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穿越重生 > 穿书之裕妃升职记 > 第118章

第118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后宫的贺喜, 祝贺玉荣与皇帝一起临朝听政。

    这等事情,有什么好祝贺的?

    这未免太高调了。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这才是玉荣的风格。

    所以, 玉荣对于各宫的贺喜,她是收下了贺喜的话。

    礼物她却没有收下。

    当然, 给各宫的赏赐, 这是要给的。

    这算是大家一起同喜。

    当然,她是中宫娘娘, 赏了后宫诸人名正言顺。

    有理由可以赏,没理由也可以赏。

    一切端看她的想法。

    倒是各宫的嫔妃,那等想靠拢的心态。

    玉荣是满意的。

    就是这里面多少真心, 多少假意?

    这还需要辨别一下。

    正统十八年,冬。

    关于那小岛的盐田,正统帝已经得了暗卫的回复。

    结果让正统帝很满意。

    这朝堂上, 若是实施了此事。

    人手谁来?

    玉荣自然是急了皇帝之所急。

    在此之前, 已经谋划好了三个人选。这人选备上了, 就让皇帝挑一挑, 让皇帝都考查了是否满意。

    这三人全是京都的官员出身。

    当然,是下层的官员。

    更确切的说法。

    其时,这三人是小吏出身。

    衙门里有一个说法。

    任你官员清廉如水,也逃不小吏狡猾如油。

    那些官老爷,特别是正紧科举出仕的。

    在没中举前,一心扑在科举的功业上。在历练上,那肯定欠了火候。

    这是必然的。

    若是荫官?

    更可能是家族中的嫡子, 特别是受了长辈宠爱的。

    若不然,也不可能在官宦的大家族里,拿到了荫官的名额。

    这就来了。

    这等锦衣玉食堆里长大的荫官。

    那又有多少的历练?

    可小吏不一样。

    衙门里跑腿的, 还是最底层的。

    可以说,这衙门里的门门道道,谁最清楚?

    就是这些衙门里的小吏。

    有些什么潜规距,不可言说的,又或是办事儿,跑哪一条道才能拜得真神,入了真佛的眼缘?

    这些衙门里的小吏都知道。

    可同样的,这些小吏最想当官。

    偏偏,官就是官,吏就是吏。

    官与吏之间,是有一道鸿沟,那是难以逾越的。

    而玉荣在京都,又或者说,整个承天府里。

    那是花这些年的心思。

    那才是挑中了几人。那是培养出来的,就是这么三个人。

    玉荣花足了心思。

    她要的是实干的人才。同样的,能为她所用的,而不是投靠了耿氏一族,又或是投靠了东宫太子的。

    那么,只能起步太低。

    低的一个后宫的皇后娘娘伸了手,这人都是迫不及待的抓住了。

    而且,这里面有一个关键。

    就是什么?

    就是玉荣是皇后,她想用了人,还不能让人打了她的名号。

    那么,便是最初得了机会。

    这从小吏有机会,迈过了那一道坎儿。

    同样的,想在官场混。

    那会非常的难。

    一只哈士奇混进了儿狼堆里,那不一样。

    就是不一样的。

    这总官场上的异类,是会被排挤的。

    同样的,玉荣就是这般的考查了。

    她用人,就是简拔了这等出身不足,一旦得了她的机会,上了她这一条船,想下来是没门儿的。

    考查,考的是能耐。

    有能耐,才可能重用。

    同样的,也是考查了。

    在官场的做人做事。

    玉荣想用一个人手。

    特别是她的身份,在受了限制时。培养不容易,可不想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一下子给折了。

    这不,三个人,就是她培养这些年的成果。

    总算是想得法子。

    一一都是简拔到了京都的衙门里。

    这三个是真正的官员。

    也是在官场混了这些年,可谓是多年不得志。

    一朝做了官。

    当了官老爷。难道,就不想做了大官?

    肯定想的。

    不过,就需要机会的。

    眼下,在玉荣看来,她给的机会就来了。

    能不能上位?

