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水墨田居小日子 > 第 14 章节

第 14 章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必是个性情中人,从楼梯屋延伸出来的平台建了灰瓦遮阳顶,像多出一座宽敞的亭台。

    日坐高台,遥望远山景致,让人心旷神怡。

    主屋在左,右前方是一座凉亭,右后方是单独一间十来方的小屋。

    尽管如此,能走动的地方一点儿都不狭窄,很是宽敞。

    据悉,那小屋是用来安置灵位的,譬如黑白照或牌位,等于家中的小祠堂。屋主是年轻一代,思想比较前卫不喜欢主屋的大厅挂黑白照,说怕吓着客人。

    大祠堂在梅林村与下棠村的交界处,据说梅林、云岭与下棠三个村子的祖宗以前是一家,故而一起供奉。

    这栋房子的结构大致如此,室内的电线、地暖与自来水等在装修时已安装妥当。

    自来水是家里打井自动加压的,冬天不怕结冰,用水也不冷。

    但没有电话线,没有网线。

    村里人少,当年何玲家还没盖新房不打算安装电话电视啥的,所以这些都没有,周家二老至今共用一部手机。

    如今申请也不行,村里人家少,哪天或许就沉呃不,是没人了,有电先用着,暂时别要求太高。

    天然气还没普及,梅林村依旧用的液化气。

    目前云岭村唯二的住户日常要么烧电,要么烧柴。

    村长家为了给孩子们省钱,电一向是用来照明,煮饭烧柴,夏天连风扇都很少开。

    白姨是两样都用,她一个城里来的女人,上山砍三天的柴火只够她烧一顿晚饭和洗澡水。她又不想麻烦老周,毕竟大家都上了年纪。

    偶尔让何玲夫妻回家时帮她带一车煤饼,平时用来烧开水或者煲烫。

    若她儿子过来,三天能帮她砍够一两个月的份量。

    说回房子,除了以上那些,别的没有了,包括家俱,家徒四壁空荡荡的。院里种着好些树,野草啥的周叔有定期进来清理,他受屋主委托看家,手里有钥匙。

    院门是一扇不锈钢门,密封那种,从外边看不见里边。

    有门铃,但关了电源。

    屋里屋外逛了一圈,苏杏心动不已,同时有些疑惑。

    这么好的房子,屋主为什么不住?连空调、热水器等位置的插座都装好了,明摆着要入住的。

    “他们在城里有房子,为了孩子读书方便,一家大小连带户口全部出去了。本想过年回来小住,结果前些年经常有人说要征收,怕麻烦就没回来,这不,索性连家俱都没买。”何玲解释说。

    嗯,这理由说得过去。

    “不过杏子,我始终觉得你一个人住太安静,晚上你不怕?不如找个人分担房租作个伴。我帮你找两个女孩一起租吧?常有人问的,以前嫌屋大人少所以没租成。”

    “不必了,谢谢,我喜欢清静。”

    苏杏谢绝她的好意,站在院里再次四下打量一番,古朴的屋宇,宁静的院落,她越看越喜欢。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就是这儿了,她的隐世田居

    在何玲的安排下,苏杏与屋主见了面,商定一切事宜。

    屋主是一位年约三十七八岁的男人,姓周,愁眉紧锁。看见租客是一名刚成年的女生,他颇为惊讶,表情有些犹豫不决,像是不太情愿租给她,可能是不信她会长租。

    现在的年轻人爱玩,凡事三分钟热度。

    他说,这房子可以买卖,按市场价。

    如果是租整栋房子,月租一千,半分不减,而且租期至少两年起。不用押金,但要交足两年的租金。

    苏杏考虑了下,两年租金是两万四,这个不成问题。

    至于买她暂时不考虑。

    根据现在的政策,在农村买房子特别的困难。手续繁琐还不一定办得下来,先租两年再说,若中途生变故,她搬就是了。

    或许,两年之内她把能力练熟了,可以大胆回城生活也不一定,未来的事谁能说得准?

    根据合约,家电、家具先由房客买回来。以后不租了,这些家电按折损价卖给屋主,总归要用到的。

    屋主态度冷淡,心地很好,他开着一辆旧车带苏杏去省城的商场、家居城选购家电与家具,并找人安装。一切完成后,他留下电话号码,让她碰上难事可以找他,能帮一定帮。

    还说,如果以后找到人合租,随她方便,他无异议。

    跟颜姨一样,是个很好商量的人

    第32回

    租住民居的手续蛮多的,除了屋主,还要去村委盖章,再去街道审核,受理之后要等十几天才能拿回合同正式生效。eΩΔ┡小Δ说ん1xiaoshuo

    在此期间,屋主找人检查线路,家电安装,待家具上门帮忙摆放。

    苏杏仍住在客栈,那些工人一来她马上跟去看着,何玲把电动三轮车借给她用了。条件是帮何玲把肉食捎回村,再从老人家把菜拿出来。

    换了以前,苏杏肯定觉得事多烦躁,现在不了。远亲不如近邻,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事事上心错不了。

