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 第142章

第142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爹我错了……”朱高煦认错认的是相当干脆, 不带嘴硬的。

    “哥,你看你的心声又飘在神迹上。”朱高燧指着大殿内的天幕。

    【朱高煦】:完了,完了我爹得赶我走。

    【朱高煦】:神迹呀!天赐我一个神吧!

    朱高煦…

    【汉王朱高煦进入直播间】

    乐瑶的直播间忽然又加了一个人。

    不过乐瑶没有在意,本来朱高煦就在一直发搞笑弹幕活跃直播间的气氛。

    因为朱高煦进入了直播间, 他的面前忽然多出一个神迹!

    “我有神迹啦!!哈哈哈哈!!”朱高煦激动的, 如此他就不用蹭他爹的神迹看了!

    这下朱高煦可不怕朱棣赶他走了, 他可以蹦高走!

    朱棣本想把朱高煦这碎嘴子踹出宫, 不想神迹一分为二。

    “滚过来。”朱棣让朱高煦进殿。

    朱高煦屁颠屁颠的滚进来了。

    朱棣指着神迹,“听好了, 神迹出现一条你的心声,朕就罚你抄四书五经一遍。”

    “爹…”朱高煦。

    “两遍。”朱棣指着神迹的手指头变成两根。

    “儿子定会管好自己的心,心无杂念,决对不打扰神迹。”朱高煦猛锤自己心口两拳,听着就疼。

    让朱高煦这么一打岔, 气氛倒是缓和了不少, 朱瞻基松了一口气, 向朱高煦投去感谢的目光。

    【朱瞻基既不想违背他爹的遗诰, 又不想辜负他家皇爷爷的心血。

    正巧朱高炽驾崩,汉王朱高煦谋划造反, 把朝堂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

    借着这个由头, 朱瞻基不提迁都之事, 于是被改了名字的都城北平还担任都城之责。

    久而久之, 北平最终成为了大明都城。】

    【朱高煦】:所以, 北平是因为我才成为了都城!爹是不是得谢谢我!

    不知朱棣是不是会谢谢朱高煦,反正朱瞻基是好好谢谢他二叔。

    “二哥, 两遍。”一旁的朱高燧小声道,作为朱高煦的好弟弟, 他得帮他哥记下罚写的数。

    朱高煦……

    只有他一个人受伤的世界达成……

    【就着这个话题,咱们把明朝迁都这件事展开唠唠,先说说明太宗朱棣为何要迁都。

    有人说明太宗朱棣迁都北平只为心安,毕竟他皇帝之位得的名不正言不顺。】

    “也是,朱允炆那昏君活活烧死在宫中,不免化作厉鬼,换我也得迁都。”朱高煦忽然理解他爹为何迁都了!

    朱高煦还煞有其事的点点头,一副他懂了真的懂了的模样。

    “四遍。”朱棣道。

    朱高煦!!!

    “爹!天幕上可没出现儿子的心声呀!”朱高煦指着天幕,干干净净,没一条心声的天幕。

    “说话也算。”朱棣道。

    “您开始可没讲说话也算呀。”朱高煦急眼了。

    “这大明,谁说了算?”朱棣问朱高煦。

    “自然是爹您说了算。”朱高煦想都没想回道。

    “六遍。”朱棣道。

    朱高煦……

    【若只因这个原因就迁都,未免太小看心有宏图大志的永乐大帝朱棣。

    咱们一起分析分析靖难之役后明太宗朱棣面临得如何的困境,才让他如此执着的迁都。

    宁愿遭受天谴,也要天子守国门。】

    朱高炽见天幕上“天子守国门”这几个大字时,心底还是带着对他爹朱棣的崇拜。

    【首先靖难之役后,打破了原本明太祖朱元璋对边境的布局。

    之前咱们就分析过,大明边境的压力很大。

    蒙古虽被打败,但野心还在,北有瓦剌、鞑靼还有兀良哈,原本的边境是由朱元璋的儿子们镇守。

    可靖难之役,朱棣自己成了皇帝,其他的藩王兄弟也不可能再重用,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

    且,靖难之役这场内战让明兵力大降,折损了不少大将。

    问题来了,那该由谁驻守边境?】

    【朱高煦】:我呀!

