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水墨田居小日子 > 第 15 章节

第 15 章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否知道她在农村租房子。

    总之,他不像豪爽的人,可能是低调吧。

    哎,不管了,累了两天一夜,她今晚必须好好睡一觉。

    在院里转了一圈,确定门都关了,这才放心地回到屋里,拴门,上二楼回到自己房间。

    她住在主卧室,房间不到二十平方,色调稳重大方,与整间房子的灰色调搭配和谐,简洁淡雅。与客房的简易床不同,她的是实木大床,够坚固稳定又舒适。

    痛痛快快地洗了一个热水澡,换上舒适的睡衣,爬上床,盖上一条薄毯子不到两秒钟就睡着了。窗户开着,清新的空气,凉丝丝的晚风,让她连空调都忘了开。

    一夜好眠,早睡早起。

    凌晨四点多,她准时醒过来。洗漱一番,穿着休闲的运动服在院子里做一会儿瑜珈,然后泡个面当早餐。接下来她要做另外一件事,进入古画,搞清楚父母为什么听不见她说话。

    她的灵能是古画给的,答案肯定在它身上。

    回房打开嵌入式衣柜,从中取出一套折叠整齐的古服来。

    留在g城出租屋的行李,通通被她在前晚搬出来了,通过照片,家里的蔬菜干肉干也是这么搬来的。自从开启灵能,她把能想到的地方全部拍照,并且打印出来随身携带,就为了搬行李方便些。

    这里交了两年房租,g城的屋肯定要退的,不过还没到期,先留着。

    衣服是改良过的现代简化版,以前和陈悦然一起逛街买的。她喜欢复古风格,一套半臂襦裙,素净清雅,不知古画里的世界能否接受。

    除了这一套,还有一套民国风的,肯定不合适。

    她知道这身衣服不合格,汉时代有很多外族,族群服饰各异,希望他们见怪不怪才好。若要重新订制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而且不一定符合当地的风气,先去看看再说。

    穿好衣裳,苏杏心情激动,略有些紧张。她将一头乌黑秀梳了蜈蚣辫,照照镜子,秀气清爽,能见人。

    默默替自己打气,抬眸,催动意念,面前的半空翩翩然地展开一幅画卷

    叮咚!

    唔?苏杏愣了。

    叮咚,叮咚叮咚

    第34回

    何玲夫妻站在门口不停地按着门铃,听不见动静,又看不见人,心情忐忑不安。

    虽然才几秒钟的时间,感觉过了一年那么长。

    那丫头该不会

    蓦然间,安静的大院咔一声打开门,一名身穿古服的女孩出现眼前。嚯,夫妻俩心底一寒,噔噔噔连退几步头皮紧。

    “玲姐,周哥,你们好早,要出去了?”他俩的表情让苏杏疑惑不解。她的衣服就算别扭不好看,不至于见鬼一样吧?在旅游景区做生意的人什么没见过?

    “啊,”何玲笑容勉强,“哈哈,不早了,你”不安地打量她的衣服。

    “嗯?”苏杏顺着她的目光看一下自己,“哦,改良过的民族服饰,现在正流行,我有好几套呢。”先给他们打打预防针,未来她肯定少不了多买几套。

    她的语气神态一如既往,暗中打量的周哥松了一口气,连声应和,“对对,我在省城见过。”

    “哈哈,是吗?”呼,何玲尽量掩饰自己的失态,“我只见过白姨穿唐装。”

    见是见过,因为心虚被吓了一跳,忘了。

    “唐装休闲宽松,中老年人比较喜欢。”苏杏笑了笑,客气道,“玲姐,周哥,进来坐。”顺手打开大门,院门口的灯在晨运时就关了。

    “不坐了,不坐了,”何玲用一个大碗捧着三根热气腾腾的新鲜甜玉米,递给她,“他爸妈今早煮的,你刚来,他们怕你找不到吃的。尝尝吧?昨天傍晚摘的,特新鲜,城里绝对吃不着。”

    苏杏忙双手接过,连声道谢。

    “对了,昨晚睡得怎么样?没被什么吵醒吧?”何玲关心道。

    苏杏微怔,“没有,就田埂那边的青蛙比较吵。”呱呱呱的,田里有小水沟通过,灌田用的。

    每逢下雨,田里积满水会更热闹。

    何玲夫妇听罢,如释重负地笑了,“那就好,那就好,就怕你不习惯村里的环境。”

    夫妻俩赶着出去开店,不能久留,叮嘱苏杏一番便走了。

    待到拐弯处,夫妻俩不约而同地笑出声来。

    “吓我一跳,还以为她撞邪被附身了。”昨天是个现代美少女,今天却成了古代人,不怪她多想,“看吧,我就说没事。亏你还读过书,比老人还迷信。”也比女人胆小。

    何玲瞟了丈夫一眼,得意非常。

    “是是是,老婆大人有见识。我只是替定康他们担心,如果有人在他家出事更麻烦。”

    “总之你跟他说说,好好安慰安慰他俩。我看瑞娟的病八成是心理作用,被人说多了。如今事实摆在眼前,让她心胸放宽些,好好养病,家里靠定康一人撑着不是办法,万一又熬病一个家就没了。”

