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古代架空 > 安分守己当昏君 > 第121章 新岁新始(二合一)

第121章 新岁新始(二合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开封城。

    征元二?年新?岁。

    正月初一清晨,百官行朝贺皇帝大礼。

    与皇帝拜贺过年节后,同僚之间彼此也免不了往来庆贺,至晚间,朝臣们还要?入宫领御宴,又是一番觥筹交错把酒相?酬。

    官场上的人情往来,有时可不比公务轻松。

    于是对朝臣们来说,真正松范下来过年假,得从初二?开始了。

    起码对李清照来说是这?样的——

    于是初二?清晨,她早早从东南角门?进入了龙德宫,叩门?将还在蒙头大睡的太上皇唤起来。

    姜离懵着一双眼。

    恍若是对偷懒学生怒其不争的老师,易安居士道?:“上皇,新?年前三天是为博戏佳期。”

    这?么宝贵的特殊时段,怎么还在睡呢?

    姜离:?

    她能理?解一个博戏大师,终于从繁碌公务案牍劳形中得了几日?假期,就想?好好玩玩的心情。

    但……

    姜离揉了揉眼睛,确认了易安居士身后也没?有多富她们。

    就她们两个人的话,能玩的博戏类型太少了呀。

    而且,姜离觉得自己的水准,也很难让易安居士尽兴。

    ——哪怕是赌神亲自辅导,姜离的博戏水平,也就卡在了玩的不错这?条线上。

    姜离也没?有持续废寝忘食地钻研,而是一如既往安心躺平:天赋这?件事太要?紧了。

    就像易安居士也送了她一本随记,里面有不少自己写诗写词的心得,而姜离……至今也没?有写出半首正经作品来。

    看姜离神色,李清照就知她并不知开封年节下的风俗。

    于是解释道?:“不是在这?龙德宫——今日?我带你去外面玩。”

    姜离则见易安居士笑意如霜雪上的冬阳,显然心情极佳:“每年新?岁的前三天,开封城开放关扑。”

    关扑,就是各种设下财物彩头的博戏总称。

    有宋一朝,从太祖赵匡胤开国起,就定下律法:严禁开设赌坊、聚众赌博。

    当然如易安居士这?般,在家跟亲友玩玩博戏是可以的,毕竟重点落在博戏玩法上,而不是钱财往来上。

    对李清照来说,把对方所有的筹签都?赢走就满足了,哪怕赢得是一把瓜子儿,欢喜都?是一样的。

    而《宋刑统》有定:若有聚众、参与博戏财物者,一旦被抓住就杖责一百,赌资数目特别?大的聚众赌博,还会算一算钱数,按照偷盗罪的等级算,该蹲号子蹲号子,该流放流放。

    除了……

    每年从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三,会放开关扑。

    允许各个商家、摊贩设下财物彩头,让客人以博戏的方式取之,算是半商半博。

    在易安居士的解释中,姜离清醒过来:懂了,就是节假日?特供版开封博戏狂欢节!

    怪不得易安居士如此兴致盎然。

    这?对热爱博戏的人来说,简直就像是小孩子忽然发现全世界变成了巨大的游乐场一样!

    而对于高水准赌神来说,则是——走,看我杀穿开封!

    **

    既然是出去玩博戏,姜离就特意选了一套红金双色的袄裙,远远一看,就像是跟财神爷撞了衫一般。

    “那奴婢来给上皇梳头发吧!”小英是非常有进取心的人,奉行‘永不止步不前,永远卷人为先’的工作理?念道?:“奴婢刚学了一个双蟠髻,很应年景。”

    他还给姜离大致比划了一下,是在脑后扎起两个半环状发髻,主?要?是这?种发髻除可佩戴簪钗外,还可以在环上系上各种跟衣裙相?配的彩色缯带。

    小英很快为太上皇梳好发髻,都?不用嘱咐,就找出了金、红二?色的缯带。

    姜离对镜,不错不错,这?样两个大环的发型之前确实没?怎么梳过。

    主?要?是……朱祁镇原本就异乎常人的大头,实在经不起这?种繁复的发型。某位被吓到的皇帝已经证明:那会给人造成,只有一个大头飘过来的恐怖谷场景。

    待姜离装扮好,易安居士也不禁莞尔:太上皇这?一身跟在自己身边,简直就是‘鸿运当头,大吉大利’四个字化作了实质。

    “我教上皇博戏也有半年了。”

    “学子入学堂后,每年年节前都?有岁试——今日?,也就算是咱们的岁试了。”

    姜离:原来是大年初二?出门?去期末考试。

    但,这?可是易安居士啊。

    于是姜离立刻做好学生状:“好嘞,老师!”

