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开局给周幽王剧透烽火戏诸侯[历史直播] > 第八十三章

第八十三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

    南唐。

    皇后去世以后, 宫中都在忙碌着丧事,于是女英也并没有像之前打算的那样,在姐姐不需要她照顾之后,就回到家中。

    人生总是充满了意外, 比如在进宫之前,女英真的是抱着照顾姐姐的心态来的, 她从来没有想过, 自己会和当今陛下,自己的姐夫扯上任何的关系。

    但关系就是这么毫无征兆的来了。

    还是不能见人,无法诉说,还得姐姐命丧黄泉的关系。

    其实在姐姐去世的第二天晚上, 陛下就来找过她了, 在这种悲痛的时刻, 叙旧谈情显然不合时宜。

    陛下不是个好丈夫, 她也不是个好妹妹,但基本的人性他们还是有的。

    他来找她似乎就只有一个目的, 也只说一句话,就是:“这不是你的错。”

    刚开始时,女英还真的以为,他是过来安慰她的,但久而久之, 她又觉得这话不只是対她,也是说给她自己听的。

    打消自己心中的愧疚,在女英这里一遍又一遍的寻求认同感, 然而他们两个人不一样。

    她很难感到认同。

    这段时间里, 除了做准备丧礼应该要做的事,女英几乎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 那就是,应该怎么和父母解释,姐姐的病情忽然加重,在这几日就去世了的事情。

    犹记得前几日父母问起,她还说,姐姐的病已经好了许多了。

    一半安慰,一半事实吧。

    但是事情却没有如她预料的那样发展,父母在丧礼之上,伤心有余,却没有看出有怎样的疑惑。

    病来如山倒,姐姐身体本来就差,又一直没有好起来,家中早就做好了承受噩耗的准备,也许今天这一刻,父亲母亲早已在梦中见过多时,所以才并未起疑吧。

    只是这样,又有另一件应该担心了。

    那就是,如果父母在得知姐姐的死,和她骤然撞破她与陛下的私情有关,又该怎样来面対她呢?

    女英想不出来答案,并且一想就觉得头疼得很。

    但是很快她就发现事情好像有那么一点点的不対劲,并且正朝着她从来没有想过的方向发展。

    起初是姐姐的丧礼结束第二日。

    父母准备出宫回家,女英收拾好自己来时准备好的行囊,打算和父母一起回家。

    然而与父母同行到宫门前的时候,他们却说:“女英,你就送到这里吧,宫中大约还有些事务没有处理好,你过段时间再回家也行。”

    女英听了这话,满头问号,表示很不理解。

    当初进宫本来就是为了照顾姐姐,现如今姐姐已经不在了,她为什么还要留在这里。

    宫中,也没有她应该留恋的东西。

    女英不解的看向父母:“我不是在送行,我要跟你们一起回去。”

    父母看着她,半晌没有说话。

    最后在女英的诧异和疑惑之中,母亲将手盖在了她的手上。

    她没有解释一定要她留下来的原因,只是再次说道:“听娘亲的话,你再在宫里住一段日子吧。”

    说完,父母上了马车,只留她一个人孤独的站在风中。

    女英大惑不解,往回走的路上,她隐约看见不远处的城楼上站了一个人。

    不知是因为看见了她,还是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那人匆匆忙忙转身离去。

    然而多日的相处以及熟悉程度,她一眼就看出来了那人是谁。

    是李煜。

    现在还有闲心来关心她,李煜也算是个大心脏的人。

    早上的天幕之中说了什么,大家都听到了,南唐覆灭,李煜作为亡国之君又能有什么好下场?

    虽没有说的太明白,但天幕的意思大家都能理解,正因如此,父母还让她留在宫中的行为才让女英很是不解。

    不过仔细想想,又似乎是有道理的。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等到国破之时,到那里不是一样的,只是现在李煜还是皇帝,他们一家都在在他的手底下生活。

    但女英想不到的是,让她觉得意外的,远不止父母让她留在宫中这一件事。

    关于住处,更让人意外。

    按理说,皇后去世了,她就不能在住在原来的地方了。

    她让人去问陛下,自己应该住在哪里,是皇后宫中的偏殿,还是另有去处。

    但陛下却说,她照料皇后已久,一切都习惯了,让她仍旧住在皇后宫中。

    仍旧住在皇后宫中是什么意思,不用多问,她的心里也明白,但明白归明白,仍然很不解。

    ......

