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古代架空 > 庶女多福 > 第35章 势如连璧

第35章 势如连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到了第二日, 锦鱼不到卯时就被从床上挖了起来,叫一众丫头婆子押着开面梳洗化妆穿衣。

    简单填些点心,巳时到祠堂去祭祖拜别家人, 聆听族训。

    本来两人一共安排了一个时辰, 锦心拜完, 她再拜, 时间绰绰有余。

    不过锦心进去之后,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竟是拖到巳时末刻才红着眼睛出来。

    待轮到她,众人一来已经累了,二来也急着去吃起嫁酒, 于是草草了事。

    锦鱼倒也没太在意,反正要一直跪在祖先排位跟前听家中长辈训戒,短一点她倒少吃些苦头。

    等她出来, 说是前头起嫁酒已经开始了。

    她也不能去吃酒,便回了紫竹斋暂且休息,与秦氏与梅姨话别。

    免不了又是一番泪流满面, 只得重又梳洗化妆。

    外面不断有消息传来。

    午时二刻, 说是敬国公府的姑爷带着喜娘花轿来了。

    八抬大轿, 精工细雕, 四面都填着人物吉祥的人物故事, 红漆鎏金, 堪比半副銮驾。

    说外面观礼的人极多, 已经堵了半条大街。

    一时听得远远地有鞭炮声隆隆传来,又有小丫头跑来说四姑爷足足撒了有百两黄金的喜钱, 全府的人都堵在大门口抢喜钱,热闹非凡。

    秦氏便有些焦躁起来, 一直问五姑爷迎亲轿子来没来,就怕误了吉时。

    外头婆子丫头们却都说不知道,外头人太多了。

    秦氏不由后悔当初不该同意跟锦心同日出嫁。

    锦鱼倒还沉得住气。她十分自信,只要她本人一出现,再加上她的秘密嫁妆,所有的热闹焦点都会回到她这边。

    据丫头婆子们回报,外头四姑娘四姑爷的婚事进行得十分顺利。

    锦心已经拜别了父母,由大哥背着要送出去上轿了。

    许夫人哭成了泪人,众人都在劝。

    果然不过片刻,就听到外头远远的鞭炮声震徹云霄,喇叭鼓乐齐鸣,终于起轿了。

    才有喜娘奔来,叫锦鱼往外头花厅去。

    锦鱼由豆绿与茯苓两个扶着出来,到得花厅,只见虽风和日丽,空气里却飘着未散开的鞭炮硝烟,甚是呛人。

    除了景阳侯与许夫人坐在厅中上座,还有不知道多少亲朋女眷们都坐在两旁。

    锦鱼一进去,厅中先是一静,接着就听得众人窃窃私语。

    她耳朵尖,众人的声音也不算太小,倒听得清清楚楚。

    先是议论她美貌。

    “这便那庄上长大的?还是庶出?怎么竟这般美貌大气?”这是之前没见过她的。

    “这五姑娘素来穿着极素净的,今日这样一打扮……真真是个神仙妃子也比不上。”这是之前见过她的。

    “不打扮有不打扮的美,这盛装有盛装的美,可叫一句话说着的,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有文化的。

    再接着议论她的嫁衣。

    “这嫁衣哪里制的?竟这般好看!”

    “可不是,这红色也不是大红,也不是梅红,也不是朱红,却是恰到好处,好衬颜色!不知叫个什么红?”

    “你们光看这颜色料子了,我瞧着这裁剪才见工夫,前面利落,后面也不带半丝累赘,衬得这身子玲珑又不拘谨!也不知道是哪家裁缝铺子的。”

    “我瞧着倒与你们不同。刚才四姑娘的嫁衣,虽颜色不如这个,可料子裁剪工夫都不比这个差,要说最大的差别,我看倒是这刺绣的图案与绣功!”

    “可不是!刚才听人说四姑娘的刺绣找了顾家人帮手,已经是难得一见了。哪知道这位五姑娘竟然能更胜一筹!也不知道是谁的手笔。这百花嫁衣,我瞧着近年来,京中无人再能出其右者了!”立时便有人附和。

    厅堂不大,也不小,这时锦鱼已经走到了跟前。

    就见许夫人早已经哭得妆容半褪,双眼红肿如桃,见她来了,便恶狠狠看她,恨意毫无掩饰。

    锦鱼心中暗想,恨她做什么呢?

