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古代架空 > 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 > 第136章

第136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白行简自从天幕降世之后, 一直处在一个水深火热的状态。

    他的《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被李渊挖掘出来,一战成名,如今堪称是诸天万朝之中, 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每当有人不小心社死的时候,都会这般安慰自己:没事,还有白行简给大家垫底呢, 他的梗到死都不会被大家忘记的。

    白行简每次一打开天幕, 都会看到无数艾特他的吃瓜群众,一大堆「哈哈哈哈哈」飘过, 看得眼睛疼。

    别人刷天幕评论都能获得快乐, 而他只能获得无穷无尽的精神折磨。

    所以,白行简暂时退网, 选择成为了现充,本次诗人聚会正是由他牵头召集,打算以美食美酒来抚慰自己受伤的心灵。

    众人见他最近确实被折腾得有点惨,心生同情,自是欣然赴宴。

    此夜玉楼金阙, 落花如雨, 坐在明月深处临觞把酒,娓娓清谈, 远处的笙箫依约散入风中, 一捻柔枝挈动了灯前翠幕。

    如此半生故友相对而饮,真有一种年华随水逝,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之感。

    白行简左手一个诗王,右手一个诗豪, 酒过三巡, 熏然欲醉, 人生至乐也不过如此。

    不料,打击总会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到来,就在他觉得美得很的时候,忽然看到了天幕上的人间真情盘点,顿时整个人都不好了。

    明明是五个人一起出来玩耍,结果元白刘柳都榜上有名,只有他不在!

    白行简很生气很生气,双手插兜,一脸冷酷地坐在原地,等着他哥,还有他的朋友们过来哄哄他。

    结果等了好半天,居然没有一个人跟他说话。

    桌子上,刘禹锡正在喋喋不休,向柳宗元描述自己本次外出吃到的一个非常不错的菜,色香味一应俱全,当场就即兴创作了一篇非常不错的咏诵散文。

    这本来是一幕十分和谐的场面,如果忽略掉他光是分享这个菜,就讲了小半个时辰的话。

    最后还不忘热情洋溢地加上一句,“子厚,我已经和店主说好了,明天我们就一起去吃!”

    好朋友就是什么都要一起分享!

    天幕都说了他和子厚「二十年来万事同」,刘禹锡超骄傲的。

    另一边,元稹和白居易正在以一种旁若无人的神奇方式,进行交流。

    简单来说,就是以意会为主,彼此对视几眼+淡淡说几个词汇,一切都已经心照不宣。

    至于没说出来的言下未尽之意,那自然是不必说了,反正乐天/微之这么懂我,我不说他也明白。

    白行简虽然坐在二人旁边,愣是从头到尾没听懂他们到底在聊啥,感觉这两人好像自成一个世界,将他忽略得十分彻底。

    白行简:“……”

    这可真是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幸好柳宗元比较厚道,当然更重要的原因还是他觉得刘禹锡一直说个不停有点烦,便往旁边挪了一格,眸光一抬,总算发现了他的异常:“知退有何见教?”

    白行简哼了一声,并不作答,直接将“我不开心”这四个字写在了脸上。

    “莫理他”,刘禹锡又伸手把柳宗元拽回来,“知退就是自己没登榜,心里不平衡了。”

    柳宗元扯了扯他衣袖,示意他莫要再说。

    “子厚,你冷么?”刘禹锡完全跟他不在一个频道,转头温了一杯酒,放在他掌心。

    柳宗元:他明明不是这个意思……唉,算了。

    刘禹锡拨了拨炉火,见火苗明亮地跃动着,越烧越旺,觉得他应该不会再被冷到,就放心地坐了回去,继续吐槽:“要我说,知退,这榜单不登也罢,除了涨涨名气其实也没什么好处。”

    上回盘点「十大明明超强却过分沙雕人物」的时候,刘禹锡就已经出场过一次。

    天幕给他盖章定论,说他「什么都好,就是多长了张嘴」。

    要知道,本位面无论男女老少都能看见天幕,便是不识字的老农都对此耳熟能详,这也让他走到哪里都免不了被人嘲笑一番。

    玄都观更是跃升为大唐第一旅游胜地,观主还给刘禹锡封了个桃花花神,树了好大一个人形立牌放在那里招揽顾客。

    玄度观桃花,来了不想走,刘禹锡看过都说好!

