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生意新打算
苏采青说:“今天晚上先对付一晚, 明儿我去给她们找住处。”
为了腾出地方, 几个闺女先跟苏采青睡了。苏采青的床是两米床, 平时就她和老七,这次多了三个闺女, 倒也还睡得下。
已经很久没有睡过妈妈的大床了,几个女儿兴奋得不得了, 在床上闹来闹去, 闹了许久才睡去。
苏采青将睡得四仰八叉的闺女们, 一个一个抱着睡好, 盖好被子, 才自己钻进了被窝。
第二天一大早, 苏采青就起了床, 早餐是给大家做了一大锅面条。
苏根妹帮着苏采青准备早餐,洗青菜、烧火之类的, 苏幺妹指点着几个新来的女孩刷牙洗脸之类的。
她们之前在家里,没有养成这样的卫生习惯, 到了这儿, 还有点不适应这样的做法。
这回刚来, 就让她们涨了不少见识了。
家里那么多人吃饭,苏采青早上一起下了三包面才够了。
不过苏采青下的面确实好吃,还放了香油,闻着就让人觉得好吃的紧。
吃完早餐,苏采青和苏幺妹几个说:“你们在家收拾着东西,小壮把院子里也收拾一下, 开年还是要种上一些新菜的。云扬,你教几个姨学会写数算术。在这儿干活,这些能耐是必须有的。”
交代完了事情,又把几个孩子挨个儿摸了摸,苏采青才提着自己的手提袋出门了。
她带上了一些特产,第一个上的是赵主任家。
一上门,就看到他家门口贴着红艳艳的对联和福字,院子里还多了几盆花,估计是孩子们孝敬的。
“赵主任,蒋校长,给你们拜年了,新年好啊!”苏采青进门就喊。
赵主任正在院子里喂鸡,一看到苏采青,很是惊喜和意外:“回来了?啥时候回来的?”
苏采青说:“就昨晚,到家的时候时间不早了,所以没来打扰,这不一大早就赶紧来给你们拜年了!
“瞧你说的!你什么时候上门我都很欢迎!来来来,赶紧进屋坐!”
苏采青把油纸包的一块腊肉递过去,赵主任客气了一番,拿去了厨房,然后给苏采青倒了茶水来。
“怎么样?回娘家过年还好吧?”
苏采青接过茶说:“好,当然好,几年没见家里人,这次算是团圆了。”
“那就好,女人啊,有娘家才有底气些。”赵主任笑容满面地说。
苏采青一个寡妇,带着七个孩子,虽然自己能赚钱,但是也还是独木难支,外人也帮不了太多的忙。如果娘家能使把力,哪怕只是像出个苏小壮苏大壮那样的劳动力,也是帮了很大的忙了。
苏采青抿了一口茶,直接问:“今天来,是想跟您打听个事儿。我家隔壁那房子,是不是荒掉了?”
吴婶家住在苏采青家右边,左边那边没人住。
赵主任说:“那房子确实没人住,怎么了?”
苏采青直接说了自己的目的:“我想租下来。我又招了几个同村的姑娘来做事,说好了包吃包住的。我家里是住不下了,可是又不好让她们住的太远,怕不安全,所以想着看看隔壁能不能租下来,给她们住着。”
赵主任坐下说:“原来是这样,那房子已经空了许多年了,以前住在那里人家,死的死了,跑的跑了,还有的因为投机倒把被抓了,也没回来过。那房子属于谁,我还得去查查资料,问问上面呢!”
原来那房子的所有者,已经家破人亡了,估计别人也觉得那房子晦气,所以没什么敢打它的主意。
“那就麻烦你了,赵主任。时间上,希望您越快越好了,家里人多了,转个身都难。”
赵主任知道苏采青那房子里,住了一大家子人,确实挪腾有些困难,便满口答应了下来:“我待会儿就去办事处查查,尽快给你个回复。”
说完这事儿,两个人拉了拉家常,主要是赵主任说她几个儿女的事情。
儿女们成家后,陆陆续续都搬出去了,也就逢年过节回来看看,过年的时候才聚得齐。
赵主任很是感叹地说:“以前他们小的时候,我就觉得他们闹得慌,事儿多得很,所以老盼着他们快点长大,长大了能自立了,我就不用为他们操心那么多了。现在是出去了,自立了,但是也离家里越来越远了。”
“这是没法阻止的事情。”苏采青说。
”所以啊,你现在也不要嫌他们烦,等以后他们长大了,搬走了。你还得想他们呢!“赵主任笑呵呵地说。
苏采青点头说:“这是当妈的必须经历的事情。这孩子越有出息就越忙,越忙就越难回家。”
两个人正聊着,蒋校长从外面回来了,他是遛弯去了。
“蒋校长,新年好。”苏采青站起身问好。
蒋校长点头:“好 ,好,你也新年好,快坐吧。”
重新坐下后,苏采青想起另一个事儿,问赵主任:“主任,咱们这儿现在可以接收非本地户口的学生入校读书吗?”
