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 第56章

第56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正式入职部委以后, 狄思科就绝了再出录音带的心思。

    他现在的经济没那么拮据了,每月有固定工资和房租,实在没必要为了出版录音带, 而成为单位里的异类。

    据他所知, 除他以外, 他们单位再没其他干部出过录音带。

    他连该找谁报备,该走哪些流程都搞不清楚。

    但是, 那家唱片公司跟团委联系时, 态度特别诚恳。

    人家说了,他们做过市场调研。

    狄思科的那张青歌赛专辑带,在各大书店的销量是最高的。

    也就是说,这张磁带的主要受众是知识分子和学生群体。

    而他专辑带里有一半的曲目是外语歌曲。

    时下的音像出版单位,基本不会引进最新的外国流行音乐。

    好多人听的还是五六十年代的外国老歌。

    想听新歌, 就只能听内地歌手翻唱的。

    但是,翻唱过外语歌的人有不少,能唱得原汁原味的却没几个。

    狄思科的外语歌水平经过青歌赛评委和电视观众检验,又是部委的专业英语翻译, 他那张专辑带一经发行, 四海八荒的外语歌爱好者们全都闻风而动了。

    然而,这里面只有一半是外语歌, 对于嗷嗷待哺的听众们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所以唱片公司将电话打到了经贸部,想请狄思科同志录制一张全英文的专辑带。

    用以满足英文歌爱好者,英语专业师生,以及自学外语人士的学习需求。

    人家把这张录音带拔高到了助益外语学习的高度, 让接到询问电话的团委干部不知如何是好。

    电话内容被报给领导以后,领导觉得出版录音带倒是没什么, 但得先问问狄思科本人的意见。

    狄思科本人没什么意见,能出新录音带当然好。

    可是,他觉得那位唱片公司代表的态度实在是好过头了。

    去年这个时候,于童为了给他和老黄出一张合唱专辑,还在到处求人。

    今年就有唱片公司主动找上门合作了?

    而且还摆事实讲道理,极力游说单位领导。

    这也太好了吧?

    有了问鼎流行音乐排行榜的经验,狄思科这回多了一个心眼。

    下班以后,便骑着摩托车冲去了于童的皮包公司。

    他得问问这所谓的全英文歌专辑带,是否又是于经理的手笔。

    “是啊。”于童承认得相当干脆。

    “……”狄思科被她这理直气壮的口气弄不会了,隔了几秒才问,“你怎么不提前跟我打声招呼啊?”

    “要是跟你打了招呼,你就有了心理准备。等领导问到的时候,你还能作出最自然的惊讶表情吗?万一被领导误会你对工作三心二意怎么办?”

    为了那份翻译工作,狄二狗恨不得长在办公室里,这个月还在单位通宵加班了两天。

    他都这么努力了,要是被领导误会工作态度有问题,那可真是冤死了。

    狄思科坐到她新买的老板椅上,原地转了一圈问:“怎么突然又帮我联系唱片公司啊?”

    “是他们主动联系的我。”于童被他转得眼晕,按住椅背说,“但你现在有单位了,还是得先征得单位同意,再谈具体合作细节。”

    既然有钱赚,狄思科当然不想拒绝。

    但是……

    “你还得忙方菲的演唱会,有时间管我的新录音带吗?要不等她演唱会结束再说?”

    “别拖了,咱们打个时间差,尽快将这张录音带出了。”于童面色复杂道,“翻唱英文歌的红利不会持续太久,你还是珍惜机会吧。”

    最近文化市场放开,方菲那样港台歌星的音乐作品已经被中唱引进了。

    那么针对外国流行音乐的引进还会远吗?

    一旦英文歌原唱的录音带大量出现在市场上,必然会影响翻唱的销量。

    所以,若想出一张全英文的录音带,一定要抓住这个时间差。

    狄思科听她结合当下政策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只觉于经理既漂亮又聪明。

    心中爱意泛滥,将人拉过来就是一通猛亲。

    “你来我这边之前吃什么了?”于童仔细嗅了嗅,“好像有股草莓味?”

