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科幻未来 > 死在火星上 > 作品相关 (1)

作品相关 (1)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一卷 地球消失之日

    第一日(1) 地球炸了

    当唐跃独自一人打开昆仑站气闸室的舱门,一脚踏上火星的土地,还没来得及发表感慨嘚瑟嘚瑟:“这只是我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一大步”。

    助理就告诉他。

    地球炸了。

    唐跃的心情是崩溃的。

    他后来估计了一下自己大脑空白的时间,主观时间大概有那么几个钟头,他大脑中的所有脑细胞都停止了工作。神经突触上的电流全部停止了流动,浑身上下所有的肌肉,细胞,组织,器官全部石化了。

    换句话来说,他应该是脑死亡过一次了。

    唐跃把所有工作全部丢在一边,转身就开始检查昆仑站里的电脑系统。

    好好的一颗地球。

    那么大的一颗地球。

    怎么说炸就炸了?

    很快唐跃就搞清楚了是怎么回事,电脑倒是没有出错,它确实和地球失去了一切联系,原本每隔半个小时进行一次的例行连接突然中断了,后台怎么呼叫怎么等待都没有回应。

    电脑决定报警。

    它让助理机器人老猫通知唐跃。

    但“失去联络”这句话到了某个二逼机器人嘴里,就变成了一句吓死人的“唐跃,你老家炸了”。

    唐跃真想踩扁这个傻叉助理。

    这里是昆仑站,呼叫酒泉中心!这里是昆仑站,呼叫酒泉中心!能不能听到?昆仑站呼叫酒泉中心!呼叫酒泉!

    无应答。

    这里是昆仑站,呼叫西昌中心!

    无应答。

    这里是昆仑站,呼叫拜科努尔!

    无应答。

    呼叫普列谢茨克!

    呼叫休斯顿!

    呼叫肯尼迪!

    呼叫法属圭亚那!

    妈的,呼叫肯尼亚!呼叫巴基斯坦!呼叫阿富汗!

    唐跃满头大汗,心急如焚。

    他已经尝试了所有的联络手段。

    但无一例外全部失效。

    独自一人身在外星球和地球失去联络真是个要命的问题,唐跃不知道当年那些航天先驱们碰到这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他已经病急乱投医,把全世界自己能想到的人全部呼叫了一遍。

    要是再联系不上,他就要狗急跳墙了——呼叫如来佛祖和玉皇大帝。

    “你已经在这里傻傻地呼叫了六个小时,你和法属圭亚那根本就没建立联络机制,你呼叫他们有鸟用?”助理机器人老猫站在边上,“屏幕上那么大的字看不见吗?”

    电脑屏幕上闪烁着硕大的“NO SIGNAL”。

    “这个时候火星与地球之间的联络延迟有多长时间?”唐跃问。

    “大概十五分钟。”老猫回答。

    唐跃的手脚都在发麻,密闭的工作服不透气,内衬已经被汗水浸透了。

    他按照紧急状态下的问题处理步骤,严格检查了工作站的各个系统,唐跃甚至把那本跟字典一样厚的《系统维护手册》都给翻了出来,一个字一个字地对照,确认自己没有遗漏任何一步。

    “你联系不上地球和延迟显然没什么关系,工作站的电脑已经自检了一万遍,联络系统没有出现问题,出现问题的只可能是地球那边。”老猫解释,“大概是信号中继卫星集体掉线了。”

    “什么问题会导致卫星掉线?”唐跃问。

    “地球炸了。”

    “再胡扯我就掐死你。”

    “好吧我严肃一点,信号中继卫星集体掉线的概率是很小的,因为中继卫星这东西是公共资源,美国的掉线了还有中国的,中国的掉线了还有俄罗斯的,俄罗斯的掉线了还有日本的,日本的掉线了还有欧洲的……”老猫啰啰嗦嗦,它从来都这么话痨。

    “所以?”唐跃打断它。

    “所以还是地球炸了更合理吧?”

    唐跃扑过去掐助理机器人。

    因为没找到这东西的脖子在什么地方,所以他扭伤了手指。

    “放心,地球那边出现问题,比你这里出现问题要好解决得多,失去联络七个小时,酒泉的人现在比你还着急。”老猫安慰他,“说不定下一秒他们的问候就发了过来呢?你先安心等着,如果不想干等,那就去把你的活接着干完。”

    唐跃沉默了几分钟。

    联系不上地球多半是对面的问题,他在火星上干着急也不起作用,有这个时间不如接着把工作完成。

    作为本次火星探测任务中最后一个返程的载荷专家,唐跃身负最后一个科研收尾任务,所以他得留守下来多待一段时间,把所有工作全部完成,再检查并关闭昆仑站,为下一批前来昆仑站的宇航员们做好准备。

    整理和清点物资的工作很简单,昆仑站是火星上最早建立的科考站,规模很小,生活面积只有一百平米,一个人住还凑合,但六个人住就很挤了,用队长老王的话来说,“七十五亿人花了七百五十亿美金在七千五百万公里之外的沙漠上盖了一座七十五平米的房子,这绝对是历史上最神经病的房地产项目。”

    与他同批的宇航员们已经先行返程了,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唐跃估摸着自己很快就可以完成任务,然后就能返回空间站,乘坐最后一艘猎户座飞船返回地球。

    下一批前来火星的人至少要等到明年六月的重型猎鹰发射,他们在路上还要待上半年时间。

    所以等昆仑站再次有人踏进大门时,起码已经是两年以后了。

    地板和走廊上已经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箱子,这些都是唐跃整理收纳好的生活必需品,包括食物,药品和饮用水。

    所有东西都分门别类地放在架子上,清单就贴在箱子上——站内剩下的物资足够一个六人的团队生存六个多月。

    光有这些东西当然是不够的,为下一轮科考计划提供补给的无人货运飞船已经发射了,走霍曼转移轨道,预计一年后可以到达。

    货运飞船要比载人飞船提前一年发射,其中满载了足够一整支科考团队生存六个月的物资。

    唐跃清点着地上的箱子,靠墙一边的物资是他准备带走的,毕竟返回地球也得要几个月的时间。

    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一个小小的火球悬在荒漠边缘,今天又是无风无沙的一天,火星上的太阳看上去比地球上要稍小一些,天空已经暗了下来,像是一块墨蓝色的天鹅绒。

    唐跃忽然一愣,往前走了两步,慢慢瞪大了眼睛。

    “老猫。”

    “嗯?”

    “这个时候地球是不是在西边的天上?”唐跃问。

    “没错,它这个时候就在西边的天上,而且非常亮,是你能看到的最亮星星,就跟你在地球上看金星似的。”老猫回答,“如果天气足够好,你视力也足够好,你甚至能看到月球。”

    “那……那你过来看看。”

    老猫转身嘎吱嘎吱地过来了,循着唐跃手指的方向望过去,两只猫眼猛地一缩。

    “哎哟卧槽,地球哪儿去了?”

