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8 章节
么淡定的吗?难道她不应该说,“机会难得,求求你给我看一眼吧,就一眼!”
她怎么不按剧本走?总赶我们去睡觉是咋回事?睡觉难道比欣赏篆刻珍品还重要?
可是,卢芳自己说了不拿,现在总不能硬往外掏,几个人讨了个没趣,悻悻地回自己铺了。
车厢里响起手风琴声,是某个有才华的学弟在带头唱歌,茉茉和豆包都去凑热闹,没多大工夫,车厢里开始大合唱:“阿哥阿妹情意长,好像那流水日夜响……”
唐昭看得直乐,这是情歌吧?是情歌吧?唱得这么铿锵有力合适吗?
动静这么大,谁也别想睡。就在这时候,有位姑娘跑到这边来,望着唐昭欲言又止。
这妹子跟卢芳她们一起的,刚才坐在旁边一直没吱声,现在跑来是想干啥?
“师姐,我叫梁又冰,你不睡觉了吧?我过来问你点儿事。”
唐昭略有不耐,说了一个字,“讲!”
“我就是想问问,卢芳拿给我们看的真是赝品吗?还有你说的什么紫光,那是啥玩意儿?”
唐昭淡淡道:“你怎么想问这个?”
“因为吧,大家都说,她肯把那么珍贵的宝贝拿给我们看,太无私了,简直就是当代活雷锋。但是我悄么声一琢磨,不对!哪个缺心眼的舍得把家里古董拿出来四处显摆?那不是败家吗?刚才师姐说是假的,我就想问个所以然,不想被大忽悠给骗了。”
小梁同学真诚的目光和碴子味儿口音成功取悦了唐昭,耐心给她解释:“现在的鉴宝行家,都带着紫光手电筒。有年月的瓷器是手工制胚,强光一照,能看出一圈一圈的拉胚痕迹。如果是仿制品就照不出,如果是修补过,还会有荧光反应。”
“就卢芳那个杯子吧,我没碰,但是打眼一看就知道不是真的。真正的老物件,有一种温雅之气,她那杯子光泽刺眼,釉色也不对。”
梁又冰坐近了些,“师姐你老厉害了!你教教我呗,怎么看出温雅之气?”
“这个……是经验。其实杯底的字,杯上的青花都可以看出一二,你要是有兴趣,以后慢慢给你讲。”
梁又冰连连点头,又向唐昭请教五面印。
“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卢芳家绝不可能有这方印。因为邓大师的五面印,现在正被西湖边上的印社收藏着,不可能成为某个人的私有物。”
梁又冰气得直拍大腿,“瘪犊子气死我了,把我们忽悠滴一愣一愣滴!师姐,这事儿我怎么证明?”
“很简单呀,如果你在杭城有亲戚,可以帮你打听一下。如果没有,你给印社写封信问问不就知道啦?”
这个年代没有网络,很多文化上的信息不可能靠搜索立刻获得,唐昭这几年阅读了大量书籍,又趁着假期走了一些地方,所以才这么了解。
梁又冰撸胳膊挽袖子,“行,等采完风的,回学校我就写信。师姐,你说她手里那方印是什么路数?”
“我刚才听你们说,她出身书画世家?”
“嗯呢,给世家丢脸!”
“她家一定有篆刻高手,有可能是照着原品仿制的。按说仿制一方印自己把玩,也没什么不对,一般也不会说成正品贻笑大方,八成是她从家里偷拿的。”
“诶呀,真是连蒙带骗啊!你说她想嘎哈?”
“大概是……想赢得你们的尊重?”
“原来挺尊重的,现在都变成轻蔑了!不行,气冒烟了!我们这些人天真无邪,任凭风云多变幻,努力考到大学来。原以为广阔天地大有所为,没想到遇见一个大忽悠!”
唐昭愣住,这姐妹口号背得杠杠滴,比自己流利多了。
她不能输啊,“任其八面来风,我自岿然不动。梁又冰同志,你不要受外界困扰,只有苦练本领,才能喜迎丰收!”
一路旅途劳顿,终于到了大草原,这里苍穹高远,草美羊肥,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壮阔。学生们住进宝音公社的蒙古包,听着悠扬的马头琴声,一切都是新鲜的。
牧人大叔的女儿叫赛罕其其格,脸蛋红扑扑的,是个活泼的姑娘。她一边帮唐昭她们归置东西,一边介绍家里的羊啊,狗狗啊,还说要带唐昭去骑马。
“你们早来几天就好了,能赶上我们的那达慕,能看到很多草原上的英雄。”
唐昭弱弱地说,“男英雄没见过,我只看过草原英雄小姐妹。”
其其格被逗得大笑,“没关系,过些天还有马奶节,咱一起喝酒吃肉!”
第二天一早,美院的学生们集合,拿出各自的装备开始画画。有人跟牧民借了块木板子,下面垫两个凳子,毛毡铺上,宣纸用镇尺压好,调好颜色挥毫泼墨。有的直接用画架,画蓝天、画绿水、画如茵碧草、画洁白羊群。
唐昭将画具拿出来,让陈姐帮忙看着,自己拎上照相机四处拍照。拍沃野,拍蒙古包,拍穿着红色袍子牵着马的其其格。
卢芳气得摔笔,“她都跑进画面了,烦不烦!”