    不需要玉荣在考查。

    这需要皇帝掌一掌眼缘,看看皇帝是否满意了。

    “此三人,梓橦,你是花足了心思。”

    皇帝看了皇后给的小册子,瞧了三人的家世背景,以及这做官的经历。

    皇帝看懂了皇后的意思。

    这都是干实事的。

    可以说,这三人没背景。

    他们能靠的是皇家。

    那么,做了皇家的孤臣,就是必需的。

    若不然,一旦不得皇家的重用。

    他们一路走上官场,那些得罪的人,又或者,他们将来会得罪的人。

    那肯定不会轻饶的。

    毕竟,盐业这是国之大事。

    关乎了税收。

    也关乎了皇家的小金库。

    “盐田的事情,盐栈的事情,我只是一点浅见,也是想着一分为二。二人分揽,圣上再差得一个压得住阵角的重臣总揽。”

    玉荣笑道:“三个人,三选二。若这般,还入不得圣上的眼,只能说,他们三人的本事不足。”

    瞧瞧,玉荣培养了人手。

    这给的机会,也是足够。

    这都不能上位。

    这真是无能了。

    “这三人都不错。”

    正统帝看了后,给了一个评价。

    “两人调入盐业。一人调入绣衣卫吧。”

    皇帝给了一个答案。

    玉荣愣了一下。

    她才说道:“绣衣卫乃是圣上心腹,是圣上的眼睛,是圣上的利刃,这真是让我这培养出来的心腹入了绣衣卫,合适吗?”

    心中嘛,玉荣是巴不得。

    一旦她有人手在绣衣卫。她可以正大光明的,借了皇帝的眼睛,那是看得更多,更远,更广。

    可她在意了,皇帝是何意?

    “梓橦培养人手不容易,这三人也是有本事的。朕全此想他们埋没了。”正统帝给了一个答案。

    “梓橦,你不必多忧,朕是信任你的。”

    皇帝不会讲,她给皇后开了一点后门。

    是想让皇后盯紧了太子。

    太子伸手了兵权。

    这真正犯了皇帝的忌讳。

    同样的,坤宁宫的一些野望,正统帝又不是傻子。

    他只是装了聋哑。

    那是不聋不哑,不做家翁。

    皇帝就是想治衡东宫与坤宁宫。

    这双方都是想拿捏了对方的小辫子。

    皇帝就要给双方机会。

    同样的,这三个皇后提的人选,也不可否认的,还是有真本事的。

    皇帝还是爱才的。

    也可以说,皇帝现在加强了皇后的权利。

    那么,在一些地方,皇帝自然也会给东宫找补回来的。

    现在嘛,当然是给坤宁宫一些甜头。

    “有圣上的话,我自然是放心的。”

    皇帝给了好处,玉荣自然是受用了。在皇帝跟前,只会讲了好话。

    至于这三人,谁入绣衣卫,哪两人又去盐业处,去管了盐田与盐栈?

    玉荣只待结果。

    她不会再多嘴。

    毕竟,应该她做的,她做了。

    再插手,可能皇帝会多想了。

    当然,目前做的,皇帝也会多想。

    可玉荣不在意。

    她的最初想法,真是为了皇家好。这是为了皇家添了产业。

    至于往后?

    往后嘛,那肯定又是翻不同。

    “圣上,盐业关乎税收,肯定是要单独成立一个衙门。那盐田,圣上与我都各自拿一个做了小金库,这名义上是否归在内务府的名下?”

    玉荣问了一句。

    “归在内务府的名下吧。这处到底是管了皇家的小金库。”

    皇帝应了皇后的话。

    玉荣听懂了。

    显然,皇帝还是在意了内务府的。

    谁让内务府现在也有三处要紧的产业。

    玻璃与镜子,为此还成立了鉴宝阁。

    皇家邸报与印刷业。

    以及已经见了成效的养珠场。

    这三样,在内务府名下,也是顶顶要紧。

    现在眼瞅着,又要添了两处的盐田。

    内务府的产业,可谓是越加的兴隆。

    到是盐业那一处衙门。

    那会成为皇帝新的要脉。毕竟,盐业一旦改制,这里面产生的利益非常的大。

    皇帝有多少想法?

    皇帝想做多少事情?