    白行简生气地看着他,觉得刘禹锡完全就是在凡尔赛,仇恨值一下拉满了。

    “吃菜吃菜。”

    这时,白居易终于发现自己冷落了弟弟,抬手就给他夹了一筷子菜,热情招呼道:“来,你最喜欢的灯影牛肉,绝对够辣……阿弟,你这么盯着我作甚?”

    他见白行简眼睛瞪得大大的,还以为弟弟很感动,特意又给灯影牛肉加了一倍的辣椒。

    白行简抬眸,和红彤彤的辣椒对视了许久,内心悲愤不已:“第一,我对辣椒过敏——”

    啊这,白居易笑容一滞。

    “第二”,白行简目光幽幽地看向他,神色莫测,“我从来不喜欢灯影牛肉,那是元微之喜欢的东西。”

    这究竟是什么散装家庭翻车现场!

    “是吗?”白居易神色中带上了一点真切的迷惑,“就是因为微之喜欢,所以我才会点这道菜,原来你不喜欢吗,那可能是我记错了。”

    他尴尬而又不失礼貌地伸出手,将这一碟灯影牛肉直接端走,放在元稹面前:“反正你也不喜欢,还是给微之吧。”

    元稹微笑,转眸目光流盼,忽而对他很快地眨了一下眼,在传递着什么旁人无法理解的信息。

    显然,白居易成功接受到了这个信号,露出了一抹愉快的微笑。

    白行简难以置信地看着这一幕。

    救命啊,聚餐是他发起的,钱也是他出的,但他现在连菜都不配吃了吗?

    见他神色实在难看,白居易想了想,这么安慰他道:“现在才盘点到第七人间真情,你可以做梦一下,说不定你我的亲情也能上榜呢。”

    白行简一脸木然地回应道:“咱俩的亲情能不能上榜,你心中没点数吗。”

    “所以才让你「做梦」呢”,白居易抬手给他斟了一杯酒,轻笑道,“孝文帝元宏和彭城王元勰都没上榜,真不知道接下来是什么样的亲情,才能排在他们二人之前。”

    哦豁,提到孝文帝,白行简一下支棱起来了。

    他伸手在元稹眼前挥挥,摆明了不怀好意:“我说,你的祖先元勰都被批判成那样了,你不去天幕上为他声援几句?多亏了孝文帝汉化改革,鲜卑皇室统一从「拓跋」改为了元姓,不然你今天就得叫拓跋稹了。”

    不过,这也是一件好事,白行简不禁开始浮想联翩。

    毕竟自古以来,很少有复姓之人和别人并称的,假如那个位面孝文帝不给鲜卑皇室改姓,也许后世就不会有「元白」这种称呼,「拓跋白」听起来着实不太好听的样子。

    没准他能得到一个机会和哥哥并称呢,既然可以有「二苏」,为什么不可以有「二白」!

    元稹:?

    神烦,这厮真是想得比做梦还美。

    白居易听自家弟弟越说越离谱了,站出来主持公道(特指拉偏架):“阿弟莫要胡说,微之的先祖是彭城王拓跋力真,十一世祖,不是彭城王元勰。”

    白行简一怔,下意识点点头,表示自己长知识了,这他从前还真不知道。

    不对啊,紧接着他反应过来:“哥哥,你为什么能背上他家的族谱,连十一世祖都记得?”

    白居易沉默片刻,似乎是没想到这憨憨居然敏锐了一回,试探着开口道:“随便看看,然后就记住了?”

    白行简尚未说什么,一旁,刘禹锡已经冷笑一声,眸色冷峻地扫向他:“是么,那请问乐天有没有随便看看,然后记住我家的族谱啊?”

