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 第66章 朱元璋:明断自天启?吃瓜吃到自家。

第66章 朱元璋:明断自天启?吃瓜吃到自家。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扶苏望着天幕里的那首诗,心头大震。

    他晓得父亲威武霸气,可也仅限如此。父亲落在李白的笔中,仿佛有鲸吞天地之势。

    他瞬间对李白心生好感,脑海里浮想联翩。

    父皇会喜欢这首诗吗?

    父皇是个注重实事的人,那些文武百官歌功颂德的时候,他往往直接要人家说重点,别搞那些虚头巴脑的。

    父皇应该没那么喜欢,说不定还会说李白花里胡哨呢。

    扶苏扭过头去,只见宝座上的秦始皇赢政直直地望着天幕。

    秦始皇面色波澜不惊,好像天幕中被狂吹彩虹屁的人不是自己。

    他察觉到扶苏的视线:“有什么事?”

    扶苏:“父皇,你喜欢这首诗吗?”

    秦始皇垂下眼眸,惜字如金:“普通。”

    扶苏心头感慨,如果自己被夸得这么心花乱坠,恐怕要仰天长啸。父皇波澜不惊,好像一点不在意,简直太难得了。

    自己的心境距离父皇还远啊。

    他没注意到的是,秦始皇给自己斟了一杯酒,三两口便喝完了,速度比往常快得多。

    这时,李斯有事要禀。既然古青青评出了十大诗人,天幕背后的神仙也肉眼可见的推崇诗文,那么大秦肯定也要表明态度,以示尊重。比如推出这些诗人的诗集。

    李斯删掉了一些“不健康”的讽喻诗,编成了很多诗集,递交给了秦始皇,让他拿主意。

    “陛下,少府那边材料有些紧张,先推谁的比较好?”

    秦始皇声音平静: "既然这个人已经有了排名,那就按这个排名来吧。"

    嗯,绝对不是他喜欢李白,是古青青喜欢李白,所以大秦才主推李白的诗集。

    可紧接着,古青青讲完了前半段,开始放后半段。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秦始皇: “……”

    李白前半段夸他夸得这么好,怎么后半段急转直下,突然开始骂他了?这也没个征兆啊!

    不久前,徐福向他讨要大船以及三千童男童女,远出海外,寻找瀛洲。

    徐福画的饼又大又香,秦始皇同意了。

    天幕出现在大秦之后,古青青说丹药是有毒的,秦始皇不再吃那些齐地方士炼的丹药,这些天身体渐渐好转。上次被胡亥气得要死,都没有晕过去。

    可秦始皇还相信这世界上有仙人,毕竟天幕的存在就是最好的证明。

    秦始皇在等待徐福带着好消息回来,可等了很久,也没收到消息。

    秦始皇倒也没有起疑,毕竟是仙人嘛,如果一找就能找得到,那也不太正常了。所以他最近又在琢磨派方士去寻找瀛洲。

    结果李白说那徐福载着三千童男童女,远游之后,再也没有回来???

    空气中充满尴尬的气息。

    李斯知道秦始皇有多信任徐福,索性安慰: "陛下,海上的情况太复杂,那徐福可能不小心死在外面,无法回到大秦。”

    结果天幕就说:【李白这首诗前面在夸秦始皇,后面在训斥秦始皇迷信徐福。徐福回来了吗?据记载是没有的。

    传说,徐福东渡瀛洲,那三千童男童女在那里生根发芽,成了当地人的祖先。

    秦始皇有点像我们现在的老人,被人一忽悠,就买了保健品,骗走了棺材本!】

    秦始皇: "……"

    李斯:“……”

    “来人啊,把舆图拿来!”

    他就是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把徐福拎回来!

    李斯察言观色:“陛下,那还推李白的诗吗?”

