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古代架空 > 女配她三辈子孤寡 > 第80章 阴阳相携第二十八天

第80章 阴阳相携第二十八天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京都

    今日的朝堂格外的热闹, 除了前几日从西北传来的两封加急,前一封是楚民远辞官返乡的公文,第二封则是由姚申送过来的, 关于楚民远一行数百人神隐, 遍寻无踪迹的消息。

    朝堂上的众大臣:厉害了,姚申终于把楚民远给做了!

    朝堂上虽然也有和靖王府或者楚家勾勾搭搭的, 但大多只是一些不伤筋动骨的利益交换,从前面靖王府世孙死讯传来,原本朝堂上还有小心思的人都安静了下来。

    如今这朝堂上, 不说全和皇帝一条心吧, 但大部分都是指望皇帝这一支长久的,毕竟他们的富贵都压在这里,要是被靖王府得了正统, 他们这些贰臣肯定不会有好前程。

    所以尽管朝堂上的一众大人们都很矜持,但得知楚民远辞官神隐后心里还是非常高兴的。

    楚家在江南就是一霸, 没了楚民远的楚家定然元气大伤。

    上层利益就这么大, 丰饶的南边被楚家占了这么多年, 别人喝口汤都不容易, 还要看楚家脸色。

    如今楚家出现了颓势,都不用皇帝下命令, 自会有人为了自己利益对楚家露出獠牙。

    总之听说了这个事儿大家的心情都很不错。

    再然后皇帝就给他们放了个大。

    哦,其实也不是皇帝, 而是远在西北的孟抚江上了请河西郡王世子的折子。

    众所周知, 这位大将军如今已经七十五岁了, 一生中只生育过一个女儿, 并没有其他的子嗣。

    按照往常无嗣有爵位的人家来处理的话,孟抚江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将爵位给自己的兄弟侄子继承,另外一个就是从有血缘关系的族人中挑选一个嗣子传承爵位。

    只不过这种不正常的爵位传承,上头的皇帝若是看你顺眼那就抬抬手允许了,要是皇帝不待见你,那请封的诏书压个几年,或者找借口削一等那也是有可能的。

    不过孟老将军很显然选择了第三个方法,他请封的世子是他的外孙,是他的独女外嫁后生下的儿子。

    虽说这外孙是当初说好了跟孟老将军姓的,但毕竟没有正式的过继回孟家,所以就显得不那么合规矩。

    但总归还是情有可原,再加上孟老将军的功绩摆在那里,皇帝愿意抬手通过满朝大臣都觉得很正常,之前他们陛下这么大气一口气封了三个郡王,如今不过是情有可原的请封世子,实在没有什么好纠结的。

    但偏偏皇帝没同意。

    满朝的官员都懵了:不是,陛下你是不是有些不符合您的人设啊!

    当今虽然霸道了些,但为人有底线,性子也是通情达理。

    这种显而易见的人情世故,甚至是能给自己刷仁义名声的事情,皇帝为什么不同意?

    “河西郡王的请封虽然情有可原,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今日朕为河西郡王破了例,来日就会有人以此为先例,长此以往便一发不可收拾。”皇帝的话不是危言耸听,毕竟大家都是一样的人,他们的传统就是寻找传统。

    一旦要做什么事情发现有困难,那么如何说服别人,证明自己的准确,有先例可循,就是一个非常好用的方法。

    而出这一招往往能出奇制胜。

    满朝想要进言的大臣顿时都哑火了。

    孟抚江的请封折子就这样暂时被压了下来,皇帝虽然说了这样子不行,但也没有立刻把折子打回去,那就说明还有回转的余地。

    难不成直接过继,按规矩走完流程?

    这也是一个办法。

    但是又问题来了。

    能和孟老将军做亲家的也不是什么平头百姓,更不是什么谄媚没有风骨的人家。

    人家又不是养不起儿子,能让孩子跟孟老将军姓是因为敬重孟老将军的为人和功绩,可不是让孩子去外公家里打秋风的。

    若是孟老将军这一波能把爵位请下来,那么为了孩子好,人家爷爷奶奶自然不会废话多说什么,但是为了外祖家产直接过继过去,这吃相太难看了,人家要脸肯定不干。

    事情就这么僵住了。

    转折来自半个月后东北的一封折子,一封同样的请封折子,来自辽东郡王廖启昌。

    比起孟老将军的情有可原,廖启昌的请封折子简直是匪夷所思。

    因为他要请封自己的独女为世女,但知道不合规矩,所以愿意主动降爵,为女儿请封的是公爵世女,另外还为几个侄子请封一串的杂牌将军,请皇帝买一送一串。

    理由是:同胞血脉,理当同等对待。

    至于他女儿请封,那是因为爵位是他挣的,你看侄女他就很贴心无视了,没有再扯朝堂上诸位的神经。

    满朝大臣:我们谢谢你啊!

