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穿越重生 > 我在八零给七个大佬当妈 > 第24章 要引导市场

第24章 要引导市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回家的时候, 苏采青特地去买了几斤排骨, 又买了鸡和鱼, 显然是想要做一顿每餐了。

    一进家门,苏幺妹看到苏采青拿了那么多菜, 就忙过来接她手里的东西。

    “姐,买这么多, 这天气放不了吧?”苏幺妹说、。

    苏采青甩了甩手, 朝着厨房走去, 说:“这些打算今天全都做了。咱们家这么多人, 还怕吃不完?”

    苏幺妹惊了:“是发生了什么好事吧?云扬读二年级的事儿成了”

    之前苏采青没有大肆宣扬这个事情, 只和家里人提了一句说, 张云扬想要现在就去读二年级。

    苏采青让她把鱼放进水里洗洗, 自己去处理排骨之类的,说:“是啊, 不仅是云扬,我的两个宝贝闺女, 也可以去读二年级了!”

    “我的娘诶!”苏幺妹感觉受到了极大地冲击, 没想到三个娃儿一下子全都上了二年级了!

    看她吃惊的样子, 苏采青也十分得意,不愧是自己的孩子。

    苏幺妹忙追问:“咋就直接上二年级了?老师能同意啊?”

    苏采青点头说:“只要能力够,当然可以了。你看云扬平时没少教你们三个吧?他水平不差的。”

    “那两个妮子呢?”苏幺妹实在是好奇得很。

    苏采青说:“她两也通过了老师的考试,可是那老师有点……顾虑太多,”其实苏采青是想说,那个老师想言而无信, 不过她担心话传出去,就换了个好听点的说法,“我就去找校长了,我说之前答应了孩子的事情,不好反悔,不然以后还怎么教孩子诚信做人?然后我主动许诺说给学校捐个小图书馆,校长就答应了。”

    “图书馆?那得多少书啊?”苏幺妹吃了一惊。

    苏采青说:“没你想到的那么夸张,四五百本就够了。下次去上海的时候,我一次买齐就是了。这事儿你不要和外人说,免得人以为我给了好处,学校才让他们读二年级的。让孩子听到了心里不舒服。”

    苏幺妹忙应下了。

    苏采青亲自下厨做的一大桌菜,可把一家人都馋坏了,以前过年都没吃这么丰盛过。

    在开饭前,苏采青站起身来,说:“这一大桌菜,就说明咱们家有好事了,今天,张云冰、张云清、张云扬三位同学,顺利通过学校的考核,

    可是跳级读二年级了!大家鼓掌表扬!”

    几个大人带头鼓掌,下面几个小的虽然不太明白是怎么回事,但是也跟着噼里啪啦地拍手,都格外兴奋。

    一家人的鼓励,让三个孩子都十分高兴,又显得有些害羞。

    张云冰比较外放,激动又兴奋地说:“谢谢大家,我们还会继续努力的!”

    另外两个忙跟着表示会继续努力,要拿到更好的成绩之类的。

    苏采青借着机会说:“你们只管好好读书,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后你们想学什么,上大学、考硕士、读博士,妈都支持你们!”

    “妈,什么是是硕士,什么又是博士?”

    苏采青简单地解释说:“就是大学学习的后面两个阶段。”

    这个概念不是很好解释,好在没人继续追问了。

    这顿饭,苏采青希望,孩子们从这里知道,只要他们有进步,学得好,就是一件大喜事,就是值得庆祝鼓励的。

    没多久,这事儿就传出去了,大家都夸苏采青的儿女聪明,才上学没几天呢,就直接升到二年级去了。倒是给家里省了学费了。

    大多数人所能看到的利益,也就是眼前这点了。

    苏采青心里高兴,却并不表现的十分明显,弄得王朝英还说她装深沉。

    苏采青只是不想情绪都流于表面,想给孩子们树立一个不骄傲不自满的榜样而已。

    “对了,那个秋冬装,你弄得怎么样了?”王朝英终于放过了前面那个话题。

    苏采青将自己画的几个款式地给她:“想款式倒是不难,我现在担心布料的问题。”

    “什么问题?”

    苏采青将设计稿翻到大衣的那一页,说:“你看啊,这种款型的大衣,需要羊毛含量在70%~85%之间的棉毛混纺布料, 而且最好是我画的这种格纹的,明白吧?”

    王朝英点头表示明白,这些天,跟着苏采青,她也了解了一些做衣服的事情。这布料对于一件衣服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有时候一款好的设计,没有合适的布料去做,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咱们这边的厂子,我可以去问问。如果实在没有,咱们就去上海找找?”

