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科幻未来 > 死在火星上 > 第一章 中的一句话“神经突触上的电流”,就产生了质疑。 (4)

第一章 中的一句话“神经突触上的电流”,就产生了质疑。 (4)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机!”

    “有……不过不是用来勘测地表的,精度不高。”麦冬说,“而且不能规划路径扫描,也不能自动辨别。”

    “不能自动扫描不要紧,我们就手动。”唐跃指了指麦冬,又指了指自己,“不能自动识别也不要紧,我们就用眼睛!”

    “上穷碧落下黄泉,我们都得找到那只猫!”

    ------------

    第一百零九日(2)十万张照片

    让联合空间站在轨道上用相机来找老猫,这也是唐跃着实被逼急了才想到的办法,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联合空间站实际上不适合干这种活,它毕竟不是间谍卫星,没有那样高精度的光学观测设备,要在三四百公里的高度上精确分辨一辆不到十米长的火星车,这得美国国家侦察局的锁眼卫星才能办到。

    联合空间站曾经承担过火星遥感与观测任务,其上搭载了光谱扫描仪与合成孔径雷达,但此类设备都是用于大范围的地质地形探测与地图绘制,无法精准确定一辆车子的位置,空间站上唯一的高精度相机还在晨曦号舱内,如今已经随着舱段一起损毁了。

    麦冬在其他舱段内寻找望远镜和相机,她希望能找到什么堪用的设备——麦冬记得发现号舱内还有一套光学观测系统,那套系统之前用于辅助飞船的交会对接,能在两百公里之外发现逼近的猎户座飞船,用来寻找火星流浪狗或许能行。

    唐跃打开地图,在地图上标出昆仑站的位置,“这里是昆仑站的位置,东经87度,北纬12度54分,是老猫行动的起点。”

    麦冬点点头。

    唐跃接着在地图上标出切洛梅号探测器的位置,“这里是切洛梅号,是老猫行动的终点。”

    他用一条清晰的红线把两个点连接,电脑迅速给出了两者之间的直线距离:95.23公里。

    “我们最好扫描老猫有可能经过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都不能遗漏。”唐跃转动地图,他在这条红线的两个端点处分别作垂直线段,两条线段以端点中分,长度都是两公里长,然后他以这两条线段为基础,增加两条长边补全成一个狭长的矩形。

    唐跃把矩形覆盖的面积全部标红。

    “这就是猫先生有可能存在的区域?”麦冬看着地图。

    “老猫在找到切洛梅号之后,会立刻返回,所以它的位置只可能在昆仑站与切洛梅号着陆点之间,也就是这九十五公里之内。”唐跃解释,“我们把这条直线向左右分别扩充一公里的宽度……那么这条九十五公里长,两公里宽的走廊就是老猫的活动范畴,它的活动范围应该不会超出这个区域。”

    麦冬仔细观察地图,唐跃画的红色矩形非常显眼,这是一个长九十五公里宽两公里的巨大长方形。唐跃的推测还是很有道理的,留出了足够的冗余,老猫的行进路线未必会是严格的直线,但它再怎么绕弯也不会绕出这两公里的宽度。

    只要他们仔细搜索这一片区域,就一定能找到老猫。

    但这片区域的面积足足有一百九十平方公里。

    “好……我准备一下,等到空间站从你们头顶上经过的时候,就开始拍照。”麦冬说干就干,不过她的语气中流露出隐忧,“但是这个面积实在是太大了,我手中的相机处于最高分辨精度时视场很小……如果一寸不落地全部扫描一遍,得到的图像数据恐怕会非常庞大。”

    这是一个常识,对于光学观测而言,图像放得越大,观察到的面积就越小。麦冬为了搜寻火星流浪狗不得不把观测系统的倍率调至最大,那么相应的,她所能观测到的面积也会缩至最小。

    “空间站上的光学跟踪仪最高分辨精度是五米,但这个时候它的视场只有两千平方米那么大。”麦冬算了算,“如果一张照片囊括两千平方米的面积,那么完全扫描整条走廊,就得要九万五千张照片。”

    这个数字大得惊人,假定麦冬拍摄的每一张照片都能无缝对接,囊括所有区域,想要完全拍完这条走廊,也需要九万五千张照片,但真正实施起来肯定不会如此理想,那么最后的照片数量恐怕会超过十万张。

    而唐跃和麦冬只有两个人,他们没有自动扫描,没有自动拍摄,也没有自动识别,一切都只能靠肉眼和双手,且不说最后的照片分辨,单单就照相这一项工作,都是一件不折不扣的大工程。

    更何况照相这件事只能靠麦冬,唐跃帮不上忙。

    唐跃想了想,“如果你觉得太累太麻烦了,我们可以压缩一下工作……”

    “不不不不,我不是觉得累,也不觉得麻烦。”麦冬连忙摇头,“我只是说这么庞大的照片数量,唐跃你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的,而且忙中容易出错,所以我也能帮你分担一半,我们交叉检查,就不容易遗漏线索。”

    唐跃愣愣半晌,才点点头。

    “好,那我们交叉检查……这样不容易出错,而且速度更快。”

    “是吧?”麦冬眨了眨眼睛,淡褐色的眸子一亮一亮的,目光中透露出一点点的俏皮。

    “你还有多长时间到伊希地平原上空?”唐跃问。

    “嗯……”麦冬看了一眼时间,又看了一眼屏幕上空间站的运行轨迹,“大概还有四十分钟。”

    “那你先做好准备,我去把太阳能电池板搬出去。”唐跃起身,开始往身上套明光铠,他把生命维持系统扣好锁定,打开电源开关,“第一次从平原上空经过,你大概能拍多少张照片?”

    “这个不太好说……发现号舱内的这套系统本来就不是用来给地面拍照的,操作起来还有点麻烦,不过好在支持连续跟踪和拍照。”麦冬略微估算,“我有效的观测时间大概能有十五分钟左右,锁定轨迹之后一秒钟能拍两张照片。”

    十五分钟,一秒钟拍两张照片,那么一共就是一千八百张。

    “记得从切洛梅号的着陆位置开始扫描拍摄。”唐跃提醒。

    “我知道啦。”

    唐跃长呼了一口气,整了整身上的明光铠,然后站在昆仑站大厅中,站了几分钟,稍稍出神。

    他的目光扫过桌子边的空椅子,环视一圈,最后落在身前的地板上。

    “我出去了。”

    “嗯嗯。”女孩挥了挥手,“快去快回,注意安全。”

    唐跃打开气闸室的舱门,正要俯身钻出去,动作忽然又顿住了,他转过身来,目光落在屏幕上麦冬的身上。

    “谢谢你麦冬……我也代表老猫感谢你。”

    “跟我还说什么谢啊。”女孩嘿嘿一笑,眼珠子转向别处,有些腼腆,把手中的柴犬玩具捏来捏去。

    唐跃钻进气闸室,舱门在他身后沉重地合上。

    ------------

    第一百零九日(3)千万不要手抖

    麦冬的眼睛紧贴在目镜上,缓缓地调整倍率旋钮,发现号舱段内的光学跟踪系统是一套很难操作的玩意,它曾经用于辅助猎户座飞船的交会对接,在加拿大超级臂投入使用之后这套系统基本上就停止使用了——超级大臂可以直接捕获猎户座飞船,进行精准对接,已经不再需要原始的光学追踪。

