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 第68章 梦游天姥吟留别

第68章 梦游天姥吟留别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汉高祖刘邦闻言睁大眼睛,满怀期待地望着天幕。

    他的梦想就是当游侠,李白歌颂游侠的诗让他非常满意,可是这首诗太短了,看得不畅快。虽然不认识元稹,但能被天幕一提的,应该是很不错的诗人。

    元稹写的《侠客行》应该也不差吧!

    紧接着他就看到了天幕放出来的诗。

    元稹《侠客行》:【侠客不怕死,怕在事不成,事成不肯藏姓名。我非窃贼谁夜行,白日堂堂杀袁盎……】

    元稹开篇就否定了李白构造的侠客形象。

    怎么能“深藏身与名”?侠客又不是窃贼,必须得扬名立万啊。

    汉高祖刘邦:“……”

    天幕下的所有人:“……”

    汉高祖刘邦抹了把脸:"什么乱七八糟的!侠客从来不图名利,元稹居然抹黑侠客,大胆,真的见过游侠吗?”

    “把李白的诗给我拿过来,让我洗洗眼睛。”

    元稹的诗没有他想要的那种侠气。

    汉高祖刘邦也能想出原因。

    李白并不在乎名利,笔下的游侠自然超凡脱俗。而元稹到底是个读书人,学得文武艺,卖于帝王家,怎么可能不求名利?

    儿子刘如意其实挺赞同侠客应该扬名天下的观点,却觉得这首诗水平不行:"这元稹遣词造句太差了,还好意思取这个名字,莫不是东施效颦!”

    汉高祖刘邦微微叹息,说了句公道话:“你能写得比元稹更厉害?”

    刘如意绞尽脑汁,想了半天,也拼凑不出来完整的句子,瞬间词穷了。

    元稹写得不如李白有侠气,但是比普通人写得好多了。

    天幕下,白居易拍拍元稹的肩膀,叹了口气: "微之,下次努力。"

    元稹整个人要吐魂了,他并不知道后世有一个定律叫做墨菲定律,越担心的事情就越会发生。

    可恶,居然真的放了他的《侠客行》!

    他收回思绪,平复好心情: "没事,天幕之前提到了一个词叫做致敬,我觉得挺合适,我也不觉得自己的这首诗能超过他。李白是游侠,我又不是。"

    李白本来就是行走江湖的游侠,字里

    行间都透着他本人的阅历。可元稹没有闯荡过江湖,侠客到底怎么生活,大部分靠自己想象。

    因为阅历不同,自然输在起跑线上。

    好在紧接着,他听到天幕的话。

    【一般来说,公认元稹这首诗写得没有李白的好,不过差距也不算太大。

    他们的创作意图就是不一样的。李白是在写心中的侠客,隐喻了一点自己内心的理想。元稹则在讽刺朝廷官员,自然就没那么浪漫了。】

    元稹听天幕为他说了句公道话,心里松快不少。

    是啊,他不是李白啊。

    但天幕下的众人心里还有遗憾。

    他们就像是看完一部电视剧,总觉得看得不过瘾,满心想找一本更好的代餐,结果发现第一部 就是神作。

    从此,再无代餐。

    【李白元稹这两首诗里面,李白对于游侠的形象塑造更高一筹。古代的游侠不讲究值不值得,比如荆轲刺秦。

    这恰恰是今天的社会很难有的。

    从前的人为了义,现在的人为了利。

    插句题外话。人们有治国平天下的愿望,也有"路见不平一声吼"的武侠梦。

    明清之后, 武侠小说渐渐红了。现在有位著名作家金庸深受李白的印象, 还写了同名作品《侠客行》。

    张无忌,令狐冲,黄蓉,周芷若,郭靖……每一个精彩绝艳的主角都有令人心折的侠义。

    如果李白没有写《侠客行》,金庸的作品可能会少一点侠气。】

    天幕下的人心中生出无限向往,连帝王将相也不例外。

    曹操心向往之,李白仅凭一首词,就能影响未来的文学发展,这影响力未免太强了!

    酸了,他真的酸了。

    他不免浮想联翩,不知道他曹操在未来的形象是什么?应该挺不错的吧。他的文治武功都很值得夸。

    殊不知,他在网络上很红的一个形象是"曹贼"。

    俗话说,花花轿子人人抬。曹操都把这首诗当成李白的代表作了。

    结果紧接着天幕说道:【这首诗算李白的代表作吗?可以算,也可以不算。这首诗的知名度很高,可比这首诗知名度高得太

    多了。各朝各代都有李白的诗集,可大多都没有收录这一首。】

    曹操吸了口凉气:“这是在说什么屁话,这首诗还不能算代表作吗?那什么算得上啊!”