    而小英在姜离换衣裳的时间,已经去做好了其余的准备工作——

    不只像之前一样,安排了太上皇从东南门?溜出去的驴车和随驾亲卫,今日?还特别?准备了许多博戏之资:从贵重小巧的金瓜子到一串串的铜钱都?备的齐全。

    此时正双手捧着打?开的大钱匣,请两人检看有无遗漏。

    脸上笑容还跟新?岁的烟花一样灿烂讨喜:“上皇,李尚书,随时可以出发了。”

    姜离:将来她走之前,不把小英安排的妥妥当当,她都?不好意思闭眼!!

    **

    姜离并不是第一次出门?逛街。

    但今日?,才恍然觉得自己像是走在一张活过来的清明上河图里。

    抬眼望去,道?路两边屋舍鳞次栉比,酒肆茶坊、店铺商号,应有尽有;许多屋舍前还搭着各色彩棚,是商家亦或是民?家请来的歌舞百戏,乐声嘈杂;而路上行人摩肩擦踵,互贺新?岁之声不绝于耳。

    这?座开封城,渐渐活过来了。

    自然,还有博戏——

    有热情在门?口揽客的:“瞧一瞧看一看,满城的投箸行棋,我家彩头最佳哩!”

    也有走高冷路线的,只在门?口竖了一块醒目的招牌:“樗蒲戏,一缗一局,非精博者勿入。”

    简直有种华山论剑菜鸟勿入的既视感。

    还有走撒币路线的,这?是开金银铺的商家,设下的财大气粗版博戏:“打?双陆赢赤金棋子咯!如假包换!”

    ……

    甚至还有走名人效应的,而那个名人,还就在姜离身边。

    ——“打?马博戏!我们家书坊,可是开封城中独一份刊印李尚书所著《打?马图经》!”

    易安居士李清照现在是无人不知。哪怕不认字不看诗词歌赋的百姓,也知道?这?位李尚书——她代拟的太上皇的罪己诏和退位诏,实在太出名了呀!

    而如今,《罪己诏》的作者和主?角,正站在门?口。

    “就从这?家开始吧。”

    姜离眼睁睁看着易安居士从街头赢到街尾——无论何种博戏。

    而她……就像骤然被拉去考试的学生一样,这?成绩,不提也罢。

    主?要?是能被易安居士看上的博戏场子,都?是高端局。

    于是,在早早下完(输完)一局不擅长?的双陆后,姜离索性走到路边,跟小孩子们玩了一会儿‘儿童版博戏’,换换脑子。

    是的,小孩子们也有自己的游戏。

    年节下,开封城中孩童最流行的游戏就是‘掷钱为戏’。

    这?个一点儿都?不费脑子,就是一把五到十枚钱掷出去,谁正面朝上的钱币最多,谁就赢了。

    这?个游戏在年节下格外热门?:因宋时风俗,每逢年节,长?辈都?要?用红绳穿一百个铜钱给小孩子,是为‘压岁’,取吉祥长?寿之意。

    哪怕家中不富裕,给不了小孩子一百钱去玩,也总会拿红绳穿几个钱意思一下。

    因此大年初二?,正是开封城中孩童一年到头最有钱的时候。

    街头巷尾各处可见有钱了还想?更有钱,准备把别?人的压岁钱变成自己合成大西瓜的崽崽们。

    姜离看饴糖铺子外面十几个小孩玩的热火朝天,就从小英处要?了一串五百文的钱,要?求加入一下。

    而孩子们看她拎着一串肥嘟嘟的铜钱,也很欢迎她加入。

    才玩了一两把,姜离就知道?:我终于在博戏界找到了最擅长?的赛道?。

    她一掷一个准。

    待李清照打?完一局双陆走出来时,正好看到太上皇坐在最高的台阶上,成功赢走了一圈孩子的钱,小英还在一边捧场喝彩。

    于是当第一个孩子输到破防,开始抹眼泪后,很快带着一圈孩子都?哭了起来。

    姜离:……

    李清照:……

    姜离立马摇着自己的一串钱:“只要?你们别?哭了,我不但把刚刚的钱还给你们,还会给你们一人买一个果食将军!”