    火星联合空间站的运行轨道距离地表三百多公里,在这个距离上对地观测很难锁定目标,差之毫厘即失之千里,镜头稍微抖动就能偏差数十乃至上百公里,而唐跃划出的扫描范围一共才九十五公里长,也就是说麦冬不慎手抖一下,镜头视野就有可能跳到十万八千里之外。

    女孩缓缓地扭动旋钮,一角秒一角秒地调整光学跟踪系统的方向,火星遍布沟壑的地表从她的视野中快速闪过,衍射在目镜中的数据飞速跳动,电脑用绿色的数字标出了目标位置的确切经纬度,激光把数字衍射在了目镜上,麦冬把相机的放大倍率调至最低,这个状态下镜头的视野最大,适合寻找目标。

    在麦冬的眼中,望去尽是深红色的沙丘和纵横交错的黑色阴影,她看不到火星流浪狗,也看不到昆仑站,那些目标都太小了,远远超出了人眼的分辨能力……曾经坊间传闻太空之上可以看到万里长城,这条著名的谣言在民间广为流传,实际上长城四五米的宽度远远达不到近地轨道上肉眼的分辨精度,如果宇航员真想在国际空间站上看到长城,后者恐怕得在夜间装上大功率的电灯泡。

    “北纬12度54分,东经87度……东经87度,这是昆仑站的坐标,那么切洛梅号的位置就在这里……”女孩按照经纬度来搜寻切洛梅号探测器的着陆点,老猫最后一次与空间站联络时的位置就是切洛梅号的着陆点,所以她将以这里为起点开始搜索。

    按照火星流浪狗的行进速度推测,老猫平均一天能推进三十公里,他们最后一次联络是在二十四个小时之前,也就是说老猫最有可能所处的位置,就在探测器着陆点至返程路径三十公里的区间内。

    麦冬把唐跃划出的矩形区域划分为六个部分,每个部分三十公里的长度,她准备按照区块进行搜索。

    切洛梅号探测器着陆点所处的部分最优先搜索。

    “麦冬?”

    “嗯嗯,收到,我正在熟悉这套系统……”麦冬的双眼离开目镜,拉出键盘输入修正参数,“这玩意有点古老。”

    发现号舱内的光学跟踪系统确实是一套结构古老的玩意,采用直通式的光学通路,没有光纤没有显示器也没有精密伺服电机——如果晨曦号舱没有损坏,麦冬就能使用先进的地面遥感系统,扫描地域只不过是输入几行参数,点击几下鼠标而已,镜头就会自动对焦,图像就会自动输入电脑,完全不需要这样麻烦地手动操作。

    “能搞定么?”

    “已经搞定了。”麦冬挑了挑眉毛,狡黠地笑了笑,“你要对我有信心么……我是什么人?”

    她试着调整放大倍率,在视野中找到了一片乱石滩,然后用镜头中央的十字划分对准某块巨石,按下按钮。

    照片进入电脑的显示器,女孩仔细检查照片的清晰度,凑近了眯起眼睛上下打量,她正在测试系统的可靠性,所以随意找了一个目标进行拍照,麦冬敲击键盘切换照片。

    “嗯……有点重影,是焦距的问题么?”

    麦冬摇了摇头,再次调整镜头,接着测试系统,继续拍照,反复对比照片的清晰度,一点一点地调整这玩意的状态。

    “曝光时间过长了。”

    “图像还能再锐化一下。”

    “分辨率还能再提高一点……再提高一点……”

    麦冬像个老摄影师那样调试手中的设备,精益求精,联合空间站每隔一个多小时才能从伊希地平原上空掠过一次,为了节省时间,麦冬每一个窗口期都必须尽量多拍照片。

    火星联合空间站在轨道上无声地飞行,逐渐接近伊希地平原。

    “姑娘,你到什么地方了?”

    “我已经临近伊希地平原上空,光学跟踪系统准备就绪,预计还有一分钟进入有效扫描区域。”麦冬紧贴在目镜上,深吸了一口气,所有细节都已经调整至最佳,她盯着目镜中衍射的参数而非高速掠过的图像,因为图像千篇一律尽是荒原,只有参数才能告诉她是否对准了目标。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麦冬是在盲拍,她看不到自己要找的那个目标,只能根据位置数据按下快门。

    “唐跃。”麦冬忽然叫了他一声。

    “嗯?”

    “你知道我现在在想什么吗?”

    “你在想什么?”

    “很奇妙的感觉,我觉得火星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微生物,比如说细菌酵母单细胞什么的,而我正拿着显微镜观察这个巨大无比的细胞,这种感觉就像是大学时上实验课,观察载玻片上的标本。”麦冬说,“我能看清这个巨大细胞的每一个细节,它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磷酸基团……”

    巨大的微生物?唐跃一愣,这两个词也能组合在一起?

    “真的,我现在不像是在用望远镜观测一个天体,而是在用显微镜观察一个巨大的……”女孩顿了顿,找到了一个词语,“生命。”

    唐跃摇了摇头,他在昆仑站内显然无法体会麦冬的感受,只能拖着太阳能电池板来来去去,在他眼里火星就是一片漫无边际的盐碱地。李白曾经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他也在近地轨道的空间站上,或许能理解女孩的想法——火星不是一个死寂枯竭的天体,而是一个巨大的律动的生命。

    当然,就唐跃这艺术细胞和思想高度,多半会评价这只是个泥蛋蛋。

    “还有二十秒进入有效扫描区域,我要中断联络了。”麦冬注意到了电脑的提示,“祝我好运。”

    “祝你好运。”

    麦冬摘下耳机,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

    手别抖。

    手千万不要抖。

    麦冬默默地对自己说。

    ------------

    第一百零九日(4)汪洋中的小艇

    唐跃把电池板搬上小推车,然后拖出车库,老猫带走了十块电池板,如今唐跃手中只剩下三十块电池板,三十块太阳能电池不足以完全支撑昆仑站的运作,唐跃不得不关闭了昆仑站内相当一部分耗电设备,只保留基本的生命维持和联络系统。

    昆仑站的室内温度目前保持在零下十摄氏度左右,是座不折不扣的冰窖,唐跃套着明光铠才能抵御低温,他在外搬运电池板竟然比待在室内更觉得暖和。

    太阳已经升到了半空中,不温不火的像是个大灯泡,唐跃抬头望了一眼太阳的方向,由于火星的自转方向与地球相同,也是自西向东,而且倾角也相近,所以太阳在天球上的运行轨迹与地球上所见的基本上类似,东升西落。

    唐跃把电池从小推车上卸下来,摆在地上支好,再把电缆插紧,他轻轻拂去电池板表面上的灰尘,光滑的电池板倒映出一个硕大的圆形面罩。

    电池板上的倒影看不清唐跃的相貌,那个影子看上去臃肿失调,像是个脑袋硕大的外星人,唐跃盯着这个影子看了很长时间,忽然想到了玩具总动员里的巴斯光年。

    唐跃叹了口气。

    唐跃从未想过老猫会出什么问题,后者才是他们三人当中最靠谱的,老猫在昆仑站上待了很多年,经验丰富,资历很老,是昆仑站实质意义上的站长——尽管昆仑站名义上的站长没有固定人选,由历次火星登陆任务的指令长担任。