    【众所周知,李白被称为诗仙。

    之前说了,李白第一次进长安,求官不成,后来又去了一次,终于得到了玉真公主等人的赏识。

    其中就有一人是当朝大官贺知章,写“二月春风似剪刀”的那个人。

    贺知章一看李白的诗文,惊为天人,直呼:“李白,你是被贬谪到凡间的仙人吧!”

    从此,这个称号就传出去了。

    李白这人也不谦虚,直接就揽了这个称呼。后来有个人问李白他什么身份,李白就自称: "青莲居士谪仙人”。

    什么诗最有仙气?

    应该是《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幕中出现新的画面,李白的演员白天饮酒作乐,晚上回到旅社睡得正香,突然间做了个梦。

    江浙这块地区在古代被称为越中,里面有非常多的仙山,据说有很多道士在这里得道成仙。

    梦中,他穿梭千里,从山东来到道教名山天姥山。

    天姥山云雾渺渺,绿树成荫,美不胜收。

    云雾席卷而来,李白飘飘乎如遗世而独立,居然被云雾裹挟,整个人都飞起来了。

    秦始皇: "!!!!"

    他不知道这段是影视剧塑造的梦境: "李太白梦中竟然成仙了?!"

    李斯也非常诧异:“李白他从小就有仙缘,果不其然,真的有。太史令,快把这些诗文都记下来,说不定里面含着成仙的秘籍!"

    官员们还沉浸在这仙境之中,听到李斯的话之后方才回神,不舍地收回眼光,闷头记录文字。

    秦始皇像看着什么宝典一样看着这首诗文,逐字逐句地读,态度非常认真。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瀛洲太难求了,天姥山努力努力还是可以到访的。

    他目光微顿,瀛洲是道家仙山之一,他太熟悉了,那徐福就是骗走了他的人和钱去寻找瀛洲。

    因为这次上当受骗经历,他不再喜欢瀛洲,皱着眉看下去,便看到李白夸赞另一座名山天姥山:“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他巡游多次,去过很多名山大川,主要目的是安抚民心,没有过多在意景色。

    可是现在,他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这座山居然能高到跟星河相接?这座山遮蔽了整个地面?

    这也太夸张了!

    可秦始皇也不免心向往之,要不下次出行的时候,改道去天姥山看看?

    秦始皇以为李白会和他一样,在现实中去吴越。

    谁知,他接着往下看,眼睛微微睁大,有些不可思议: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李白一刻也不能等,那就做梦吧,梦中什么都有。他直接在梦中飞到了吴越。

    前面都是老生常谈的东西,可这一句直接破题,来到了神幻的境界。那画面感简直都溢出来了。

    秦始皇瞬间联想到了《楚辞》,李白简直比这还能想!

    在梦中,李白真的是个仙人啊!

    紧接着,他收回思绪,继续往下看。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刘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展,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李白飞到了山下,脚踩谢公展,开始登山。

    李白不仅做了梦,还做了个非常详细的梦。月亮,湖水,猿……甚至还有名人故居,几乎什么都有。

    只有别人想不到的,没有李太白梦不到的。

    虽然秦始皇知道这里面可能有一点夸张的艺术手法,但也不免被这幅场景给美到了。

    秦始皇感觉自己化身李白,来到了这座名山,看到璀璨太阳,看到天鸡报晓。

    他心里已经有了猜测,这大概是一首写景物的诗词。

    谁知紧接着,秦始皇瞪大眼睛。这首诗根本不是在写景,而是在写仙人!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熊在路口,龙在咆哮。紧接着,电闪雷鸣,仙宫的大门突然打开。

    那些仙人用彩虹当衣服用风云来做马。老虎给他们弹奏音乐,鸾鸟给他们驾车。这些仙人数目之多,

    密密麻麻。

    李白感觉心神激荡,秦始皇也是如此。

    秦始皇难免浮想联翩,李太白的母亲小时候梦见了太白金星,长大之后李太白果真梦到了仙人。

    这些仙人特意来迎接李白,莫非要让李白成仙?

    秦始皇心神大震,涌动出无数渴望之情。

    他感觉自己脚下好像也有云雾缭绕,也有鸟给他驾车,老虎给他弹奏音乐,太有排面了。

    下一秒,他面容肃然,目光锐利,迅速低头往下看。那些仙人有没有传授给李太白长生之法!

