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邓盟月底到达京城时,不止虢国公去接了,陈飞昊也带着陈安国去了。
那天阳光明媚,和风佛面,旷野芳香四溢,邓盟被亲卫搀扶着走下马车。
陛下听说他要回来,不仅安排了随行的御医,就连马车也是特制的减震马车,有了新马车,颠簸几乎没有,他一路上甚为舒适,尤其在修好的官道上,更是顺畅,以往舟车劳顿的疲惫减少了大半。
邓盟先给虢国公行了礼,“爹!”
虢国公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嗯。”邓盟也露出了舒心的笑。
邓盟的小儿子邓明杰也乖乖行礼,“爹爹。”
“安国给邓叔请安!祝愿邓叔早日痊愈,比我爹身手还好。”陈安国挤过去,乐呵呵道。
“臭小子!”陈飞昊抬脚踢了他一脚。
“咦。爹,邓叔还在这里,您就不能给儿子一点面子。”陈安国下意识躲闪,无奈道。
陈飞昊:“咱们彼此彼此,你也不曾给我面子。”
陈安国:……
陈飞昊目光落到比陈飞昊矮许多的邓明杰,邓明杰是在先帝驾崩那年出生的,自小和邓盟相处时间比较少,看着有些腼腆,和他家这个混球相比,实在太省心了。
陈飞昊不解道:“邓盟,你与赵三都不是什么好性子,没想到歹竹出好笋,杰儿真是比你们两个乖多了。”
虢国公冷哼:“陈小子,你说什么呢?”
他还在呢。
陈飞昊连连告罪求饶。
陈安国偷笑。
邓盟也是一头黑线,“活该!”
“……”陈飞昊看在他现在是病人的份上,只送了他一个白眼。
……
进入京城后,邓盟揭开车窗帘子,看着繁华的街市、熙攘的人群、街道两边鳞次栉比的商铺……唇角的弧度一直压不下去。
每次回到京城,看到这些昌盛的人烟,都让他内心满足。
看够了以后,他放下帘子,看向坐在他对面的陈飞昊,开口问道:“你以后真打算在京城养老了?”
“没办法啊!”陈飞昊懒洋洋地支起右腿,“谁让我儿子长大了,我这个当老子的可不就是享福了。你想过上我这日子,再熬个十年吧。”
不过,他觉得有些悬,他家小崽子一看就是能在边陲驰骋的骄狼,而邓明杰看着太乖了,也许因为现在年纪小。
邓盟闻言,淡淡道:“我还有蝶儿。”
蝶儿是他的长女,今年也十二岁了,骑射武艺都不错,性子也坚毅,他打算等到这次养好伤后,就将蝶儿带到身边,好好磨炼她。
陈飞昊听他说起邓书蝶,眼珠子微转,一把坐起身,笑容有些谄媚,“邓盟,你看,你家蝶儿过两年就十五了,我家的你也看到了,虽然性子有些犟,但是你看,品性、性格、相貌都不错……”
“不行。”邓盟当即拒绝,“你是藩王,我家是外戚,我怕被你连累。”
孩子们都还小,他不想干涉蝶儿,再说,他打算若是杰儿撑不起虢国公府,只能交给蝶儿了,如果陈飞昊舍得让他儿子入赘,他当然接受。
“……”陈飞昊斜眼瞅着他,听着他的胡言乱语,“哟,南宁侯原来这样想,和在下交往这么些年,真是委屈你了。”
“你现在才发现。看来在京城养病甚有成效,眼睛居然好了。”邓盟回了一个眼刀子。
“呵……看在你现在有伤的份上,我不和你计较。”陈飞昊理了理领口,指了指邓盟身旁的水袋,示意他拿给他。
若是邓盟断胳膊断腿,他还能打几下,但是他现在伤到是肺腑,是内伤,等闲不能招惹,等到他好了,他一定要和邓盟干一仗。
邓盟侧身,将水袋递给他,“陛下最近如何?朝中有人惹他生气吗?”