    搬运切洛梅号探测器只不过是简单地取个快递,这完全在老猫的能力范围之内,驱车行驶上百公里对唐跃而言不可能,但对老猫而言却不算什么,在过去的火星任务当中,远比这艰险的工作它都成功完成过,按理来说老猫不应该出任何问题。

    唐跃实在想不通火星上能有什么麻烦,能让老猫陷入彻底失联的境况。

    一旦失去联络,空间站就无法对火星流浪狗进行定位,以往流浪狗的定位都需要老猫的主动联系以及汇报位置——其实火星轨道上未必没有其他遥感卫星,依靠它们实际上也能搜索火星车,但这些卫星分别属于不同的国家与机构,使用不同的数据通路,想使用它们需要授权,如今地球突然消失,这些卫星一夜之间全部作废。

    全球定位向来都不是一件易事,如果你想在轨道上精确定位地面上某个信号源,那么至少要三颗卫星才能做到这一点,美国人花了几十年时间在地球轨道上建立了GPS星座,才能对地面目标进行实时追踪,很显然火星上没有这些玩意。

    没有地球的支援,在火星上真是寸步难行。

    唐跃抬手想挠一挠头,但是手被面罩挡住了。

    电池板边缘的绿灯亮了起来,这表明它开始正常工作了。

    唐跃直起身子,环顾四周一圈,三十块电池板整整齐齐地摆在电池农场里,不远处是鹰号飞船的下降级和车库,百米之外就是小小的昆仑站,唐跃的世界可以说极大也可以说极小,说大是因为火星上就他独身一人,整个星球都是他的,天地旷缈,他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说小是因为唐跃去哪儿都是死,他只能生活在昆仑站周边这小小的地域内,在资源与补给断绝的情况下,他所拥有的只是这么一个注定破败荒废的世界。

    ·

    ·

    ·

    当唐跃摆好太阳能电池板,返回昆仑站时,麦冬已经完成了第一次拍照工作,在十五分钟的窗口期内,麦冬一共拍摄了一千五百张照片,平均每张照片的视野有两千平方米,这一千五百张照片合在一起,大概覆盖了三平方公里的面积。

    “唐跃……”麦冬长出了一口气,短短十五分钟内,她高度集中精力,眼睛都不敢眨,几乎累得筋疲力尽,“第一轮扫描已经结束了,图像文件正在传输当中……进度百分之八十六,百分之八十七,你注意接收。”

    女孩靠在摄像头上,微微地笑,头发被汗水粘在白皙的脸颊上。

    “怎么样?”麦冬歪了歪头。

    “真是太棒了,姑娘你帮了大忙,不愧是天才美少女。”唐跃卸下明光铠的生命维持系统,“Thank you very much!”

    麦冬把所有的照片都进行了编号,从一至一千五百,与地图上进行一一对应,下一次扫描时麦冬就会接着这一轮的进度继续工作,直到将第一部 分三十平方公里的面积全部拍完。

    两人立即着手开始进行图片的判读工作。

    但图片的判读也不轻松,在早期间谍卫星分辨精度还不够高的年代里,照片的分辨都需要大量判读专家进行,这是一件高度专业化的工作,唐跃与麦冬都并非专业人士,不懂任何技巧,只能用最缓慢最原始的方式,一个像素点一个像素点地进行地毯式搜索。

    麦冬所使用的光学跟踪系统并非专业的地面观测设备,最高分辨精度也仅有五米,拍摄的照片清晰度很低,而且全部都是黑白照片,所以他们无法依靠颜色寻找火星流浪狗。

    唐跃裹着毯子坐在椅子上,打开电脑。

    他把每一张图片都放到最大,大到可以看见像素点,他在满屏的马赛克中寻找那只失踪的猫和那辆消失的狗。

    “老猫……老猫你究竟在什么地方?”唐跃紧紧地盯着屏幕,眼睛瞪得老大,目光在图片上逡巡,就差没钻进电脑里了,“老猫老猫老猫老猫老猫……”

    唐跃点击鼠标,照片一张一张地从他眼前掠过。

    另一方面,麦冬来不及休息,她喘了口气,也一头扎进无穷无尽的图片中。

    一千多张照片,每一张看上去都一模一样,尽是灰黑色的原野与山丘,如果没有编号,麦冬甚至都看不出区别来。

    “唐跃!你看看这个……这个是火星流浪狗么?”

    “嗯……不对,这是一块斜长岩。”

    “唐跃,这个呢这个呢?我觉得这个看上去像!”

    “不是,你把图片调转一个角度来看,这只是沙丘的阴影。”

    “这个?”

    “沙丘。”

    “这个?”

    “沙坑。”

    麦冬每一次带着可能有结果的图像来找唐跃,后者都是又紧张又激动,小心翼翼地进行判断,但每一次激动都会化作失望,每一个疑似火星车的物体最后都会证实是岩石或者影子,麦冬和唐跃不肯遗漏任何一丁点线索,他们是如此地希望能找到老猫,几乎把照片上的每一个模糊的像素都认作是火星流浪狗。

    在模糊的黑白照片中,层层叠叠的沙丘看上去就像是波浪起伏的海面,唐跃觉得自己是在这片大海中寻找一艘随波逐流的小艇,而那艘小艇有可能已经被海浪打翻,永久地沉入水底了。

    ------------

    第一百零九日(5)麦冬是个起名废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唐跃的眼睛看得又酸又疼,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长久盯着电脑上的图像真是一件又耗时又耗神的事,时间一长唐跃都看成了斗鸡眼。

    需要辨识的照片多得似乎无穷无尽,而且每一张都高度相似,上一张与下一张看上去仅有编号的区别,图像一放大满眼都是灰黑色的像素点,盯着这种东西看很容易造成眼睛和大脑的疲劳,为了防止眼花遗漏线索,唐跃不得不经常闭上眼睛休息。

    麦冬的相机视场是一个面积两千平方米的矩形,长宽各为四十至五十米,而火星流浪狗的长度超过五米,加上阳光投在地面上的阴影还能显得更大,如果空间站真的拍到了火星流浪狗,那么唐跃和麦冬应当能迅速把它分辨出来,就像是海面上醒目的礁石。

    唐跃还试图寻找更多的痕迹,比如说火星流浪狗的车辙,以及太阳能电池板展开的痕迹,但他后来放弃了努力,图像的分辨率太低,火星流浪狗这种大小形如卡车的玩意勉强还能分辨清楚,但沙地上的车辙就完全隐没在了马赛克里,所有的细节都模糊成了方形的像素点,唐跃再长两只眼睛都看不出来。

    沙丘。

    沙丘。

    岩石。

    阴影。

    沙丘。

    山脉。

    岩石。

    又是岩石。

    还是岩石。

    唐跃闭上眼睛,身体离开桌子,所有的电脑屏幕上都是火星地表图像,照片的编号已经到达了三百二十,也就是说他已经看完了三百多张照片,搜索了六十四万平方米的面积,但是到目前为止他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没有丝毫老猫活动的痕迹。

    作为一个机器人,老猫除了电力什么都不需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加大了唐跃搜寻它的难度,如果把老猫换成一个正常人,那么他势必要像游牧民族那样携带声势浩大的吃穿用度,人类的生活会遗留大量痕迹,产生大量垃圾,这些反常踪迹与自然环境区别明显,很容易就能看出来。

    但老猫只要电池板和火星车,行动时把电池板一收,踩下油门就走,消失在茫茫大漠中,风沙会掩埋消弭火星流浪狗的车辙,不会留下丝毫痕迹。

    唐跃按着眼睛休息了半分钟,睁开眼睛看了一眼时间,不知不觉间,他已经持续搜索了三个多小时。

    在这三个小时之内,联合空间站再次从昆仑站上空掠过了一次,麦冬又拍摄了一千张照片,传输至昆仑站的电脑内储存起来,等待判读。

    “唐跃,我刚刚圈起来的那个位置你看了没有?你觉得那是什么……我认为有点像火星车的活动痕迹,方向完全吻合。”麦冬正在啃饼干,朝着摄像头扭过头来。麦冬也跟唐跃一样疲惫,她的工作量比唐跃还大,忙到现在都没有吃过饭,只能随意地啃一块饼干解决问题。

    唐跃摇摇头,“只是河床的阴影,不是火星流浪狗的车辙。”

    “那么二号标记呢?那个圈这么规整,也是自然形成的么?会不会是猫先生的活动迹象?”