    小孩子们立刻不哭了。

    所谓果食,就是油面糖蜜捏的点心。

    年节下,会有巧手的师傅,把面人捏成门?神的样子图个吉利,就叫做 “果食将军”。

    糖本就不便宜,再加上捏成栩栩人形的技术少有,“果食将军”自然售价不菲,属于零食里的奢侈品。

    于是小孩子们当即破涕为笑,簇拥着这?位高大的‘姨姨’(姜离:很好,有钱就是姨是吧)去到摊位前。

    而姜离很快惊喜发现,这?家的果食将军居然不是传说中的各色神仙人物。

    而是——

    小孩子们蹦跳起来,显然也认了出来:“是岳将军!穿着的是出征那日?的盔甲。”

    “我跟着我娘去看来着!”

    捏面人的老师傅笑道?:“是,还有韩将军、宗老将军的,都?有都?有。”面上皱纹深深的老人家,显然是经历过宗泽老将军镇守开封的日?子。

    他捏的面人,跟姜离见过的画像颇为相?似。

    哪怕许多年过去了,总有人,清清楚楚记得守护过他们的‘神灵’。

    小孩子们欢呼雀跃选起来。

    姜离则挥手:都?买,咱们承包一整个北伐军!

    等送走了这?批小孩子,姜离又请老师傅帮着捏了几个季汉君臣的果食将军。

    然后她腰左侧别?着算无遗策的诸葛丞相?,右侧别?着被奉为武财神的关二?爷——姜离觉得自己buff叠满,她又行了!

    信心满满跟着易安居士走向下一条博戏街。

    但是很快……

    “小英。”姜离手掌向上,问钱袋子要?钱。

    然后熟练而沉痛进行今天第十八次道?歉:“对不起!老师!”

    易安居士叹息:她在博戏上就收了这?样一个学生。

    然而,然而。

    姜离也叹气:唉,来趟南宋,竟然还让易安居士体会了一下很多院士的心情——我的学生在博戏界对我毫无威胁,但在教育界,可以让我名誉扫地。*

    姜离只好效仿孙大圣发誓:“老师放心,徒儿将来行走江湖,绝不把师父的名号报出去。”

    这?一日?,李清照是玩到彻底尽兴,才在黄昏时分?登上了酒肆。

    回首恰见——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

    楼外灯烛渐起,街上人物繁阜。

    这?一切,竟无比契合过去多年,她梦中的昔年汴京盛日?。

    忽又想?起,就在一年前,她还在临安城内隐居,独坐自家小院树下。一梦过后,感叹此生也不过就此梦境罢了。

    于是她转过头去,对身畔金红色的身影道?:“今日?老师请你喝酒吧。”

    **

    两位博戏人不但玩了个尽兴,还喝了个尽兴,至晚间才回到龙德宫,却见皇帝也在。

    手边还放了不少奏疏,显然是来了有一会儿了。

    见她们进门?,赵寰抬头笑道?:“白日?见过朝臣后,自己呆在宫里也无趣,索性就到这?里来等着。”看小英和亲卫大包小提溜地跟进来,赵寰就笑道?:“果然没?等错!”

    兴致勃勃走上来,把易安居士赢的各色彩头都?看了一遍。

    然后又转向姜离:“姐姐没?有把太上皇的年金都?输掉吧?”

    从帝位退休的太上皇,也有一份全国最高的退休工资可以拿。

    “还好!”

    在易安居士杀穿开封城高端局后,姜离就去找了不少寻常的博戏场子,确认了自己的水平其实还是属于宋人平均水平偏上。

    找回了不少信心。

    但寻常的博戏,自然就是寻常的彩头,也没?什?么好看的。

    姜离就把她买回来的几十个果食将军转着圈展览给多富看。

    是真·转圈展览——因她买了太多果食将军,装匣子不但麻烦还怕彼此碰坏了。

    小英就机灵活泼地跑去卖糖葫芦的商贩处,把人家插糖葫芦的草垛子买回来了,给太上皇的面人们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家。

    赵寰从草垛上取过一个眼熟的果食将军笑道?:“是岳少保的。”

    小小一个糖面人,捏的却是颇具神韵,凡是见过岳帅的人,一眼就能认出来。

    赵寰跟姜离一样,也没?有忍心吃掉岳帅样子的糖人。

    而是颇具童心的举在手里——在糖蜜做成的岳少保的注视下,三人看起了真正岳少保自河北路送还的奏疏。

    与她们和朝臣们预计的仿佛:岳帅韩帅等武将,哪怕已经摸到了燕云十六州的边儿,心底急切期盼的火烧火燎,也还是暂时按捺,没?有立刻就要?提兵去打?燕云十六州。

    一来,寒冬腊月,北地的城池天然就多了一层易守难攻的冰雪buff。且幽州等地又是坚城重镇,还是得做好战前准备。

    当年宋太宗高粱河封车神一战,十数万精兵兵败如山倒,除了他个人的指挥问题外,还有个要?紧缘故就是彼时大军已然‘攻围太原累月,军士罢乏。’