    “我着急赶过来,还没吃晚饭,把你上次落下的半包牛皮糖吃了。”

    于童在他挺直的鼻子上轻啄了一下,“你这个心机二狗子,是不是为了投其所好,早有预谋?”

    “那倒不至于,”狄思科一脸自信道,“相比于草莓,你应该更喜欢我吧?”

    “想得挺美!”于童拍开他圈在自己腰间的手说,“快放开,金金该回来了!”

    “对面办公室又开始洗牌了,金姐肯定还在那边看人搓麻将呢!”

    说到这里,狄思科不由正色道:“我看你还是给公司换个办公室吧?这里的环境实在不怎么样!”

    之前时间紧迫,于童租办公室的时候没有太多精力挑选。

    只在歌舞团附近找了一个空置的办公室。

    但这栋小二楼里,几乎都是下海经商的个体户。

    于童这家文化公司的对面,是一个搬家公司。

    狄思科每次来找于童,都能看到对面的办公室里有人在抽烟打麻将。

    搬家公司里全是身体健壮的成年男性。

    而于童和杜金金都是漂亮姑娘。

    他不愿把人往坏处想,但是安全起见,还是找个环境更好的办公地点吧。

    于童解释说:“对面那些搬家师傅就是瞧着五大三粗,其实人还不错,偶尔能帮我们干点体力活,要不金金也不会跑去那边看人家打牌。”

    “你这是文化公司,要是有客户上门跟你谈业务,听到对面哗啦哗啦的洗牌声,你觉得像话吗?”狄思科继续劝道,“反正你刚来不久,租金又是一个月一付随时能退的,趁早换了吧。”

    “嗯,你说的也有道理,那我下个月就找新办公室。”

    “别等到下个月啦,咱现在就去找找。”

    狄思科说风就是雨,帮她擦干净唇边花掉的口红,便拉着人直奔“魏姐房信”。

    他有一间门面房的租客就是由魏姐帮他找的。

    这位大姐工作效率高,收费也合理,合作体验不错。

    魏姐在店里见到了回头客,颇觉有面子,放下手头的工作,便询问他们对办公室的要求。

    “咱这回找个离我们单位近点的地方吧?”狄思科征求于童的意见。

    “你们单位附近的租金太贵了。”

    东长安街上,王府井附近,房租是她现在那间办公室的一倍。

    只是一间办公室而已,没必要找那么贵的。

    狄思科卖力相劝:“您也心疼心疼我吧!骑车往返单位、我家和你的新公司,每天跑十几公里,我如果是只真狗子,都得累得吐舌头了。”

    “……”于童瞥他一眼,警告道,“在外面呢,好好说话。”

    狄思科连忙端正态度说:“离我们单位近一点,可以节省时间成本啊,以后我再去找你,几分钟就走到了。还能从食堂打了饭给你送过去,我们单位食堂既便宜又好吃。”

    “而且咱俩单位离得近,结婚以后咱们开一辆车上班就行了,节省下来的油钱就算在房租上。”

    于童抱臂问:“我要是在家门口找一间办公室,岂不是更省油钱?”

    狄思科:“……”

    那倒也是。

    瞧这小两口拿不定主意,魏姐问清他们双方的住址后,拿出房信册子翻了翻。

    指着其中一处地址说:“这个位置比较折中,距离您二位的住址和单位都不算远,价格也合适,要不咱们过去看看?”

    狄思科没意见。

    但于童瞄向眼巴巴的二狗子。

    心想,算了,这二狗子确实挺累的,要不她还是稍微心疼一下吧?

    反正她现在资金还算充足。

    “听他的吧,”于童很快就帮自己找好了理由,“那边的环境不错,大单位又多,方便以后联系业务。”

    狄思科眼前一亮,惊喜地问:“真在我们那边找啊?”