此时的梁又冰对室友已经彻底没了滤镜,慢悠悠说道:“我打算把师姐画在里边儿,你瞅那飞扬的红纱巾,贼拉好看!”
卢芳翻了个大白眼,却没再吭声。自从火车上装十三未果,她总觉得小梁的态度不对头,不过她自己心里有鬼,也不太敢呛声。
唐昭忙活一番回来,别人都画了一半儿了,她这才慢吞吞打开画夹子,将宣纸固定在上面。
就听远处一阵喧哗,七八届那边围了一圈人,叽叽喳喳也不知在干什么。没多大功夫,手风琴也响了起来,“阿哥阿妹情意长”又唱了起来。
唐昭笑笑,大概是草原上风太暖了,这帮人合唱情歌有瘾。
豆包跑到那边看热闹,没一会儿跑回来:“刚来了个京市的记者,也要住在宝音公社。记者同志前几天跟着参加了那达慕,还要在这边过个马奶节。他们又拉琴又唱歌的,是让记者给拍照呢。”
唐昭点点头,选了墨块研墨。毛笔刚蘸上墨汁,就听卢芳在远处喊:“记者同志,你也拍拍我们师姐的画吧!”
“好。”记者朝这边走来,镜头正好对上唐昭一片空白的画板。
那姑娘背对着这边,身姿曼妙,大概是怕被风扰,长发编了个辫子,辫梢在风里荡阿荡。
一看这背影,就知道长得差不了。
记者同志调侃道:“这位同学,你还没画呢,这让我怎么拍?”
唐昭回过头,刚想说你爱拍谁就拍谁,结果看到那张熟悉的脸!
唐昭:“……”
沈铮:“……”
不是吧,在大草原也能遇见?冤家路窄能窄到这个份上?!
这还真是狭路相逢!今年重新划分了自治区范围,京市那边也很重视,特意派出记者来。这个任务,本来是隔壁桌小王的。
沈铮不愿采访他哥,宁肯跑到自治区,刚记录完那达慕大会就赶到锡林郭勒盟,等待过几天的马奶节。
万万没想到啊,这也能碰上唐昭!
他回头问卢芳:“你们是中华美院的?”
“对啊!能邂逅我们,是不是给采访工作增添了色彩?”
沈铮心里吐槽:添色彩没看出来,大概率是添堵。
“沈记者,”卢芳道,“这是我们上一届的师姐,入学的时候专业第一呢!”
沈铮点点头,知道。
“师姐专攻工笔,是不是很厉害?”
沈铮暗道,见识过。
“今天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师姐还进入不了状态。大概是对草原不适应,我都画完了,她还无从下手呢。”
沈铮看了看唐昭,不适应?无从下手?你瞅她那样,打死我也不信!
“其实,草原风光也没什么难度嘛,是不是?专心点儿就行,拿着相机到处溜达,当然画不出来。”
卢芳这么一说,沈铮也觉得唐昭有点儿不争气,“你赶紧画吧,输给下一届的,丢人不!”
唐昭翻了他一眼,“只要你离我远点儿,我肯定输不了。”
“行啊,”卢芳道,“到时候咱们看看,到底谁的分高。”
作者有话要说: 特地去搜了“阿哥阿妹情意长”,歌名是《婚誓》,挺好听的,于是这个BGM一直在脑子里循环播放……
119、真正的天人合一
唐昭抬头看了看天, 问道:“你们不觉得晒吗?”
七七届的女生一起点头,这都快到中午了,确实有点儿晒。
她们说晒,卢芳这种杠精肯定会反着来:“咱可没那么娇气, 沐浴着草原的日光, 才能画出神髓。”
怎么这么烦人呢!唐昭觉得, 初始阶段的唐春妮都比她可爱。
在大日头底下画画,唐昭是坚决不干的, 她把蘸了墨的毛笔洗干净撂下, 站起来大声喊其其格, 然后扔下沈铮和卢芳等人, 朝那骑马的姑娘跑去。
卢芳哼了一声, “刚说要比画,赶忙就逃了,别人是尿遁,她这是太阳遁。”
有个跟卢芳比较好的小姐妹说:“她是怕咱们站在后面盯着她看,有的人心理素质不行,一有人围观手就发抖,估计她就是这样。”
沈铮心道:你们放心, 她指定不带发抖的。她之所以跑了, 应该真是晒的。
唐昭不在,卢芳也没了找茬的乐趣,便跟沈铮说话:“沈记者,回京市以后, 照片可以帮我们洗出来吧?”
沈铮点点头,“可以。”
“给我们每个人都洗一张是吧?”
沈铮皱了皱眉,这可不是证件照, 洗一张要四毛钱呢,你们合影的有二十多人,拍了十多张照片,用进去我半卷胶卷!