“陛下现在是民心所向,朝中哪敢有人惹他,不过朝臣最近盯上了陛下的后宫,估计过不久就要闹到了朝堂上。”陈飞昊灌了一口水。
“陛下已过二十,纵然陛下文韬武略,但是身为帝王,他不仅要治理好天下,培育合格的继承人也是十分重要的,这点陛下就不如先皇。”陈飞昊摇头晃脑道。
“先皇这个年纪还在造反呢。”邓盟虽然觉得他说的话有道理,但是还是要站在霍瑾瑜这一边。
陈飞昊白了他一眼,“你故意耍赖是吧?陛下一日没有大婚,这件事群臣就会记在心头,今年不提,明年也会提。”
邓盟:“急什么,陛下反正现下还年轻,再说,提醒你们一次,陛下吃软不吃硬,若是逼急了,小心陛下起了逆反心态。”
“这点大家当然知道,说来还是宣王没给陛下带好头,现在还打光棍。”陈飞昊轻啧两声。
“……”邓盟一言难尽地看着他。
这人说这话时,不照镜子吗?
陈飞昊察觉邓盟眼神不对,纳闷道:“干嘛?”
“你现在也是光棍一条,凭什么说宣王。哦,对了,我听说那位现在压根不见你,整日在麒麟院不出来。”邓盟毫不客气地抢过对方手中的水袋。
“我有儿子。”陈飞昊解释道。
“但是仍然改变不了你没女人要的事实!”邓盟继续戳他心窝子,“陛下可和你不一样,天底下想嫁给他的人,从这里能排到景朝的最北端,再加一个来回。相信就是褚青霞,若是年龄和陛下相当,若是陛下开口,肯定愿意嫁了。”
“……”陈飞昊右手默默捂住了自己的胸口,感觉被邓盟盟这话刺激的快要内伤了。
别说了,以褚青霞那没心没肺的态度,说不定年轻十年,真愿意嫁给陛下。
“盟盟,你不愧是我的兄弟,果然句句扎心。”陈飞昊深吸一口气,“你等着,你也就养伤这段时间好过些,我等着你康复。”
“我记下来。”邓盟不禁笑了,又转身揭开窗帘,欣赏街道两边的景色。
回到虢国公府后,邓盟洗漱一番,将胡子修短了一寸,显得年轻一些,然后换了一身新衣,只不过新衣的袖子短了两寸。
邓书蝶歪头瞅了瞅,替邓盟扯了扯,发现袖子确实短了,“娘,你给爹做的衣服又小了。”
这套衣服好像做了半年,年初的时候,做的有些大了,娘就改小了,谁曾想一下子又短了两寸。
赵筱云顿时脸通红,“是你爹最近胖了。”
邓明杰同样侧着头,有些疑惑道:“可是娘之前说爹瘦了。”
不过爹洗完澡,将胡子剪短后,看着年轻了不少,看着更好看了。
赵筱云这下红到耳根了。
邓盟闻言瞪了瞪一双儿女,“你娘说的没错,我就是胖了。”
邓明杰闻言瘪嘴,委屈地看向邓书蝶,“姐姐。”
邓书蝶摸了摸他的发髻,“乖,别管他们,这是他们夫妻俩的事情,别看太多,容易伤眼睛。”
“嗯。”邓明杰点了点头。
赵筱云、邓盟:……
邓盟换好衣服,又戴好配饰,说道:“我现在进宫去见陛下,中午的时候可能回不来,傍晚时候,陈飞昊会带着他儿子过来吃席,你不用对他们太客气。”
赵筱云:“我自然知道这些。”
邓盟又看向两个儿女,“你们在府中也要乖,等我回来,要考校你们的武艺和学问。”
他话音落下,邓书蝶、邓明杰瞬间笑不出来了。
他们对于爹爹回京是开心的,但是不代表他们想自找苦吃。
赵筱云一看,推了推他,没好气道:“才回来就想着折腾孩子,快滚!”
“……”邓盟摇了摇头,提袍刚迈门槛时,就听到腋窝传来一声清脆的撕裂声,顿时动作僵直。
赵筱云他们也听到了。
“……侯爷。”赵筱云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算了,早知道就让他脱下来算了。
邓明杰跳到邓盟身边,不顾他的拒绝,抬起他的胳膊,就看到腋窝撕了一个口子。
“娘,爹的衣服真小了,换一件吧。”邓明杰诚恳道。
邓书蝶将邓盟拉了回去,推倒赵筱云面前,叹气道:“还好还没有出门,若是在陛下宫中弄出这动静,爹爹要被陛下笑话许久。”
“蝶儿。”邓盟嘴角抽抽,想要反驳,又不知道怎么说。
“好了,好了,赶紧换一身衣服。”赵筱云直接拉着他进了侧卧。
等到夫妻俩没影了,邓书蝶和邓明杰抿着嘴对视良久,最终都没绷住,扭头喷笑。
邓明杰小声道:“等到下一次见到陛下时,我要将这事告诉陛下。”
邓书蝶点头:“既然你想说,我就不说了。”
邓明杰拉着邓书蝶到了院中的杏树下,踮脚望了望卧房方向,小声道:“姐姐,你真打算要去红螺山?”