    “二哥,你可是忘了你死皮赖脸的不离京了?云南你都不去你还能去驻守边境?”朱高燧灵魂发问。

    最后朱高燧又轻声说了句,“八遍。”

    听到神迹分析,朱高炽眉头微皱。

    朱棣则轻叹一口气,神迹所述全中他心中所想。

    【并且,自宋朝以来,北方已经失守两百多年,这两百年多全都由外族统治。

    文化的侵蚀是根深蒂固,不是说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

    这也是为何边境多叛乱的原因之一。

    不说北方的百姓,就连朝堂的官员,一提到北方就会想到外族,觉的是外族之地。

    可想而知官员如此,其他的百姓又如何想,若放任不管,南北方定会再次分裂。

    如何掌控北方,又是一大难题,且是相当棘手的难题。】

    宋。

    “哥!哥!神迹又提到咱们大宋了,果真,神迹讲什么都要提一嘴咱们大宋。”赵匡美转头看向赵匡胤。

    赵匡胤……

    【若还定都南京,又无能人驻守边境,那大明对北方的领土的掌握会越来越弱。

    不说别的,光是距离就是最大的问题。

    北方一旦有战乱,等传到南京,即便朱棣立马派兵,等到了边境恐怕黄花菜都凉了。

    其实迁都之事,并不是从明太宗朱棣开始得,早在明太祖朱元璋在位之时就有迁都的计划,他还拍太子朱标去考察北方都城。

    可惜随着太子朱标的去世,迁都一事不了了之。】

    朱高炽仔细听着,谁也不知他在想什么。

    【且从历史上看,一个王朝想要长久,必须要掌握北京、太原、西安这几个要地。

    再此形成一道牢固的防线,才能保中原地区的平安。】

    乐瑶放出一张地图,把这几个的确连成了线。

    看到神迹放出的地图,秦始皇嬴政迅速的把图纸画下。

    整个大殿都是笔刀的刷刷声。

    同时李世民也十分仔细的听着,虽唐朝无大明志忧,但居安思忧准没错。

    【一旦此防线被攻破,仅仅靠着长江这道天然屏障防护。

    那么大明就是第二个大宋。

    所以为了大明长久的国祚,北方的屏障不能丢,再无人可用的情况下,明太宗朱棣只能自己上。

    亲自守住北方的国门,明太宗说道也做到,五次北征,牢牢的守护大明边境。】

    天幕中,卡通朱棣带领着大军驻守在城门口,天子守国门,君王社稷死!

    【迁都北平,让北方的百姓看到了希望,皇帝都来了,希望也跟着来了。

    自古以来南北贫富差异巨大,多少起义是因此而起。

    迁都北平后,经济的杠杠终于朝着北方倾斜,如此减少了南北贫富差距,也促进文化交流,以防重蹈唐朝安史之乱的覆辙。

    明太宗朱棣用行动告诉天下人,他不是南方人的皇帝,而是天下百姓的皇帝。】

    突然被提到的安史之乱,一下让唐太宗李世民警觉起来。

    安史之乱?

    明殿。

    “太子,你可还反对迁都。”朱棣问朱高炽,有了神迹的支持,此刻的明太宗朱棣可是气场大开。

    他用事实告诉朱高炽,你爹永远是你爹。

    朱高煦拍马屁般的鼓掌,“爹,您果然是最明智的!”

    “大哥,怎么还不服?”朱高煦挺佩服朱高炽的,这时候还不说软话。

    【以上是迁都北平的好处,接下来咱们说说迁都北平的弊端,弊端之一。

    首先是太子守国门,朱棣在世的时候,这个政策无疑是正确的,让外族闻风丧胆的永乐大帝。

    但是朱棣的后代呢?他们是否有能力守住国门?

    若国门一旦失守,大明面临得就是灭国。

    像是咱们之前盘点的土木堡战神,差点断送了大明江山,完全没能力守住国门。

    自于谦的北平保卫战之后,大明经历了起码八次围城,也就是在鬼门关门口走了八趟。】

    断送大明江山?

    朱棣和朱高炽得表情一下变严肃,之前神迹是提过土木堡战神,但万没想到竟然是大明后朝帝王。

    “看来北平不行,太危险。”朱高煦变脸变的那是相当快,刚刚还说他爹朱棣的决策英明。

    【弊端之二,维持北平都城的运转需要耗费了明朝大量的财力。

    虽然开通了京杭大运河,但是每年维护运河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更不用说用在运输上的费用。

    海运河漕运的问题咱们后面再详细说。

    政治中心远离经济中心,长此以往便失去了对南方经济的控制,一个国家经济崩溃也是件很可怕的事。】

    听到神迹提到钱的问题,朱高炽的心再次波动起来。

    【朱高炽】:钱。

    “大哥,你是钱串子么?”朱高煦吐槽。

    “十遍。”朱高燧则在一旁计数,朱高煦的饿罚写次数。

    【刚刚咱们说了明太宗朱棣为何要迁都北平的原因,以及迁都北平后的利弊。

    接下来咱们说说为何明仁宗朱高炽要迁都回南京的原因。】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