    有时候,也是需要钱财的。

    玉荣很淡定。

    她在给皇家开了财源。她一直做了一个合格的皇帝妻子。

    那便是努力的挣钱,让皇帝好好花。

    这等贤妻。

    皇帝一直是满意的。

    哪怕皇后有点儿小心思,这是为了孩子考虑。

    那皇后生的,也是皇帝自己的儿子。

    所以,皇帝有时候,也能理解这慈母之心。

    这不,皇帝伸手,就是握了玉荣的手。

    “朕理解你,梓橦,你做的甚好。”

    皇帝夸了话。

    “得圣上一声赞,我心中就是万般的满足。”

    玉荣笑着回了话。

    这一年,冬。

    皇帝成立了新的盐业衙门。

    然后,小朝会上,又是抛出来了新的盐业改制。

    初初一提。

    自然有人反对。

    哪怕是韦首辅,也是有不满意的。

    倒是皇帝的目光,在慕容国舅的脸上扫了扫。

    然后,这一位慕容国舅出头了。

    他抛了方案。

    或者说,他提前得了皇帝的暗示,不,应该是明示。

    知道皇帝的方案。

    所以,慕容国舅提了盐田的事情,又提了,皇家并不是要独家经营。

    而是把盐田分成二十处。

    皇家占两处。

    只要十分之一。

    其余的十八处,那是在鉴宝阁中,进行公开的拍卖。

    总之,价高者得。

    这能来参加了五年一竞价的承包盐田一事。

    这当然不是人人都有资格的。

    这资格从哪来?

    谁有能耐得提名?

    这才是关键点。

    于是,慕容国舅的方案一出来。

    在场的重臣们,一时间沉默了。

    这时候,只要不傻的,已经懂得了。

    这里面的利益多大?

    不傻,都知道的。这盐田就是一座雪白色的金库。

    还是坐着收钱的那一种。

    当然,这里面的一些细节。

    正统帝本着为天下黎民百姓着想。

    还是提了提。

    那盐价,不可过高。

    当然,也要给承包盐田的皇商,留一定的利润。

    当然,这盐嘛,一旦出来。

    不可私卖,这是一定的。这得卖给了皇家的盐栈。

    可这盐栈,天下县城皆一座。

    那得多少座。

    这如何运输。

    这里面利益又是多少?

    这些都可以谈。

    这些都是一些筹码。

    总之,小朝会上的重臣。

    不可能吃亏的。

    他们是大魏朝的决策者。

    他们能见到盐业的一大笔税收时,他们就能做许多的事情。

    毕竟,他们是划分了这一块大魏朝的利益蛋糕的人。

    制定规则的人,还能吃亏吗?

    搁这,都能吃亏的。

    那一定是爬不到今天的位置。

    玉荣只是静静的听着。

    哪怕跟皇帝二圣称尊,临朝听政。

    玉荣一直都是沉默的。

    她一直给皇帝做了影子。

    哪怕有新政,她不会提。

    至少,在朝臣们的面前,她不多话。

    她只会跟皇帝提了。

    然后,出谋划策。

    或者说,玉荣很清楚,在她的影响力不足时。

    她不应该多嘴。

    她目光做的试探,只有一样。

    就是她替皇帝批了奏章时,她不在临摩了皇帝的笔迹。

    偶尔里,她似乎故意的,她用了她自己的笔迹。

    跟皇帝的,还是七分像。

    七分像,那总归不一样了。一眼就可以瞧出来,那是一位女子笔迹。

    玉荣在试探。

    试探的结果是不错的。

    皇帝似乎故意的忽视了。

    而收到了折子的朝臣们,似乎也有意的忽视了。

    这是有心,还是故意,又或是无意?

    总之,目前的结果不错。

    在玉荣瞧来,没人反对。

    这就说明了,大家伙的默许。

    那么,慢慢来。

    春雨滋润了大地,那也是细细无声。

    玉荣有细心,她可以慢慢来。

    总归,在朝堂上,待她的影响力足够时。

    她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做一件事情,再试探了她的威望。

    不过,不能急。

    一切还要静待结果。

    现在嘛,花儿都没开。

    只能说,种子已经埋下了。

    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春天花开了,那么,秋天的收获,也是可以预期的嘛。

    京都,这一个冬。

    盐业上的事情,可谓是风起云涌。

    有人反对吗?

    当然有。

    那些在改制中,会受损失的人,肯定是反对的。

    可惜,大魏朝的高层,那些注定会食利的,会得到好处,可不会反对了。

    而一心为了朝廷的。

    此时,也不会有人反对。

    毕竟,这事情摆明了,朝廷会得利。

    当然,如果能拍得盐田的那些人,也会得利。

    倒是原来在盐业上的人。

    可能有人会损失,损失了一份注定收益丰厚的家业。

    那又如何呢?

