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古代架空 > 安分守己当昏君 > 第19章 阎王点名

第19章 阎王点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群臣们看着丹陛上的年轻天子启唇。

    仿佛听到了阎罗殿的召唤。

    如果系统能够带给姜离读心术之类的金手指,那么她就会感慨,群臣们的想法真是……一点儿也没?错。

    姜离手里拿着的是一份货真价实的死亡笔记。

    这?上面的名?字,正是来自于为了祭祀在土木之?战中阵亡文武官员与将士,景泰初年所立的显忠祠内的牌位。

    就在显忠祠正殿门口还挂着一对楹联:“故老尚余哀,兵溃不堪论往事;诸公应□□,君存何必问微躯。”*

    多么冠冕堂皇的话。

    反正要是她,是绝不会为‘君存我死’而感到安慰。

    何况这?可不是什么为国捐躯为万民而战,这?纯粹是被人坑死。

    现在,以显忠祠内的六十六个牌位为主(还是有诸如李贤等极为幸运的人,从?土木堡保住了命逃回了京城),汇成了姜离手上这?份长长的饱含血色的名?单。

    因正好又是这?样一个鬼门大开的中元节,姜离是特意选了在佛前开过光的红绳系上压一压。

    御驾亲征的名?单,自然是先武后文。

    第一个被念到的就是——

    “光禄大夫左柱国英国公张辅。”

    七十五岁的老英国公:……

    这?一刻,饱经沙场的老将军脑海内,甚至不可抑制地?走起了马灯:想他沙场征战数十年,从?少年人提刀上阵,与父亲张玉一起,跟着彼时还是燕王殿下的靖难之?役刀口舔血。

    父亲……战死在靖难之?役中。

    因父亲的战死和他拼死得来的战功,太宗永乐帝一朝他已然位列侯爵。

    之?后,永乐年间?,他为主帅出?征安南,成功将安南变成了大明的交趾,这?是自唐亡后数百年,交趾再次复入华夏王朝的版图!

    张辅还记得,当年永乐帝是何等龙颜大悦,亲笔写下诏书昭告天下,百官奉表万民同喜。

    从?那日起,他就成为了大明的英国公。

    那一年,他才三十三岁。

    张辅记得这?份荣耀,却也不曾止步在这?份荣耀上。

    交趾虽设立布政司,但刚归顺的那些年并不太安稳,当地?将领战败,张辅再次披挂上阵,前后三平交趾,为朝廷镇守住了西南。

    之?后,永乐大帝五征蒙古,他也随御驾亲征了三回。

    是的,说起御驾亲征这?件事,老英国公一点也不陌生?。还不只追随过永乐帝北征,宣德年间?也曾随皇帝亲征平朱高煦的叛乱。

    可以说英国公是货真价实打了一辈子的仗,从?黄沙漫天的漠北,到瘴疠漫山的安南。

    他从?未退过。

    然而此时张辅站在朝堂上,双目望着正统帝朱祁镇画的舆图——

    他原以为没?有什么战争会让他畏惧。

    可现在,他发自内心的胆寒,比从?前任何一次大战前都要畏惧。

    不只为他自己,更?为二十五万无辜将士,为边关百姓,为满朝文武,以及,被眼前这?位皇帝握在手里的大明!

    姜离的语气顿了顿。

    因为名?单上下一位原本?该是成国公朱勇。只是如今成国公已经领了增援的圣命,也就不必再出?现在这?个名?单里。

    但在史册上,这?两位曾身经百战的铮铮老将军,都殒命于土木堡。

    然而没?有被点名?的成国公,也完全是心乱如麻。努力从?英国公依旧站的笔直的背影上汲取一点勇气。

    别慌,满朝文武都在!总会劝住陛下的,总会的,是会的吧……

    只听?上面皇帝继续往下念去:“泰宁侯陈瀛,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驸马都尉井源……”

    被点名?的勋贵们都脸色青白,有种?中元节被恶灵趴背的感觉。

    陛下,难道你不知道,在你们老朱家的大明朝,我们这?些人家的老祖宗靠着军功封爵后,没?有因为各种?原因被除爵除命,爵位能一代代稳稳传到我们多不容易吗?

