子、下一个秦关之、下一个雪阳公子!
所有说书人都这么坚信着。
晋江文学城其实还没有什么供稿人。
这就跟刚开的现代小说网站一样,才刚开呢, 连人气都没有,哪里会有人慕名前来在这个网站注册笔名成为网站的签约作者呢?
想要一个小说网站既有大量作者又有大量读者, 要么就是先砸钱用福利吸引一波作者, 最好是有名气的作者, 从来依靠这些作者的名声吸引来更多的读者,要么就是先填充文库,先吸引一大波读者,再依靠读者的流量引来想要在这个网站成名或者获利的作者。
网站想要开起来必须如此操作, 被秦门恶趣味取了个小说网站名字的现实中的晋江文学城当然也是如此操作的。
秦门手里资金短缺,当然只能使用第二种方法,所以两个徒弟口中的“写故事的师父的同乡”其实不过是秦门为了充实晋江文学城书库而使用的自己的马甲而已。
不止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 还有《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聊斋》的作者蒲松林……这些在秦门的前世耳熟能详的名字和他们的著作全都被秦门拿来填充了书库, 几位大神也都被他强行按上了“晋江著书人”的名号, 成为了他的马甲之一。
因着不用再外出说书加上自己刚好进入变声期,秦门有了一段空闲时间让他在教导弟子的同时可以去填充书库。
所以趁着现在距离他穿越才过去不到一年的时间,一切记忆都还新鲜,秦门努力回忆着自己前世在现代看过、阅读过的各种古装电视剧古装小说, 筛选出其中合适的故事,然后在纸上罗列了这些故事的剧情主线、主要人物,再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逻辑和行文风格写下这些个故事的开头,装订成一本本小册子——
这才有了进门书架上那些零零落落的书。
这也才吸引了都城各路的说书人日日往他家跑。
只是如今晋江文学城的著书人只有他一个,想要一个人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完成那么多部旷世奇作,哪怕他只是把自己记忆中的东西照搬下来,他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奈之下,秦门不得不放弃自己一开始对晋江文学城的设想,把原先设定的有说书人来买故事就当场卖的规矩给改掉,变成每月一次拍卖。
他发现这些说书人们往往会一次性把一座城市的一个故事说书权全部买下来,既然如此他也就不分什么都城内的一次说书权两次说书权了,直接合在一起,一座城算一个价格卖。
每个月,他出一个故事,然后就在门口贴出通知定下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大开大门,邀所有对这个故事有兴趣的说书人前来拍卖,价高者得。
这样的拍卖形式虽然与秦门一开始的设想相背离,但这种操作模式确实让秦门变得轻松很多——
一个月只需要完成一个故事、若干故事的大纲和开头,每月里除了拍卖所得的钱之外,来自其他城的商人也会到他的“城”里挑几个故事买回家乡请说书人在当地说书,让他得到一笔进项,这样凑凑拢拢,秦门发现自己不需要再出去说书就能够养活自己和自己的五个徒弟了!
不仅如此,每月还能余出一笔钱来作为未来买房投资的存款!
干的活少了,每月赚的钱却没有减少,这一事实让秦门的心里忍不住美滋滋。
……
……
这种仿佛捡了漏的情绪一直持续到过年也没有消失。
是的,冬至结束后没多久,秦门就迎来了新年。
秦门对这个新的世界的新年感到很好奇——
没有在现代时必看的春晚,没有可以供吐槽的手机和电脑,没有会与他发消息相互道新年快乐的粉丝群的其他粉丝,也没有经纪公司没完没了要他带动小粉丝转发的各种通告和广告,这一年的新年过得格外的……清闲。
陪他过新年的取而代之的是他在这个时代“捡”来的五个徒弟,是一起从晋江逃难而来的同乡同村们。
除夕的前一周,秦门数了数自己这半年多零零总总赚来的钱,居然有近五十两之多!
自觉手里有钱的他财大气粗拿了里面二十两银子(二十贯铜钱),带着徒弟们出门,又是买具有美白效用的脂膏,又是拉着徒弟们一起到卖成衣的铺子订做新的衣服,还把这个时代兴起的在新年里必备的年货统统买了回去,还跑到老东家方氏菜馆那里在除夕夜定了一桌吉祥如意菜。
等除夕当天,他和徒弟们便穿着做好的新衣服,拉着与他关系最近的宋家兄弟一起在方氏菜馆好酒好菜大吃了一顿,抱着那两个喝醉酒一直哭着在说“大朗你不容易啊”、“秦老爹秦大娘泉下有知一定会欣慰的”的宋家兄弟,不知不觉也跟着哭出了声。
他在哭什么?
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以一个十二岁的少年身份在都城站稳脚跟,不仅拥有了家人(徒弟),还能够攒钱准备买新房,甚至还把前世现代的东西都带到这个时代来,他有什么不开心的?
他为什么还要哭?