    苏采青说:“也只能这样了。我之前就担心秋冬装的布料问题,幸好现在还有些时间。”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布料,她的设计就得藏起来,等到合适的布料出现了再做了。

    见苏采青为新款的事情发愁,王朝英便说:“采青姐,我给你说个事儿,让你高兴高兴。”

    苏采青配合地问:“什么事儿?”

    王朝英说:“春燕百货的经理,也就是张丽华她爸,又打电话到我这儿了,你猜是为了什么?”

    苏采青说:“八成是为了找你买衣服吧。”

    王朝英乐不可支地说:“让你给猜中了。那你再猜猜,为什么他突然又改变了态度呢?”

    苏采青一边想一边说:“他是经理,百货大楼的销售额就是他的工作任务,难道他那里不吸引客人了?原因是没卖咱们的衣服?”

    王朝英佩服地说:“你真是一猜一个准,咱们的衣服都有一个采英的标签,别人认那个标签就知道是咱们的衣服。现在上海那边,流传的就是,幸子衫就要买采英的!跟着上海的潮流,其他的地方的人,也觉得采英的最好。咱们吉阳这边,许多地方都有咱们采英的幸子衫,只有他们春燕百货没有,别人都觉得那儿不行,都不愿意去那儿买衣服了,哈哈……”

    王朝英高兴得不行,当初有多生气,她现在就有多高兴。

    除了高兴春燕百货因为自己不地道而吃亏,更高兴张丽华那个挑事精吃亏,她肯定要被她爸骂了。

    苏采青也没料到,自家的衣服竟然在上海形成了那么好的口碑,成了许多人的第一选择了。

    果然做品牌是没错的。

    “这还真是个好是啊!”苏采青心情果然好多了。

    “可不是嘛?我听说以后就开心得很。谁让他们瞧不起咱们。哼!”

    苏采青摆摆手说:“我说的是咱们的品牌,在上海有了知名度的事情。没说张丽华的事儿。”

    “姐,张丽华吃亏你难道不高兴吗?”王朝英觉得奇怪。

    苏采青说:“她是谁我都不认识,所以她的事我也无所谓开心不开心了,重点是咱们的品牌开始成长了,朝英,这才是最重要的。”

    王朝英还不知道名气和口碑对于一个品牌的重要性,所以她的关注点还在报了仇这事儿。

    苏采青觉得,这种思维方式需要慢慢来扭转。

    以后做生意的时候,还会遇到更多各种坏的、奇葩的、狠毒的人,一个一个去责怪之类的还耗费精力呢!

    王朝英对苏采青的话还有些似懂非懂,苏采青说:“朝英,我有个想法。”

    “什么?你说。”

    苏采青说:“咱们要尽快找到合适的厂子,和制作这些衣服的布料,然后打样出来。到时候我会写一篇今年秋冬流行趋势的文章,投稿给服装杂志,算是给咱们做广告,怎么样?”

    王朝英啊了一声,有些不解地说:“那样的话,岂不是很多人都会学咱们的衣服?那样咱们岂不是亏了?”

    幸子衫这个事情,要不是苏采青眼光快准狠,以最快的速度,打了版以后去工厂下了单,抢在了市场完全热起来之前,就把货都做出来了,她们现在也不会有这么大的优势了。

    苏采青耐心地解释说:“为什么咱们幸子衫卖得好?因为幸子衫流行起来了。没有这个潮流,别人不卖,咱们也赚不了那么多钱。”

    王朝英咬着唇皱着眉,努力消化着苏采青的话。

    “你的意思是,要带动大家来买?”

    苏采青点头:“我不知道你听没听过从众效应,就是人看到许多人去做同一件事,在本能的驱使下,也会跟着去做那件事,即使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那么做。就像有的人,本来对幸子衫没兴趣,可是看到别人都在买,都在穿,而且都在讨论,为了融入到这个氛围里,他们也会选择买的。”

    王朝英明白了一些,“潮流就是这样出现的吧?”

