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只手遮天女性野心家[直播] > 第94章 安乐公主

第94章 安乐公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手段虽残忍,但却最有效果。

    “安史之乱?”

    “天子九迁国都六陷?!”

    “中原门户大开?”

    “成为外族的砧板鱼肉?!”

    这些事情对于身处盛唐的九州百姓来讲无疑是晴天霹雳。

    他们生于太宗时代, 养于高宗时代,他们眼见四夷宾服,耳听八方来贺, 盛世太平的高楼在他们的时代拔地而起,大唐军威响彻万里。

    他们想象不到海晏河清的世界突然爆发安史之乱, 想象不到未来的他们将会天子九迁国都六陷, 更想象不到中原门户大开, 未来的他们即将沦为外族人的砧板鱼肉。

    ——那是一个他们完全无法想象的世界。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大唐名臣如云, 悍将如林,怎会落到那种地步!”

    然而这句话刚开口,他们突然发现好像有什么不对——

    没有大唐, 只有武周。

    他们的大唐早亡了。

    亡在女人不能当皇帝的制度上。

    亡在武皇不甘心做幕后的女人。

    于是武皇改国号为武周,自此做了九州万里的主人, 将那些女人不能做皇帝的旧制度狠狠踩在脚下。

    而接憧而来的, 是酷吏上台,是各地叛乱不断, 是武皇不得不停止版图的扩张,把重心放在内斗之上,然后便是历史为之改写,李唐宗室乃至文臣武将迎来人生至暗时刻。

    所以后面的安史之乱也好, 国都沦陷也罢,都是一种必然。

    ——当掌权者耗于内斗, 便是外族趁虚而入的时候,如果后续的执政者没有横扫九州的战功或者战将,那么后面发生的一切灾难都再正常不过。

    所以宗室与朝臣与武皇耗于内斗并不能改变武皇登基为帝的事实, 而是让外族渔翁得利。

    天幕之下, 文臣武将陷入沉思。

    ——如果他们的抗争只会便宜外族人, 那么他们的抗争还有什么意义?

    完全没有意义。

    而所谓的传承百年的宗族制,其实也不过是吃女人来补贴男人的制度。

    女人难道真的很笨?

    真的没有能力存活在这个世上吗?

    不,没有男人,她们也可以活得很好。

    是现在的制度让她们不得不依附于男人,不得不仰仗男人生存。

    如果女人享有与男人一样的权力,一样的继承权,一样的从政权,那么世界将会完全不同。

    武皇不必改朝换代便能名正言顺登基为帝,宗室朝臣不会因为她是女人而群起攻击她,她不必终日耗于内斗,而是把心思放在开疆扩土上,假以时日,她甚至可以如沙俄的叶卡捷琳娜大帝一样,豪气万丈喊出那句话——

    如果我能活到两百岁,整个世界都会匍匐在我的脚下。

    “叶卡捷琳娜大帝。”

    安乐凤目轻眯,看着天幕之上的异国大帝,“沙俄可以出这样的大帝,李唐与武周也可以。”

    “这是自然。”

    武崇训的声音突然在她身后响起。

    安乐转身回头,杨慎交与武崇训相互见礼,生于权臣世家的将军显然极有眼色,见武崇训过来,便拱手退了下去,诺大偏殿只剩下她与武崇训,武崇训笑着向她走过来,声音如旧日和煦,“裹儿,以前不可以,但不代表以后不可以。”

    “九州万里能出一个祖母,便能再出一个你。”

    “我相信,终有一日,你会如叶卡捷琳娜大帝一样,让世界匍匐在你脚下。”

    “而我会在你身后,看你加冕为皇。”

    “沙俄能出女帝,我们为什么不可以?”

    李显仍未从爱子惨死的悲痛中回过神,但听天幕讲起沙俄与中原之地的差别,他后知后觉想起天幕方才的话——他的香儿与裹儿将会死在未来的兵变之中。

    因为中原之地是宗族制。

    因为宗族制天然把女人排斥在外。

    所以他一旦崩逝,香儿与裹儿便被李氏宗族清算。

    不,他不能容忍这种事情的发生。

    几乎没有犹豫,他拉着韦香儿的手,“香儿,现在不是恨阿娘的时候。”

    “趁阿娘对朝堂的掌控力仍在,我们去求阿娘!”