本来没打算计较,每张照片洗一张给他们也没啥,还想着到时候把胶卷直接送给这些学生,结果你想让我洗全部照片!洗完将近一百块!就算哥不缺钱,能报销,也不能当傻子让你们占便宜啊。
“行,”沈铮微微一笑,“等我忙完。”
他居然同意了!卢芳不免又对沈铮高看几眼:“沈记者,你拍拍我们住的蒙古包吧?”
沈铮道:“我这一路没少拍蒙古包,胶卷有限,得留着点儿。你们先忙,我回去收拾收拾东西。”
他收好照相机回住处,卢芳她们也继续写生。
不觉快到中午,远处传来悠扬的长调,其其格骑着马漫步而来。袅袅炊烟升起,在姑娘的歌声里,莽莽草原带了些悠长味道,就如这宝音公社的名字,充满浓浓的幸福感。(宝音:福气。)
唐昭坐在其其格身后,头戴一顶草帽,手里还拎着大袋子,跟元气满满的蒙族少女形成鲜明对比。
其其格下了马,然后去扶唐昭,马背上这位把手搭过来,范儿起得挺足,结果脚底下一个踉跄,差点儿没坐地上。
连陈文娟等人都觉得没眼看,咱家这个,的确是破坏画面的好手。
唐昭不以为意,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顶着草帽拎着袋子走过来,给七七届的女生一人发了个草帽。
“快戴上,要不回京市的时候都成黑炭了。”
七八届的听到动静,往这边一瞧,好家伙,齐刷刷一排草帽,太气人了。
卢芳不服气,“你这也不够意思啊,供销社那么远,你反正跑一趟,就把我们的都买回来呗,又不是不给钱。”
唐昭可惊讶了呢,“我没听错吧?你不是说沐浴阳光才能画出精髓?是我理解能力出了问题?这句话难道是怕晒的意思?”
卢芳被噎得说不出话,“谁稀罕!”
虽然这样讲,但还是眼馋人家的草帽。等午休吃完饭,七七届的女生居然都在草帽边缘缝了纱巾,这下连风吹都不怕了。
这帮女的都是跟唐昭学的,太特么娇气了。
就见唐昭慢慢悠悠走到七八届这边,问梁又冰:“多捎了个草帽,你要不?”
梁又冰一蹦三尺高:“那必须要啊!这会儿太阳还挺大的,我可不想把脸晒秃噜皮。”
气死了,连小梁都有草帽了,还美美浪浪去找纱巾。
卢芳小声嘟哝,“什么了不起的,我这就去买!”
她去找其其格,说想让她骑马带自己去供销社,其其格道:“我是咱们草原上的送信员,这会儿得骑着马送信去,等我回来再带你们去供销社。”
卢芳非要戴上草帽不可,于是找了最要好的同伴,陪她步行去供销社。
这一走,差不多走了一个半小时,到地方累得直喘气:“大叔,我们买草帽。”
“草帽?那是一个都没有了,今天上午全卖光了!”
啊?卢芳急了,“你们库房也没有么?”
“供销社就这么大,没有库房,东西都在这儿。”
“那你们不会多备点儿货?”
大叔摆手,“我们公社的人不缺这个,那十几个帽子放了有一年,要不是你们这些学生需要,估计再放两年也是有可能滴。”
卢芳郁闷极了,“那你们啥时候上货?”
“那可说不准,可能过两天就上,也可能等你们走了也没有。”
卢芳切实体会到什么叫绝望。
等她们好不容易走回去,大家都已收了画具,画稿也交到老师那儿了。
“卢芳,唐昭画成啥样咱们也没看见。”
“没事,你觉得采风都要戴草帽的,画画能强到哪儿去?”
卢芳的同伴疑惑了,那你还拉着我来回走了仨小时买草帽?你的立场不好这么随风摇摆吧?
吃过晚饭,学生们都聚到一个蒙古包里,等老师点评。
老师四十多岁,是个文艺中年,用词是有些腔调的:“行走在旷野间,视野果然开阔许多,每个人的画作我都看了,很惊喜。气质决定基调,虽面对的都是茫茫草原,但展现出的风貌却各不相同。”
哗哗哗,掌声。老师的即兴小作文听多了,连文化素养都跟着提高呢。
“今日,有三名同学的画作尤其突出,我分别做重点讲解。”
啊?老师挑出来的只有三幅啊,也不知是哪位神仙的。
有些同学觉得自己没了希望,但大部分眼神里都满含期待,希望自己的画作能成为三分之一。
“肯定有你。”卢芳的小姐妹说。
卢芳没吭声,但神色中自信满满,觉得三幅里面不仅有自己的画,还得是最后点评的那幅。
因为老师的一惯路数,最欣赏的一定放到最后,作为重点讲解。
“第一幅画是梁又冰同学的。”
哇,居然是梁又冰!大家嘴巴张得老大,都羡慕极了,尤其是同班的女生,都觉得是唐昭的草帽给了小梁加持。
“梁又冰进步特别大,你们七八届的都坐在一块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