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番外
几乎是在入口的瞬间, 色如溶脂般的鱼肉就融化在了口中。笋片和香菇的汤汁吊出了鲥鱼最鲜美绝伦的滋味,舌尖儿轻轻一抿, 鱼肉便顺着喉咙顺滑地滚了下去, 柔滑无骨般,带着一路惹味牵肠的馥郁。
总理享受地微微眯了眯眼睛, 旁边助理悄然看着, 心下一愣。领导人一个眼神动作都可能被媒体甚至外国的情报机关解读出太多东西,越是位高权重, 越是八风不动, 尤其华夏, 很少有某些他国颇有“戏剧性色彩”的领导者动不动语出惊人或是眉飞色舞的表情。一来显得庄重、体现大国形象,二来, 也尽可能让他人不能从表情中读取任何信息。不过作为助理, 他自然明白总理的表情, 此刻能让他老人家露出这样一星满意姿态,这顿饭,已堪称精妙拔萃,足以给上十分好评了。
一道牛尾,一道鲥鱼。又有糟香煨乳鸽,芙蓉雪花鸡,龙首鱼身鲍,竹荪酿三鲜, 南宋蟹酿橙, 鱼香熘明虾。
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 无一不包。
就看精美碗碟玉盏里,鸡肉洁白,虾色嫣红,鲍如樱草黄润怡目,蟹肉澄黄细腻可人。又有一点葱绿,油亮通红的辣椒,清汤澄澈,火腿粉润,颜色的碰撞,再加上蔓延的鲜美滋味,眼睛看着鼻子闻着就叫人兴致高昂。
龙首鱼身鲍,牛腿瓜雕成的龙头器宇轩昂,樱桃做的眼睛炯炯有神,爽口的紫罗兰作配菜点缀,冬瓜、南瓜、香蕉瓜做的鱼槽与“小鲍鱼”软烂入味,真正的网鲍特意用猪脊骨、鸡脚、猪精肉吊汤烹煮,撇了汤头的油,拿来炖鲍汁,与鲍鱼天然的鲜香融在一起,汁水稠厚浓郁,淡黄色的芡汁把鲍鱼肉勾得亮晶晶的,看起来柔韧劲道。夹起来入口一尝,充满胶质的口感,再加上浸透了舌头的鲜味,让人下意识生出幸福的感觉,一上午听会的疲惫被热腾腾的美食驱得一干二净。
蟹酿橙早在《山家清供》里面便有记载,仅仅品读文字便觉得口舌生津:“橙用黄、熟、大者,截顶,剜去穰,留少液,以蟹膏肉实其内,仍以蒂枝顶覆之,入小甑,用酒、醋、水蒸熟,加苦酒入盐,供,既香而鲜,使人有新酒菊花、香橙螃蟹之兴。”真真令人浮想联翩。
而看到实物,黄澄澄的橙子,每人一客端上来,上头一点橙子皮揭开放在边上,像是一口小小的橙子盅的盖。橙子盅里头缃色蟹肉带着一点微微的酡红,一只小巧银匙拿在手里搅一搅,搅出缠绵不断的稠厚汁水,还有扑鼻而来的夹杂了酸甜气息的浓稠鲜咸。螃蟹是蟹膏、蟹黄、蟹肉仔细分开后剔得蟹粉,炒时拿玫瑰米醋提香去腥,烹入香雪酒,将混料倒入剔去橙肉的“橙子碗”,放杭白菊增添一抹清雅,上锅旺火一蒸,酸甜的橙香将蟹肉里最后一丝腥气也驱逐干净,融合着酒气菊香,鲜嫩肥美的滋味含在口中,立刻就有嗜甜的外宾直接竖起了大拇指:“这太好吃了!你们的厨师是怎么想到这样的烹调方式?!”