    公元2052年8月11日。

    北京时间15:22:13。

    协调世界时07:22:13。

    一道直径为二十万公里的高速粒子流与黄道面呈5度12分22秒的夹角以光速穿过太阳系,在零点零零零九秒内,太阳系的第三颗类地行星灰飞烟灭。

    ------------

    第一日(2) 全宇宙最后一个人

    老猫观测了一整夜,最终非常审慎地得出一个结论。

    地球不见了。

    不光地球没了,月球也没了。

    那颗位于太阳系第三轨道上,公转速度为每秒29.8千米,半径为6378.137公里周长为40075.7公里的类地行星,在一夜之间人间蒸发,一根毛都没剩下来。

    所以他们才怎么联系都联系不上。

    虽然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但唐跃身在火星上逃过一劫,荣幸地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人类。

    唐跃坐在箱子上,愣愣地注视着脚下的地板,大脑一片空白。

    他已经这样坐了很长时间。

    任凭老猫在他面前淫贱地扭来扭去。

    过去几十年,人类历史所有的宇航员,都只是离家的游子,就算他们走得再远,也终有回家的一天。

    但唐跃不再是游子。

    他是家破人亡的流浪汉。

    他今年才二十六岁,就家破人亡了。

    按照原计划,唐跃将在未来的两天之内完成科考工作的收尾,然后返回火星联合空间站,乘坐最后一班猎户座飞船回到地球。

    这是酒泉中心为他制定的计划,在这个计划的背后,有成百上千人盯着唐跃行动的每一步,有成千上万人在为了保障他的安全而工作,每一分钟烧的都是大把大把的美金,只为了把他这堆一百三十斤的肉从五千五百万公里之外的陌生星球上成功地带回去,少了一斤都算是失败。

    当唐跃身在火星上的时候,他的价值比等体积的黄金都要昂贵,真正的身价亿万。

    现在那些人都消失了。

    唐跃无家可归了。

    “地球真没了?”

    “真没了。”老猫回答,“虽然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我调用了空间站上一切可使用的观测工具,从各个角度上来看,地球都消失了,一点渣子都没剩下来。”

    唐跃沉默良久,不再说话。

    老猫继续在他面前淫贱地扭来扭去。

    如果说唐跃是一支飘荡在五千万公里以外的风筝,那么在得知地球消失的那一刻,连接在唐跃与地球之间的风筝线就断了,他被肆虐的太阳风暴裹挟着卷入了不可捉摸的命运当中。

    那一瞬间他觉得自己仿佛失去了所有的质量,微风和晨光直接穿透了身体和灵魂。

    “地球真没了?”唐跃喃喃。

    “真没了。”老猫继续回答,“虽然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我调用了空间站上一切可使用的观测工具,从各个角度上来看,地球都消失了,一点渣子都没剩下来。”

    唐跃抬起头看了它一眼,低声问:“你为什么要重复这个回答?”

    老猫反问:“那你为什么要重复这个问题?”

    唐跃双手抱头,手指深深地插进发根里,目光有些呆滞:

    是啊,我为什么要反复地问同一个问题?

    老猫停止了扭动,叹了口气,抬起爪子搭在唐跃的肩膀上。

    因为我们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啊。

    唐跃抬起头,目光茫然:

    我们的本质?我们的本质是什么?

    老猫语重心长:

    当然是复读机啊。

    唐跃不知道自己最终将要去向何方,在这个直径九百三十亿光年的宇宙,直径十二万光年的银河系,直径八十二个天文单位的太阳系以及直径六千七百九十四公里的星球上,一个体长一米七五的人实在是太过渺小,某种不可抵抗的庞大力量将他推向一个完全陌生的远方。

    “我知道你很难过。”老猫嘎吱嘎吱地过来了,安慰唐跃,“地球消失了,你是最后一个人类,我是最后一个机器人,你有什么话,都可以倾诉给我,虽然地球不在了,但我还在这里。”

    老猫和唐跃拥抱,用爪子轻轻拍打着他的后背。

    “有什么话不要憋在心里,说出来会好受一些。”

    很久以后,唐跃反反复复地回忆那个瞬间。

    作为世界上最后一个地球人,在得知地球消失之后,他心里蹦出来的第一个想法究竟是什么?

    唐跃本以为会是一声绝望的惊呼。

    “卧槽,我完蛋了。”,“我靠,这怎么可能?”或者“我无家可归了!”

    要么是冷静理科派:

    “这不科学,地球不可能消失。”,“观测结果出错了,地球不可能消失。”以及“我眼珠子出错了,地球不可能消失。”

    要么是自我安慰派:

    “我一定是在做梦。”,“老猫一定在做梦。”以及“望远镜一定在做梦。”

    但事实证明唐跃低估了自己。

    唐跃出奇地冷静,冷静得不正常,一个可怕的念头从脚底下慢慢地爬上来,逐渐膨胀,最终占据了他的整个大脑,赶走了所有的伤春悲秋和惊恐诧异。

    他当时脑中唯一的想法是:

    妈的。

    我还是个处男。

    “唐跃?唐跃先生你能收到吗?”

    清脆的嗓音忽然打破沉寂。

    唐跃本来已经自闭了,他将这么自闭并一直自闭下去,忽然就被这声音给惊醒了,唐跃愣了一秒钟,地球不都已经炸了么?哪里还会有人呼叫自己?

    他翻身爬起来,发现视频通话的频道上有人在说话。

    唐跃大喜过望。

    一个年轻的女孩出现在电脑屏幕上,身材纤细而娇小,穿着蓝色的工作服,领口上露出白皙的脖颈,黑色的齐耳短发在微重力的环境下飘荡。看视频的背景,女孩身后的洁白舱壁上贴着中美和欧盟的旗帜,这显然是在火星联合空间站上。

    “麦冬?”唐跃吃了一惊。

    女孩看到了唐跃的脸,松了口气。

    “唐跃先生大事不好了,我和地面失去联系了,队长他们也联系不上!所有的联络都中断了!最后我试着追踪队长他们的猎户座飞船,却发现……发现……”

    “地球没了,是不是?”唐跃说。

    女孩点了点头,双眼瞪得老大,目光中满是惊恐和诧异,修长的睫毛一颤一颤,沾着细微的泪珠,显然是刚刚急哭了一次。

    “冷静,冷静,麦冬小姐,你先冷静。”

    唐跃试着安慰这姑娘,他也才刚刚从自闭当中走出来,不能看着第二个人进入自闭。

    更何况这是宇宙之中仅剩的第二个人类了。

    “不要慌,我们慢慢地来分析当前的情况,能明白我的意思吗?”唐跃循循善诱,“明白就点点头。”

    女孩六神无主,只能乖乖地点头。

    ·

    ·

    ·

    (作者君闲话:

    起点的诸位航天专家以及职业宇航员大爷们,如果你们在书中看到了什么内容与您想象的不符,一概算我错。)

