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BG言情 > 我在七零舞丹青 > 第 64 章节

第 64 章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他长高了,依旧是白皙清爽的少年模样,他走过来,脸上带着笑意:“欢迎你,唐暖。”

    唐建国在一旁冷哼,“我呢?”

    少年笑着迎上去, “叔, 行李给我,一路辛苦了。”

    他带着二人到路边,那儿停着辆吉普车,车上下来一个汉子。麦色皮肤, 高大健硕,下来就跟唐建国握手,“叔, 我是沈时和爱人,姓庄,庄承。时和今天有手术,特意叫我来接您。”

    原来是沈晏清的姐夫。

    唐建国知道,自己能从号子里出来,眼前这位没少帮忙,上了车便客气地寒暄。跟庄承正聊得热络,突然觉得不对,貌似后面季驰跟闺女唠得也挺热乎。

    “正好还没开学,我带你爬长城去。”

    “行!不到长城非好汉。”

    “唐暖,你还想去哪儿?”

    “我哪儿都想去。”

    “那我列个计划,咱们一天走一个地方。”

    “咳咳咳!”唐建国赶紧出声,臭小子,一年多不见还是那个风格,当着我的面就敢约我闺女!

    季驰笑笑,“叔,咱们一起。”

    呵,唐建国心道:去供销社买白糖,如果买的多,人家会饶一块水果糖,现在老子就相当于那块水果糖。

    他板着脸道:“我得上班!我得去单位给大门和柱子刷漆!”

    “那我先带唐暖去,等您休息的时候再单独陪您走一遍。”

    这还差不多。

    唐建国和唐暖进了京,一切由沈时和安顿,诸事顺利。

    大旺村这边,秋收已经开始,唐家小院依然保持着社员眼中诡异的学习气氛。

    老爸和三花都不在,大家做饭只能轮着来,这时候也没人挑剔口味了,吃饭的时候都拿着书,一边吃一边琢磨题。

    九月的某天,沈时和打来电话,说了下京市的情况:唐暖已经正式入学,平时就住沈时和家,小姑娘勤快,帮着做饭还帮忙哄孩子,功课也很好;唐建国已经进入修缮队伍,由一位老师傅带着。他们有集体宿舍,离单位近,依照唐建国自己的意思,暂时就住宿舍里。

    每到周末,现成的导游季同学会自动出现,带着爷俩四处游玩。他们已经爬了长城,看了香山红叶,以白塔为背景荡起双桨,又去了颐和园、动物园、天坛、故宫……如果沈时和有空,也会跟着一起。

    介绍完情况,沈时和又告知沈晏清,那件事已经确定了——教育部召开会议,正式决定恢复高考!

    会议精神还未在全国公布,但这个消息无疑是一颗定心丸,让唐家小院的氛围再度高涨起来。

    虎子是旁观者,也不明白大家为啥这么高兴,于是问沈晏清:都是上大学,被推荐的和考上的有啥不一样?

    沈晏清给他解释,第一,工农兵的推荐名额有限,而且这中间可操作的空间比较大。而高考面向全国,凭本事上大学,能够做到相对公平。

    第二,工农兵大学是二年制或三年制,拿的是大专学历,而高考是可以凭成绩上本科的。

    很快,10月21日,所有媒体全面宣传——正式恢复高考,本年度的高考将在一个月后举行。

    大旺村的广播员赵秋丽读了相关的稿子,知青点炸了。

    欢呼的同时,知青们突然想起袁磊劝他们看书,又想起传说中的唐家小院。

    后悔啊,当初大磊磊劝学,咱还说他多管闲事呢。他们在唐家小院用功,还觉得他们工作不干、工分不挣、火柴盒不糊,全体缺心眼儿呢。

    现在后悔药都没处吃。

    也有人说酸话:“沈晏清和袁磊应该早就知道风向了,藏着掖着不告诉咱们,太不够意思!”

    户长周芸没惯着他们,“沈晏清和袁磊知道,那是人家本事,报纸上还没公布呢,人家凭啥告诉你?说这些有什么用,赶紧借书复习吧。”

    大队长唐兴华给知青开了个会,传达了大队的意见:你们要复习可以,队里支持。现在虽然秋收结束,但是也有些零散活,你们要是不上工,会影响社员的劳动积极性。

    所以呢,要么白天跟着上工,晚上复习,要么就回家复习,这样效率高,对生产队也没什么影响。

    知青们一琢磨,觉得大队长说得有道理,于是离家近的都回家了,只余几个路远的留在知青点。

    而这个时候,唐家小院已经进入冲刺阶段了。沈晏清接到姐姐寄来的包裹,里面包括十年前的考题,还有其他复习资料。

    这个阶段别说资料,就连课本都被抢购一空,手里有考题的,无疑又多了胜算。

    所有人当中春妮基础最差,因此有些信心不足。她跟赵爽处对象的时候想要跟上对方脚步,自学过高中课程。但她毕竟没在高中教室里坐过,冷不丁要拼高考,实在有点儿虚。

    好在赵爽一直鼓励她,说不行明年再来,只要考上,咱孩子的爹妈就都是大学生,在幼儿园就可以骄傲了。

    春妮被激励了,浑身是劲儿,为了没怀上的孩子在幼儿园的骄傲而努力奋斗!