“当然,我不喜欢太学。”邓书蝶皱眉道。
邓明杰担忧,“可是你能通过陛下定下的女子考验吗?”
不同于男子,女子进入第一军事学院是要经过体能测验,近些年除了徐於菟的妹妹徐衔蝉、恭王的女儿霍芊芊,没有其他的了,她若是能成,就是第三位。
“不拼怎会知道,再说有祖父在,学院没人敢欺负我。”邓书蝶淡然道。
邓明杰撇嘴,“我还担心你欺负别人呢。”
邓书蝶默默举起了拳头。
“我错了。”邓明杰立马认错。
……
邓盟重新换了一身衣服,就马不停蹄地进宫了。
乾清宫中,霍瑾瑜来到他面前,将他扶起,“小舅舅快起来。”
“陛下看着瘦了。”邓盟起身,打量霍瑾瑜。
霍瑾瑜笑了笑,“朕都二十多了,这个年纪脸上的婴儿肥都没了,当然瘦了。舅舅看着才瘦了。朕看过太医院呈上的脉案,舅舅这伤要静养,正好这两年京城发展到不错,楚王也在京城养伤,舅舅也不无聊,也可以多逛逛京城。”
她能稳坐紫禁城,离不开邓盟这样的能臣干将为她稳固地方,否则她就是有再多的政策,无法往地方推广。
几年不见,小舅舅看着越发沧桑了,都是为了她,为了虢国公府,自从她登基后,小舅舅甚少回京,有时候两年还不足一次。
霍瑾瑜拉着邓盟坐下,韩植上了茶,“南宁侯,陛下听说您回来了,从下朝开始,一直在等着您呢。”
邓盟含笑道:“让陛下久等了。”
“没等多久,也就比朕预估的时间晚了半个时辰。”霍瑾瑜摆摆手,“朕听说楚王去接你了,他没气你吧。”
“气了。居然还想拐蝶儿当他儿媳妇。”邓盟直接告状。
“确实过分。”霍瑾瑜赞同点头,“他欺负小舅舅,朕就欺负他。韩植!”
韩植出来,“陛下。”
霍瑾瑜:“你让麒麟院收起来的那张关于楚王的禁令再贴到门口,防止他骚扰褚青霞,影响他们研究。”
之前麒麟院门口张贴的关于“陈飞昊禁入”的禁令是霍瑾瑜写的,到期后,麒麟院也不敢销毁,就存放在库房里。
韩植:“奴才遵命。”
“多谢陛下。”邓盟也听说过这乐子。
霍瑾瑜和邓盟又聊了一段时间,恰好是午膳时间,与他一起用了午膳。
席间,霍瑾瑜说起邓书蝶想要入军事学院一事。
邓盟放下筷子,“如果陛下愿意给蝶儿一个机会,臣不会阻拦。”
若是入不了,他带到身边训练两年再考,到时候一定能行。
“朕早已定下规矩,蝶儿想要入,只有靠自己。”霍瑾瑜唇角微扬,“朕觉得以蝶儿的实力,进入军事学院应该没问题,就是担心她年纪有些小被人欺负。”
邓盟眉心微压,摇了摇头,“蝶儿若是连保护自己都做不到,也就不用做其他事情了。”
虽然他心疼女儿,但是古往今来,女子若想立起来,本身就比男子要难,选了这条路,就不能后悔。
霍瑾瑜缓缓点头。
午膳过后,霍瑾瑜又带着邓盟去了文渊阁那边,那里除了许多古籍,还存放着麒麟院这些年研究的所有成果模型。
末时一刻,霍瑾瑜让韩植将邓盟送出宫,然后吩咐人给虢国公府送了一大堆赏赐。
韩植将邓盟送出宫后,向霍瑾瑜复命,“陛下,南宁侯出宫了。”
霍瑾瑜唇角笑容收敛,长叹一口气,走到御案前。
那里放着早上送来的急报,山东永平府、保定府发生蝗灾,蝗虫漫天遍地,黑云压地,仅仅三日,两府半成的田地都被吃了。
当地官府组织民众用尽了办法,仍然控制不了蝗虫扩散。
霍瑾瑜沉眸盯着地图,将山东各府圈了起来,从去年到今年,山东的旱灾比山东、陕西要重,从去年六月到现在,山东有三分之二的地方滴雨未下。
“陛下,喝点水润口吧。”韩植端来一杯参茶,“您已经命令户部赈灾治蝗虫了,现在只是山东两府出事,当地官员很快就能控制,情况肯定不会变坏。”
“……”霍瑾瑜闻言,抬眸无奈地瞅了瞅他。