    李白这首诗前面夸得天花乱坠,后面却急转直下,对大秦来说很不健康啊。

    秦始皇揉揉眉心:“一切从旧。”

    他对李白的观感还好,如果没有诗仙的诗,他还不知道徐福是个大骗子。

    大家都通过这首诗在看秦始皇的乐子,连朱元璋也不例外。

    抠门的他吐槽道:“咱不知道秦始皇为什么那么喜欢徐福,那不明摆着是个骗子吗?他给骗走了那么多人和钱,亏得要命。

    他正吃瓜看热闹呢,结果陡然之间,石破天惊。

    【这首诗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有一句"明断自天启"。意思是英明的决断缘于天,总之是夸秦始皇的。

    结果大家惊讶地发现。李白原来是个大预言家!

    明朝什么时候亡国的?天启年间,国家已经打出了一个大写的gg,到了崇祯年间,无力回天,大明亡了。】

    开国皇帝朱元璋望着天幕,瞳孔地震,下巴都快惊讶地掉下来了。

    谁知道,吃瓜吃着吃着,居然吃到了自家。

    “咱的大明朝亡了?!谁是天启皇帝!混账!”

    他想继续听更多的内幕,结果天幕没有多说,朱元璋只好悻悻放弃。

    他端坐在位子之上,恍恍惚惚,看着马皇后:"那诗仙李白难道真是个神仙?"

    马皇后心下无言。他刚刚还在嘲笑秦始皇,谁知道风水轮流转,惨的人变成了另一个。

    明朝崇祯皇帝倒吸了一口凉气,天哪,他现在还坐在皇位上,还在励精图治,渴望拯救大明。

    他想做一个中兴之主。

    谁曾想,他居然是末代国君?

    他顿时觉得浑身寒凉,无助极了。

    他恍惚地想,如果叛军打进来,他该怎么办?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倘若真的打进来,他就自缢了吧!

    这样死了之后,才勉强不会愧对列祖列宗!

    李白还不知道自己在朱元璋那里成了神仙的代名词,兴致勃勃地望着天幕。

    因为天幕在说他帅。

    【可能有人会问李白长得帅不帅?

    他的朋友说他双眸光照人,眼睛亮得能发光,还有人说李白江山英秀,说他生得俊美,贺知章还说他是被贬谪到凡间的仙人。李白应该是英俊的,而且气质很好。

    除此之外,李白到处旅游,他的朋友说他"袖怀匕首剑",会武术。毕竟那个时候社会环境乱,身上没点武力可能就死在路上了。

    李白还特别喜欢谈古论今。他曾经说过,他的弟弟问他: "你肚子里难道装着锦绣吗?那些漂亮话怎么张口就来?”

    李白也不谦虚,直接就承认了。

    总之,李白应该是:“四川富二代,有钱长得帅,文能舌战群儒,武能当游侠。”

    除了商人儿子的身份,让他不能当官之外,就没什么挫折了。这样的人能不拽吗?

    结果狂士李白碰到了另一个狂士。

    他年轻的时候,到重庆游玩,特意去拜见当时的文坛大佬李邕。】

    天幕中出现新的画面。李白的演员一身白衣,眉眼轻狂,潇洒地走进了高官的府邸。

    “凉武昭王之后李白求见李大人!”

    李邕这个人是个富二代,还是个官二代,而且还是个书法家,是当时赫赫有名的文坛大佬。他家大业大,家里有几百个打手供他驱使。未来他会偶然求见杜甫,这件事情让杜甫铭记和自夸了一辈子。

    李白这个时候已经闯出了一点名气,很多人都称赞他为天生的诗人。

    李邕眉头一皱,把李白请了进来。

    弱冠之年的李白没把自己当外人,大谈国事。

    大概的意思就是:“我李太白是太白金星转世,凉武昭王之后,天生的诗人,管仲转世,纵横家大师,道家天才……”

    可惜我是商人之子,不能靠科举当官,你快给我帮帮忙,把我推荐给皇上。皇上见了我之后,一定会自呼我是在世子房!”

