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和秦始皇的一千零一夜 > 第52章 第五十一夜

第52章 第五十一夜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后世人常认为自商鞅变法后, 秦国便轻罪重罚、滥用苛政, 其实不然。

    相反的, 法家之流虽讲究效用,提倡的却只是明罚敕法, 而非严刑峻法。

    所以当芈泽来到来到天牢时,并没有见到什么遍地哀嚎的人间炼狱。

    不过此时天色已晚, 牢里采光不好,看上去总是有些阴沉沉的。

    韩非就被囚在最西侧的那间牢房。

    一路畅通无阻地走到门口,引路的冷面狱卒打开牢门, 打躬告退。

    芈泽给跟在她身后的夏无且使了个眼色, 他便点点头,怯怯地守在了门口。

    芈泽隔着木栅栏向内望去, 只见狭小的囚室里,青石地砖上只胡乱铺了张草席,有个身着赭色囚衣的男子正背对着大门而坐。

    听得动静,韩非回过头来, 促狭一笑道:“参见王后。”

    一国之后驾临囚牢可是件大事, 也难怪狱吏事先就和他打了招呼, 言明了一切。

    芈泽走进门,居高临下地站在他面前, 缓缓福了一福, “见过师兄。”

    沉默片刻后,韩非起身问道:“不知荀夫子他如今可还安好?”

    算是认下了芈泽这个师妹。

    “夫子他……已经过世了,葬在了云梦泽西的鹿鸣山下。”芈泽垂下眼, 低低地叹了口气。

    荀子与她父王是同一年去世的,她也是不久前才得知的消息。

    “这样啊……”韩非负手而立,望向墙上那个三尺见方的小窗,“……只可惜非怕是不能到他老人家坟前祭拜一场了。”

    “不会的,还有机会的,只要师兄你答应……”

    芈泽正欲说下去,却被韩非淡淡地打断:“王后果然是来当说客的。”

    “来都来了,我总得试试,不能白跑一趟啊!”芈泽笑了,“我姑妄言之,还请师兄姑妄听之。”

    韩非听了一笑,也不置可否。

    见他如此反应,芈泽依旧处之泰然,“我听说在战场上崛起的国家大多地处偏远。比如被称作春秋四强国的,就不是那些自称华夏的中原诸侯国,而是被视作蛮夷戎狄的齐晋秦楚。”

    “而在这四国之中,又以秦楚两国最为相像。两国各以五十里封地起家,经历代开疆拓土,一个称霸西戎,一个问鼎中原,一时风头无俩。”

    “然而就在中原各国纷纷寻道图强、摒弃礼乐文明之际,这两个国家称霸之后,在向化归顺中原的同时,也失去了他们的野性。曾经镌刻在他们骨子里那种筚路蓝缕、锐意进取的精神逐渐消亡,退化为庸庸碌碌、奢靡享乐,两国先后步入歧途。”

    “随后在柏举之战中,吴王阖闾以三万兵力大挫楚军二十万主力,楚几乎覆亡;而秦国也好不到哪里去,魏秦阴晋之战,吴起率五万兵力大败秦军五十万,秦也几近灭国。”

    听到这,韩非不由地挑眉道:“铺垫了这么多,王后到底想说什么?”

    芈泽续道:“魏国之所以如此强大,是因为率先实行变法。魏文侯首开先河,任用李悝,选贤任能,尽地力之教。其余各国也纷纷效仿,进行变法改革: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齐有邹忌,燕有乐毅,而师兄的母国——韩国则有申不害。”

    韩非先是一愣,随后忍不住叹道:“想不到王后竟通晓各国吏事,言约旨远。非开始对你有些好奇了。”

    对于这番夸奖,芈泽谦虚地摇头笑笑,“而秦楚两国也痛定思痛,前有楚悼王命吴起主持革新;后有秦孝公举商鞅锐意变法。可百年过去,却是秦国笑到了最后。师兄可知道这是为什么?”

    韩非凝思片刻,答道:“那是因为其余五国的变法都是大同小异,只流于表面,并没有彻底清除积弊。商鞅变法的举措承袭于吴起,这两人才是真正地触动华宗贵族们的根基利益。但楚国输就输在封君太众,相比之下,秦国公族式微,君王政令一下,自然通达顺畅。”

    “不错。”芈泽点点头,“所以在这些变法者中,就属他们两个死得最惨。吴起死于万箭穿心,商鞅则被五马分尸。但是吴起显然要比商鞅厉害,他临死前仍旧不忘设计,死后除尽政敌。”

    楚悼王一去世,贵族们趁机发动兵变要取吴起性命。吴起故意逃到悼王的停尸之地,趴在了尸身上。贵族们用乱箭射杀了吴起,但同时也有很多箭射中了悼王的尸身。

    按照楚国的法律,对楚王的尸体刀兵相向属于重罪,是要诛三族的。所以在悼王的儿子肃王继位后,有七十多家贵族受牵连被灭族。

    想起这两人凄惨的下场,韩非也不免起了些兔死狐悲的感慨:“历来变法者都没什么好下场。非还记得,楚国的屈子也是因为推行变法而遭贵族诽谤,被楚怀王流放,最终投江自尽。”

    芈泽借机进入正题,“我听说师兄目睹韩国积贫积弱,曾多次上书韩王,意图变法,但始终得不到重用。”

