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拨款
眼见着乌离去了别殿歇息,各官员也纷纷离开去忙自己手中的事情,赵明恺才不着痕迹地轻叹了一声,起身来到了自己的书房。书房还是赵粲的风格,算不上大,色调与布置却给人一种开阔与厚重的感觉。年轻的新帝屏退左右,正对着匾额上的“勤政亲贤”四个字出神。
当皇帝可真是太苦了。自登基以来,睡到自然醒就变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虽然小时候也因为皇子的身份被严格要求,赵明恺却没什么“以一人之力扛起天下”的负重感。毕竟当时的太子哥哥什么都好,而自己文不成武不就,只要追着他的背影,每天多往前走一点点,就能得到莫大的满足感了。而如今前路漫漫,在多方压力之下,赵明恺还品出了几分“高处不胜寒”的寂寥。
“寂寥”的皇帝逼着自己看了会儿折子,却没什么效率。他脑子里乱糟糟的,什么场景都往外冒,一会儿是乌离那双锐利的眼睛,一会儿是那名叫云舒的随从看不出意味的笑脸,一会儿又变成了赵粲的病容。有一瞬间,他还想到了多年前太子出征的画面,年纪尚小的自己攥着拳头,心底还涌起了“有朝一日,我当如他”这样豪情满满、又带着几分幼稚的念头。
物是人非,却事事未休。除了西戎的一团麻需要他打理,朝中其他的事情也要费不少心思。半个时辰后,便有下人通报,邺都兰若寺的了俗大师按照约好的时间前来面见了。
赵明恺连声有请,说罢又觉得自己表现的过于热情有失威仪,装模作样地咳了两声。
论起对佛法的了解,赵明恺还算是有一段“家学”。
赵粲在位的时候,就曾给予寺院优渥的发展条件。原因也很简单,“盛不信武将,乱不信文臣”是不少帝王的通病,文武双全还造反成功的赵粲更是深谙此道。因此,赵粲就把无处安放的信任给了这些“世外高人”。
再者,佛教思想在战乱年代已经成为了百姓坚定的信仰之一,很多时候和尚说话比知识分子有用。建造寺院、佛像,也是顺应时势,有利于新朝代的精神统治。
赵明恺自小便熟读佛经,算是小半个专家,本就为其博大精深的内涵折服。而这些年来,兄长的离世、父母的渐行渐远、母亲手握大权所做的种种事情,让这个普通却又不普通的少年感到迷惘万分。从某种程度上说,佛法也成为了他的精神避难所。赵明恺对寺院的支持、对僧人的尊重,比起赵粲只多不少。
战时许多寺院收留灾民,为社会稳定作出了不少贡献。曾经的重臣公孙彦提过一个想法——按期给寺院拨款,以在饥荒之年赈济灾民。虽说公孙彦的名字已经被大多数人遗忘或是刻意避讳,赵明恺却对这位江南名士有着十二分的敬意。他了解自己的母亲杨月的谋划,但因这一点对公孙家的私心,也旁敲侧击为公孙瑜说过好话。
赵明恺把“给寺院拨款”提上了日程,还找人多方询问,得知邺都有一所小寺院,院里有一位“了俗大师”在民间颇有名望,便不惜放下身价,差人请他入宫商讨,给之后出政策多些参考。
了俗见到皇帝,自然是恭恭敬敬地行了大礼,再三推辞后才坐下。赵明恺简单地把想法叙述了一番,问道:“大师有何高见?”
“不敢不敢,”了俗微微低头,“回陛下,普度众生乃是我等使命,即便没有拨款,若百姓有难,也自当倾尽全力救助。如果得到拨款,自然是件好事,邺都大部分寺院都会欣然接受,只是多了管制上的麻烦。陛下如此看重,我也不讲虚言——百人百样,也不是每个僧人都能两袖清风,怎么把这些钱用好,还需进一步思考对策。”
赵明恺心里有些惊讶,想不到这位“了俗”的思想竟如此“入世”。二人深聊了一番,正事差不多讲完,还有些少年心性的赵明恺忍不住问了些题外话,从繁忙的政务中短暂抽离,好好和“高僧”交流了一场。
而就在了俗忙着“渡”赵明恺的时候,一路气鼓鼓走到兰若寺来找他的顾淳恰好扑了个空。
顾淳本想来告诉了俗,乌离的汉人随从“云舒”值得一查。但了俗既然不在,他也不便和那一众弟子直言,便假装是来找顾烨一同回去另有他事。二人走到路口的时候,顾淳往箫府的方向深深地看了一眼。
顾家兄弟在这种八卦的事情上十分默契,顾烨当下就明白他又在“思某人”了。
此时,被惦记着的公孙瑜却在鸡飞狗跳的院子里,面对着四个“再也不相信爱情了”的娃无从下手去哄。
“阿瑜姐,”张黎一脸地难以置信,“你真的要嫁给杨、杨家的公子吗?”