    白居易:“……”

    刘梦得好无聊一人,谁没事找事去看别人族谱,他又不是闲得慌。

    眼瞅着刘禹锡目光灼灼地盯着他,今日若是不说个子丑寅卯出来,此事很难善了。

    刘禹锡家的族谱,要放在别的时候,白居易还真答不出来。

    但谁让天幕之前刚直播过五胡乱华的副本呢,中山靖王的后代都不知出场多少次了。

    “我当然知道”,白居易带着一种自己绝不会翻车的自信,充满笃定地说,“梦得,你的祖上有中山靖王刘胜,还有刘越石,刘越石他父亲刘蕃,刘越石他哥哥刘舆,刘舆他儿子刘演,刘越石他外甥崔悦……不对,这个不算。”

    远房祖先也是祖先,完全没毛病,所以,刘琨全家都算刘禹锡的祖先。

    刘禹锡无语,怎么连外甥都出来了。

    要说错吧,好像还真不能算白乐天错,要说就这样放过他吧,还真不太乐意。

    刘禹锡忽然灵机一动,又对他提出了一个要求:“不行不行,这个不算,你至少得再说十个我家的先祖姓名。”

    这个很简单,白居易清清嗓子,开始背诵季汉帝系表:“汉昭烈帝刘备,蜀后主刘禅,刘禅的太子刘璿,次子安定王刘瑶,三子西河王刘琮,四子新平王刘瓒,五子北地王刘谌,六子新兴王刘恂,七子上党王刘虔……”

    数来数去,这只有九个。

    元稹温声道:“还有诸葛瞻的夫人刘氏。”

    “哎”,刘禹锡顿时不满,敲了敲桌子,严正提出抗议,“怎么还带场外帮助的,收敛一点!而且刘夫人的姓名又没流传下来,这个不算,乐天输了啊。”

    白居易惊奇道:“输了便如何?”

    刘禹锡一派自若,早就想好了该怎么罚他:“那你就用我和子厚的族谱,每一个字辈都拈为字眼,写一首相关的诗如何?”

    柳宗元扶额,觉得他好像有点不靠谱:“这太多了,乐天得写几十上百首。”

    刘禹锡一心想要看白居易笑话,顿时道:“如果他能背上河东柳氏的族谱,也可以给他酌情减一减。”

    白居易闻言一阵为难,斟酌着说:“子厚的祖先我还真不知道有谁,但我知道他的后人,那就是之前天幕上出现过的河东君柳如是。”

    这下,就连柳宗元都觉得确实该罚他了:“有没有一种可能,河东君本姓杨,不姓柳,所以也不是我的后人?”

    白居易:茫然. jpg

    柳又不是什么大姓,一个姓柳的人跟「河东沾边」,自然会让人想到河东柳氏,谁会关注她本来的姓名啊。

    刘禹锡递出纸笔,语气凉凉地说:“你就认命吧乐天,可以从现在开始写了。”

    “梦得”,元稹伸手挡住纸笔,站出来维护道,“你如此活力四射,不依不饶,莫非是魏武帝和苏东坡约你斗诗,你已经准备好了?”

    哪壶不开提哪壶啊,刘禹锡蓦然变了脸色,使劲瞪了他一眼。

    在万朝当中,有三个原本八竿子打不着的人,近来经常被捆绑在一起提及。

    这三个人就是,曹操,刘禹锡,张怀民。

    曹操字孟德,刘禹锡字梦得,张怀民名梦得。

    三个人的话题度本来单独就都很高,曹操不用说,自古以来就是充满争议的风云人物,刘禹锡本就热门,而且还又被天幕盘点带火了一回。

    至于张怀民,他的名气现在也不小。

    起因是一名好事者(不愿透露姓名的新皇帝王莽),给大家上传了《记承天寺夜游》的全文,并且还制作了一些「怀民困困」、「怀民想打人」、「是什么让我远离起床气,是友谊的力量」的表情包。

    非常魔性,一经推出,风靡万朝。

    吃瓜群众自然是闻风而动,并且很快活学活用。

    某些想要和臣子培养感情的帝王,某些准备访问朋友的高士,还有各种对此有所需求的人,纷纷将「怀民亦未寝」这句话挂在了嘴边。

    正确使用案例,比如祖逖踏着晨霜,在熹微的霞光中,进宫去找刘琨:“越石亦未寝?相与于中庭舞剑乎?”