    李邕:“……”

    李邕也是个狂士,针尖对麦芒,直接就把李白给打发走了。

    初出茅庐的李白被赶出了府邸,很不高兴。

    没过多久,李邕收到了一封信,里面装着刚出炉热乎乎的诗。

    大意就是: “呵呵,李邕,我讲的理论听起来很奇葩,其实很有用,你们却只知道对我冷笑!我听说你是个厉害的人才,没想到只是个食古不化的老夫子。

    早晚有一天。我这只大鹏鸟会扶摇而上,你既然不愿意帮我,那我就不找你了。

    我劝你一句,孔子都知道后生可畏,你却不明白这个道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李邕:“……”

    天幕将这首《上李邕》放了出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而上九万里。”

    人们望之,无不震惊。

    李

    白的诗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他用的基本上都是大白话,却字字都透着磅礴的气势,要画面有画面,要意境有意境。

    有人效仿李白,结果东施效颦,基本上都写成了打油诗。

    从此以后,很多人明白了,自己有一种理想,叫做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

    三国时期,曹操和其他人一样,被勾出了万丈豪情,眼前好像出现了大鹏扶摇而上的场景。

    曹操彻底被折服,闭上眼睛,做了几个深呼吸,才勉强压抑住血管中奔涌的热血!

    啊,真的是落笔即封神!

    ——

    秦朝时期,淮阴县

    韩信家里很穷,没人脉,当不了官,又没有门路去当商人。他年纪不小了,却还一事无成,村里人都不怎么瞧得上他。

    这大,他正坐在墙角望天幕。在这贫瘠的生活中,也只有这点神奇的娱乐聊以慰藉了。

    可没多久,混混路过,找他麻烦。给他两个选择,要么去死,要么从他胯下钻过去。

    韩信陷入天人交战,最终咬着牙从对方的胯下钻了过去。整个市场的人都在大笑,笑他像条狗,一点气节也没有。

    韩信气得浑身颤抖,双目赤红,恨不得现在就跟他们拼了。反正他一条贱命,死了也就死了。此时,耳边传来李白的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而上九万里。】

    韩信浑身一震,眼中的赤红渐渐澈,回首望着天幕。

    李白这样的诗仙年少的时候都这样被冷遇吗?事实证明,李白是对的,他这只大鹏扶摇而上。

    韩信深深记下这些嘲笑他的人的脸,思想跟李白共振。

    这些人今天嘲笑他韩信,就像李邕嘲笑他李白,早晚有一天会悔不当初。

    安知他韩信不能做那只大鹏鸟?

    高龄的李邕神情复杂地望着天幕。

    他是个非常著名的书法家,当然,以后最被人熟知的称号还是—————"瞧不上李白的大文豪"。

    他闭上眼睛,回忆起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谁曾想,那个少年居然青史留名,啊不,这个程度已经不是留名,可以说是流芳百世了。

    家人问道:“要是当时

    没有拒绝李白,或许——”

    李邕心底不知道怎么想,嘴上还是非常狂傲的: "他那脾性不合我胃口,我还不能拒绝他了?他出名又不给我一分钱,有什么可后悔的?"

    家人:"我是怕李太白发迹之后,对您心中有怨,将来会报复你啊。"

    李邕摇摇头:“在下行的端坐得直,怕什么报复?而且他应该不是那样的人。”

    那天的惊鸿一瞥,给他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李白被看不起之后,心生不满,却堂堂正正说出来,没有背地里使坏。

