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玄幻修仙 > 六零年代玄学大师 > ☆、第 74 章

☆、第 74 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紧接着就听到队长高昂的声音:“空白。”

    围观群众中发出了“啊!”的惊呼, 顾晓春不用抽了。

    站在抽签队伍末尾的顾晓春一动不动, 面对这个结果,露出满意而自信的笑容, 是的,抽奖前她也不知道自己会中奖,抽奖后,她什么也没做就中奖。

    大狗一家不太开心的骂骂咧咧着回去了,剩下五组抽中的家庭继续召开二次会议, 听队长的继续安排。

    “大家运气很好啊,留下来的五组家庭都是非常优秀的家庭。”

    这时候,第一组抽到的家庭里,突然传来了异样的声音:“队长,我就不服了,顾晓春凭什么也能参加呀,她家就两个人,还有什么资格照顾知青?”说话人的背后, 他家人“就是”,“就是”的声音不绝于耳。

    队长摆摆手:“你先坐下,听我详细说。顾晓春家是只有两口人,但是你们搞错了一个概念,知青是不需要照顾的,知青来村里本来就是对生活的一种体验,对农民的各种各样的工作和生活的体验,人少怎么了?人多的家庭可以体验人生, 人少的家庭同样可以体验,而且顾晓春家的空房比你们任何一家的都要多,所以她家愿意腾出房子来给知青安排一间宿舍是值得肯定的!大家也知道顾晓春家的条件,人家都没有说什么,你们闹什么劲儿。”

    “今天留在这里的五组家庭可都是抽选到的家庭,每人接哪一个知青选拔过程非常公平,而且知青的名字也都是你们自己抽的。如果还有怨言,可以退出,我找没抽到的人来后补。”

    一句话下去,反抗的声音没有了,队长说:“还有异议吗?没有的话我继续下一个话题了!接下来我来介绍一下这五位知青的具体情况,他们全部都是今年刚刚高中毕业的年轻人,年龄在17岁和18岁之间,全部来自邻市矿区。”

    “现在的高中生是接受国家补贴的,每个月有40斤粮食呢,一年就是480斤。当然,我们也理解最近粮食的供应收紧,所以国家派知青下乡,粮食当然不能像以前那么富余了。”

    “不过,国家也要保障知青的生活,第一年有一年的粮食配额,不过这个配额不算高,是按农民的给的,360斤一个人。”

    台下轰然,农民的360斤是连皮带壳的360,知青配额可是实打实的商品粮,细粮啊。

    大家的第一反应:顾晓春原来另有所图!

    “我们生产队是不会搜刮他们一分的,全部都交给接纳知青的家庭,每个家庭360斤,至于你们是要给知心单独开饭,还是做其他的打算?队里通通不过问。国家要求知青要得工分,但是知青肯定不能像我们的青壮劳动力那样计算工分,我了解了一下这五个孩子,女生三个,男生两个。男生的劳动力恐怕还不如咱们农民中的女人,因此给他们安排的工作基本是在队委,工分很低,对于其中条件比较适合的,我们村的卫生所也提供了一个名额。”

    队长说卫生所的时候看了看景画,此时景画已经在帮卫生所干活了,今天也是代表卫生所来参加活动的。

    “知青过来以后我们会对他们进行一个简单的培训,生产队相关的培训全部交给季晓歌和季晓国负责。”

    “这两位本来就是队委的骨干,对队里的情况也熟悉,培训大概进行一周左右,之后,我们会对五个人进行考核,然后再决定他们的分配去向。”

    “特别优秀的,我们也会跟村委提,推选进村委,当然进村委没有那么容易了,我们的候选人还要去跟别的生产大队的知青候选人去比赛,如果比赛赢了,他就有可能进村委工作,如果输了,那么还是回到生产大队,我们再进一步根据情况安排。”

    “有适合卫生所工作的,我们会和卫生所,和景画同志商量讨论,决定去向。那么刚才每家都已经抽到了具体的人的名字,所以等到他们来了以后,就是一个短暂的欢迎会,会后直接安排他们住进农民的家里,接下来我说一下物资的问题。”

    “知青下乡,基本的配置都是要有的。不知咱们农民家里有没有?我们希望农民的家庭能够提供,如果提供不出来的话讲我们在想办法。”

    因为少了四户人家,房间里有空地方了,杏娘走了进来,跟文香玲站在最后,听到队里这样安排,她忙说出了季家的困境:“队长,我们家没有棉被。”

    隔壁另外一个季家的人也突然想起来了:“队长,我们家不仅没有棉被,连褥子也没有,知青过来不是要冻坏了?”

