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3 章节
    嗯,都是前后左右坐着的女同学投喂的,所以四舍五入,苏婷也能算是蹭了她们带来的零食。
    于是一时间,这一片“咔嚓”不停,听得马燕额头青筋直跳。
    她也是被女同学们遗忘的人。
    但和苏婷除了上课和吃饭,基本不待在学校,所以讨论时没有参与进来不同的是,马燕是被故意隐瞒的。
    她毕竟是班长,如果她提前知道大家要带零食进来,肯定会阻止大家。
    马燕也的确是这么想的,她打定主意,如果学校以后还要办晚会,她必须先搜查大家有没有带零食,看演出时“咔嚓”不停像什么话!
    贺焱和慢慢不知道马燕的烦恼,都挺直腰背,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看着舞台。
    上面演的是《白毛女》,对成年人来说耳熟能详的故事,对他们而言却很新鲜,尤其是慢慢,她这是第一次看,所以看得津津有味。
    但再专注也也不耽误他们接受投喂,嘴巴“咔嚓咔嚓”,花生瓜子全吃掉!
    于是一场晚会结束,兄妹俩不仅精神上得到了满足,胃也很满足,回去时他们肚子都撑鼓了呢!
    ……
    迎新晚会过后就是国庆节,苏婷和贺焱学校都放了三天假,托儿所假期反而没那么多,就一天。
    但托儿所课程简单,老师的主要工作还是带着孩子们玩,请几天假也不耽误,苏婷就给慢慢请了假,带着两个孩子回了家。
    国庆当天贺东川不放假,部队里搞了活动,谁都不能缺席。
    大院里也搞了活动,组织全体军嫂和孩子们一起听广播。
    没错,是听广播,而不是看电视。
    对这时候的普通人来说,电视机是传说中的东西,比三大件更稀罕。
    规模大点的国营厂里,一年到头总要发几张三大件的票。就算没有专用票,家里正式工多的,攒上一年工业券,咬咬牙也能买一样三大件。
    而电视机票,万人大厂偶尔可能得一张,但这张票基本落不到普通人身上。
    就算弄到了票,一般人也舍不得花这个钱,普通双职工家庭攒一年,存款也就够买三大件中的一样,而买一台电视机的钱,购买两套三大件。
    海军大院住了几百户,但只有政委家里有一台电视机,而且为了买这台电视机,政委和他媳妇吵了半拉月。
    因为政委媳妇想买,而政委觉得太贵。
    当然,这是明面上的理由,也有人揣测政委是不想让人觉得他铺张浪费,毕竟他对外的形象一直很朴素。
    政委没能犟过他媳妇,他们家最终还是买了这台电视机。
    但因为政委媳妇特别宝贝这台电视机,自家孩子想开电视她都不一定乐意,更不用说别人家的孩子去她家看电视。
    赵主任和王主任也动过心思,想说服政委媳妇把电视机搬到院子里,她们组织军嫂和孩子们去看电视。
    但想到政委媳妇的性格,她们最终放弃了这个选项,决定听广播。
    可能因为是国庆节,广播能收到的台比平时多,而且每个台都很喜庆,准备了不少庆祝活动。
    虽然看不到画面,但听着收音机里传出的声音,大家也非常高兴。
    活动下午两点钟开始,原计划四点钟结束,免得耽误军嫂们回去做中午饭。但结束后大家有些意犹未尽,央求着又听了半个多小时,关广播后,大家又聚在一起聊了会天,直到五点多才散场。
    于是,这天大院里吃晚饭的时间,齐齐往后推了半小时到一小时。
    苏婷他们家的晚饭时间倒是没有往后推,毕竟她只备菜,掌勺的是六点回来的贺东川,平时也要六点半到七点钟开饭。
    吃完饭洗完碗,贺东川带着贺焱下楼练武,苏婷则跟着去围观。
    因为是节日,十栋楼下比平时更热闹,练武的、围观的、聊天的,还有几个孩子在放炮,一声又一声。
    玩到快九点,大家才各回各家,再等家里人轮流洗完澡刷完牙,躺到床上已经十一点多。
    苏婷有点困,但贺东川精神头很好,抱着她坐在腰上,一下一下地亲吻她的唇,亲得她意乱情迷,再把人拆吃入腹。
    三天假期,贺东川吃了个饱,到了军营谁见到他,脑海里都会冒出一个成语——春风得意。
    有人笑着打趣,贺东川照单全收,他难得能跟媳妇一起待三天,得意点怎么了?
