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科幻未来 > 死在火星上 > 作品相关 (11)

作品相关 (11)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een dynamical distance between planets and the instability time-scale of Solar system planetary motion is now on-going.

    Although our numerical integrations span the lifetime of the Solar system, the number of integrations is far from sufficient to fill the initial phase space. It is necessary to perform more and more numerical integrations to confirm and examine in detail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our planetary dynamics.

    ——以上文段引自 Ito, T.& Tanikawa, K. Long-term integrations and stability of planetary orbits in our Solar System. Mon. Not. R. Astron. Soc. 336, 483–500 (2002)

    这只是作者君参考的一篇文章,关于太阳系的稳定性。

    还有其他论文,不过也都是英文的,相关课题的中文文献很少,那些论文下载一篇要九美元(《Nature》真是暴利),作者君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回家,不在检测中心,所以没有数据库的使用权,下不起,就不贴上来了。

    ------------

    第一百日(2)囤积粪便发家致富

    唐跃坐在粪堆里,用剪刀剪开大便的真空包装,由于脱水和低温,袋中的粪便全部干燥而松脆,看上去坚硬,实际上轻轻一捣就会像沙子一样碎裂。

    他长这么大也没想过自己此生会有幸与大便亲密接触,以往唐跃都是拉完提裤冲水走人,相当无情,从来不会回头看一眼。

    唐跃把真空袋中的干燥粪便倒在铁盘子里,他甚至可以根据粪便中的食物残渣分辨出自己那天吃的是什么,许多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在人的肠胃中得不到充分消化,会随着粪便一起排出来,唐跃有一阵子经常吃蔬菜罐头,那个时期的大便中就经常能看到未完全消化的植物纤维。

    唐跃戴着两层口罩,好在这些大便都已经干燥了很长时间,没什么气味。

    “粪便中的味道主要来自3-甲基吲哚,也就是粪臭素,这种东西如果沾在衣服上,那样你闻上去也会像一坨大便。”老猫坐在边上帮忙,它一边捣碎粪便一边碎碎念。

    唐跃觉得它更大的兴趣在于粪便本身。

    “唐跃,你看这坨翔,这里面有个长长的东西……是蛔虫吗?啊不对,是未消化的纤维……”

    “唐跃,你这天吃的是不是蔬菜?我看到了菜叶子残渣,这是食物浪费你知道么?我觉得这些菜叶子挑出来还能吃。”

    “唐跃,你是不是肠胃功能和消化不太好呜呜呜呜呜……”

    唐跃拍了拍手,转过身来。

    他刚刚把一团卷起来的手套塞进了老猫的嘴里。

    总算消停了。

    “人畜粪便是一种非常传统的肥料,富含氮磷钾钙等元素,用来种植蔬菜非常合适,它们能给番茄提供足够的营养。”麦冬的声音在耳机响起,“唐跃,你需要把这些干燥的粪便进行复水,也就是加入水后充分搅拌,然后与取来的泥土进行混合。”

    进行复水……

    唐跃的额头上开始冒汗。

    虽然麦冬说得这么学术,但这个行为不就是……搅屎吗?

    唐跃看了一眼自己手中的铁钎子,一根棍子的用途取决于它在什么人手中,如果是在哈利波特手上,那么它就是一支高大上的魔杖,如果在唐跃手上……它就只能是一根搅屎棍。

    出身决定一切。

    唐跃让老猫去把上次冷凝的水端了过来,淡水具体应该用多大的量麦冬没有说明,她只描述说“加入的水要让粪便足够软化稀释,黏稠程度介乎于稀汤和浓粥之间,应该像一锅水分稍稍过量的咖喱。”

    “接着再把粪便加在基质泥土中,就像把咖喱浇在米饭上那样。”

