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穿越重生 > 穿书之裕妃升职记 > 第76章

第76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正统帝膝下的子嗣少。

    比起他的父皇太宗而言, 他目前就是三个活着的儿子。

    皇家就六个子嗣,三位皇子三位皇女。

    这等数量自然是少了。

    这物以稀为贵。

    正统帝的儿女少,于是, 对于三皇司马贤, 四皇子司马礼, 正统帝自然是看重的。

    “平身。”

    正统帝摆摆手, 对两个儿子唤了起身。

    在司马贤谢了话, 司马礼随了哥哥的动作时。

    正统帝对两个孩子招招手, 笑道:“来,到父皇近前, 让父皇看看你们最近可长高了?”

    正统帝态度很亲切。

    司马贤就是拉起了弟弟的手, 他与弟弟一道的走近了父皇近前。

    正统帝打量了两个儿子。

    正统帝笑道:“是长高了。”

    正统帝还比划了一下,道:“朕还记得, 年前时, 你们哥俩站一块儿, 到了朕的这个地方。如今瞧着,不错不错。再过些,就是昂扬男儿。”

    正统帝很满意。

    得了父皇的夸赞, 司马贤很高兴,司马礼也是扬了笑脸。

    小孩儿的眼中, 父皇自然是身影伟岸。

    哪一个小孩儿都是崇拜着父亲的。

    司马贤、司马礼自然也不例外。

    关心了两个儿子。

    正统帝还是问了他们的学习进度。

    小小的考校了一下。

    意思意思后,正统帝对于两个孩子的大概进度,有一些底子。

    对此,正统帝觉得合适。

    这两个孩子去正式进学,也不算拔苗助长。

    而且,哥俩感情好,礼哥儿也能多得些哥哥照顾。

    “很好, 父皇很满意。下一回,若是你二人再得父皇考校,让父皇继续满意了。父皇考虑着赏你们兄弟俩。”

    正统帝许了话。

    三皇子司马贤、四皇子司马礼一起行了礼。

    由着司马贤谢了话。

    然后,正统帝就是让教导嬷嬷领了两位皇子去寿康宫的小书房里,哥俩去一起练一练大字。

    打发了哥俩。

    正统帝的目光挪到了皇太后这儿。

    “两个孩儿瞧着,一定多得母后的教导。”

    正统帝小捧了皇太后。

    “这是孩子们本来就好。哀家这做皇祖母不必废了太多的心血,他们都是聪慧的好孩子。这懂事又上进。”

    皇太后夸了好话。

    “要哀家讲来,裕贵妃有功劳。这是给皇家添了两位聪慧的皇子。”

    皇太后把话儿挪到了玉荣的身上。

    “太后娘娘,您这夸,妾哪受的起?”

    玉荣笑着说道:“就像是圣上讲的,两位小皇子是多得皇太后的教导。这是学了皇太后的处事态度,如此才会懂得上进。”

    “至于说给皇家添两位皇子,这生子有功劳……”

    玉荣捂嘴笑了。

    笑过后,玉荣的目光扫了正统帝一眼,眼波流转间,玉荣还是眨了一眼睛。

    “妾一个人哪来什么功劳?这是圣上给的恩典。”

    玉荣这时候还是微低了一下头。

    当然,不是害羞。

    玉荣就是心头琢磨了,这应该有正统帝的功劳吧。毕竟,小孩儿们能出生,亲娘出功劳,亲爹也出了一颗种子。

    “哈哈哈……”

    正统帝笑了。

    笑过后,正统帝收敛笑容,他才说道:“爱妃说的对,朕也有功劳,大大的功劳。”

    正统帝这般心情不错。

    皇太后瞧了,也是笑了一回,说道:“你二人就是会打趣。”

    说些关于皇子的话题。

    正统帝还是把话头挪到了正题中。

    “母后,朕瞧着两位皇子多得您的教导,也确实够出众。依朕考校看来,他二人也到了正式进学的水平。”

    正统帝说道。

    皇太后听了,有些懂了。

    “学问到了,这年岁可不到啊。”

    皇太后用轻松的语气,淡淡的回道。

    “身在皇家,自然要能吃得了进学的苦。”正统帝不介意的样子,他道:“再则,朕亦是有考虑到贤哥儿、礼哥儿兄弟俩感情好。这二人真是去进学,还是一起念书习武的好。”