    他绝对不是那种背后害人的阴险小人。

    可是家人心中还是惴惴不安。

    【李白二十六岁还没有得到贵人的举荐当官,于是继续游玩寻找机会。

    在其中,他终于明白了,在别的地方混是不行的,还是得去天子脚下,才能结识更优质的贵人,把自己的名气给打出去。

    于是,三十岁,他终于正式来到长安。

    他有个好朋友叫做元丹丘。元丹丘是他在四川认识的道友,在贵人面前挺有分量。

    元丹丘靠着走关系,把他的诗文献给了玉真公主。

    玉真公主却没有看上,而且行踪不定,经常不在长安。

    李白苦等数月没有结果,又拜访了很多王公大臣,希望得到推荐,但是信件犹如泥牛入海,没有结果。

    李白这个时候家境中落,再加上他花钱大手大脚,不再是从前挥金如土的富二代了,只能回家。

    35岁,李白重整旗鼓,再次去闯皇城。

    经过社会的毒打,他渐渐摸清楚了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套路。如果时间能重来,他或许就不会教大佬李邕做事,放出那种豪言,仕途也会更加顺利。但这样,或许也就不是李白了。】

    【他结识了一些王公贵族,再次把诗文献给了玉真公主。”鸣天鼓”、“腾双龙”、“弄电行云”,把公主夸得跟天上王母娘娘一样。

    谁不喜欢听彩虹屁呢?玉真公主一看,哎哟,真不错,小嘴抹了蜜啊。

    玉真公主是什么人?她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妹妹。而且唐玄宗晚年迷信道教,玉真公主相当于这方面的负责人,在唐玄宗那里非常有话语权。

    玉真公主于是把他推荐给了唐玄宗。

    唐玄宗让李白当翰林待诏,一个六品官职。没有什么大事,就是皇上想玩的时候,就陪他玩乐。】

    天幕中出现新画面,监唐气象被展示得淋漓尽致。无数人眼前一亮。

    正如王维诗中写: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白天,九重的皇宫打开宫门,整个大唐都透着华贵奢靡的气息。

    唐玄宗处理完政务,来到后宫,找到杨贵妃,吃着名贵的新鲜荔枝,听着《霓裳羽衣曲》。

    唐玄宗看着贵妃的花容月貌,兴之所至,说道:“爱妃如此之美,如果没有诗文记下来,那就可惜了。高力士,最近新来了一个翰林待诏,叫他来为贵妃写首诗吧。”

    高力士将李白请了过来:"李大人,陛下要你作首诗。"

    李白坐在席间,不卑不亢地说:"写什么?"

    高力士:“当然是美人。”

    “这世间哪有美人?”

    高力士看了一眼主座上的杨贵妃,汗涔涔地说:“贵妃娘娘美若天仙,怎么不算美人?李大人写还是不写?”

    李白看了一眼杨贵妃,情绪复杂。他并不喜欢杨贵妃一家子。外戚干政,令人触目惊心。

    可形势比人强,他也不得不写:"也能写,但是我要贵妃磨墨,还要你给我脱靴子。"

    话音落下,杨贵妃和高力士的脸都绿了,他们两个是天子最宠爱的人,贵不可言,李白怎么敢命令他们做事?

    唐玄宗却觉得挺有意思:"行,就这么办,爱妃你去给他磨墨吧。"

    于是贵妃磨墨,力士脱靴。

    李白终于满意了:“且等我满饮此杯。”

    他畅快淋漓地喝酒,随后文不加点,一气呵成: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天幕放出这段画面,无数少男少女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脸颊红红。

    李白怎么敢让贵妃磨墨、力士脱靴的啊?他这般胆大,莫不真的是太白金星转世?

    可以说,李白活成了他们梦想的样子。羡

    慕他的人太多了,实在太多了。

    上官婉儿扭过头去,便看见宫女们脸上满是红晕。

    她们望着这首诗,脸上浮现红霞,越品读眼神越迷离。

    这首诗仿佛信手拈来,没有任何雕琢的意思,但是里面的每一个字都那么贴切。

    花香扑鼻,春风满面,活脱脱一副倾国倾城的美人像。

    不得不说,她们真的很想体会玉真公主和杨玉环的快乐。

    上官婉儿还看到有宫女拿出上好的信纸,记录这篇诗词,那模样简直爱不释手。

    上官婉儿闭上眼睛,说道:“见到白云就想到美人华丽的衣服,见到花就想到美丽的容颜……这李太白真是油嘴滑舌,想必那贵妃要高兴坏了。”

    杨贵妃现在一点也不高兴。

    天幕播放《长恨歌》之后,她暂避风头,如今待在道观里,青灯古佛,生活寂寞。

    婢女望着这首诗,有感而发,说道: "娘娘,陛下说等事情忙完了就来接你,怎么还不来?"

