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BG言情 > 每天多学一点点 > 第三十五章 城中有女郎

第三十五章 城中有女郎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太承殿内。

    文武百官分派站列两侧,晏帝坐在最上面, 手搭着额头, 眉间拧成一个深深的川字, 看着下面这群吵得不可开交的大臣们。

    原先众人是在讨论建康城中突然出现的大批流民, 关于怎么安置他们, 该由谁来安置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哪知两家两派突然就起了争执。

    一派是以工部侍郎韩阳为代表的寒门子弟,一边是以礼部侍郎王崇之为代表的世家贵族,两方据理力争, 谁也说服不了谁。

    “够了!”晏帝烦躁的开口喝止他们,“吾要的不是你们的吵架, 而是真正切实可行的方法,你们谁出来说一下。”

    殿上顿时沉默了下来。

    王崇之率先执着玉笏上前。

    “臣以为首先要做的便是查明这些流民的来源,知晓他们的出处,方能对症下药。”

    “今上,臣以为不妥, ”工部侍郎韩阳跨一步从右侧出来, “当下最紧急的便是安抚民心, 民心乱, 则不平,不平则可能引起大祸。”

    他看了眼王崇之,随即说道:“如今国库空虚,恐没有足够的银两来赈济流民,臣以为, 世家大族们应当为国效力,拿出钱财来救济流民。”

    王崇之本就为桌案上堆积如山的文书而感到头疼,如今有人在朝堂之上主动提出这件事,那他自然也不会客气。

    “工部侍郎可知现下有多少流民徘徊于建康城中?”

    “这本不在工部的职责范围之内,是你们礼部应该负责的方面吧。”

    “现下建康城中有将近四千的流民,而且看样子,还会有增长的趋势。”

    朝堂之上一片哗然,就连晏帝也面露震惊。

    他们只知流民肆虐,但却不知数量竟庞大到这个地步了。

    四千,已是将近南燕一个小城的人数了!

    王崇之接着说:“若是单纯的接济流民,每日便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国库空虚,那谁来承担?”

    他望向工部侍郎,质问的不卑不亢:“敢问工部,国库的银两都用到那儿去了,去年百姓的征税到了何处?”

    “国库的银两自然是用在该用之处,况且因为沿着江南一带水患严重,去年征的税本就不多,现下要拿出这么大一笔庞大的数目,自然也不容易。”

    “流民问题紧迫,若一时半会儿追查不出结果,那便要一直放任吗?”

    韩阳同样不落下风,步步紧逼:“既然世家有这样的能力和人力,同样为南燕子民,那为何不助我们一臂之力。”

    王崇之气笑:“工部难道不知,王家早在半月之前便开始布施善粥,开设善堂,如今将近一半的流民都靠世家们的救济活下来。”

    “韩大人又做了些什么呢?”

    “但是——”

    韩阳还想在争辩一番。

    “够了!”

    严厉的声音从上头传来,众人一滞,随即闭上嘴,没有再开口。

    晏帝疲倦的捏着眉心,指着队伍中的一个人。

    “李敖,你来说说。”

    李敖隶属于祠部,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官。

    早前被晏帝从底层提拔上来的,步步高升,到如今,李家也算是挤入新贵的行列。

    但正因为如此,他在朝堂上的位置十分尴尬,既不属于世家一派,也不属于寒门一派,无奈之下,只好自成一派,谁也不站。

    平时能不开口就尽量不开口,在众人的眼中称得上低调行事。

    但晏帝提拔他毕竟也是自己的道理,李敖的思路非常独到,经常能提出一些新奇的有见地的建议,所以在一些事情上,晏帝对他还是十分的器重的。

    “臣认为王、韩两位侍郎说的都有道理,但流民之事该当尽快解决,不能拖沓太久,不若韩侍郎派人查明事情缘由,而王侍郎则派人救济流民。”

    “双管齐下,岂不妙哉,至于银两,先由国库出,若真的捉襟,那便由世家填补上一些。”

    “总归,先让流民有粥可食,有屋可住,不至于人心动荡。”

    这一番话不得罪任何一方,也算是他的本事了。

    晏帝沉吟片刻,似是疲倦不堪,指着他,随意的吩咐:“既然如此的话,那这件事就交给你来办。”

    李敖傻眼。

    “礼部和工部随你调动。”

    “一月之后,所有关于流民的问题,吾都不想再看见听见。”

    “退朝——”

    何公公拉长声调,将拂尘甩着换了个方向,文武百官有序的退了出去。

    李敖快走几步,追上前头的人。

    “王大人,请等等。”

    王崇之止步,转身看着他小跑着过来,鞠了一躬:“李大人有什么事吗?”