    “嗯,麻烦魏姐了。”

    魏姐的房源信息是相当丰富的,刷刷翻了几页就帮他们圈定了三处办公室。

    一处在胡同里,另两处是其他单位对外出租创收的。

    魏姐指着距离经贸部最近,也是房租最贵的一处说:“别看它比其他两间贵了七八十块,但这个办公室里是有电话的。您是开公司的,肯定需要用电话联系业务。”

    “现在私人安装电话至少得花三四千块,还未必能排得上您!您租了这间办公室,每月交电话费就成,能省一大笔安装费。”

    于童与狄思科互视一眼,当即便决定实地去看看。

    在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段,于童暂时只租得起一间办公室,而且面积非常局促,顶多能安置八张办公桌。

    她要是想招新员工,绝不能超过六人。

    但这里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办公室在人家大单位的院儿里,能共用他们的门卫和停车场,安全上有保障。

    而且魏姐说,如果以后公司的员工多了,可以跟人家单位的后勤商量一下,花钱在他们的食堂搭伙吃饭。

    这就能解决员工的用餐问题了,也算她公司的一项福利。

    除了租金贵,于童对这里真是哪哪儿都满意。

    她跟后勤负责办公室出租的副主任,软磨硬泡了好半晌,让人家免了她的水电费。

    虽然她跟杜金金用不了多少水电,但蚊子再小也是肉啊,能省则省。

    谈妥了条件后,于童当天就预付了三个月的租金。

    狄思科这回是真的美了。

    两人单位离得近,他步行一刻钟,骑车三五分钟就能到。

    以后可以一起吃中午饭啦!

    然而,他想得挺好,现实却相当残酷。

    于童搬过来以后,他连在单位吃饭的机会都没有。

    最近对外援助局有活动,崔组长要负责会场的翻译工作。

    顺手把狄思科也带了过去。

    这次不是让他观摩学习的,而是正经口译一场为非洲提供技术援助的会议。

    他目前只有两次正式会议翻译经验,自我感觉都不太满意。

    这回又有直属领导坐在身后盯着他,那心理压力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

    负责这种会议的翻译工作,通常都要提前至少三天准备相关资料。

    狄思科的准备时间还算充足,崔组长提前五天就通知他了。

    所以,除了会议资料,他还把双方代表见面寒暄时可能会用到的开场白,全都预想了一遍。

    甭管会议的翻译难度有多高,最初的十分钟,他是决不能出错的。

    否则容易失掉领导对自己的信任。

    会议在上午十点举行,狄思科担心会拖延到下午,吃早餐时吞了五个水煮蛋和两个花卷。

    汪妍妍一看他的早餐内容,便问道:“你今天要上会啊?”

    “嗯,对外援助局的。”

    “谁主持会议?不会是姓王的那位副局长吧?”

    “还真是。怎么啦?”

    “呵呵,那你今天可得打起精神了。”汪妍妍同情地说,“这位副局的口头语特别多,发言向来口语化。最主要的是,他本人的英语水平很高,你要是不把他那些口头语翻译出来,他还会当场挑你的毛病。”

    狄思科:“……”

    “没关系,咱们英语组,凡是跟他打过交道的翻译,基本都被挑过毛病,你放轻松吧!”

    狄思科记住了汪妍妍的提醒,但也不敢太在意。

    会议开始以后,按照之前准备好的万能寒暄公式,完美度过了前五分钟的开场时间。

    随后他就弄懂了,汪妍妍所谓的口语化是怎么回事。

    他在一刻钟的时间里,为王副局长翻译了五次带有“搞”字的发言。

    “我们给坦桑援建的姆巴拉利大型农场就搞得很好。”

    “大家一心一意搞建设……”

    “我们提供贷款,搞技术和智力援助……”

    “我们说话算话,从来不搞小动作。”

    “双方的技术人员要相互切磋,相互学习,不能搞小团体。”

