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宁德元年, 春。
谢知秋的?升迁调令来得突然,而且朝廷命她立刻返回月县,言外之意似乎是连交接都不必等了, 直接出发回梁城。
谢知秋起先惊讶, 但马上?就反应过来——
应该是她这?两年下的?饵,终于有鱼咬了。
而且看这?毛急毛躁的?调令, 感觉像是没什么经验的?年轻人, 说?不定咬饵的?鱼, 就是当朝皇帝。
谢知秋费心布局,自然是想升迁回梁城的?,既然朝廷也催得急, 事不宜迟, 她立即就安排了队伍启程。
谢知秋动身离开月县那天,月县万人空巷。
非但离衙门近的?百姓出来送别,就连远在郊区的?农民, 都冒着耽误春耕的?风险,守在路边送谢知秋。
浩浩荡荡的?队伍汇成人海,从?月县县衙一直延伸到城郊, 望不到尽头。
当谢知秋的?马车驶向城门时,她听到道路两边的?人潮在喊——
“萧青天!”
“青天大老爷!”
“愿知县大人官运亨通,飞黄腾达!”
“大人, 莫要忘了月县——”
此刻,谢知秋坐在车内, 她这?么多年来依然保持着坐在车里?看书的?习惯, 本想安安静静地低调离开, 不想月县百姓还是得到了消息,竟夹道出来送别。
听到外面人声涌动, 虽说?喊的?不是她真正的?名字,但谢知秋知道他们?是在表达感谢。
她愣了愣,放下手里?的?书,往窗外看去。
外面的?人看到她往外看,愈发激动,更大声地喊“萧寻初”的?名字,对她挥舞双手,甚至有几个眼熟的?人在对着车子磕头,似乎是从?她这?几年判的?案子里?得到了公理的?人。
谢知秋实则是个不太擅长?和人建立亲密关系的?人。
她一贯少言,只?要话?稍有不投机,就不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她很少与人亲近,而之所以会来月县,一半是无奈,另一半是为了自己的?仕途,并?没有刻意想要帮助什么人的?意思?。
所以,这?么多人对她表达感激和喜爱,她反而不知所措。
谢知秋犹豫片刻,然后对窗外略微颔首。
外面爆发出更巨大的?响动,甚至有人哭了出来——
“萧知县走了,我们?以后要怎么办啊?以后的?知县大人,还会像他这?么好吗?”
“哎,可是不能阻拦知县大人的?仕途……”
“像知县大人这?样的?人,如果能站在更高的?地方,说?不定能让整个国?家都变得更好,到时候也能惠及我们?……”
另一边,萧寻初作为“女眷”,和雀儿坐在后面的?车里?。
雀儿望着窗外的?盛况,感叹道:“姑爷在百姓中的?声望真高啊,这?就说?明,姑爷是个受人爱戴的?好官吧?”
萧寻初一笑,说?:“对百姓来说?,是的?。”
其实在月县,也不是人人都喜欢谢知秋。
至少被谢知秋狠狠收了几遍税的?高家和李家等当地豪族,就十分不喜欢谢知秋这?种?过于刚正强硬的?知县。
萧寻初道:“在谢……萧寻初到月县上?任之前,由于当地世家家里?的?打手,本地衙差不敢向豪族收税,只?敢反复压榨百姓。百姓一年种?出来的?粮食,几乎大半都交了税赋,一年到头过得很辛苦,还没有多少余粮留在自己手上?。
“萧寻初她处决了焦家,非但是为救雨娘一家和为胡知县的?冤案平雪,还起到了敲山震虎的?效果,让当地世家都意识到这?个知县不好惹——
“她连最庞大的?焦家都能撂倒,还将原本那些与世家大族关系亲厚的?衙役都一扫了之,难道还怕他们?这?些二流、三流货色吗?
“所以高家、李家在焦家倒后,生怕这?知县下一个就拿他们?开刀,所以立即来补交了过去数年的?税赋,这?几年也都老老实实的?。
“萧寻初凭借大族交的?税,就能稳稳完成一年的?收税工作,还有大幅超额,自然就有余力放宽政策,给当地百姓减税。
“老百姓种?出来的?粮食不必大量上?缴,多出来的?就能自己留着,他们?当然干劲足,结果月县连年丰产,远胜于从?前。老百姓手里?有了余粮,就会比以前买更多东西,连带着带动了当地的?商业,使得整个月县繁荣起来。”
谢知秋在月县两年,已经让月县从?一个百姓困苦的?穷县,一跃成为方圆千里?内数一数二的?富县,百姓生活变好,自然会爱戴她。
雀儿努力听萧寻初说?话?,但好像听得云里?雾里?的?。
“好难啊。”
雀儿为难地晃晃脑袋,一副不明白的?样子。
但是,她崇敬地看向萧寻初:“还是小姐厉害,真不愧是读过那么多书的?人,将姑爷的?每一步都看懂了!”