    李敖回了一鞠躬:“不知王大人明日可有空?”

    明日......

    王崇之想了会儿,叹气摇头:“近日礼部事务繁忙,明日虽是休沐,但还少不了处理公务,怕是整日都得待在礼部。”

    “那不知道谢将军有没有空......”

    “谢诣?李大人是想?”

    突然提到,王崇之有些弄不清他的意思。

    李敖呵呵笑了几声,解释道:“是这样的,关于赈济流民,我个人的意思是找个人作为朝廷的代表出面,这样比较能安抚人心。”

    “所以李大人是想让谢诣出面吗?”

    不知为何,王崇之忽然松了口气。

    “当然不,我心中已有人选,明谦书院的‘棠娘子’是当仁不让的选择。”

    “棠娘子?”

    对于他的疑惑,李敖显得十分惊讶:“王大人竟然不曾听过棠娘子的名声!”

    王崇之摇头。

    “棠娘子是明谦书聘来的夫子,一月前才在建康崭露头角,开授女学教导女郎,不管是世家贵女还是平民女子,均可入学。”

    “女学......”王崇之喃喃道,语气中多了几分兴味,“这倒是闻所未闻。”

    世家贵女们通常都是在府中接受教育,大多请夫子上门,单独教学,最多也只是和族中姐妹一块学习。

    而明谦书院的女学却是将书院一分为二,男学和女学之间仅有一墙之隔。

    若非师长同意,两院之间不能互通往来。

    虽说南燕风气开放,但却未曾出现过男女同学的场景。

    不得不说,这位棠娘子的大胆行为倒是开了南燕的先河。

    起初女郎们纷纷在旁观望,谁也不愿去做那个出头鸟。

    于是明谦书院就出了个新规定,凡事前十位报名女学的女郎均可免除所有的费用。

    对于世家贵女,这些自然是看不上眼的,但对于那些家中并不富裕的女郎,在这样的诱惑之下,自然有人愿意试上一试。

    毕竟,若能从明谦书院顺利结业,将来寻夫家也多一分场面。

    也有人抱着嘲笑的心态,断言这女学办不了多久。

    甚至赌坊中还有人下注,成与不成的比例竟然达到1:50。

    可谁知,不出半月,建康城中的女郎们便纷纷报名,场面之热闹,真的开了众人的眼界。

    也不知这位棠娘子究竟是有怎样的魅力,才能令众人这般折服。

    “不然怎么说是奇女子呢。”李敖摸着胡子,话语中满是赞叹,“这些建康流民中还有好些受过她的接济,对她心怀感激。”

    “所以说由她出面,代表朝廷赈济灾民,更能起到安抚人心的效果。”

    不知不觉中,两人就走到了宫门口。

    恰巧碰到骑马前来的谢诣,两人相视一眼,然后迎了上去。

    “你今日不是告假在家吗,怎么突然来了?”

    王崇之看他从马上下来,然后将缰绳递给宫人,一身玄色官服衬的人面容愈发的严峻冷漠。

    “今上突然传召,想是有急事吧。”

    站在一旁的李敖迫不及待的等他们两个讲完,赶紧插话:“谢将军,明日有空吗?”

    谢诣看了他一眼,似乎在等着他继续说下去。

    李敖也不介意没有回答,这位只要没在一开始拒绝他就谢天谢地了,自顾自的说了下去。

    “因为朝廷国库空虚,到时候可能需要世家添补上一些,我个人是想找棠娘子代表朝廷出面赈济,而世家这边,我想找谢将军作为代表。”

    “代表,需要我做什么?”

    “什么都不需要,”见这位口气松动,李敖连补充道,“只要明日去见棠娘子时表达一下世家愿意赈济,并且有同朝廷合作的意愿便可。”

    “其实就是做个木头桩子。”

    李敖一时嘴快,将心里想的说的出来。

    察觉到自己嘴漏,他连忙看向一旁的玉面将军,见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口快,这才放下一颗心。

    “好。”

    解决完这件事,李敖终于舒了口气。

    明明这位谢将军最近才回建康,长得也是面若冠玉,翩翩君子。

    但是只要站在他的身边,就会让人不由自主的胆战心惊,想要远离这个人。

    以前建康四郎中的谢三郎可不是这样的。

    李敖同他们两人拜别。

    “今上忽然传召,也不知所为何事?”

    “目前还不知道,等着吧。”

    谢诣冲他点头,然后在宫人的带领进去。

    王崇之在外面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宫墙之中的背影。

    过了会儿,才转身登上自家的马车,马车渐渐驶远。

    作者有话要说: 下一章!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