    ……
    过完节后,苏婷终于画好了家具款式。
    拖了大半个月才画好真不是因为苏婷磨叽,而是她太忙了,新学期课业比上学期更繁重,上学期完成作业之余,她还能抽出不少时间画连环画,这学期一周她能抽出三个晚自习画图就不错了。
    而且画家具这事看起来简单,比例细节那些不用她去琢磨,她把样子画出来就行。但这些家具是要摆在家里的,她必须提前想好颜色搭配,以及款式合不合适,否则家具打好,她想后悔也没办法。
    对专业的室内设计师来说,这工作可能不难,但苏婷不是专业的,画这些能让她头秃。
    而且画好后,苏婷还不确定工匠能不能做出来,就算做出来了,能不能呈现出她想象中的效果也是问题,就很忐忑。
    相较于苏婷的忐忑,贺东川就很淡定了,他觉得家具嘛,能用就行,典型的直男思维。
    两个孩子则对苏婷画的图非常满意,对未来的房间充满了期待。
    节后的第一个周日,一家子在妈妈的忐忑,爸爸的淡定,以及两个孩子的期待中出发去了木工合作社。
    需要的木料贺东川早就准备好了,也用车拖到了六十七号,他们现在要做的,是拿着家具图去合作社找师傅,问能不能做出图上的效果。
    合作社工作人员有点懵,从业这么多年,他只见过根据他们提供的花样选家具款式的,真没见过这种带着画稿来问能不能做的。
    也因为从业多年,虽然做的一直是最简单的接待工作,但他很敏锐,一翻画稿就看到了商机,赶忙进屋找来合作社的主任。
    从办公室出来前,主任有些不以为然,他们是附近最大的木工合作社,跟沪市最大的家具厂都有合作。
    沪市家具厂做出来的家具,都是时下最流行的,而家具厂能做的款式,他这里基本都能做,他真不觉得一个外行,画出来的家具款式能有多创新好看。
    虽然心里这么想,但面对苏婷他们时,合作社主任丝毫没有表现出轻慢,客气地跟他们打招呼,并将话题引到家具上,顺势提出看图的事。
    翻开画稿时,他脸上还带着淡淡的笑容,但看了两张图后,他的表情渐渐严肃,等一本画稿看完,他的表情郑重起来:“我想请问一下,这些图是谁画的?”
    “是我画的。”苏婷说。
    “同志你是做这一行的?”
    苏婷摇头:“不是,但我自学过画画。”
    主任又问:“这些款式,都是你想到的?”
    其实这些家具很多都是后世常见的款式,但苏婷不能说实话,因为原身是从农村出来的,而绝大多数农村家庭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
    原身随军到平川岛不久,苏婷就穿来了,这几年她跟贺东川不说形影不离,也确实没怎么分开过。她见过的家具,他不可能没见过
    斟酌片刻,苏婷含糊道:“有的是我根据两个孩子描述的他们想要的家具画出来的,请问这些图有什么问题吗?”
    “图没有问题,”主任连忙道,“我只是觉得这些款式很好看,市面上没见过。”
    苏婷哦了声:“我对这些不太了解,那我们要的家具能按照图纸做出来吗?”
    “技术上没问题,但细节上我需要跟社里师傅们再讨论讨论。”
    “你们要讨论多久?”
    “我现在找人开会。”主任说完便让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去喊人开会,但他本人没有离开,而是跟苏婷商量道,“另外我想问一问,家具打好后,这些图我们能不能画一份留下来。”
    苏婷明白对方的意思,却没有直白提出来,只问:“您的意思是?”
    主任用更简单明了的话解释了一遍刚才的内容,而后搓搓手道:“如果你们愿意,这批家具我们不收手工费,你们出材料钱就行。”
    这倒是意外之喜。
    画图时苏婷考虑过版权问题,但几十年后人们的版权意识都很薄弱,家具服装,一家出了新款,很多家跟风甚至照抄,更不用说现在。
    她要做家具,肯定要把图稿留在合作社,他们想自己用,完全可以趁打家具的这段时间里,临摹出一份画稿。不,都算不上临摹,她给出的只是外形图,合作社的师傅在做之前,肯定需要重新制图,理由合理顺当。
    以后合作社拿着重新画的图供顾客选择,她都未必能知道,就算知道了,也做不了什么。
    合作社主任能主动跟她说这些,可见他为人正派,虽然只免了手工费,但苏婷知道这种小的合作社,哪怕是主任,手头权力也很有限。
    而且苏婷画这些家具时,虽然有加入自己的想法,但整体还是后世流行的家具款式,她没把这些当成自己的东西,更没指望过靠它挣大钱,所以她痛快地同意了合作社主任的提议。
    跟苏婷谈好后,合作社主任就去开会了,虽然他开口邀请了苏婷和贺东川,但他们都知道讨论过程中会涉及很多技术方面的内容,他们作为外人并不适合参加,婉拒了邀请。
    这个会开了将近一个小时,结束后合作社主任出来告诉他们,这批家具技术上要求不高,他们合作社能办到,只是颜色上可能做不到跟图稿一模一样。
    这点苏婷能理解,她上色用的是颜料,跟油漆肯定有差别,表示这个可以再商量。于是合作社主任叫来油漆师傅,跟她详细讨论家具配色。
    等什么都确定好,时间也快到中午,两个孩子饿得饥肠辘辘,而他们还要去六十七号拖木料。
    夫妻俩商量过后,决定兵分两路,贺东川带着合作社的人去六十七号,苏婷则带着两个孩子去国营饭店点菜。
    等到第一道菜上桌,贺东川也办完事过来了。
    等他坐下,苏婷先给他倒了杯水问:“那些木料够用吗?”虽然他们买了些木料,但数量是自己估计的,不确定够不够。
    贺东川说:“可能差点,我让他们先打卧室和厨房的家具,回去后我再找人问一问,看能不能再买些木料。”
    正在埋头苦吃的贺焱抬起头问:“我们房间里的家具是不是很快能打好?”