    现在还要把?我们都拉出?去打这?样一场御驾亲征。

    您真的有心吗?

    武将点完后,位列朝堂东侧的文臣们惊恐地?发现,皇帝手里的纸卷才走完不到一半。

    “户部尚书,王佐。”

    被点到的国家财政部长,户部王尚书面白如纸。

    而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王直老尚书,听?皇帝第一个点了户部尚书,心下说不上什么滋味:他是不用去了,可他完全也高兴不起来!

    那就是皇帝把?京城的摊子留给?他了。万一皇帝真硬要亲征,让他上哪儿去筹措这?二十多万人的军需?

    “兵部尚书于谦。”

    于谦的名?字出?现在这?上面,其实是没?法跳过:御驾亲征兵部尚书肯定?要去的。

    毕竟户部尚书都带了,兵部尚书当然要带着的,史册上于谦因为是兵部二把?手兵部侍郎,才被留下来的暂代兵部事务。

    不过话说回来,于谦怎么不算是土木之?变的‘阵亡朝臣’呢?出?现在这?份名?单上,实在也是实至名?归。

    听?皇帝点了于谦的名?,三个月前才从?兵部的烂摊子抽身出?来的邝埜老尚书,心情?极为复杂。

    本?来该去的——

    “应该是我啊。”邝埜在心内喃喃自语道:“廷益是代我受苦。”

    邝埜垂眸,觉得自己的脑子转的都要烧起来了:怎么办,于情?于理都得想个办法留住廷益,主要是兵部实在也离不开他,要不就说京城需要……

    他还没?想完,皇帝又点了他的名?。

    “都察院左都御史邝埜。”

    刚刚还在担忧的于谦的邝埜:……

    有病啊陛下!

    是,太宗皇帝当年亲征倒也是带过御史的。

    但那是事先准备充足的北征,而且太宗有规划,此一征至少大半年,所以是需要御史(纪委)督运粮秣辎重的。

    而您这?每人发三斗炒面突如其来的亲征,明显只能是速战速决局。

    那带几个御史监督军纪是可以的,带我这?个年过六十的都察院一把?手干啥啊!!

    约定?俗成,御史监察也是责任分级制度,比如一个百夫长贪污犯军纪,肯定?不可能是他这?位都察院一把?手去弹劾。

    邝埜心道:跟我一个级别的我要监督弹劾谁啊?难道我还要弹劾跟我一样倒霉的户部尚书王佐和兵部尚书于谦吗?实话实说,要能的话,我先弹劾陛下你!

    很?快他发现,皇帝不但带了他——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邓棨,御史张洪,黄裳,魏贞,申祐……”皇帝一口气点了十个御史,涵盖了都察院各个级别。

    邝埜:……

    被同僚们赞誉为官一世端谨勤慎的邝埜,内心已经是破防到疯狂吐槽中了:是不是因为之?前言官弹劾陛下你的关系,你这?回要趁机把?我们一网打尽?

    在点空了半个都察院后,皇帝终于换了部门。

    “吏部左侍郎、内阁学士,曹鼐。”

    曹鼐面无表情?:他倒是没?啥意外?,吏部一把?手不去,他作为二把?手又是内阁成员,想也跑不了。

    尤其是听?到另一位内阁同事,张益也被点名?后,两人还交换了一个十分复杂的眼神。

    说来在一连串名?单后,曹鼐甚至有种?‘大家都是结拜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荒谬悲壮感。

    “礼部左侍郎杨善,刑部右侍郎丁铉,工部右侍郎王永和。”