    刘琨的内心是懵逼的。

    但不管怎么说,祖逖学着张怀民敲窗户,至少还算有礼貌,总比像早年闻鸡起舞那样直接踢被子要好,所以欣然同意。

    错误使用案例,比如曹操半夜去找荀彧:“文若亦未寝?相与秉烛夜谈乎?”

    荀彧虽然是个温润如玉的真君子,并不代表夜半因为如此荒谬的理由被吵醒不会生气。

    他茫然一阵,神色冷漠地将门摔上,自顾自地回去休息,可怜的曹老板吃了一嘴的冷风。

    当然,吃瓜群众对于怀民那天晚上到底睡没睡好,各持己见,莫衷一是,几乎成为了一桩千古悬案。

    刘禹锡自己也用过张怀民的表情包,甚至打算对子厚也进行一番「子厚亦未寝」的亲切问候(柳宗元:我的内心是拒绝的),哪成想,一朝晴天霹雳,吃瓜吃到自己头上。

    很快有人发现,曹操、刘禹锡、张怀民三人的名字或字号,都是「Meng De」的发音,多么巧合!

    此事牵扯到一个很牛逼的帝王,还涉及了两个在整个中华文坛上都数得上名号的大文豪——张怀民虽然不是大文豪,但苏轼是——顿时引发了狂潮。

    从此,Meng De 三兄弟(在自己全都不承认的情况下)组合出道。

    不仅成为了万朝最热衷的表情包素材,甚至还拥有了一批团粉,给他们画海报、写文章,还整日说要出资让他们跨时空线下面基。

    甚至还有一些唯粉,每日激烈地争吵着诸如「诗豪刘禹锡和魏武帝曹操的诗词究竟哪一个更豪情风发」之类的话题。

    单是说说有就算了,但曹操一世豪杰,见不少人称赞刘禹锡,当即起了争雄之心,约刘禹锡进行诗词比斗。

    Meng De 三兄弟里面的另一位张怀民,虽然本身水平比较一般,但请了好友苏轼代表他出场。

    月圆之夜,擂台之巅,三杰对垒,可谓是近来万朝观众最为期待之事。

    刘禹锡被元稹提醒了这一茬,当即也没心情再去逼迫白居易写词了,满脸斗志昂扬地坐回去,在思考,自己究竟如何才能打败曹操和苏轼登顶。

    元稹微微一笑,计划通。

    而此刻,白行简又又又被冷落在了一边,与他们四人似乎格格不入。

    不过这次,他倒是并没有生气,只因他又想起了一个被排斥的倒霉蛋,那就是韩愈。

    韩愈和元白刘柳四人的关系都不错,但每次聚会都不带他,仿佛已经成了一种奇怪的魔咒。

    这不比自己惨多了!

    白行简想到这里,笑容陡然扩大,打算下次见韩愈的时候一定要旁敲侧击,仔细咨询一下他每次都掉队的感受。

    ……

    便是在白行简对未来的满满期待中,天幕继续开始了盘点。

    【人间真情之八,韩愈&十二郎韩老成,《祭十二郎文》悲恸淋漓,悼情遗恨千古】

    白行简看到这里,笑容缓缓消失。

    哦豁,原来小丑只有他自己。

    没想到吧,韩愈压根没加入这边「贵圈真乱」的关系掰扯,人家有自己的人间真情。

    【韩愈与十二郎名为叔侄,实则年纪相仿,一同长大,相依为命】

    【韩愈三岁时父亲去世,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亡,孤身来到十二郎的父亲、他的伯伯韩会家中,后来韩会也去世,两个小孩俱由十二郎母亲抚养成人,四处飘零,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韩愈追忆这段年少光阴,自称是「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