赵主任摇头:“这事儿我不是很清楚。”
“这个问题,没人提出过吗?”
赵主任说:“暂时没人遇到这个问题。现在的孩子入学,都是要看户口本的,也没什么外地的学生来入学啊。”
以前的计划经济,把一切都是设置在计划中的,教育也是如此,所以才有那么多子弟学校。
而且城里的学生和家长,也不太欢迎非本地的学生来读书,升学的名额就那么多,要抢到手已经是非常不容易,哪里还能接受得了外人来抢?
蒋校长从报纸中抬起头来,说:“这事儿确实没有个明确的说法,要问也要去教育局问问。反正现在非本地户口的学生,非常难进学校。”
因为城里的日子比农村好过,有个城市的户口,就能在城里找工厂工作,捧个铁饭碗,所以农业户口转非农业户口非常困难。没有这户口,孩子在城里上学当然很难了。
国家对人口流动的管控并未一下子就全都松开,而是要一步一步来的。
赵主任好奇地问:“你家是这儿的户口啊,你打听外地户口上学的事情做什么?”
苏采青解释说:“我看娘家侄女上学的样子,感觉乡下的教育实在是堪忧,想把她带到这儿来读书呢。许多事情,咱们大人都能将就,但是这孩子受教育的事情,还是尽量不将就,您说对吧?”
赵主任若有所思地点头:“你说的有道理,但是这样一来,咱们本地的孩子不,也会受到一些影响吧?”
也是怕外人抢了资源,毕竟本地的教育资源,也是靠本地人创造的财富去支持的。
苏采青说:“人数多了,竞争肯定会厉害许多。但是这样也能促进孩子更加认真读书不是?再说了,那些外地来的人,确实没本地的户口,可是他们在这儿干活,就是为咱们这儿创造价值啊!”
赵主任觉得也有道理。
找房子的事情拜托了赵主任,孩子上学的事情,赵主任和蒋校长是帮不上什么忙的,苏采青还是得想别的办法。
这年头,政策大于天,政策上行不通的事情,难度就非常大,除非上头改了政策。
只是,想想大侄女哭成花猫一样的脸,还有她说的希望自己做她妈妈,苏采青就觉得这事儿不能轻易放弃了。
聊了一个多小时,时间也不早了,苏采青告辞后,直接回了家。
苏小壮正在挥汗如雨的整地,半年没干过这样重的农活了,倒是还未生疏。
进了门,就看到桌子边,三个女孩正老老实实地趴在桌上写字。
张云扬是教完了自己姨妈和舅舅,又来教这些阿姨。
这几个女孩的水平,和当初苏幺妹几个的水平差不离多少,数数倒是数的清,但是算术和写字都是一塌糊涂,张云扬都要怀疑,他们是不是真的上过学了。
看着几个女孩这时候为难痛苦的样子,苏采青仿佛看到了自己侄儿侄女的将来。就算是教育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可是农村的孩子依旧是落后的那一批,城市和农村的教育资源差距,会越拉越大。
“姐,你去做什么了?”苏幺妹问。
苏采青说:“去赵主任家坐了坐,打听了一下房子的事情,尽快找个房子给她们住着。”
几个女孩都竖起了耳朵,没什么心思学习了。
苏采青对张云扬说:“你们上一节课都会休息一下,给点时间她们休息会儿吧。”
张云扬就让几个女孩休息会儿。
在几个姑娘的暗示下,苏幺妹又问了问房子的情况,苏采青说:“现在还没什么眉目,我打算就近了找,有什么事儿也好照应着。”
苏幺妹得意地看了三个人一眼,回过头说:“姐,还是你想的最周到。”
回到家,喝了点水,苏采青就去打电话了。
除了要给往年的客户们打个迟来的拜年电话,也还要通知一下梁启恒、王朝英他们,自己回来了。
果然到了下午,几个人就上门来找苏采青了,一时之间,家里真是显得热闹非凡的。
王朝英现在的肚子有些凸起来了,她可不太开心了:“姐,你看我现在穿的衣服,你看,你看!”说着,还转了一个圈,“这腰身胖了这么多,都没法穿衣服了。”
过年期间她确实有几件好看的衣服,可是突然就穿不下了。
苏采青说:“你这不挺好的嘛?又暖和又舒服的。”
“可是难看啊!感觉我像是胖成了一个球!太丑了!姐,你帮我想想,孕妇穿什么样的衣服才好看呗。”说着,抱着苏采青的手臂撒起娇来了。
苏采青无奈地说:“好好好,我给你想。可是你这也只有四五个月就要生了呀!”