    这个比喻真是无敌了。

    唐跃这辈子都不想吃咖喱饭了。

    由于是初步实验性质的种植,麦冬和唐跃都不准备把所有的番茄种子全部用光,如果不慎失败,那就完蛋了。唐跃决定第一批只种十株左右的番茄,以此来验证方案的可行性,等到有了百分之百的把握,再把剩下的蔬菜种子撒下去也不迟。

    所以泥土和粪便都是按照十株番茄的用量而准备的,唐跃手中还有不少大便……在荒芜的火星上,大便确实是一种有价值的稀缺资源。

    唐跃想象着火星上如果有一个原始的农耕文明,那么大便必然是抢手货,或许有人会通过收集囤积大便来发家致富。

    老猫和唐跃一人头上套了一个头盔,如临大敌。

    老猫手里端着水槽,水槽中盛着冰水。

    唐跃手中紧握着一根铁扦子,面前摆着一个大烧杯,烧杯中是深棕色的神秘粉末与块状物。

    “准备好了么?”老猫眼神坚毅。

    “准备好了。”唐跃点头。

    老猫倾斜水槽,把清水倒进烧杯中,杯中的粪便被冲开,清水立即变得浑浊起来,黑色残渣混合泡沫旋转着漂浮上来,水分被粪便迅速吸收,干燥的粉末大便重新变得粘稠起来,就像是一罐子稀泥,唐跃屏住呼吸,把手中的铁扦子插进大便中,开始奋力地搅拌起来。

    唐跃安慰自己是个快乐的掏粪工。

    “唐跃,你只要把它想象成黑芝麻糊就好了嘛。”麦冬说。

    唐跃和老猫都一窒。

    “姐姐我求你不要再说话了,你已经祸害了咖喱饭,请不要再祸害芝麻糊!”

    ·

    ·

    ·

    麦冬穿着蓝色的工作服,头上戴着一顶配套的帽子,漂浮在晶体号核心舱内,她面前的屏幕连通的是昆仑站的通讯系统,前后左右都是密密麻麻的控制面板。

    麦冬从来不敢关闭通讯系统,她担心昆仑站上的老猫和唐跃也会像地球那样,一觉醒来就消失不见了。

    只有看着那贱兮兮的一人一猫,麦冬才知道自己还活着。

    孤身一人在空间站内的生活是枯燥而乏味的,尽管宇宙大得漫无边际,但身处狭小的空间站内却会让人产生幽闭恐惧,晶体号核心舱是联合空间站中最大最宽敞的舱室,但来回也不过几个步长,其他的舱室不像是房间,更像是管道,圆柱体或者长方体的管道,穿行在这些管道间有种游历迷宫或者蚁穴的感觉。

    麦冬每天的生活很规律,体能训练,进食,检查空间站的工作,照顾植物样本,最后睡觉,她每天只睡五到六个小时,身在近地轨道上昼夜不分,所以麦冬常常失眠。

    所有的科研工作全部取消之后,腾出来的空闲时间女孩用来休息和娱乐,空间站内有很多音乐,电影和电子游戏,甚至还有一套索尼特供版PS10游戏主机,这台游戏机是老汤带过来的——每个宇航员都有一定的私人物品携带份额,除开必要的补给和科研用具,科考队员们被允许携带一定重量的个人用品,你可以带玩偶,带相册,甚至带黑胶唱片,只要不违反安全条例。

    为了在漫长的旅途中解乏,大多数人带的都是娱乐用品,比如十几个TB的电影和音乐——除了老麦这个二百五,他是个数学狂人,他带了一大摞草稿纸,宣称要在火星任务飞行途中攻克哥德巴赫猜想。

    当然,他上了船就把这个雄心壮志忘到脑后去了,快快乐乐地和老王开始打上古卷轴和使命召唤。

    麦冬不打游戏,她在空闲时间里就听音乐,看电影,空间站里有很多非常经典的老电影,女孩对好莱坞拍的那些光怪陆离的特效大片不感兴趣,自从地球消失之后,麦冬就在反复地看《乱世佳人》,《巴黎圣母院》以及BBC的纪录片,想象着那颗蔚蓝色的星球还在一亿公里之外。

