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玄幻修仙 > 只手遮天女性野心家[直播] > 第107章 刘娥

第107章 刘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莫不是要收回燕云十六州?!”

    “臣不知。”

    狄青拜在刘娥面前, 额头抵在柔软地毯,“臣唯一知道的是,太后力排众议提拔臣, 臣便誓死相报,百死无悔。”

    少年声音清亮, 带着这个年龄段独有的意气风发, 那是一种尚未被打压排挤的锐气, 敢于天公试比高。

    但卑谦的态度与进退有度的话语, 又无声向人昭示着另外一件事——他清楚知道自己的一切来之不易,由哪怕功高盖世,但也会被构陷得抑郁而终, 变成现在的一步登天,被太后委以重用, 所以他更懂得珍惜, 给他一点点希望,他便能还太后一份满意的答卷。

    刘娥微拢衣袖, 轻轻一笑,“好一个誓死相报,百死无悔。”

    “但你年纪轻轻的,何必把死不死的挂在嘴上?”

    刘娥起身, 小宫人殷勤来扶。

    她便扶着小宫人的手,缓缓来到狄青面前。

    少年此时深深拜在地上, 只留一个倔强清瘦的脊背给她,她笑了下,摘下指上的护甲, 俯身对少年伸出手, “起来。”

    狄青有些意外。

    ——他万万没有想到, 太后会亲自来扶他。

    有些难以置信,狄青慢慢抬起头,太后的手就在他面前,等待着他去握。

    或许是怕指上的护甲伤到他,太后连护甲都已摘下,只有一双保养得极好的手,在日头的映照下泛着莹白如月光的颜色。

    狄青怔了怔。

    ——他一介粗鄙武夫,何德何能让太后亲自来搀扶他?甚至连指上的护甲都卸掉?

    “哎哟,狄将军都高兴傻了。”

    小宫人打趣儿的声音在他耳畔响起,“狄将军,还愣着做什么?快起来呀!”

    狄青回神。

    顿了顿,他握住太后的手,慢慢站起身。

    等他彻底站起来,才发现太后其实个子很高,他虽然才十六,但个子已经长成,比寻常男人都高出一大截,更何况寻常女子?

    但太后站在他面前,却没有他俯视寻常女子的那种感觉,她不比他低多少,且又戴了冠,气势便更足,挑眉看着他时,像是在欣赏出色的后辈。

    不是审视,也不是打量,而是带着几分长辈对晚辈的好奇,目光温柔又和煦。

    ——太后远比他想象中的更好相处。

    不刻薄,更不狠辣。

    与市井传言的凶神恶煞完全不同。

    “谢太后。”

    狄青垂眸敛眉。

    “是个知礼的好孩子。”

    刘娥莞尔,松开狄青的手,继续往前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与你这般大时,礼数也比旁人周全些,所以能被真宗所喜,有今日临朝称制的尊荣。”

    “狄青,我希望你与我一样,未来掌千军万马,享盛世荣光。”

    刘娥止步回头,看向自己身后的少年,“而不是立下不世战功之后,却死于士大夫们的攻讦陷害。”

    狄青呼吸陡然一顿。

    他慢慢抬头,太后立于阳光之中,面上有着恬淡微笑,这一刻她不是太后,他也不是等待她提拔的臣子,而是同样被士大夫们排挤不惜的人,待他们走过沼泽,踩过泥泞,以世人不容的雷霆手段将朝中庸碌之辈清洗大半后,他们才能沐浴这方寸的阳光。

    他们必须成功,也只能成功。

    ——因为他们无路可退。

    士大夫们已被清理,重文轻武的国策已经被改写,如果这种情况下他们仍不能将未来欺压灭亡他们的金人消灭殆尽,那么等待他们的,是史书工笔的讨伐,是天下百姓的谩骂。

    狄青闭了闭眼。

    片刻后,他深吸一口气,缓缓睁开眼,拱手向刘娥道,“臣必不会辜负太后重托,重振军威,踏平蛮夷!”