    空闲时,她在客栈或者去何玲店里了解当地的一些情况。若有人问起,她便说和几个有共同爱好的学生一起居住,反正很多人都看见她和几个学生来到梅林村。

    为此,她还准备了几套日常用品,给两间客房各备一张简易床。

    一是做给别人看的,二是预防日后有客人探访,到时候连一床被子都没有就尴尬了。

    到了晚上,她在客栈里码字,看一下新闻。

    她把稿传给一名相熟的总编,没多久,对方让她联系另外一名女编辑,说那个人是负责连载的,让她们保持联系。

    这事对方说了算,她只管投稿。

    跟女编辑联系上之后,按对方的要求做了一系列工作,接下来她只管专心打稿,在规定的网站上传就完事了。

    当然,住在山村里享受着清新的空气与环境,也要承受各种的不便利。

    比如,云岭村的手机信号不大好,时有时无。网络更不用说,她必须来到东江桥搜信号才强烈一些,将手机网络转移到笔电上网,度忒慢。

    或者厚着脸皮去梅雨客栈蹭ifi,那儿的网忒快。

    可她不想去,一个妙龄女子独住深山,要低调些,整天在外边遛达容易招惹麻烦。不是她思想封建狭隘,哪里都有好人坏人,注意一些是为了自己好。

    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日后蹭网就去东江桥。反正,人死在这儿顺手就能毁尸灭迹~

    哈哈,她开玩笑的。

    还有两件事忒烦,一是处理生活垃圾,二是网上购物收快递。

    东江桥边有一个大垃圾桶,既方便游客,也方便云岭村的外来租户。因云岭村的村民基本没有了,剩下老人不用交。环卫工人每天下午六点准时清走垃圾,垃圾费每户5块,捆绑水电费一起缴纳。

    苏杏用水不要钱,电费得交。

    也就是说,她每天傍晚要跑一趟东江桥扔垃圾,要么存着,歹命喔。

    收件地址必须留梅林村的一个专门点,否则送不到。

    也难怪,别说外人了,就连梅林村、下棠村的年轻一辈鲜少人知道云岭村这个地方。所以信件电报等全部寄到梅林村待取,否则退回原址。

    隐避深山,生活不便是肯定的,她得学会适应。

    自己选择的路,黑灯瞎火也要摸着走完。

    就这样,苏杏一边打听当地风俗习惯,一边思索还缺什么,赶紧上网订购,以免入住时手忙脚乱。

    一眨眼过了几天,家里终于通水通电,电器、家具全部安装摆放到位。但是,搞了几天工程家里布满灰尘,等她把屋里屋外清洗一遍就能正式入住了。

    “真不用我们帮忙?”可能收了中介费的缘故,何玲对她搬家的进程格外上心,几乎天天追问。

    “不用不用,我自己能行。”苏杏笑拒她的好意。

    虽说人多力量大,只她一人的话度快。

    她的灵能是与画通灵。

    她的异能是度

    清晨六点,苏杏一人提着扫把、拖把等清洁工具回到家里。关上院子的大门,神清气爽地站在院里细细打量这个即将属于她的每个角落,心情美滋滋的。

    从今往后,她就住这儿了。

    虽然只是临时的。

    度讲究的是快,快似闪电,快的感觉能像飞一样,快得旁人看不出来。成为一缕清风掠过是一种境界,最高境界却是让人连风都察觉不到。

    在未来,听说有些度者能来无影去无踪,悄无声息地。

    像这样

    一道影子由前院掠至后院,接着嘭一下闷响,后院的墙上巴着一个女生。

    “哇嘶,好痛痛痛”蹲在墙根边,一张秀美的五官皱成一团,双手摸摸脸和鼻子,还好没事,然后不断搓摸手臂像在取暖。

    幸亏她机敏用手臂挡着脸,否则又得破相。

    唉,其他度者至少能化成一道残影,而她,仍是一道刹不住车的飓风未来的她因为来不及练习,惊惶失措之下横冲乱闯,被捕食者划伤而感染,最后命丧。

    她不会重蹈覆辙的,再来

    独自打理一栋房子的清洁卫生不容易,外墙不管,一场雨便能清洁溜溜。主要是屋里的,扎一竹叶扫把,先扫一遍屋顶屋角的蜘蛛网,再用干净毛巾把所有家具、电器擦一遍。

    阳光明媚,把几张桌和椅、床单被套等拿出来晒一晒,然后进屋扫地洗地,拖干净。她利用异能来搞卫生,动作很快,但效率很慢,不受控制的异能只会添乱。

    当天晚上,由于精神亢奋,她一整晚呆在家里练习异能搞卫生,没回客栈。

    功夫不负有心人。

    撞了一晚上的墙,她在天亮之前终于适应并能控制度与拐弯。趁机多练习几遍,然后在上午九点多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这几天老天爷很给面子,每天都是风和日丽,天清气爽。