    一口气翻译了五个搞字,狄思科暗想,不给王副局长当翻译,他都没发现中华语言竟然如此博大精深。

    一个“搞”字简直万能。

    搞不好他今天要被这个搞字搞翻车了。

    不过,年轻翻译的优势就是反应快,狄思科又属于越挫越勇的选手。

    被这样搞来搞去,他反而不紧张了。

    像是跟王副局长较劲似的,无论他用多少个搞字,狄思科都能找到合适的译法将他要表达的意思准确传达出去。

    见状,坐在他身后掠阵的崔组长也忍不住发笑。

    这场会议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一个多小时就结束了。

    狄思科提前做足了功课,心态放松以后,相当顺利地完成了这次翻译工作。

    至少没有被王副局长当场打断挑错。

    这在某种程度上就算成功了。

    中午用餐时,王副局长在崔组长面前表扬了小狄翻译。

    不过,他本人并没意识到自己的口头语有多难搞。

    “小狄同志挺好,嗓音洪亮,大家都能听得清。”王副局长挑剔道,“之前有个小伙子来给我们局里当翻译,说话轻声细语的,我耳朵不太灵,经常听不清!”

    狄思科今天的音量确实要比往常大一些。

    但他并不知道王副局长听力不好,只是发现对方嗓门儿有点大,他便不自觉跟着放大了自己的音量。

    这也算是歪打正着吧?

    对于今天的工作,狄思科自我感觉良好,所以当他回到单位,见到突然跑来跟他借钱的葛磊时,态度也还算亲切。

    “你每个月的工资不是挺高吗?怎么还到了需要举债过日子的地步?”

    “你是不知道我现在过得有多憋屈,”葛磊口中诉着苦,面上却没多焦急,“咱们毕业分配以后,同学之间还要相互走动嘛,这两个月,有好几个同学跑来参观我的宿舍。那人家来找我了,我肯定得请客呀,经常迎来送往的,那点工资怎么够用?”

    “你怎么不邀请我去你宿舍参观呢?”狄思科刁钻地挑理,“我也没去过你宿舍呢,也没吃过你请的席面!”

    “你先借我点钱吧,等我把这个月的日子混过去了,下个月再请你去参观。”葛磊勾勾手指说,“你这个大明星肯定有钱,先借我一点救救急。”

    狄思科把钱包递给他,让他自己拿钱,又怀疑地嘟哝:“你请客吃饭,竟然能吃掉几百块?”

    “最近我刚在单位谈了一个对象,跟人家一起出去,不得经常花钱嘛。”葛磊拿了五十块,将钱包还回去说,“而且咱们的校友会又要搞聚餐,我还得给聚餐交份子钱。对了,下个月的校友会你去不去啊?要是能去,记得把对象带上。”

    “到时候再说吧,我那个对象比我还忙呢!”

    狄思科没说谎,于童确实是个大忙人。

    她狂砸大把钞票,在日报和晚报的广告版上狂轰乱炸一个月后,多数订报的市民都已经熟知那两个音乐排行榜了。

    截止到目前,方菲已经有四首新歌,先后进入了流行音乐排行榜的榜单。

    当前正在榜单上的那首歌,虽然仍被狄思科的英文歌压制着,只能屈居第二。但她在录音带销量排行榜的名次已经跃居首位了。

    晚报的榜单有水分,日报上的销量成绩却是实打实的。

    这个数据从中唱公司获得。

    统计的是录音带从工厂的出货量,而不是终端销量。

    数据会比真正的销量偏高一些,但也不会太离谱。

    经过一个多月的密集宣传后,方菲在北京的名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马路边的很多音像门市部都会播放方菲的录音带。