    在这一刻,奇幻之感来到了最高潮。

    谁知,紧接着他就看到了下一句:"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秦始皇陡然惊醒:“???”

    什么,李白醒了?那么大的仙人没了?

    他的好奇心都被提到这个地步了,结果李白告诉他下面没了!

    秦始皇感觉自己脚下踩着的云雾突然散了,围着他的鸟兽——哄而散。他从天空坠到地面,狠狠摔在了龙椅上。

    他双手握拳,放在大腿上,做了个深呼吸,半天之后才松开手。

    他不免遗憾: "李白为什么要醒呢?如果没醒的话,仙缘不就来了吗!"

    他甚至有些希望自己能够来到李白身边,给他灌下一服药,让他美美接着睡,把这个梦做完。

    汉武帝刘彻比秦始皇还生气,带入了一下自己的经历,他眼中闪过杀气:"是不是有人吵到李白睡觉了!”

    “那个人是没长脑子么!李白就应该像游侠一样拿剑砍死他,不然早就成仙了。”

    紧接着,或许他通过李白得知成仙之法。

    太可惜了!他感觉自己好像错失了一个亿!

    卫青不像秦始皇那样沉迷求仙访道,可李白营造的氛围太过美妙,搞得向来稳重的他都有点渴望神鬼世界了。

    谁知道后面急转直下,李白醒了,什么仙人都没了。

    卫青也有点怅然若失,附和道: “打扰李白做梦的人被千刀万剐也不为过。”

    李白的梦醒了,伤心遗憾的不仅是李白,还有无数观众。

    这个梦太过真实,太过辉煌,太过奇幻,很难让人从中走出来。他们太想知道仙人接下来会做什么了。

    他们知道这个梦可能是夸张的手法,很可能李白压根就没做这个梦,但是也非常惋惜。

    他们犹如在看—本作为虚构作品的小说,看到最后烂尾了,真是让人恨不得仰天痛骂。

    他们一腔怒气不知道往哪里发泄,索性都痛恨上了那个打扰李白睡觉的人。

    连高适都有点受不了,有些难以置信地说:"这个梦就这么结束了?太白兄你以后睡觉把门关紧点,不要让别人吵到你。”

    李白:"……"

    武则天一时间都不舍得读完,抬起左手,只见手肘那里起了一片鸡皮疙瘩。

    武则天饱览群书,可也从来没看过这么仙的诗文。越到后面越胆战心惊,简直荡气回肠。

    “他哪里是什么被贬谪的仙人,他分明就是仙人。恐怕也不是什么晚上梦游,真实的情况应该是他晚上元神出窍。”

    上官婉儿比较理性地劝说:"陛下想多了,只不过是梦游罢了。说不定这篇诗文本来就是假的,他连梦都没做。不过是胡言乱语。”

    上官婉儿担心武则天一拍脑门就去寻仙访道,那到时候麻烦可多了。

    武则天看出她的想法:“你说得对。即使是胡言乱语也无所谓,朕看着爽利就够了。”

    就像看小说一样,在乎真实又看什么小说呢?

    李白描述的世界足够惊心动魄就够了。

    武则天感觉自己都沾染了点仙气,仿佛回到了年轻意气风发的时候。

    著名诗人谢灵运还挺高兴,在李白的诗中,他能找到自己写作的痕迹,看来李白也学过他的诗。

    尤其是李白还”脚踩谢公展,身登青云梯”,李白也太崇拜他了吧!

    不过有一说一,这首诗写得确实好,连他也有点甘拜下风。

    他性格狂傲,想来想去,觉得小迷弟可以跟自己并肩了:"天下才华共一担,曹子健独占七斗,李白一斗,在下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

    他本来想给曹植分八斗,但这样别人就不好分了,只能委屈委屈曹植了。

    曹植:“……”

    天幕说道:【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李白让瀛洲当背景板,提到主角天姥山。

    “海客谈瀛洲”中的海客就是水手,水手都是有故事的人,他们距离海外仙山很近。李白在很多诗中都有提到海客,他觉得这种人身上有神秘的色彩。

    李白:“秦始皇,你听见了没。瀛洲的保健品不香,还是天姥山的保健品比较香!”