    ------------

    第一百日(3)滑向深渊

    麦冬伸手按下面板上的按钮,电脑屏幕上弹出窗口“PSYCHOLOGICAL TEST”。

    几秒钟后,屏幕上显示:Please complete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女孩深吸了一口气。

    这是一次心理和精神状态的测试,长期枯燥乏味的幽闭生活会对人的精神状态造成影响,所以火星登陆任务中每个乘员都必须定期进行心理测试,以往这种测试都由队医麦斯威尔主持,不过现在空间站内只有麦冬一个人,所以她只能进行自评测验。

    心理状态与生理状态同样重要,在最初几次的火星登陆任务中,地球方面有点小瞧了这个问题——罗马年科曾经在和平号空间站上连续工作了四百五十天,绕着地球飞了五千圈,心理和精神状态也一切正常。所以地球方面认为用已有的空间站长期任务经验,就足以应对火星登陆。

    但后来事实证明地球空间站和火星任务是两码事,太空远航对人的心理颠覆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猎户座一号与二号在最初的几次任务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宇航员的心理问题,最严重的一次是猎户座一号飞船的第三次飞行,在返航途中,美籍载荷专家约翰·杨患上了抑郁症,完全无法正常工作,甚至一度试图自残,回到地球后就住进了医院。

    用约翰·杨的话来说,“当你完全脱离地球轨道时,你会觉得自己正在滑向深不见底的深渊。”

    后来的火星任务就开始强制要求乘员们进行定期的心理测验,把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提高到同等的重视程度,队医也必须具备心理医生的资质。

    同时在选拔队员上也更青睐唐跃这种人。

    麦冬的心理状态一直都很稳定,她对宇宙深空的好奇心压过了恐惧心理,这姑娘自小就是看着星星长大的,父亲在麦冬十岁生日那天给她买了一台200mm的反射式天文望远镜,小姑娘每天晚上都在自家阳台上看月亮看土星,她很小就沉迷于宇宙的博大与宽广,这种幼时就深埋进心底的向往,是促使她参加火星计划的最初诱因。

    “Next,you will see an image,please follow the instructions.”

    麦冬点击着屏幕上的按键,依次作答。

    测验一共上百道题目,涉及到各个方面,并非单纯的心理测试,它还包括一部分数学和物理计算题目,对乘员的精神状态,思考逻辑乃至思维敏捷程度进行考察。

    “麦冬,大便我们已经搅拌均匀了!”某个掏粪工的声音在耳机中响起,这话听上去真煞风景。

    “接下来该干什么?直接把种子埋进来吗?”

    “不。”麦冬一边操作面板上的按钮,一边回答唐跃的问题,“这是最后一步,在此之前,我们还有很多工序要进行……接下来我们要让肥料发酵。”

    “发酵?”

    唐跃和老猫都一怔。

    “你知道堆肥么?”麦冬问,“高温堆肥。”

    “听过。”

    “在一般情况下,人畜粪便不会直接作为肥料,而是要经过处理,把粪尿与秸秆,干草,淤泥混合,使其高温发酵,杀灭有害的寄生虫卵和草籽,让粪便被细菌分解,变成腐殖质。”麦冬解释,“所以唐跃你的粪便也需要经过发酵,变成肥料,才能让植物更好地吸收。”

    唐跃把一罐子粪便放在同位素温差发电机的边上,RTG在持续不断地释放热量,它的周围气温最高,能保持在零度以上,最适合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其实唐跃也说不准这罐子大便里究竟还有多少细菌,经过脱水干燥冷却之后,真空包装的粪便实际上是处于一个近乎无菌的环境中——但你不能说它干净,这个道理和高压锅灭菌过的大便是一样的,尽管微生物都被杀死,但还是没人愿意让这玩意沾到自己衣服上。