    没了思想负担,春妮又开始担心唐昭,偷偷问:“你能行不?吃力不?”

    唐昭慢悠悠喝了口茶,“除了数学不太行,别的都还行。”

    春妮点点头,“语文没问题,毕竟能写通讯的人,作文指定不差。你记性好,历史地理政治背了就能记住。”

    唐昭微微一笑,“对,记不住就再背!”

    这段日子节奏非常快,沈晏清陪唐昭出了一趟门,去全国最好的美院,去中国画系进行专业考试。

    其实早在一年前,沈晏清就拜托沈时和将唐昭的画拿给美院教授,成功拿到工农兵学员名额(91章),要不是今年恢复高考,唐昭都在大学校园里溜达了。

    这次进京,沈晏清陪考之余回了趟大院,在老爷子书房待了俩小时。之后沈家掌舵人说:知青下乡,咱们家已经带头了,现在都给自个儿留点脸面,适可而止。

    唐昭和沈晏清匆匆见了老爸和妹妹一面,又马不停蹄赶回东北。

    填报志愿那天,唐昭听到了外面女人的哭声,是抱着孩子的刘媛媛。刘媛媛想报考,却被岳昊强行带回。回城对她来说,已经连最后的希望都没有了。

    终于,准考证拿在手上,经过考试、初选、体检,所有人忐忑疲惫的同时也都斗志满满。

    等待的日子是难熬的,那些天,小虎子几乎天天带大奎他们往公社跑,看见邮递员就问都有谁的信。突然某天,虎子疯了一般跑回来,嘴里大声嚷嚷:“春妮!春妮姐!我春妮姐!”

    这孩子平时又精又灵,居然连话都说不完整了。

    唐昭霍地站起:“你春妮姐考上了?”

    “嗯嗯嗯!”,虎子狂点头。

    “通知书到了?”

    “嗯嗯嗯!”

    “考上哪儿了?”

    “春春春……”

    唐昭急得够呛,“春丰师范学院?”

    “嗯嗯嗯嗯嗯!”

    唐昭拍了下傻了的唐春妮,“你赶紧去吧,还愣着干什么!”

    春妮这才反应过来,撒腿就往公社跑,唐昭追都追不上。等唐昭赶到公社,就见春妮蹲在地上,一手死死攥着通知书,一手挡着脸狂哭。唐耀祖在一旁老泪纵横,“春妮啊,这回你真的光宗耀祖了。”

    是啊,谁又能想到,两年前初中毕业证都没拿上的春妮,居然考上师范学院,命运从此改写。

    春妮使劲擦了把眼泪,“大花,我没给唐家小院丢脸。”

    唐昭也抹了抹眼角:“唐春妮,你厉害大发了,这回你家孩子上幼儿园可以骄傲了。”

    好消息接踵而来,隔天下午,县里的唐田阳捎来消息,他考上最北省会的工业大学,而于洋跟春妮一样,也进了春丰师范。不过春妮是专科,于洋是本科。

    虽然孩子还小,虽然两个人要过几年牛郎织女的日子,但是他们从此走出工厂,有新的身份,有新的人生。

    再后来,公社专门腾了辆拖拉机出来,只要通知书寄到,就敲锣打鼓送上门去。

    大旺村的社员跟过年似的,带鼓点的拖拉机一进村就全体激动,大伙跟在拖拉机后面跑,看看是谁家孩子考上了。

    这是整个村庄的狂欢!

    周芸,龙江师范!

    唐北枫,霁省大学!

    袁磊,津港大学!

    唐昭,中华美院中国画系!

    沈晏清,省文科状元,京大中文系!

    大旺村天天放鞭炮,唐耀祖乐疯了,别的公社顶多考上一两个,永安公社连着一个礼拜收通知书,是全县最拉风公社有没有?

    唐兴华也乐疯了,公社其余六村总共才考上一个,大旺村呼啦啦一大堆!还有个状元!咱是全公社最牛大队长,管了个最有文化的村!

    作者有话要说: 刚建国的时候故宫屋顶长草,墙壁斑驳,地面不平,木质建筑很多腐朽。大门漆面斑驳、门钉脱落。

    到七几年已经改善很多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几代匠人努力的结果。

    唐爸的去向是写文之初就确定的哈,之前一直在铺垫啦,他主要是去修房子,高端的文物修复都是几代传承(比方说摹印),唐爸暂时干不了 ̄查资料令我头秃,更新停一天哈,有些细节还要确定 ̄

    98、小院四合

    戊午年正月十四晚, 京市南北巷的一座四合院里,唐建国一家正在燎锅底。

    早在腊月十八,唐建国便带着唐暖回到了大旺村,打算在村里过完最后一个春节, 然后全家一起进京。

    初三过后, 唐昭和唐暖开始收拾物品, 打好若干邮包一并寄走。这时候的邮政慢得很,等他们人到京市, 邮包都未见得能到呢。

    至于家里的大瓦房, 唐昭和唐建国都有些舍不得。唐耀祖说:你们还打算把这房子留着啊?这么暖的房, 干放着没人住, 不是霍霍东西吗?你们没人看家, 队里也不可能派人帮你打更,万一谁偷偷翻过墙进来住上一段时间,你说闹不闹心?再说了,房子不住人,坏得就快,这也是浪费,不如转给需要的人。