    苏采青点了点她的头:“正是!你还挺聪明的嘛。”

    “是你聪明才对,每次都能教我好多新东西。感觉咱们两好像反过来了,你是大学生才对。”

    苏采青笑了笑。

    苏采青已经着手秋冬装的事情,但是幸子衫的生意还在进行。幸子衫的流行趋势已经传到了全国许多地方了,现在不仅是上海人穿幸子衫,其他的地方的人也开始穿了,吉阳的人第一发现,自己竟然走在了潮流前端。

    后来下单生产的二十万件,也别许多经销商预定的差不多了。

    这次,采英和苏采青是在上海打响了名头了,许多外地的商贩也在打听苏采青的消息,希望能够直接联系苏采青,从她的手里拿货。

    苏采青的手上的货并不多了,奋斗服装厂加班加点生产,速度也只有那么快,所以许多人的联系方式她记下了,但是这次除了波点裙能分点出来,幸子衫是没法分出来了。

    幸子衫的最后一次出货,已经是国庆节了。

    王朝英正好放假,苏采青叫她一起去上海。

    “你也跟着我去见一下那些客人,许多客人只在电话里和你联系过,没见过你真人。以后要是有什么情况,我不方便出面,你也可以出来主持事情。”

    王朝英当然乐意去上海,不过她不太认同苏采青的话:“你怎么会不方便出面啊?你又不会出事。”

    苏采青有些哭笑不得:“不方便出面不是因为出事,是有可能没时间而已。你想什么呢。”

    王朝英这才安心些。

    这次,苏采青不仅带上了苏小壮,两个妹妹也带上了,三个大点的孩子也带上了。

    剩下的几个孩子,除了最小的那个得吃奶,还得带着,三胞胎被放在赵主任家住着了。

    幸好三个还只惦记着吃和玩,并不十分想要去上海。

    带上几个孩子,也是为了让他们来长长见识的。

    送货的事情,有苏小壮带路,熟门熟路,再加上王朝英在一旁看着,也不会出什么问题。

    苏采青并两个妹妹,带着几个孩子去外面玩了。

    “上海好大啊!”张云冰说。

    苏幺妹奇怪:“你怎么知道海好大?”

    张云冰仰着头,一副神气活现的样子,说:“上海的大马路比吉阳宽,路上跑的车也比吉阳多,人比也吉阳多,还不能说明上海很大吗?”

    苏采青突然觉得,其实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并不差。

    一行人也不怎么好去吃喝玩乐,因为王朝英知道了肯定不干的,所以苏采青就带着他们去街上溜达了一下,然后去一下什么博物馆、公园之类的地方逛逛。

    晚上,王朝英和苏小壮回来,王朝英拉着苏采青说悄悄话:“今天我们去于经理那个百货大楼送货,人家都没出面。”

    苏采青也不意外:“人家对咱们肯定是要避着了。”

    “我觉得不至于呀,以后还是商业合作伙伴嘛,有必要弄得好像是我们对不起他么?”

    苏采青说:“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像我一样,可以公私分的那么清楚的嘛。人家只是避嫌,而不是终止合作,已经算是比较有职业道德和素养了的吧。”

    王朝英耸肩说:“好吧,我了解了,确实不是每个人都像采青姐你一样的。”

    “波点裙卖的怎么样?”苏采青问。

    聊起这个,王朝英就来劲儿了:“我问了一下各处的销售情况,都挺不错的,每天都能卖掉几十件,甚至上百件呢!路上还遇到过几个穿着咱们群的女孩子,我就故意上去问裙子哪里买的啊,穿着舒服不舒服啊。所有人都夸好!“

    苏采青也高兴了,说:“那就好,波点裙不如幸子衫流行,但是确实最能体现咱们实力的款式了。”

    王朝英用力地点头。

    王朝英和苏小壮送完货,大家就商量着去哪儿吃和玩了。

    王朝英来过几次上海,也算是有些了解,她的主意倒是不少人响应。

    只是苏采青还要去各个织染厂看布料,许多时候都没能同行,确实有些遗憾。

    晚上回到招待所,苏采青早已经回来了。

    “采青姐,你今天收获怎么样?”王朝英走路都松松垮垮的,显然是累了,却还记得问苏采青一句。

    苏采青指了指堆着的布料:“找到了一些感觉还不错的料子,应该可以做了。”

    王朝英走过去,摸了摸料子,又翻看了一下花色,说:“真有你的啊!这都让你找到了,真厉害!”

    “不过存货不多,而且价格不便宜。因为原料贵,而且工艺也复杂。”

    王朝英在苏采青身边坐下,说:“我知道,你拿主意就好。”

    “还有就是,那款衣服,吉阳的服装厂怕是做不了,只能在上海做了。”

    找上海的厂子做,意味着成本的增加,意味着定价会比较高,价格高自然会影响到销售量。

    王朝英想了想,说:“我觉那件大衣,本来就不是给一般收入的人穿的,是给那些有较高收入的人穿的吧?羊毛后续打理也不容易,需要懂的人才会护理。”

    苏采青连连点头:“确实如此。”

    “那就没什么了,上海那么多有钱人,全国各地的有钱人也都爱来上海买东西,咱们不做太多,只限量做就行了。”王朝英盘算着说。

    苏采青拍了一下她的肩膀说:“行啊!朝英,你现在也越来越厉害了嘛。”

    “哎呀!都是姐你教得好啊!”