    唐跃找了个东西把罐子盖上,然后找来塑料布把它层层缠绕起来,捂得严严实实,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这是在藏什么宝贝。

    如果真有什么人来偷这个宝贝,那么他在打开罐子的一瞬间,肯定会有一个大惊喜。

    “正常的堆肥发酵过程需要半个月左右,唐跃你那边的情况你只能自己控制。”麦冬说,“等到肥料发酵成熟了,就可以用来种植番茄了。”

    火星上条件简陋,像地球上那样堆肥是不切实际的,只能一切从简了。

    “我怎么知道肥料熟没熟?”

    “吃吃……啊不你可以看颜色和体积,如果颜色变成了黑褐色,而且体积比之前缩小了三分之一以上,这就说明发酵到一定程度了。”麦冬回答,“不过你那边温度太低,而且没有氧气,只有厌氧菌能生长,这个条件不适合发酵……所以我认为你没必要严格按照这个方法来,等个几天就差不多了。”

    唐跃点点头。

    “在第一罐肥料发酵的这段时间里,你可以继续制作其他肥料。”麦冬接着说,“同时也可以开始对植物种子进行预处理。”

    “明白!”唐跃起身,一本正经地致谢,“农业专家麦冬同志,多谢你的指导!”

    麦冬无声地笑笑。

    她完成了测验,轻轻推了舱壁一把,飘离控制面板,远远地看着那块屏幕。

    心理和精神状态测验结束,屏幕上很快就给出了测试结果。

    这是一张复杂的表格,标明了各项指标和数据,麦冬看不懂这些专业的字符,她直接把页面拉到了底。

    最后是一条色柱,最上层是亮绿色,最底层是深红色,从上到下颜色渐变,这条色柱是心理状态最直观的反应,电脑把所有的数据统计之后绘成这张图,颜色越靠近绿色越健康,越靠近红色越危险。

    之前麦冬每次测验,结果都在亮绿色的范围内,这说明她一直都是个乐观向上的人。

    女孩的目光扫过色柱图,这次她在绿色区间内没找到自己的指针。

    麦冬缓缓地往下拉,最终发现指针停留在淡黄色的区域。

    后面还有一串红色小字。

    “亲爱的麦冬小姐,您的心理与精神状态不稳定,有轻度抑郁倾向,请及时向心理医生提出咨询和辅导,避免状况继续加重。”

    ------------

    第一百日(4)毕加索的全名

    麦冬关闭心理测验,电脑提醒她去找心理医生看看,但这个建议没有参考价值,联合空间站内如今就她一个人,她能去找谁?

    女孩把晶体舱内的空调温度稍稍调高了,空间站又进入火星背面的阴影中了,一支铅笔从她眼前慢慢飘过,如果没有外力干涉,这只笔会呈匀速直线运动,直到触碰舱壁。麦冬伸手轻轻拨了它一下,铅笔打着旋改变了方向。

    麦冬转身离开核心舱,她通过舱段的接口,进入枢纽号节点舱。

    枢纽舱是个接近球形的舱室,它处于联合空间站的正中心,是一个十字路口,枢纽舱上的接口最多,负责对接其他舱段。

    左边是希望号实验舱,右边是发现号实验舱,前方是和谐号服务舱。

    麦冬的所有植物就种在希望号舱段内,这里有一整套微重力植物培养系统,一共十二个培养箱,每个培养箱有八个单元。

    由于环境条件限制,在空间站内栽培植物无法像地面上那样,种在泥土中浇水施肥。想让植物正常生长,空间站内必须要有一套复杂的专用培养设备——这套设备由中国科学院带头研制,充分参考了此前美俄的太空作物种植系统,再加入了一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在微重力环境下进行植物培育,水分与营养的输送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在失重环境下液体不会自由流动,只会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聚成球飘来飘去,所以工程师们使用一种特殊的负压多孔管来输送营养液,液体会因为毛细管作用而流进栽培植物的基质中。