    【十九岁时,韩愈入长安,辗转于幕府间,本打算将十二郎接来,但考虑到自己也是颠沛流离,不可以久,准备西归后再做打算】

    【殊不知,一时的错过便是一生的遗憾】

    【后来孟郊去外地赴任,路过家乡,韩愈拜托好友将家信带给十二郎,孟郊使者归来,竟是带回了十二郎去世的噩耗】

    【韩愈悲伤之下,字字泣血,句句剜心,写成了《祭十二郎文》】

    【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当时你我俱年少,总觉得分别不过一瞬,人生岁月还长,总会回到一处重聚。所以我暂时离开你,客居长安求官。若早知有今日,早知你会长眠幽泉,我纵可为食禄万乘的宰相,也绝不会有一日离开你】

    【此文乃千古悼文名篇,千情万绪悲怆无尽,与袁枚《祭妹文》、颜真卿《祭侄文稿》,同是绝境中的苍凉泪水,死别之哀,撼动千古】

    长安城韩府,韩愈看着天幕上的一行行字,如同被利箭穿心而过,钉在了原地。

    这个时候十二郎还没死,他本来看见自己和对方上盘点,心里还有点得意。

    苏轼、苏辙兄弟虽然有着「他年夜雨独伤神」的感叹,但最终还是一个大大的HE,想必自己也是如此吧。

    万万没想到……

    韩愈看着天幕上,「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这行字,神色恍惚,热泪盈眶。

    一旁,孟郊叹了口气,给他递上一杯茶:“对了,退之,你这次让我来——”

    韩愈陡然精神一振,这回孟郊来,正是因为他准备让朋友帮忙捎带一下给十二郎的书信。

    但现在十二郎人都快死了,他自然是要带着长安这边的医者赶过去快点救人呐,还捎什么书信!

    想到这里,韩愈根本就等不及了,立刻翻身上马,扬鞭便走,一骑绝尘消失在茫茫天际。

    只有一句话被他扔在了原地:“东野,你帮忙照顾一下我家,我先走一步!”

    孟郊:???

    不是,你假还没请,人这就没了?

    他好像那个专门帮韩愈收拾烂摊子的大冤种啊。

    但朋友是自己选的,除了宠着,还能咋滴,孟郊只得认命地帮他处理长安这边的一系列事情。

    唐德宗看见天幕盘点,赶快给韩愈批了假,还给他拨了一名太医带上。

    韩愈这一去,固然文学史上会少了一篇引千山同悲、神鬼垂泪的祭文大作,但他的生平,却就此抹去了一桩滔天憾事。

    ……

    天幕继续开始盘点:

    【人间真情之九,林逋&他的仙鹤、梅花】

    【人间深情,不独存在于人与人之间,有至情至性者,对天地,对山川,对云雪江月,对万物性灵,皆一往情深,长怀痴绝意】

    【若一个人热爱自然万物,自然也会回馈给他以无尽的爱意和温柔】

    【反例比如大明弘治皇帝,在弘治十五年,将「猫之不堪者纵放出西安门」,对猫猫随意始乱终弃,毫无责任心可言】

    观众们看到这里,心中都是无语。

    你说这弘治帝堂堂一个皇帝,多少也算一位明君,好端端地跟一群小猫咪过不去干什么?

    要是不喜欢猫,那可以不养啊,养了之后又「纵放」、丢弃,真不太合适。

    【而正面的案例,便是今日要盘点的林逋】

    【林逋终生不仕不娶,断绝尘缘,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一袭白衣隐居于西湖孤山。于山麓葱翠,玉树扶疏,烟水涳濛之间,深入自然四季,静听万籁生息】

    【他博学多才,擅诗文,弹琴,诗画俱绝,堪为当世之冠】

    【为人超脱尘世,全无烦杂尘念,只与湖川为伴,与星月为邻,青山有思,白鹤忘机】

    【因为毫不关心名利,林逋往往诗成兴尽,便信手而弃,因追随者暗中抄录流传,这才得以使后世一窥其风采之万一】

    【仰慕他的人,无不是名垂青史的后世英杰,苏轼为他而倾倒,「东坡先生心已灰,为爱君诗被花恼」,陆游盛赞他的书法「高胜绝人,予每见之,方病不药而愈,方饥不食而饱」,沈周赞他「此字此翁俱绝俗」,朱熹说他「宋亡,而此人不亡,为国朝三百年间第一人」】