    【刘姐当政期间,天下晏然,百姓富足,一改真宗执政期间因天书运用而将国库挥霍一空的荒唐。】

    【随着商业的快速发展,携带不方便的银钱无法满足商贾们交易流通,这个时候咱们的刘姐吸取四川当地商贾们私自发行的交子经验,在四川开始试行发行官方交子,也就是纸币的一种。】

    【最开始交子只有一贯到十贯,再后来改成五贯和十贯。从交子金额的更改,可以看出太平盛世之际商业的发达。】

    天幕之上,再次出现汴京城楼。

    这一次不再是被金人攻打得千疮百孔的可怜城楼,而是喧闹繁华的大街,与四处叫卖的商贩。

    商人们的交易不再是让下人们抬着重重的钱币招摇过市,麻烦不说,而且还不安全。

    交子的发行让他们以纸币便能购买货物,极大方便了货物的流通。

    天幕之下,远离战火纷飞的商贩们捋须颔首。

    “交子的确是个好东西。”

    “以前买东西不仅要雇人抬钱,还要雇人防止劫匪来抢钱,现在好了,自己揣着交子就能买东西。”

    “虽然需要交些手续费,但这点手续费哪有雇人花的钱多?”

    “每年拨给军队的钱并不少,但军队的战斗力却从未提升。”

    刘娥问狄青,“狄卿以为如何?”

    狄青想也未想便拱手答道,“臣以为,这些钱并未到军士们的手里。”

    “哦?”

    刘娥懒懒挑眉,“既如此,你便彻查此事,以正军纪。”

    是日,平民出身的狄青被太后委以重用。

    是日,每年花费巨额财政养着的军队迎来大清洗。

    是日,是日,军队风气肃之一清。

    是日,少年为将,平叛战乱。

    是日,大捷。

    “大娘娘!您果然没有看错人!”

    赵祯得知狄青大捷,从小宫人手里抢走捷报,一路小跑来寻刘娥,“狄青胜了!大胜!”

    “咱们大宋已经很久都没有赢得这么痛快的胜仗了!”

    刘娥接下赵祯递过来的捷报,略扫几眼后,便放在御案前。

    被天幕盛赞的绝世悍将当然不是庸碌之辈,声势浩大的流寇反贼遇到他只有望风而降的份儿,否则只会落一个被斩草除根的下场。

    她并不意外狄青的大捷。

    倒是她这位好儿子的反应更让她意外,横冲直撞,跟小孩似的。

    刘娥伸手给赵祯理了理因跑得太快而有些松散的鬓发与衣襟,“都是当官家的人了,怎还毛毛躁躁的?没半点稳重样子。”

    “这可是大捷!”

    赵祯任由刘娥给他整理,胸口微微起伏着,声音激动得很,“我长这么大,还没有见过这么痛快的战事!”

    “现在能看到了。”

    赵祯的衣襟,刘娥松开手,“不止现在,以后也能看得到。”

    赵祯欣喜若狂,“是的,咱们的大宋再也不是任人欺辱的大宋了!”

    小宫人们忍俊不禁。

    手舞足蹈高兴了好一会儿,赵祯对刘娥赞不绝口,“大娘娘,还是你有法子,如果换成我,我是没魄力力排众议提拔武将的。”

    “在天幕口中,我对狄青并不好,他最后抑郁而终,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赵祯叹了口气,“我远不及大娘娘。”

    “祯儿,帝王之道,乃霸王道杂之。”

    刘娥轻轻摇头,“往日我专注朝政,对你疏于管教,你的太傅不是大儒便是士大夫,让你对其他家一概不知。”

    “今日之后,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

    “儒家要学,到家法家兵家更要了解。”

    “对于治国理政,哪家好用便用哪家,而不是被一家所困,好好的一位天子学成了书呆子。”

    赵祯听到读书便头大。

    但大娘娘开口,他只有应承的份,“是,我一定好好学。”

    刘娥瞥了一眼赵祯的兴致缺缺,哑然失笑,“祯儿,大娘娘已经老了,总有一天会离你而去,你需得在大娘娘崩逝之前学会做一个好皇帝。”

    “不会的!”

    赵祯心头一酸,连连摇头,“大娘娘还很年轻,大娘娘不会离我而去的!”