    最终成型的是一套颇为繁杂的设备,这个小小的太空温室分为几大模块,从光照到水分到温控,都由电脑自动控制。

    麦冬在联合空间站上种了八株番茄,二十三株生菜,十七株马铃薯,植物品种都是在地球上精挑细选的良品,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番茄已经全部坐果,发育较快的已经成熟了,麦冬把成熟的西红柿摘下来,放进冰箱中保存。

    未成熟的番茄还有四五个,青中带红,沉甸甸地结在有机玻璃的箱子里,非常讨喜。

    麦冬很喜欢待在希望号舱内,在她看来这里是空间站中最热闹的地方,富有生机,那些植物虽然不会说话,但也一定在以某种人类所察觉不到的方式窃窃私语,麦冬闭上眼睛,仿佛能听到它们的声音,这种声音满是活泼跃动的生命气息。

    有时候麦冬还会给番茄与土豆们播放音乐,她听说轻柔舒缓的音乐能让植物长得更好……这姑娘满心温柔的母性无处可去,只能给予这些无法言语的植物们。

    麦冬打开培养箱,仔细检查蔬菜们的生长状况。

    “嗯……阿长,你要长得再快一点啊,隔壁的山海经都已经结果子啦。”

    阿长是一株番茄的名字。

    山海经也是一株番茄的名字。

    麦冬给每一棵植物都取了名字,第一株发芽的番茄名字叫闰土,那是长兄。

    阿长是第五棵萌芽的番茄苗,所以是五弟。

    山海经是六弟。

    空间站内的番茄是个大家族,一家八兄弟——反正西红柿是雌雄同株,麦冬说它们是兄弟它们就是兄弟。

    最小的那株番茄名字叫猹。

    ·

    ·

    ·

    昆仑站。

    夜幕已经降临,天空中群星璀璨,没有人造的光污染,站在火星表面上能看到一条壮丽的银河从头顶上横跨而过。

    如果没出这么多破事,火星上确实是个能洗涤心灵的地方,有人说昆仑站是人类社会中与宇宙最接近的地方,也有人说前往昆仑站是一次朝圣之旅——确实也有人是抱着这种想法来参加火星任务的。

    在过去十几次登陆任务中,不少专家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他们不辞千万里来到昆仑站,一方面是为了科学真理,另一方面是为了拉近自己与上帝的距离。

    但这群人回地球后多半就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真正踏上另一颗星球给予了他们太大的震撼,人类第一次用自己的双脚丈量了这个世界的宽广,他们开始怀疑衍生于人类自身思想的那个上帝是否真有能力创造出这样一个宇宙——上帝创造一切,或许是一种非常傲慢的人类中心论。

    相比之下,唐跃就没这么多想法。

    作为一个生长在红旗底下的唯物主义无神论者,他受到马克思与社会主义的熏陶,唐跃自小接受的教育就是:火星?火星不就是巨大的泥蛋蛋嘛,和地球一样绕着太阳运转的泥蛋蛋,这样的泥蛋蛋在太阳系内还有好几颗,有什么稀奇。

    什么上帝什么创世,都是狗屁。

    庸人自扰。

    嘁。

    唐跃今天是捣了一整天的粪,昆仑站或许是个远离凡世的圣洁之地,但当你在这个圣地里整天搅拌大便的时候,它也就圣洁不起来了。

    唐跃和老猫捣了两罐子大粪,然后把它们全部都放在车库里,与同位素温差发电机为伴,静等其发酵成熟,剩下还有一批干燥粪便尚未处理,唐跃也把它们安置在了车库中,日后再来折腾。

    “老猫。”

    唐跃坐在舷窗边上,托着腮往外望。

    “嗯?”

    老猫靠着桌子,翘着二郎腿,闭目养神。

    “上次麦冬跟我说,想给人类文明留下一点记录。”唐跃扭过头来,“写个回忆录什么的,你认为怎么样?”