    【这世间种种风流云散,皆与林逋全不相干】

    【他就如一片雪白无尘的孤云,翩然而至,又翩然而隐,归去了西湖孤山的茫茫烟波深处,只给世人留下了一道遗世独立、恬淡自如的孤绝背影】

    “先生风采当真绝世。”

    这一刻,万朝不知有多少人望着天幕中林逋白衣如雪,立在仙鹤身侧的影象,如此惊叹道。

    虽然观众们都为林逋的风华而倾倒,但众人内心也是十分清楚,林和靖先生根本不在意自己是否仰慕他。

    先生的眼底只有清风明月,江河霜雪,又怎么会看得见他们这些尘世之人。

    事实上,天幕也是可以自行选择是否要开启或关闭的,所以林逋本人连天幕都没有看见。

    这时,宋仁宗赵祯倒是难得做了一件好事,让万朝对他的印象大为改观。

    出于尊重,也是为了防止好事者去打扰林逋的清净,特意禁止本位面之人前往孤山瞎凑热闹,自己也没有大张旗鼓地搞什么活动,可谓十分难得。

    ……

    天幕继续开始盘点:

    【人间真情之十,沈约&他的朋友们,梁武帝萧衍,谢脁,陶弘景,范岫,庾信,范云,何逊等】

    【沈约,是一个才华高绝的美人,他的诗歌理论影响了后世千年,他的《宋书》被列入二十四史,他的外貌亦是十分姿容绝代,和潘岳一起被赞颂为「沈腰潘鬓」】

    【他对每一个朋友都是真心诚意,道不尽相思,并且声称对方是自己最好的朋友,许下过同穴而葬的誓言】

    众人:“……”

    太会玩了吧,别人最多是大四角,沈约后面却跟了这么多名字。

    他一个人究竟给出过多少份真情?

    【沈约与梁武帝萧衍,这人间最深挚的感情,就是一力策划改朝换代,亲手把自己年少相知的朋友送上皇位】

    【二人于南齐的竞陵王西邸相识,谈文论赋,交谊颇深,后来萧衍登基,沈约亲劝对方开国,为之亲自拟定开国诏书,半生并肩风雨】

    【可惜这段友情最后未能善终,沈约离去后,萧衍哀叹他如此惊才绝艳,此一生尚未完全表达出来,徒给自己、给后人增添遗憾,「怀情不尽曰隐」,故而谥号约「隐」,世称沈隐侯】

    【沈约和庾信,他只是惊鸿一现,却成了对方半生流离的意难平】

    【在许多次的诗坛会友中,沈约对庾信青眼有加,颇加照顾,将他引入了自己的文化交友圈中。后来,庾信经历了梁朝覆灭,文化消亡,半生贵公子沦落成亡国羁臣,滞留在北境。后半生,他改写了无数沈约的诗,用他用过的意向,写他写过的题材,怀念他的故国,痛悼他的哀江南,千里魂不归】

    【沈约和范岫,从青年起即相思相知,半生别离几多难,曾感叹「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这句话即便放在历代情诗中,也是十分炸裂的存在】

    【沈约和谢脁,年少相识于西邸宴会,彼此一见倾心,成为至交,感叹谢脁是「二百年来无此人」,在谢脁死后痛伤悼亡,还表达了「一旦同丘壤」的同死愿望】

    【沈约和范云,少年挚友,难舍难分,哀哉天监二年范云病逝,错过此生最后一面,已成参商永离之悲,但二人最终未负少年约定,终将名字写进了史书的同一处,合为一传——梁书列传第七. 范云沈约】

    【沈约和何逊,他偶然的一次提携,成为春风才子何逊幽暗人生中的明光,在羁旅漂泊的余生中犹自念念不忘】

    【沈约和陶弘景,陶纵为闲云野鹤的方外之士,仍未免在尘中有一缕情牵,曾这样怀念沈约「我有数行泪,不落十余年,今日为君尽,并洒秋风前」,世间深情莫过如是】

    万朝观众:“……”

    沈郎,他真的好牛一人,海王到这种程度都不翻车。

    这么多生死挚友,将来到了地下真的不怕天天打架吗?