总感觉韩植这话立了flag,山东、山西、陕西这么大一片地都闹了旱灾,怎么可能只有两府,多半是个开胃菜,之后就会遍地开花。
“陛下,奴才说错了?”韩植有些忐忑。
霍瑾瑜叹气:“你这话说的自己信不。”
韩植:……
霍瑾瑜让韩植在催促麒麟院,询问他们灭蝗虫的农药弄出来没有。
麒麟院司利言那边说,农药不好配,一不小心就是毒药,不止虫子活不了,连人都放倒。
霍瑾瑜也知道催不得,派人给司利言送了一些赏赐,鼓励他努力干。
就算这次用不到,下次能用到,也是一件幸事。
……
次日,又有消息,真定府、河间府……等七府发生蝗灾。
到了第四日,山东、山西、陕西都有州府发生蝗灾,听说有的地方禾苗草木都被啃食殆尽,蝗虫所到之处,密集到人、马都看不清方向。
霍瑾瑜当即下令之前在南方养殖的六十万只番鸭坐船南下支援山西、山东、陕西,和山西临近的河南官府也搜罗了五万只鸡支援山西。
为了运送这些番鸭,从南方到山西、山东、陕西的漕运都临时被官府管制,不止民船,就是运送粮食的官船也要靠边。
浩浩荡荡的数百艘船都快将运河堵成陆地了,加上这么多鸭子一路上闹出的动静,那可是万分热闹,百姓都知道这些番鸭是送到正在闹蝗灾的山东、山西、陕西治蝗虫的。
沿途的百姓看着这震撼的一幕,惊叹声不绝于耳。
……
“乖乖!以前我听说三个女人吵架比一千只鸭子还吵,现在看来,完全是污蔑,你看这声音能是三个女人的阵仗吗?就是三十个女人也弄不出这阵仗。”
“听说山东那边的蝗灾很严重,遮天蔽日,伸手不见五指,连小孩子都吃。”
“嘶!这么狠?话说陛下登基后,这是第一次发生如此大规模的蝗灾吧。”
“是的,山东、山西、陕西三地啊,百姓可真苦啊!”
“刚才那小孩,可别乱传,蝗虫是吃素的,只吃草木,什么连小孩子都吃,那是唬人的。”
“既然是虫,难道不是什么都啃?”
“哈哈哈,还是年轻了,你要知道,蝗虫将粮食、草根树皮都吃光了,人要靠什么活。”
“你……你这话才是唬人的。”
说完的年轻小伙一边说着,一边用胳膊搓掉手臂的鸡皮疙瘩,那个汉子说的太可怕了,怎么能吃人呢。
旁人见小伙子被吓成这样,纷纷哈哈大笑。
小伙子看着一身布衣,但是衣服没有补丁,还细皮嫩肉的,家里肯定不愁吃穿,看着十五六岁,没经历过前朝末期那段悲惨昏暗的时刻,赶上了好时候啊。
“唉,就不知道这些鸭子能不能治得了蝗灾。”
“朝廷搜集这么多番鸭不简单啊,我听说有三四十万只吧?”
“什么三四十万?足足六十多万只呢,还有这些鸭子是陛下今年年初的时候让咱们这些南方州府养的,官府统一固定价格收。”
“这么说朝廷未卜先知,居然提早预料到了,准备了这么多鸭子,看来山东的蝗灾有救了。”
“见识小了吧,老人说了,久旱必有蝗灾,不过估计朝廷也不想自己未卜先知。”
“对啊,这么多鸭子不一定有用。”
“就算没用,也可以吃了,有没有什么损失。这不是咱们头疼的,真担心,不如去求求老天爷,让他发发慈悲吧。”
“是啊……”
……
同时在汾州的谢少虞也接到命令,让他赶往山东,指挥当地百姓抵御蝗灾。
谢少虞到达真定府,除了满含期盼、骨瘦如柴的百姓,还有他要负责的十万只番鸭,他不止要负责清理真顶府的蝗虫,还需要负责周围四个州府。
除了这些番鸭,他还召集了五千士兵,这些士兵一是维持当地秩序,防止有流民、盗贼扰乱秩序,二是赈灾施粥,三是负责保护这些番鸭。
他真怕这些受灾民众不管不顾,一拥而上将番鸭给抢了。
前段时间,永平府禾县分到的五千只番鸭,就因为当地官员组织不严,五千只番鸭被百姓抢夺,最后只保下了十五只,而且因为抢鸭引起的混乱,造成十五名百姓被踩塌而死。
十五只鸭子……
十五条人命……
何其悲哀!