    老猫睁开一只眼睛。

    “我问你,毕加索是哪国人?”

    唐跃愣了一下,毕加索是哪国人?这个初中历史课上好像教过?不过年代太久远,他已经记不清了,唐跃知道毕加索是个著名艺术家,但这个人是什么年代哪个国家的他就不知道了。

    唐跃努力回忆了一下。

    好像是个欧洲人,还是个古代欧洲人。

    可能跟达芬奇同一个时代?

    “他的全名是什么?”老猫接着问。

    唐跃:……姓毕名加索?

    “毕加索到1973年才去世,他的全名是巴布洛·迭戈·荷瑟·圣地亚哥·弗朗西斯科·德·保拉·居安·尼波莫罗·克瑞斯皮亚诺·德·罗斯·瑞米迪欧斯·西波瑞亚诺·德·拉·山迪西玛·特立尼达·玛利亚·帕里西奥·克利托·瑞兹·布拉斯科·毕加索。”

    老猫摇了摇头,闭上眼睛。

    “连毕加索的名字都记不住,还想给人类文明作传?洗洗睡吧。”

    ------------

    第一百日(5)从寒武纪开始

    “我确实记不住,但你不是能记住么?”唐跃说,“有你在,你可以帮忙啊。”

    老猫睁着一只眼睛,闭着一只眼睛。

    “想让我帮忙?”

    唐跃点点头。

    “叫爸爸。”老猫勾了勾爪子。

    唐跃皱眉,“叫什么?”

    “爸爸。”

    “哎。”

    ·

    ·

    ·

    “你们想要干的活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浩大工程,古代史官修史尚且只是为前朝作传,就要耗费数十年时间,而你们要对整个人类文明进行记录。”老猫打了个呵欠,两只耳朵一动一动,“文明是个过于庞杂的概念,它涵盖了历史,文化,科技,艺术,你们创造的一切以及创造你们的一切,如果把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全部写入书中,我认为那本书厚到能环绕火星好几圈。”

    唐跃有点吃惊,他知道这个工程浩大,但没想到浩大到这个地步。

    他对历史本来就没什么概念,唐跃对历史的认知主要来自于高中历史课本,在历史课本上几百年的时间也就是寥寥数页,秦始皇这种千古一帝的名字出现次数都屈指可数。

    “人家社科院的研究员花一辈子时间也就是钻研一个朝代,还不一定能研究明白,你何德何能要为全人类著书立传?”老猫嗤笑,“老罗斯福和小罗斯福你分得清楚么?”

    “简略一点,我们可以简略一点嘛。”唐跃做出让步,鉴于自身的条件,他确实也没这个能力记述整个人类文明,如果不慎把汉武帝的生卒年份搞错了,不知道刘彻先生在天有灵,会不会追到一亿公里之外的火星上来对他抗议。

    “我们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先列一个框架,就像编年史那样,然后慢慢地往里面填充内容,填到哪儿算哪儿吧。”唐跃接着说,“从北京人元谋人……应该从尼安德特人开始?”

    “你怎么不从寒武纪开始呢?”老猫哼哼,“从怪诞虫开始啊。”

    “好主意!”唐跃拍巴掌,“地球消失了,我们应该也要为地球的历史作传。”

    “作你大爷……你知不知道什么叫量力而行?”老猫睁开眼睛,挥了挥爪子,有点无奈,“你要从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一直记录到第四纪?你的寿命是比彭祖还长么?”

    “我们可以简略一点,简略一点嘛。”唐跃悻悻地说,“比如可以这么记录:侏罗纪是中生代里爬行动物最繁盛的一个时期,广袤的大陆上生活着……生活着……”

    唐跃发现自己对古生物也没什么研究,他连几个恐龙的名字都想不起来。

    “生活着板龙!”