    所以说,这第一阶段看起来平平无奇,其实早就埋下了神鬼的伏笔。

    第二段,李白梦中从山东飞到浙江,然后爬山,看遍了各种美景,这一段非常奇幻。

    第三段,李白梦中碰到仙人了,画风从奇幻小说变成了神鬼小说。

    第四段,李白惊醒。普通人梦醒了恐怕就算了,可李白不一样。

    李白觉得人间的快乐和梦境一样,消失得太快了,必须得不停追求,才能让快乐永驻。他于是收拾行襄,跟山东的朋友道别,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

    去天姥山玩。

    他由此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的全名是《梦游天姥吟留别东鲁诸公》。

    李白“再见了,我的好朋友,今晚我就要远航!”】

    【诗的最后一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突然来这一句,好像有点突兀。前面都在写神鬼,怎么后面突然扯到权贵身上了?这里面也没个铺垫啊。

    其实有铺垫,梦境和现实是交叠的。李白有两个偶像谢灵运和谢眺,他最推崇的是谢脁。

    谢灵运这个人感觉自己怀才不遇,仕途不顺。李白特意提到谢灵运,表达自己对谢灵运的追求。他和谢灵运构成了一种镜像的关系。

    但李白不像其他诗人一样哭哭啼啼,就像这首诗一样,最后还是走向了乐观。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既然不受赏识,那他就润了! 】

    很多人还沉浸在前半段,没有闲心去看最后一段,或者说不想看。

    他们只想看李白描述的瑰丽世界,不想被拉到现实。

    曹操就是这样,他听到天幕的话才勉强回神,看向后半段。

    这么一看,他再一次瞳孔地

    震。本以为相比之下,后面的梦醒时间会很拉胯,没想到后半段又拔高了。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后悔不迭:“我要是早些明白这个道理,何至于和董卓那厮虚与委蛇?和那些联军浪费时间?"

    他早就称霸一方了!

    短短一句话,道尽了世间哲理。

    南宋,文天祥枯坐在院内。

    这段时间,已经有很多人劝他投降元朝了。

    最开始登场的是宋朝从前的状元宰相留梦炎。巧的是,文天祥也是个状元宰相。很难怀疑,这不是故意的。连他都投降了,文天祥凭什么不投?

    文天祥却不肯投降,狠狠的把这人骂回去。

    文天祥默默听着李白的诗,突然听到外面有响动。他明白,应该又有人要来劝他投降了。上次连宰相都派来了,这次会派谁?难道忽必烈本人要来?

    他准备了一腔锦绣文章,要把忽必烈骂走。

    结果来的人令他肝肠寸断,张开嘴说不出话来。

    来的人居然是曾经的宋恭帝。他也投降了,如今就是要劝文天祥归顺元朝。

    君臣相见,好不尴尬。文天祥让对方端坐于主位,郑重地行了大礼。

    他以为文天祥还尊敬自己,心中升起希望,劝说道:“你听我的话,先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才高八斗,何愁没有高官厚禄?你可以学留梦炎。"

    他觉得自己也是为了文天祥好。

    谁知刚刚恭恭敬敬的文天祥下一步图穷匕见,指着天幕说道:"老天都说了。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啊。陛下,留梦炎怎可为五斗米折腰啊!”

    宋恭帝赧然,接下来的话梗在喉头。一时间分不清文天祥是在骂别人,还是在骂自己。

    李白感觉怪怪的,他们连自己的偶像都要扒出来,好理解自己这个人,这种体验还蛮神奇的。

    他不知道,这在未来有个专属名词,叫做阅读理解。

    他陷入怀疑,他写这首诗的时候,有想这么多吗?

    诗人谢灵运微微皱眉。什么,李白最崇拜的诗人居然不是他,而是谢别?这人谁啊?

    他有些不满,不过转念一想,他所处的朝代跟唐

    朝差的不远,这个谢眺又姓谢,那应该是谢家未来的人。

    他这心气一下子就顺了,肉还烂在锅里,挺不错。说明他谢家人才辈出啊!

    不过接下来,他有一个难题。李白作为诗仙,说话很有含金量。他崇拜谢眺,说明他才华也很高。

    那这一担才华该怎么分?

    谢灵运有些强迫症,既然知道了有人才华不错,那就不得不让他们参与分蛋糕,不然显得他说话很胡扯。

    他思来想去,不舍得对李白开刀,也不舍得对自家子侄开刀,只好忍痛在自己偶像头上开刀。

    “给曹子健分六斗吧!”

    作者有话要说:曹植:“?”再减就真的没有了!

    等所有的视频看完了,曹子健只剩下一斗。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