    这?次被点到名?的三位侍郎(论级别分别是各部的二把?手三把?手),都不怎么意外?了:嗯,谢谢陛下,让我们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同僚们在战场上聚齐了呢。

    很?快,他们就集齐了更?多的部门,随着皇帝点名?,越来越多官员失去了颜色——

    通政司(管内外?文书)左通政龚全安;

    太常少卿(掌祭祀礼乐)黄养正、戴庆祖、王一居;

    太仆少卿(掌牧马之?政令)刘容;

    大理左寺副(管刑名?监狱诉讼等事)马豫;

    ……

    六部九卿五寺列司谁也别跑。

    好好好,陛下,您这?是要在草原上组织一个朝廷是吧。

    直到皇帝开始点玄学部门钦天监,肉眼可见,陛下手里长长的纸页也念到了最后。

    姜离也着实念的口干舌燥了。

    迅速把?最后几位钦天监义士的名?字的念完,姜离重新仔细收起了这?张纸。

    都是,无辜罹难者。

    朝上有短暂的死寂,所有人心底浮现出?一致的声音:皇上,这?是要把?大明给?干黄摊子啊。

    还有啥说的,死命劝住陛下不要亲征!!

    随着第一个官员开口‘陛下三思啊’,朝堂登时如同在热油锅里撒了水一样炸开了。

    并且非常响应节日氛围,朝堂从?会议现场变成了哭坟现场,群臣们都嚎哭表示陛下您真不能去——主要是……要是您铁了心非要去送死,臣等也不能去啊。

    许多人面上不敢说,但心底都升起了邪恶的,不符合‘君臣伦理’的想法:陛下您要真想表现勇猛,能不能单枪匹马自己杀出?去,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或者被人家上将取首级也不是不可以)。

    皇帝的声音自上传来:“众卿如何反对?朕这?也是遵先帝遗诏方御驾亲征啊。”

    这?话还真不是瞎扯,甚至有老臣在皇帝提起这?件事后,还能作证确实发生?过——

    朱祁镇年幼被立为皇太子后,宣宗皇帝很?钟爱这?个宝贝儿子,有一回直接把?他抱在膝盖上,当着满朝文武问儿子:“要是哪天大明有犯国反乱的人,你敢不敢亲率六师去讨伐罪人呢?”

    太子版本?朱祁镇当场响亮答了句“敢!”

    宣宗皇帝那份高兴啊:我儿有朕和祖宗遗风!

    甚至喜悦的当场解了龙袍披在朱祁镇身上,然后把?儿子放在龙椅上。

    “我儿必为圣明天子啊。”

    往事如烟。

    不,往事如刀,如回旋镖,实在刺心的不堪回首。

    如果说之?前那些年,还有朝臣们愿意欺骗自己,陛下还年轻,陛下是被王振骗了,陛下年幼时回答先帝那叫一神采英毅。

    那么只要陛下不再怠政,肯勤于政事,必然……

    直到今日,赤裸裸,或者说简直是血淋淋的现实摆在他们面前。

    朝臣们从?没?有一刻这?么清晰地?确定?:我们错了。

    先帝也错了。

    去他的‘天下无不是之?君主’吧!

    哪怕先帝自己是个好皇帝,但他错了,他选错了继承人!

    而这?个错误本?身,眼下又要犯滔天大错,要将大明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一定?要在这?里,拼死拦住!

    **

    而这?一日,姜离也终于亲眼见到了明朝臣子彪悍的上谏水平(骂功)。

    经过王振几年的暗害杀戮,是,朝上剩下的言官绝大多数是会明哲保身的。

    但今天情?况又不同了。

    从?前他们怕王振怕的是什么?怕的当然是被害死。

    可现在看来,假如死在勇于谏言上,结局不比跟着这?样的皇帝出?荒唐的北征强?

    那还有什么可说的?有什么可怕?骂就是了!