    刘娥莞尔,“傻孩子。”

    “我才不是傻孩子。”

    赵祯小声嘟囔,“我只想让大娘娘长命百岁。”

    他说的是真心话,他真的希望大娘娘能长命百岁,永远庇佑他,庇佑大宋子民。

    如果不能长命百岁,那,如武皇一样长寿也行啊,活个九十一百岁,让他走在大娘娘前头,而不是大娘娘走在他前头。

    ——他想象不到大娘娘崩逝之后他独自一人面对朝臣的场景。

    但大娘娘的话还是给他提了一个醒。

    大娘娘今年五十五岁,虚岁已经五十六,若不注意保养,怕是真的没几年好活。

    赵祯抿了抿唇,心里突然冒出一个新奇注意,他在朝政上面帮不了大娘娘的忙,但他可以搜寻天下名医,让名医大家们给大娘娘延年益寿啊!

    说干就干!

    晚间辞别大娘娘之后,赵祯便以自己的名义下了一道诏书。

    眼下大娘娘大权独揽,但他毕竟是一国之君,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下诏不需要经过大娘娘的批示,于是他写完诏书,便让小宫人们拿去昭告天下。

    久不下诏的官家突然降诏,在荒山上开荒的士大夫盼得头发都白了盼得就是这一天。

    ——泥人还有三分火气呢,更何况官家?

    他们就知道官家忍不了太后多久,迟早有一日会明白太后包藏祸心,而他们才是忠心耿耿日月可鉴!然后与太后决裂,风风光光将他们迎回朝!

    士大夫们高兴得连手上的活都不愿意再干,呼朋唤友去看贴在荒山告示栏上的告示,然后在看到告示内容后,气得投奔太后的心都有了。

    ——天子下的竟然是遍寻名医给太后养身体的诏书!

    天子昏聩!

    天子愚昧!

    天子不堪为君啊!

    哀嚎声此起彼伏。

    “嚎什么嚎?”

    “地里的活干完了吗?在这儿嚎!”

    “快去干活!要不然今天都没饭吃!”

    “狄将军,我们吃完了,咱们什么时候发动总攻!”

    亲兵一股脑把馒头全部塞到嘴里,仓鼠似的两架鼓鼓的,口齿不清问主位上的狄青。

    狄青放下碗筷,忍俊不禁,“先把你嘴里的东西咽下去。”

    亲兵二话不说,立刻梗着脖子咽下嘴里的东西。

    但一口气吃得太多,他噎得直翻白眼,身边的人见状,连忙递给他一碗水,他接过水,咕噜咕噜往肚子里灌,一碗水见底,他这才感觉自己不那么噎。

    “多谢。”

    亲兵抬手擦了擦嘴,把碗还回去,不停追问狄青,“狄将军,您快说呀,咱们什么时候发动总攻?”

    狄青眉梢微扬,“子时三刻。”

    是夜,狄青夜袭,叛军全军覆没。

    是夜,大宋境内最后一股叛军被狄青消灭。

    是夜,斥卫飞马传信,捷报传至汴京。

    “大捷!”

    “又是大捷!”

    扬国大长公主极为兴奋,“嫂子,这位狄将军不愧是以武将之身做到枢密使的人,竟在短短的时间内把所有的叛军全部消灭了!”

    刘娥颔首,“是个能征善战的好苗子。”

    “岂止是好苗子?”

    扬国大长公主一脸骄矜,“有他在,我看燕云十六州迟早也能收回来。”

    “燕云十六州?”

    刘娥笑了一下,“你倒敢想。”

    “有什么不敢想的?”

    扬国大长公主轻哼一声,“以前咱们就有把燕云十六州收回来的希望,是父皇战败吓破了胆,阿兄又一味听取小人谗言,这才让辽人白白占据燕云这么长时间,更威胁咱们这么长时间。”

    “嫂子,你难道不想收回燕云十六州?”

    扬国大长公主搁下分拣完毕的奏折,以手撑脸,抬眸问刘娥。

    刘娥一脸平静,“我在等一个人。”

    “谁?”

    “曹玮。”

    “曹玮?”

    扬国大长公主颇为意外,看了又看面前的刘娥,“他不是与嫂子素来不睦吗?”