“这是华夏的古菜了。”时辰品味着口中细腻丰腴的鲜味,咽下最后一口蟹肉,笑着解释,“南宋的名菜,只是末世之后我们花了一些时间去追寻自己的历史文化,这才重新将它带回到餐桌之上。”
“非常惊人!我得说我之前对于华夏菜的印象总是浓郁的酱油色,我以为你们喜欢浓重的口味,之前的鱼已经让我感到了惊讶。但这一道,简直让我爱得不得了!”U国的参赞用餐巾擦着嘴,语气里的赞美近乎夸张。
看来他也是一位嗜甜派。
这又是华夏和西方的口味差异了。包括时辰在内,喜欢那道鲥鱼的更多,西方的客人们,之前也是称赞,但却没有此刻如此兴奋。听说这是华夏的古菜,他们的表情又增添了一分赞叹。对全人类而言都是一样,令人惊喜期待的是未来耀目的科技,而让人回味震撼的是过往厚重的历史。
而这一次博览会,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见证了两种美好。
科技的光芒指引了前进的方向,而历史的美味则熨烫在舌尖。
整桌丰盛的美味是以一碗金丝面作为一个凝练而带有升华意味的收尾。
金丝面,顾名思义,色泽金黄,细如发丝,绵而不断。一团纤细至极的面丝卧在澄清金亮的高汤里,伴上一棵翠嫩青菜,看起来极致简单的搭配,看起来对于这样一桌盛宴,仿佛有些过分简朴了。
不过宾客们不以为意,都以为是之前令人眼花缭乱的各色美食之后,让人清清口的一个添头。谁知用筷子一捞,那纤细得令人瞠目的滑弹面丝裹着淋漓的汤汁出水,放入口中,立时那细滑清香的口感便征服了每一颗味蕾。
“好吃!”
狠狠吸溜了一口,宾客们思来想去也找不到更合适的语言来夸赞这道美食,千言万语汇成简练而发自肺腑的两个字,几乎掷地有声。
时辰是最知道这么小小一碗看似简单的面要费多大功夫,他珍惜地一口口喝着入尽滋味的高汤,半晌擦擦嘴,对表情惊艳的外宾解说:“您别看这碗面条简单,面是拿土鸭蛋黄和的,一点水不加,全靠鸭蛋清和蛋黄的柔腻将面粉揉开,变成金黄光滑的面团。饧好之后揉匀,要用两米长、比拳口还粗的竹竿——叫‘坐杠’,一头压着面条,一头整个人骑上去,靠成年男子的全身力道压制,反复弹压,面片拆成小片再压……之后大小两根擀面杖‘五推五擀’,反复卷面杖、推压、打荷叶边、拍粉、压菱形纹,直到那面皮薄得透光,这才拿大刀切出纤细的面丝,抻长——一个针眼里,咱们吃的面条能穿过30根。这样的面条,入沸水只3秒,不能多,盛入高汤就入味了。”
宾客们听得瞠目,再看眼前小小一碗面条,眼光都不一样了。
这唇齿留香的美妙润泽滋味,背后竟有如此繁复的奥秘。再用筷子夹、或一点点用叉子卷起来塞入口中,咀嚼都变得郑重起来。最后的高汤,也分毫舍不得浪费,全都吞进了肚子,感觉美妙的滋味涌入四肢百骸,顿生幸福之感。
有了这热腾腾的美味打底,下午好几个小时的会议也就不显得难捱了。
一场世界信息技术博览会落下帷幕,但引起的风暴却才刚刚开始。
全世界诸多重量级人士亲临的博览会,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进行了直播或转播,要么,至少也有国家级电视台的新闻报道。
最引人注目的,毫无疑问,是令全世界都聚焦的“嗅觉传输应用系统”。时越,这家公司的名字,和时辰,这个年轻人的名字一起,顺着网络线迅速扩散到了全球——和他在台上介绍展示设备的那段影像一起。
他是怎样让嘉宾们戴上头盔,怎么请出白越,怎么将气味信息收集端的外设塞进那个玻璃罩,下面的宾客们——从总理到大使再到500强CEO等等,又露出了怎样惊诧或陶醉的神情。
就像是热油锅里浇了一碗冷水下去,哗一下就爆响了整个世界。
这段时间打开电视,所有人都在兴奋地谈论着嗅觉传输应用系统,讨论着它的价值,它在技术上的革新,它的发展方向……还有,时辰所暗示的,未来的追求:全息。
这对于科技界来说是怎样的震动姑且不提,在科技的主调下,白越那一桌盛宴——特别是那道红枣焖牛尾,也随着这股东风火得一塌糊涂。
这很可以理解。
时辰展示的片段被反复播放,嘉宾们的反应无疑要给特写,记者自然也会在会后采访一下他们当时的体验。
于是,新闻里,你就看到x国xx知名人士,脸露陶醉的特写。然后又看到某位位高权重的人物面对镜头一脸愉快:“是的,当时是就感觉到一股扑鼻的香气,我的肚子都感到了饥饿。闭上眼,就好像有一盘红滋滋的牛尾在我面前,睁开眼,一切又荡然无存。这非常奇妙,我的感官都被骗过了。”
当然,这是在说嗅觉传输应用系统有多好用。但所有体现这个“好用”的过程,都是以嘉宾们对拿到牛尾闻起来多么香而告终的。
其中不少人还很有语言天赋,他们对这道菜的描述,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都禁不住口舌生津,小孩子们更是抱着父母的胳膊撒娇:“爸爸妈妈!我也想吃牛尾!”