    梁武帝见自己的名字被第一个提到,本来还有点高兴,看到后面顿时一阵沉默。

    他将难以置信的目光投向了沈约,仿佛在无声质问,沈休文,你到底有多少个相好?

    沈约以袖掩面,默默后退,结果没退两步,就被一只手抓住了衣袖。

    “先生,你要到哪里去?”

    比梁武帝更不高兴的是太子萧统,沈约是他的先生,而且是他自己求学去拜来的先生,还不是随便指派的那种。

    他小时候刚出生时,右手紧握不能伸直,梁武帝于是公开招募群臣,谁能掰开太子的手,谁就是太子之师。

    旁人来了都没用,沈约只是来凑个热闹,刚到这里伸出手,萧统小手就自动张开,握住了他的指尖。

    萧统深深地怀疑,自己小时候其实就是纯看脸QAQ

    后来,沈约就成了太子少傅,对萧统悉心教导,之前因为萧统不想居住在东宫,还带着他南下乌镇,在那里新建了一座书馆,陪他读书,朝夕相对,每年都要过去待上数月。

    萧统本以为,他和先生如此亲近,怎么说都是互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了吧。

    结果现在天幕上居然都没提到他的名字,原来他根本就不在先生的故事簿里面!

    “先生,你就没有什么想对我说的吗?”萧统紧紧拽住他衣角,不让他离开。

    沈约无奈,目光温和地看着他:“……你先放开,我回头再跟你讲。”

    眼瞅着今日这事很难说清,他准备先跑路,找个地方避一避再说。

    好在历史长河两边停满了船只,他如果能及时抽身,梁武帝也得顾及影响,没法跑到别的船上把他逮回来。

    然而就是这一耽搁,南梁位面的被点到名字的那些人纷纷上前来:

    “休文,你究竟给多少人许下了来世的誓言?”

    “不是吧,你不是说过只相思我一个吗?”

    “我和你也是少年之交,自认为交情深厚,合着天幕上提都没提啊,原来你根本就没把我当成好友!”

    最后,所有人都看向沈约,等他给出解释。

    沈约:“……”

    药丸,今天他仿佛是要交代在这里了!

    ……

    刘宋帝国的镇国将军沈林子,开国元勋之一,今年只有二十五岁,然而论起辈份,他却是沈约的祖父。

    一位比大孙子还要年轻好几岁的祖父。

    刘裕对沈林子一向爱护有加,可以自由出入宫禁,前段时间他母亲去世,伤心成疾,刘裕还特意让他住进宫中,加以安慰。

    正好那个时候岳云等人全都离开,前往副本中参赛,也算是给寂静的深宫增添了几许人气。

    沈约的盘点一出,刘裕望向沈林子的目光都不禁怪异了起来,似乎是在怀疑他沈家的基因是不是有问题。

    沈林子却一脸理直气壮,潇洒地挥了挥手:“天幕都说了,「沈腰潘鬓」,潘岳长什么样大家都知道,我孙沈约能与之相提并论,定然也是个超级大美人。”

    他更是进一步表示:“美人玩得花一点,那不叫玩得花,只能叫他的心碎成了无数片,每一片都住进了不同的人。”

    如此奇谈怪论,让岳飞都忍不住自动离他远了一点,顺手把自家陛下也拉走了。

    岳飞甚至有点纠结:“沈约如此品行,等会来九州学院教学,不会带坏孩子们吧?”