    胳膊拧不过大腿。

    大魏朝的高层,已经拿定了主意。

    那么,在皇帝的威望下,这事情一定会成。

    至于成,这成到什么样的程度,又会不会成功?

    这就要看下面做事人,这把这一本经文念成什么模样?

    毕竟,朝廷的政策可能是好。

    可到了下面的执行人,就未必了。

    人心皆贪。

    这合理的贪。

    以及,如何防范了,这里面的门道可就多了。

    就是为了一个治贪。

    这才是玉荣把心腹提拔起来,还是举荐给皇帝的原由。

    这等衙门小吏出身。

    最懂了,下面如何揩油。

    因为懂,所以,想爬上更高的官位。

    那么,就需要功绩了。

    东宫。

    太子在跟太子妃讲了话。

    “父皇,何其不公。”

    太子真不甘心。

    盐业的事情。

    闹得沸沸扬扬的。

    这里面皇后插手了。

    太子当然知道的。

    连皇帝把一个叫车绩的人,那是安排进了绣衣卫,做了一个指挥使的事情,太子都知道的。

    太子心里不满的,就是这一个叫车绩的,出身小吏。

    这才却是皇后举荐的。

    彼时,这一个时代里。

    举荐的人是谁?

    这已经是隐形的站了立场。

    这是皇后的人。

    太子知道的。

    这可是做了皇后眼睛的。

    还是绣衣卫。

    这如何不让皇太子心中忧惧。

    “三弟的未来妻族,出身了韦首辅的府上。如今,父皇再偏心于坤宁宫。孤哪还有何的容身之地?”

    太子是害怕的。

    因为,皇后的筹码多起来。

    他害怕。

    朝堂、绣衣卫。

    这都是皇后的影响力在扩张。特别是皇后与皇帝二圣称尊,这临朝听政。

    这权利太大了。

    太子觉得……他隐隐的有猜测。莫不成,是父皇已经不满意他了,这要废立储君。

    “殿下,你莫急。”

    太子妃宽慰了太子。

    “一切会有办法的。”

    太子妃的话,只是宽慰。当然,也是太子妃在宽慰了自己。

    其时,莫说太子着急。

    太子妃也是心有不安的。

    为什么?

    只因为坤宁宫的权利太大。

    而皇后膝下有三子。

    偏偏太子是庶长子出身。这一个出身,就让太子妃知道的,太子是为难的。

    “孤这是怕了。”

    太子承认了他的心底话。

    “父皇不会的。殿下,我听母亲说了,父皇是看重于殿下的。”

    太子妃还是摆了事实,讲了道理。

    讲的自然是宁国公主宽慰的话。

    不外乎,就是看了太子的妻族。

    一个一个的都安好的呢。

    现在太子的背后,还是有支持的。

    太子妃更是握了太子的手。

    “若是可以的话,殿下,您不妨多去一去陈良娣、安良娣处。她们若能生下殿下的子嗣,想是陈府、永安侯府,一定会更加安心的。”

    太子妃说这话时,心中是酸酸的。

    太子妃哪能不吃醋。

    可她不敢。

    她得了母亲的话。

    在这等坤宁宫势力大涨的时候。

    东宫需要一条心。

    那么,如何安稳了东宫太子的妻族们。

    特别两个侧室的娘家。如果这二人能生下子嗣,那么,想来陈府、永安侯府一定会大力支持太子的。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显得不咸不淡的。