    皇太后听着皇帝的话,也是点头同意。

    “贤哥儿、礼哥儿打小一起长大,这事情真真好。依着天子的意思,这将来进学了确实得在一处。”

    皇太后把时间上,那是含糊了一下。

    正统帝听懂了。

    “母后,朕也知道您舍不得两个孩子。只是,玉不琢,不成器。朕还考虑了他们的将来。进学读书明理,习武强身健体。这皆是善事。”

    正统帝说这一个时代的正理。

    哪一个想教育好孩子的。都得让孩子有一颗聪慧的大脑,以及一幅强健的体魄。

    “裕贵妃,你舍得?”

    皇太后把目光挪到了玉荣身上,这是反问了话,道:“正式进学,可要挪了皇子到皇子所去。”

    玉荣见着话题问到了她的头上。

    玉荣抬了眼眸子,她说道:“妾听圣上与太后娘娘的吩咐。”

    “依着妾的见识浅薄,妾也觉得圣上说的在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懂礼。妾就是想着,圣上是两位皇子的父皇,圣上总会为他们考虑良多。”

    玉荣倒底还是表明了态度。

    玉荣是坚定了站了皇帝这一边。

    皇太后也瞧懂了。

    “哀家知道了。”

    皇太后颔首。

    这二人一个是天子,一个是贵妃。

    一个是两位皇子的父亲,一个是两位皇子的生母。

    这二人一样的意见,皇太后真不倒反驳了。

    “如此,朕谢谢母后了。”

    正统帝表示了谢意。

    没反对,自然就是默认了。

    皇太后听懂了皇帝的话。

    “这还没开春,瞧着天冷。不若再暖暖,等天暖了,再是商议挪去了皇子所?”

    玉荣瞧着皇太后的沉默,她是建议了话。

    “爱妃说的对。暂且缓缓,朕让钦天监算了吉日。”

    正统帝也是借梯下台。

    皇太后瞧了二人的态度。

    皇太后笑道:“在你们心中,哀家就这般的让你们为难了?”

    “哪的话?”正统帝可不认了。

    “母后最是通情达理不过。”正统帝夸一夸皇太后。

    “太后娘娘处理公正,待大家伙都是仁慈大度。宫里宫外没有不夸了太后娘娘的。”玉荣也是捡好话讲道:“妾就是琢磨了,皇子所那边的事儿,关乎了贤哥儿身边照顾的人手,这些可都得皇太后给拿一拿主意。”

    三皇子养在寿康宫。

    玉荣能旁敲侧击了。这真是明晃晃的插手?

    这就是要开罪了皇太后,是打了寿康宫的脸面。

    这借花献佛,玉荣也是在向皇太后表明了态度。

    哪怕如今玉荣算得后妃第一人。

    可玉荣没被所谓的“第一人”给愰花了眼睛。

    她自己后宫立足的根本是什么?

    玉荣一直很清醒。

    皇嗣、位份、圣宠,三位一体啊,这些皆重要。

    同样的,皇太后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

    玉荣最近这些日子,可使人盯紧了良嫔。

    良嫔的一些暗动,玉荣心头大概有数儿。

    若是武嫔真倒了,再是没翻身可能的那一种。

    那么,武氏一族在宫里就批望了皇太后。

    而三皇子借着皇太后的势,今后的路很平坦。

    玉荣想得多,就是想着给孩子铺了路。

    那么,武嫔倒台,一能复仇,复礼哥儿的仇。二能给贤哥儿铺路,攒收下武氏一族积存在皇太后手中的势力。

    想一想这些明的暗的,各种的好处。

    武嫔如何能不倒台?

    情感与利益上的冲突,这没有可调和的。

    玉荣看的明白。

    她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自己摘出去,摘一个干净。

    良嫔做什么?

    她“不知道”。

    至少,她要给众人一幅这种态度。

    为什么?