    “跟老猫没什么关系,应该只是个坑。”

    如此仔细地搜索火星地表,偶尔唐跃和麦冬也能发现某些稀奇古怪的玩意,不像是自然形成也不像是人工造物,比如说某张照片上能看到半埋的巨大雕像,长着一张鞋拔子脸——反正麦冬是无法解释它们的来源,唐跃说有可能只是普通的岩石,由于照片的分辨率极低,岩石就在光线与阴影的共同作用下被他们联想成了其他东西。

    这就好比是当年轰动一时的火星人脸雕像,上世纪七十年代,海盗号探测器在火星地表上发现了清晰的人脸,但事实证明这张人脸与火星智慧生物毫无关联,仅仅只是光线与阴影的魔术,后来其他探测器再对原处进行重新拍摄,果然只是毫无异常的岩石。

    麦冬揉了揉眼睛,她的眼睛有些发干发涩,闭上眼睛都能看到跳动的虚影。

    她必须要休息了,再这么看下去就得看出重影了。

    联合空间站已经运行至火星背面,还有一个多小时才会重新掠过昆仑站上空,在这一个多小时的间隔内麦冬就抓紧时间判读图像,为唐跃负担一部分工作量。女孩已经完成了两百多张照片的分辨,麦冬是个心很细的姑娘,她重复进行了两百多次枯燥的判读工作,一丝不苟,每一张图她都必须确认百分之百没有疑点。

    两轮扫描,麦冬已经拍摄了近六百万平方米的面积,也就是六平方千米,而她需要搜索的总面积高达一百九十平方公里,这才完成不到三十分之一。

    剩下的图片数据量想想就令人生畏,简直是浩如烟海。

    麦冬把漂浮在空中的柴犬玩偶捞过来,握在手里用力捏了捏,然后把它放在自己的头顶上。

    “小Q啊小Q,你说猫先生究竟去哪儿了?”

    这只柴犬的名字叫做阿Q,很明显麦冬是个起名废,她取的名字简直就是一部鲁迅作品文集,培养箱内的西红柿都能叫闰土和猹。

    小毛绒玩具睁着一双漆黑的大眼睛,满脸无辜。

    麦冬和它直勾勾地对视,睁着黑亮的眸子,也满脸无辜。

    “还有十万张照片啊……十万张啊十万张!十万张啊十万张!”

    女孩把毛绒玩具捏来捏去,每捏一下就是一句十万张,狗脸都被捏变形了。

    “我的神啊,谁能来帮帮我……整整十万张啊我觉得我要死在这里了……”女孩慢慢地捂脸,长叹一声。

    “麦冬?”

    “在!”女孩睁开眼睛,一推舱壁鲤鱼打挺,“爱卿何事唤我?”

    “你看看这张。”唐跃把照片发过来,“两行很均匀的深色痕迹,几乎完全平行,像不像车辙?”

    麦冬盯着屏幕,看了很长时间,“不……不对,不是车辙,唐跃你把它和周围的环境对比一下,看看标尺,如果这是车辙,那么这车辙得有三米以上的宽度,火星流浪狗的车轮远没有这么宽……”

    唐跃没有出声,想必也是在仔细观察图像。

    “我觉得这应该是一条矩形沙丘两边的影子,唐跃你稍微调转一下照片。”麦冬提醒,“这两条阴影不是凹下去的,而是凸出来的。”

    “我明白了,下一张。”

    ·

    ·

    ·

    (作者君闲话:

    强烈推荐电影《流浪地球》,第一部 国产科幻巨制。

    作者君当年看大刘的《流浪地球》原著时,心想这部小说算是大刘诸多作品中不太适合改编成电影的小说,因为它的核心是宏大的情怀与气魄,而非讲故事,一部故事性不强的小说改编成电影多半不讨好。

    没想到真有人啃了这块硬骨头,作者君打心底地为国产科幻感到高兴啊。)

    ------------

    第一百一十日(1)老天已死

    唐跃机械地点击着鼠标,图像编号从五百二十增长至六百五十再增长至七百七十,除了搬运电池板,今天一整天他几乎都未离开过桌子和电脑,时间在寂静中缓慢流逝,图片在电脑上依次闪过,尽管唐跃与麦冬已经竭尽全力地进行判读,但照片的分析工作进度仍然远远赶不上拍摄的速度。

    火星联合空间站第五次从伊希地平原上空掠过,麦冬再次拍摄了一千四百张照片,这些照片全部储存在昆仑站的电脑中,按照编号列在文件夹内,堆积如山。

    麦冬忽地惊醒,才意识到自己居然不小心睡着了。

    她打了一个呵欠,眼前的屏幕上仍然播放着火星地表照片,她看了一眼时间,下午七点二十分,想来自己在过度疲惫当中不慎打了个瞌睡,睡了差不多二十分钟。

    麦冬算了算,这个时间昆仑站上应该已经夜深了,她和唐跃从早上七点开始分析图像,一直工作到晚上七点,中途只简单地吃了两块饼干,女孩连空间站和实验舱内的植物们都无暇顾及,现在麦冬的眼睛酸疼,大脑发涨,饥肠辘辘。

    截止到目前老猫已经失联了近三十六个小时,在此期间它连一个逗号都没有发过来,老猫最后一次联络还是在切洛梅号的着陆点,汇报自己已经找到了探测器,从此杳无音信。

    “唐跃……你那边有没有什么结果啊?”麦冬揉了揉眼睛,她的眼睛都快要睁不开了,“你看到多少号了?”

    “没有。”唐跃没有抬头,“正在搜索第七百八十一号。”

    “我这里有几个疑点,你要不要看一下?”

    “发过来。”唐跃很清楚麦冬所发现的疑点绝大多数其实都是自然景观,不外乎是沙丘山脉岩石之类的东西,但他的心底仍然抱着一线希望……到了这个时候两人恨不得把每一个像素都看成是老猫,麦冬把图片发至昆仑站的电脑上,唐跃仔细看了看,果不其然,所谓的可疑物只是沙丘,沟壑和岩石。

    麦冬怀抱着柴犬毛绒玩具,强撑着重如千斤的眼皮,弹开额前漂浮的头发,“怎么样……唐跃?有没有什么线索?”