“别说四五个月了,我一天都不能忍。”
苏采青摸了摸王朝英的肚子,不由得陷入了沉思。孕妇母婴市场,在现在还几乎是零,别说那些什么婴儿装之类的,现在连尿不湿都没出现,苏采青的老七还每天用尿布呢。
幸好老七的尿布也不需要苏采青亲手洗了,不然还真是为难她。
这个市场不是不存在,只是还没被挖掘出来而已。现在市场的体量也并不很大,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更多的家庭资源集中到孩子和孕妇身上,这个市场也就越来越广阔了。
想到这些,苏采青不由得露出笑容,说:“你这肚里的孩子,可能是个小福娃,不然怎么他一来,我就想到这事儿了?”
“什么事儿啊?”
苏采青拉着她坐下,说:“自然是和生意有关的事情。你的话,倒是让我想起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母婴市场的挖掘和开拓。人除了吃喝拉撒睡,还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生孩子养孩子。孕妇、产妇、婴儿这三个人群,是不是一个不错的市场?”
王朝英点头:“是啊是啊!我也这么觉得!现在我妈和婆婆都在准备小孩子的东西,可是现在一看,想要买合适的衣服袜子鞋子都不容易,还得捡起针线来自己做。”
因为孩子小,长的速度又快,一件衣服过三个月就不能穿了,所以许多人家不乐意给孩子买太多的衣服,就怕衣服还没怎么穿就不合身了,浪费了。
可是也有不在意这种事情的家庭。
人们或许对于在自己身上花钱这件事,还没那么容易接受,可是在孩子身上花钱,就大方多了。
“所以,咱们这次要把母婴线也建立起来,然后开始生产这方面的东西了。”
王朝英说:“那敢情好!我也是个不耐烦拿针线的人,以后孩子的什么毯子被子小衣服小袜子小鞋子,我懒得做了。”
两个人就母婴产品的事情,一直聊到了晚餐时分。
王朝英就是打算来蹭饭的,连菜都带来了。
苏采青被王朝英霸占了一下午,梁启恒都没怎么插*上话。
吃完饭,黄自力也不许王朝英久留,让她早些回去,孕期要早点睡。
见苏采青家人多,王朝英说:“你家地方不够的话,让你妹妹或者弟弟上我家睡也行啊!我家客房都空着呢!”
苏采青说:“你问幺妹她们,我不给她们做主。”
最后,苏幺妹带着两个双胞胎,还跟着王朝英去她家了,其他的人先留在家里了。
梁启恒好不容易盼着王朝英走了,才找到机会和苏采青说话:“这过年里,见了不少亲戚朋友,好些人听说了我搞得那个结婚照和艺术照,都约定了要来拍,你到时候可要来帮忙啊!”
苏采青和王朝英聊衣服生意的事情,聊得那么热火朝天的,让梁启恒心里七上八下的,苏采青的时间不会又全被占据了吧?