    杨贵妃:“慎言,陛下的想法,哪里是你我能揣摩的?”

    婢女悻悻闭嘴,她不想在这个道观里荒废余生,想回华丽的皇宫。

    杨贵妃懒得去看身边的婢女,望着天幕,轻声叹息。容色会衰老,宠爱会流失,长安的繁华终究离自己远去了。

    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居然会通过李白的诗文而永恒,或许,这也是一种幸运。

    唐玄宗等人都对这段往事表示不满,可唐太宗李世民很高兴。

    这算是他近些天看到的最有趣的东西了。

    “李太白做得好啊,就应该让贵妃磨墨,力士脱靴,狠狠丢李隆基的脸!”

    只要谁让李隆基不爽,谁就能得到李世民的夸赞。

    李世民感觉心气稍稍顺了些,终于开始看诗文了,拊掌长叹:“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美,真美,仿佛暗香扑鼻,留香隽永。"

    这首诗一出,仿佛所有的美人都有了画面。

    他拉着长孙皇后的手,含情脉脉地说土味情话:“这些天朕被那小子气得不行,昏过去了两次。宫里的事都辛苦你了。这首诗送杨贵妃合适,送你也颇为合适啊。”

    长

    孙皇后见他心情好转,提着的心松了下来,嗔怪地说:"都成如雷这么多年了,还说这些乱七八糟的。形容那些年轻姑娘合适得很,形容我却不行了。"

    李世民却说:“在朕眼里你一直是初见的模样。等到我们白头也不会改变。”

    长孙皇后轻咳两声,近些年,她感觉身体越来越不好了,谁知道能不能白头呢?

    她到底还是没有说出来,让他担心:"油嘴滑舌!"

    【翰林待诏是"天下以艺能技术见召者之所处也"。

    这里有搞修仙的,搞绘画的,搞舞蹈的,搞迷信的,乱七八糟的。虽然唐玄宗有所改革,招来了一批讨论时事的文人,但那里依旧非常混乱。

    和平康坊差不多。

    李白当的翰林待诏虽然是个六品官,但是论起权利来,还不如白居易和杜甫当过的八品左拾遗呢,起码这个是正经的谏官。

    他想给皇上提正儿八经的建议。

    结果皇上表示:"你就给贵妃写点诗就行了。"

    李白很不高兴,他想当宰相,可不想当梨园子弟一样的弄臣!

    而且,李白行事狂傲不羁,为人所不容。很多人经常打李白的小报告。

    久而久之,玄宗对李白很不满,于是给了李白一笔遣散费,把他打发了。】

    天幕中出现新的画面。

    李白的仕途断送了,更重要的是,理想破灭了。这大唐终归不是他想象的大唐,这唐玄宗也不是燕昭王。他的一腔报国之志全都付诸东流。

    前途变得无比灰暗。

    他的好友拉他喝酒,带他放松。

    美酒昂贵,菜肴精美。他却心中郁闷,不想下快,心中无比茫然。

    那皇宫中的经历,仿佛一场春秋大梦。他到底该何去何从?

    不过他相信,他还有机会。总有一天,他能完成自己的梦想,辅佐君王治理整个天下,然后功成身退。

    他喝酒如喝水,醉醺醺地说:“拿笔来!”

    有人送来了纸笔,李白挥墨写下: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

    帆济沧海!”

    天幕中,李白技惊四座,朋友无不惊叹,拿着墨宝爱不释手。周围的客人也惊叹不已。

    天幕下,很多观众惊讶不已,眼神不舍得离开片刻。

    他们和天幕中的群众演员异口同声:"李太白难道真的是太白金星转世!?"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