    “没有。”唐跃摇头。

    “哦……没有线索,真遗憾。”麦冬的眼皮缓缓阖上,一秒钟之内再次睡着了,半分钟后再次惊醒,眨了眨眼睛,“怎么样?唐跃?有没有线索?”

    “没有。”唐跃盯着电脑屏幕,移动鼠标拖动图像,“这个问题你刚刚已经问过了,麦冬……麦冬?”

    麦冬没有说话,她搂着柴犬阿Q又睡着了。

    “麦冬?”

    “啊……啊?唐跃?”女孩惊醒,茫然地东张西望,环顾一圈才找到摄像头和显示器,显然是睡迷糊了,“怎么样?有没有线索?”

    唐跃指了指自己的嘴角,“口水。”

    女孩脸红了,连忙把口水擦干净。

    “如果你实在太累了,就先去休息吧。”唐跃说,“你已经工作了一整天,也够疲惫了,剩下的交给我就好。”

    麦冬点了点头,如释重负,她甚至都没返回休息室,眼睛一闭,漂浮在晶体号舱内就睡熟了,前后不到两秒钟。唐跃看着女孩疲惫又安详的睡脸,苦笑着摇了摇头,继续投入到图像判读工作中。

    ·

    ·

    ·

    “早上好啊,唐跃……你昨天一整晚都没睡觉吗?”

    麦冬吓了一跳,她一觉醒来发现唐跃居然还坐在桌子前头,连坐姿都和昨天晚上一模一样,往常女孩醒得都比唐跃更早,空间站上没有昼夜之分,她按照时间表作息,起床时间在火星上大概是凌晨五点半,而唐跃一般是早上六点起床,所以每次麦冬早餐都吃完了,才能看到唐跃像个古罗马人那样披着毯子,睡眼惺忪地姗姗来迟。

    但今天唐跃比麦冬还早,想来女孩睡着之后唐跃是连续工作了整整一夜,从未休息过。

    “早上好麦冬。”

    唐跃的声音嘶哑,他不光没睡觉,一整晚连水都没喝一口。

    “你看到多少号了?”

    “第一千四百二十九号。”唐跃满眼血丝,头发蓬乱,“很遗憾,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任何线索。”

    昨天晚上一整夜唐跃没有合过眼,他靠着仅有的几包速溶咖啡和猛掐大腿提神——速溶咖啡还是当初翻箱倒柜整理补给时找到的,压在箱子底下,不知道在这里放了多少年,唐跃的眼睛几乎没有离开过电脑屏幕,唯一的休息方式就是扭头看看麦冬的睡脸,女孩在晶体号核心舱内一觉睡到大天亮,紧紧地搂着柴犬玩具嘟嘟囔囔地说梦话,中途没有醒过。

    截止到目前为止,唐跃看完了一千四百多张照片,也就是两百八十多万平方米的面积,他一天一夜不眠不休,也才堪堪完成六十六分之一的任务。

    唐跃必须抓紧时间,他要趁着麦冬休息时把进度赶上来,解决电脑中积压的图像数据,火星联合空间站运行周期为一个小时二十分钟,平均一天它会从昆仑站上空掠过十八次,一次扫描麦冬最多能拍摄一千五百张照片,如果麦冬要把所有的照片全部拍完,那么联合空间站需要从伊希地平原上掠过六十七次。

    也就是说,如果麦冬要把整条走廊全部扫描完毕,需要花费近四天时间。

    这还仅仅只是拍照的时间。

    判读要花的时间显然会更长。

    老猫已经失联四十八个小时了,如果老猫真的出了什么问题,早一刻找到老猫就能早一刻解决问题——尽管单凭唐跃和麦冬可能做不了什么,但活要见猫死要见尸,他们得亲眼看见老猫才能安心。

    “老天保佑……让我们找到猫先生。”

    麦冬闭上眼睛,双手合十。

    “如果老天真的保佑我们,我们也不会沦落到这个地步。”唐跃冷冷地一笑,胡子拉碴,“上帝在尼采出生的时候就死了,老天在地球消失的那一刻也挂了,我们孤立无援。”

    “那么佛祖保佑,佛祖保佑。”女孩双手抵住额头,“南无加特林菩萨,保佑我们找到猫先生。”

    ------------

    第一百一十日(2)大爆炸前的老和尚

    佛祖还在不在唐跃是不清楚的,他不是佛门中人,唐跃会背净心神咒但不会背金刚经,不过唐跃隐约记得佛祖的辖区似乎不止地球,佛教中说劫数分为小中大三种,其中一小劫有一百六十八万年,每二十个小劫为一中劫,那就是三千三百六十万年,最后八十中劫为一大劫,那么一个大劫时长二百六十八亿年。

    目前已知宇宙年龄大概是一百三十八亿年,时长还不够佛教的一个劫数,佛经中说每一个大劫都有千佛出世——这也就意味着大爆炸之前并非什么都不存在,还有一大群絮絮叨叨的老和尚。

    但是南无加特林菩萨是什么菩萨?

    唐跃再喝了一口浓咖啡,用力闭上眼睛又睁开,这个时候他已经顾不上什么省水不省水了,如果老猫在这里绝对不会让他如此奢侈,浪费淡水来泡咖啡。

    老猫不在,他可以尽情放飞自我,蒸桑拿都没人管。

    麦冬离开晶体号舱,轻巧地绕开漂浮在半空中的电缆,穿过舱段接口,她需要对空间站进行例行检查,同时照看一下培养皿内的植物,阿长山海经闰土还有猹们已经一整天没有见过麦冬了,联合空间站还有四十分钟才会经过昆仑站上空,麦冬可以利用这个空档完成每日的例行工作。

    “唐跃,我觉得我们这么做,速度实在是太慢了。”麦冬戴着耳机,“距离猫先生失联已经过去了三十六个小时,我们连续看了二十四个小时的照片,才分析完一千四百张,这才是总工作量的六十六分之一,等我们看完全部照片,岂不是要花两个月的时间?”

    “是的。”唐跃点头,“一千五百多个小时。”

    麦冬把空间站的某块控制面板拖出来,探头检查电缆,然后按下按钮,“有没有什么更便捷更快速的方法?我们的时间不是很紧么?图像判读应该越快越好。”

    唐跃往后靠在椅子上,电脑屏幕上的图像切换,照片编号跳跃至1480号。

    “我们能有什么其他方法?相机分辨率最高只有五米,镜头视野最大只有两千多平米,就这么个玩意,说它是遥感系统都是在抬举它了,亏它还是蔡司的产品。”唐跃叹了口气,“我们手上只有一根烧火棍,你还指望能和韦伯望远镜比?”