    “阿娘为武周的开国皇帝,她肯定不想让她的江山一世而亡。”

    “既然改革推科举,不如索性改革到底!让女子也能有继承权与参政权!”

    “你与裹儿的继位合法性来源于她,只要你俩能成功登基,她的武周天下便能传承下去!”

    “婉儿以为,我的武周如何能千秋鼎盛,而不是一世而斩?”

    武皇抬眼看天幕,不动声色问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秀眉微动,“唯有女子为继承人,您的江山才能传下去。”

    “李唐江山容不得女人为继承人,平阳昭公主战功赫赫,也不过落个罢黜兵权后英年早逝的下场。”

    “可您的武周不一样。”

    “您的武周有女人执政,有女人可以作为继承人鼎立于世。”

    “这些女性继承人位尊九五的合法性来源于您,所以她们哪怕为了自己,也会维护您的统治,而不是在您百年之后便复辟李唐。”

    “裹儿,你我同是女子,更能知晓身为女子的不易。”

    义安郡主扶着侍女的手匆匆赶到,周围皆是自己人,她便开门见山,“凭什么男人能三妻四妾,而女子只能宽容大度容忍男人的沾花惹草?”

    “这样的日子我受够了!”

    “我与仙蕙她们不同,与你并非一母同胞,没什么情分可讲,也不必讲情分。”

    义安郡主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心思,“我帮你不为其他,只为我自己。”

    “假以时日你拿到那个位置,我便享亲王待遇。”

    “男人能三妻四妾,我也要面首成群。”

    “男人能建功立业,我便要朝前听政。”

    “总之男人有的东西,我都要有。”

    安乐扬眉一笑,目光在义安身上打转,“阿姐果然是爽快人。”

    “阿姐大可放心,我从不亏待自己人。”

    “裹儿也可放心,我并非空手而来。”

    义安拍手,身后小侍女双手捧上一卷账目。

    安乐眼皮微抬,视线扫了一眼侍女手里捧着的东西。

    看样子是个账本,但又与普通账本不大一样,记载的不止有账目,似乎还有一些其他东西。

    “说出来不怕你笑话,我那位好夫君喜欢吃花酒,结交一些不三不四的人,若他的妻子是个贤良大度的,或许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做什么都不曾发生过。”

    义安冷笑一声继续说道,“可我偏偏不是。”

    “我让人记下他每次吃花酒的时间与地点,同行的有哪些人,隔壁又是哪些人。”

    “这一记录,倒让我发现很多东西,咱们四叔家的好三郎,原来也喜欢吃花酒。”

    安乐眼皮狠狠一跳。

    ——果然是他。

    “旁人吃花酒只为吃花酒,三郎不同,人家吃花酒,是为了吃花酒的人。”

    义安从小侍女手里抽走账本,放在安乐手里,声音微凉,“我的好妹妹,你若想争那个位置,不单要防备重福重俊与重茂,四叔家的三郎也是你的劲敌。”

    【可惜没有如果。】

    【我们不是沙俄,更不是皇后公主可以继位的地方世界,我们是受儒家思想所影响的宗族制的华夏。】

    天幕之上,叶卡捷琳娜大帝的身影消失不见。

    不止叶卡捷琳娜大帝,还有那些以皇后以公主之身登基的女王,她们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华夏史的皇帝,他们或英武圣明,或残暴好杀,他们性格不一,功绩更不已,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

    他们都是男人。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在宗族制的国本下,华夏史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彻头彻尾的男权社会。】

    【女人在男权社会想要掌权,其难度不亚于从地狱挣扎到天堂。】

    【李显临到死,也没能把安乐公主立为皇太女。】

    【他的突然暴毙,史书说是韦后与安乐公主联手毒杀①。】

    【毒杀唯一支持自己的人,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做不出来这种事情。】

    【但史书就是这么不讲道理,白纸黑字记录这样的事迹。】

    天幕之下,九州百姓张目结舌——

    “假的吧?”

    “韦后那么精明的一个人,能做出这种自掘坟墓的事情?”

    姚崇抬手扶额,“后世的史官们就是这么糊弄后世人?”

    “胡说八道!”

    武延秀险些被水呛到,“裹儿断然不会做出这种事!”