    她在忙碌了孩子挪去皇子所的事儿。人精力有限嘛。

    连理由都想好了,她是甩锅成功。

    到时候,还可能撬来一些好处什么。

    想一想,还是挺美滋滋的。

    正统帝九年,春。

    弑君案落下了帷幕。

    吴王、楚王的死,不是结束。

    正统帝决心很大。

    吴王、楚王、郑王三人的子嗣,尽数废为庶人,除了宗谱。往后自然就是在承天府的皇庄中,那是老实种地的过一辈子。

    富贵是没有了。吃苦倒是能体会一生。

    至于吴王、楚王、郑王三人,自然也是贬为庶人。

    吴王、楚王死了。

    可郑王还活着。

    正统帝还是顾及了身后令名。

    给吴王、楚王一个简单的庶人葬礼。

    至于郑王?

    被暗卫押着,押去守了祖宗的皇陵。一辈子就算一个守陵的命。

    杀了郑王?

    正统帝倒是想的。

    可到底还是没法子。

    谁让前面的流言太狠了。

    说什么兄弟手足不相容。

    正统帝真是亲自下令杀了亲兄弟,这不是坐实了流言吗?

    人不能杀。

    可在正统帝看来,活着不容易。

    贬为庶人,往后受了监押。

    在祖宗的皇陵守着,正统帝还是有些交代的,为了净心,为了诚意。往后,就让废郑王这一位庶人食素。

    一个曾经享受了天家富贵的王爷。

    一个往后坐了监牢,一辈子食素,活着没滋没味的庶人?

    这活着,就是受罪。

    可偏偏真让废郑王这一位庶人去死?他也未必会吧?

    正统帝就是给李公公下了吩咐。

    “盯死了朕谨剩下的这一位皇兄。不,应该是除名的庶人。朕倒想瞧瞧,他下半辈子活着是如何的凄惨。“

    正统帝很恨啊,恨了这一位皇兄。

    因为目前查到的证据。

    吴王、楚王会卷进来,就是这一位郑王是主谋,其它二人是从犯。

    偏偏从犯吓唬到了,自己抢先的为了体面,先自尽了。

    这让正统帝很被动了。

    没法子的留了郑王这一个主谋一条命。

    在正统帝看来,郑王这一个哪入局,输了不认的家伙。

    既然无论如何都要活着,那就活的惨的一点。

    如果不惨,如何消恨?

    “奴才领旨。”

    李公公应了话。

    “记着,如果他与外面有什么联络。不管牵连到谁,就一定要查。至于朕这一位已经是废庶人的皇兄啊,那不必留情,让他……。”

    正统帝比划了一个手势。

    李公公看懂了。

    想让一个人活。

    那得看情况。毕竟,人若健康,活着挺容易。

    人的身体若出了大毛病,想活就未必容易了。

    可想让一个陷在囚牢中的人去死?

    那很容易。

    就李公公这等天子身边的红人,那是一句话,一个眼神的事儿。

    “奴才明白。”

    李公公赶紧又回了话。

    “去办事吧。”

    正统帝挥挥手,让李公公去办了事儿。

    永寿宫。

    玉荣忙碌着,也忙碌出了一些效果。

    至少,贤哥儿、礼哥儿要挪去了挪子所。

    兄弟俩住的院子,那是相互挨着的。

    玉荣要做的,就是差人把院子里应该修修的地方,好好的修一修。

    应该让太医检查一下的,那是多检查几回。

    至于安排人手?

    这更是重中之重。

    小孩儿离开亲娘身边。

    这身边的人,特别的要紧。就怕有良心坏了,那是勾坏了小孩儿的性情。

    想孟母三迁,为的什么?

    就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

    环境,这重中的就是身边接触到的人。

    小孩儿成长的过程,就是后天的环境里,慢慢的受了影响。

    那是形成了三观。

    对于要安排到两位皇子身边的人,玉荣在仔细的挑了。

    她不光是自己挑,还是拿了名单,去跟皇太后请教。

    总之,不光要让她自个儿满意,也必需要让皇太后满意。

    这忙碌着,这不,就是入春了。

    就是连着这一年正统帝的万寿节也过了。

    玉荣的生辰也过了。

    然后,在玉荣不舍得的情绪里。

    贤哥儿、礼哥儿,这哥俩倒底是搬去了皇子所。

    不同于皇太后、玉荣这两个长辈的担忧。

    贤哥儿、礼哥儿,这哥俩还是兴奋。

    住了皇子所的第一晚。

    哥俩没有各住各的院子。

    礼哥儿是跟哥哥住了一起。

    头一晚,贤哥儿是怕弟弟害怕,这不,拢了弟弟睡一处,他能照顾了弟弟。

    “好像跟住寿康宫差不多。”