    ------------

    第一日(3) 活下去

    如何判断地球是否真的消失了,对于这个问题,唐跃咨询过老猫。

    老猫是昆仑站的常驻机器人,在这里工作了好几个年头,经验丰富,属于多次考察任务指令长那种级别的资深宇航员,不是唐跃这种菜鸟能比的。

    火星上能比老猫资历还老的,那就只剩下几十年前登陆的好奇号,机遇号这些功勋探测器了。

    老猫的意见是联络,加观测。

    很显然,这是废话。

    火星表面的科考站与地球联络依靠信号中继卫星,三颗中继卫星运行在离地一万七千公里的同步轨道上,基本上覆盖了火星全球。

    中继卫星上携带的全向UHF天线能实现每秒200KB的传输速率,如果使用指向性的高增益天线,那么数据传输速率可以提高到每秒2M。

    这三颗卫星是相当靠谱的,过去的十几年中从未出现过掉线的情况,顶着太阳风暴都能保持联络畅通。

    唐跃已经使用了一切可用的手段来联络地球,地球与火星之间的距离最近时0.5个天文单位,大概是4个光分。

    也就是说电磁波以光速跑完全程需要四分钟,那么通信延迟就是八分钟。

    最远的时候2.6个天文单位,大概是20光分,也就是说通信延迟是四十分钟。

    即使地球与火星位于太阳系的两端,中间隔着一个太阳,唐跃在昆仑站上呼叫酒泉中心,四十分钟后他也可以收到回答。

    但今天唐跃已经等了一天了,酒泉中心都没有回应。

    另外一个方法就是观测。

    老猫调用了火星联合空间站上所有的望远镜,从远红外到可见光,在各个波段上进行观测,最终确认在任何一个波段上地球都已经不可见了,原本地球所在的区域只剩下一片空荡荡的真空。

    无法观测,无法联系,无法施加干涉。

    这在物理上就可以判定为不存在了。

    “我说麦冬小姐,你为什么还在空间站上?”唐跃问,“莫非你是要留下来等我,一起负责护送猎户座上的东西回去?”

    这也是为什么唐跃在得知还有人在时会意外惊喜,按照原定计划,他是最后一个离开火星的人。

    火星与地球之间目前一共有两艘飞船,猎户座一号与二号,两艘飞船均无进入大气层的能力,只是火星联合空间站与地球ISS之间的摆渡车。

    同批的宇航员们已经先一步乘坐猎户座一号飞船返回地球了,麦冬本该在两天之前就跟着队伍走了。

    但不知为什么,这姑娘居然还在空间站上。

    “因为……因为一号飞船上的物资突然出了一点问题,不够支撑全员的返程,指令长跟地面沟通之后,就决定让我留下来等几天。”女孩回答,“等唐跃先生完成了工作,我们再坐猎户座二号飞船一起回去。”

    “你们临时变更了计划?”

    麦冬点点头。

    “那我为什么不知道?”唐跃瞪眼,“没人通知过我啊。”

    “通知……通知已经发过去了啊。”女孩说。

    唐跃一怔,打开电脑中的邮箱,上下一扫,果然在密密麻麻的工作邮件当中找到了一封没有打开过的。

    唐跃点开,随便扫了一眼,气得想骂人。

    妈的,酒泉中心的人真是一帮话痨,有事发邮件没事也发邮件,早饭吃了没吃了啥吃了多长时间也得专门问候一下,导致邮箱每天都爆满。

    这么重要的事,那帮人就不能发个视频文件么?

    “那你这两天在干什么?”唐跃接着问。

    “我……我一直在睡觉……”女孩低声说,“我本来正要和你联络的。”

    唐跃默默地扶额。

    “因为我留下来是临时决定的,为了降低空间站的能源功耗,我就关掉了大部分舱室的功能,钻进睡袋里睡觉,但是空间站的电脑前不久忽然联系不上地面了,就报警把我叫醒了。”麦冬解释,“然后……然后我就发现地球不见了。”

    “唐跃先生,地球是真的不见了吗?”女孩小心翼翼地问。

    唐跃沉默了几秒钟,心里想着该怎么组织语言,来给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姑娘揭示这个恐怖的事实。

    “根据我和老猫的观测,地球确实消失了。”

    唐跃最终还是选择用直白的话来回答,那么大一个星球消失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问题,纸包不住火,更包不住地球。

    麦冬默默地点点头。

    这姑娘镇定得有些超乎唐跃的意料。

    她不哭也不闹,只是眸子里的光芒忽然就黯淡了下去,像是蜡烛熄灭,失去了所有的活力。

    唐跃看得有点心疼,麦冬是科考团队里最年轻的姑娘,硕士毕业才没多久,就作为随船的植物学家到昆仑站,进行火星土壤与植被适应性的研究。

    到火星上来是个苦差事,一切都才刚刚起步。

    这鸟不拉屎的荒芜星球上除了一座小小的联合空间站与一座更小的昆仑站之外什么都没有,唐跃发个邮件都有几十分钟的延迟,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在几十平米的封闭空间里活动,一来一回至少要两年的时间。

    没点对科研奉献青春的无私精神,一般年轻人还真不愿意到这里来。

    如今地球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唐跃老屌丝光棍一条,混吃等死的社畜,自然死不足惜,但这姑娘还有大好的人生,也跟着这么蒸发了。

    古人总说世事无常。

    唐跃想想这句话真对,纵然你是美国总统世界首富又如何啊,在这个庞大又缥缈的宇宙里,还不是一粒浮尘?

    说没就没了。

    连地球都没了。

    你现在把一万块钱丢在我的面前,老子都懒得弯腰去捡。

    唐跃忽然对自己产生的这种想法感到吃惊。

    自从知道地球消失之后,他的思想境界就上升了一个层次,心境通透大脑空白,达到了古人毕生追求的天人合一,可以说是爱谁谁爱咋滴咋滴死猪不怕开水烫,也可以说是看淡了生死看破了红尘看穿了俗世。

    这大概就是佛教禅宗所说的顿悟。

    唐跃觉得自己这是快要成佛了。

    “成个屁!”老猫拍了他一巴掌,“还不赶紧检查一下剩余物资,然后想想接下来怎么办!”

    “怎么办?凉拌。”

    “你还想不想活下去了?”老猫一把揪住唐跃的衣领,一手指向舱外,“你要是想死,那就打开舱门跳出去。”

    唐跃慢慢地坐下来,抬头看了一眼老猫,又看了一眼屏幕上的麦冬。

    一个男人,一个女孩,外加一台机器人,这就是地球文明的所有遗物了,麦冬现在六神无主,唐跃必须成为主心骨。

    “唐跃先生,我们接下来该干什么?”麦冬问。

    唐跃沉默了几秒钟。

    “还能干什么?先活下去啊。”

    ------------

    第一日(4) 氧气够用十五年

    唐纵不得不把自己收拾起来的物资又重新搬出来,所有打包好的箱子重新打开,无论地球是永久性失踪,还是暂时性失踪,他都必须先在这个荒芜的星球上活下去。

    独自一人活下去。

    这也是唐跃当初所接受的训练:陷入绝境失去联络时,坚持求生,固守待援!

    “先检查氧气和淡水。”老猫指示,“然后清点食物,药品,电力,燃料,能源,冗余备件……”

    “唐跃先生!唐跃先生!”麦冬在频道里急切地喊,“我……我能降落下去吗?到你那边去?”