    “嗯,等过几天确实没事我就去”

    村里人少,他俩的话没人听见。夫妻俩有说有笑,渐行渐远。

    他俩一走,苏杏便重新关上院门,捧着玉米返回院里。

    哎,以为大清早的没人,却忘了农家人一向睡得早,起得也早。

    何玲还说,待会儿赵婶给她拿些蔬菜种子教她种菜。呵呵,她长这么大没下过田,麦子和韭菜一混合就分不清的人能种出什么?不过,周家人这番好意她得领。

    既然租住在农村,种菜是必须的。

    不然每天去梅林村的市场买?要不就经常向周家人买,既让人笑话自己也过得不痛快,不如自给自足的好。现在人家主动上门教,错过机会恐防日后得自己上门求教,何必呢。

    所以,白天种菜,灵能训练计划暂时中断,今晚再去。

    想罢,苏杏把玉米端回厨房,用自家的碗盛着盖好。她刚吃早餐,现在吃不下,得把周家的碗洗干净还回去。

    “周叔,赵婶。”苏杏来到周家院子的栏栅前,唤了一声。

    周家二老在院里一个在喂狗,一个在剁番薯藤准备煮猪食。听见声音抬头一看,哎哟妈,这古代的小姑娘哪儿来的?!

    来时拿个空碗,走时满载而归。

    宁静的早晨,枝繁叶茂,浓荫匝地的乡间小道上,苏杏无精打采地走着。

    她左臂挽着一个结实的竹篮,右手拖着一把锄头。

    唉,回去得换身衣服,做农活不适合穿这身。改天在网让订购几套裋褐,那才是下地干农活的装束。再看看竹篮,里边装着几个红薯山芋,一把豆角一把葱,角落堆着红彤彤的小尖椒。

    盛情难却,她推不掉。

    没事,周家人帮了她很多忙,人情嘛,一次是欠,两次也是欠,总有机会还的。不过幸亏村里人少,否则个个都那么热情,她得还到什么时候?若个个都喜欢串门

    脑子正活跃着,忽闻头顶一阵哒哒哒的螺旋桨声响。

    唔?灰机?

    她站定,松开锄头,手搁额际抬头看了一下,果然是一架直升机低空飞过。不知是哪路人马在视察环境或者钱多烧着玩,噪音大还飞那么低,扰民。

    尽管她在梦中多了一段经历,终究是个年轻姑娘,未来的力气又没跟来。在家十指不沾阳春水,如今要自己种菜吃,心情沉重压力山大,不得不胡思乱想分散注意力。

    回到家门前,她基本上已经接受现实,站在平台边缘看了看。

    苏宅的地段偏高,平台前边也有一个斜坡,前边就是几百亩野草丛生的田地。据说其中三亩是屋主的,如今他户口移出去了,村里又没其他人,暂时归她,免费的。

    据说白姨在附近也有一块地,她平时吃的菜就是自己种的。

    通往苏家的路在右边,左边与屋后皆是空地,有树,有一簇簇的草丛,唯独没有人家。

    没有左邻,右舍倒是有,离她家老远的地方就有几栋无人居住的土坯房。村口也在她家右边距离二十米的地方,地势略低,路两旁就是那丢空的地。

    周叔十分憨厚而残忍地告诉她,要种菜,先得锄草。

    万事开头难,也要她自己来,所以好心地借了一把锄头给她。

    苏杏:“”好大的工程,感觉自己可能会死。

    哒哒哒——

    又来了,她默默地抬头望了一眼,貌似飞得更低了,仿佛擦过树梢一掠而过。好烦人,如果现在是战乱时期,如果她手上有一把枪就好了,让你得瑟。

    第35回

    当一个人真心想做好一件事时,她会想方设法地完成,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同样的,如果一个人不想做一件事,也会竭尽所能找理由搪塞推诿,能不做就不做。

    傍晚时分,吃过晚饭,周叔骑着自己的电动车载着老伴出去扔垃圾,顺便去儿子店里坐坐,看看孙子,跟儿媳妇唠叨一会儿。

    “啊?她没去开荒?”何玲笑了,翘着二郎腿嗑瓜子,“真是不识宝,现在多少城里人想租都租不着,她倒好”

    每逢这个时候,全家人吃饱喝足便聚在一起聊八卦,这是本地人的生活状态,家家如此。

    赵婶笑呵呵道:“开了,她把自个儿院里的空地开了,拉土堆出一小块一小块的。我看她不是开荒,分明是闹着玩,那小丫头,等白姐回来肯定笑死她。”

    众人闻言,噗哧地全笑了。

    何玲哑然失笑,“她动院里的地?定康知道得骂死她。”

    周叔嘿了声,说:“那丫头有分寸,当着你妈的面打电话给定康,得了准信才做。”山里信号不好,难为她了。

    又或许,她故意拖延时间不想干活。

    周国兵笑着给亲妈倒上一杯茶,双手恭敬奉上,玩笑道:“妈,您喝茶,今天辛苦你老人家了。先是白姨,接着是杏子,翻地拉车累了吧?我给您按按。”