    两个人说着说着,又聊起了其他的冬装的事情。如今羽绒服还没兴起,大多人穿的还是棉服,而且很多时候都比较臃肿。

    吉阳那边倒是可以穿薄一点的棉袄过冬,越往北走,就越穿的像熊一样。

    做衣服的时候,就要考虑一个含棉量的问题。

    而且这次,苏采青还想试着做一些童装。

    王朝英明白她的意思,主要是给她家里的几个孩子弄的。

    两个人正聊的兴起,几个孩子跑了进来:“妈!阿姨!我们都快饿死啦!什么时候去吃饭?!”

    王朝英说:“你们一说我也觉得快饿死了,走走走,现在就去吃!”

    关于新一季服装的事情聊的差不多了,苏采青也就由着他们几个急吼吼地先去吃饭了。

    第一季的夏装,苏采青为了赚钱,所以选择了跟上潮流,以保证利润。

    现在,她们已经赚了钱了,有了底气了,苏采青就想着变回以前的做事方式,成为引导市场的那个,而不是被市场潮流牵着走的那个。

    当初她在学习设计时候,也学过潮流发展史,按照现在的趋势发展,国人的审美能力的提升,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审美这个东西,看似没什么大的用处,实际上处处都有用。

    打个比方,当初她所在的时尚圈,和娱乐圈有着非常广泛的交集,也了解了许多娱乐圈的事情。有段时间,娱乐圈内的男明星,无论是唱歌的还是演戏的,或者是来玩票的富二代,都喜欢整成了蛇精的网红脸。

    那段时间,圈内丑闻不断被曝出,吃瓜群众是吃了一茬又一茬的劲爆瓜。因为不少网红脸都是想尽了办法出名,哪怕黑红也无所谓,所以在攀上了一个有些名气的男星后,大多都会利用那段关系到极致。

    对于普通人来说,那只是娱乐圈的事情而已,可是对于那些因为黑料而影响人气,甚至事业完全翻车的人来说,就是因为审美发生了偏差导致的结果。

    各个圈的美女千千万,为什么偏要找那些野心勃勃的整容脸呢?因为大眼睛高鼻梁小嘴巴,是一个模板式的审美。可是美又不是这么简单和僵硬的东西。

    时尚圈的存在,也是因为追求美,当然这里面也有为了博出位,而弄出一些奇形怪状的东西的奇葩,但大多数人还是认真地探索和挖掘真正的美的。

    苏采青想要做的,就是引导这个时代的审美,不仅是为了拥有广阔的市场,也因为,她不想被市场的风向绑架着去做一些自己都无法喜欢和欣赏的东西。

    站在窗前,看着上海的繁华灯火,苏采青突然觉得,自己可能想的有点太多太远了。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苏采青跟织染厂和服装厂过招了好些来回,终于谈下了这一季的大衣新款的单子。

    她自己倒是想留在上海,随时能够查看衣服的进展,可是现实情况不允许,她还是先回了吉阳。

    回来以后,也顾不上休息,直接先跟着王朝英去各大织染厂找布料之类的,然后联系服装厂进行加工。

    服装厂此时大多还在忙着做幸子衫呢,都没想到苏采青就开始筹备秋冬款的事情了。

    大约是南方气候比较温暖,就算是北边的人不穿幸子衫了,也能往南边卖。

    可是,那边的广州自己也有许多服装厂,他们的产品也是销往南方的许多省市的,吉阳也算比较靠南方的,也有人从那边进了幸子衫来卖。

    好在也是合作过的对象,虽然主要力量在生产幸子衫,可是还是签下了苏采青的订购合同,答应按照苏采青要求的时间交货。

    就在两个人为了新品忙的脚不沾地的时候,一直壮实如牛的王朝英却突然晕倒了,这可是把苏采青吓得不轻。

    “快!帮我把人扶起来,抬上车!”苏采青叫工人们帮把手。

    “采青姐,板车行吗?”

    “当然不行!最好是小轿车!你们厂里的车在不在?快去借一下,就说是机械二厂王厂长的女儿晕倒了,要去医院!”

    有人忙去找厂里说这个事儿,王朝英的身份,是大家都知道的。万一出了什么事儿,服装厂这边怕是也脱不了责任。

    车来的还算快,几个人把她抬到了车上,苏采青钻了进去。

    路上的时候,王朝英醒了:“我这是怎么了?”

    “没事,就是晕了一下,我现在带你去医院看看。”

    是苏采青,王朝英就放心了:“姐,我再休息会儿啊。”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