    唐跃看了老猫一眼。

    老猫慢慢地沉默下来。

    这一点唐跃和老猫都心中有数。

    麦冬无法降落下来。

    目前唯一一台登陆器就伫立在昆仑站外头的沙地上,这座登陆器被唐跃称为“鹰”号飞船。

    “鹰”号飞船是唐跃手中唯一有能力脱离火星引力,进入轨道与联合空间站对接的载具。

    如果不出意外,唐跃在完成所有工作之后,就会乘坐这台登陆器离开昆仑站,前往联合空间站,再搭乘猎户座二号飞船返回地球。

    但这东西是一次性的,它分为上升级与下降级两部分,真正脱离火星的只有上升级——也就是登陆器的上半部分,而下半部分则会留在火星表面。

    登陆器的上升级负责把唐跃送上联合空间站,这是它的唯一功能和使命,任务完成之后它就会遭到废弃,没有再入大气层的能力,也就是说,唐跃有能力再次进入联合空间站,但他上去了就再也无法下来。

    麦冬的空间站上连个登陆器都没有,下一座登陆器原本应该由两年后的猎户座飞船带来,但如今地球消失了,下一班前来火星的考察队再也不可能出发了。

    空间站上倒是有一艘猎户座二号飞船,但猎户座只是一辆太空摆渡车,负责在地球与火星之间来来回回,进入大气层会立即解体,烧成渣渣。

    “我明白了。”

    女孩的神情慢慢黯淡下去。

    她只能待在空间站上。

    命运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他们分明是世界上最后两个人,万幸之中逃过了灭顶的大难,却隔着短短四百公里的距离无法跨越。

    在动辄以光年与天文单位计的宇宙尺度上,与五千五百万公里的地火距离比起来,这微不足道的四百公里实在可以忽略不计,就像电脑显示屏上的那层玻璃一样薄,仿佛唐跃捅破这层玻璃就能触及到对方。

    如果有人绘制一张太阳系的地图,那么在地图上,唐跃和麦冬根本就是紧紧贴在一起的,连一个像素点都填不满。

    但对一个身长一米七的人来说,四百公里还是太远,远到可以一辈子都无法相见。

    毫厘之差,即是天堑。

    “姑娘,你先不要丧气,让我们再想想办法。”老猫安慰她,“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人平安无事,就肯定可以找到办法……天无绝人之路么。”

    “对对对对麦冬小姐,我们一定会想办法把你接下来的!”唐跃跟着点头,“你要相信我们!我这里有老猫,老猫是专家!它会有办法的!是吧老猫?”

    老猫一怔。

    唐跃在麦冬看不到的地方踹了老猫一脚。

    老猫连忙点头,“对对对对,我一定会想到办法的!”

    麦冬咬着嘴唇,点了点头。

    唐跃是真担心这姑娘一时想不开做出什么傻事来。

    他本人大大咧咧没心没肺,但人家小姑娘不见得有他这么大条的神经。

    毕竟地球消失这么大的打击,换个人来多半是要精神崩溃的。

    “你们现在都各自清点一下所有的生存必需品,氧气,电力,食物,淡水,药品还有冗余的备件。”老猫催促,“记住仔细一点,不要有任何遗漏。”

    唐跃开始清点物资。

    收拾昆仑站的时候他就已经把这里整理了一遍,所有东西都装箱,分门别类地放好了。

    只是他当时装箱的时候没想过自己要靠这些东西活下去,只觉得自己是在给考察队收拾烂摊子,满脑子都是赶紧回地球。

    现在这些箱子就是唐跃的全部家当了,直接决定他还能存活多长时间。

    首先是氧气。

    氧气最要命,缺氧三分钟就能干掉唐跃。

    昆仑站内有两套生命维持系统。

    一套是常用的再生式制氧系统,采用电解水的方式产生氧气,只要有电力和水源,系统就能源源不断地产生氧气。

    通常情况下昆仑站内的氧气就由这套系统提供。

    这东西正式名称叫作“Oxygen Generation System”,缩写是“OGS”。

    外观看上去像是一台冰箱或者空调,是一台立在角落里的白色柜子,集成化的程度很高。

    想当年美国航天飞机上的OGS系统可是个几百公斤的庞然大物。

    尽管看上去不太显眼,但OGS机柜是昆仑站生命保障的核心,也是最复杂的部分,如果它出了问题,唐跃活不过五分钟。

    另一套则是紧急状态下使用的非再生制氧系统,使用固体高氯酸盐进行制氧。

    但高氯酸盐是消耗品,用一点就少一点,无法补充,所以非紧急状态下不会启用,平时保存在急救箱里。

    唐跃打开OGS机柜的盖子,绿色指示灯显示工作状态一切正常,柜子内部发出细微的嗡嗡声,这是电解水的声音。

    “这东西还能工作多久?”唐跃问,“我的寿命和它是不是等长的?它要是挂了我也死定了吧?”

    老猫摇摇头。

    “未必,你不一定活得有它长呢。”老猫说,“OGS的设计寿命是十五年,这台系统是去年才换过来的,它起码还有十年的寿命……但你可不一定活得过十年。”

    “放心,我临死之前一定会带走它的。”

    唐跃手里摊着使用维护手册,目光扫过控制面板上的按钮和指示灯,OGS机柜最高每天能产生5千克的氧,同时为六个人提供足够的氧气,现在昆仑站内只剩下唐跃一个人了,他把机柜的功率调低。

    地球还在的时候,唐跃抱着不用白不用的想法,把OGS当空调吹,现在想起来他真想掐死当时的自己。

    他还想活得长一点,所以尽量降低功率,以延长OGS的寿命。

    “一个人使用的时候,每天产生0.8千克的氧就足够了。”老猫说。

    唐跃把功率调低了一大半。

    “低功率运转的状态下,这东西最长能使用多长时间?”

    老猫算了算。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电力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寿终正寝没问题……十五年吧。”

    ------------

    第一日(5) 疯狂的罐头

    氧气检查完毕,接下来要看的是淡水。

    在火星上,淡水和氧气同样宝贵,如果缺乏淡水,唐跃活不过三天。

    在昆仑站上,氧气和淡水是循环产生的,两者息息相关,互相配合。

    生命保障系统通过电解水来产生氧,然后用氢与二氧化碳来制取淡水。

    站内的所有废水都会被回收,包括水蒸气,尿液和粪便,昆仑站的厕所是个非常强大的抽吸机,能榨取一切可吸取的水分子。

    尿液会被直接干燥成尿素和尿酸晶体,粪便则会干得和沙子一样,然后被真空包装起来带回地球。

    老猫经常跟唐跃说,你碗里的汤水十分钟之前还和你的翔混在一起。

    自己的翔也就罢了。

    老猫还他妈说你碗里的汤水十分钟之前和老郑的翔混在一起。

    老郑是考察队的成员之一,油腻中年男一个,拉一次屎能污染整座昆仑站的空气,所以他上厕所时其他人都会出去避难。

    这老子可就忍不了了。

    “你一个人平均每个火星日要消耗1.56千克饮用水,复水食物中含水大概1.20千克,产生氧气需要电解水0.92千克。”

    老猫精打细算。

    “也就是说,你平均一天需要消耗3.68千克的淡水,另外,每个星期你需要洗一次澡,这个需要耗费淡水大概5千克。”

    “回收呢?”唐跃问。

    “回收的水主要来自于尿液,粪便,呼吸,汗液以及其他冷凝水。”老猫回答,“你平均一天要产生1.49千克的尿液……”

    唐跃愣了一下,“我有那么多尿么?”