    “不用不用,翻地的是她,拉泥播种啥的全是她做,我坐那儿教她怎么做。”搬张凳子,有茶有水果供着,院里荫凉,清风阵阵舒服着呢。

    “耶?真的假的?”何玲略讶,“挺懂事的嘛。”

    “她是懒,品性倒是不错,脾气好又懂礼貌。”周叔说话公允。

    “毕竟是城里来的,懒很正常,你看有几个城里孩子干得了农活?摘个水果都懒上树。”何玲的瓜子嗑得有滋有味,害得大家忍不住也开始咔嗞咔嗞嗑起来。

    “哎,你可别说,文凤家的孩子不光是省城的,一直在国外留学算是养尊处优吧?人家厨艺、农活样样拿得出手没得挑剔。”不像苏丫头,饭不会煮,据她说整天吃泡面,也不嫌腻。

    “小岚今年21了吧?听人说她小时候吃了不少苦,苦孩子早当家,何况她是长姐。”何玲反驳道,“她妹妹在家干过活?还不是摊着双手吃爹喝妈的。论年岁,她比杏子大几个月呢。”

    “杏子能跟小薇比?人家可是梅林村的小公主。”周国兵难得找到槽点。

    “切,谁不是家里的小公主?起码人家杏子敢一个人跑到荒山野岭生活,那小公主敢吗?娇生惯养,到哪儿都跟着姐姐像条小尾巴。”就不爽那娘仨,命太顺了。

    老人打断两人的争执,“哎哎,各有各的好,别吵。对了,今早有飞机在附近飞来飞去是怎么回事?国兵,有没听到什么消息?”

    “我听下棠村的人说有开商来过,正在找地方建厂,不知是真是假。”

    “建厂?建什么厂?”

    “不知道,好像是皮革厂。”

    “哈?皮革厂很臭的,影响村里环境咋办?”

    “听说而已,八字没一撇呢,慌什么”

    夜幕渐降,街上的村民渐渐多了起来。

    白天忙,村里的老人喜欢吃过晚饭出来逛逛,跟人聊聊天,看看家乡的夜色一天比一天明亮

    而话题其中的一个人物,正独坐凉亭勤快地爬格子。

    偌大的院子里,除了中间的路干净清爽,其它地方湿溚溚的,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气息。院里的桃树种得杂乱无章,离墙最远,她辛辛苦苦拉了几车泥土在墙边堆出四个菜圃,然后播了菜种。

    手推车借周家的,泥土从外边菜田挖的,一点点地拉上来,又去周家挑了鸡粪打底。

    种了好几样,番茄、豆角和丝瓜要攀藤的,趁赵婶在,她赶紧现学现用捡些小棍子搭了架,还种了青瓜、小白菜等。

    赵婶教她平时怎么施肥、抓小虫子。还说菜圃太小,让她不如勤快些开出一亩地才像话。

    被她断然拒绝。

    她又不靠种菜维持生计,一个人能吃多少?别说开一亩地的荒,两垅她都嫌多。有开荒锄草的功夫,她不如多码几个字存着,腾多些时间出来练习灵异能。

    今天就做了一件事,把她累成牛。还好,望着院里多出来的几个菜圃,有种小小的成就感。在凉亭里工作,忙里偷闲瞄一眼院子,精神上既充实又满足。

    赵婶教她开荒种菜,周叔自己在家和面做了馒头送来。

    休息的时候,二老问她何以为生,她直说自己是文字工作者,贪图乡下清静寻找灵感来了。藉此表明她不喜欢热闹,不喜欢串门,以后若有应对不周的地方请多包涵。

    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不想得罪人。初来乍到,得罪邻居是不明智的,况且这房子是何玲介绍给她的,周家人也待她不错,没必要给对方留下过河拆桥的印象。

    人与人的交往就是这样,不管爱情友情,一开始总是各种不习惯,需要时间慢慢磨合。

    由于担心何玲夫妇今晚过来看热闹,不想再领教被门铃轰炸的滋味,清洗一番后,苏杏便留在凉亭工作。直到傍晚七点多仍不见有人来,把剩下的馒头吃了,收拾收拾回到屋里。

    亮着客厅的一盏灯,回到自己房间收起笔电,换上那身半臂襦裙,再次催动意念。

    一幅古画在眼前冉冉展开。

    苏杏深呼吸了下,按住跳个不停的心口,鼓了鼓勇气,决然向前迈出第一步。刹那间,眼前景致晃荡一阵眩晕,几秒钟之后,一切虚晃停止,她定睛一看,呆了。

    此刻艳阳高照,与现实环境不同。

    但是,那幅画明明是街市,为毛她来到一片森林?莫非操作错误走错片场了?!她僵在原地不敢乱动,眼睛左瞄右瞄,没错,确实是一大片森林,除她之外再无旁人。

    怎么回事?灵能不灵了?

    不行,再来一次。

    额头微渗汗渍,苏杏催动意念从古画中退出,还好,回来的路没错,是自己家。

    她慎重地唤出古画仔细看了一遍,没错呀,画中正是繁荣的街景。

    奇怪,到处哪里出了问题?

    第36回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