    除了在交通枢纽的轰炸式循环播放,是由于童花钱买的,其他音像门市部的播放都是自发行为。

    这让于童心里安定了不少。

    宣传造势的同时,她还得兼顾其他工作。

    演唱会的批文办下来以后,于童就开始在市内寻找合适的演出场地。

    按照她跟Linda的商议,每张票价定在15-25元。

    根据位置的不同,票价会有一定差异。

    所以,以均价20元计算,若想让六十万回本儿,至少要卖出三万张门票。

    也就是说,场馆内要能安排一万个以上的座位。

    这就将大部分文艺场馆排除在外了。

    她只能将眼光放在体育场上。

    实地考察过环境以后,她将范围圈定在更适合举办演唱会的工体和首都体育馆。

    但工体是八万人体育场,即便将三场演唱会合办成一场,也未必会有八万人来观看方菲的演唱会。

    若是半个体育场都空荡荡的,不但浪费钱,而且方菲的面子上也不好看。

    所以,于童将目标定在了拥有一万八千个座位的首都体育场。

    一万八,这个数字进可攻退可守。

    上限就是卖五万四千张门票。

    方菲的团队若想狮子大开口,卖个十万八万张门票,客观条件就不允许。

    演出场地有了,方菲又成了很多歌迷心中的新晋偶像。

    于童就开始捉摸着如何卖门票了。

    她之前在歌舞团当外联主任,在首都文艺界也算小有名气。

    不少熟人都听说了,她从歌舞团出走,就是为了帮一个在内地名气不显的歌手举办演唱会。

    而最近几个月方菲的名字频频见诸报端,明眼人一看就是她的手笔。

    只不过,方菲的名声虽然打响了,多数人仍是不看好她的门票销量。

    要知道,歌舞团那种文艺团体的全年票房也才三五万,一场演唱会怎么能卖出几万张门票呢?

    大家都等着看于童要如何把这几万张票卖出去。

    包括得知她擅自从单位离职后,已经一个月不搭理她的白主任。

    “童童,你打算怎么卖票啊?”于爷爷得了老伴的暗示后,拉着孙女小声问,“要不我帮你找找人?”

    于童好笑地问:“您能找谁买票啊?再说,我的门票不愁卖,您别担心了!”

    于爷爷为那几万张门票上火,却还在劝:“你可别着急上火啊,不就是门票嘛,咱一点一点卖总能卖完的!”

    于童挺听话,确实打算一点一点卖票。

    如今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她得先找个合适的时机,公布方菲的演唱会消息。

    于是,当方菲的名字分别出现在两个榜单首位的那天,市内最有影响力的八份报纸上同时在最显眼的广告位刊登了一则消息——

    【港岛之星,甜歌皇后,新晋偶像方菲女士,将于十月一日和七日,在北京举办两场演唱会。与首都人民共同欢度国庆,喜迎中秋。祝愿双节家国欢,乐享盛世大团圆!】

    消息一经刊登,很多方菲的歌迷都在打听演唱会的情况。

    具体在哪里举办啊?

    在哪里购买门票?

    门票售价几何?

    大家相互询问着,但是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连狄思科这个被看做半个业内人士的大明星,都被同事拉着打听了。

    “小狄,你知道方菲那个演唱会在哪里举办吗?怎么买票?”

    狄思科知道在哪举办,也知道如何买票,但于童不让他剧透啊。

    只好摇头说了句废话:“既然是演唱会,肯定要卖票的,咱们再等等报纸上的消息吧。”

    演唱会消息公布的三天后,报纸上果然有了确切消息。

    【方菲的两场演唱会门票均已售罄。为了回馈广大歌迷的厚爱,方菲小姐决定于十月四日星期日,另外加唱一场,以满足广大歌迷的购票需求。明日上午九点起,在首都体育馆售票处公开对外出售。票价在15-25元不等,余票有限,歌迷朋友欲购从速。】

    歌迷们没想到方菲的演唱会门票竟然如此抢手!

    消息才放出来两天,两场演唱会的门票居然已经售罄了!

    这形势也太严峻啦!

    所以,在报纸上看到购票消息的歌迷们,次日一早就纷纷到首体售票处排起了长队。

    九点钟开始,但是十二点的时候,售票窗口里便竖起了“方菲演唱会门票已售罄”的牌子。

    仍有十几个排队的歌迷没能买到门票。

    大家围在售票处窗口唉声叹气。

    这一上午算是白等啦!