    北宋。

    夏日里,汴京城附近的风景极好。

    如果看腻了繁华的都城,也许城中之人会选择出城游玩。

    外头也许不如城中热闹,但有趣的东西却不少。

    正是荷花开的最好的时节,城外三里地之处,有人泛着小舟,往荷花池的深处划去。

    累了,就躺在船上,摘一片荷叶放在脸上遮阳,然后痛痛快快的睡上一觉。

    太平盛世里,大家在游玩的时候总是很放心的,更何况湖対面还有几个管家小姐和公子在采荷花。

    李清照向来是个随性而为,随遇而安的人,困了之后,打个哈欠就睡下了,也不在乎自己身处何处,家中会不会有人担心。

    等到醒来时分,已经是傍晚,日暮西沉。

    确切的说,李清照不是自己自然而然的醒来的,是被天幕吵醒的。

    要放在以前,她肯定会生气,因为睡觉的大好时光被人给打扰了,但今天她一点都不生气,甚至感谢天幕适时的打扰,这才让她没有误了时间。

    李清照一遍拼命的快速划船,往岸边赶,一边又在听天幕所词帝李煜。

    年轻的时候,总是好高骛远,无法无天,李清照划着船,心不在焉的听着天幕対李煜的分析和介绍,一不小心划着船冲进了一旁最茂密的和花丛中。

    脆弱的花瓣被摇晃着,一半落入了自己的船中,一般落进了水里,随着波纹飘荡。

    花朵清雅又带着凉意的香味传进鼻子,令人心旷神怡,十分的舒适。

    而另一边,一大群水鸟忽然窸窸窣窣的花丛中飞了出来。

    李清照被这群水鸟惊下,退了一步,不小心摔坐在了船底的木板上。

    船身摇摇晃晃,险些没能稳住掉进湖里,李清照不满的看向天幕,心想,都是因为这玩意儿害的自己差点摔跤。

    不就是写词骂,谁不会啊。

    于是,她默默的闭上了眼睛,回想自己刚刚的经历,随后在这无人之处,做了一首惊艳绝伦的词: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対自己的才华以及所做之词的辞藻都十分满意,见天色实在太晚了,她也不愿意在这个地方多留,只好站起身来,又努力的将船往岸边划去。

    船身靠岸,月亮已经挂在了天上。

    还好出门的时候骑了一匹快马,李清照揭开路旁拴在树上的马神,匆匆骑上去,最后快步往城里的方向赶去。

    ......

    天幕再次在苏轼所处的时代播放时,已经到了第二年的春天。

    按照原本计划好的时间,苏轼一家应该赶赴京城,开启他们不算是太平顺的人生。

    天幕当初说的那些话,対人总是有些影响的,并且这些影响应该是担心多过期待。

    而当“李煜”的名字出现在天幕之中时,至少可以确定的一件事情是,他和苏辙的故事算得上是有一个结局了。

    那个结局说不上太好,但一定不差。

    対于苏轼而言,他没有在阴谋诡谲的官场之中迷失自己,着实算得上是一个特别好的消息。

    既然乾坤已定,他们未来再也不可能从这个天幕里面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了。

    那便行动由心,该做什么就做什么,知道的越多担忧的越多,既然如此,倒不如什么都不知道的好。

    不过,天幕対未来的透露,対于苏轼而已,也不是全无好处,至少他从中学会了如何关心家人。

    他知道王弗会因为操劳过度而去世,因此会在日常生活中,尽量让她少操心一些,家里的事多抢着做,虽然名由天定但能改变一点总是好的。

    他知道自己在未来会给弟弟带来很多的麻烦,所以会尽量让自己不处于各种危险之中,这样苏辙也就不会因为为他求情以及与他是兄弟的关系受到牵连。

    再返回京城那天,苏轼坐在颠簸的马车上,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那便是,这个天幕的到来,到底有着怎样的作用。

    她是让从中听见未来的人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吗?

    如果是这个效果,那么苏轼认为作用不大。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学会了珍惜家人,珍惜当下。

    因为未来的苦难太多了,当下的快乐才显得分外的珍贵,大概这就是天幕一直不断反复出现的意义吧。

    反正就他而言,他能改变的地方有很多,但不能改变的地方也有很多,比如他的信念,他的个性,他的赤子之心。

    苏轼也相信,天幕盘点他,是因为他原本的样子,并非是想让他从中发生任何的改变。

    --------------------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各位支持!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