    最先出?头的,还是王恕。

    因他曾是最饱含希望,且做出?努力的那个。

    所以此时也是最愤怒的那个。

    王恕根本?顾不得自己官职低微,在他看来朝臣们的苦口婆心劝导已经没?有用了,他要实话实说,就算他今天当场死这?儿,他也要骂——

    而且他一点也不怂,直接按照从?前被打死过的言官的旧例来做。

    今日是祭礼加十五望朝,朝臣们穿的不是常穿的朝服,而是更?加正式的公服。王恕此时就直接摘下了与公服配套的乌纱帽,连同自己手上的笏板一起掷在地?上。

    朝上官员们原本?纷乱的劝说声,被这?骤然响起的声响惊的霎时一静。

    王恕的声音比这?还要掷地?有声:“陛下为君,从?前数年深溺奸宦之?言,忠正之?言不得入耳。”

    “以至大明天下子民,无论是簪缨诗书之?家,还是耕夫贩妇之?辈,皆受王振所害,而王振乃陛下所佑,即天下子民为陛下所害!”

    “前些时日,陛下托病之?故,不顾宗社一心寄乐。以至于不祭、不祀、不朝,亦不亲示耕耤、听?讲经筵,已失尽为帝本?分!”

    “谁料如今陛下虽肯临朝理事,却沉迷更?甚,以奸宦为腹心,莽然北征妄求虚名?!”

    “陛下今日欲行亲征之?事,实在荒谬!若陛下坚意如此,必至土崩势成边疆大乱,举国上下怨极必乱!”

    ……

    最后还不忘总结下——

    “今朝堂之?事闻所未闻,陛下矜以自贤,实则辱国伤重,莫过于此。”

    “史书工笔民心昭然,天下后世岂可欺乎!”

    王恕最后一句,可谓是直戳所有当皇帝人的心窝子:你的行为上史书了,你就等着后世人骂你吧!!

    骂的痛快啊!

    这?是朝上所有人共同的心声。

    是的,所有人的心声,包括姜离在内——

    对她来说,看史册明英宗微操的时候她有多无语,发现自己穿成这?位昏君后,她的精神状态就有多不稳定?。

    此时王恕骂的,也算是她的心声。

    她听?了不但觉得挺舒坦,还很?羡慕王恕的嘴。

    怪不得能活到九十三,骂皇帝的年限比大明大部分皇帝活的还久,当真是有话就谏,绝不内耗自己的好品德。

    听?到王恕骂至精彩处,还心道:哇,好骂,很?配堡宗。

    又戳6688快帮她记下来以后学习下。

    6688:……这?么快乐吗?我家宿主不会觉醒了什么奇奇怪怪的属性吧。

    而继王恕之?后,又有一位敢于直谏的年轻官员站出?来了,比起王恕的怒言,这?位叫做申祐的御史,更?多是一脸正气且真的担心皇帝的安危。

    “陛下实不可轻至边关!正所谓千金之?体坐不垂堂,一旦战事凶危,陛下若不慎为贼所伤所害,大明岂非重蹈青城五国之?灾?”

    何为青城五国?青城,乃金接受宋徽宗宋钦宗投降之?处,故有言‘宋之?亡以青城’。

    五国城,则是宋徽宗被囚禁至死的金国城池。

    申祐这?话就是在担忧:陛下您这?么仓促出?征,还搞这?些花活,可别像宋二帝一样,被敌人给?逮走了啊。您不担心国家百姓,要不要担心下自己?