“是啊,”公孙瑜实在不擅长应付这种场面,扶额道,“你们别激动……”
“怎么能不激动!”歪猴震惊的表情如同张黎的复制品,“这么大的事情,阿瑜姐你真的想好了?”
“想好了想好了,时间都定了。今儿跟你们说,就是先有个心理准备,大概月底就搬出……”公孙瑜话音没落,就看见燕子眼里含着泪花,一眨眼就扑簌簌地往下掉,吓得她赶紧闭了嘴。
张昉自诩情商最高,这会儿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她左看看右看看,磕巴了好一阵儿。最后还是燕子小声开了口,问出了他们共同的心声:“阿瑜姐……顾老师怎么办啊?”
“他,他啊……”
公孙瑜“他”了半天,实在接不下去了,觉得以四对一太不公平,心安理得地落荒而逃,躲进了自己的卧室。但几个小孩仍在外面叽叽喳喳,公孙瑜心里痒痒,索性不顾形象,趴在门缝偷听起来。
燕子委屈道:“顾老师怎么就不来挽回呢?他们上次吵架不是和好了吗?”
张昉拍拍她的肩膀:“估计是杨家势力太大,不能得罪,说不定阿瑜姐也是没办法呢,她肯定还是喜欢顾老师的。”
几个人默默地品了品“势力太大”,“不能得罪”这俩词儿,顿时觉得世界黑暗,一起沉默了片刻。公孙瑜暗想:“小屁孩们还是长大了一点的,以后出去也不至于被人坑太惨。”
还没等她欣慰完,“小屁孩”歪猴便义愤填膺道:“那也不能让那个杨岷娶得太容易!得给他使点绊子!”
公孙瑜一个没注意,用过劲儿撑开了门,四个脑袋八只眼睛顿时齐刷刷地转向她,还带着一股伤春悲秋的哀怨。公孙瑜只得笑着点点头,实力诠释了一波“脸皮比城墙厚”,又砰地一声把自己关进了屋子。
“顾淳啊顾淳,”她无奈道,“看看你自己教出来的好学生,我也救不了你了。”
而后连着几天,公孙瑜都觉得他们四个人神神叨叨的,总是聚在一起说个不停,一见到自己就支吾起来。但她在一堆事情里抽不开身,尤其是等着江暮云回来研究对策,索性让几个小孩放飞自我。
等到有关西戎的重大事务都尘埃落定,江暮云才终于恢复自由,赶忙抽空来了趟箫府,按照礼节拜会长辈后,总算能和公孙瑜与箫薇一起好好喝个茶了。
此时此刻,什么东西也挡不住箫薇澎湃的少女心。她和江暮云坐在同一张长凳上,头顶是淡粉色的木芙蓉,还未盛放,却已难掩娇媚。淡淡的花香混入茶香,足以让人生出“浮生半日闲”的感慨。
但对于公孙瑜而言,江暮云就像是一颗定心丸,一种寄托,一根不倒的脊梁。他还是像初见的时候一样,带着沙场磨出来的气度和风过无痕般的温柔。很久之后公孙瑜才明白,若是从上帝视角来看,他也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者与创造者,一段追寻的开始与终点。
公孙瑜和箫薇老老实实地把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交代了一遍,说到“嫁给杨岷”的时候,江暮云总算绷不住了。
“阿瑜,”他缓缓说道,“当下形势的确对我们不利,但拿回朱雀符的方法有很多,成亲这事……我总觉得太委屈你了。”
“也不算委屈,”公孙瑜说,“我和顾淳心里都明白,这更像是个契约。我也不怎么在意外人的看法。”
“你确定他可信?”江暮云微微皱眉,“邺都是曾有顾家,但也算不得大富大贵之族。‘赵粲是仇人’这个说法,如果不是谎话,很可能另有隐情。”
公孙瑜笑道:“我信他。这种和家里有关的事情,都不方便讲的太深,没必要往别人伤口撒盐。即便是除去这层信任,顾淳用了杨岷的身份,也算是骑虎难下了,我们利益一致,短时间内也不至于不顾彼此。”
“其实啊,”箫薇找准时机插话道,“我看阿瑜挺开心的。他俩……”
她话还没说完,就被公孙瑜从下面踢了一脚。
作者有话要说:
历史上确实有人提出按期给寺院拨款,以在饥荒之年赈济灾民。南北朝的寺院就很有钱,寺院有“质库”,经营抵押放款。
寺院质库也叫“寺库”,是中国最早的当铺。(出自《中国古近代金融史》)
超多铺垫的一章QAQ,下面终于要写成亲了好开心啊哈哈哈!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