    要在火星地表上搜寻目标物,按理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如果让酒泉文昌那帮人来,他们能拿出百八十套不重样的方案,而且一套比一套简洁方便,什么高精度地表扫描成像,什么超级图像模糊对比识别,莫说使用联合空间站,他们在地球上都有能力找到万里之外的老猫。

    但无论使用什么方法,都存在一个前提,那就是成像。

    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地表成像是一切的关键,这是所有方案的共同点和赖以实施的基础,其他什么超级计算机AI对比识别等等花里胡哨的部分都只是为了缩短时间加快速度,如果成像这一步踏不出去,后面的都是空话。

    “如果我们有一台超级强大的望远镜,分辨率低于一米,视场超过一平方公里,那我们何必还要这么辛辛苦苦?”唐跃说,“拍两张全景照片,让电脑一对比不就出结果了?问题是我们没有么。”

    这倒是实话,唐跃也不想采用如此原始缓慢的方法,长时间使用肉眼暴力搜索,快把他的氪金狗眼都闪瞎了,但奈何基础条件太差,除了眼睛没有其他更趁手的工具。

    “说实话,你能找到这套光学跟踪系统都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唐跃说,“如果我们连这玩意都没有,那才真是束手无策了,慢一点就慢一点吧……我们要相信老猫,它的命格很硬的。”

    “晨曦号舱内有。”麦冬把控制面板推回去,“高效的观测设备,晨曦舱内有。”

    “我知道晨曦舱内有,但是晨曦舱已经损毁了。”唐跃摇摇头。

    当初晨曦号的舱壁在撞击中破裂,发生了非常严重的失压事故,老猫关闭锁死了舱门,切断了电力和空气的供应,如今晨曦号舱只是一座冰冷的坟墓,已经完全无法使用。

    麦冬思索片刻,“我可以尝试重启晨曦舱内的设备。”

    唐跃吃了一惊。

    “不要乱来丫头!”唐跃非常严厉,“不要擅自打开舱门,更不要进入晨曦舱!”

    上一次老猫和麦冬就尝试修复过晨曦舱,但是最后失败了,漏气失压三个多月的晨曦号舱室内环境与外界已无多大区别,没人知道那些长时间暴露在真空低温中的设备是否还能工作。麦冬独自一人绝对无力重启晨曦舱,她只是个门外汉,贸然行动有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老猫失踪,如果麦冬再出事,唐跃真可以找棵歪脖子树吊死了。

    嗯……那他一时半会还死不了。

    “听到没有?”唐跃很担心这姑娘一时冲动真做出什么傻事来,“绝对绝对不允许打开舱门!不允许进入晨曦舱!”

    “哦……我知道了。”麦冬说。

    “向我保证。”

    “我向你保证,绝对不打开舱门,不擅自进入晨曦舱。”麦冬说。

    “以阿长和山海经的身家性命起誓。”

    女孩愣愣,撇了撇嘴,“你真恶毒。”

    唐跃耸耸肩,无毒不丈夫。

    “如果不能启用晨曦舱内的设备,那么我们有必要改变一下搜索方式,按照目前这种速度找下去,还要再找两个月时间,这样下去肯定不是个办法。”麦冬沉思,“有没有什么更迅速的搜索方式?”

    “我们现在使用的方法就已经是最高效的了,依次扫描,编号搜索,不会有任何遗漏,用这种方法找下去,一定能找到老猫。”

    “我们其实可以换个思路。”女孩捏着头发,在指尖上绕来绕去,“优先搜索猫先生最有可能存在的位置。”

    “它最有可能存在的位置,不就是切洛梅号探测器的着陆点,至昆仑站方向六十公里以内么?”

    老猫已经失联了四十八个小时,按照正常行进速度,它的位置只可能在距离切洛梅号六十公里以内的区域中,再远就超出火星流浪狗的性能极限了。

    “不……不,这个区域面积还是太大了。”麦冬摇摇头,“你想啊唐跃,无论猫先生是车辆损毁,还是天线故障,最大的原因都是遭到了巨大的外力撞击,但是在平地上正常行驶是不会出这种事的。”

    唐跃一怔。

    “猫先生不可能平地翻车,导致事故的最大可能性是地势。”麦冬接着解释。

    唐跃明白了,“所以我们应该优先搜索断崖,陡坡以及沟壑这种地形存在的区域?”

    “Bingo!”

    麦冬打了个响指,表示唐跃所说的完全正确,如果老猫真的不幸翻车,那它多半是栽进了深沟或者悬崖底下。

    这种险峻的地形在伊希地平原内非常少见,唐跃和麦冬只要一个一个地排查,很有可能就会发现车祸现场。

    ------------

    第一百一十日(3)zhddygt

    麦冬出的主意确实是个好点子。

    按照地势进行优先搜索确实比一点一点地扫描速度更快,从昆仑站至切洛梅号探测器着陆点,这一路上真正称得上险峻的难关非常罕见,排查下来花不了多长时间,有目标的精确制导打击显然比地毯式轰炸高效得多,半天之内就能全部解决。

    但是唐跃不确定昆仑站内是否有伊希地平原的地形资料,中美俄各国在合作建立昆仑站时曾经详细地勘探过附近地形,并建立了非常完善的遥感地图,放在NASA的官网上公开供人使用,不过昆仑站内有没有这套地图唐跃就不清楚了,他又不是搞地质的。

    “等等等等……我得找找,我得找找!如果要排查老猫路径上的断崖陡坡,我们首先得要有地形图……让我看看它在哪儿。”唐跃暂停图片辨识工作,立刻打开计算机硬盘的文件夹,在搜索栏输入关键字“地图”。

    密密麻麻的搜索结果跳了出来。

    唐跃有些紧张,心脏砰砰地跳,他看到了搜寻老猫的捷径……麦冬所提的方法或许能行,他们不再需要搜索漫长的三个月,今天就有可能得到结果,只要他找到详细的地图——遥感图上会精准地标出地势海拔与经纬度,麦冬能根据经纬度找到目标位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地图。”

    “伦敦市地铁轨道交通图。”

    “帕米尔高原等降水量线与等高线图。”

    “亚马逊河流域降水分布图。”

    “切尔诺贝利市区交通旅游图。”

    “秋叶原御宅族圣地朝圣之旅观光路线图。”

    唐跃的目光扫过整行的文件名,各种乱七八糟的地图,都是老王他们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数据垃圾,从上看到下,从标准的世界地图看到不知道谁放在这儿的“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从加拿大至阿拉斯加徒步路线”,也没看到火星伊希地平原的遥感地形图。

    唐跃摇了摇头,直接搜索关键词行不通,无论是输入地图地形图还是火星地形图,都找不到他想要的内容,这说明伊希地平原的遥感图要么不存在,要么文件名被人为篡改了,不知道名字,只能一个一个地找了。

    唐跃打开老郑的个人文件夹。

    老郑是地质方面的专家,如果昆仑站内真有这张图,那么它大概率在老郑的手上……尽管老郑离开了昆仑站,但相当部分的工作数据会留在这里,包括地图。

    好在老郑坦坦荡荡,从不锁死自己的文件。

    唐跃皱起眉头。

    “火星地表水源与土质评估结果。”

    “伊希地平原表层土壤硅酸盐含量分析。”

    “火星南半球陨石坑的数量与分布。”

    “2052年金星凌日观察记录。”

    “第十三次火星登陆任务合影留念。”

    “日语教学影片精选合集。”

    唐跃拖动鼠标,打开每一个文件夹,仔细搜索,生怕漏过了什么,那些生涩的文字把唐跃的眼睛都看花了,某些论文有数百页的篇幅,又臭又长,唐跃握着鼠标一阵猛点,但是仍旧没有找到伊希地平原的遥感地形图。

    老郑的文件中确实大多数都是火星地质资料,但却是唐跃麦冬用不上的,那些针对火星南半球陨石坑的研究结果与昆仑站扯不上半毛钱关系,唐跃把鼠标拉到了底,最后一个文件夹是个不知所云的“zhddygt”,看名字应该是老郑喝多了用脸滚键盘滚出来的。