    侍女递过来帕子,他拿帕子胡乱擦了下自己的脸,整了整衣物与鬓发,便想去寻安乐。

    ——重润出了事,裹儿现在肯定需要人来陪。

    当然,他未来的岳丈也不能死,哪怕死了,脏水也不能泼在裹儿身上,裹儿是要做女皇的人,怎能因为这种事情死在兵变之中。

    说走就走。

    武延秀换了身衣服,纵马便去寻安乐。

    侍从们急得直跳脚。

    ——您与安乐郡主的事情已经被天幕挑明了,现在去寻安乐郡主,这不是给安乐郡主与武崇训添堵吗!

    【而李显的死,也彻底拉开李唐宗室对韦后与安乐公主的清算。】

    天幕之上,韦后与安乐身着素缟,眼圈微红,一边在李显灵柩前守灵,一边警惕看着周围的朝臣宗室。

    【不得不说,韦后在李显死后的这一波操作是无可指摘的。】

    【李显死后,她先秘不发丧,召诸位丞相入宫,再调集五万兵马戍卫长安,避免丞相们联合兵变逼宫,让自己落个跟婆婆武皇一样的下场②。】

    天幕之上,丞相们仓促入宫,卫士们披甲执锐,威风凛凛。

    天幕之下,武皇眼皮微抬。

    ——避免丞相们联合兵变逼宫,落个跟武皇一样的下场?

    所以她的下场是被丞相逼宫,不得不退位?

    武皇轻嗤一笑,“婉儿,着人留意所有丞相的动静。”

    姚崇抬手扶额的动作变成双手捂脸。

    ——他这个丞相怕是当不下去了。

    【韦后一边防备着丞相们逼宫,一边安插自己的人手,让自己的兄长侄子与驸马们统领兵马,城中六街。】

    【当然,远在千里之外的李显的庶长子,害死李重润的李重福她也没忘记,让心腹之人领了五百人去监视李重福。】

    【做完这一切,朝中大事便尽落韦后手中。】

    【但韦后毕竟是韦后,她太清楚执掌朝政不能一味打压,要铁腕手段,也要怀柔拉拢,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所以她掌权之后并没有迫害上官婉儿,尽管是因为上官婉儿的阻止,李显才没能立安乐为皇太女。】

    天幕之下,上官婉儿微微一愣。

    ——韦后竟然没有清算她?

    安乐凤目轻眯。

    ——阿娘委实大度,连背叛她们的人都会重新重用。

    但上官婉儿能背叛她们一次,便能背叛第二次!

    【韦后不仅没有加害上官婉儿,反而对上官婉儿委以重用,而经常与自己唱反调的小姑子太平公主,也被她拉拢示好,就连相王李旦她都没忘记,一并拉拢着参与朝政。】

    【因为她知道,她看似大权独揽,但现在的她的地位并不稳固,她需要李唐宗室的支持,才能与朝臣相抗衡。】

    【她不是她婆婆,有着掌控朝政数十年的经历,能让朝臣对她马首是瞻,她只能对宗室们做出妥协,从而让宗室们支持她,乃至成为她的靠山。】

    天幕之上,韦后放下身段,宴请太平婉儿与李旦。

    “咱们都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韦后温和道,“这江山与二娘四郎婉儿共坐,才能坐得稳。”

    太平懒懒挑眉。

    李旦诚惶诚恐。

    婉儿秀眉微动。

    安乐公主强压怒火。

    ——这些人个个是隐患,纵然拉拢,也不会跟阿娘一心。

    【她甚至怕激怒朝臣与宗室,而不得不暂时放弃立安乐为皇太女,她与上官婉儿太平公主三人联合起了一份遗诏,立李显的幼子李重茂为皇太女,让相王李旦辅政,她以皇太后的身份摄政,以此来平衡各方面的势力③。】

    【扪心自问,她已经做到她所能做到的极限。】

    【只可惜,她的这次极限操作并不能改变她与安乐公主的命运,她所拉拢的,她所委以重用的人,又一次背叛了她。】

    天幕之下,安乐冷笑。

    ——果然,这些人从来信不得。

    无论是她的姑母太平公主也好,阻止父皇立她的上官婉儿也罢,甚至于四叔李显,他们从来与她们母女不一心。

    在他们眼里,皇位是一块肥肉,一块只能被李氏男人吞咽的肥肉,而不是她们母女!