    “你自己有多少尿你自己不清楚?”老猫说,“这是电脑统计的数据,你平均每天还要产生120克左右的粪便。”

    唐跃沉默了几秒钟。

    “我每天拉了多少屎你就不用告诉我了,你这话说得我好像是一台一无是处的造粪机……”

    “另外,你每天的呼吸以及出汗,会产生1.6千克左右的水蒸气,其他代谢活动产生的生成水一共0.34千克。”老猫说,“昆仑站的水循环系统最高回收率能达到百分之九十六,也就是说昆仑站每天能产生3.4千克的洁净淡水。”

    “我每天消耗3.68公斤的水,但只能再生3.4公斤的水?”唐跃问,“差了0.28公斤?”

    老猫点点头。

    唐跃皱眉。

    不到三百克的水,还装不满一只五百毫升规格的矿泉水瓶。

    如果是在地球上,那他根本就不在意,现在唐跃总算是知道了什么叫淡水就是生命。

    这不到三百克的差距将直接决定他剩下的生命还有多长时间。

    消耗3.68千克,补充3.4千克,入不敷出,昆仑站中的淡水会以每天280克的速度不断散失,淡水的储备总量会逐步下降。

    等到站内的淡水完全耗尽了,唐跃也就完蛋了。

    “我们一共还有多少水?”

    “1200升。”老猫回答,“也就是1200千克。”

    “按照每天损失300克的速度计算,这么多水只能用……”唐跃在心底计算,“四千天。”

    “这只是最理想的情况,实际上肯定用不到四千个火星日,昆仑站上需要消耗淡水的不止你一个,而且随着水循环净化系统的老化,回收效率会不断降低。”老猫提醒,“我认为这些水如果能用到三千个火星日,就算是非常理想的情况了。”

    三千天。

    八个地球年的时间。

    唐悦蹲在地板上,面前摊开着昆仑站的维护手册,叹了口气。

    “如果我真能再活八年,那也算是老天给面子了,我很知足。”

    地球都没了,他还能再活八年,这不是赚到了么?阎王爷都很给面子。

    “现在就断言你还能活八年,还为时过早。”老猫很不客气地戳破了唐跃的美梦,“接下来我们来清点食物。”

    食物是第三个需要清点的物资,氧气不足唐跃会窒息而死,淡水不足唐跃会脱水而死,食物不足,唐跃就会饿死。

    哪个都是夺命杀手。

    唐跃费力地把所有装箱的食物都搬了出来。

    食物和氧气水都不一样,这些玩意属于又大又沉又占空间的,大多是上一轮与这一轮补没吃完所遗留下来的。

    不知为什么,人在火星上胃口都不太好,味蕾麻木,再好吃的东西到了嘴里都是味同嚼蜡。

    所以唐跃他们都是强迫自己吃饭,勉强吃到额定的量。

    上一轮补给中剩余下来的食物还有不少,大多是即食类与半加工的食品。

    在昆仑站上倒不必像早期宇航员们那样吃牙膏,这里有餐盘有烤箱有微波炉,由于火星有重力,不用担心餐具和食物到处乱飘,所以在昆仑站上加工食物比ISS上还要方便得多,厨房差不多能效仿地球上的设计。

    从理论上来说,昆仑站内设备餐具齐全,搞个满汉全席都不存在技术上的问题。

    只是为了节约水和电力能源,所以送来的食物大多都还是经过防腐与冷冻处理的半成品,想吃只需要简单的切割和加热。

    更何况新鲜蔬果根本没法运输,从地球到火星上要一年的时间,送什么都该烂了。

    唐跃把箱子一个一个地拆开。

    “牛肉,真空包装的,防腐剂腌制,保质期两年。”唐跃从箱子里抱出来一大块牛肉,放在架子上,“二十公斤,搭配其他东西,吃两个月应该没问题吧?”

    老猫点点头。

    “鸡胸肉,防腐剂腌制,保质期两年。”唐跃再从箱子里抱出来一大袋鸡胸肉,“二十公斤,也能吃两个月。”

    类似于大块牛肉,鸡胸肉此类的大份食材,基本上都是软包装的罐藏食品,这些肉类在地球上就已经经过了高温蒸煮灭菌,并且含有一定量的水分,最后使用软包装进行真空封装。

    从本质上来说它们算是罐头,但是由于是软包,所以它们不像金属罐头那么沉,也不会占用大量空间。

    这些肉理论上是可以直接吃的,但它们的本来用途是烹饪,比如说用来当做煎牛排的原材料……昆仑站的常驻人口是六个人,所有食物都是按照六个人准备的,二十公斤的牛肉其实吃不了一个星期。

    但现在只剩下唐跃一个人,他勒勒裤腰带能吃两个月。

    唐跃把箱子里的大份食材全部搬了出来,堆在架子上和地板上。

    “这些食物够你吃多长时间?”老猫问。

    唐跃稍微估计了一下,“如果不考虑生活质量,一年之内肯定饿不死吧?”

    ------------

    第一日(6) 还能撑五天

    唐跃打开了所有的箱子,把一切能吃的东西都刨了出来,像是一头在垃圾桶里刨食的狗熊,任何疑似能吃的东西都要咬一口,这个时候食物比金子还珍贵,能多一点是一点,多找到一块巧克力就能续自己半天的命。

    他把所有的食物分成三类。

    首先是含有一定水分的软包装罐藏食材,这类食物大多是十几公斤乃至几十公斤重的大包,包括牛肉,猪肉,鸡胸肉,金枪鱼以及通心粉条,都经过了蒸煮杀菌处理,然后使用铝箔真空密封,可以储存很长时间。

    唐纵数了数,他现在有三十公斤的牛肉,二十公斤鸡胸肉,二十公斤猪肉,十五公斤的碎金枪鱼,十公斤的通心粉条,还有大包的脱水蔬菜,燕麦片和干蘑菇,脱水蔬菜和软包密封的肉类不同,后者中含有百分之五十到六十的水分,食用时不需要再复水。

    但脱水蔬菜和康师傅桶装牛肉面里的那些干菜叶子是一样的,吃之前必须泡一泡,拧一拧。

    第二类就是即食性食品,包括各类罐头,无需烹调加工,打开就能吃。

    要说今年都2052年了,航天技术相当发达,能在火星轨道上建立空间站,表面上建立科考站,这实力绝非二十世纪的前辈们可比,但各方面都进步了,唯独吃的好像就没跟着进步。

    当年的航天先驱们吃什么,现在唐跃还在吃什么。

    罐头,各种罐头,除了罐头还是罐头,永无止境的罐头。

    肉罐头,鱼罐头,蔬菜罐头,梨罐头,菠萝罐头,山药罐头,黄桃罐头,腰果罐头,整箱整箱的罐头。

    尽管昆仑站里有厨房,但酒泉的那帮人显然认为宝贵的时间不能浪费在做饭上,煎牛排不如吃罐头方便,罐头多好啊?

    有鱼有肉有荤有素,还有水果,多开几个罐头那简直就是满汉全席,所以就在货运飞船上堆满了罐头。

    营养中心的人教育唐跃说,尽管是罐头,但却是二十一世纪的高新技术罐头,采用了瞬时灭菌技术,风味保留技术,无害防腐技术,口感恢复技术等高科技,和当年神舟飞船上吃的是不一样的。

    所以你不要抗拒嘛……来,尝尝这个?我们为你特制的崂山白花蛇草水泡瑞典鲱鱼罐头?