    贤哥儿一个小少年,就是这般一个感觉。

    在他的眼中,还是住了皇宫里。

    真真差不多。

    礼哥儿自然是听了哥哥的话。

    晚上,哥俩歇得早。

    是想着明天要去正式进学了。

    这对于进学什么的,这是心有幻想。

    次日。

    贤哥儿、礼哥儿早早起来。

    兄弟二人往寿康宫走一趟,往永寿宫走一趟。

    给皇祖母问了安,给母妃问了安。

    永寿宫。

    皇帝昨个晚,宿在玉荣这儿。

    于是,兄弟二人去上学,这自然是皇帝亲自带了第一天。

    上书房。

    皇太子在呢。

    师傅往常只教导太子一人。

    现在添了三皇子、四皇子,自然一切又有不同。

    当然,这皇家不缺了几间屋子。

    说是一处进学。

    实则,这教学的屋舍,那是分开的。

    只是处于一处院落里。

    皇帝让两位皇子拜了教学的师傅。

    两位小皇子瞧着小少年,可认真的态度,那是一点儿不差的。

    能在上书房里教导皇子的,那学问差不了。

    除了学问外,这品行自然也得上佳。

    更不肖说,官员讲了风仪。

    于是在三皇子司马贤、四皇子司马礼面前的,就是翩翩风度的美大叔。

    “朕把两位皇子交给杨师傅。往后,两位皇子进学就由杨师傅总揽。”

    正统帝吩咐了话。

    “臣领旨。”

    这一位杨学士自然领了旨意。

    做为一位侍读学士,对于教导皇子什么的,只在帝王吩咐了,那肯定不可能拒绝的。

    当天的早读结束。

    太子就知道了,上书房这里,添了他的两位弟弟。

    皇太子自然是和善的态度。

    还是主动的邀请了两位弟弟一起用了早膳。

    三皇子、四皇子打小在一处长大。

    这哥俩感情好,那是一个亲娘生的。

    至于皇太子?

    只知道是兄长。可论了感情?

    真没多少。

    毕竟,寻常见面的机会也少。

    皇太后可是住在东宫。

    皇太后就算到了寿康宫给皇太后问安。

    彼时,也未必就一定能见到了三皇子这一个弟弟。

    至于四皇子司马礼这见的就更少了。

    “全听太子哥哥的吩咐。”

    三皇子司马贤没拒绝。

    礼哥儿全听哥哥的,于是,自然默认了。他不会讲话,可不摇头,那自然就是同意。

    皇太子似乎很高兴的样子。

    早膳。

    用了时,三皇子司马贤是一个好哥哥,还是关心了弟弟的饮食。

    给弟弟夹了小菜。

    贤哥儿是顾了自己,也顾了弟弟。

    皇太子瞧着,这在自己的面前。

    这两个弟弟那亲近的态度,真的,大不同。

    他这一位太子哥哥,就是叫的好听些。

    实则还是疏远了。

    早膳罢了。

    皇太子要继续进学。

    三皇子、四皇子亦然。

    于是,各自分开。

    对于小孩儿进学情况如何?

    永寿宫的玉荣是关心的。

    等着当天的晚膳前。

    玉荣见着来请安的两个孩子。

    玉荣关心的问了。

    礼哥儿在旁边笑着,还是递了今天的课业。

    玉荣接过了,看来,连连夸了话。

    贤哥儿也是讲了一遍,今个儿发生的事情。他说的仔细,玉荣这当娘的也听的认真。

    听罢后,玉荣大概心头有数儿。

    “那就好。”

    玉荣满意的笑了。

    “明个儿,你们不必急着赶来母妃这儿。明个儿,你们就留了寿康宫,陪了你们皇祖母用晚膳吧。”

    玉荣笑着,还是摸了两个小孩儿的头顶。

    “你们皇祖母肯定乐意你们多陪陪,祖孙一起用膳,你们皇祖母也能觉得晚膳,就是用着香。”

    玉荣给两个小孩儿叮嘱了话。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08-21 23:53:21~2020-08-22 23:35:3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冷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