    韩非立刻摆出一派防卫姿态,带着戒备的神气看她,“王后这话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别的意思,就是想告诉师兄,前车之鉴,请自三思。”芈泽肃容道:“屈子是楚国的公族,师兄是韩国的公族。楚怀王昏聩无能,而您所侍奉的韩王也并非贤明之君。韩王割地赂秦,遣使说秦,全因惧秦。师兄磐磐大才,我不想你抱憾而终。”

    韩非朝她一笑,“王后是想劝非弃暗投明?”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背暗投明,古之常理。”芈泽微微一顿道:“商鞅虽死,秦法未败。可吴起死后,楚国的变法却就此终止。变法要成功,需要延续不断,需要强而有力的支持。当今秦王求贤若渴,世所罕有,你的才华在这里绝不会被湮没。你何不与大王一同携手,共成千秋大业?秦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天下实乃大势所趋,天命所归。六国积重难返,又拿什么和秦国争?”

    她还要继续说,却见韩非正色道:“其实你说的这些,非都明白。”

    芈泽不禁松了一口气,正开心着,又听韩非道:“可非还是想放手一搏。”

    听了这话,她不由得身形一顿,回过神来后,忍不住叹了口气,“好奇怪……听到这话从师兄嘴里说出来,为什么我一点都不感到惊讶呢?”

    或许是因为,如果他真的如她所愿,答应了她的请求,那他就不是韩非了。

    缺了这份故国情怀,这份知其不可而为之的风骨,他就只会是另一个李斯。

    或者是千千万万个身赴秦国、面目模糊的客卿中的一员。

    “非的这句话,怎么了?”韩非闻言,不禁投来疑惑的目光。

    “真像啊……”芈泽抬头看了看韩非,笑道:“……我有一个哥哥,他也曾和我说过类似的话。”

    五年前,她曾与四哥公子犹借着书信,隔空来了场命运之辩。想不到,她这一生竟会遇到两个这样真诚、执着又努力的傻瓜。

    “那我最后再问你一句。”到了这会儿,芈泽心中早已有了数,可她仍旧不肯死心。她怆然地对上韩非的眼睛,问道:

    “如果一切早已注定,你又待如何?”

    “只要努力过,便没什么可遗憾的。”

    韩非的目光坦然而坚定。

    “好,很好。”芈泽合上双眼,说话时带了些哭腔,“可是你会死。你回不去韩国,你会死在这里。”

    她睁开双眼,哭音压抑得厉害,“四年前,大王给身在蜀地的吕不韦寄去一封无字书,听说他看完便饮鸩自尽了【注】。吕不韦一辈子忠心为秦,却终究难逃一死。君心似海,帝王无情,飞鸟尽,良弓藏,他对待吕不韦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对你——一个为了韩国利益而来的外人?”

    听芈泽谈论起他的死亡,韩非并不生气,他看着她轻笑一声,“即便会死,非也绝不后悔。”

    “好,我知道了。你有你的决定,我也有我的选择。”芈泽定下心神,走到门外,从夏无且手中接过酒壶酒盏,又回到室内。

    她给韩非斟上一杯,“这杯酒就当我为师兄饯行,不知这一别可否再见?”

    韩非接酒在手,爽快地一饮而尽。喝完,他刚想开口劝慰芈泽,突然感到一阵天旋地转,双腿发软就要倒地。

    酒盏跌落在地,他只觉眼前忽明忽暗,强打着精神问道:“这、这是什么?”

    芈泽扶着韩非的后颈,让他躺倒在草席上,“一个选择的余地。”

    经侍医夏无且诊断过后,狱卒们都知道了,韩非是在狱中不慎身染沉疴而亡。

    并且夏侍医还告诉他们,夏日炎炎,尸体若是不及时运走,致使疫病蔓延,到时他们可担待不起。

    狱卒们想了想,觉得这天牢羁押的都是重罪之人,就是死了也无人会来过问,便同意了夏无且运走尸体的要求。

    于是在夏无且的指挥下,狱卒们抬着缚辇将韩非运上马车,随后向芈泽打躬告退。

    见人走远了,夏无且长舒了一口气,“臣下快被吓死了!这种事臣下虽不是头一次做,但做的时候仍旧觉得很害怕。”

    芈泽知道,他说的头一次指的是赵姬那俩孩子的事。

    这假死药毕竟是他研制出来的,知道了药效,再推测时间和用途,乃至是用药之人,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她想了一会儿,低声笑道:“事不过三,也不知道下次会不会还有这么幸运?”

    夏无且惊魂未定地拍拍胸口,“可千万别有下次喽!”

    说完,他握紧缰绳,正要驾车离开,忽听前方有人高喊道:“这么晚了,二位是要到哪里去啊?”

    芈泽心下骇然,看着那人由远及近地走来。

    来人的面容映入眼帘。

    是李斯。

    他望向车内还没顾得上盖住的韩非的躯体,眯了眯眼,“原来是王后啊!”

    芈泽骤然僵住了身子。

    作者有话要说: 【注】史记里没说是无字书,此处为作者私设

    吴起牛逼(破音)!

    说到春秋战国的地域鄙视链,先不谈祖籍,诸君在那时候又属于哪国人呢?

    作者菌是吴国——越国——楚国人,三姓家奴(不是),是地地道道的南蛮哦~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