    又不是她要抢老太太的镯子,也不是她要同日成亲的。

    便不再看她,反把目光投向景阳侯,隐隐见他眼中有泪光。

    她便随着喜娘上前奉茶跪拜,谢亲恩,求训示。

    说起来,锦鱼所受的亲恩,基本全来自于秦氏。

    可众目睽睽之下,也得说些什么。

    她便道:“女儿自幼在外,不曾承欢膝下,不曾病中尽孝。实在愧对高堂。但父亲母亲对我却仍慈恩如海,慎选佳婿,又命我与姐姐同日出嫁,足备嫁资,厚薄无差,女儿铭感五内,才虽不敏,今归夫家,自当三从四德,绝不辱卫家女之名。”

    说完三跪三拜,一时想着如今一去,只留秦氏一人在这府里,也不知许夫人会不会拿秦氏,心中难过至极,伏在地上的纤细身子不由轻轻抖动,泣不成声。

    景阳侯刚才送走锦心,本就甚是伤感,只强忍着没有流下泪来。

    此时见锦鱼如此,不由心中大恸。

    之前锦心跪拜完毕,许夫人便扑上去扶她起身。锦心扑在许夫人怀里,母女二人抱头放声大哭。

    可锦鱼如今,却是只能伏在地上。她嘴里喊着母亲,可许夫人何曾把她当作过女儿?

    一时又想起老太太的话来,越发觉得愧对锦鱼,见许夫人久久不语,他便起身下座,伸手去扶锦鱼:“起来吧。莫怕,便是嫁了,你也是我的女儿,娘家也是你的家。”

    锦鱼没想到景阳侯会下来扶她,顺势站起,凑近景阳侯耳边,声音哽咽,道:“爹爹珍重,请保护好我姨娘。”一边说着,一边又流下几行泪来。

    父女两个站在一处,靠得极近。

    看在众人眼里都不由大感诧异。

    一来景阳侯素来严肃,不苟言笑,刚才锦心辞嫁,他也不过是脸上动容,怎么对这个庶女竟是这般宠溺,竟亲自相扶,又泪流满面?莫不是传言都是真的?景阳侯最喜欢的女儿竟反是这在庄外长大的五姑娘?

    家中有适龄儿子的人家不由暗自懊悔。

    早知这五姑娘人才如此出众,在家又如此得宠爱,还不如自家娶了回来,倒叫那永胜侯府捡了个大便宜去!

    又听她说足备嫁资,厚薄无差,更觉惋惜,也有些好奇,想看看她到底能有多少嫁妆,毕竟她们都瞧过锦心的了,那可是足足一百二十八抬。

    锦鱼自然不知道众人心中在想些什么,与景阳侯哭了一阵,便由喜娘领着下来,又去洗脸上妆折腾了一番。

    眼看时辰都到了末时,却仍不见有人来催上轿,便叫茯苓去打听打听。

    一时茯苓回来,道:“四姑娘的嫁妆共有一百二十八抬,如今还有几抬在院子里呢。”

    锦鱼也没法。终归她也不知道锦心这嫁妆抬这么慢,是不是故意的。

    又等了两刻钟,外头才有婆子来道:“四姑娘的嫁妆都抬完了。姑娘的嫁妆正在往外抬到院子里去。还要请示姑娘,那新来的十二抬嫁妆,要不拆了帷幕?是放在头里还是放在最后?”

    锦鱼松了一口气,道:“放在头里,排在老太太的镯子之后。帷幕自然要拆的,只是出门时再拆。”

    因前头两个庶出的姐姐公中都是全抬六十四,因而她的也是如此。

    本来按她的性子,多出来的这些个嫁妆,偷偷带过去也就是了,不必大张旗鼓。

    可今日既与锦心同日出嫁,她也就索性全都摆出来。

    白得的锦心的那份嫁妆,钟微王青云送的孤本,还有她这些日子收到的各种添妆等等,满当当的有十二抬。

    梅姨最后送来的那五十二抬,其中三十六抬,其实是秦氏打小替她慢慢准备的。只因当初她爹说过除了洛阳庄,不会再给她别的嫁妆。谁知又有了呢?