    杜金金贼头贼脑地拿着一沓门票,走向那群没买到门票的歌迷。

    “我这里还有几张票,你们要不要?”

    “多少钱啊?”有小姑娘问。

    “跟窗口票价一样。”

    “是真票吗?”有人警惕地说,“火车站那边的黄牛都开始卖假票了。”

    “我这是单位赠票,我家人过节期间都得加班,没时间看演唱会,这才把票拿出来卖的。”杜金金一脸老实地说,“大家赚钱都不容易,能原价卖出去我就知足了。”

    她带着几人去售票窗口,经售票员检验是真票后,以票面价格将门票卖出去十七张。

    收好了钱就捂着口袋往后面的办公室跑。

    “童姐,那些歌迷都走了。”她叹着气说,“既然还有票,咱就正常卖给人家嘛,何苦要让我偷偷摸摸地扮演黄牛!”

    “那当然不一样了。”于童翻看着面前的账本说,“三小时售出一万张门票,和三天稀稀拉拉卖出一万张门票的效果能一样吗?”

    杜金金蹲在地上犯愁:“咱们已经对外宣布门票售罄了,那剩下的四万多张门票怎么办啊?”

    要想回本儿,至少还得卖出两万张才行呢。

    通过售票窗口现场卖票的路子被堵死了。

    方菲已经被他们塑造成了大腕儿,不可能重新开放售票窗口,做自打嘴巴的事。

    那剩下的几万张门票要卖给谁啊?

    杜金金只觉得童姐在玩儿火,还不如老老实实在窗口卖票。

    瞧今天这抢购的架势,直到国庆节,怎么着也能卖出三万张门票保个本儿了。

    于童不听她的念叨,继续核对账目。

    她要是真像杜金金说的那样,按部就班地在窗口卖票。

    那么,这单生意就纯属是替方菲打工了。

    她在报纸广播电视台买下的广告位,都是最高价的。

    广告费、场地费、人工费,六十万已经花去了大半,最终能落在她手里的只有五六万。

    她费劲巴拉地折腾几个月,可不是只为了赚五六万的。

    剩下的几万张门票,即便能卖出去,她也不能轻易出手。

    她还指望那些门票赚钱呢!

    然而,她心里有成算了,身边人却无法与她心电感应,一个个在私下里急得团团转。

    老狄家人也跟着焦急。

    二哥和四哥帮于童联系过经销商,彼此也算有点交情了。

    这两个月一直关注着方菲演唱会的进展。

    听说她其实还有好几万张门票没卖出去,不由跟着悬心,每天回家都要向老五打听一下情况。

    郭美凤被他们念叨的烦了,吐槽道:“人家吃饭的不急,你们这些舔盘子的倒是急上了。小于既然能干这个工作,肯定是有办法的。”

    狄思科表面挺稳,但是心里也有点担心,怕她玩得太大玩儿脱了。

    所以,这天下班去公司找她的时候,便跟她商量:“我最近要参加一个校友会,要不你跟我一块儿去吧?”

    “之前怎么从没听你提过校友会?”

    “我以前去过几次,但是实在融不进那个环境,已经好长时间没去了。”

    于童无语道:“既然融不进去,干嘛偏要往里挤?这不是自个儿找罪受么。”

    “我那些校友里有不少人已经在单位当上小领导了,没准儿能说服他们把方菲演唱会门票当成过节福利发给员工。”

    还不是为了帮你卖票!

    他可真是用心良苦啊!

    于童迟疑着问:“你们学校的校友会,带我这个外人去合适吗?”

    “怎么不合适呢!那可太合适了!”狄思科赶紧献宝似的说,“我们这个校友会跟其他校友会不一样,大家都是带着家属去的,类似于家庭聚餐。我之前没有媳妇,自己去怪别扭的。这回好啦,我也把媳妇带去了,肯定能成功融入进去!”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