    队长说:“这个不用你们操心,他们再怎么说也是父母手心里的宝,过来的话肯定会带一批物资过来的,棉被褥子人手一份,不过你们得把床架好了。”

    这时候杏娘又说:“队长,我们家那地方以前是仓库,连个床板也没有……”

    队长点点头:“我估计大家都是一样的情况吧?”他看看四周,收获了一堆毫无疑问的肯定目光:“建仓库剩余的木料全部拿出来,我们马上动手做床板!”

    最后,为了表示生产队对知青得重视,生产队讨论决定给每个知青发放一个脸盆,一个毛巾,一块肥皂,一个瓷缸子。

    听到知青自带360斤细粮,每个家庭回去都是喜气洋洋,本来他们来之前都有点忐忑不安,已经做好准备,从自己嘴里掏出一口给知青过日子,没想到还竟有这等好,知青竟然自带粮食。

    抽到的人真觉得自己像中了奖一样。尤其是抽到女知青的家庭,就更是开心了,360斤粮食啊,女孩子肯定吃不完,这下可以补贴家里的小孩啦。

    景画倒是对着知青的名字发了发呆,梅前景,这名字里居然也有一个景字,不得不说是一种缘分呐。

    这人是个男人还是女的?

    季晓歌从景画手里接过了那个纸片:“小画,在想入非非什么呢。是因为这个人的名字里也有景字吗?”

    “是啊,我在想怎么会这么巧呢。”

    “小画,你以前不是经常取笑自己,有可能本名叫金花吗?不小心给念错了谐音才叫景画,现在这个梅前景,我看应该叫前进,肯定是抄名字的时候不小心抄错了,所以抄成这个梅没景。”

    这话一说完,大家哄堂大笑。“是啊,谁会给自己孩子起名没前景呢!”文香玲说。

    杏娘说:“香玲说的在理。”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文香玲每次发表意见,杏娘都会随口附和一句。

    文香玲自己不仅肚子更圆了,腰板也更直了,好像这腰也粗了不少,总之是更有气势了。

    今天在生产队里抽签中了大奖,季晓国无声无息的成为家里的功臣。

    晚饭的时候,杏娘还多给他吃了一个大馒头。

    “你这手呀,总算没白长,还能有用一回。”

    季晓国也是饿了,“临时决定给知青弄床板,我这一下午啊,也是没闲着,木工活干了一下午,感觉以后我能改行当木工了。”

    刘桃春:“你现在要做木工啦?生产队上的田怎么办?”

    季晓国顺水推舟地说:“那不是知识青年下乡,大有可为嘛。我总得给他们机会是不是啊,木工也挺好,多一条致富路。”

    说到这儿,杏娘觉得有必要跟全家人敲敲警钟,“今天队长也说了,只给知青一年的配额,一年后政策风向怎么变,谁都不知道,所以也不要高兴的太早,知青会不会成为拖累,还得靠咱们自己。以后如果政策不让他们回去,他们也许就扎根农村了,咱们先做最坏最坏的打算,就是这个人来到咱们家,会在咱们家待一辈子,今年的量有了,明年的呢?知青的工分,只有农民的1/3。那到了年底,他分到粮食必然也只有1/3,咱们是该多动动脑筋看看怎么开源节流了。说不定干木工活也是一条出路呢!”

    现在农村,大家都以摆脱农民的身份为荣,万一有机会可以去干工人的活,在大家看来都是一件好事。

    季晓民说:“妈妈,您这不瞎操心吗?万一知青有出息,直接去村委工作了那不就没烦恼了吗?村委到现在领的都是国家的粮食。”

    “我这不说了吗?要做最坏的打算,你这孩子是听不懂还是咋着,跟你媳妇结婚这么多年,机灵劲咋就一点儿也没学着呢。”

    也来不及进行更深刻的规划和讨论,知青马上就下乡了。

    跟景画在电视中看到的一样,绿皮的卡车绑着一群人。

    每个人都穿着军装围着红围巾,在卡车的后面跟沿途的人一路招手,知青是光荣的!

    卡车又小又破旧,勉勉强强挤了30来人,周围的几个生产队的知青满满当当挤了一卡车,每个生产队知青数量稍有不同,但也都在4-6人之间。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