    二?来,也是河北等地,实是被战火蹂躏的合境凋残,土地与民?生一般满目疮痍。金人可以打?下来后什?么都?不管,抢就完了。

    但对宋来说,那都?是自家的土地和百姓。收复只是第一步。

    说到底将军保境——是为了安民?。

    赵寰欣慰道?:“好在,如岳少保所预料,十月北伐虽辛苦了些,但可不耽误河北、陕西等地来年春耕。”

    朝廷的赈济,可以渡河而去了!

    举着糖人的新?帝又不免叹口气道?:“接下来岳少保的日?子,只怕不比打?仗轻松啊。”抚民?的工作辛苦繁琐。

    姜离对着奏疏点头,岳帅已经着手在做了:考河北路各地户口之耗损,尽力招抚流民?归乡,立户分?财放粮分?地,又要?劝课农桑,重修水利,再立桥梁,补葺堤堰……

    同时,岳少保还请命朝廷依照河南路例,减免河北路各项税赋徭役。

    姜离看到皇帝已经批复了照准。

    而不止岳帅一路,各路将领驻扎下来后,都?免不了上这?么一封奏疏。

    于是赵寰再次庆幸起来:还好烹饪了一条金龙鱼!不然财政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好在岳少保这?些年被迫自力更生惯了,岳家军已经发展成了六边形军伍。

    收复河北路后,岳帅当即安排兵士开营屯田,争取来年军伍能够尽量自己种地收粮自己吃,少用朝廷粮饷。

    赵寰接到这?道?‘屯田’奏疏,感叹之余倒不禁心酸起来。

    也就是说从前多年,岳少保原也是什?么都?可以不要?,只想?要?皇帝一个‘允许北伐’的点头罢了。

    她轻柔地将糖人插了回去。

    然后擦了擦手,又拿过了另外几道?还没?有批复过奏疏。

    “吏部年前就在呈报:自淮河以北,北地各路官员均多有缺如。许多职位都?是以武臣充使,甚不合宜。”

    就像现在这?些抚民?之事,按理?说朝廷该派宣抚使过去,也要?选出各官署的文官前去上任。

    但现在基本都?是各路将领暂代。

    姜离:果然,烽火还在燃着,也不耽误有人盯上空出来的官位。

    世上永远不缺想?做官的人。

    而北宋过去的官,其实是太多了。

    那是历朝历代出了名的三冗:冗官、冗军、冗费。

    冗军都?不必再说:靖康之耻已经证明了一切,开封号称京畿地区有数十万禁军,宰相?口中每年‘十之六七国用都?在兵’的军伍,作战能力却是奇差无比。

    只说冗官。

    宋对于官员的任命,有个非常‘天才’而有创意的改革。

    叫做“设官分?职、分?割事权”。

    简单来说,就是一件事,本来一个官员就能决断料理?。但是朝廷会把一件朝事的决定权分?成好几份,交给不同官署的官员来负责。

    美其名曰,多人复核比较稳妥。

    实际上是:各个官署官员彼此牵制,彼此推诿,常常三个和尚没?水吃。

    这?对皇帝坐稳皇位来说是件好事:你们彼此牵制,决定不了的事儿,可不就得我来决定?

    对官员来说(只要?不急于用心办事的官),也是好事啊:一件朝事需要?几个官员来办——朝廷设置的官位多,他们当官的机会多啊!何况好几个人一起负责同一件朝事,还方便推卸责任哩。只要?我什?么都?不干,我就什?么都?不错。

    所以……

    姜离想?:她也就是绑定了昏君系统,才会更倾向于明朝。

    如果绑定的是什?么臣子系统,当官还是得当宋朝的官:岗位多事少、责任少但钱多!

    只是皇帝和官员倒是某种程度上双向奔赴了,但养着这?么多官员的粮米银钱又是哪里来的?