更不要说,中午的会议餐给宾客们留下的深刻印象了。会后采访里,倘若说嘉宾谈到的内容六成以上都是关于时越科技的,那么至少也有一成是有关他们品味到的美食——说真的,其他的展示者们大概会沮丧的,在科技博览会上,他们的吸引力还比不过一盘菜?
最夸张的就是U国的参赞了,他显然是个吃货,并且因为一顿丰盛的午餐成功彻底扭转了对华夏餐饮的成见。
他接受的是他们本国媒体的采访,在镜头前眉飞色舞地说:“我的上帝,你们不会相信我吃到了怎样的美食!我从不知道螃蟹可以做得那么肥美!而且是和橙子一起做……不不不,不是橙子炒螃蟹。他们的厨师太伟大了,把橙子挖空然后精心烹调了蟹肉,把调制好的蟹肉放进橙子里面蒸。你们能相信吗?时——就是现在最火得那位年轻CEO,他告诉我这道菜是华夏古代的菜肴,好像是一千年前就有了!我的老天啊!不仅仅是螃蟹,还有鱼,我不知道那是什么鱼,但是嫩得让我几乎没来得及感觉它的鲜美就从我的食道溜走了。还有金色的面条,非常细,汤非常鲜……”
“哈哈。”记者笑得前仰后合,“我记得您上任前我采访您,您还告诉我您特别带上来您的家庭厨师?您认为在华夏任职期间最大的挑战是您的西方胃?”
“我收回这句话。我得说我当时是太不了解华夏菜了。”这位参赞露出回味的表情,“你们真该去尝尝,那位厨师很年轻——哦,是的,我见到了他,时辰先生和他关系很好。会后,我,华夏的总理阁下,还有时辰先生和那位厨师一起合影。我很惊讶那样年轻的厨师可以做出那么完美的口感!”
这段采访,毫无疑问,被华夏国内的电视台翻译并播放了,当做是博览会当中值得一提的一个小亮点。毕竟,华夏人一向对于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艺术——其中也包括饮食的艺术——感到骄傲。能够用一顿饭折服一位原本充满怀疑的外国官员,这是令人感到愉悦的事情。
不仅仅是这位参赞,不少参加博览会的嘉宾都特意在采访中提到了那顿美餐,尤其是外宾,他们夸张的溢美之词令看电视的白越本人都感到脸红,反而是时辰乐呵呵地坐在他边上,看得一脸开心。——和他一样开心的大约就是柯妈了,她在白越回到家的时候罕见地抛弃了她一贯内敛的传统华夏母亲的形象,扑过去狠狠在儿子脸上一边亲了一大口。并且,在之后的几天,这位母亲仿佛迷上了电视机,特别说迷上了新闻频道,热衷于看着那些她名字都叫不上来但是头衔非常大的人士夸她儿子做的饭。
毫无疑问的,白越的人气有了二次增长,这一回,比他头一次“网红”要夸张多了,一夜涨粉一百万差不多成为了现实,几天的功夫,“柯家饭馆”的薇博粉丝数目已经达到了六百万,而他po上去的自己、时辰、总理、那位U国参赞、当然还有全体会议餐筹备人员的合影,点赞数和转发数也达到了惊人的三十万和十万。这可能比起明星来说没什么,但要知道,他只是位厨师啊。
“柯家饭馆”这一回,牌子才算是确确实实地立了起来。
之前历史文化研究院的院长说过他做的菜品非常复原,也有不少知名人士夸过他的手艺,但是……怎么说呢,在权威性和底蕴上,柯家饭馆就是实打实地差着竞争对手一截。
这不是白越不够努力或怎样,就是对方家底厚,比不过。
但这一回不一样啦。
中央电视台反复播放的画面里头,亲自体验嗅觉传输应用系统的总理,可是露出了很赞许的表情,说明做的真的很香啊。还有那么多知名人士,国内外都有,这总不会是说柯家饭馆有本事让他们打广告吧?那肯定是实打实觉得特别好吃才会忍不住提起啊。而能够让这些什么美食都吃过的贵客们这么满足……
果然还是柯大厨水平太高了吧?