    祖母屠戮李唐宗室的手段或许毒辣残忍,但却是最有效果的。

    当能与你争权夺势的人全部消失,只剩下你一人时,朝臣宗室们要么揭竿而起,要么捏着鼻子认下你。

    揭竿而起她不怕,若这万里江山不能为她所握,那么改朝换代又何妨?!

    她被冠以毒杀阿耶的罪名,被头颅高悬闹市,被百年后的史官们描绘成为了爱情才滋生野心的蠢货,世人从不以温柔慈爱待她,她凭什么要大爱无疆回报世人!

    ——若此生仍不能得偿所愿登基为帝,她必会拉上那些所谓的亲眷一同下地狱!

    她不配拥有的东西,别人更不配!

    “四郎,我不恨阿娘。”

    韦香儿轻轻摇头。

    有人杀了她儿子,有人杀了她,将她的族人屠之一空。

    这条争权夺势的路,她自始至终只有丈夫与女儿。

    她不计前嫌提拔的人会背叛她。

    她放下身段拉拢的人会攻击她。

    她明明立志要学她婆婆,却连婆婆的无差别攻击,所有人都是她的工具她的踏板都没有学会。

    ——她与婆婆最大的差别,是她心里对亲情对友情仍存在幻想。

    多么可笑的事情。

    韦后反握着李显的手,一字一顿道,“我与你一起寻阿娘。”

    “阿娘的武周天下,只有我与裹儿才能传承下去。”

    ——因为只有她与裹儿,才是发自内心认同女子可为继承人,女子可登基为帝,女子可治理好天下九州。

    作者有话说:

    韦后:放弃幻想,准备战斗

    有一说一,韦后真的是大写的惨

    好不容易跟李显苦尽甘来,但唯一的儿子被婆婆噶了,好不容易熬死婆婆老公登基了,李显没当几天皇帝也噶了,她就各种极限操作,召丞相们入宫,提防丞相兵变,再召集卫士戍卫皇城,让兄长侄子们日夜巡逻,对于李唐宗室该拉拢拉拢,让李旦辅政,让太平参政,不计前嫌重用上官婉儿,然并卵,被李三太平和婉儿联手背刺orz

    被这三个人联手搞死,韦后也是很有牌面了orz

    ①:《旧唐书·本纪·卷七 》:时安乐公主志欲皇后临朝称制,而求立为皇太女,自是与后合谋进鸩。六月壬午,帝遇毒,崩于神龙殿,年五十五。

    《新唐书·卷五·本纪第五》:景云元年六月壬午,韦皇后弑中宗,矫诏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

    《资治通鉴》:安乐公主欲韦后临朝,自为皇太女;乃相与合谋,于饼餤中进毒。六月,壬午,中宗崩于神龙殿。

    ②:《旧唐书·本纪·卷七 》:秘不发丧,皇后亲总庶政。癸未,以刑部尚书裴谈、工部尚书张锡并同中书门下三品,依旧东都留守。吏部尚书张喜福、中书侍郎岑羲、吏部侍郎崔湜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命左右金吾卫大将军赵承恩、右监门大将军薛简帅兵五百人往均州,备谯王重福。

    《新唐书·卷五·本纪第五》:以刑部尚书裴谈、工部尚书张锡同中书门下三品;吏部尚书张嘉福、中书侍郎岑羲、吏部侍郎崔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发诸府兵五万屯京师,以韦温总知内外兵马。甲申,乃发丧。又矫遗诏,自立为皇太后。

    《资治通鉴》:韦后秘不发丧,自总庶政。癸未,召诸宰相入禁中,征诸府兵五万人屯京城…将兵五百人驰驿戍均州,以备谯王重福。

    ③:《旧唐书·本纪·卷七 》:以安国相王旦为太子太师。进封雍王守礼为邠王,寿春郡王成器为宋王,宗正卿晋封新兴王。丁亥,皇太子即帝位于柩前,时年十六。皇太后韦氏临朝称制,大赦天下。

    《新唐书·卷五·本纪第五》:皇太子即皇帝位,以睿宗参谋政事,大赦,改元曰唐隆。太后临朝摄政,罢睿宗参谋政事,以为太尉。封嗣雍王守礼为邠王,寿春郡王成器宋王。丁亥,温王妃陆氏为皇后。

    《资治通鉴》:太平公主与上官昭容谋草遗制,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旦参谋政事…进相王旦为太尉,雍王守礼为幽王,寿春王成器为宋王。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