苏采青点头说:“回头我去跟他们约一下时间,把日程排出来。”
“这事儿交给文成钢就行,到时候你把时间空出来。”
想到打电话也是要费不少时间,苏采青点头说:“那行,让成钢先去约着,时间不合适我再自己去协调。”
苏采青答应了,梁启恒才稍微放心了,又说:“还有,就是能不能请你再做几套衣服?没有新的款式,客人们也不太满意了。”
想着自己确实将重心太过于偏向服装生意,苏采青也痛快地答应了:“行,我尽快画出图来给你过目。”
照相馆在去年赚了一些钱,梁启恒还是因此受了些责备和埋怨,他父亲实在是不喜欢他从商。
对于照相馆新一年的发展,暂时也没有什么好的计划,只能先延续着以前的业务。
这春节一过,就是立春了,立春之后,天气很快就会暖和起来,人们也就会脱下厚实的冬装,换上轻便的春装了。
为了这一年春夏装的事情,苏采青很快投入到了新的工作中。
不久学校也开学了,夜校跟着一起开了学,苏采青如约地将苏小壮兄妹三个送去了夜校读书。
这夜校是依托机械厂而办的,里面的老师也是附近小学和初中的老师,人数还不少。
苏采青将三人送到学校,说:“姐只希望你们尽可能地多学点知识,以后都用得上的。反正只要你们好好学,用心学,姐会送你们一直读下去。”
三个人都老老实实地点头。
上夜校也是要花钱的,就跟小孩子去学校读书一样。
这年头,参加自考的人还是挺多的,所以夜校人还不少,从扫盲班到考大学的补习班都有,热闹得跟真正的学校差不多了。
刚开学没几天,张云扬又找上苏采青说:“妈,我想跳级。”
这孩子读二年级才读了一个学期,又想跳级了。
“觉得二年级也太简单了?”苏采青问。
张云扬点头:“我借了二年级的课本看完了,都会,没什么难的,我想去三年级试试。”
这孩子真是一年不合就想跳级。
“那行,这事儿我们还是得和上次一样,去和学校沟通才行。学校同意了你才能去上三年级。”
张云扬乖乖地答应了。
对于这次张云扬想要跳级的事儿,张云冰显得淡定了不少:“云扬一直都这么厉害,有你在,我就考不了第一。”
张云扬说:“你也考了双百,咱们算是并列第一了。”
张云冰像模像样地叹了口气,说:“侥幸考了双百而已,我知道我还是不如你。你识字比我多,算术比我快。”
张云扬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只好说:“那你也加油吧。”
这次跳级,事情倒是简单些了,校长直接找了四年级的老师来测了张云扬,张云扬也顺利地通过了,这次他一次性跳了两级,真是前所未有的风光无限。
苏采青本还担心他会骄傲呢,没想到他像个小老头一样淡定:“没什么好骄傲的,学习是为了征服知识,探索未知,而不是和别人比。我跳级知识为了在适合我的难度和节奏上去学习而已。”
没想到自己这儿子的认知,竟然那么深刻了,苏采青觉得这孩子真是天赋惊人。
另外苏小壮兄妹三个上学,倒是平平淡淡地,没什么波澜,每天六点去上课,十点左右回来,每次两节数学和两节语文。或许是因为补过基础,三个人倒还是能跟上学校的节奏。
几天后,隔壁的房子的事情,也定下来了,现在房子产权被收回了,属于街道,苏采青想要租,就是跟街道租房。房子因为多年没人住,显得有些破败陈旧,苏幺妹带着几个女孩子打扫收拾了两天,才弄干净了。
房子虽然有些旧,但也比在乡下的泥坯房好多了,至少苏大壮收捡了屋顶以后,房子不漏雨了。
房子的格局和苏采青这边的差不多,苏小壮和苏大壮一起在围墙上开了门,两个房子就能彼此互通往来了。
苏采青买了床和家具安置了进去,苏幺妹和苏根妹也跟着三个人一起搬进去了。
和几个侄女住在一起,实在是有些拥挤。
但是几个人明显只把隔壁当成是宿舍,一回来还是先回苏采青这边。
时间不等人,苏采青去织染厂的时候,就带着苏根妹和新来的三个姑娘,去寻找布料,顺便教她们一些布料上的事情。
如今苏根妹比另外几个新来的有经验多了,俨然成了三个人的小头头一样。白天的时候,张云扬去上学了,苏根妹还要看着三个人写字学习,还要检查他们的作业呢。
梁启恒那边,苏采青也没有拖着,隔两天去一趟,安排一下工作进程,配合梁启恒的工作,为照相的人化妆。
苏幺妹也终于得到允许,可以试着给那些简单照单人照或者合照的人,画画眉毛,画画唇妆之类的。这些都不是什么技术活儿,但是难得的练手机会,可以让她认识到各种唇形、眉型和唇色,在实践中学到的也就更多了。
苏采青不去照相馆的时候,让苏幺妹也得在照相馆待着,有客人来照相她就要帮着化妆。
好在这活儿也是她乐意干的,倒是没闹什么脾气。
工厂的布料都带了样品回来了,王朝英趁着周末,来和苏采青商量新装生产的事儿。
说着说着,就说到了梁启恒身上,王朝英笑得贼眉鼠眼地说:“你怕是不晓得,这次过年啊,梁启恒相了好几回亲!”
苏采青头也不抬地说:“那不是正常吗?过年就是相亲好时节。我几个弟弟妹妹都被看亲的人相过几回了。”
“那不一样。你听我说——”说着,王朝英喝了一口水,很有大说一场的架势。
作者有话要说:商业版图要继续扩展~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