    太子妃不傻。

    她在意了太子,所以,她只能忍了。

    毕竟,东宫内部的矛盾,那是内部的。

    关乎了太子地位的稳固。

    有时候,太子妃也只能忍与让。

    便是一些暗中的算计。

    也只能算了。

    太子妃有了想法。

    这一直在安慰了太子。

    太子当然懂。

    太子又不傻。

    于是,在这一年的年节时。

    那是守岁那一晚。

    东宫的女眷,陈良娣、安良娣,借着新春新喜之时。

    又添了喜讯。

    太医确诊,这二人怀孕,一个半月余。

    皇帝、皇后皆是重赏。

    皇帝还是非常高兴的。

    哪怕是一晚没睡。

    第二天祭祖呢。

    皇帝都是高兴的。

    毕竟,皇家又要添丁进口嘛。

    倒是玉荣知道这事情后。

    只是按着规距赏了。

    其它的,她不在意。

    太子妃怀孕,她都能淡然处之。

    何况是两个良娣。

    倒是更让玉荣关心的,还是她的三子贤哥儿是将要大婚。

    正统十九年,春。

    这一年的春,皇帝万寿节大办。玉荣的千秋节,亦是大办。

    这可是玉荣临朝听政的第二年。

    大办嘛,也是提升一下她的影响力。又或说,想表明了帝后的恩爱和睦。

    玉荣不介意的。

    主要还是内务府的财源不错。

    小金库中有余力。

    玉荣自然不介意给自己的脸上添了光彩。

    千秋节的大办。

    皇宫中,处处热闹的紧。

    这等时候,玉荣的光彩。

    那些与她参拜大礼,祝贺千秋节的朝臣、诰命们。

    也是添了一些的尊荣。

    玉荣很受用。

    人活一辈子,这等光彩的人上人,那不是谁都能享受的。

    人上人的日子,好过吗?快乐吗?

    当然是快乐的。

    那种快乐,一般人不能想像的。

    四周能听到的,只有恭维。

    总之,就像是全天下于眼中,能瞧见的,全是美好。

    不美好的?

    没人敢让她瞧见了。

    当然,这些彩虹屁。就是这等喜庆的日子,可以听一听。

    若是平常嘛。

    还是需要冷静头脑。

    毕竟,人活世间,哪可能尽是美好?

    当然,这等美妙的时刻。

    一年享受这么一天。所以,可以安安心心,快快乐乐的享受那么一天。

    京都,韦府。

    韦大太太在今个儿,可是又瞧见了皇后娘娘的威仪。

    端端是母仪天下,尊贵无双。

    后宅。

    韦大太太与女儿讲了,宫中的见闻。

    “今日所见,为娘算是知了,皇后的风仪之姿,天下无双。女儿,她嫁进皇家做媳妇,一定要孝顺皇后娘娘。这一位可是你的婆母。”

    韦大太太小声的叮嘱了话。

    “母亲,女儿一定孝顺了圣上、皇后娘娘。也一定做一位合格的皇家儿媳妇。”

    韦大姑娘都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三皇子妃。

    她当然知道自己的立场。

    “还有便是东宫的两位良娣也有喜了。”

    韦大太太说这话时。眼神还是有些不解。

    “瞧着皇后娘娘待东宫的太子妃,还有两位良娣的态度,都是颇好的。这……”

    韦大太太说道:“总归,你嫁进皇宫,万事多与皇后娘娘学学。想是这里面的文章,也不简单的。”

    韦大太太不傻的。

    她也与女儿分说过的。

    坤宁宫与东宫就不可能真正的和平。

    总归,在龙椅的诱惑下,哪有什么和平可言?

    夺嫡之争。

    那是成功,就是天子。

    一旦失败,一定下场很惨。

    “女儿进宫后,一定谨慎从事。万万会多与皇后娘娘学习。”

    韦大姑娘给了肯定的话。

    韦大太太听了。她笑了。

    “女儿你是最聪慧不过的,比为娘明事理。你做了这三皇子妃,为娘只有为你高兴的。”

    韦大太太的眼中,她的女儿万般好。

    只要一想到了,她的女儿未来可能成为了皇后娘娘。

    今般的种种,将来有她享受的一天。

    韦大太太心里就是美滋滋的。

    春,三月。

    三皇子雍郡王司马贤大婚。

    这一场大婚,皇家自然是大加操办的。

    毕竟,这可是皇后娘娘的头一个嫡子大婚。

    东宫的太子、太子妃在这等喜庆的日子里,自然也是满面笑容。

    对于三弟的大婚,似乎很欢喜。

    至于是不是真欢喜?

    这可能是一个仁者见仁的事儿。

    大婚。

    人生大事。

    雍郡王司马贤也知道的,过了今日,他就是一位成年的男子。

    成家,立业。

    成了家,有了嫡妻。

    那么,他的婚假结束,就一定更太子大哥一样的,能上朝听政。

    对于上朝听政,司马贤自然是欣喜的。

    毕竟,他一直的目标,可是比照着太子来的。

    大婚。

    对于未来的嫡妻,司马贤当然有期盼。

    哪怕,三皇子妃不是他的头一个女人。

    他的皇子所里,有了母后赐下来的两个教导人事的宫女。她们的容貌平平,处事为人也是谨慎小心的过份。

    这二人在皇子所里,担的就是庶妃的名儿。

    这名儿是三皇子雍郡王给的。

    倒是这一回大婚。

    三月大婚,大婚后,他将有嫡妻。

    而在四月,他又将迎了他的两位侧妃入皇子所。

    至于开府?