    而那用帷幕蒙着的十六抬则是她暗中谋划许久的一支奇兵,必能让锦心偷鸡不着蚀把米。

    如此一来,她的嫁妆也正好有一百二十八抬。

    光从抬数上看,竟与锦心打了个平手。

    却说来观礼的众人在锦鱼辞亲之后,便都络绎去看嫁妆。

    锦心的一百二十八抬,早前已经叫众人纷纷咋舌,心中暗暗猜测,都估着至少值个五万两银子。便对锦鱼的嫁妆没报多大的期待。

    一来知她是庶女,二来知她嫁的是永胜侯府,听说当初聘礼不过两三千之数。景阳侯府就算翻个三倍,也不过上万,与锦心的完全不可能相提并论。

    于是都抱着随随便便看个热闹的心情。

    不想第一抬出来,众人就沉默了。

    虽说锦心的第一抬是皇后娘娘赏的玉如意,可也只是个宫中常见的玩意儿,并非什么稀世奇珍,不过图个皇后娘娘赏的体面而已。

    可锦鱼的不一样。老太太的翡翠镯子,京中与景阳侯府有些来往的人家都知道。同样来自宫中不说,听说还是当时皇后娘娘自己的心爱之物。

    这样一只镯子,砸再多的钱都买不来。谁家还不当传家宝珍藏着。

    谁知竟然给了个庶女作陪嫁。

    光这一件,至少也抵得十抬八抬嫁妆了。

    众人再一想刚才辞亲的场面,两相一结合,越发在心中认定,这个庶女在景阳侯府虽是不得嫡母欢心,可老太太和景阳侯定都是当作心尖尖待的。今日的嫁妆,怕是小觑不得。便都打起精神。

    不想接着便见抬出了十六抬用红帷幕遮掩的嫁妆。

    又甚高大,不像箱笼家具,一时倒叫人猜不透是什么东西。

    接着便又一抬一抬,竟是一共抬了一百二十八抬出来。

    中间虽有些家私瞧着粗糙,只是亮眼的东西却是更多。

    庄子铺子光看数量,竟然也不输锦心。

    再接着是那玉瓶孤本等等,都是可以传家的珍宝。

    一通抬完,已经到了未时二刻。外头说新郎总算来了。一时鞭炮齐鸣。只是比之前锦心的响声小了许多,不过众人也没留神,眼睛都盯着那直到现在还蒙着的红布嫁妆。

    锦熙便忍不住问许夫人:“什么稀罕的东西?这都要出门了,还不拆开?”她身上有九个月的身孕,本不想来送嫁,但怕锦心临出嫁,还是想不通,特意跑了来,她作为已经出嫁了大姐,说的话,锦心总要听几分。好在锦心没闹,顺顺利利地出嫁了。

    若不是想看看这十六抬东西到底是什么,她早就回府了。

    许夫人道:“我哪里知道?昨日夜里才鬼鬼祟祟地抬了来,还找了婆子通宵守着。我倒也想知道是什么了不得的东西要这样藏着掖着?”

    锦熙看了看左右,见众人表面不在意,可都尖着耳朵听的样子,忙道:“母亲,您也太过宽厚了。什么都由得她。她倒好,竟是不把母亲放在眼里。”

    许夫人淡淡一笑:“唉,她自小在庄上长大,跟我不亲,也是没法子的事情。不说这……”

    话音到此,许夫人突然双眼发直,好像闷死了的鱼眼睛,白多黑少,一动不动。

    锦熙忙转头看去,却见那十六抬中的第一抬,大红的帷幕徐徐坠落,高大的红漆木架子上端放着怒放的鲜花。

    花盛叶丰,国色天香。

    两朵粉嫩欲滴的艳紫花朵大若银盆,一朵朝左一朵朝右,殊色绝丽,并蒂而开。

    时人最爱牡丹。有史记载曰: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

    又有诗云: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可见其风之盛。

    此时正是牡丹时节。

    牡丹花开,倒不稀奇。可牡丹木本,向来独朵顶生,世人何尝见过这样的并蒂花后魏紫!

    锦熙第一个反应便是……这花儿是假的。

    人群却是骚动起来,有人顾不得礼仪,起身朝前涌,可那些婆子似乎早有准备,排成一排,笑着作揖拦住:“我们姑娘就是怕这花儿太招眼,才叫让布蒙住的。这花假不得……”

    说话之间,第二抬也已经揭开。

    现场却除了抽气声,再无人动弹。

    锦熙也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忍不住揉了揉自己的眼睛。

    竟是二乔!‘势如连璧友,心似臭兰人’,一枝双色花,一朵粉红在上,一朵娇黄在下。

    锦熙目瞪口呆地看着那剩下的十四抬……不会全是各色奇种牡丹吧?

    这要抬着走一圈,京城的地面会不会都叫围观的踩塌了?

    若真如此,莫说锦心区区五万两银子的十里红妆,便是皇上嫁公主,辅上五十万两,怕也没人记得住了。

    谁能忘得了这些冠前绝后的,稀世珍品牡丹呢?

    不过片刻,街外面便传来人群的欢呼与喧闹声。

    锦熙嘴唇颤抖,正在出神,肩头却猛地叫重物一压,她回头,却许夫人脸色苍白地靠在她的肩头……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