    要问这房子谁需要, 全村都表示需要!谁不眼馋啊?这可是带地暖的!而且唐建国说了, 大件儿东西都不打算带走,把缝纫机和自行车的钱给了就行,家具一律赠送,但是接手房子的必须好好对待我家猫、狗、狍。

    大家都想要房子, 但村里能马上拿出两千多块钱的也没有几户。最后,大奎家和赵婶家成为竞争对手。两家都是唐昭邻居,都想买个好房给儿子留着, 就算儿子不用,自己住着也舒服。

    后来,还是唐北枫说,咱家别跟大奎家抢了,我以后指定不在村里,而唐兴华有俩儿子呢。建国叔卖房子是带家具的,大奎他们用正好,咱家本来就是木匠,家具真不缺。俩奎奎那么喜欢唐胖、雪球和白桃,以前没少喂,也没少跟着遛,咱们就别跟小孩抢了。

    赵婶还是放不下,她喜欢地龙。忠叔赶紧拍板,不就两千块钱嘛,咱开春推房子重盖,把唐铁牛找来给咱也整个地龙!

    唐北枫这一让,可把大奎全家乐坏了,大奎和二奎给虎子写了一份三千字的保证书,发誓一定把唐胖他们几个祖宗照顾好。

    如果你非好奇这三千字是怎么写的,也不妨透露一下:其实里面只有一百个字有效,其余全是重复抄写。对,就是手动复制粘贴。

    随着唐建国卖房,他举家进京的消息引起轰动。村里人这才知道,唐建国在北京有了正式工作,顺理成章迁了户口,成为正儿八经的城市人。沈晏清因为高考一举翻身,关系也将转回京市。他们全家,以后都住皇城根儿了!

    全村羡慕,老宅的人自然也红了眼。董玉珍心里不甘,我最稀罕的儿子给抓了,我踹出去的反而鸡犬升天,凭啥呀!她心里打起小算盘,反正自己是唐建国老娘,只要喊儿子一声,他就会屁颠屁颠地回来!

    于是董玉珍找来,在外面狂拍大铁门:“唐建国你个瘪犊子!你不要爹妈了?!你个不孝的!一笔写不出两个唐字,你敢丢下老娘自己去享福?”

    乡亲们一看有瓜吃,都纷纷赶来。董玉珍有了观众,表演得更卖力:“大伙说说,唐建国还能算个人么?他打小就有主意,在外面必须有长辈盯着,不然就跑偏。上回在省城,如果我跟去了,他怎么也不至于被关两年。进京享福要是不带上爹妈,他还得进局子。”

    大奎妈忍不住怼了几句:“你都跟人家断绝关系了,凭啥带你啊?”

    对呗,乡亲们都赞同大奎妈的话,劝董玉珍赶紧回去,别整的这么难看。董玉珍开始放大招,躺地上就开始打滚,假哭的声音特别大:“兔崽子没良心,亲娘都不要,早知道生下来就掐死……”

    屋里头,唐建国都愁死了。唐昭知道,这毕竟是唐建国的老娘,这一出唱念做打,老爸怕是招架不住。

    她走出院子开了大门,给老太太罗列了一二三:“第一,如果你们老两口跟着,不出一个月就得把柱子刚子小海全招来,一个个不劳动不学习,我们有病啊养这么些大爷?第二,我们家三个孩子,没有一个是你待见的,我家自己过出来的好日子,你们凭啥作威作福?我们没那么缺心眼儿给自己添堵;第三,断绝书上白纸黑字,还按了手印,两家从此没有关系。想让我们带着你?对不起,没这个义务!”

    董玉珍打滚兼大声嚎:“唐建国你快看看,你养的都是什么白眼狼!滚哪儿我都不拦着,房子必须给我留下!”

    唐建国愁的呀,有心出去劝两句,三花和虎子堵在门口,说我姐应付得了,你就别去找骂了。

    董玉珍的诉求一样也没达成,围观的乡亲也在指指点点,说她嫌弃儿媳,不管孙女,怕被连累非要断绝关系,现在看儿子发达又想往上贴,简直恬不知耻。

    董玉珍疯了,咬牙切齿扑上来挠唐昭,被沈晏清拦住。殿下也没客气,早就报了警,说公|安局的同志正在路上。董玉珍腿肚子开始抖,老三还在里面蹲着呢,她不想把自己搭进去。

    老太太骂骂咧咧跑了,唐昭也累得够呛。就怕这样的,撒泼、不讲理、油盐不进,关键是你还不能动手……

    这件事之后,从妇女主任到大队长到公社书记,挨个上唐有年家批评教育。说你们家为了断绝关系,七大姑八大姨都找来了,现在还有脸跟着进京?你们就在村里好好干农活挣工分得了,别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