    廖启昌的请封看起来完全是乱来,但是有聪明人很快就摸到了其中的脉门,在这么一寻思:嘶——三个新封的郡王居然都没有儿子可以顺利继承?

    这时候巧合?!

    到底是上天安排的,还是他们陛下如此心思缜密,誓要在爵位继承这一块上拉一道口子?

    可是爵位继承历朝历代都有现成的规则,如今的大周已然是藩王最少,实封独一的朝代了,还能怎么弄?

    况且便是要折腾,三位郡王说到底也都只是虚爵,便是真的拉开了口子又能怎么样?朝廷缺那几个钱?那一开始还不如不封……不对……

    不少人回过味来了,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

    这口子最后是要落到靖王府头上的吧……只是靖王府也不缺儿子,便是世孙没了,但世孙还有弟弟,世子也还年轻也能生,最不济靖王都说不定还能有老来子。

    西南靖王府除了已经没了的世孙没有孩子,上两代那可是子女一大把,人丁兴旺得很,绝对不存在爵位无人继承或者旁落的可能。

    于是没几天,皇后的侄儿,大理寺少卿上书修订爵位财产继承相关的法令。

    皇帝大手一挥:所有人都可以上书提意见。

    满朝官员:……行,自家的陛下只能配合着演,只是这继承爵位和财产,还能玩出花来?

    事实证明,里头的花样可多了。

    包括但不仅限于,父母在时,儿女该不该拥有私产?若是不该,那么若是遇上无良父母,子女是不是就只能看着自己的钱财被夺一家子饿死?那要是父母偏心,谋夺其他子女财产供养偏心的子女呢?

    若是子女不幸遇难,父母拿了钱却不善待孙子孙女呢?自认倒霉吗?难道这孙子孙女就不是大周的子民?不是大周的人口?若是放任父母不慈,如何教养天下人孝顺?都言父慈子孝,可见父慈才能子孝,父不慈子怎么孝?

    另有女子嫁妆的归属问题,既然继承家产没有女子什么事儿,那么女子在闺中有了家私需要交由父母吗?嫁进夫家后丈夫抢夺嫁妆财产怎么说?

    若是夫妻和离,有子女,子女一般默认归属夫家,但若是夫家无力养育子女,那子女能不能跟随母亲?要不要改姓?

    最后独女招赘后财产的归属问题,能不能立女户?

    此额外还延展到民间恶习吃绝户一事上。

    其实这些事情相关的法律法令不是没有,但大多很笼统,大部分也都是一刀切,真的以法令评判的时候多仰仗官员的好恶,而不是依法判决。

    遇上好的官员自然是皆大欢喜,但要是遇到不好的,那可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

    还有最最重要的一点,老百姓大多不识字,什么法律也不知道,很多事情都是自古以来,好的坏的没有判断。

    制定法律只是第一步,难的是推广和有效的实施。

    皇帝终于拿出了杀手锏:竹纸和雕版印刷。

    要不是有这两样,即便皇帝认同好大儿口中女子的能力,也不愿意去折腾着翻天覆地,因为太难了,太麻烦了。

    但他现在手里有了这两样,事情就妥了,更别说皇庄里还有许多东西在陆陆续续的弄出来。

    不是他不知道其中的艰难,但是真的被他家太子描绘的前景打动了。

    千年后世,这锐意改革的千古一帝,他姬弘必然要有姓名!

    皇帝下定决心要名垂千古万事敬仰,于是朝堂内外一天天的就跟唱大戏一样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就在京都君臣打嘴仗扯头花的时候,西戎王带着他的直属部队和三百鬼兵朝着西北边镇新宁县奔袭而来。

    至于为什么选择新宁县,很简单,一来是因为这是个大周收服了才十几年的地方,原来是属于西戎的,另外一个就是因为新宁县的地理位置非常突出。

    西北四个一字排开的边镇,其他三个到罗醮城的距离都差不多,只有新宁镇往西冒出去一大截,像一杆旗子立在大周北部的最西端。

    西戎但凡出兵就绕不开新宁镇,因为不管它的结果,要么被断了后路,要么直接被包抄,总没有好结果的。

    大周这边自然也知道新宁镇的作用,所以在这边囤积了重兵把守,不管是抵御还是驰援都能有充裕的人手。

    而就在西戎王到达新宁镇城门下的那一天,周明妍和姬长恒带着人和董氏的商队混在一起,从新宁北边的新贵镇出发,绕开西戎大军的查探,一路深入草原。

    若是别人还真不敢这么走,毕竟不是谁都能像卫霍一般在草原上来去自如的。

    但周明妍和姬长恒不怕,因为他们带了磁石做的指南针,赶路的同时还能细化地图,为以后开发西北草原做准备。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