    不仅不睦,还惨遭党争的牵连,寇准罢相时他被贬官,丁谓罢相的时候他更被一撸到底,去荒无人烟的崖山做了参军。

    但刘娥并非赶尽杀绝之辈,知晓他军功盖世,半年后,便让他做了华州观察使和青州知州。

    ——当然,这两个官职完全无法与他之前的官职比。

    刘娥轻笑,“那是以前。”

    “娘娘,曹知州回来了!”

    廊下传来小宫人尖细的声音。

    刘娥放下奏折,“宣。”

    “娘娘宣曹知州入殿——”

    小宫人高声唱喏。

    “将军,听说娘娘将曹知州从青州召回来了。”

    亲兵一边纵马往汴京赶,一边向狄青挤眉弄眼,“曹知州是一代名将,将军更是战无不胜,娘娘将你们俩凑在一起,怕是要有大动作啊!”

    另一名亲兵来了兴趣,“大动作?”

    “莫不是要收回燕云十六州?!”

    “必是这个原因!”

    “国内叛乱已平,大宋再无威胁,只剩下燕云十六州还在辽人手里。”

    “若不是燕云十六州,还有哪个地方值得将军与曹知州一同前往?”

    “一别经年,曹卿可好?”

    刘娥淡淡看向风尘仆仆的男人。

    “咳咳——”

    曹玮轻轻咳嗽着,态度已不复当初骄矜,头低低垂着,对刘娥颇为敬畏,“谢娘娘挂念,臣一切安好。”

    “安好?”

    刘娥摇头,“我瞧着曹卿并不好。”

    曹玮手指微微一紧。

    “曹卿出身将门世家,先父曹彬官至枢密使,谥号“武惠”,何等尊荣权重?”

    “可曹卿家世如此,却依旧不被士大夫所容。”

    “寇准不喜你,丁谓排挤你,寇准罢相,你被贬官,丁谓罢相,你又被贬官,明明家世无双,自己又功高盖主,却落得这般凄凉下场。”

    “任谁见了曹卿,都要说一句委实可怜。”

    曹玮呼吸微微一紧,“娘娘——”

    “但现在,我却可以给曹卿一条青云之路。”

    刘娥俯身,将地上的曹玮搀起来,“狄青不日便会抵达汴京,曹卿与他一起北上,收复燕云十六州可好?”

    曹玮瞳孔骤然收缩。

    燕云十六州,多么熟悉又多么陌生的一个字符。

    它是武将朝思暮想的渴望,更是武将们梦里都不敢触碰的东西。

    ——官家无心收复,武将们纵有一腔热血,却也无处施展,只能生生压在心头,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岁月里消耗折磨。

    而现在,这个地方他梦里都不敢想的地方被刘娥轻而易举托付,只待狄青还京,他便能披甲挂帅,北击辽人,收复失地。

    曹玮眼眶微微发热。

    ——有生之年,他竟还能以宋将的身份踏上燕云十六州。

    曹玮深吸一口气,斩钉截铁,“臣必不辱使命!”

    “很好。”

    刘娥眼皮微抬,“此战干系重大,曹卿与狄卿出兵之际,便是我御驾亲征之时。”

    “太宗惨败高梁河,真宗有澶渊之盟之辱。”

    “而我,不成功,便成仁。”

    “我要燕云十六州必须收复,要靖康之耻永远不会发生在华夏大地!”

    作者有话说:

    曹玮:收收收!我就是死,我也要死在燕地上!

    狄青:我就不一样了,我希望我长命百岁,再为华夏建不世之功!

    讲真,我不是很理解士大夫们的脑洞

    狄青出身卑微,他们欺负狄青

    曹玮将门世家,亲爹开国名将,官至枢密使,追封中书令和郡王,夫人是同为开国名将的潘美的女儿,家世那叫一个牛。

    曹玮不仅家世厉害,而且自己还能打,放在其他朝代妥妥的权臣,但在宋朝依旧是被人欺负的小可怜,寇准罢相他被贬,丁谓罢相他也被贬,明明自己从不参与党争,但却是党争的最大受害者23333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