    来,尝一个嘛。

    尝一个又不会死。

    科考队还在的时候,他们其实很不愿意吃罐头,所以罐头基本上都留了下来,唐跃在收拾这些罐头还暗搓搓地冷笑,心说这些见鬼的罐头就留给下一班来的队伍了。

    现在想来真是立了好大一个迎风招展的FLAG啊。

    除了软包的大块食材和即食性食品,最后一种就是高能量和应急食品。

    包括巧克力,能量棒,咖啡,饮料冲剂和压缩饼干。

    这种食物的特点就是高能量密度。

    在早期的航天任务当中,此类食物才是补给中的大头,五十公斤的牛肉只能吃一个星期,但五十公斤的压缩饼干能吃几个月。

    只是后来昆仑站成功建立,科考队员们转入室内工作,生活环境大幅度改善,压缩食品所占的比重就下降了。

    但为了应急,昆仑站内还是保存了相当数量的压缩饼干,这些东西平时都是用来掂桌子腿的。

    “这些食物足够六个人吃六个月。”老猫说,“尽管后三个月都得吃压缩饼干……你一个人起码能吃三个地球年,如果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应该能吃个四五年。”

    “五年?”唐跃扫了一眼自己的所有家当,“五年之后怎么办?”

    “如果你能活到五年之后,那就吃土吧……反正我觉得那个时候你也快成仙辟谷了,吃土喝西北风就能成活。”老猫说。

    唐跃翻白眼,老猫嘴里从来就吐不出什么好话。

    “达摩面壁也才九年呢。”老猫说,“你要是一个人能在火星上过五年,不说成佛,成个菩萨总没问题吧?若干年后,再有什么智慧生物从火星的风沙中把你挖出来,肯定惊为天人,顶礼膜拜,给你个封号,就叫火星大求生菩萨。”

    “那你呢?”唐跃问。

    “如果我那个时候还没损坏,那我就作为祭祀帮你传个道。”老猫说,“把你的事迹传播出去,供你为火星至高神……如果我不幸损坏,那就没办法了,机器人也是有寿命的,希望你体谅。”

    唐跃顺手抄起桌上的压缩饼干砸了过去。

    “给点有用的建议!”

    “不用着急,着急也没用。”老猫躲开了压缩饼干,摊了摊手,“你应该庆幸,站内的物资足够多,还能撑这么长时间,让你有足够的时间慢慢做打算……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叫作活在当下。”

    “活在裆下?”唐跃觉得这句话真有内涵。

    他把食物重新装箱放好,重新安置在架子上,接下来他要去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和清单,把每天消耗的食物和淡水列出来,而且还得把重量精确到克。

    每顿节约一克,一天那就是三克,一个地球年那可就是一千零九十五克。

    一公斤的食物诶,起码能续命一天。

    唐跃精打细算,从每一个有可能富裕的地方抠重量,每增加一千克食物,就相当于把自己的生命延长一天,他觉得自己是个因为海难流落荒岛的船员,唐跃必须尽可能地利用自己手中的所有资源,竭尽全力地活下去。

    但海员或许还有获救的那一天,唐跃却再无可能回到地球了。

    明知道物资终有耗尽的那一天,但唐跃仍然在努力把这一天的到来尽量推迟。

    “唐跃先生?唐跃先生?你在不在?能听到我说话吗?”

    麦冬出现在视频通话的屏幕上。

    唐跃起身,和老猫一起扭过头来,“麦冬小姐?情况怎么样?你已经把你那边的物资全部清点完毕了吗?”

    女孩踌躇了几秒钟,慢慢地点了点头。

    “情况如何?”唐跃和老猫异口同声地问。

    “电力能源什么的都一切正常,就是食物……”

    “食物怎么了?”

    女孩抿着嘴唇,睫毛微微颤动,脸色一点一点变得苍白起来,唐跃心里忽然产生了不详的预感。

    “麦冬小姐?麦冬小姐?回答我的问题。”

    “我……我数了好几遍。”麦冬的眼帘低垂下来,低声回答,“空间站里的食物……还能撑五天。”

    ------------

    第一日(7)你不是人

    唐跃一听,心往下一沉,半截身子都凉了。

    他怎么把这茬给忘了。

    火星联合空间站跟地表上的昆仑站是不同的,昆仑站上常备足够一支六人科考队使用六个月的物资。

    但联合空间站内空间宝贵,不作为储存食物的仓库。

    每次任务所需的生存物资都由猎户座飞船带来,任务结束后这些食物又会被猎户座飞船带走,以供飞船上的科考队使用——从火星返回地球要飞好几个月的时间,人是要吃饭的。

    为了安全起见,火星登陆任务当中,宇航员们履行的一个宗旨是:补给跟人走。

    人到哪里,补给跟到哪里。

    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空间站内都是无人值守的状态,既然没有人,那么自然不需要食物和淡水。

    所以空间站舱室的大部分功能会被关闭,进入休眠状态。

    麦冬留下来等唐跃是临时决定的,等唐跃的工作完成了,他会带着足够的物资乘坐登陆器进入轨道,与联合空间站对接。

    然后两人一起乘坐猎户座二号飞船返回地球。

    但这一切显然是不可能实现了。

    地球消失了。

    唐跃是回不去了。

    麦冬也回不去了。

    后路已经断绝了,他们手中的这点可怜的粮食就是最后的家当了。

    “这可怎么办?”唐跃把老猫拉到一边,“那姑娘手里只有五天的干粮。”

    老猫不说话。

    麦冬独自一人困在空间站上,上不着天下不着地,食物只够吃五天,怎么看都是绝境。

    这是真正的绝境,麦冬在距离火星地表数百公里的轨道上。

    莫说火星上的空间站,就算是当年地球轨道上的空间站,如果没有运送补给的飞船,这种地方无疑就是死亡孤岛。

    唐跃都不敢去看女孩的眼睛,那姑娘还在眼巴巴地等着自己,指望他唐跃能找到什么好方法。

    但他唐跃能干什么?他又不是氪星来的超人。

    他要是超人,那就直接飞上轨道把空间站给扛下来了。

    “老猫?老猫?你倒是给个法子啊,说话啊。”唐跃如今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老猫身上。

    “我能有什么法子?”老猫手一摊,“那姑娘在你头顶上三百多公里的地方,这距离要是放在地球上,那差不多是从杭州到合肥这么远,开车上高速都要开五个钟头,现在你在合肥,杭州一个妹子跟你说她现在只剩下五天的干粮了,你能怎么办?”

    唐跃张了张嘴,不知道该说什么。

    “唐跃,你不是超人,这事你没辙的。”老猫叹了口气,“真没辙。”

    “我……我总不能见死不救吧?”

    “有个词叫作‘力不从心’,还有一个词叫‘爱莫能助’,我们现在是力不从心,爱莫能助。”老猫拍了拍唐跃的肩膀,“我知道你很想帮这个丫头,但我们实在是无能为力……”

    唐跃扭头望向窗外,洁白高大的登陆器就屹立在不远处的车库边上,四支腿高高地架起来,像是个十几米高的巨大螃蟹。

    登陆器上升级的整流罩上涂着一只巨大的鹰头,炯炯有神,这也是为什么唐跃会把这座登陆器称为鹰号飞船。

    “登陆器!”唐跃忽然说。

    老猫一怔。

    “登陆器!”唐跃惊喜地一拍大腿,他终于找到了救命稻草,差点就要大笑起来,“老猫!老猫我有办法了!我们可以用登陆器啊!我们可以用登陆器把食物送进空间站!”

