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林如海(四十)
圣人的雷霆手段一出, 朝臣们总算是暂时消停了,不敢再仗着老圣人和圣人别苗头,老老实实地凑银子还了钱。
但也不是每个不还钱的都是为了和圣人别苗头的,还有的是真穷。
虽然这种两袖清风的官员很少, 但的确是存在的。
就比如翰林院学士刘贵。
翰林院本来就是个清水衙门, 平日里根本就没有什么灰色收入。
这些学士、编修们, 除了平日里给人写匾额得些润笔, 就是代圣人写些喜庆的圣旨,得些接旨的人家的谢仪了。
可这又能有多少?
刘贵的名字叫做“贵”,却真真正正是个寒门贵子。
而且, 他还是个很有操守的寒门贵子, 平日里除了俸禄和润笔, 基本没有额外的收入。
他借钱, 也不是干别的, 是因为前年的时候, 他的老母亲病重了, 他实在是没法子了, 才朝国库借了二百两银子,给他母亲抓药、买些补品。
他想着, 等母亲病好了, 他再慢慢攒攒, 把钱还回去。
可二百两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他攒了三年, 还差四十多两。
先前圣人免了老勋贵们的债务, 让刘贵心里生了侥幸之心,想着他一腔忠心,圣人定是看在眼里的, 会不会也免了他的?
但圣人雷霆手段一出,刘贵便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从希望到失望,再看看一贫如洗的家里,刘贵心里难免生了怨气,在和母亲说话的时候,就带出来了一些。
能把刘贵教得那样清正,刘母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操守,很明事理的老太太。
听了儿子的怨言,刘母当即便拉下脸来,呵斥道:“孽障,你给我跪下!”
刘贵速来孝顺,见母亲突然动怒,心下惶恐不已,急忙双膝跪地,不知所措地说:“若是儿子哪里做错了,母亲尽管责罚,千万不要气坏了身子!”
“罚?我自然是要罚你的。”
刘母转身拿起扫帚,“啪、啪、啪”三扫帚柄结结实实地打在他的背上,怒气冲冲地说,“为娘平日里是怎么教你的?昔日为娘病重,是圣人仁慈,允许你从国库里借了银钱,才捡回为娘的一条命来。如今,圣人到了用钱的时候了,不过是让你把借的钱还回去,你便心生怨怼。你且说,为娘何时教你忘恩负义了?你身为朝廷命官,不思为君分忧,反而与奸佞同流合污。你……你……”
刘母越说越气,一下子靠坐在椅子上,捂着胸口,直喘粗气。
“母亲,母亲,母亲息怒,母亲息怒!”刘贵膝行到母亲身前,不住地磕头请罪,“是儿子鬼迷心窍,一时糊涂了。母亲,儿子往后再不敢了,再也不敢了呀!母亲责罚孩儿吧,千万莫要再动怒了!母亲……”
“那你说,你错在哪里了?”
刘贵急忙道:“即便没有君臣之份,欠债还钱也是天经地义的。孩儿不该忘恩负义。”
见他果然是知错了,刘母才慢慢平息了怒火,语重心长地说:“咱们虽是穷苦人家出身,但你爹娘一辈子也没做过亏心事。儿呀,人穷不怕,就怕志短呐!”
“孩儿惭愧。”刘贵羞愧至极,但转瞬间又为难起来,“可是,纵使省吃俭用地攒了三年,还差四十几两的缺口,一时之间,叫孩儿到哪里去凑呢?”
刘贵倒是也有几个至交。
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和他教好的,几乎个个都是两袖清风的人。
对于他们这样的人家来说四十两也不是小数目,一时之间,谁能拿出来?
“这……”刘母也有些为难,沉吟了许久,还是坚定地说,“有多少,就先还多少。我看当今圣人不是那等刻薄寡恩的,应当会宽容一二的。”
刘贵听了母亲的话,当即就包了一百五十两的散碎银子,到户部去销账了。
说来也是巧了,那日坐镇户部的,正是刚从刑部调过来的左侍郎贾敬。
贾敬的名声可不怎么好,刘贵一见是他,便有些踌躇,觉得自己来的不是时候。
但进都已经进来了,人来人往这么多人看着,叫他再出去,他也干不出来这事儿。
正进退维谷间,贾敬已经看见了他,目光一闪,便起身迎了上来:“原来是刘大人来了,今日户部是贾某主事,刘大人有事,就跟贾某来吧。”
“贾大人,刘某……”是来还债的。
“刘大人,请吧。”贾敬却不等他说完,拽住他就拽进了他办公的班房里。
他到底是武将家里出身,纵然走了科举的路子,平日里的锻炼也没落下。
刘贵不过一介文弱书生,哪里挣得过他?只得涨红了一张脸,被他拉进了班房里。
刘贵暗暗叹气:只怕今日过后,旁人还不知要怎样揣测我二人之间的关系呢。
进了班房,贾敬终于松了手,刘贵有些恼怒地说:“刘某今日是来还债的,贾大人这是干什么?”
贾敬赔笑道:“贾某皇命在身,还请刘大人千万见谅。”
一听“皇命”二字,刘贵神色一凛,朝皇宫的方向拱了拱手,问道:“不知圣人有何旨意?”