走走走,赶紧去尝尝,能让国内外嘉宾都惊艳到的美食,到底是什么好东西啊!
同时,“柯家饭馆”的首都店和W镇店同时爆满,预约表已经登记到三个月后的最长期限了,接电话的前台根本忙不过来,只能一次又一次地道歉告诉客人们没有位置了。而饭馆门口排队的盛景在一起重现——而且绝对比首都店刚开门的时候夸张多了。几乎每位来用餐的顾客都会询问能不能吃到博览会上的菜色——被问的最多的还是那道红枣焖牛尾。
白越当然是忙不过来的,他把做法交给了徒弟,不过徒弟和他的手艺还是有不小的距离的。因此服务员们也会照实告诉顾客们,这道没有了,这道还有,但柯大厨亲自做的三十份一开店就卖光了……
顾客们一听柯大厨亲自做的又没了,往往忍不住捶胸顿足,但到底还是会点一盘尝尝。徒弟做的就徒弟做的吧,总得有那位大厨七八成的水平吧?
御宴阁。
一群西装革履的管理人员围在会议桌边上,脸色阴沉。
他们面前的投影屏幕上分别是御宴阁这两个月的客流量、营收情况,还有推测出来的柯家饭馆客流量、营收情况。
即使是柯家饭馆最开始“网红”阶段、刚开张的那一个月,御宴阁都稳稳地压过对手一头。毕竟御宴阁的品牌在那儿,价位定得更高,便是对方那会儿客流量大,收入上也远远不及。
但是现在。
代表对对方推测的虚线,已经划到了代表御宴阁的红线上面。
被一个初出茅庐的对手超越,这对他们这么一个百年老字号、以“国宴”标榜的高端品牌来说,不啻于一记耳光。可更搞笑的是,一群高管坐在这里开会,竟然找不出来谁犯了什么错,或是要怎么改进。
他们这两个月的收入情况,起初甚至是比往常还好的——当然是因为127周年店庆活动,弄得声势浩大,也顺便想在品牌上无形确立权威古代宫廷菜的地位。
但是现在呢?你让央视给你做广告?对手一分钱不花全世界各大媒体都轮番给他做广告!
你把巨幅立牌竖在衣着光鲜的白领们上班的CBD或是住的高档小区?对方没有立牌没有广告标语,但是直接端着菜端到世界博览会上去了!全球直播或转播!
你说店里出了好几代国手大厨、主持国宴?人家的菜让总理闻着就表情满意,让外宾直接抛弃了过去的成见迷上华夏菜!你自己说你权威、领导人都爱吃有什么用?人家是国内外高层人士亲口说的!
本来其实类似于店促这样的活动——尤其是对高端品牌而言——就有一定的透支未来收益的效果。毕竟很多人都是,对于御宴阁这种高端牌子,抱着的心态都是攒半年工资全家吃一次体会体会,少有能够动不动消费一次的。
店庆打折,一方面口碑和当时的消费额度是上去了,但另一方面后续的收入和客流自然疲-软回落。御宴阁是有这个心理准备的,他们抱着的是用短期店庆方式打响名头、稳稳把柯家饭馆的牌子压下去的想法。这就有点像是某些大公司亏本营销把小厂子挤垮了好独霸市场的做法。
但是没成想,柯家饭馆在世界博览会上光芒大方,一下子连格调带知名度都上去了。对方的牌子更硬、生意更火,而自己这边反而处于促销后客流量下滑的阶段,结果一下对比就惨烈起来。
“怎么办?”
大家面面相觑,都在对方眼底看到苦意。
“……如今,只能看看近期还有些什么重要宴会,国宴最好,争取再把咱们牌子撑起来。”
“也只能是这样了。”
他们想法是挺美好,可惜,白越这么惊艳的一餐出去,直接把名头打到了国际舞台上,国内外数不清的人记住了他的名字,这其中,也包括总理的一助。
“柯先生,今后时间允许的话,有重要的筵席,我们还是希望您能赏光主持。”
“这是我的荣幸。”白越当然不会拒绝。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