    老猫没有像他那么高兴,他冷冷地看着这个喜出望外的男人。

    “老猫,登陆器可以和空间站自动对接,对不对?”唐跃问。

    老猫点头,“可以。”

    “那我们可以把食物淡水装进登陆器里,然后让它把补给送上空间站!那样麦冬岂不是就有足够的食物了?哈哈我真他妈的是个天才啊!”唐跃转身就想去报喜,“麦冬麦冬你有救啦……”

    老猫伸手把他拦住了。

    唐跃扭过头来。

    “唐跃,你要认清形势,你现在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老猫低声说,语气很严肃,“你……没有余力救这姑娘的。”

    唐跃愣了愣,眼角抽了抽。

    你要认清形势。

    老猫到底是个机器人,它的思维转变得比谁都快。

    它大概在地球消失的那一刹那就意识到了这个残酷的事实……现在已经不比当初了,地球消失了,全宇宙可能就只剩下两个人类,缺衣少食,物资匮乏,这个时候,谁多一斤食物就能多活一天。

    唐跃慢慢地坐下来,“你什么意思?”

    老猫不知道从哪儿摸出来一个玻璃水杯,放在椅子上,“假如现在只有一杯水,现在你和麦冬小姐都被困在沙漠里,你们马上就要脱水而死了,谁能多喝一口水谁就能活下去……你会把这杯水让出去么?”

    “你自己的生存物资也是有限的,如果你把食物送上空间站,那么你吃什么?你怎么活下去?”老猫接着问,“你设想一下,如果现在是你在空间站上,那个女孩在昆仑站上,她会把自己的食物分给你么?”

    唐跃的心脏猛地一跳。

    老猫总能以最冰冷最冷静最理智的角度切入问题,如果他和麦冬的位置互换,麦冬会把这为数不多的珍贵食物分给自己么?

    “我知道你想救她,这是根植于你心底的人类同理心和道德观,但是唐跃,从地球消失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经不再是人类了。”

    “我不再是人类?”唐跃问,“那我是什么?”

    “你只是漂泊在火星上的不明来源碳基生物,人类所有的法律,道德观念都不再适用于你。”老猫说,“人类传统的善恶观念,你完全可以不必再遵守,你所做的事不再有对错善恶之分,因为没有人再能评价你,没有规则能束缚你,也没有法律可以审判你,而在宇宙看来,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合理的。”

    唐跃摇了摇头。

    “完全无法理解。”

    “因为你的脑子还没能转过弯来,你仍旧认为自己是个正直善良遵纪守法的中国人。”老猫说,“但是你要知道,莫说国家,现在连地球本身都不存在了……你完全可以为了自己的生存做任何事,生存下去是生物的本能,努力活下去是没有错的。”

    唐跃缓缓地点头。

    “所以你就要让我眼睁睁地看着麦冬去死?”

    ------------

    第一日(8) 机器人不用睡觉

    老猫没有说话,算是默认了。

    说起来唐跃和麦冬一点都不熟,两人之间仅仅是同事关系,连朋友都算不上。

    老猫的话虽然残酷但道理是没错的,你和她同在沙漠里,只有一杯水,谁能多喝一口谁就能多活一天,你凭什么要把自己的水让给对方?

    生存物资是有限的,唐跃和麦冬是竞争关系。

    而且主动权如今在唐跃手上,麦冬被关在空间站上哪儿都不能去,他只要把通讯频道一关,不接受任何呼叫和联系。

    那么这女孩最多只能活一个星期……一个星期后所有的生存物资就都是唐跃独占了。

    唐跃忽然打了个寒噤,猛地回过神来……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可怕的想法,这是谋杀。

    往常情况下,唐跃自认为自己决不会萌生这种谋食害命的想法,但在这个无人的红色荒漠中,某些人性中的恶意像杂草那样慢慢地蹿了上来,不知什么时候就占据了大脑,这让唐跃后背一片冰凉。

    难道真如老猫所说,脱离地球之后的人类,真的就不再是人类了?

    “我不是机器人,如果你要让我独自一人在这鬼地方过一辈子,我肯定会发疯的。”唐跃拍了拍老猫的肩膀,“那还不如死了痛快,所以能多活一个是一个吧。”

    老猫的目光闪了闪,这台机器人没有再说什么。

    物资是唐跃的,他怎么处理和分配是他的权力。

    唐跃开始联系麦冬。

    “麦冬小姐!能听到我么?你不用着急,我和老猫已经找到方法了。”

    屏幕上的女孩双眼一亮,她凑近了摄像头,“嗯嗯,唐跃先生,猫先生,我在听。”

    “听着,麦冬小姐,我们决定把昆仑站里的食物运上去给你,昆仑站中有足够的物资。”唐跃指了指窗外,“我们这边有一艘鹰号飞船,它有好几吨的运载能力。”

    “鹰号飞船?你是指登陆器么?”

    “对,就是登陆器,我们给它取绰号叫鹰号飞船。”唐跃解释,“我们接下来会把货物装进登陆器里,它有能力与空间站自动对接,你在那边注意收货。”

    “嗯嗯嗯嗯。”麦冬点头如捣蒜,目光中迸发出巨大的惊喜。

    但她忽然像是想到了什么,笑容又消退了,语气有些疑虑和担忧。

    “但是唐跃先生,你们把物资都给了我,你怎么办啊?”

    “放心,我们这里的食物非常充足。”唐跃笑了笑,“你不用担心我。”

    麦冬半信半疑。

    “真的?”

    “真的。”唐跃点点头。

    接下来老猫切进了视频,“麦冬小姐,你尽量节省食物,降低消耗,还能坚持多长时间?”

    既然唐跃已经决定帮助这个姑娘,那么老猫也就不再劝了,他接下来要竭力协助唐跃,把生存物资送上轨道。

    “大概一个星期?”麦冬沉吟了几秒钟,漆黑的眼珠子转来转去,“我可以再降低一下每天的摄食量,一天吃一顿,一顿当两顿吃。”

    “你现在每天的摄取的食物重量是多少?”老猫问。

    “呃……不到一千克。”

    “三百克。”老猫说,“一天三百克。”

    女孩缓缓地点头。

    “听着,麦冬小姐,你必须降低消耗,从现在开始,你尽量减少活动,减少进食,少活动少说话多睡觉。”老猫的语气很凝重。

    唐跃扯了扯老猫的爪子,凑过来轻声耳语,“现在开始准备发射登陆器,需要多长时间?”

    “三天。”老猫淡淡地回答,“眼下这情况发射无人飞船,大概需要五天时间,我们可能还得再做一遍检查。”

    “这么长?”