萧寻初无奈一笑。
“不,我……”
其实他是后来才慢慢反应过来的?。
在谢知秋身边这?么近的?地方,每日看着她,哪怕他原先并?不太懂这?些事,经过这?样两年,多少也能看出弯弯道道了。
雀儿只?听这?么点?就开始夸他,殊不知,她真正的?小姐,从?一开始就在操控全局,远比他这?点?粗浅的?皮毛想得更深更远——
其实“萧青天”这?个名号,之所以能传得如此广远,甚至连戏剧话?本都有,除了本身的?民意支持,还有谢知秋本人推波助澜的?结果。
有一天晚上?,萧寻初问过谢知秋,问她为何要如此壮大声势,非但特意公开审理焦家案扩大影响力,还要故意制造戏剧性,引导百姓去扩散她的?名声。
毕竟凭萧寻初对谢知秋的?了解,她固然想要往上?爬,但并?不是一个在意个人名利的?人。
当时,谢知秋回答道:“我之前开罪了齐相,晋升本就不易,而焦家的?上?头又是礼部侍郎刘求荣,如果按部就班,我无论在月县有多好的?政绩,恐怕都会轻易被按住,崭露不了头角。
“我扩大自己名声,一来可以让他们?知道这?件事闹得大,对压我业绩的?行为有所顾忌。二来……我需要有人帮我。我希望有人能看到我有一定的?价值,主动伸手来拉我一把。”
尽管齐相称得上?一手遮天,但在梁城,仍然有像太学里?严仲先生那样的?人,对齐慕先感到不满,也愿意帮助自己看得重?的?人。
这?就是谢知秋的?“饵”。
谢知秋自己也不确定这?个方法?一定能得到效果,但对她这?样远在千里?之外、无法?掌控梁城局势的?人来说?,利于舆论和传闻将自己的?名字送去梁城,以避免完全被忘掉,已是少有的?可行之策。
事实上?,这?个方法?还真成功了,她非但被任命为从?六品大理寺丞,还能够顺利回到梁城。
想到这?里?,萧寻初不得不佩服谢知秋的?坚韧。
在不知道结果的?情况下,仍然能时刻坚守己心,将能做的?事做到最好,静候花开之日。
正是因?为她从?未自暴自弃,所以等到柳暗花明。
萧寻初个人已经相当尊敬谢知秋的?品格能力,只?是……
他眼睑垂下,感到些许惋惜。
离开月县的?数里?路,送别的?百姓人人喊的?都是“萧寻初”这?个名字。
谢知秋真正的?姓名,仍然不为人所知。
……
谢知秋当初从?梁城到月县,总共花了一个月,而回去路途的?要快一些……终于,在二月底,谢知秋重?新回到梁城。
当马车驶过城门时,谢知秋看着眼前的?景象,微微有些恍惚。
尽管时隔两年,还换了一任皇帝,但梁城看上?去与过去没多大区别,繁华依旧。
月县是个只?有三千户居民的?小县城,哪怕经过谢知秋一番治理,已经是当地有名的?富县,可是要与梁城相比,还是天壤之别。
谢知秋在月县过惯了简单的?生活,一朝回到自己的?家乡,竟忽然不习惯起来。
进了街道,谢知秋想起知满在写?给她的?信里?反复提过,父亲之前看重?知满改进的?纺车,给她买了工坊和铺子经营。
这?几年谢知秋不在梁城,但光看书信,知满应该经营得很不错,现在光是梁城就有六七家谢家的?布铺,她还将手伸到周围其他大城,大有继续扩张之势。
如果谢知秋没记错的?话?,知满自己的?布铺里?最大的?一家,应该就开在这?条街上?。
谢知秋对知满的?情况是很关心的?,想了想,她就让马夫先送行李和随行之人回去,她自己则带上?萧寻初——作为明面上?的?借口——改道去看知满。
布铺果然离得不远,车行了一会儿就到了。
谢知秋下车,带着萧寻初,踏进铺子。
她本来只?是想尽快看看自己妹妹亲手经营的?事业,谁知刚一进来,就看到有个眼熟的?男子在与铺子里?的?掌柜拉扯——
“拜托你?,让我见见谢家二小姐!今天是廿五,我知道二小姐她一定会来视察铺面!”
该男子约莫十六七岁,衣着仍是鲜亮,只?是满面憔悴,神情看上?去并?不如打扮那么光鲜。
谢知秋这?个人过目不忘,她一眼就认出来,此人就是当年向知满求过亲的?那个安家少爷安继荣。
谢知秋没想到这?个人竟然还敢出现在谢家人面前,眉头当即皱了起来,心中警铃作响。
但布铺掌柜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像赶苍蝇一样赶他,道:“去,去去!都说?让你?不要来了,竟然还调查二小姐视察铺面的?日子,你?这?人有什么问题啊?快走吧,二小姐不会见你?的?。”
安继荣皱起眉头。
但他见掌柜态度坚决,继续在这?里?纠缠好像也是浪费时间,就姑且后退一步,“啧”了一声,从?门口出去了。
掌柜看他离开,翻了个白眼,眼角余光又见铺子里?来了人,本是想招呼客人,谁知一转头就看到在谢知秋身边的?萧寻初,惊喜地道:“大小姐!”
萧寻初:“……”
谢知秋倒是默不作声,在这?场面中并?未表现出异常。
她道:“我从?南方调任回来了,今日刚到梁城。我夫人说?想来看妹妹的?铺面……听刚才那人的?话?,知满小姐好像在铺子里??”
掌柜对谢知秋两人的?态度简直是翻天逆转,当即道:“在在,二小姐若是知道大小姐和萧大人来了,一定高兴,快楼上?请!”
谢知秋颔首,示意萧寻初先上?去。
她落后一步,问掌柜道:“刚才那人是……?”
掌柜摆摆手,道:“没什么,以前和我们?谢家有点?过节。那个人每个月都会来一次,不用管他。”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