    所以,择日不如撞日,今天下午就入宅吧。

    租来的屋,不必太讲究。

    于是,苏杏诚意邀请了周叔与赵大妈,何玲夫妻与那小叔子一起吃顿饭表示感激。大家相处了一段时间,何玲家人对苏杏基本熟悉,陡然见她鼻青脸肿不禁吓了一跳。

    “哎,你脸怎么了?”何玲一语道出众人的心里话。

    苏杏抬手摸一下脸,咝,有点疼,终究是破相了。

    “没事,昨晚搞卫生不小心摔的,过几天就好。”不仅是脸,她的手脚和身上都有淤青,特意换了一件长袖罩衫,很薄很透气那种。

    第33回

    她不会煮饭,家里方便面有一箱,各种蔬菜干比如竹笋、金针菜与蘑菇啥的不少,用肉干鱼干这些熬汤。全是扔下开水就可以的材料,平时自己吃图个方便,用来待客不成样子。

    所以,她想今晚请大家去餐馆吃,可周叔全家不同意,非要去她家煮饭聚聚人气。

    得,先说好她不下厨,由何玲与赵婶做饭,她打下手,六点多就开席了。晚上的苏宅还算热闹,有说有笑,什么话题都能聊。

    大家边吃边聊到九点,孩子困了,这才意犹未尽地散席回家。

    何玲一家子今晚在村里住,明儿一早回店铺。

    “杏子,你确定不怕?”临走前,何玲颇担心她。

    “没关系,赶紧回去吧。”以为她担心自己一个女生晚上怕黑,苏杏笑着将她一家送出院门,看着周家人绕到自家屋后往村里走。

    屋子周围种着许多桉树,村里风大,吹得叶子沙沙响。院门前有一大片空地被屋主铺了一层水泥,不管下多大雨,地面永远是平坦干净的,没有泥坑。

    离开一段距离,周国兵悄声问妻子,“那房子的事你跟她说过了?”

    “有什么好说的,那是迷信,是谣言,不知真假能到处乱传吗?”何玲瞪他一眼,“况且她是租,又不是买,房子再怎样都扯不上她。”

    “啊?不好吧?我看她人挺娇气的,万一”

    男人前怕虎后怕狼的怂样,女人最看不惯,何玲没好气道:“万一什么?你爸整天去打扫卫生也不见怎样。难得现在没人传了,定康家搞成那样赚得一分算一分,你散播谣言撵客不是落井下石吗?别忘了他以前怎么帮咱们的”

    瞧这出息,啐,就一送货的命。

    男人被说得耳根热,忙讪笑岔开话题。

    怼完男人,何玲小心背着孩子,走着走着,回头看了一眼。现那女孩仍站在门口,一个人孤伶伶的,夜深人静,明亮的灯光把她单薄的身影拉得老长

    村里人家少,天一黑,四周立马伸手不见五指。除非皓月当头,星辰遍布夜空,否则,偌大一个村子仅剩周叔家一盏半坏的灯若明若暗,鬼火似的有点吓人。

    老人迷信,叮嘱苏杏今晚要亮着家中所有的灯。这是新居入伙时的习俗,说要保持屋里的人气,明晚开始可以正常作息。

    每个地方各有习俗,苏杏如实照做,亮着屋里屋外所有的灯,包括院门口那一盏。几乎被人遗忘的小山村亮起一簇耀眼光亮的火焰,引来乡间飞蛾舞,直扑人间烟火。

    送走周家人,待看不见人影了,苏杏惬意地来到门前平地的边缘,居高临下,环视四周。村里一片漆黑,眼睛适应许久方能勉强看见远山与田野的模糊轮廓。

    人声渐远,树影婆娑,田间的蛙声与夏蝉的鸣叫响成一片,奏响大自然的美妙乐章。这是人类最好的催眠曲,如此安逸闲适的环境之下,她怎么会怕呢?

    夜已深,该睡了。

    面朝大地,深深一呼吸,恣意享受山林的新鲜空气。好一会儿才伸伸懒腰,苏杏身心舒爽地返回院里,关上院门,反拴。

    苏家的每一道门都有门栓,她让屋主找人加的,院子的不锈钢门有两道门栓。

    这种荒山野岭,小心为好。

    返回院子,她四周看了一遍。

    村里到处种着桉树,偶尔几棵番石榴、杨桃桑树等,而苏杏的院里却种着许多桃树,和两棵樱桃。

    听说屋主的妻子来自省城,她不屑于梅花,或者是讨厌余文凤的缘故,非要别具一格把自己家打造成桃园。至于樱桃树,屋主的小女儿最喜欢吃车厘子,这对夫妇便特地买回两棵进口的树苗种在院里,打算未来给女儿一个惊喜。

    何玲说屋主待人豪爽大方,对妻儿有求必应。

    屋主神色冷淡,不好问。

    不过,自从与他有过接触,苏杏觉得他不像何玲说的那种人。他衣着朴素,开的是一辆旧车不说,还是国产最便宜的。对签合约的事特别紧张,多番试探她的家境几何,父母在何单位工作,是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