    他也想。

    可皇帝的意思很明白。

    来年,两位郡王一起开府。

    现在三皇子大婚,可秋时,四皇子才会大婚。

    这兄弟俩感情好,干脆来年一起开府。

    皇帝的意思,自然就没有人反驳了。

    韦府。

    迎亲来人。

    韦大姑娘自然拜别父母亲人。

    她坐着八抬大轿。

    这将要去的,就是她要重新生活的地方。

    皇宫,在许多人的嘴里,那是天下间最富贵的地方。

    而韦大姑娘,在今日的大婚后,她就不在是韦大姑娘,而是三皇子妃,是雍郡王妃。

    皇帝、皇后自然参加了这一场大婚。

    这夫妻二人拜的高堂,自然便是皇帝、皇后。

    这一日,玉荣有的是无限的欢喜。

    孩子大了,成婚了。

    她能盼着的,就是小夫妻恩恩爱爱,从此白头到老。

    这一晚。

    帝后二人宿于坤宁宫。

    “今日朕很高兴,老三也成婚了。”

    皇帝是高兴的。

    他与玉荣还是小饮了酒,二人谈了一些欢喜的事情来。

    玉荣少少饮了些。

    也是脸红了,整个人飘飘乎乎。

    玉荣笑道:“不光圣上高兴,我亦是高兴的。想是老三成婚了,很快的,咱们指定了就又要当了祖父、祖母。”

    “孙儿练膝下,听些小孩儿的嬉闹,也是一件快意的事情。”

    玉荣笑着讲了一些趣事。

    讲的就是小孩子时,那些小孩儿们最讨人欢喜。

    正统帝听了,也是笑了。

    他道:“确实当如此的。”

    二人饮了酒。

    这一晚,自然睡得踏实。

    次日。

    雍郡王夫妻,又是来请安。

    同时,东宫的太子、太子妃也来了。

    宫中皇子,安郡王司马礼,小五皇子司马逸,以及三公主、四公主、五公主。

    这些个皇子皇女皆来了。

    这自然来认了人。

    同样的,也是贺了喜。

    皇帝、皇后二人都高兴的。

    当天的早膳,都是一起用了。

    一家子坐一起,都能凑了小宴。

    当然,太子、太子妃都是早早用过早膳的。

    可这等时候,没人会不识趣的。毕竟,这是皇帝的意思。

    早膳后。

    相互的小辈儿见了礼,雍郡王妃也是赠了她亲手备的小礼物。

    玉荣和皇帝自然也给雍郡王夫妻赐了新婚的礼物。

    至于那一盏儿媳妇的茶。玉荣吃的很开心。

    皇帝、皇后还有政务要处理。

    雍郡王夫君可有三天的婚假。这时候,玉荣只打发了小夫妻,那他们去了起加深一下感情。

    至于其它的皇子皇女们,都很识趣的告辞了。

    太子、太子妃一起离开的。

    这二人没一道回了东宫。

    太子是要上朝听政的。

    那也是各部的衙门里,慢慢学了做事。

    至于太子妃,自然是回了东宫。

    东宫的宫务,一直是太子妃管了。

    帝后一直往乾清宫去。

    忙碌了政务。

    这日子过得还算适合。

    毕竟,帝后都是习惯了。

    倒是三皇子妃,这一位新媳妇,在皇宫中还依赖了三皇子司马贤。

    这一对夫妻处在了磨合的状态。

    好在小夫妻新婚。

    这感情不错的。

    雍郡王还是满意了他的嫡妻。

    这一位嫡妻容貌美,性情也算得合了他的禀性。

    “王爷,假期之后,您就上朝听政。那与四弟、五弟之间,少些相聚的时光。这会不会容易疏离?”