    姜离:预言家出?现了。

    不过姜离看到说这?话的御史,方才的畅快倒是淡了些,更?多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惋惜。尤其是见他这?么实心担忧朱祁镇的安危,就更?是叹息。

    因站出?来的这?位申祐,在土木之?变的死因,与其余所有官员都不同。

    申祐是正统十年的进士,年少有为,二十岁就高中进士入翰林,人多称道他‘立朝忠谠,刚正不阿’,如无意外?该是大好的一生?。

    可意外?来了,他作为御史,被选中随御驾亲征。

    随后,在土木堡的惊变中,他也没?有离开皇帝身边,作为文官也提刀奋勇杀敌。

    直到……直到被带到皇帝跟前。

    因为他的年轻和相?貌:申祐是当时皇帝身边最像皇帝的人。

    于是他被安排了换上龙袍代乘帝舆突围,引开敌人。

    申祐领命,死于乱军中,时年二十四岁。

    皇帝敌营偷生?,忠臣血溅帝衣。

    只是申祐此代帝引敌的忠臣之?举,在景泰初年还得到了褒奖,两个幼子皆得荫封。然而英宗复辟后,虽然也追封了许多土木堡死难之?臣,但对于申祐却是只字不提,大概是觉得此事实在有辱皇名?,索性当不存在。

    而且是‘通纪不挂一字,谥与荫典不及一言’的不存在。*

    祭祀缺无,纪无可查。

    直到嘉靖十年有御史箫重望,为申公深觉不忿,与朝臣们一起上书请命,方最终请下朝廷旨意,为申祐赐谥号“忠节”,又建了一座“申忠节公祠”,方得祭祀。

    而那时,距离土木之?变申祐之?死,已经过去了八十二年。

    世事颠倒如此,许多话实是不必再说,千古自有公论!

    故而听?到申祐发自肺腑关心皇帝,姜离心里真不如方才听?王恕大骂来的痛快。

    就在此时,系统里终于响起了她等了三个月的声音:“恭喜宿主顺利通过试用期。”

    “正式用户专有功能已解锁,请宿主及时查看使用。”

    好吧,先做正事。

    满朝文武就见皇帝原本?还在一言不发受谏,此时大约是终于恼了听?不下去,骤然起身手往下一压:“够了!”

    到底是封建王朝君臣纲纪铭刻于心,皇帝一动,绝大部分人还是下意识畏惧闭嘴。

    甚至开始惴惴思考起自己的下场:按照规矩,朝臣们惹怒皇帝,有罚俸降职廷杖等好几种?惩罚措施。

    而今日他们这?般喧哗朝堂、对皇帝不敬,只怕是会被锦衣卫拉出?去午门廷杖的。

    廷杖这?件事很?玄学,能不能活下来,全看皇帝心意了:如果只是警示,哪怕打一百杖,施杖人也有手法让人只得个皮外?伤,但皇帝若有示意,三杖也能打死人!

    闹成这?般,集体廷杖怕是免不了,但不知今日,陛下会不会怒到挑几个人打死。

    然而皇帝见朝堂重新静下来,却别出?心裁道:“放心,朕今日不会廷杖的——不然把?人打个起不来,岂不是耽误了诸卿随朕御驾亲征。”

    百官:……

    别说,这?句话还真的符合很?多朝臣的心思。打我们一顿吧,然后总不能让我等皮开肉绽的上路。

    谁料皇帝居然直接表示,绝不打你们,都得全胳膊全腿的跟朕走。

    不少人眼前一黑:这?时候皇帝怎么又这?么聪明了!!

    之?后,皇帝又撂下了一句此时朝臣们没?有心思注意,但后来至为重要的话——

    “朕御驾亲征离京后,郕王于京城监国,代总国政。”

    说完皇帝拂袖而去,留下满朝如丧考妣的官员。

    **

    姜离未乘舆,一步步离开了御门听?政之?所在。

    群臣的声音渐渐变远变淡。

    姜离抬头看了看这?日中元节的太阳,发白的带点毛边的日头。

    在这?枚并不太漂亮的太阳落山之?时,这?些事都会结束的。

    但在这?之?前,她还给?今日受到惊吓的群臣们准备了一件小礼物。

    亦步亦趋跟在皇帝背后的锦衣卫校尉袁彬,见走在前面的陛下忽然止步,转头淡声道:“把?马顺叫到这?儿来。”

    袁彬微怔,但很?快应道:“是。”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