    唐跃终于想起来一个名字。

    老猫默默地扶额。

    “板龙是三叠纪的物种。”

    “侏罗纪时期,超级大陆开始分裂,裸子植物发展到达巅峰,爬行动物种类繁多,其中鸟臀目与蜥臀目恐龙发展壮大,鸟臀目恐龙包括剑龙,蜥臀目恐龙包括异特龙,圆顶龙以及雷龙。”麦冬的声音在频道中响起,女孩脆生生地笑,“这么说可以么?”

    “Bingo!”唐跃打了个响指,“太完美了姑娘!这么说就可以了!就这么定了,我们从寒武纪开始!”

    老猫默默地捂脸。

    它不敢再说“你怎么不从宇宙大爆炸开始呢?”

    因为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二货是真有可能一拍脑门,就从Bigbang开始了。

    显而易见,单凭唐跃和麦冬两个人,是不可能完成这个设想的,所以到最后真正要麻烦的还是老猫,老猫不想给自己找不自在。

    “好吧好吧,你们想从哪儿开始就从哪儿开始。”老猫叹了口气,“但你们要用什么来记录?用纸么?用硬盘么?还是把字刻在石头上?”

    昆仑站里有一大摞草稿纸,是老麦带来用来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但后来老麦沉迷上古卷轴不可自拔,这个远大志向也就抛到九霄云外了。

    “不能用纸,信息密度太低了,容量太小。”唐跃摇了摇头,“我们没有那么多纸,也没那么多笔,更没那么多人手。”

    用稿纸来记录地球历史是不可想象的,纯手动人工记录的效率太低,在印刷术出现之前的年代,书籍和文化的传播都经由专业的抄写员之手,那些人彻夜不眠地誊写文字,连续工作几个月时间,最终那可怜的产量仍然使得书籍是贵族的专属。

    使用硬盘在容量上或许能办到,昆仑站内不缺硬盘,几十上百TB的硬盘多的是,一个汉字只占用两个字节的空间,而一个字母只占用一个字节的空间,如果全部用来储存文本信息,这些硬盘的空间足以把人类历史上所有的书籍全部装进去。

    只凭唐跃和麦冬两个人,完全不必担心硬盘空间不够用。

    “硬盘上的信息能保存多长时间?”麦冬问。

    “不好说,火星上的恶劣环境会大幅度缩减硬盘的寿命,使用储存颗粒的固态硬盘比较容易损坏,机械硬盘的寿命要稍长一些,但也熬不过一百年。”老猫摇了摇头,“就算你们把信息记录在硬盘中,硬盘又能保存在什么地方?”

    “全火星环境条件最好的地方就是这里。”老猫指了指脚下,“昆仑站的寿命比你们要长,但等你们死后,它在缺乏维护的情况下也挺不了太久,最多五十年,昆仑站就会彻底荒废,而在一百年后,你们刻在硬盘上的那些信息数据就会损坏丢失。”

    唐跃和麦冬都陷入沉思。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是在给人类文明书写墓志铭,墓志铭是镌刻在墓碑上给后来人看的,它要长久地保留下去,即使坟墓中的棺木尸骨都已经腐烂,化作泥土,但他的姓名与事迹仍然为人们所知。

    所以唐跃希望自己所记述的东西,能尽可能地保存更长时间。

    纸和硬盘都行不通。

    至于把字刻在石头上,这确实是个浪漫主义的想法。

    如果有条件,唐跃也想以整个火星地表为纸面,带着浩浩荡荡的挖掘机和铲车大队,在火星上刻字,让全太阳系都能看到。

    但唐跃手中只有一把汤勺似的铲子。

    他最多只能把自己的名字刻在石头上。

    但鲁迅先生说过——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鲁迅先生:……这话我没说过,臧克家说的。

    ------------

    关于神经突触和常识性问题

    每次有读者对文中内容产生质疑,作者君都会认真地写个单章来进行解答。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