    刘裕一怔:“这个……喜欢广泛交友倒也不算什么大问题,最多就是发的誓言多了一点,看在他祖父的份上,再观察看看吧。”

    怎么说呢,能当成海王而不翻车,那也是人家的本事。

    “「看在他祖父的份上」——”岳飞微笑道,“如此说来,陛下很喜欢镇国将军。”

    “当然啦”,刘裕抬起两根手指比划了一下,沉吟说,“不过,还是比喜欢你少了这么一些些。”

    岳飞凝眉,若有所思:“后世人有一种说法,说你对沈林子颇为爱重,是怀着一种「见君如见少年我」的心态,都是年少任侠,轻狂不羁,后来渐转沉稳,深谋远略。”

    当然,在这个位面,由于有他和刘裕作为长辈在前面顶着,沈林子没有什么成长机会,还是一样的性格跳脱,飞扬不羁。

    刘裕啊了一声,惊讶道:“这样吗?好像是有点。”

    岳飞沉思片刻,不动声色道:“我也觉得陛下确实在某些地方和沈林子——的后人沈约,有些相像。在我未曾来到的时候,陛下初次起兵,似乎也和不少人立过盟,同过心,发过誓,什么何无忌、刘毅、谢混、司马休之、诸葛长民、傅弘之的,数目之多,似是不逊于沈约。”

    刘裕听闻此言,简直是毛骨悚然,万万没想到自己只是看戏,居然还能被无辜殃及。

    沈约着实害人不浅!

    “不存在的”,他当即表示绝无此事,“这些人骨头都埋入灰土多少年了,朕根本不记得他们姓甚名谁。”

    “朕现在只记得一个誓言,那就是当初给你封王时告诉你的事——青云不坠,秋水天长,此志不灭。”

    岳飞微笑不语。

    而此刻,陈文帝陈蒨正在拉着自家皇后沈妙容,无比紧张地询问。

    沈妙容同样出自吴兴沈氏,是沈约的族孙,大约就相当于小老虎和大顺皇帝李自成之间的关系。

    陈蒨也是没料到沈约的操作如此离谱,把他看得一愣一愣的,伸手握住了自家皇后的手,长叹道:“夫人,你可不能如他这般,如此多情要不得。”

    沈妙容听得一阵好笑,心想,他们是少年夫妻,感情深挚,哪来的余地再分给其他乱七八糟的人。

    不过她也能理解陈茜茜关心则乱,正是因为太过在意才会如此。

    当即返身入船舱,纤纤玉手捧出来一碗红豆羹递给他,让他定定神。

    另一边,刘彻围观了历史长河边的一幕幕,不由有些感叹:“这海王……这多情的性格莫非也是家族遗传,甚至出生时就注定,无法更改?”

    “绝非如此”,郑成功断然否认,“否则你出生在七夕节,就该是一个至为深情之人才对,这明显不合实情。”

    刘彻沉默片刻。

    他觉得明世祖好像在内涵他刻薄无情,并且抓到了证据。

    “休要胡说,朕还是很长情的”,他决心为自己正名一次,并且邀请了一位生力军为他助阵,“仲卿,你说是吧?”

    卫青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

    郑成功:“……”

    他似乎也就这么一个,不,两个案例吧?

    此刻,眼看着十大人间真情的盘点都已经结束,霍去病上前一步,正准备开始自己的领奖。

    忽见天幕一阵摇晃,再度闪现出一行字:

    【众所周知,十大人物盘点通常有十一人,所以天幕决定增补一段「人间真情」彩蛋】

    【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番外篇,李白和他的仰慕者们,跨越时空的感召】

    【李白已经不只是一位诗人,而是成为了一个文化现象,一块日月同光、历久弥珍的精神图腾,他的粉丝们从大唐当世开始,横跨古今中外】

    【天幕将从杜甫开始,至德国大文豪赫尔曼·黑塞为止,细数历代仰慕者们对李白的一片真心】

    【作者有话说】

    沈约:我是盘点最大的受害人

    白行简:我才是QAQ

    最近在看黑塞的书,他真的好喜欢李白啊,可能是全欧洲最懂李白的人之一,而且他性格中也有那种痴狂洒脱浪漫瑰丽的一面,下章给他介绍一下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里面李白和杜甫相关真的挺有意思的,可惜这本不是黑塞的诺奖获奖作品,在他作品里一向不大受关注,叹息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