    “见鬼!”唐跃把鼠标重重地拍在桌子上,靠在椅子上仰天长叹。

    “我这边也没有。”麦冬在空间站上找了一圈,摇了摇头。

    唐跃很失望,疲惫地耷拉在桌子上,他把下巴抵在桌面上,眼睛直直地望着电脑屏幕……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新方法,却又因为缺乏精确的地图而无法实行,人倒霉起来真是喝凉水都塞牙,做什么都四处碰壁。

    “算啦,我们还是老老实实地一张一张地找吧,一千五百个小时就一千五百个小时,三个月就三个月,总比束手无策强。”唐跃伸手随意地点了点那个名为“zhddygt”的文件。

    电脑忽然卡住了。

    唐跃一怔,晃了晃鼠标,电脑屏幕上的光标一动不动,看来是真卡住了,电脑屏幕黑了下来。

    “嗯?卡死机了?这文件不会是病毒吧?”唐跃探身想检查电脑,他是真说不准老郑的电脑里会有些什么稀奇古怪的玩意,或许下一刻电脑就会陷入黑屏,然后跳出满眼的臀波乳浪和闪闪发亮的性感荷官在线发牌。

    紧接着唐跃就听到机箱内的散热风扇猛烈地转动起来,发出嗡嗡的响声。

    这说明有什么巨大的软件或者文件被打开了,就算是昆仑站内系统电脑的性能,要打开它也需要花费几秒钟的时间。

    两秒钟后,一个巨大的白色图标浮现,是一串大写的英文。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DATA.

    卫星遥感数据?

    唐跃一个激灵,有戏!

    图标缓缓隐没下去,一张巨大的复杂地图浮现在唐跃的眼前,地图边缘标着细密的经纬度,密密麻麻的各项参数全部挤在图像上,挤成一团。唐跃屏住呼吸,用鼠标拉动地图,地图随之翻转放大,这居然是一张极其详细的三维建模地图,蓝色与绿色的线条互相交织成网,构成高低起伏的地表。

    唐跃粗略地看了一眼,这张地图的信息量极大,每一个细节都清清楚楚,连几十厘米高的落差都看得一清二楚,不知道绘制这张遥感图的人花了多长时间多少精力,地图总面积高达数百平方公里。

    唐跃不知道这张地图的数据大小,现在看来起码有十几个TB。

    难怪系统电脑要打开它需要耗费不少力气,换成一台性能稍差的计算机来,可能就直接死机了。

    唐跃扫视图像,双眼一亮。

    一个醒目的深红色箭头,标出了昆仑站的位置。

    “麦……麦冬?麦冬麦冬?”

    “嗯嗯?我在。”

    “找到了……找到了!”唐跃高喊,“我他娘的找到这张该死的地图了!它的名字叫zhd……dytg!”

    ------------

    第一百一十日(4)火星的每一片土地下都是论文

    由于地图数据过于巨大,不方便传输,所以唐跃就干脆自己上手来寻找目标了——他在地图上找到昆仑站与切洛梅号探测器的位置,接着画出老猫的模拟行进路线,在这条走廊上搜索有可能导致火星流浪狗倾覆翻车的位置。

    唐跃自己动手开过火星流浪狗,那辆火星车的性能他非常清楚。

    老郑的地图详细到令人惊叹,它由三层图像套叠而成,以火星大地水平面为基准零点,准确地标注了平原内每一个地标的海拔高度,想达到这种精度所要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看着看着唐跃都开始怀疑是不是有什么人准备把这一片区域用作军事用途,而老郑这个中年秃顶男看似猥琐男实际上身负秘密任务,是某个军事情报部门的特工。

    但转念一想唐跃又把这个无厘头的猜测推翻了,火星地表的遥感图像在地球上是完全公开的,全世界不知道多少莘莘学子就指望着这东西写论文毕业了,火星登陆计划开展了这么多年,火星地表的每一寸土地下应该都埋着一份浸满学生血汗的毕业论文。

    以后火星计划会不会有什么其他目的唐跃不清楚,也没法预测,但到目前为止,火星计划还是一件浩大的科研探索工程,主力军是科研专家,工程师和职业宇航员,是值得赞扬的全世界合作项目。但就某些人的尿性,没有丰厚回报肯定是不会投钱的,火星计划耗资甚巨,资金来源庞杂,其中说不准就有中情局的影子。

    不过也没有以后了。

    如果没有这张地图唐跃和麦冬的工作将很不好展开,唐跃在距离切洛梅号探测器二十二公里处,四十一公里处与四十三公里处分别发现了问题。

    第一处是一条断崖,准确位置距离切洛梅号探测器着陆点22.83公里,它的方向几乎垂直于探测器与昆仑站的连线,正好拦在老猫的去路上,长度1.2千米。

    断崖产生的原因是两边海拔高度不等,以火星大地水平面为海拔零点,崖底平原的海拔高度为0.22米,而崖上的海拔为3.37米。

    “嗯……有3.15米高的落差,如果老猫不小心从上面翻了下来,这么高的落差有可能摔坏火星车天线。”

    “有可能。”麦冬点点头,“切洛梅号那边的位置高,昆仑站这边的位置低,所以去的时候猫先生可以看到悬崖,它可以绕过去,但回来的时候由于火星流浪狗驾驶舱的位置太高,而且视野不好,就有可能跌了下去。”

    第二处是一条深沟,准确位置距离切洛梅号探测器41.46公里。

    “麦冬你看,这条沟最宽超过六米,最深处超过四米,也有很大的嫌疑。”唐跃沉吟,“说不定老猫就阴沟里翻了车。”

    “猫先生不是老司机么?”麦冬问,“听说它是……什么山的车神?”

    “秋名山?”

    “对对,就是这座山。”麦冬记了起来,“秋名山车神,唐跃,秋名山也是什么非常著名的赛车场么?”

    “是啊,秋名山婴儿车全球拉力锦标赛,四年一度,世界赛车界皇冠上的明珠。”唐跃耸肩,“老猫是冠军。”

    女孩只听清了一个冠军,不由地惊叹,“哇——!”

    第三处是平地上的一道陡坡,距离切洛梅号探测器43.69公里,说是陡坡不如说是一条低矮的山脉,绵延好几公里长,最高峰有几十米的高度——尽管海拔不高,但坡度极陡,六十至七十度的坡度,跟一堵墙似的,只比垂直上下的悬崖稍好一些,不用想唐跃都知道这远超火星流浪狗的爬坡能力。

    只要老猫的脑子不出毛病,它都不会去挑战如此陡峭的高坡,正确的选择应该是绕行——但正常情况下老猫还不会失联呢。

    最扯淡的事情已经出现了,唐跃只能顺着扯淡的思路去推测。

    唐跃把三个坐标交予麦冬。

    下一次联合空间站从昆仑站上空经过时,麦冬将只对这三个位置进行精确拍摄,这个工作量要小得多,一次掠过就能全部完成。

    麦冬在电脑内输入坐标,她用肉眼肯定是没法在火星地表上找到准确位置的。

    在四百公里高的轨道上看,莫说切洛梅号探测器和昆仑站,就算是整个伊希地平原都只有指甲盖那么大。

    上次昆仑站遭遇风暴时麦冬就毫无察觉,因为在她眼中那动静太小了。

    在空间站的系统电脑中,有一整套火星的地理坐标——与地球类似,火星也在很早之前就拥有了自己的坐标系。

    早在十九世纪上半叶,就有天文学家尝试制作火星地表的地图,火星的本初子午线被人为规定为一条经过子午湾Airy-0陨石坑的圆周曲线。

    但火星的东经与西经则与地球有很大区别——地球坐标系同时存在东经与西经,最高各为180度。

    而火星地理系统要么使用东经,要么使用西经,两者从零度经线开始,分别向东或者向西延伸至360度。

    电脑会根据麦冬输入的坐标,在数据库找到它们在地图上的位置,再引导女孩把光学追踪系统指向目标区域。

    这个过程听上去简单,操作起来却相当考验技术与耐心,尽管是在观测火星这么庞大的一个天体,但麦冬觉得自己像是在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镜头一抖,就再也找不到目标了。