秦门最后是喝得醉醺醺的被嫌弃喝酒会脏衣服、于是没有碰酒的大徒弟背回家的。
他在朦胧间配合着大徒弟的动作脱了衣服擦了身然后把自己裹进了被褥里,哭湿了半条被子和一个枕头,才在第二天,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中午醒过来。
头因为昨晚喝太多变得昏昏涨涨的,一时间秦门都忘记自己究竟是在自己那个时代还是在姜朝这个时代,嘴里偶尔喃喃着几个在现代的朋友的名字,偶尔又冒出一群在古代接触交往颇深的几个人的绰号,他躺在被窝里,双眼一直盯着房梁,耳边尽是自己五个徒弟在庭院里放爆竹玩耍的声音。
半晌,他伸手遮住了眼睛——
“哭,是因为我害怕啊……”
突然间被丢在一个陌生的世界,他害怕,怕自己会死在这个世界;
失去了自己前世好不容易有起色的工作和好不容易混熟了的同事朋友,他害怕,怕他在这个时代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违背了自己曾经的坚持,在这个时代盗用了现代人的著作成了一只只有他自己知道的抄袭狗,他害怕,怕自己的所作所为被人发现和唾弃,更怕自己一旦养成习惯,就失去了自我创作的能力成为一个废物;
发现自己安排的一切事情最后都朝着自己不曾预料到的方向发展,他害怕,他怕他会在无知无觉中害了自己,更怕害了别人……
被无视了那么久的情绪一瞬间在酒的作用下被释放出来,从穿越到今天所遇到的一切全都在脑海中反复播放——
想要当说书人却被老板们一次次拒绝的画面、那家出乎他意料被砸的云来楼、五个与他预期完全相反的徒弟、被他寄予厚望却未能按照他的想法顺利发展的晋江文学城……
他真的在怕。
……
秦门病了。
在新年的第一天就病了。
请来的大夫说他的病是“郁结于心”、“身体乏累”外加年纪小小就喝了那么多酒导致的,叫他不要多想,放宽心。
一整个新年,一直到元宵,陆陆续续有不少与他相熟的这个时代的人们来他的家里拜访和看望他。
方氏菜馆的老板方长和方家大厨们、于他有恩的老村长一家、他曾经帮助过的和他一起逃难而来的晋江同乡、说书人逍遥子和薛杨、与他有合作关系的商人们、端王府的小世子……连秦门自己都没想到他居然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认识了那么多人。
这里面有的人以为他是想到了过世的父母太过伤心才病的,劝他一切向前看,相信就算他的父母还在世也不会希望看到他因为他们而生了心病的。
也有人是以为他是太过劳累产生的疾病,无不劝他多休息多睡觉,塞给他各种方便吃的食物和糕点,临走前还对他那五个照顾他的徒弟千叮咛万嘱咐。
宋家兄弟似乎把他生病的原因归结到了除夕夜那一次喝酒上,心中自责不已,每天都来看他并道歉。
而事实上,真正让秦门想通、从死胡同里走出来的是端王府的小世子。
小世子试在元宵节的前一天来看望他的,被端王捧在手心的孩子并没有那么会看人脸色,也不知道对着病人应该是什么态度,说话自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顾忌。他自己从角落里找到个団蒲抱过来放在他身边,然后自顾自的坐下,从怀里掏出小点心,一边吃一边和他说着这段时间自己遭遇的烦心事。
他说自己因为听了《少年包三天》的故事,一直希望有一天能够成为像公孙策那样的心怀正义又博古通今英俊帅气的富二代。
经过这半年多的故事熏陶和他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他觉得自己已经完全具备了心怀正义、博古通今、英俊帅气等各种条件,万事俱备只欠他的圣人大伯给他像公孙策那样封个县令了,于是趁着这次进宫过年,他特地在私底下找到他的皇帝大伯,想要他给自己封个县令,结果居然被他大伯给拒绝了!
“大伯说我才堪堪十岁,翻过了年也不过十一岁,还是个孩子呢,不急着建功立业。”
“……他说,人走路不能光顾着快,走得快了容易飘,一个步子没有踩实还容易摔,所以走路要慢,要稳,要先定好路线再走……这样才不会走歪路……”
“我皇伯伯就只知道敷衍我!”小世子最后很是不满地总结道。
秦门却忍不住心有触动。
“……圣人说得对。”他对小世子说,也对自己说。
“你才十一岁,一切都不急。”他才十三岁,他也不用急。
这半年来他过得实在是太飘了,心也太急了。
那么急的想要当个说书人就一夜成名,
那么急的想要晋江文学城刚开就最好能像前世那个小说网站那样日进斗金,
那么急的就想要动歪脑筋借着其他人的作品去赚钱,
那么急的就想要立刻买上一套房,
那么急的就想要在短时间内在这个时代留下自己存在的记号和印记……
哪里来那么好的事?
越快成就的名声越容易被破坏,越急着想要做到的事情反而越做不到!
“……其实可以慢慢来,一步步往前走。”
所以也许……
他该学着慢下来,
他必须要慢下来,
为了在这个时代活得绚烂。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