    “我跟他们说了,先打你们房间的家具,但速度不会太快,估计要一个多月。”
    合作社里木匠师傅虽然多,但年底是结婚办喜事的高峰期,打家具的人也多,所以订单排到了半个月后。
    虽然合作社主任说这几天就安排人打他们定做的家具,但能调动的木匠就一个,学徒倒是有两个,可都只能打下手,所以速度上不会太快。
    慢慢也插话问:“我们什么时候可以住进新家?”
    贺东川说:“估计要到年后。”合作社肯定能在年前打完这批家具,但因为家具上都要刷油漆,所以打好后要晾一段时间。
    “好吧。”
    兄妹俩齐声叹气,他们还以为很快就能住进新家呢。
    ……
    木工合作社的速度比他们预想的要快一点,刚进十一月,兄妹俩房间的家具就打好了,油漆也晾得差不多了。
    贺东川趁着周日休息,到木工合作社把打好的家具拖回了六十七号。
    拖家具的车是木工合作社安排的,他们进木料送家具都需要用到车,跟运输公司关系不错。
    抬家具的人则是贺东川现找的,这一年回城知青明显增多,有些人是通多招供、考试回来的,但有些人是偷着跑回来的。
    前者回来后有工作安排,后者都成了盲流,有些人混混度日成了街溜子,但有些人不想啃老,偷偷做起了小买卖。
    搬家具这种只需要出力气的工作,一堆人抢着做。
    贺东川找了两个年轻人,抬着家具麻利地上楼下楼,完全不需要他动手。
    等家具的这段时间里,苏婷和贺东川没有闲着,他们找人重新刷了墙,又自己来做了两次卫生。
    现在六十七号跟之前比不说大变样,也能称得上焕然一新,尤其是家具抬进去后,看起来真挺有模有样。
    贺焱年纪大了,情绪表达比小时候要内敛些,就算喜欢也没有表现得太明显,只是站在房间里,看墙壁看家具,像是怎么瞧也瞧不够。
    慢慢则没有那么多顾忌,走进房间就惊喜地叫出了声,爬到床上坐下问:“爸爸妈妈,我晚上可以睡这里吗?”
    “你一个人睡这里?”苏婷问。
    慢慢脑子转得很快:“还有哥哥啊!”
    苏婷拒绝道:“不行,这里没有棉被,而且家具上刷了油漆,需要通风散味。”
    “好吧。”慢慢双手展开,大字瘫倒在床上,闭着眼睛问,“那我们什么时候能住进来?”
    “年后吧?”
    “年后是什么时候?”
    “今年是一月底过年,还有三个月吧。”
    慢慢侧过身:“还要好久啊~”
    “这是为了你们的身体健康考虑。”
    慢慢继续叹气,离开时特意跟床、衣柜、梳妆台等家具一一道别,要是不知道的只听声音,说不定会以为她是要远行,以后都不回来了,在跟朋友道别。
    对此苏婷只能感慨,小屁孩的世界,她不懂!
    ……
    一九七八年年末,到一九七九年年初的这段时间里发生了很多事。
    第一件事是三火系列的第四个故事正式完结,因为掉马的缘故,这个故事完结后,苏婷不止被编辑催稿,班上、乃至学校里认识认识她的人,见到她都是一连三问:新故事画了吗?讲的是什么内容?什么时候开始连载?
    苏婷的回答也是一键三连:在构思,在考虑,不知道。
    第二件事是学校想做校刊,这事学校里的老师教授都不方便掺和,所以任务落到了学生头上。当然,学生们也很乐意参与其中,毕竟如果校刊能办起来,毕业时他们的履历上也能多一笔。
    而其中响应最积极的,非中文系的学生莫属,他们对口啊!而马燕凭借着自己的能力,迅速在刚成立的校刊编辑部里担任了重要职务。
    苏婷本来不准备参与,她应付催稿的回答并不是在敷衍大家,她的确在构思新故事,所以她没有太多时间投入到课外活动中。
    但校刊众人都觉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