贾敬不答,只把手伸进袖袋里掏摸了一阵,掏出一叠银票,找出了两张一百两的,递给刘贵。
刘贵一怔,神色不愉:“贾大人这是何意?”
贾敬道:“刘大人误会了,这是圣人的意思。”
“哦?”刘贵悚然动容。
贾敬解释道:“刘大人两袖清风,清廉自贵。圣人明察秋毫,又岂会不知?圣人之所以催促欠款,不过是有些人分明奢靡已极,却从不思国库空虚,实在是可恶至极。陛下知晓刘大人家有老母在堂,又岂能让大人无奉养之资?”
一席话,听得刘贵又是感动又是羞愧,恨不得当场把心剖出来,呈给圣人。
——亏他先前还心生怨怼,全然不理解圣人的一片苦心。可圣人却是时时刻刻都念着他们这些忠臣的。
他沾了沾眼角溢出的泪痕,又朝皇宫的方向拱了拱手:“天恩浩荡,天恩浩荡啊!”
然后,他便正色道,“贾大人,这银票,刘某不能收。只是有一件事,还请大人通融。”
他说着,把怀里的一大包散碎银子掏了出来,羞愧地说:“说来惭愧,刘某省吃俭用了三年,也才凑了一百五十两银子。还请大人通融一二,允我先把这一百五十两还了,余下的五十两,待凑够了,一定早早送来。”
纵然贾敬根本就看不上这点儿银子,也不免对刘贵肃然起敬。
看刘贵的神色就知道,他是从借钱的时候,就准备着还了。
且不说他的办事能力如何,单是人品,就强过许多邀名养望之辈。也怪不得圣人会注意到他这个六品小官儿,在暗中贴补的名单里加上他一个了。
“刘大人,”贾敬神色郑重,“这是圣人的恩典,大人还是莫要推辞了。大人便是不想想自己,也要想想家中高堂。大人自己怎样都行,岂能让老太太跟着受苦?”
后面这两句话,无疑是说中了刘贵的心事了。
这一百五十两银子归还之后,家里就只剩下几两银子和两把铜钱了。难不成,他还要老母亲跟着他吃糠咽菜?
“既如此,微臣多谢圣人恩典。”刘贵双膝落地,郑重其事地朝着乾清宫跪拜。然后,才接过了银票。
贾敬这才领着他出来销账,低低说了一句:“大人只说是还二百两便是。”
不必他多言,刘贵便知晓,这也是圣人的恩典。既然已经受了一回了,也不差第二回 了。
他心里已是打定了主意,要为圣人死而后已了。
两人到前堂销了账,贾敬亲自送走了刘贵,回想着他那感激涕零的面容,不由暗暗感叹圣人的手腕。
——不过是区区二百多两银子,便能让人死心塌地。
帝王心术,果然是不容小觑!
像刘贵这样被圣人趁机收服的,不知凡几。
说起来,圣人的手段也很简单:你缺名声,他就给你名声;缺钱财,他就给你钱财;缺地位,他就给你地位。
但难就难在,圣人给每个人的东西,都恰如其分,又都选在了最好的时机。
若是少有差错,便会弄成“升米恩,斗米仇”的后果。
贾敬冷眼旁观,心头再不敢起半点儿杂念,对林如海的及时提醒更是感激。
——他自认玩儿不过圣人,还是老老实实做圣人的爪牙吧!
圣人发威之后,忠敬王的差事就进行的很是顺利,不过三个月,户部那几大箱的欠条,就通通换回了银子。
此时,北方草原上,瓦剌的形势越发严峻。
据探子汇报,瓦剌各部,已经开始收拢牛羊,集结粮草了。估计过不了多久,便会有控弦之士南下叩关。
圣人先是找借口对重臣赏赐了一番,安抚住了因收账一事有些动荡的朝堂,然后就召集了各武将勋贵,商议对敌之事。
这个时候,勋贵们正因圣人直接划了他们的债务而感激涕零,又听说有军功可立,自然是个个奋勇争先,抢着表忠心。
——“圣人兵锋所指,便是我等所趋!”
——“保家卫国,本就是臣等的本份!”
——“瓦剌蛮夷,竟敢犯我疆土,臣愿为先锋,取单于首级!”
…………
无论以后如何,至少此时此刻,圣人知晓,他们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是发自肺腑的忠言。
圣人很满意,觉得也不枉他厚待这些勋贵们了。
只是,和渴望军功的勋贵们不同,朝堂上的文官向来是不喜欢打仗的。
在老圣人登基没多久的时候,就有文官提议放弃长城以北的国土,固守长城。
只是,他们只看到了老圣人的宽厚,却没看清老圣人的雄心。
老圣人是想做一个仁君,但他还想做一个文治武功俱全的仁君。那些提议的官员自然没落得什么好下场,很快就被老圣人给边缘化了。
虽然如此,但他们的提议,却是被不少文官记在了心里,并且还觉得很有道理。
也幸好这个时候,满朝文武都刚刚见识了圣人的手段,短时间内都不敢再尝试挑战圣人的底线。
因此,圣人要求的备战一事,很快就得到了落实。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