    “因为前两天登陆器的系统电脑更新了一次,重置了无人操纵程序。”

    唐跃和老猫已经决定了,把昆仑站中的物资送上联合空间站。

    但这件事并不像他们说得那么简单,尽管联合空间站和唐跃之间的距离与杭州到合肥的路程差不多,但这可不是送快递,用顺丰发货隔天就能到。鹰号飞船需要摆脱火星的引力,成功进入轨道,然后与空间站对接,这是一件精密的工作,马虎不得半分。

    往常这种事应该是有一堆人盯着的,生怕出什么问题,但这次加上老猫也一共才三个人。

    鹰号登陆器只有一艘,没有备用和替换,如果它出了问题,那么麦冬不仅死定了,连上面搭载的物资也会全部浪费。

    所以老猫和唐跃必须步步小心,制定非常精密和完善的计划,不能出半点差错。

    “现在的时间是下午三点半。”老猫看了一眼时间,一个火星日的平均时间是24个小时37分钟,比地球的23小时56分钟稍长,所以科考队在火星上基本沿用了地球上的计时方式,一天二十四个小时。

    他们独创了一个“火星时间”,这个时间与协调世界时有大概四五个小时的差距,科考队员们称之为星际时差。

    “距离太阳落山大概还有三个小时,唐跃你先去把昆仑站打理干净,我来制定运送货物的计划。”

    “打理干净?”

    “是啊。”老猫指了指满地的箱子和食物,乱糟糟的一片,“你看这样子能落脚么?从现在开始这里就是你的家了,还不赶紧把房间打扫干净!”

    唐跃转身开始收拾昆仑站了,他之前检查了食物淡水和氧气,但只检查这些东西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他想要在这里长久地生存下去,那么他就得保证能源电力等各方面也不出问题。

    接下来他要对电力系统进行全面检查。

    无怪乎老猫要让麦冬尽量争取时间了,唐跃首先得把昆仑站自身打理清楚了,才能腾出手来帮助麦冬,否则容易出乱子。

    “唐跃,你还有三个小时的时间,太阳落山之后你必须睡觉。”

    唐跃一愣,“今天睡这么早?”

    “赶紧滚回去休息。”老猫说,“明天的任务更繁重,你需要保持足够的精力和体力。”

    唐跃点了点头,“那你呢?”

    老猫一怔。

    “我得计算参数,制定送货的计划……我是机器人,机器人不需要睡觉。”

    “还是机器人好啊,不用睡觉不用吃饭,也不用呼吸,在火星上出门就跟散步似的。”唐跃耸了耸肩,“我妈当年怎么就没把我生成一个机器人呢?”

    ------------

    第一日(9) 昆仑站是个乌龟壳

    就地球人的眼光来看,昆仑站无疑是个结构简陋的沙漠窝棚,整座昆仑站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是主站,也就是科考队员居住和执行任务的场所,主站的核心是一座低矮的圆形乌龟壳,铝合金的桁架结构,外壳是高强度的工程塑料,深深地扎根在火星表面的土壤中,直径大概十五米左右,从外观上看就像是拍扁的白色蒙古包。

    核心舱是唐跃的主要活动场所,它是昆仑站的大厅,厨房,仓库,健身房,会议室,实验室,主控室——它拥有昆仑站的绝大多数功能。

    核心舱外以辐射状对接着七个小舱室,其中六个是成员舱,剩下一个是气闸室。

    成员舱的面积小到可怜,而且还不是硬性结构,用队长老王的话来说,那就是放个屁都担心把墙壁崩穿了……这六个舱室都是充气的,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更换,当初运过来时它们都是压扁了装在箱子里的。

    昆仑站的第二部 分是车库,车库比主站的结构还简单……它就是一个集装箱,火星车平时就停在集装箱里。

    唐跃首先检查了电池的充电状况。

    蓄电池已经充满了电,这些电力主要在夜间为生命保障系统提供能源,太阳落山以后太阳能电池板就没用了,所以唐跃必须把它们收起来。

    “你要去收电池板么?”老猫问。

    唐跃把挂在墙上的舱外服取下来,“是啊,马上天黑了,得把电池板收起来。”

    “注意安全。”老猫点点头。

    唐跃拉开舱外服背后的拉链,然后弯腰钻了进去,舱外宇航服是一件很沉很沉的玩意,有六十公斤重,但好在火星的引力只有地球的百分之四十,也就是说六十公斤重的东西穿在身上,只相当于地球上的二十四公斤。

    老猫过来帮唐跃拉好拉链,然后把庞大的生命维持系统扣了上去。

    生命维持系统是个形如拉杆箱的玩意,这个箱子里集成了所有能让唐跃活命的功能,只要离开了昆仑站,唐跃去哪儿都得背着这个乌龟壳。

    面罩内侧的绿色指示灯亮了,这代表生命保障系统已接通,宇航服状态正常。

    “明光铠状态正常,气密性完好。”唐跃通过耳机与老猫通话,竖起大拇指。

    老猫拍了拍唐跃的面罩,也竖起爪子上的大拇指。

    明光铠是科考队们对舱外活动服的戏称,因为这套衣服着实是太笨重太庞大的玩意,它是半硬式的结构,舱外服的整个上半身都是一个硬邦邦的壳子,头盔和肩膀是固定在一起的,四肢关节都由合金的轴承和钢圈连接,所以穿起来像是古代的铠甲。

    穿着明光铠出舱,有种出门大战火星人的感觉。

    唐跃是不喜欢这套衣服的,穿着明光铠他连腰都弯不下来。

    “Good Luck!”老猫的声音从耳机中传出来,唐跃抬起头,看到老猫站在大厅里挥了挥手。

    唐跃点了点头,转身费力地打开气闸室的舱门。

    一旦套上舱外服,唐跃就像是与世隔绝了,一方面是因为头盔的隔音效果太好了,唐跃把头钻进面罩里,周围的噪音立即就远去了。另一方面是因为舱外服实在是太厚了,唐跃觉得自己不是穿上了一套衣服,而是钻进了一间房子。

    气闸室是一座横放的圆柱形舱室,一头与核心舱连接,另一头就是昆仑站的出口。

    气闸室有六米长,直径接近三米,两头各有一个保险柜似的舱门,唐跃弯腰钻进气闸室,转身关上身后的舱门,确认舱门已经锁好。

    透过舱门上的玻璃观察窗,他能清楚地看到里面的老猫。

    唐跃一步一步地走过气闸室,然后打开昆仑站的出口,气闸室在开门的一瞬间与外界的火星大气联通,头顶上的红色警示灯亮了起来,气压迅速下降。

    火星的大气压还不到地球的百分之一,如果不穿舱外服直接暴露在外,那么唐跃根本活不过一分钟。

    “情况如何?”老猫问。

    “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唐跃深吸了一口气,火星磅礴而壮丽的荒漠在他眼前铺开,太阳已经西斜,天色渐暗。

    不远处就是火星车的车库,再远一点就是高大的鹰号飞船,洁白的登陆器屹立在沙地之上,光滑柔和的曲线与四周粗糙狂野的沙漠格格不入,分外显眼。

    昆仑站门前的空地上就是太阳能电池板阵列。

    火星上的阳光强度不到地球的一半,这意味着火星上必须使用更多更大的太阳能电池板,才能满足昆仑站的需求。

    昆仑站的主要电力来源就是太阳能电池板阵列,这套阵列一共有四十多块电池板,总功率可以达到九千瓦,完全展开需要占据半个标准四百米操场那么大的面积。

    每天早上唐跃需要手动把它们一块一块地展开,到了夜间,在太阳落山之前,唐跃又得把它们全部收回室内。

    太阳一旦落山,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