    雍郡王妃小声的寻问了话。

    “你不必担忧。四弟、五弟最是和睦。他二人都是本王最亲的兄弟。你往后与他们相处久了便知道。四弟性情好,五弟性子纯真。”

    雍郡王的眼中,安郡王司马礼是真的性子好。

    从来只要是雍郡王做的决定,安郡王就没有反驳过。

    至于五皇子司马逸,那是真正的纯真。纯粹的一个喜好了玩乐的小皇子。总归,大家伙对他的期待就是一个逍遥王爷。

    这没有期待,自然就不会严肃的管束了。

    “嗯,一切听王爷的。”

    新婚宴尔里,雍郡王妃自然不会反驳了夫君的话。

    哪怕她觉得亲兄弟之间,感情也需要经营了。

    可这些事情,不就是她这一位做嫡妻,去需要努力做好的嘛。

    她想做一个合格的皇家儿媳。

    她也在努力的适应了。

    上书房。

    四皇子与五皇子在上学。

    师傅讲了学。

    四皇子听得认真。

    他在学里的日子,也是不多了。毕竟,秋时大婚后,他就要结束了读书的时光。

    倒是五皇子,还是悠哉着。

    他不时的,趁着师傅不注意,还是给四哥递了小纸团。

    陪着一起读书的宗室子弟,没一个敢呛声。

    哪怕发现了,只装没看见。

    毕竟,五皇子干的事情,这些年里,大家有目共睹。

    五皇子司马逸背后有靠山,皇帝、皇后又是宠爱了小儿子。能如何?

    真是罚了,也是他的伴读挨罚。

    谁告秘了。

    那才会被五皇子司马逸堵了路的。

    所以,大家伙都是装傻。

    任着五皇子在不学无术的路上,那是一路狂奔。

    四皇子司马礼没看了五弟的小条纸。

    他是真的认真学习。

    他理采了五弟。

    五弟很快的,就会失去了兴趣。这般,还能对读书提起一点子兴趣。

    其时,这上书房中。

    他不需要读书了,他只是在温习。

    毕竟,应该学的,他差不多都学了。

    没学的,就是自己慢慢去经历。

    尽住书,不如无书。

    书中的道理,跟现实生活中的道理,有时候,总有差距的。

    这一个道理,四皇子司马礼早知道。

    一直到了下课。

    五皇子凑到了四哥跟前。

    “四哥,你为何不理小五?”

    小五皇子司马逸很委屈。

    “上课,听讲。”

    安郡王司马逸回了纸条。

    司马逸一看,差点汪的一声哭出来。

    “四哥,你在糊弄我呢。你这些年,那学问做的多好。师傅只有夸的。”

    小五皇子哼哼哼。

    他可清楚了,四哥这话就是哄他。

    “是你上课听讲,努力奋进。”

    “你四哥我嘛,温故而知新。”司马礼又回了纸条。

    总之,小五皇子司马逸看了,有点小小的伤了自尊。

    不过,就小五皇子的厚脸皮,他是哈哈哈,然后,就糊弄过去了。

    这究竟糊弄的是四哥?还是他自己?

    这不重要。

    至少,小五皇子司马逸觉得不重要。

    那一定就不重要的。

    “四哥,三哥成婚了,三嫂瞧着好漂亮。”司马逸谈了他的感觉。

    “要是将来我大婚,我也要娶一个像三嫂一样漂亮好看的。”司马逸表示,他就是颜值党,他就看脸的。

    好看的,美貌的,那是瞧着都能多吃一碗饭。

    “你以前讲最喜欢武表姐的。”

    四皇子司马礼给回了纸条。

    这话是灵魂一击。

    司马逸这般见一个,就觉得一个好。

    太博爱了。

    “哈哈哈……”

    小五皇子摸一摸后脑勺。

    他觉得四哥在呛他话呢。

    “我是皇子,我可以娶很多媳妇。一个像三嫂一样漂亮,一个像未来四嫂一样温柔……”小五皇子扳了手指。

    总之,有一个父皇搁那儿,后宫里这般多的娘娘。

    皇家嘛,只要皇子们愿意,那娶多少的妻妾,皇家养得起。

    四皇子司马礼听了弟弟的话,却是一片承诺。

    他不会纠正了弟弟的话。

    他不会告诉了弟弟,女人多了就是麻烦。

    毕竟,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他愿意如何活,是他自己过日子。

    而弟弟的人生,有弟弟自己做决断。

    “你高兴就好。”

    四皇子司马礼这般回了小纸条。

    然后,司马礼伸了手,在五弟的肩膀上,还是拍一拍。

    再回一张小纸条。

    “你是男子汉,你的人生,你做主。”

    这一个肯定,来自四哥的。

    这让五皇子司马逸很受用呢。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09-23 23:48:20~2020-09-24 23:53:5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清扬婉兮 6瓶;紫~枫 2瓶;雨天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