    官员们会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们当的是赵宋的官,吃的是皇帝的皇粮——这?就像说‘饭是锅里来的’一样荒谬。

    这?层层重担,到底还是落在百姓身上。

    赵寰去翻了翻她的分?段父皇宣和年间的记录:在宋徽宗跑路前,朝廷上下官员数量已经达到惊人的近5万人。

    这?还只是官,不包括数目更庞大的吏。

    在官员数目这?点上,宋真正做到了‘远迈汉唐’。

    姜离:说的阴间一点。金国灭掉北宋,其实是物理?上解决了大半北宋末年,矛盾已经尖锐到不行的冗兵冗官的问题。

    哪怕痛饮了一场,说起正事时,易安居士还是清醒而分?明。

    “吏部这?道?奏疏再压压吧。如今还是北伐征战之时,以武臣充使文职,没?什?么不合适的!”倒是少派些拖后腿的过去,才是正理?。

    若再按照先帝年间的旧例,把那些七七八八的官都?给安排上,才真是赶路人从地上捡起石头来往兜里塞,白给自己增加重担。

    姜离从草垛子上选了个大凤凰的糖画,‘咔吧咔吧’吃了半个。

    然后拿着半个糖人对两人道?:既然原有的官场已经被打?碎,尤其是淮河以北已经乾坤颠倒官序崩坏,都?要?重新?塑过——那就往更有利于她们的方向来捏呗!

    尤其赵寰,是乱时继位登基的皇帝。

    她以帝姬女子身登临帝位,不可否认多有时势造就的缘故。

    但仗,总有打?完的一天。

    那时候日?子还要?继续过下去。

    外部压力消融后,内部估计免不了就要?加压。

    在此前,总要?多建立些自己的体系和班底才是。

    比如现在朝上的女官,就实在太少了,虽然易安居士和梁将军一文一武官职都?很高,权柄都?很重,但也不能光重质不重量。

    如今这?种百废待兴的官场,帝姬登基的朝堂,正是女官们批量入朝的好时机!

    “只可惜……”赵寰边听,也边从草垛子拿了一串糖山楂。

    “明年开科举,有些勉强。”

    北地遭兵戈多年,先落入金人手中又落入伪齐手中,北地百姓国籍都?不保,何况是科举出仕了。

    如今故土归宋,新?帝登基,科举当然要?办起来。但也得各路各州先考,才能推送京城。

    故而京城殿试都?是三年才一回。

    如今已经是正月里,想?今年春天就开常科,必是来不及了。

    说到这?儿,赵寰自己都?停了下来。

    几乎是与易安居士异口同声:“那就特科!”

    来年春日?,可以先举特科之一——童子试来做社会实验。

    所谓童子试,就是各地给中央推荐十四岁以下的神童,先到国子监考考笔试,之后再由?中书宰辅甚至皇帝亲自考考面试。

    如果不是徒有虚名,而是却有才学的神童,就会特赐出身。

    宰相?晏殊小时候,就曾得当地官员推荐,考过宋真宗一朝的童子科。

    选童子试做实验,还有另一桩好处:授官更灵活!

    正常的科举是有完备流程的,怎么考试,怎么批卷,怎么定名都?是固定化作业了。

    但童子试不同。

    皇帝可以根据自己喜好心情来,觉得这?个神童讨喜呢,直接给个进士出身也是有的,若觉得平平,只给个‘童子’身份塞到国子监去深造也行。

    全看帝王自己!

    赵寰笑道?:“让咱们来好好选些女神童,从孩子培养起吧!”

    年纪小到七八岁的,可以多培养两年。若是十三四岁的,又是天资聪颖的神童出身——直接就可以上岗边学边干用起来了!

    姜离吃糖人的手一顿。

    因她们在谈论神童特科,6688就下意识将相?应的史料筛出来摆到了姜离眼前。

    ——原来南宋当真有过女童参加科举:“自置童子科以来,未有女童应试者。淳熙元年夏,女童林幼玉求试,中书后省挑试,所诵经书四十三件并通。”[1]

    真是个有心思有想?法的女孩子,难得她家里应当也是少有的开明,才没?有压制女儿的‘异想?天开’,反而真的帮着女儿递了请奏上去,让女儿参加了科举。

    然而,哪怕她考的很好,朝廷还是只‘诏特封孺人(外命妇品阶)’。

    若当时朝廷容有女官,这?位林幼玉的一生,必绝不止于这?样一个荣誉封诰,而是真的能在朝上做出一番事业。

    赵寰的手一下下点在吏部的奏疏上。

    她声音已然有了不容置疑的帝王威仪。

    反正皇帝总要?有人做,她为什?么不能做?

    而她确实也做了。

    姜离‘咔咔’吃完了最后两口糖人,接过她的话:“缺的官既然总要?有人做,怎么不能是女官呢?”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