谢少虞放番鸭清理蝗虫时,并没有让太多百姓围观,而是请了当地有名望的长者和里正,让他们看一下番鸭清理蝗虫的效率。
第一次先放了五千番鸭,五千番鸭被赶鸭人拿着长竹竿,“嘎嘎”声不断,浩浩荡荡地冲向此时正在田地热火朝天啃食禾苗的蝗虫。
这五千番鸭不负众望,在田地上朝美味的蝗虫们劈头盖脸地扑上去,将它们一一吞入腹中,一个时辰后,番鸭经过的田地,原先田野上铺天盖地的蝗虫早已经消失,而不远处的番鸭还在“嘎嘎”叫着进攻。
田边的众人不由得发出欢呼声。
许多人都喜极而泣了。
谢少虞一开始纳闷陛下为什么不多养些鸡,毕竟鸡也能吃虫子,后来傍晚时,他看到赶鸭人的长杆轻轻一赶,鸭子大军就乖乖进巢了,一点也没有乱跑。若是一群鸡,他不敢想象那个鸡飞狗跳的场面。
询问赶鸭人,也是如此,番鸭喜欢群居,管理方便,而且抗寒能力、生命力、觅食能力都比鸡强,鸡能吃的它能吃,鸡不敢吃的,他也敢吃。
在确定御鸭灭蝗有效后,谢少虞就将剩下几万番鸭也都分散到各地,各地的官吏也都立下了“护鸭”军令状。
虽然番鸭灭蝗有效,但是不能将所有希望都放在这群鸭子上,他们人也要努力,多管齐下才能尽快将蝗灾消灭。
虽然成虫他们不好捕杀,但是田间地头的初生蝗虫要设法捕杀。
除了这些,谢少虞还处置了一些消极怠政的官员,比如下级官员不作为造成蝗灾蔓延:监督、巡察捕杀不严,也要降罪:还有之前造成番鸭被争抢,十五名百姓被踩塌而亡……
五月初,陕西、山东、山西的蝗灾减弱,霍瑾瑜见番鸭有用,又调集了十万番鸭,五万只鸡支援三地,中旬,陕西终于迎来了大范围降雨,连绵的大雨下了两天,蝗虫几尽消无,为此当地的官员带着百姓特地向上天还愿。
陕西的蝗灾没了后,立了大功的二十万番鸭又送去山西,帮忙清理山西的蝗虫。
五月低,山西、山东的蝗灾也消灭了,没了蝗灾后,百姓损失重大,霍瑾瑜除了放粮赈灾,就是给三地的百姓减免赋税、徭役。
同时以工代赈,让当地百姓有事可干。
山东、山西的旱情一直持续到七月中旬,从年初到这个时间,官府组织民众一共修建了三十五座大水库,中小水库有二百五十座,三千多深井……这些水库以后会在供水、灌溉、干旱时发挥重大作用。
陕西境内同样也兴建了十多座大水库、数不清的深井,因为提早下雨,水库提前使用,效果不错。
民间不少人见到番鸭军灭蝗的场景后,不仅题词颂扬,还画了画,这些都被地方官员送到霍瑾瑜的案头。
霍瑾瑜看着从地方传来的一个个捷报,心情愉快不少,尤其山东、山西终于下了雨,大雨如注,不用担心蝗灾下一轮再复发。
谢少虞也被霍瑾瑜召回京城,任命其为吏部侍郎。
朝中百官听到消息后,不由得咋舌,吏部为六部之首,负责官员的选拔,看来陛下对谢家子甚为看重,估计干个十多年,就要升为吏部尚书了。
果然那声“谢师侄”不是白喊的,陛下对待“师侄”可比对待“师兄”厚道多了。
宋?师兄?现任礼部尚书?致:……
怎么还捧徒弟踩师父!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