    女孩双眼再次紧贴目镜,在大视场低倍率的状态下,她转动旋钮调整镜头的方向,目镜上有清晰的十字划分和参数,像是电影中先进的狙击枪瞄准镜,又像是战斗机老式座舱中的平显。

    绿色的数字跳动,联合空间站正在飞掠目标上空。

    麦冬深吸了一口气,打开相机。

    ·

    ·

    ·

    三个小时之后。

    唐跃和麦冬都陷入了沉默,唐跃坐在大厅里,望着电脑屏幕上的图像,百思不得其解……这怎么可能呢?这他妈的怎么可能呢?那只猫是人间蒸发了吗?那么大一只猫,那么长一条狗,怎么说不见就不见了?

    经过仔细的搜索,麦冬和唐跃最终确认老猫没有翻车在崖下,没有翻车在沟里,也没有翻车在坡底,唐跃是恨不得把照片的每一个像素都翻来覆去地找三遍,但是很遗憾,断崖之下没有丝毫老猫的踪迹,深沟和陡坡也没有任何外来物活动的痕迹——唐跃满腔的激动和热情又化作了冰冷的失望。

    如果连断崖长沟老猫都安然无恙地跨过去了,那它为什么会无故失联?难道它真的是平地翻车了?

    火星流浪狗什么时候多了平地摔的属性?

    “唐跃……说不定猫先生在其他地方出了问题呢,或许还有遗漏的地方,我们继续在其他地方找找?”麦冬问。

    唐跃不说话,他撕下一张空白草稿纸,对折按平,然后抽出笔来。

    “你想要做什么?”

    “我要做个牌位。”唐跃拧开笔盖。

    “什么牌位?”

    “神佛的牌位。”

    “你不是说求神拜佛都不管用了么?老天已死,我们只能靠自己。”麦冬说,“为什么还要做牌位?”

    “牌位又不一定非要用来供奉。”唐跃在白纸上写下几个大字,“贼老天”。

    然后他把白纸立在桌面上,愤怒地大喝一声:“去死吧贼老天!再您妈的见!”,接着把它狠狠地拍在地板上,又重重地踩了两脚。

    牌位果然不一定非要用来供奉。

    还可以用来鞭尸。

    ------------

    第一百一十一日(1)六百三十三万三千三百三十三分之一的直觉

    距离老猫失联已经过去了六十个小时。

    唐跃再次熬了一整夜,神情憔悴,双眼血丝爆射。

    唐跃和麦冬利用昆仑站内的地形图,以老猫可能翻车的位置为中心,扩大了搜索范围,但仍然一无所获,麦冬的方法失败了,他们不得不继续繁重的依次扫描暴力搜索工作,唐跃把搜索完毕的图像丢在一个文件夹中,如今这个文件夹中已经有了三千两百多张照片。

    没人知道老猫究竟在什么地方,它和地球一样失踪得莫名其妙,一觉醒来就不见了踪影,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唐跃戴着耳机,成天守着通信系统,一丁点信号都不敢放过,但老猫连个逗号都没有再发过来。

    形势越来越严峻,一开始麦冬还能安慰唐跃,现在连麦冬自己也沉默下来……两人埋头在浩如烟海的图像数据中,除了对比图像不再说话,他们不敢设想老猫究竟遭遇了什么问题。

    麦冬看着屏幕上满满的文件,那个最可怕的结局可能就埋藏在这千万张图片中,但没人敢提及,仿佛一提起它它就会变成现实。

    这就好比是一场刮刮乐赌博,你刮开手中的票子,上面有可能是安然无恙,也有可能是车毁猫亡。

    唐跃缩在桌子前的椅子上,身上裹着厚厚的毯子,冻得瑟瑟发抖。

    他保持这个姿势已经一整晚没有变过,跟一尊雕像似的,麦冬只能看到唐跃的眼珠子和手指头每隔几秒钟动一下,后者像只树袋熊似的蜷成一团是为了减少热量的散失,昆仑站的室内温度一直处于零下十摄氏度,大厅内到处结满了白霜。

    同位素温差发电机伫立在地板中央,除了唐跃本人,这是昆仑站内唯一的热源,RTG周边围了一圈大便桶,唐跃此刻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关照种子和肥料了,事到如今番茄种植计划不得不推后,他只能把发电机放在那里,让大便兄们自己发酵自求多福。

    “3277……3277……”唐跃目不转睛,跟念经似地喃喃自语。

    他点击鼠标,“3278,麦冬你看看这张图,是我的错觉么?我怎么感觉这张图片不太正常。”

    “没错,是你的错觉。”

    “3279呢?男人的直觉告诉我这张图有什么地方不寻常。”

    “女人的直觉告诉我这张图平平无奇。”

    “那好吧听你的,你的直觉比我准。”说实话唐跃山穷水尽之时都想试试玄学了,充分发挥麦冬的女性直觉,让她在地图上随便一戳,看看能不能戳准老猫的位置,但鉴于这个概率着实太低——唐跃划出来的走廊面积有一百九十平方公里,火星流浪狗的占地面积最高只有三十平方米,麦冬随手一戳能戳中老猫的几率只有六百三十三万三千三百三十三分之一。

    麦冬可能戳一辈子都戳不中老猫。

    唐跃继续埋头念经,“3280……3281……”

    “唐跃,唐跃?你喝口水休息一下吧……”麦冬很担忧唐跃的状态,他连续几天不睡觉,头发蓬乱胡子拉碴,作息极不规律,神情极度憔悴,就这趋势发展下去,恐怕老猫没找到,唐跃自己先倒下去了。

    “哦。”唐跃点点头,但是依旧没有要动弹的迹象,目光停留在电脑屏幕上,“麦冬,你那边有什么发现……”

    话还没说完,唐跃就剧烈地咳嗽起来,仿佛是个身患肺结核的重病人,扶着桌子像是要把自己的肺都咳出来。

    连续猛烈的咳嗽排空了肺内的空气,唐跃到最后连咳都咳不出来了,张大了嘴一口气换不上来,满脸都涨得通红。

    “不好意思,我……我得去喝口水。”唐跃声音嘶哑,摆了摆手,披着毯子瑟缩着去倒水,水槽就摆在RTG的边上,如果没有同位素温差发电机,淡水早就结冰了。

    唐跃取了一只杯子,弯腰下来,小心翼翼地舀了一丁点淡水,浅浅的一层只能覆盖住杯底,但杯子哆哆嗦嗦地还没凑到嘴边,冻得僵硬的手指就一滑,杯子哐当一声砸落在地板上,水洒了一地。

    “我靠!我的水!”

    唐跃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